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1057史上最全茶则图鉴新
陆羽《茶经》(原文+注解)
陆羽《茶经》(原文+注解)《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唐代陆羽所著。
《茶经》全书系统总结了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学、茶艺以及陆羽自己的体会,包括茶的起源、种类、特性、制法、烹煎、茶具、水的品质和饮茶风俗、名茶产地以及有关茶叶的典故和药用价值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茶学研究体系。
《茶经》分为三卷,共十个部分,计七千余字,其思想与格调幽深清丽,内容涵盖茶知识的方方面面: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
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
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
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
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
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
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
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
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
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第一节原文: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野者上,园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陰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
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
《中国名茶图典》——白茶、黄茶、黑茶
黄 茶 ·霍 山 黄 大 茶
• 霍山黄大茶
• 霍山黄大茶以大枝大叶的外形为特点,属黄茶,亦称“皖西黄大茶”。茶区海拔400米以上云雾 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植被覆盖率达76%以上,土壤疏松,土质肥沃,ρH值4.5- 6,生态 条件良好,适宜茶树生长。
• 品质特征: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似钓鱼钩,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 叶底黄中显褐,滋味醇厚,有焦香。
白 茶 ·白 牡 丹
• 白牡丹
•
白牡丹产于福建省东北部山区,呈枯萎花瓣状的翠绿叶片中夹银白毫心,故名“白牡丹”。
据《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1922年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
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20世纪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
松溪、建阳、福鼎等县。白牡丹作为福建特产,主销我国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有退热消暑之
说。这里年均降雨量达1670毫米,气候温和,光照少,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茶园土壤为
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树久受甘露滋润,不受寒暑侵袭,根深叶茂,
芽肥叶壮。
•
品质特征:外形微卷呈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浓郁,
滋味甘醇爽口,叶底黄亮嫩匀。
黄 茶 ·沩 山 毛 尖
• 品质特征:外形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汤色浅黄明亮,香气清鲜,似嫩玉 米香,滋味醇和甘爽,叶底黄绿匀齐。
黄 茶 ·君 山 银 针
黄 茶 ·沩 山 毛 尖
• 沩山毛尖
•
沩山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水沩山的沩山乡。此地为高山盆地,自然环境优越,茂林修竹,
奇峰峻岭,溪河环绕,常年云雾缭绕,罕见天日,素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为山不见山”之
中国茶图鉴
绿茶对人体的刺激性也较大,容易失眠、脾胃虚寒的人应减少饮用。
从早期的鲜叶直接咀嚼,到汉代的药用祭祀,到唐代的熬煮加盐,再到宋代的制饼、研粉、调膏、点茶,主 流的茶事活动就是全叶利用。而到了明代,茶叶变成了萃取茶汤,制茶工艺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杀青的温度 提高了,酶促氧化反应被利用了。这一切的一切,反映出茶从药品走向食品继而成为饮品的主线。
精彩摘录
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这是用颜色分类的六种,还有两种分别是普洱茶和花茶, 普洱茶原属黑茶,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普洱茶单独分为一类。
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常见的乌龙茶有铁观音、大红袍、水金龟、冻顶乌龙等。
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分,生茶靠近绿茶的感觉,熟茶靠近黑茶的感觉,而它又是一种随着时间流逝不断变 化的茶,茶种也特定为云南大叶种
中国茶图鉴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茶艺
茶叶
典藏本 茶
白茶
山茶
雪芽
中国
择器
水 绿茶
云雾
茶
乌龙
牡丹
红茶
毛尖
中国
茶叶
内容摘要
