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海尔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篇一:海尔集团案例分析】ppt制作:张帅资料整理:朱笑生资料搜集:陈文洁 ppt宣讲:吕望公司慨况公司慨况企业简介企业历程企业架构经营成果成功之道成功之道市场定位分析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管理特色新型理念其他其他公益事业启示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 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并于2005年底,进入了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经过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已大幅提升。
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 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目前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2008年大事记董事长推进本部监事会主席资金流入本部物流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产品本部技术装备本部商用空调产品本部洗衣机产品本部信息产品本部电冰箱产空调产品本部董事长秘书独立董事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职工监事监事财务负责人组织结构职能对应关系类型时间奖项名称奖项说明品牌 2009.06.09 市场年度销量第一品牌海尔洗衣机蝉联08年中国洗衣机市场销量第一品牌。
2009.05.19 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海尔空调在专家评价分析的五项指标上不仅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国产品牌,为海尔空调进入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一举奠定胜局。
也大大缩小了与日本国际化大品牌的差距。
2009.05.15 国家机关政府采购招标综合排名第一在“2009-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空调集中采购项目”中,凭借领先的省电技术、卓越的产品质量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海尔省电空调在此次投标的10 多家国内外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标型号最多且综合排名第一的企业。
20160922案例分析海尔集团讲稿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一、集团简介海尔创立于1984年,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大型家电品牌,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七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目前,海尔有两大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在全球布局六大品牌:海尔、卡萨帝、日日顺、AQUA、斐雪派克、统帅,从不同领域持续满足用户的最佳体验。
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彩蛋:最早1984年是“瑞雪”商标,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海尔兄弟”设计者据说是张瑞敏的一个画家同学,创意是张瑞敏自己想出来的。
德国小孩和冰淇淋代表德国的制冷技术,中国竖着大拇指的小子代表着中国人一定会运用德国的技术造出质量一流的冰箱。
此标志还寓意着中德双方的合作如同这两个小孩一样充满朝气和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张瑞敏对此保持着少有的沉默,“海尔兄弟”到底蕴含着张瑞敏的何种追求至今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迷。
1993年东方红叶传媒公司,想和海尔合拍动画片《智慧小兄弟》,后改为《海尔兄弟》,95年开始播,给海尔品牌的推广带来了很大好处。
书法“海尔”出自文征明和王羲之。
海尔集团总部中心大楼采用宫灯造型,在2009年被评选为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整体建筑在外面看是个方形的,在一层大厅内向上看,又是个圆形的。
这里体现着管理学上著名的“思方行圆”的理念,即在工作中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效果。
四个大红柱子,代表着季节的“春、夏、秋、冬”(另一个版本说代表着海尔的四大支柱产业: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大楼地上层数是12层,代表着全年的12个月;大楼12层上4个面设计挂出的24个大红灯笼,代表着农业的24节气;整个大楼的窗户大大小小一共设计了365块玻璃,代表着一年365天;主楼右侧是五龙塔,左侧是卧白虎,外有水环绕象征财富的。
海尔案例分析完整
LOGO
海尔集团组织变革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
的组织发展 的组织结构 的流程再造
LOGO
海尔的组织管理
创业阶段 引导阶段 授权阶段 协调阶段 合作阶段
海尔集团只是一个拥有几百人手工作坊式的企业,组织结构不正规, 管理混乱,企业的决策是由高层管理者一人独立作出,缺乏完整的 组织结构形态
LOGO
海尔集团
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10个 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
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 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2010年海 尔品牌价值已达207.65亿元,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品牌500 强》,2011“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于9月9日发布,海尔集团 以907.62亿的品牌价值连续十年位居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 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 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 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真正发展仅仅十年的时间
LOGO
海尔的品牌发展:
• 1991年组建松散型集团,1992年导入CIS实施名 牌战略。
1、企业标识系统(VI)的动态演进,三步到位,同国际接轨; 2、统一品牌定位,海尔总商标下名牌产品群的大名牌战略; 3、产品形象追求个性化、人格化、系统化、注入高附加值; 4、“真诚到永远”的理念传播 5、CIS的管理创新,OEC管理模式建立; 6、无形资产兼并盘活有形资产,迅速扩大集约化经营规模; 7、“三个三分之一”的品牌国际化战略; 8、完整丰富的理念识别与价值观体系; 9、CIS统筹下的广告运动与形象推广。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乃至全球白色家电领域的知名企业,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创新的技术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而广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将从公司背景、市场定位、产品策略、营销策略、供应链管理、公司文化与价值观、创新与研发、国际化战略、财务表现、竞争优势和未来挑战等方面,全面剖析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
1. 公司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张瑞敏担任CEO。
自创立以来,海尔一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白色家电制造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尔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制造和销售网络,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家电产品和服务。
2. 市场定位海尔集团的市场定位为中高端市场,以年轻人和家庭为主要目标客户。
在竞争激烈的白电市场中,海尔凭借其创新的产品设计、卓越的品质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脱颖而出。
