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含答案解析:单元质量检测一(第一至三单元)
2019秋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二(第四至五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此之谓自谦B.上恤孤而民不倍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D.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A项,“谦”通“慊”,满足;B项,“倍”通“背”,违背;D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鲜:很少C.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去:前往D.食已口爽,返为其患.患:祸害,灾祸解析:去:离开。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修身也,尊贤.也C.上长长.而民兴弟D.圣人之所以为圣.解析:A项,“明”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A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②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B.⎩⎪⎨⎪⎧①故君子慎其.独也②中庸其.至矣乎 C.⎩⎪⎨⎪⎧①恐惧乎.其所不闻②知耻近乎.勇 D.⎩⎪⎨⎪⎧①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②柔远人,则四方归之.解析:A 项,“者”,①表停顿;②代词,的人。
B 项,“其”,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推测。
C 项,“乎”,都相当于“于”,介词。
D 项,“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大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3)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坛经》)答案:(1)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2)博学之 审问之(3)见迟即渐见疾即顿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质量检测:单元质量检测1(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一 (第一至三单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B .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 竭:缺,失 C .赵盾弑.其君 弑: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D .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披:披着,穿着 解析:D 项,披:分开。
答案:D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敏于事而.慎于言触槐而.死 B.⎩⎪⎨⎪⎧愿望子之.志是乃圣人之.过也 C.⎩⎪⎨⎪⎧厚敛以.雕墙今近焉,请以.遗之 D.⎩⎪⎨⎪⎧初,宣子田于.首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B 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A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 项,连词,表目的/介词,“把”;D 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
答案:B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解析:A项,“是知也”中的“知”同“智”;C项,“阙”通“缺”;D项,“匪”同“非”。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C.夫人..禀五常D.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解析:D项,“恭敬”古今意义相近,都为“端庄有礼”。
A项,“文章”古义为“文辞”“文饰”,今义为“著作”;B项,“绝学”古义为“抛弃学问”,今义为“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夫人”古义为两个词,“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墨竹画的源流析尹石①中国人有寻根问祖之美德,对墨竹画亦然。
据今资料显示,唐代墨竹已始流行,但都‚道听途说‛而已:一云吴道子作画‚不施丹青已极形似‛,二云王维为开元寺画过两丛竹,三云萧悦是唐代画竹名家,四云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有侍女旁立三竿墨竹者。
尚有一传说:后唐大将军郭崇韬伐蜀虏得西蜀美才女李夫人,因李氏本非情愿,终日寡欢,月夕独坐南轩,对影感怀,见竹影徘徊于窗纸上,即使笔墨摹写于其上,明日视之,生意俱足,一时有人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凡此说,可暂定为墨竹画的源头吧。
不过,在晚唐至五代,有张立、李颇、徐熙等人的作品流传却是可信的。
②至于北宋,文同(与可)、苏轼则使墨竹画发展到一高峰。
两人均为四川‚老乡‛,都为官,诗书画皆名其世。
因文同当时出任湖州知州,人称‚文湖州‛,被誉为‚竹圣‛。
后学者众,故有‚湖州竹派‛之说。
苏东坡称其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并形容与可画竹‚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的神态,一气呵成之,在技法上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的竹叶法,强调意在笔先,传神抒情的感悟。
文、苏二人为挚友,‚文竹苏题‛,皆得益彰。
文与可的墨竹理论文字亦尚不见闻,反而,从苏东坡‚表扬‛文与可画竹的诗文却透露出一些‚堂奥‛来。
由于宋太宗赵匡胤、宋徽宗赵佶等皇帝倡爱书画,皇家画院的专职画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但都以工为上,不敢‚偷工减料‛。
于是虽然有‚文湖州‛一派的存在,却仍然还是以双构、着色的宫庭画竹法占主导地位。
③但是到了元代,赵孟兆页及夫人管道昇‚夫唱妇随‛带动了一批文人画家。
李衍、高克恭、张彦辅等均为墨竹画的佼佼者,给墨竹画注入了新的生机。
尤其李衍(息斋),效法文同功夫最深,编著了《竹谱详录》(10卷)传世。
为后世竹谱之楷模,后人画竹之蓝本,但亦因其偏于教学,故有‚息斋之竹真而不妙,东坡之竹妙而不真‛的说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求谏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家国天下经典原文6求谏选好人,用好人,首先必须先了解人,知道人。
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弃之人。
做到人尽其才,才有所用。
应该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金要足赤,人要完人”那只能缘木求鱼,永远难得。
要让一个人一生没有错误,那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怎样利用他的优点,让他能够发挥优势。
要任人唯贤,莫任人唯亲。
要善于包容,吸纳、凝聚各类人才,做到“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用人不疑”,不以个人好恶选人用人。
《贞观政要》所总结的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等治国理念,诚心纳谏、倾心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面对两种截然相反的论断,你怎样看待“从谏如流”?请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观点。
[角度]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示例: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局面;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关于从谏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取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反受其害。
孟尝君有好士之名,门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
“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痛苦的果实。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别人,更要相信自己。
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上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