零基础茶道茶艺入门,300余种茶叶图鉴速查,一本书让你读懂中国茶。精装彩图典藏本,满载奉送茶艺精 要;选茶、论水、择器、冲泡、鉴赏,从喝茶到懂茶;茶史、茶文化一本通,茶人入门到进阶必备。
读书笔记
接触茶后,发现旅行还有件可做的事就是到目的地前,翻翻这样的书,看看当地有什么茶,然后到了去巡茶。 之前买了陈宗霖老师的《中国茶经》,但图片少,茶品类介绍也不全面。 品类齐全,解析细致。 立志把书中所有茶都品一遍,现在只喝过几十种,每种茶确实都有自己独特风味,每次都有惊喜。 粗略翻看一遍,很实用,很务实的一本书,对于了解和学习茶文化很有意义。 作者写得很详细,比较好的一本科普入门书,对茶感兴趣的值得一读。 很专业很美很有茶韵,同时也很适合小白学习入门很好理解的一本茶书~能学很多知识哦。 茶小白了解茶选的第一本书,书中详细的记录了茶的种类、冲泡方法、味道等等,等在喝一些茶之后再来看 看。 初识中国茶和茶文化,对比后选择读这本书。 书很好读。
茶叶的演变史
茶叶的演变史你了解多少?三分钟让你化身“茶叶大师”古往今来,茶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文人墨客、或是帝王将相,都与茶有解不开的缘分。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必需品也好,“琴棋书画诗酒茶”之精神装饰品也罢。
一整部中华文化历史,也是茶进化、演变的历史,从粗犷到优雅,从实用到审美。
远古时期茶是一味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说的是神农氏在尝百草时,也误尝了茶(古时候的“荼”,就是现在的“茶”。
《衡州图经》云:“荼陵者,所谓山谷茶茗也”,荼陵,即今日湖南茶陵,以产茶闻名),发现几片小小的绿叶,竟然是天然良药,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之功效。
在神农氏的尝试下,先秦人民有将茶叶直接放在嘴里嚼的习惯,吃法非常粗犷,但是能解除一天疲劳。
这是有记载以来饮茶的第一种形式。
春秋时期茶既是蔬菜也是贡品、祭品《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讨伐时,巴蜀一带曾以茶叶作为“纳贡”珍品奉上,这是茶作为贡品以来的最早记录。
古代时候,先民们都比较敬尊鬼神,因此,茶也被当作祭品,祭祀给祖先和神明。
在这一时期,人们的吃茶方式仍然很粗放,直接将茶的枝条和芽叶从茶树上摘下,放在水中大火煮沸,煮沸后,将煮过的茶汤一饮而尽。
或者直接当蔬菜食用,《膳夫经手录》中有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可想而知这种菜的味道,及其苦涩,由此被称为“苦荼”。
西汉时期茶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茶作为商品流通,据最早的文字记录是西汉王褒的《僮约》,其中有“脍鱼炮鳖,烹荼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荼”等句。
这也是我国以及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的记载。
通过这一记载可知,四川地区是全世界最早种值茶与饮茶的地区,武阳(今四川彭山)地区是当时茶叶主要生产区和有名的茶叶市场(大家最熟知的那句“前月浮梁买茶去”,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带热点、流量担当,所以老少皆知浮梁是唐代大茶叶交易市场)。
在汉代时期,大一统国家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略有进步,老百姓就开始考虑改良饮茶的方式,在煮茶时,添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同放在一块煮,依靠这些佐料和刺激性调味品的气味,来掩盖茶叶自身的苦涩来增添茶的香气。
史上最全茶图(整理了两天,不收藏可惜了)
史上最全茶图(整理了两天,不收藏可惜了)【唐、五代茶画】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迅速普及开来,到唐代成为“比屋之饮”(陆羽语),体现大唐饱满的时代精神孕育而出的品饮嗜好。
陆羽所著《茶经》是对当时饮茶的一个文本总结。
虽然煮法是唐、五代时期的主流饮茶方法,但是宋元时期主流的点法和明清时期的泡法在当时都已经出现。
唐、五代时期的茶画为我们细腻地展示了品茶生活的内容和意义。
《萧翼赚兰亭图》根据唐代何延之《兰亭始末记》,画萧翼为唐太宗从辩才处骗取《兰亭序》墨宝的故事。
这里所选的是现存的两个宋人摹本。
画面中辩才趺坐禅榻,正与来客萧翼款款而谈。
画面左部是唐代具代表性的茶末入铛煮法。
《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客来煮茶的场景,成为现存最早表现唐代煮茶法的绘画,展示了初唐时期寺院煮茶待客之风尚,提供了唐代煮茶法的形象史料。
从初唐起,饮茶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由此可知,陆羽(733—804)所著《茶经》,是对茶在当时“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的文本化总结。
此屏风画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画面以弈棋为中心,描绘贵族妇女生活。
左图的侍女手抬一盏茶。
《宫乐图》以工笔重彩绘写十二佳丽奏乐饮茶赏曲场面。
该画也表明茶饮在当时已与上流社会日常生活以及高雅艺术紧密结合。
此画是中唐时期中小贵族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西晋弘君举《食檄》描写宴会“寒温即毕,应下霜华之茗”,即酒宴客来,寒暄后先上茶。
画面背景衬以花朵流云,更烘托出欢快的气氛。
此图格调简率自然,不拘绳墨,人物神情鲜活,妙趣横生,线条自然流畅,生动活泼。
作者以近乎写意的笔致,描绘出富有个性的形象,是一幅珍贵的历史风俗画。
《调琴啜茗图》以工笔重彩描绘园林中贵妇品茗听琴的优雅情调。
周昉(约745—804),又名景玄,字仲朗,唐代著名画家,善画仕女、肖像和佛像。
画面表现了女子在七夕节摆上茶果供品,乞求心灵手巧的情景。
点茶是用茶箸或者茶匙、茶筅在容器中将沸水(宋人称“汤”)与茶粉调出泡沫的技巧。
各类茶简介
各类茶简介茶,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极有益的饮品。
它不仅可以解渴,还能提升精神,延年益寿。
而中国则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别具特色的茶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类茶的简介吧!1.绿茶绿茶是中国最古老的茶之一,被称为中国6大名茶之一。