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的、格力、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3. 产品策略海尔集团的产品策略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
产品种类涵盖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彩电等多个领域,且在每个领域都有所建树。
在产品质量方面,海尔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4. 营销策略海尔集团的营销策略注重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海尔已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其营销活动主要包括广告宣传、线上线下推广、合作伙伴营销等。
同时,海尔还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如海尔商城、京东、天猫等,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需求。
5. 供应链管理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注重协同和高效。
公司采用全球采购策略,与一流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同时,海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库存的精准管理,降低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海尔还非常重视供应商的关系维护,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实现双方共赢。
6. 公司文化与价值观海尔集团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围绕用户至上、创新创业、合作共赢展开。
公司的使命是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电大管理案例分析-任务2海尔的组织“蜕变”第五章案例补充
电大管理案例分析-任务2海尔的组织“蜕变”第五章案例补充商标形成饱含战略变革故事商标是战略驱动的具体表现,从1984年创业至今,XXX 经历的5次商标变革体现了“名牌战略阶段”、“多元化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五个发展战略阶段。
与其它企业分别制定企业战略和品牌战略不同的是,XXX采用了“品牌即战略”的战略路线。
七年一轮回,人体周身细胞更新需要七年,XXX也同样进行着七年一蜕变。
据介绍,在创立的前七年里,XXX设立了以创出冰箱第一品牌为目标的“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当时恰逢改革开放,XXX看准时机,于1985年引进德国“XXX”公司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XXX采用了“琴岛-XXX”作为商标,并基于对冰箱装饰的考虑,设计了象征中德儿童的吉祥物海尔兄弟图像商标。
由商标延伸外围产业,XXX又与动画制作公司联合出品了系列动画片《海尔兄弟》。
任何企业在草创阶段都不会轻而易举做到名声在外,但在当时,即使你不知道XXX冰箱,只要家里有个孩子,都会知道“XXX”这个名字。
《海尔兄弟》的故事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常识等知识,定位于寓教于乐,奠定了XXX的智慧形象。
当年每晚六点等在电视机前的80后、90后如今多已成家立业,甚至为人父母,在选择家电时,只要提及“XXX”,他们的第一印象往往还是“智慧、智能”。
对此,85后的XXX表示非常认同。
“购买的第一件XXX是婚房的冰箱,选择这个牌子的原因具体也说不太清楚,就是有一种好感,有用过的朋友也说质量还不错,就想试试,后来家里换了洗衣机也选择了XXX。
”那时,将商标具象为影视形象的宣传思路在国内鲜有应用,却早已被海外企业所津津乐道,由此不得不说,XXX在商标的推广、宣传方面早已同国际接轨,是我国同国际接轨最早的企业。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封镜时,《海尔兄弟》不但成了当时最长的国产动画片,照旧天下第四长动画片,更是全球由企业投资拍照的动画片中最长的一部,一举超过同样由企业投资拍照、当时热播的动漫《铁臂阿童木》。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1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人达62亿元,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
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
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
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
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海尔案例分析
一、海尔营销案例(电器行业)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经过19年的持续发展,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1984年海尔只生产单一的电冰箱,而目前它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
海尔的产品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
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2004年4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海尔排在第95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2003年12月,全球著名战略调查公司Euromonitor公布了2002年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序,海尔以3.79%的市场分额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
2004年8月号《财富》中文版评出最新“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海尔集团紧随IBM中国有限公司之后,排名第二位。
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属于白色家电。
作为在白色家电领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之一,海尔有许多令人感慨和感动的营销故事。
1996年,一位四川成都的一位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排水管老是被堵,服务人员上门维修时发现,这位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泥土大,当然容易堵塞。
服务人员并不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是帮顾客加粗了排水管。
顾客感激之余,埋怨自己给海尔人添了麻烦,还说如果能有洗红薯的洗衣机,就不用烦劳海尔人了。
农民兄弟的一句话,被海尔人记在了心上。
海尔营销人员调查四川农民使用洗衣机的状况时发现,在盛产红薯的成都平原,每当红薯大丰收的时节,许多农民除了卖掉一部分新鲜红薯,还要将大量的红薯洗净后加工成薯条。
但红薯上沾带的泥土洗起来费时费力,于是农民就动用了洗衣机。
更深一步的调查发现,在四川农村有不少洗衣机用过一段时间后,电机转速减弱、电机壳体发烫。
向农民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冬天用洗衣机洗红薯,夏天用它来洗衣服。
这令张瑞敏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发明一种洗红薯的洗衣机。
海尔案例分析
•
• • •
• 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海尔的管理层中,女性占到了20%多。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女性走上领导岗 位,不仅与他们自身发奋努力,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有关 ,还在于海尔“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为海尔创业的所有女性提供了一 个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司里出现了一大批像杨绵绵、安桂珍、 李素霞等优秀的女性员工和管理层,为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当今社会 树立齐了新时代的女性群体形象。她们身上体现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女性的 拼搏精神,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精神,她们才能与海尔的男性一道,打造出 世界的名牌。
问题
1.海尔的干部是如何维护员工的利益的?