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句是()A.必须极言..规谏极言:竭力陈说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勖:慰问D.但思正人..匡谏正人:正直的人解析:C项,勖:勉励。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读《春秋》必读“三传”,读“三传”必读《左传》。
左丘明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渐渐消逝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的时代添上了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让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样,找到单纯的感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来已久。
可现在的很多人却已经忘记了这种温柔敦厚的儒家君子之风,各种因琐事导致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就连一些著名学中国史学有着“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两大传统。
“秉笔直书”,即直笔,遵循“书法不隐”“据事直书”的写史原则。
“春秋笔法”源自孔子修《春秋》,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你对“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角度]“秉笔直书”方能著万世“春秋”。
示例:孔子高度评价董狐“书法不隐”,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受到了崇高的赞誉。
我觉得,凡历史必得澄澈如镜,不能遮掩,方能还历史以真实。
《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古代如此,近代亦然。
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
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出了正直的史学家的尊严,人民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只有秉笔直书,才会真正著成千古流传的“春秋”。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而观其辟丸也C.三进及溜D.衮职有阙解析:B项,“辟”同“避”;C项,“溜”通“罶”;D项,“阙”通“缺”。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三单元相关读物直书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三单元相关读物直书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B.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C.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D.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解析:B项“寘”同“置”,C项“匪”同“非”,D项“嘿”同“默”。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句是()A.则秽迹彰.于一朝彰:彰显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忤:违反,抵触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趋:快走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吁:叹词,表惊叹解析:C项,趋这里是“倾向于”。
答案:C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故宁顺从以.保吉A.不违忤以.受害也B.董统《燕史》,持谄媚以.偷荣C.申以.劝诫,树之风声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例句中的“以”和B项中的“以”都是连词,来(表目的)。
A项,连词,因而(表因果);C项,介词,用;D项,介词,因为。
答案:B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A.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B.正直者,人之所贵.C.案.金行在历D.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B两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B.⎩⎪⎨⎪⎧①故宁顺从以.保吉②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C.⎩⎪⎨⎪⎧①而披.沙拣金②如披.冰霜D.⎩⎪⎨⎪⎧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解析:A项,①因为,介词;②然而,连词。
B项,①用来,连词;②因为,介词。
C项,①分开,动词;②披着,动词;D项,①②都是竟然,都是副词。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单元质量检测四 (第八至十单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 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 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 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 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 ③目击之而身历之 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 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 ⑥其谁信之哉 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 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 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
答案:A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一 (第一至三单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B .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 竭:缺,失 C .赵盾弑.其君 弑: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D .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披:披着,穿着 解析:D 项,披:分开。
答案:D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敏于事而慎于言触槐而死B.⎩⎨⎧愿望子之志是乃圣人之过也C.⎩⎨⎧厚敛以雕墙今近焉,请以遗之D.⎩⎨⎧初,宣子田于首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解析:B 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A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 项,连词,表目的/介词,“把”;D 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
答案:B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 .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解析:A 项,“是知也”中的“知”同“智”;C 项,“阙”通“缺”;D项,“匪”同“非”。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C.夫人..禀五常D.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解析:D项,“恭敬”古今意义相近,都为“端庄有礼”。
A项,“文章”古义为“文辞”“文饰”,今义为“著作”;B项,“绝学”古义为“抛弃学问”,今义为“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夫人”古义为两个词,“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检测三Word版含解析
【关键字】精品单元测评三(第八~十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会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
诸如汉魏三曹、西晋三张、宋代三苏、明代三袁……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
如此独特的中国式文化现象,与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家族对于后世子孙的期冀无外乎“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
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
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