绿茶的制作需要将新鲜的茶叶摆放在高温下鲜焙,被称为“杀青”或“烘青”。
由此制成的绿茶茶汤颜色清澈见底,清香留口,可以解热止渴,减少脂肪的堆积,并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2.红茶红茶又称“红碎茶”、“红工夫茶”,是一种发酵的茶叶。
红茶的色泽红艳,香气四溢,也是常见的饮品之一。
对于想要解酒等一些病症,饮用红茶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让身体更快的恢复。
3.白茶白茶属于轻发酵茶,采摘晒干,茶汤色淡如白如银,白茶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减肥、美容养颜等功效,又被称为“工匠精神的代表”。
4.黑茶黑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茶。
黑茶的酝酿过程在茶叶发酵前,先进行了微生物的堆积,类似于贮存过程,让茶叶呈现出红褐色。
黑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质,含量可达10-20倍于绿茶,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黄茶黄茶种类较为珍贵,以其色泽黄绿,温润味甘而闻名。
黄茶是以明前茶为原料,经过微固化,微发酵和微加工等多道工序制成。
黄茶的特点是滋味醇和,口感甘醇,非常适合秋天饮用。
6.花茶花茶是一种为了富含花卉香气而制成的茶。
花茶有很多种,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等。
不仅有传统茶的保健功效,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常常被用于美容养颜。
7.乌龙茶乌龙茶是一种有微发酵的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以沙茶、立顿、东方美人等著名品牌为代表。
乌龙茶被称为茶中之艺术,是既精美又醇厚的唯美体验。
总之,茶的种类繁多,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口感和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和需求来选择适宜的茶品,那样不仅可以尝到美味,还可以享受到茶带来的好处。
茶叶介绍话术示范
茶叶介绍话术示范茶叶介绍话术示范茶叶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茶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还有许多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好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介绍茶叶的各种类型和功效,并分享我对茶叶文化的理解。
一、碧螺春茶碧螺春是中国传统的绿茶之一,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它以其杏仁香、鲜爽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而闻名于世。
这种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
喝一杯碧螺春可以帮助舒缓压力,增加体力和警觉性。
二、普洱茶普洱茶是中国云南省独特的一种发酵茶。
它有独特的深红色和浓郁的土壤香气。
普洱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泡沫葡萄酒一样的陈年潜力的茶叶。
它被广泛用于降低胆固醇,促进消化,清理肠道等方面。
三、铁观音茶铁观音是中国福建省最著名的乌龙茶之一,被誉为“半发酵茶皇”。
它的名字来自于其叶片形状的铁质外观。
铁观音混合了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有着独特的烟熏香气和清爽的口感。
喝铁观音茶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加体力。
四、龙井茶龙井茶是中国浙江省最有名的绿茶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它的名字来自于其产地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虎跑泉,意为“龙的井水”。
龙井茶以其扁平的形状、鲜嫩的颜色和清香的口感而闻名。
它富含维生素C和氨基酸,具有抗氧化、提神醒脑和促进消化的功效。
五、红茶红茶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茶叶之一,也是英式下午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茶以其红色的汤色、浓郁的香气和带有多种水果和花朵的口感而受到喜爱。
喝红茶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帮助改善心情和增强注意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茶叶的各种类型和功效。
从碧螺春的清热解毒到普洱茶的消化帮助,再到铁观音的促进新陈代谢和龙井茶的抗氧化作用,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好处。
无论你喜欢清淡的绿茶还是浓香的红茶,茶叶都可以成为一种健康饮品,帮助你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在我的理解中,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解密唐代茶文化的创建构成
解密唐代茶文化的创建构成《茶经》图左有一老一少两位侍者正在煮茶,老者坐蒲团上,左手把持茶铛,右手执茶夹,专注中茶汤。
小茶童弯腰,双手捧带托茶碗,谨慎伸向茶。
童子左侧有一竹编具列,上置一带托茶碗,一朱红色茶盒和一只碾堕等物。
读画似读史,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绘画中最早描绘茶事的作品,反映了初唐时越地寺院的饮茶生活和煮茶敬客的礼仪。
而后有周昉(约745—804)的《调琴啜茗图》、晚唐佚名《宫乐图》等茶事绘画作品。
茶诗唱和发端盛唐主旨茶诗李白率先唐杨晔《膳夫经手录》中说:“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至开元、天宝之间,稍有茶。
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