海尔护才
• 干部维护员工的利益
• 张敏瑞刚上任时,发现一些员工们经常上班迟到。通过调查他才知 道,员工们普遍住得离厂较远,上下班交通十分不便,于是他立即决 定买一辆大客车,班车每天接送员工上下班。
• 原来冰箱厂没有食堂,干部与员工一起露天吃饭,后来盖了一个食 堂,几千人一起吃也不行,于是海尔决定分批吃饭,员工第一批,干 部最后一批。
•
• 竞争上岗,末位淘汰
海尔制定了“升迁靠竞争、在位要受控、届满要轮换、末位要淘汰”的用人 制度,变传统的考察委任制为竞争聘任制,打破年龄、资历、身份的界线, 为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展示舞台。 升迁靠竞争,即对干部的选拔实行公开招聘。建立一个明确的竞争体系,让优 秀的人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使每个人既感到有压力,又能够尽情施展才 华,不至于埋没人才。海尔还设立干部人才库,库中的人员在公开竞聘中得 到优先选择的机会。 在位受控制,两层含义:一是干部在主观上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有自律 意识;二是集团要建立控制体系,控制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避免犯方向性 错误。 届满要轮换,对任期届满的中层干部,企业有计划的组织岗位轮换,使这些干 部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增加他们锻炼机会,有利于他们全面熟悉业 务,获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 末位要淘汰,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有百分之几的人员被淘汰使海尔内部 以竞争保持活力。
《海尔的营销网络》案例分析讲解
《海尔的营销网络》案例分析讲解海尔的营销网络主要依靠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先进的营销策略,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市场份额。
以下是海尔的营销网络的案例分析和讲解:海尔的产品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尔始终秉持着创新和品质至上的理念,不断推出高品质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市场趋势和竞争情况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海尔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海尔通过建立广泛的销售渠道,使其产品能够覆盖到全球各个市场。
海尔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下渠道,如专卖店、百货店和超市,以及线上渠道,如电商平台和官方网站。
通过线下和线上渠道的有机结合,消费者可以轻松地购买到海尔的产品。
此外,海尔还与其他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伙伴的渠道和资源来扩大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销售覆盖面。
海尔还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营销策略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海尔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定位,通过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活动来加强品牌形象和认知。
海尔还以创新的产品设计和功能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产品体验,从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此外,海尔还通过扩大产品线,如家电、智能家居和厨房电器等领域的全面布局,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增加市场份额。
总结来说,海尔成功的营销网络主要依靠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先进的营销策略。
这些因素使得海尔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并持续增加其市场份额。
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并采用创新的营销策略,海尔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和发展。
海尔的营销网络案例分析和讲解:海尔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跨国家电器制造公司,致力于提供高品质、创新、功能强大的家电产品。
海尔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先进的营销策略。
在这段文本中,将继续讨论海尔的营销网络,并分析该网络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和销售额方面的成就。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国际物流
具体改革与创新
B、组织结构创新 结构扁平化——过去海尔是一种金字
塔式的组织结构,员工应对的是层层的上 级。现在改造成了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这种扁平化的管理,使得每个部门每个 员工直接对市场负责。组织结构的创新最 终的目的是把企业组织内部每一个员工的 积极性调动起来,或者说为员工创造一个 创新的空间,这个组织结构的改变不是为 了改变而改变,而是为了最快的速度适应 市场的要求。
17
具体改革与创新
张瑞敏曾说: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的优 势到底在哪呢?“ 我们的劣势,就是我们 的基础不如人家,包括我们在技术上,资 金上的。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的 速度,第二我们有一种为了满足用户的需 求创新的这种精神。”满足客户需求的产 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海尔与欧美老牌家 电商相比的优势就是专注于用户的需求而 产生的创新精神和开发速度。海尔还调整 和改造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
3.提出了“名牌没有国界”的观点(先后在102 个 国家抢先注册了海尔商标、先后拿下了美国UL , 德国VDE 等8 个国家和地区的质量认证、海尔冰箱、冷柜、空调器 相继通过IS09001 国际认证)
11
多元化战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使企 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技术领先: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 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其他家电企业不具备 的优势,为实现国际化打下基础。
3、品牌效应: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海尔坚持高标准的质量管理,得 到了消费者的认同,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4、国内竞争日渐激烈,虽然海尔处于领先地位,但想要进一步扩大市 场份额难度很大,所以转向国际市场,走出中国,创立世界品牌。
海尔案例分析0
海尔催醒"休克鱼"案例分析一海尔背景分析(1.)海尔洗衣机的发展概况。
与Merloni公司合资生产滚筒洗衣机为契机,开始进入洗衣机生产领域.兼并红星电器后在中国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市场取得最高份额.(2.)海尔洗衣机在稳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战略中选择了发展战略。
(3.)战略实施方式三种,海尔在早期的发展中选择的是购并,兼并了爱德洗衣机厂。
本案例中,海尔兼并爱德成功的原因,以及海尔作为兼并方,到底具有哪些优势?问题3.选择被兼并时,对兼并方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为什么?①兼并方是否有现实的偿债能力。
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只有具有这个能力,才能再去谈企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②兼并能否帮助企业尽快地走出困境,实现短期的收益。
