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已修改好格式)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景物特征: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二、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批注:
教学重点:
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用具:
范画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1.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街边、建筑物或商场里的广告设计,你们能谈一谈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吗?(学生回答、讨论)
2.CAI课件:展示精美广告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广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广告画的组成要素——图形、色彩、文字。
3.引入课题——广告设计。
二、深人感知
1.提问思考: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小结: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起到宣传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
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
(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
(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简洁、准确、生动或诙谐。
湘教版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
湘教版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第五章《形与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形的概念,探索形的构成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运用形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形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形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形的构成方法及运用形进行创意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形的构成与创意表达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课件、示范作品、绘画工具等。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以形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形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形的基本概念,讲解形的构成方法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示范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形为例,现场示范如何运用形进行创意表达,强调形的构成与创意表达的关系。
4.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形进行创意表达,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从形的构成、创意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形的概念与构成方法2. 形的创意表达3. 优秀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形进行创意表达,完成一幅画作。
2. 答案要求:形的构成合理,创意新颖,画面美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形的基本概念和构成方法,能够运用形进行创意表达。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探索形的更多可能性,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形,启发学生将形的元素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如语文、数学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全部美术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全部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多彩的生活1.1节《我们的家乡》: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家乡的美。
第二章:奇妙的图形2.1节《图形的创意》:学习运用各种图形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民间艺术3.1节《民间剪纸》: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和特点,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剪纸作品。
3.2节《民间泥塑》:了解泥塑艺术,学习捏塑基本技巧,创作泥塑作品。
第四章:美丽的校园4.1节《校园风景写生》:学习风景画的构图、用色等技巧,进行校园风景写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剪纸、泥塑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通过学习民间艺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创意设计、民间剪纸、泥塑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家乡风景的表现、校园风景写生、民间艺术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剪纸材料、泥塑材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泥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家乡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
(2)组织学生进行校园风景写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例题讲解(1)讲解《我们的家乡》一课,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技巧描绘家乡风景。
(2)讲解《图形的创意》一课,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3)讲解《民间剪纸》和《民间泥塑》两课,传授剪纸和泥塑的基本技巧。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家乡风景绘画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图形创意设计练习。
(3)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和泥塑创作。
4. 课堂小结(2)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板书内容:(1)家乡风景绘画技巧(2)图形创意设计(3)民间剪纸与泥塑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全部美术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全部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1. 美术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基本造型元素和设计原则;3. 民间艺术的种类、特点及制作方法;4. 赏析著名美术作品,学习创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素养;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 增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欣赏与创作、民间艺术的制作方法;2. 教学重点:基本造型元素和设计原则的运用、观察与创新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教学挂图等;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2. 例题讲解:讲解基本造型元素和设计原则,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内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2. 答案:要求作品运用基本造型元素和设计原则,具有创意和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组织美术作品展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应涵盖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如基本造型元素、设计原则、民间艺术特点等。
湘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作品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
(2)描绘的人物、建筑和景物具有生动性,表现出校园的特色。
(3)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发音清晰,以利学生理解。
2.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语调,以引起学生注意。
2.色彩:讲解色彩的搭配原则,如对比色、互补色等,指导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氛围。
3.构图: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称、透视等,帮助学生合理安排画面空间。
4.技法:根据学生的绘画水平,教授一些绘画技法,如渐变、叠加、晕染等,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
三、课堂互动
1.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创作心得。
7.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是否及时、准确,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8.课后反思是否深入,是否能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1.人物: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动作、表情等,捕捉生动有趣的瞬间。
2.建筑:关注建筑物的外观、结构、色彩等,了解不同建筑的风格特点。
3.景物:观察校园中的植物、景观等,注意季节变化对景物的影响。
4.光影:观察光影在校园中的变化,如何影响物体的色彩和形态。
二、绘画指导
1.线条:介绍线条的种类(如直线、曲线、折线等)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描绘物体的轮廓和质感。
2.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创作。
4.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5.教师的语言语调是否富有感染力,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6.作业设计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够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
【最新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最新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美术”,具体章节为第8课“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欣赏和分析古今中外的经典建筑作品;学习建筑艺术中的美学元素和设计原则;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建筑艺术中的美学元素和设计原则,激发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美学元素。
难点:分析建筑艺术作品的设计原则,运用美学元素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中外的经典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美学元素,分析经典建筑作品的设计原则。
a. 基本概念:建筑艺术是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以建筑物为载体,表现人类审美观念和社会文化。
b. 分类:按年代、地域、风格等分类。
c. 美学元素: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