茗丝盐铁,管榷存焉。
”诗歌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茶诗的生成与生活饮茶的传播几乎同步。
《全唐诗》中,初唐诗人无主旨咏茶和咏及茶事的作品,至盛唐才有孟浩然、王维、王昌龄、李白、储光羲、高适、杜甫、岑参等诗人留下茶诗。
读他们的茶诗发现一个共性的现象,就是诗中饮茶的场景大多在寺院。
如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王昌龄《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题净眼师房》,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杜甫《已上人茅斋》《寄赞上人》,岑参《闻崔十二侍御灌大唐贡茶院陆羽阁口夜宿报恩寺》等。
李白以茶为主旨的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写的也是寺院茶。
这首主旨茶诗标示了唐开元、天宝间寺院茶的风行与成熟,饮茶生活已得到寺院外文人士大夫的重视与青睐。
《全唐诗》(包括《全唐诗补编》)留下了唐代187位诗人创作的665首咏茶或咏及茶的诗篇。
陆羽开创茶书著述品茶与“经”相提并论陆羽为避安史之乱,上元初(760)结庐苕溪,著《茶经》三卷。
“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
”(《宋文鉴》)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亦说:“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中国茶叶分类图
中国茶叶分类图??按茶色不同来分类——绿茶?,又称不发酵茶。
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
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中国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
炒青: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
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
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叶底尚嫩匀;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现在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
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龙井:产于杭州市西湖区,又称西湖龙井。
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色绿、香郁。
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
旗枪:产于杭州区四周及毗邻的余杭、富阳、肖山等县。
大方:产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临安、淳安毗邻地区,以歙县老竹大方最为着名。
最全的中国茶谱(收藏版)
最全的中国茶谱(收藏版)喝茶,真的只是⼀种⽣活⽅式。
常会遇到⼀些朋友,提及茶总是⼩⼼地说:⾃⼰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
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多数⼈来说,真的不那么重要。
如果喝了某款茶感觉还不错,能接着喝下去就⾜够了。
喝了那么多茶,⾯对茶的类别,还是⼀知半解。
这就是差⼀个能召唤神龙的六⼤基本茶类。
1发酵篇六⼤茶类的划分基础是在制作中,由茶叶发酵的不同程度决定的。
发酵程度同时影响着茶的⼝感和功效,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原因所在。
发酵程度越⾼的茶,茶性更温和,⽐如红茶、⿊茶就适合胃不太好的⼈喝;相反,不发酵或是轻度发酵的茶,茶性微寒,适合降⽕去燥,但脾胃较弱的⼈应适量。
2品类篇绿茶 | 叶绿汤清,清⾹、醇美、鲜爽⽩茶 | ⾊⽩隐绿,汤⾊黄⽩,清⾹⽢美黄茶 | 叶黄汤黄、⾦黄明亮,⽢⾹醇爽青茶 | 也叫乌龙茶,青绿⾦黄,清⾹醇厚红茶 | ⾹⾼⾊艳味浓,叶红汤红,浓厚⽢醇⿊茶 | 茶⾊粗⼤⿊褐、⼝感陈⾹醇厚以上这些都是形容词,最重要是亲⾃体验,才能感受茶的美妙有趣之处。
3冲泡篇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茶性,顺应茶性泡出来的茶,才能最⼤发挥茶的⼝感、⾹⽓、汤⾊。
六⼤茶的冲泡⽅式多种多样,只要记住绿茶和黄茶不要闷着,其它想怎么泡就怎么泡,没有特定的冲泡⼿法,别⼈告诉你的⽅式不见得适合你⾃⼰,只有你⾃⼰喜欢就好。
4储存篇虽然是⼲茶,为了保持茶叶的活性和⼝感,储存起来也是稍稍需要讲究⼀些。
茶叶储存三⼤原则:⼲燥、避光、密封。
绿茶、黄茶 | 密封后,放冰箱冷藏⽩茶、乌龙茶 | 常温密封保存;长时间不喝,放冰箱冷藏红茶 | 常温密封保存,切记防潮⿊茶 | 常温保存,阴凉通风、切记⽇晒5功效篇绿茶六⼤茶类之⾸。
零发酵,茶多酚最多。
性微寒,微苦,回⽢。
清热祛燥,提神醒脑。
不适合肠胃较弱的⼈群。
⽩茶茶中珍品。
轻度发酵,茶性清凉。
滋味清淡、回⽢。
富含茶多糖,适合降糖需求⼈群。
黄茶中国独有茶类。
汤⾊杏黄清澈。
一张图表读懂中国茶叶类别(含35种世界名茶)
⼀张图表读懂中国茶叶类别(含35种世界名茶)导读:中国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法,根据制作⽅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类:绿茶(不发酵)、⽩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
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渐变。
⼀、绿茶特征与知名品类绿茶基本特征是:叶绿汤清,清⾹、醇美、鲜爽。
属不发酵茶。
外形多种多样,主要有:条形、针形、扁形、螺形、尖形、⽚形、束形、⽑峰、⽑尖、卷曲形、圆珠形、单芽形等等。
绿茶最讲究外形和⾊泽,追求清纯淡雅,故多采嫩芽制成。
明前茶(清明前采制)最为珍贵,其次为⾬前茶(清明后⾕⾬前采制)。
知名绿茶有:①西湖龙井(扁形,杭州);②洞庭碧螺春(螺形,苏州);③黄⼭⽑峰(⽑峰,安徽);④太平猴魁(尖形,安徽);⑤六安⽠⽚(⽚形,安徽);⑥信阳⽑尖(⽑尖,河南);⑦庐⼭云雾(条形,江西);⑧都匀⽑尖(⽑尖,贵州);⑨恩施⽟露(松针形,湖北)等。