只有使被兼并企业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实现效益,才能使被兼并企业重整旗鼓,才能让企业的员工看到希望,实现激励。
③兼并方企业是否具有产品的竞争力,市场的占有率,广阔的销售渠道。
因为这关系到企业被兼并后能否具有良好的分销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得到社会的接受。
④兼并方企业是否具有先进的管理制度,资金,技术等条件。
这决定了被兼并企业今后能否良好地发展,产品能否很快的被消费者接受,实现其经济价值,为企业带来利润。
⑤兼并方是否有优秀的管理团队。
利用这支管理队伍通过提高整体效率水平而获利。
在本案例中,海尔集团拥有优秀的领导团队,而爱德集团正是由于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而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⑥兼并方的企业文化以及两企业的文化是否有兼容性。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成败关系极大,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对于兼并双方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整合,只有文化整合成功,才能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二.爱德背景分析(1.)爱德洗衣厂的概况。
(2.)爱德陷入困境的原因问题1.爱德洗衣机厂经营不善的原因①使用不合格的零部件。
可以说,这个原因是爱德恶性循环的的开始点。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4)
案例1.海尔的崛起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六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而海尔长期的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对海尔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就是海尔文化的具体体现:A.美国海尔人:当日的工作决不往后拖!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
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B.金昌顺现在工作为何这么"顺"?金昌顺经过培训上岗,干起了冰箱总装焊接工,他的梦想是想当"海尔焊接大王"。
光想当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练。
怎么个练法?因为心急,刚开始金昌顺就碰了"钉子",在一次焊接比赛中成绩不理想,便一度产生了消沉情绪。
他的师傅发现这个现象后,便开导他说: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不要心急,工作效果如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期坚持下来,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
师傅的话深深触动了金昌实用文档顺。
从此后,他苦练基本功,工余时间寻来些废旧的切割管子,天天晚上进行练习。
同事们说:"发现废旧管子就给小金,他这个拼劲真让人佩服!"金昌顺焊接技术天天有提高,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98年冰箱事业部举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顺连续三次夺得焊接明星,并受到公司的嘉奖。
海尔公司案例分析
海尔公司案例分析海尔公司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
作为一家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海尔公司的成功经验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海尔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策略和实践。
首先,海尔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海尔公司一直致力于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例如,海尔公司在空调领域推出了智能空调产品,通过智能控制和节能技术,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此外,海尔公司还在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领域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性能,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海尔公司在营销策略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海尔公司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和创新的营销策略,将产品销售至全球各地。
海尔公司还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海尔公司还注重渠道建设,通过与各大零售商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再次,海尔公司在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海尔公司提出了“自主创业、自主创新、自主运营”等管理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和创业,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海尔公司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通过股权激励和绩效考核,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海尔公司还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倡导“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综上所述,海尔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不断创新的产品、独特的营销策略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海尔公司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海尔公司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更加辉煌的业绩。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doc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1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青岛的一家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海尔品牌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具世界竞争力的家电集团,连续多年列中国企业500强前30位。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明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现在海尔在欧美、中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子公司或销售网点,已进入全球化品牌阶段。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后,改组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
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
海尔16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经典案例分析-海尔分析
我认为海尔成功的原因