先秦时期,记载学术、文化的简牍十分珍贵,朝廷藏之秘府,遣职官专守,文化被垄断,因而有“学在官府”之说;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确立,逐渐出现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的情形。
于是,掌握文化知识的为官者,业有专守,不传他人,只传弟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如儒、道、法、医等不同学派,各家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这是早期家学形成的另一重要途径。
至魏晋南北朝,家学从内容和规模上都有了突破。
此前,两汉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内容多以经学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文化政策变得宽松,儒家不再独大,史学、医学、文学、书法、绘画、玄学、天文历法、科技等,都成为世族家学的内容。
在选官制度方面,魏晋南北朝一改两汉注重考察品行的“察举制”,采用“九品中正制”,品评人物,择优入仕,把“家世”与品行才能同时列为考察对象。
至此,学业与门庭形成了相因相成的关系,要想力保门第不衰,唯有“籍家门人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
由此,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家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尤其世家子弟往往三四岁便开始接触史书典籍。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回忆童年生活时说,自己从四岁开始,就要每天在父母面前背诵儒家经典、唐诗宋词。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八至十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 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
答案:A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二单元相关读物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B.曷尝不法圣人哉C.罔罟之所布D.阖四竟之内解析:A项,‚匮‛同‚柜‛;C项,‚罔‛同‚网‛;D项,‚竟‛同‚境‛。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曷尝不法.圣人哉法:效法B.为之权.衡以称之权:秤锤C.则是重.利盗跖也重:重视D.削.曾、史之行削:减除解析:C项,重:增益。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盗亦有道乎.B.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是乃圣人之过也.C.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D.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殚残天下之.圣法解析:B项,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肯定和判断语气。
A项,‚乎‛均为助词,表疑问语气;C项,‚矣‛均为助词,表陈述语气;D项,‚之‛均为助词,的。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B.此世俗之所谓知也C.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D.天下未之有也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答案:D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何以知其然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答案: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既然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的人,不正是替大盗积聚财物的人吗?(2)所以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六至七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机:关键。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不纳A.便即护短..之情也B.亦犹夫人..著力C.须大段..文字而非文者D.无一样创制体格..解析: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 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履:名词作动词,踩。
答案:C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人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 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三+Word含解析.doc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六至七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机:关键。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便即护短..不纳B.亦犹夫人..之情也C.须大段..著力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解析: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 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履:名词作动词,踩。
答案:C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人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 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秋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单元质量检测三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六至七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机:关键。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便即护短..不纳B.亦犹夫人..之情也C.须大段..著力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解析: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 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履:名词作动词,踩。
答案:C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人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 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秋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单元质量检测一
单元质量检测一 (第一至三单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B .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 竭:缺,失 C .赵盾弑.其君 弑: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D .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披:披着,穿着 解析:D 项,披:分开。
答案:D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敏于事而.慎于言触槐而.死B.⎩⎪⎨⎪⎧愿望子之.志是乃圣人之.过也 C.⎩⎪⎨⎪⎧厚敛以.雕墙今近焉,请以.遗之 D.⎩⎪⎨⎪⎧初,宣子田于.首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B 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A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 项,连词,表目的/介词,“把”;D 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
答案:B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 .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解析:A项,“是知也”中的“知”同“智”;C项,“阙”通“缺”;D项,“匪”同“非”。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A.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C.夫人..禀五常D.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解析:D项,“恭敬”古今意义相近,都为“端庄有礼”。