⼆、⽩茶特征与知名品类⽩茶基本特征是:⾊⽩隐绿,汤⾊黄⽩,滋味鲜醇,清⾹⽢美,属轻微发酵茶。
主要产于福建福⿍、建阳、政和、松溪等地。
⽩茶分为⽩芽茶和⽩叶茶。
知名⽩茶有:①⽩毫银针,产于福⿍、政和等县;②⽩牡丹,产于建阳、政和、松溪、福⿍等县;③贡眉(寿眉),产于建阳、浦城等县;④天⽬湖⽩茶,产于江苏常州溧阳市天⽬湖旅游区。
三、黄茶特征与知名品类黄茶基本特征是:叶黄汤黄、⾦黄明亮,⽢⾹醇爽,属轻发酵茶,基本⼯艺似绿茶。
分为黄芽茶、黄⼩茶、黄⼤茶三类。
知名黄茶有:①湖南的君⼭银针、北港⽑尖、莫⼲黄芽;②四川的蒙顶黄芽;③安徽的霍⼭黄芽、皖西(霍⼭)黄⼤茶;④湖北的远安⿅苑⽑尖;⑤⼴东的⼤叶青等。
四、青茶特征与知名品类青茶基本特征是:青绿⾦黄,清⾹醇厚。
因外形青褐,故称为青茶,也叫乌龙茶。
属半发酵茶。
知名青茶有:①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红袍);②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③⼴东乌龙茶(凤凰⽔仙—凤凰单枞);④台湾乌龙茶(⽂⼭包种、冻顶乌龙、东⽅美⼈等)。
古代茶书著作
古代茶书著作
古代茶书是指古代关于茶的著作或论述茶的书籍,包括了茶史、茶经、茶诗、茶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古代茶书对于研究茶文化和茶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古代茶书著作的例子:
1.《茶经》:为我国最早的一本茶书,作者为陆羽,详细论述
了茶的品种、制作和品饮方法等。
茶经被誉为茶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茶人有深远的影响。
2.《茶录》:为北宋时期的茶书,作者为朱耕,记录了当时茶
叶的品种、产地和饮用方式等。
茶录也是茶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对后世的茶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大观茶论》:清代茶书,作者为宋岳庭,主要阐述了茶的
种植、制作和品茶的技巧等。
该书详细描述了茶的品种和产地,并给出了一些茶叶的选择和品鉴方法。
4.《茶者说》:清代茶书,作者为陆士龙,也是陆羽茶经的注
释和补充。
茶者说主要介绍了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以及品茗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古代茶书不仅为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还对后世茶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知识100条
中国茶文化知识100条1.中国六大基本茶类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
2.绿茶是不发酵茶,如龙井、碧螺春等,叶绿汤清,清香、醇美、鲜爽。
3.白茶为轻微发酵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清香甘美。
4.黄茶是轻发酵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为代表,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
5.乌龙茶也称青茶,属半发酵茶,如武夷岩茶、铁观音等,青绿金黄,清香醇厚。
6.红茶是全发酵茶,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浓厚甘醇。
7.黑茶为后发酵茶,包括普洱茶、安化黑茶等,茶色粗大黑褐、口感陈香醇厚。
8.再加工茶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9.茶叶制作主要工艺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
10.杀青方式有炒青、蒸青、晒青等。
11.发酵程度决定茶的种类和口感,发酵程度越高,茶性越温和。
12.绿茶的制作关键工艺是杀青,通过高温破坏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的绿色和清香。
13.白茶制作不炒不揉,主要工艺是萎凋和干燥,保留了茶叶的天然风味。
14.黄茶制作有闷黄工艺,使茶叶变黄,形成独特的品质。
15.乌龙茶制作工艺复杂,包括摇青、杀青、揉捻、烘焙等环节。
16.红茶制作需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使茶叶充分发酵。
17.黑茶制作有渥堆发酵工艺,在微生物作用下,茶叶发生变化。
18.中国主要茶区有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19.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盛产乌龙茶、红茶等。
20.西南茶区涵盖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有普洱茶、滇红等名茶。
21.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安徽、江苏、湖北省南部等地,主要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如龙井、碧螺春、祁门红茶等。
22.江北茶区在长江中、下游北部,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安徽、江苏、湖北三省北部,主要产绿茶,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说茶1057史上最全茶则图鉴
说茶1057史上最全茶则图鉴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岁月情长 竹马成双茶则按照材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银】银在作为茶具用料的发展史上,大部分器具都由手工制作,尤其是银壶、茶则、茶叶罐等,这些由纯手工制作的银茶具,不仅在历史上为达官贵人的专用器具,到了现在也是上层人士争相追捧的对象,它们仍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首先是因为它的高贵的价值,其次是因为它作为茶具所具有的显著的功效!隆昌制羽帚式纯银嵌金茶则长15cm,宽3.9cm选以一支羽帚型,手把以金丝作饰,则首也嵌以纯金孔雀羽毛的心型图案。