我认为海尔的成功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企 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成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两种力量是最可怕的,一是资本的力量;二是文 化的力量。资本主要解决“物”的问题,是物质 方面的事情;而文化主要解决“人”的问题,是 精神、追求和创造力方面的事情。当二者结合到 一快的时候,企业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企 业快速发展。
企业扩大了,张瑞敏又酝酿出“斜坡球体论”,即一个企业在越做越大 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从坡上滑下来,要不 断提升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继续让球往上滚动。也正是依 靠这种“上升力”。1992年后,海尔大胆决策,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 家电工业园,1995年,张瑞敏率领5000名员工将海尔总部东迁至青岛高新 区,实现了海尔第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转移。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 海尔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共盘活了包括5亿亏损在内的18亿资产,企业全 部扭亏为盈。红星电器厂原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被海尔兼并时净资产只有 一个亿,但亏损为2.5亿,兼并后海尔只派了三个人去,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 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当月亏损700万,第二个月减亏,到第五个月即盈 利100余万。后来,这个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学教授研究的对象,即“海尔文化 激活休克鱼”案例。
后谋利——海尔的战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 品牌是
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走
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
“行”——海尔的管理之。海尔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
必须继续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基准。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
“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斜坡球体论”理念的提出,直接诞生 了“多元化战略”
薪酬管理案例分析之海尔
请你对某xx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的薪酬管理进行调研,并分析其是否符合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薪酬体系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内部公平性2、外部竞争性3、与绩效的相关性4、激励性5、可承受性6、合法性7、可操作性8、灵活性9、适应性薪酬管理案例分析之海尔问题一:何为薪酬?解答:薪酬是指员工因被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
在企业中人们工作是为了得到他们重视的薪酬。
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努力和劳动来交换这些薪酬,为此,薪酬管理者要研究的是在这种交换过程中如何使雇主、雇员和政府都感到满意,它是企业微观运作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薪酬体系设计是建立现代薪酬管理制度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但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的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问题二:海尔的薪酬管理的优点。
解答:任何企业的薪酬管理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变化。
海尔薪酬管理的艺术就体现在战略性地调整薪酬体系,把薪酬体系和经营战略联系起来。
根据战略性的观点,通过薪酬计划来提升企业的部分优势来源于:(1)企业经营战略与薪酬体系之间如何适应;(2)薪酬与人力资源其他活动之间的适应性;(3)薪酬体系如何实施。
(1)海尔能将企业战略作为薪酬制度的确定基础。
它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7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于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7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以后),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1/3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理体制,现代化物流中心,内部研发,
自主创新,优质售后服务,从产品的设
计、制造到销售一体化
O:机会
T:威胁
外部:与国内外企业合作争取发展空间,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飞速发展,
海内外市场需求大获取利润空间,名牌 信息化越演越烈,竞争对手模仿能力大
效应带来发展机遇
幅度提升,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
内部:拥有许多待开发项目,拥有很多
谭丽霞海尔职工一人才理念1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能够翻多大的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2授权与监督相结合充分的授权必须与监督相结合3人材人才人财区分三类人的定义4今天是人才明天就未必还是人才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海尔职工海尔大学是企业内部的人才培育基地始建于1999年12月26日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拥有17间类别不同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同时容纳800人学习互动研讨
力 多和 元企文名产业化牌品运,战,营实略探的 现多 产阶索竞 持元 品段并争 续国 往化 发:积力 发际 全战 展。 展只累化 球略 (从 。干了战 主阶1单略 要9冰企段8一阶 经4:箱业文段济年从一管化:区只一个理转产域有个变品市冰产到批场箱品量,,向销有多19个98 的经验,年为时今自已后己有的的几发海十外展种经产奠销品定商)了网. 络与售后 坚实的基础.服务网络, Haier 品牌已经有
公司环境(五力模型)
二、微观环境分析(上市前)
1984年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 箱总厂产品滞销人心涣散亏空 147万元,员工没有质量意识 也没有团队意识,没有市场意 识。在分析了当时电冰箱产业 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式后, 制定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严 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为后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自身积累及银行贷款,上市后公司从根本上转变了
swot案例分析范文
SWOT分析经典案例SWOT分析是广告策划中经常用到的分析法则,它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英文首写字母.案例如下:海尔的SWOT分析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
