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中考文言文复习《刘备纳贤》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文学常识集锦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文学常识集锦(一)1.《论语》六则,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所着的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3.《宋定伯捉鬼》选自《搜神记》,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
4.《狼》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着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5.《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紫桑人,着名诗人。
6.《弈喻》选自《潜研堂文集》,作者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清朝嘉定人,着有《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
7.《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
8.《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学家、文学家。
9.《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浙江嘉善人,着有《茅檐集》。
10.《说虎》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
11.《为学》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着有《白鹤唐诗文集》。
12.《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学家。
13.《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溪,字梦得,唐代洛阳人,着名诗人,着有《刘宾客集》。
14.《伤仲永》、《谈孟尝君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字列御寇。
16.《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17.《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8.《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初赛2019古诗文大赛 文学文化常识总结
2019年第1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知识/文学常识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1.《墨子》。
墨翟及其后学的言论、著作集,墨家经典著作。
共71篇,今存53篇。
每篇又分上中下,内容一致而详略有异。
其中《尚贤》《兼爱》《非攻》等篇,体现了墨子的基本主张。
其散文虽保留对话的形式,但基本上已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
作者已自觉运用逻辑理论进行论证,常以设问、设难法使论述深入。
多用比喻,文意晓畅。
2.掉。
文言中的“掉”与现代汉语中的“掉”含义相差很大。
上文“即掉尾奋耳”中的“掉”,指“摆动”“摇动”,句意为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
又,“其人忿,掉臂而去”,意为那人生气了,摆动手臂就离去。
又,成语有“尾大不掉”,原指尾巴太大不好摇动,后比喻下级单位或人员太多,指挥不灵。
又,“掉舌”,本指摆动舌头,形容能言善语,后多指搬弄是非。
3.臣。
“臣”本指男性奴隶。
《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意为天下百姓都是周王的奴隶。
后用作君主时代官吏和庶人的统称。
“大臣”指官员,“小臣”指百姓。
“群臣拜见皇帝”,这“臣”便指官员。
又用作对话时谦卑的自称。
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
4.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
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了,河流干涸了。
竭还有一个意思是“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5.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养牲畜的圈),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6.班超是东汉(朝代)出使匈奴的名将。
他的哥哥(《汉书》的作者)班固,与其父班彪、其妹班昭均为史学家,并称为“三班”。
PPT《三顾茅庐》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烘云托月
3.侧面烘托
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 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 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
④待人宽和有耐心 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一
种耐心与宽厚。 ⑤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诸葛亮
文章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诸葛亮这个人物的?
正 面 描 写
侧面 描写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玄德曰:“……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语言描写——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 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侧面描写——
与张飞的对比,张飞“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 “三顾茅庐”;张飞“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刘备“又 立了一个时辰”等。
知识卡片
烘云托月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别的事物做 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
用类似的事物做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有差别的事物做 陪衬叫反衬。
其作用是:突出表现(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或或事物的 特点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题(一)
(一)吴郡陈遗【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
遗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
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铛:锅。
②主簿: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等书。
【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凭借着锅巴得以活下来了。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答。
【启发与借鉴】子女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古语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希望老来有子女赡养。
如今虽然老人有养老金,但作为子女时常关心父母也是应该的。
陈遗把焦饭(锅巴)留给母亲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事,然而他的心意应称赞。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至(2)恒(3)囊(4)贮(5)遗(6)值2.翻译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3.从陈遗的事例中,你懂得了什么?【参考答案】1.(1)极,非常(2)常常(3)口袋(4)收藏(5)送给(6)正值、遇到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二)刘备纳贤【原文】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
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九年级(下)文言知识总结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一)《鱼我所欲也》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
(二)《唐雎不辱使命》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白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6、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三)《送东阳马生序》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四)《曹刿论战》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1. “孰”通“熟”:仔细。
例如:徐公来,孰视之。
2. “有”通“又”。
例如:邹忌修八尺有余。
3. “受”通“授”,给予、付予。
例如:闻寡人之耳着,受下赏。
(六)《陈涉世家》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2、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5、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6.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zhé),通“谪”,被发配,被流放。
)(七)《出师表》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选择。
二、古今异义(一)《鱼我所欲也》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3、一豆羹(豆)【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子】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钟)【古义:古代的量器;今义:计时器具】5、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二)《唐雎不辱使命》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刘备纳贤阅读答案