藏六居造纯银茶则长13cm此器以纯银打造,造型简洁大方,雅致的流线设计,淡紫色的光泽释放出华贵的气韵。
比例和谐匀称,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皇室菊花纹茶则长12.7cm;重73g器身“纯银”款共箱“御纯银”款此茶则线条简约,银质光亮如镜,刻以皇室菊花纹,整体造型端庄高雅,无处不透露着贵族之风。
在古代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日本鎌仓时代菊花是皇室专用纹章,但未禁止百姓使用,直到明治二年,菊花被定为皇室的家徽纹,一般人禁止使用。
纯银刻草书汉诗茶则长12.1cm此茶则所刻汉诗从内容看应取自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儒者赖山阳所作汉诗——‘泊天草洋’。
仪助作铜包银金银草虫茶则长14.6cm此器绯铜色泽光洁,雕银为叶,金质蜗牛轻轻滑过叶片,栩栩如生,名金工师仪助极尽巧思运用各种材质及工法附与了金属生命,让我们似乎感受到叶子的律动和蜗牛的轻盈。
四君子纯银茶则长11.6cm;重52.2g 茶则“庆刻纯银”洒金银硝子茶则长11.7cm此茶则通过在茶则表面洒金,提高了整个作品的档次。
世纪金谷十三郎造外黄铜内纯银宽15cm此茶则外边以铜包边,内则用纯银打造,可看出制作者精巧的手工工艺。
纯银茶则长12cm荷叶状是茶则最常使用的形状,但是以纯银打造的荷叶形茶则并不多见。
【兽角】民国象牙卷荷双龟茶则长14.5cm;高3cm此象牙白中泛黄,制作者巧妙地利用象牙原材质设计成卷荷型,背面为阴面,刻画出卷荷的茎叶及蒂柄,阳面设计成卷叶成则,更巧妙的是两只小龟匍匐于卷叶之内,刻画生动,栩栩如生。
史上最全茶则图鉴,收藏级
史上最全茶则图鉴,收藏级茶则大全图鉴茶则可曰茶量,茶合,做为量取,赏茶为准则,茶席上必不可少器物。
长度一般约17厘米-25厘米不等,根据茶道流派与使用茶型大小而定。
茶则按照材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竹在茶席之中,以壶为王, 杯为后, 竹木茶器则扮演配角的角色。
但是单若谈及竹木茶器, 茶则非第一配角莫属。
竹材的橫切结构从外而內依序为: 竹青-竹肉-竹黃, 其中竹青及竹黃都是薄薄一层, 竹肉为纤维結构, 外层細密硬实不逊于木质。
竹肉材质粗而松, 故在制作茶道具時尽可能去內留外, 方能展現材质之美。
'器', 唯有先满足功能需求, 才能再谈附加美学。
清代包浆老竹茶则长22.7cm 宽4.9cm该茶则为清代所制,选用上等竹木制成,质地硬朗,肌理细密,色泽暗黄,包浆厚重,颇显漆古老旧。
形制呈梭状,中间鼓两头尖,线条流畅,简洁不简单,工艺大气。
是古代茶道茶艺必备用具之一。
清代随形竹茶则长15.5cm呈舟形,略弯曲,据竹材的自然形状特征,随意就势剖开的竹节,形态逼真,伸张自如。
随形成体自然,不加施以雕琢,衬以光素的外表,独显此器的皮壳色泽盈润,如披一层晶亮无瑕的羽衣。
明万历竹雕茶则长13cm此竹雕茶则选取竹竿近根部分。
根须截面所展现的斑驳质感尤为独特。
加之竹材日久所形成的古雅色泽更为茶人增添佳趣。
此茶则一侧以嵌金丝工艺嵌出云纹,另一侧则以金丝嵌出「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
这在竹雕艺术品中尤为少见。
明治太正—鹤斋搥目纹银茶则长12.5公分,宽5公分,高1.5公分卷叶形茶则,通体呈浅紫光泽,流光溢彩。
正面素雅,背面搥目纹,纹理疏密有致,宛若余波荡漾的湖面。
曲度开合有度,线条简洁流畅,轻巧实用,每一细处都流露出名家一鹤斋的精湛技艺。
竹绿漆扁豆纹茶则高18.5cm此茶则以竹为质,器璧用绿漆雕琢扁豆,雕琢惟妙惟肖,配以搭配的绿色更显生气活力,作工精美,既可观赏摆设,又兼具实用价值。
锡包湘妃竹茶则16.4×4.6cm此茶则以湘妃竹为材,做工规制,通体无任何纹饰,尽显天然本色,尤为妙绝之处在于,茶则天然的斑点,迹似泪珠,形如烟霞,疏密得宜,韵味隽永。
中国茶图鉴和茶道
中国茶图鉴和茶道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人对茶的热爱和研究可谓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和哲学体验。
本文将通过中国茶图鉴和茶道的介绍,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奥秘。
一、中国茶图鉴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品种和种植地区。
中国茶图鉴是一部系统介绍各类茶叶的工具书,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结合,使读者对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1. 绿茶:绿茶是中国最常见的茶叶之一,以保留原叶的翠绿色而得名。
主要有龙井、碧螺春、西湖龙井等。
绿茶清香爽口,具有消暑解渴、降脂减肥等多种功效。
2. 黄茶:黄茶是稀有茶类,以黄色汤色和独特的香气而得名。
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黄茶被称为“皇茶”,口感醇厚,具有养胃护肝、降火解渴的功效。
3. 白茶:白茶是最接近原叶的茶叶,以白色千层纱般的芽叶而得名。
主要品种有白牡丹、寿眉等。
白茶清淡柔和,具有抗氧化、养颜美容的功效。
4. 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茶类,以其独特的半发酵工艺而得名。
代表品种有铁观音、大红袍等。
乌龙茶口感醇厚,具有提神醒脑、减肥瘦身的功效。
5. 红茶:红茶是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以红褐色汤色和浓郁的香气而得名。
主要品种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
红茶味道浓厚,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健胃的功效。
二、中国茶道中国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介,追求心灵与自然相融合的文化传统。
它包含茶艺、禅修和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注重茶的品味和品质,追求一种宁静的精神状态。
1. 茶具与茶席:中国茶道注重茶具的选择和使用,常见的茶具有茶壶、盖碗、茶杯等。
茶席的布置也十分重要,要根据不同场合和季节选择不同的布局和器物。
2. 茶艺表演:茶道中的茶艺表演是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表演者通过手法和动作展示茶的冲泡技巧,体现了茶艺的精髓和内涵。