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有时还包括: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扩大了,张瑞敏又酝酿出“斜坡球体论”,即一个企业在越 做越大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从坡上 滑下来,要不断提升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继续让球 往上滚动。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1992年后,海尔大胆决策, 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工业园,1995年,张瑞敏率领5000 名员工将海尔总部东迁至青岛高新区,实现了海尔第二次创业的重大 战略转移。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海尔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 共盘活了包括5亿亏损在内的18亿资产,企业全部扭亏为盈。红星电 器厂原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被海尔兼并时净资产只有一个亿,但亏 损为2.5亿,兼并后海尔只派了三个人去,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设 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当月亏损700万,第二个月减亏,到第五个 月即盈利100余万。后来,这个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学教授研究的对象, 即“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
海尔做了7年的冰箱,从冰箱扩展到其它的家电产品,当时国内 争论很多,很多人都认为,按现在企业的实力,再做其它产品不一定 能做得好,但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把 冰箱做好了,再做第二个、第三个产品,逐渐扩大规模。
为了做好每一个产品,张瑞敏要求员工“每天比昨天做得更好”。 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一块钱存到银行里,如果它的利率是 1%,按复利计算,到70天的时候,连本带利就变成两块钱。如果每 天工作都能比昨天高1%,70天以后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一倍。因此, 每一位海尔员工每天把每一件事都要做到位。
张瑞敏简介
张瑞敏,山东莱州人,全球著名企
业家,创建了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现
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因
其对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受到国内外管
理界的关注和赞誉。世界一流战略大师加
里·哈默评价张瑞敏为互联网时代CEO的
代表。张瑞敏连续当选第十六届、十七届、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瑞敏创业史
“先难后易”创新思路的实施,直接成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先导 海尔要走出国门,如何走出去?张瑞敏提出“先难后易”的思路,敢于 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销售,去生产,后到发展中国家去。 90年代,海尔为了进入德国市场,认证工作做了一年半,通过认证之后, 将冰箱运到德国。海尔冰箱出口德国市场后,正好碰上德国的检测机构对德 国市场上的全部冰箱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海尔第一位。他们一共 检测5个项目,每个项目最多就是两个加号,海尔得了八个,第二名得了七个。 在这个阶段,海尔不是靠低价格打进国际市场,而是靠当地的消费者认同海 尔品牌。海尔人就是这样逐渐打进德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开始了国际化战略。 在200升以下的海尔冰箱已占到美国市场份额的25%时,张瑞敏又大胆决定, 要在美国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如今,设在美国南卡州的海尔工厂,是中国在 美国投资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家企业。同时海尔在洛杉矶设立了设计中 心,按照美国本土化的要求进行设计。
休日办事,周一准时回公司上班 。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 产技术成立的,成立前的名字叫青岛电冰箱总厂,已 亏损147万元。
15年后,海尔成为一个拥有产品包括42大门类 86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 度增长。
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 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
张瑞敏,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
执行官。1949年1月生于青岛。“文革”中属“老三
届”,接父亲班当了工人。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
厂长、家电公司副经理。1984年受命,接手青岛电冰
箱厂,在琴岛利勃海尔、琴岛海尔,至今海尔共17年,
与员工共同缔造了今日海尔集团。每天在公司工作12
小时以上,无节假日。出差常选在周四,充分利用双
质量观念、市场观念的创新追求,直接催生了“名牌战略”的实 施
海尔的崛起堪称一个“神话”。 从1984年底到2000年,海尔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80%的神 奇速度,1995年以来累计上缴税收52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30 亿元,在2000年又创下了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 利税30亿元这一令人惊叹的数字。而这个“神话”是以张瑞敏为首的 创业者们以百折不挠、争先恐后的共产党人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所 创造的。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 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 职工,已是人心涣散。在连换三任厂长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 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 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对那时的张瑞敏来 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 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这样的思 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 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 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 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经典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1301 师毛毛
例经案典——海尔
海尔创始人——张瑞敏
目录
• 海尔集团简介 • 张瑞敏简介(海尔集团创始人) • 张瑞敏创业史 • 海尔为什么会成功? • 我认为海尔成功的原因 • 用SWOT分析法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 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 的主要创始人。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 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 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 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 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集团援建了 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 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 唯一白电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