刘备纳贤阅读答案白侯之贤阅读训练及答案例2(2012.浙江衢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日:侯定科繇o如何?日: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日: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日: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日: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注]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衙州路总管。
②繇(y60):徭役。
③赋:税。
④问:问罪,责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豪者善避役(2)顾谓-三子日(3)白侯之贤信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侯察其奸,以由定赋,一州服其平。
3.请在下面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
(2分)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1) ,驭吏(2) ,天子嘉之。
答案1.(1)擅长,善于(2)回头(3)确实,真实2.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
(意思符合即可)3.(1)清(约)(2)严例3(2011,南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日: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泽,使虞人② 起禽而射之。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日:‘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与不中,非巨所能必④矣。
(摘自《郁离子》)[注]①田:同畋,打猎。
②虞人。
掌管山泽的官。
③旃(zhan):红色曲柄的旗。
④必:完全肯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王引弓欲射。
引:(2)如使置十叶焉焉;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1)引:拉开。
中考中语文课文文言文的常考点
中考中语文课文文言文的常考点一、《孙权劝学》孙权的劝说艺术:①首先提出学习的必要性。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然后指出目标不高,容易达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是中考语文文言文主旨理解。
③最后现身说法,说明学习并非难事,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二、《桃花源记》1、这篇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3、"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答: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三、《陋室铭》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怀。
四、《爱莲说》1、本篇文言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1)“牡丹,花之富贵者”——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菊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莲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之士。
2、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寓着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爱莲说》一文最能总括莲的品格的一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用"牡丹"、"菊"、衬托"莲",突出莲花的高洁。
五、《三峡》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中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答:(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5)逆境中的旷达胸怀。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70篇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70篇1.酒以成礼2.常羊学射3.次非杀蛟4.大脖子病人5.高阳应造屋6.竭泽而渔7.功名8.目贵明9.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11.稼穑艰难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13.孙泰逸事14.蔡磷坚还亡友财15.王恭从会稽还16.钱太守断鹅17.博学之,审问之18.杀身成仁19.弃书捐剑20.陆游家训21.病痞22.司马光勤学23.昔有长者子24.岳飞二三事25.和尚敬茶26.造酒忘米27.尊师28.刘备纳贤29.求不死之药30.僧寺夜读31.炳烛而学32.赵广拒画33.治国如栽树34.郭进治第35.一言具狱36.赵奢论税37.家富性啬38.夏侯贪鄙【夏侯彪之】39.社鼠40.晏子之御者【晏子仆御】41.陆游书巢【陆游筑书巢】42.魏文侯问李克43.楚恭王立太子44.牛首马肉45.楚人学齐语46.公季成不识贤47.宠辱若惊48.君子行于道路49.王罴性俭率50.王猛执法51.孟子见粱襄王52.孟子答梁惠王53.王羲之学书54.叔敖受教55.子路见孔子56.巨蛇偷蛋57.在衡遇鬼58.楚子发母59.南垣善谕60.柳子厚风范61.五十步笑百步62.武王克殷63.欹器满覆64.大器晚成65.孔子马逸66.郭氏之墟67.楚人献鱼68.臣僚见太祖69.不责僮婢70.年羹尧镇西安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中考文言文复习:司马光勤学-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中考文言文复习:司马光勤学|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以下是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中考文言文复习:司马光勤学,多做练习,可以提高我们的答题速度哦。
一起来看看吧!司马光勤学【原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既:已。
俟能讽诵乃已,俟:等到。
讽诵:背诵。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强志:记得牢。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患:担心。
【参考译文】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
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启示】勤劳、勤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少时浪荡,无所用心,戏游河边,巧遇老太婆铁杵磨针,而得到的启事,他从此发奋苦读勤学,终于功成名就。
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
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奋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司马光的警枕说的是他从睡眠中挤出更多时间读书,自己设计了一个用木头削成圆形的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就会撞到床板上,人就会惊醒。
他一生勤奋好学,编纂了我国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的《资治通鉴》,这本书包容了1300余年的史实,价值非凡。
三上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树。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知识点《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知识点》一、背景介绍茅庐,即指刘备因寻求诸葛亮就聘而博、琼屋三次三取,以示自己决心坚定。
而“三顾茅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更成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二、故事内容《演义》中记载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当时刘备凭借自己的雄心壮志,志在建功立业。
在他玩一直致力于寻找贤能之士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听说许贡荐了一个名叫诸葛亮的人,刘备知道他具有深厚的学问和聪慧才智便收服了他。
此后的美好计划都是与他共同策划并完成。
三、人物形象1.刘备:刘备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三国演义》里被描述为仁爱和谦逊的领袖。
2.诸葛亮:被尊为卧龙神算,被尊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士,诸葛亮为刘备的脚踏实地的智囊,也是朝代里的一位伟大人物。
四、情感描写《演义》中刘备三次往诸葛亮住处三拜,这一举动表明了他对诸葛亮才华和谦虚态度的钦佩和崇拜之情。
刘备并不自大狂妄,而是知道自己缺乏政治智慧和文化素养,需要有谋略和才情的人来辅佐自己。
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对自己“事业”的渴望,使他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帝王形象。
五、文化价值1.铭记历史:《演义》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品德。
2.智慧与才情:诸葛亮的聪慧和伟大智慧让人们回味无穷,也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灵感和创造力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因素,同时也是一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体现。
3.团队合作与择才之道:《三国演义》揭示了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即领导者要有择才的能力,并且要善于团结各方人才,共同为事业而努力。
六、积极启示1.追求智慧:我们应该向刘备一样培养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2.德才兼备: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是多么的吸引人和值得敬仰。