3. 茶的品味:中国茶道注重品味茶的过程,包括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和汤色等方面。
品茶时需要细细品味,以感受茶香和茶味的变化。
介绍茶的著作
介绍茶的著作
以下是一些关于茶的著作:
1.《茶经》,陆羽所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2.《吃茶养生记》,也是陆羽所著,是陆羽在辗转各地、与茶民为伍时,写下的关于茶的专书。
3.《煎茶水记》,张又新所著,是继陆羽《茶经》之后,唐代茶学家陆羽的又一茶学专著。
4.《品茶要录》,黄儒所著,是继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学专著。
5.《大观茶论》,赵佶所著,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
6.《茶疏》,许次纾所著,是明代许次纾所著的一部关于茶的专论。
茶的七宗“最”
茶的七宗“最”
----趣聊茶文化
1、最古老的茶树:位于中国云南省勐海县的普洱茶树,树龄超过1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之
最。
2、最早的咏茶诗: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的“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
可娱”被认为是最早的咏茶诗。
3、最早的种茶专著:唐代陆羽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
著。
4、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
子带回日本。
5、最香的茶:景迈茶以其绝佳的生态环境和完备的生态系统,成就极具辨识度的景迈茶,其
香气浓郁且独特。
6、最早的国际饮品: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现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
享有盛誉,成为传播友谊的纽带。
7、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茶道、茶具、茶艺、茶韵等多个
方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茶1057史上最全茶则图鉴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岁月情长 竹马成双茶则按照材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银】银在作为茶具用料的发展史上,大部分器具都由手工制作,尤其是银壶、茶则、茶叶罐等,这些由纯手工制作的银茶具,不仅在历史上为达官贵人的专用器具,到了现在也是上层人士争相追捧的对象,它们仍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首先是因为它的高贵的价值,其次是因为它作为茶具所具有的显著的功效!隆昌制羽帚式纯银嵌金茶则长15cm,宽3.9cm选以一支羽帚型,手把以金丝作饰,则首也嵌以纯金孔雀羽毛的心型图案。
藏六居造纯银茶则长13cm此器以纯银打造,造型简洁大方,雅致的流线设计,淡紫色的光泽释放出华贵的气韵。
比例和谐匀称,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皇室菊花纹茶则长12.7cm;重73g器身“纯银”款共箱“御纯银”款此茶则线条简约,银质光亮如镜,刻以皇室菊花纹,整体造型端庄高雅,无处不透露着贵族之风。
在古代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日本鎌仓时代菊花是皇室专用纹章,但未禁止百姓使用,直到明治二年,菊花被定为皇室的家徽纹,一般人禁止使用。
纯银刻草书汉诗茶则长12.1cm此茶则所刻汉诗从内容看应取自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儒者赖山阳所作汉诗——‘泊天草洋’。
仪助作铜包银金银草虫茶则长14.6cm此器绯铜色泽光洁,雕银为叶,金质蜗牛轻轻滑过叶片,栩栩如生,名金工师仪助极尽巧思运用各种材质及工法附与了金属生命,让我们似乎感受到叶子的律动和蜗牛的轻盈。
四君子纯银茶则长11.6cm;重52.2g 茶则“庆刻纯银”洒金银硝子茶则长11.7cm此茶则通过在茶则表面洒金,提高了整个作品的档次。
世纪金谷十三郎造外黄铜内纯银宽15cm此茶则外边以铜包边,内则用纯银打造,可看出制作者精巧的手工工艺。
纯银茶则长12cm荷叶状是茶则最常使用的形状,但是以纯银打造的荷叶形茶则并不多见。
【兽角】民国象牙卷荷双龟茶则长14.5cm;高3cm此象牙白中泛黄,制作者巧妙地利用象牙原材质设计成卷荷型,背面为阴面,刻画出卷荷的茎叶及蒂柄,阳面设计成卷叶成则,更巧妙的是两只小龟匍匐于卷叶之内,刻画生动,栩栩如生。
龟乃灵性之物,我国古人常以龟象征长寿,把茶则设计成卷荷藏龟,大概也同喝茶养生、长寿有关!乾隆之宝吉造牙雕茶则高11.5cm器身“吉泉”款器底“乾隆之宝”款此茶则象牙材质,雕琢莲花、莲蓬寓意‘连生贵子’,鲤鱼生动活泼犹如跳出水面,鲤跃龙门寓意‘及第、功成’,作工精美,既可观赏摆设,又兼具实用价值。
骨雕仕女形茶则高24cm此茶则通过顶部雕刻——仕女,提升了整个茶则的质感。
兽角茶则此茶则以牛的兽角为材,保留其原有的形状,凸显一种简介大方之美【锡】锡制作为一种质地较软的稀有金属熔点低可塑性强,价值仅次于白金、黄金、银。
并且纯锡没有毒性,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易加工,能逼真体现创作者对每一个细节的创意;其次是锡器密封性好,具有保鲜功能,用锡罐储存茶叶可以做到长期不变质。
锡制九鼎诗文茶则长13.6cm此枚茶则周身以锦地纹装饰,古朴大方,中间配以九鼎图案,为古代高等级的礼仪制度的典范,顶上以篆书题记,十分古色古香。
东哉造纯锡灵芝纹茶则11×5cm此茶则以锡为材,形制简明,器身镌刻山石花卉,整体造型端庄朴实。
清·金畊款锡制茶则铭文: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金畊。
近代东哉刀锡茶则宽19cm此器显岁月痕迹,敦穆大气,刻工古朴,意境嶙峋,令人爱不释手,趣味浓浓。
大正—昭和东哉纯锡茶则长7公分,宽5公分,高1公分蜡形制作茶则,题字「仙客采余」,刻画灵芝瑞石图于竹。
茶则圈饰回纹一周,灵芝数朵,大小聚散,各显姿态;瑞石,风骨嶙峋,瘦硬如屈铁。
东哉用刀如笔,刻工苍劲浑厚,虚中见实。
灵芝有如意之愿,瑞石、回纹饰有长寿之意,此茶则有「长寿如意」之美名。
【木】木制茶具多用檀木,竹木、梨木、榆木等木材加工的茶具。