A项,“文章”古义为“文辞”“文饰”,今义为“著作”;B项,“绝学”古义为“抛弃学问”,今义为“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夫人”古义为两个词,“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秋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单元质量检测四
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八至十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 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 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
答案:A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一 (第一至三单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B .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 竭:缺,失 C .赵盾弑.其君 弑: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D .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披:披着,穿着 解析:D 项,披:分开。
答案:D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敏于事而.慎于言触槐而.死 B.⎩⎪⎨⎪⎧愿望子之.志是乃圣人之.过也 C.⎩⎪⎨⎪⎧厚敛以.雕墙今近焉,请以.遗之 D.⎩⎪⎨⎪⎧初,宣子田于.首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B 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A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 项,连词,表目的/介词,“把”;D 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
答案:B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 .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解析:A项,“是知也”中的“知”同“智”;C项,“阙”通“缺”;D项,“匪”同“非”。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A.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C.夫人..禀五常D.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解析:D项,“恭敬”古今意义相近,都为“端庄有礼”。
A项,“文章”古义为“文辞”“文饰”,今义为“著作”;B项,“绝学”古义为“抛弃学问”,今义为“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夫人”古义为两个词,“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孟子见梁惠王》)(3)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莫大焉!(《左传·晋灵公不君》)(4)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____________________,不作瓦砾长存。
(《史通·直书》)答案:(1)小人长戚戚(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过而能改(4)宁为兰摧玉折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但愿老人能让他享受安乐,朋友能让他信任我,少年人能让他得到关爱。
(2)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二、阅读鉴赏(55分)(一)课内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6分)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
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
以兹避祸,幸获两全。
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瑕:缺点B.恶名被.于千载被:遭受C.韦昭仗.正于吴朝仗:依仗D.窃.撰辽东之本窃:私下里解析:B项,“被”的意思是“遮覆”“流传”的意思。
答案:B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直书之难”的一组是(3分)()①若邪曲者,人之所贱②不违忤以受害也③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④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⑤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⑥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⑤⑥解析:①是说人们痛恨邪曲小人,与“直书之难”无关。
③是说如果“直书”,许多贼臣逆子、淫君乱主的罪行就会被公开,被万代责骂。
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D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
B.作者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以此来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
C.作者认为董狐是幸运的。
他因受到孔子的赞扬,赵盾虽然不同意他对自己弑君的记载,但也没有刁难他,伤害他。
D.作者用张俨著《嘿记》,秘藏不宣;东晋孙盛写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晋阳秋》,以此来逃避灾祸,说明直书之难。
解析:C项,理解分析错误。
董狐是幸运的,但不是因为孔子的赞扬,赵盾才不刁难他、伤害他的。
答案:C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是判断句,注意翻译出判断语气。
第(2)句重点是虚词的用法。
第(3)句是一个长句,“足以”统辖到句末。
答案:(1)正直的行为,是人们所珍视的,是君子的德行。
(2)如果环境允许这么做就去做(直笔记史),如果环境不允许这么做却做了就会凶险。
(3)(人们从中)足够用来得知世道的艰辛,也了解了实录的难能可贵了。
(二)课外阅读(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0分)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修.道德修:修饰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高尚C.因家.于齐焉家:安家,居住D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绌:排斥解析:修,研究。
答案: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将问礼于.老子②假仕于.汉孝文帝 B.⎩⎪⎨⎪⎧①居周久之.,见周之衰②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C.⎩⎪⎨⎪⎧①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②其乘风云而.上天 D.⎩⎪⎨⎪⎧①去子之骄气与.多欲②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解析:A 项,①介词,向,②介词,在;B 项,①助词,无实义,②代词,指代后面所说的内容;C 项,连词,表修饰;D 项,①连词,和,②介词,和。
答案: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前往周地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孔子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 .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是一条龙,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 .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史记》上记载说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解析:原文“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中的“史记”一词应理解为“史书记载”,而不能理解为司马迁的《史记》。
答案:D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2)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3)“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
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