中考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大全1、《出师表》中表示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缘由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缘由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说明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缘由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出师表》中、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桃花源记》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美好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缘由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三:《三峡》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宏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刘备纳贤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刘备纳贤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原创版)目录一、刘备纳贤的背景和原因二、刘备纳贤的过程和方法三、刘备纳贤的结果和影响四、刘备纳贤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正文一、刘备纳贤的背景和原因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之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刘备致力于拯救苍生,拯救天下。
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在他崛起的过程中,他十分注重纳贤,以此来凝聚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二、刘备纳贤的过程和方法刘备纳贤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刘备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
在这个阶段,刘备结识了公孙瓒,并且通过公孙瓒的关系,结识了卢植。
刘备在这个阶段,通过与卢植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个阶段,刘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在这个阶段,刘备结识了田楷,并且与田楷一起征讨青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因为这个阶段的经历,刘备被任命为平原相。
第三个阶段,刘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在这个阶段,刘备结识了关羽和张飞,并且与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关羽和张飞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为刘备日后的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刘备纳贤的结果和影响刘备纳贤的结果是取得了天下三分占其一的成就,建立了蜀汉王朝,成为一代开国皇帝。
刘备纳贤的影响是深远的,他通过纳贤,凝聚了力量,扩大了影响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四、刘备纳贤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刘备纳贤的启示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重用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初中文言文阅读】《刘备纳贤》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刘备纳贤》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刘备纳贤[原文]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
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注释】见书,略(下同)[参考译文]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
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以靠贩卖草鞋作为职业,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
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
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
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
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
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
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1.解释:(1)开始:在开始(2)更少: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3)更低:低于(4)形:表露(5)尝:曾经(6)师:从师2.翻译(翻译的句子是原文中带下划线的句子。
翻译见“参考翻译”,下同)3.上文写到刘备“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作者写刘备的这种长相是为了说明什么?答:为了说明刘备有皇帝的样子。
《刘备纳贤》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
河大版初三语文上隆中对知识点讲解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
河大版初三语文上隆中对知识点讲解|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隆中对》就是写刘备前去拜访,请出山为他出谋划策。
下面是查字典为大家整理的隆中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原文及翻译ﻭ原文ﻭ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ﻭ时先主屯**.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ﻭ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ﻭ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ﻭ译文ﻭ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初中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文网1
初中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文网1初中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中考语文试题精讲(第二十期):文言实词(之一)
中考语文试题精讲(第二十期):文言实词(之一)一、2023安徽中考实词解析: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甚称其贤(2)嘉树荫之(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4)稍逐于嬉游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重点词汇的掌握情况。
第一题中的“称”是“称赞”的意思。
这句话的译文是: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
“称”是初中重点文言实词,表示“称赞”的意思,在课文中有三处出现:①先帝称之曰能。
(《出师表》)译文:先帝称赞他很能干。
②流辈甚称其贤。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同辈都非常称赞他的贤能。
③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译文:文帝称赞周亚夫很久。
“称”除了“称赞”这个意思,还有其他几个重要义项也当重点理解和掌握。
下面举例解说:一是“著称;扬名”。
比如: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译文: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二是“称作;号称;称为”。
比如: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译文:于是冒充称作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
②手把文书口称敕。
(《卖炭翁》)译文:手里拿着文书,口里称为是皇帝命令。
三是“称述;称说;说”。
比如:①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周亚夫军细柳》)译文: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②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全国各地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
四是“相称;符合”(此义项读作chèn)。
比如: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译文:让他作诗,不能与之前所传闻的名声相称。
第二题中的“嘉”是“美好”的意思。
“嘉树荫之”的译文是:美好的花木遮蔽着它(指小园)。
“嘉树荫之”来自课外,但“嘉”课本中出现过的一个重点词,见课文《虽有嘉肴》。
虽然在文言课文中只出现一处,但“嘉”是一个一级,常用义有两个,一个是“美好”,如“嘉宾”“嘉言”;二是夸奖,夸赞,如嘉奖、精神可嘉、勇气可嘉。
这些都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
第三题中的“持”是“拿”的意思。
“持小几就园树下读”的译文是:拿来小桌子靠近小园的树下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复习《刘备纳贤》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刘备纳贤
【原文】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
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
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以靠贩卖草鞋作为职业,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
他因
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
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____(省、市、区、县)相。
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
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
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
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
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
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注释】
后:后代。
顾:回头看。
依:依靠。
以为:把作为。
诣:拜见。
奇:以为奇。
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
公孙瓒(zn):人名。
【启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