且制作工艺精细,外型也是让人觉得非常欣喜的剔红雕如意灵芝纹茶则长8.5cm茶则小巧,形如簸箕,通身以剔红为饰品,内底髹黑漆,光素内敛,外身雕刻传统如意灵芝纹,翻卷流畅,剔刻娴熟,花纹间流露出漆层不同的颜色层,绚丽多彩,十分华美。
19世纪制堂刻漆器荷叶形茶则长16.4cm“制堂”款带双层木盒漆茶则造型精致,构思巧妙,颇为雅致。
整器雕成荷叶形,雕工精细,纹理细密,巧夺天工,技艺超群。
色泽沉郁而不失光泽,彰显高贵,荷叶外形与沉稳色调相得益彰,荷之高雅与茶之清雅相互糅合,蕴藉其中。
清中期红木茶则长17.2cm红木材质,光滑无纹,包浆润泽。
清紫檀雕树叶形茶则长:10.5cm此件茶则紫檀木整雕,皮壳光亮如漆。
外形为一片树叶,内以阴刻画出叶脉,两侧卷起,凹凸起伏。
局部有大小不一的孔洞,有如自然虫噬。
做工精细,惟妙惟肖。
既可当茶则,亦可作欣赏摆件。
清·木雕笋形、树叶形茶则以木为材质雕刻成半个竹笋的形状及树叶形茶则,形象生动,逼真。
荔枝木茶则长:13.5cm宽:7.5cm高:2.2cm采用荔枝木瘤疤料,木质肌理清晰,随形设计,独特而具天然气质。
印尼加里曼丹沉水沉香茶则长17cm;重40.8g采用印尼加里曼丹的沉香,以独特的工艺制作,展现了创作者高超的手法。
“松”茶则沉香摆件产地为印度尼西亚达拉干水沉,以尼西亚沉香为原料,,其材生闻香味浓厚又带凉气,且质坚硬适合雕刻和车沉木念珠。
木茶则由硬质草本植物,如杉木、阔叶木材、灌木及其枝叶做的,具较强的使用欣赏价值。
【玉】现在大多数玉器,由于玉质、工艺和艺术价值一般或较差,收藏的价值不大。
极少数造型讲究和气韵生动的艺术精品玉器,尽管其玉质档次不够高,由于艺术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具有无限的增值性,是收藏追求的重点目标。
明代玉莲瓣茶则长10.8cm;宽5.6cm此件茶则以灰白玉籽料雕成。
外形为一片莲瓣,底雕莲叶为底足,器壁浮雕梗连莲蓬。
器形幽雅,构思巧妙,整器散发出高雅情趣。
玉做茶则极为稀少,此件十分难得。
翠玉叶形茶则宽8cm此件茶则以树叶为原型,完美的呈现了树叶的形态。
清白玉花卉纹茶则宽11cm;13cm此茶则通透提亮,把玉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玉茶则此茶则以天然玉石为原料,经过专业的手工工艺制成,外形较像水槽。
【竹】在茶席之中,以壶为王,杯为后,竹木茶器则扮演配角的角色。
但是单若谈及竹木茶器,茶则非第一配角莫属。
竹材的横切结构从外到内依序为:竹青-竹肉-竹黄,其中竹青及竹黄都是薄薄一层,竹肉为纤维结构,外层细密硬实不逊于木质。
竹肉材质粗而松,故在制作茶道具时尽可能去内留外,方能展现材质之美。
“器”,唯有先满足功能需求,才能再谈附加美学!清代包浆老竹茶则长22.7cm宽4.9cm该茶则为清代所制,选用上等竹木制成,质地硬朗,肌理细密,色泽暗黄,包浆厚重,颇显漆古老旧。
形制呈梭状,中间鼓两头尖,线条流畅,简洁不简单,工艺大气。
是古代茶道茶艺必备用具之一,值得收藏。
清代随形竹茶则长15.5cm呈舟形,略弯曲,据竹材的自然形状特征,随意就势剖开的竹节,形态逼真,伸张自如。
随形成体自然,不加施以雕琢,衬以光素的外表,独显此器的皮壳色泽盈润,如披一层晶亮无瑕的羽衣。
明万历竹雕茶则长13cm此件竹雕茶则选取竹竿近根部分。
根须截面所展现的斑驳质感尤为独特。
加之竹材日久所形成的古雅色泽更为茶人增添佳趣。
此茶则一侧以嵌金丝工艺嵌出云纹,另一侧则以金丝嵌出「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
这在竹雕艺术品中尤为少见。
明治太正—鹤斋搥目纹银茶则长12.5公分,宽5公分,高1.5公分卷叶形茶则,通体呈浅紫光泽,流光溢彩。
正面素雅,背面搥目纹,纹理疏密有致,宛若余波荡漾的湖面。
曲度开合有度,线条简洁流畅,轻巧实用,每一细处都流露出名家一鹤斋的精湛技艺。
竹绿漆扁豆纹茶则高18.5cm此茶则以竹为质,器璧用绿漆雕琢扁豆,雕琢惟妙惟肖,配以搭配的绿色更显生气活力,作工精美,既可观赏摆设,又兼具实用价值。
锡包湘妃竹茶则16.4×4.6cm此茶则以湘妃竹为材,做工规制,通体无任何纹饰,尽显天然本色,尤为妙绝之处在于,茶则天然的斑点,迹似泪珠,形如烟霞,疏密得宜,韵味隽永。
清竹刻留青澈茶则长17.5cm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留青”刻法就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雕刻图案,由作者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显出层次、明暗、浓淡,比浅雕更具有立体感。
此枚臂搁以留青阳刻技法将作者书法以刀代笔,镌刻于一片南竹之上,神注汗润,竹肌已如黄玉珍木,油亮圆浑。
竹跟雕梅花茶则10×7cm此茶则用竹根为材,经过精心设计,雕琢出一支栩栩如生的梅花。
赖山阳笔意竹雕汉诗茶则长19.3cm此茶则以日本文坛巨匠-赖山阳的书法帖为版,雕刻在茶则上,品相完美,甚少使用。
茶则底部落有作家款,并附上供布套以及作者原供箱。
竹雕山水人物纹茶则宽4.2cm;长18cm此件茶则包浆古朴润泽,呈琥珀色,雕刻山水人物,刀法流畅利落,实为精品。
竹雕茶则宽6.6cm;长20cm此茶则以竹为质,包浆古色古香,温润亮泽。
正面开光内浮雕以满满的人物故事图,纹饰精美,刻工纯熟,显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背面刻以诗文,落款“江眉山”。
竹节茶则长15cm此件茶则,在竹原有的形状上进行加工修饰,给人一种简单大方之美。
竹茶则这件茶则模仿勺子的形状,经过巧妙雕琢彰显了竹的百变。
竹根雕极品茶则《逍遥》长18CM生动的塑造出一代祖宗始祖逍遥自在的形象。
设计理念脱俗,作品整体创新大胆,又富有古意,伴随着无限的禅机。
粗犷中见得禅宗之精、气、神,使其技法与作品主题一致合谐,洒脱自如【铜茶则】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陶茶则】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现在多用于收藏【瓷茶则】瓷茶具用长石、高岭土、石英为原料烧纸而成,质地坚硬致密、光洁,吸水率低。
【紫砂茶则】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
【青白釉菜叶茶则】29.2×8.5cm蔡中南制青白瓷,以白菜叶为原型刻造。
【Tips】为什么要使用茶则?为了方便,在取茶的时候多数人会用手直接从包装袋里抓茶出来,手上的汗或是涂抹的护手霜都会一定程度上弄到茶上,即便洗手了等到手干,还是会影响到茶,细微的差别很难察觉出来,所以这也是有茶则的必要性,为了避免手直接接触到要喝的茶,用茶则会稍微避免异味感染到茶。
当然这对茶则也有一定的要求,茶则要保持干燥干净。
【茶则的作用】1、度量衡陆羽《茶经》四之器篇留下了以下文字:“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