d. 设计原则:比例、对称、和谐、创意等。
4. 例题讲解:以北京故宫为例,讲解其建筑风格、美学元素和设计原则。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完成一幅建筑绘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建筑艺术欣赏2. 内容:a. 建筑艺术基本概念b. 建筑艺术分类c. 建筑美学元素d. 设计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建筑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评价标准包括:线条、形状、色彩、空间、创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整册优质教案精选文档
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整册优质教案精选文档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色彩的魅力:学习色彩的搭配与调和,掌握色彩的情感表达。
2. 变化的线条:了解线条的种类,运用线条创作出富有变化的画面。
3. 奇妙的图形:探索平面图形的创意组合,培养空间想象力。
4. 生活中的美术: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学会用美术的眼光看待生活。
5. 民间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及特点,传承民间艺术文化。
6. 创意空间: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与调和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图形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术元素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情感表达、线条的创意运用、图形的组合设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示范作品、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色彩、线条、图形等基本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内容:色彩的魅力变化的线条奇妙的图形生活中的美术民间艺术创意空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一幅画作。
利用线条和图形进行创意组合,设计一幅有趣的画面。
收集民间艺术作品,了解其特点并进行分析。
作业答案:1. 画作:学生作品,体现个人情感与色彩搭配。
2. 创意画面:学生作品,展示线条与图形的创意运用。
3. 民间艺术分析:学生报告,介绍民间艺术作品及特点。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全册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设计学科:美术班级:六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
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
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
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目标: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求: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全部美术教案(1)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全部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进行设计,具体内容包括:第二章“形与构成”:第二节“形的组合”和第三节“色彩构成”。
第三章“生活与创作”:第四节“生活中的美术”和第五节“创作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形的组合方法和色彩构成原则,能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术元素的观察和发现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形的组合和色彩构成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彩色笔、画纸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形的组合和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a. 形的组合:讲解形的分类、组合方法,举例说明。
b. 色彩构成:讲解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搭配原则,举例说明。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进行形的组合和色彩构成的实践。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针对形的组合和色彩构成进行例题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内容:a. 形的组合:分类、组合方法、实例b. 色彩构成:基本属性、搭配原则、实例3. 配图:相关作品图片、色彩搭配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生活中的美术”为主题,创作一幅形与色彩构成的作品。
2.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形的组合和色彩构成知识,创意表达生活中的美术元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策略,以便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进行更多的实践创作,提高美术素养。
湘教版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
湘教版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身边的美术”,具体内容为第1课“生活中的美术——线的运用”。
本课主要围绕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让学生了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线条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线条的创意运用和表现。
重点: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展示、美术作品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铅、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线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a. 请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生活中的线条。
b. 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线条及感受。
2. 新课内容讲解:a. 介绍线条的种类、特点。
b. 讲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a. 教师示范线条创作过程。
b. 学生进行线条创作练习。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线条创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b.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生活中的美术——线的运用2. 内容:a. 线条的种类、特点b. 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c. 线条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生活中的线条”为主题,创作一幅线条画。
2. 答案要点:a. 运用所学线条种类进行创作。
b. 作品具有创意,表现线条的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生活中的线条。
b.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感受线条在艺术家作品中的应用。
c. 开展线条创意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完整word版)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推荐文档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 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课件出示《山 川》和山川的照片。
课件出示三幅风景图片。
形式探讨1、作品参照对比:看看,画与实景哪些 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 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 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 简洁了。
1、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 的不冋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2、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 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3、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 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 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 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 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 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 练。课件出示吴冠中《江南水乡》和相似的风景照片。
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 么?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 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 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 正是形色的协奏。
教学难点: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 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首音乐,感受艺术 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 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一课《形色协奏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跨“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两个学习领域内容,分为两课时。
本课是第二课时,除延续第一课时从实景到水墨的局部表达外。
本课时着重分析吴冠中笔下江南水乡的形式美。
分别从画面块面感、点线节奏、构图等方面进行解析感悟。
并在与蒙德里安抽象抽象作品的对比欣赏中,感受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的人文情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吴冠中江南水乡作品的赏析,感受作品里面的形式美及其所表现的独特韵味。
2.尝试在对江南民居图片分析解构的基础上,用马克笔的形式替代水墨表现一幅江南民居作品。
3.在多元赏析创作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和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吴冠中江南水乡作品,感受作品里面的形式美及其所表现的独特韵味。
教学难点:吴冠中江南水乡作品形式美的解析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课件、马克笔、纸。
五、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印象派画家影响了很多中外画家,我们首先来欣赏印象派三位画家的名作(塞尚、梵高、尤特利罗)。
请同学谈谈每一副作品给你的感受。
欣赏完外国名作后再看看我们国家传统的中国画并请同学说一说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是否与外国油画相同。
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让很多古老的江南水乡建筑在慢慢的消失,消失带走的是一份遗憾,但是带不走人们对它的思恋,以及对这一份乡情的眷恋。
有这样一位老人,怀着这样一份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创作了很多关于江南水乡的名作,留住了很多即将消失的美好几记忆,你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这位老人就是吴冠中先生。
揭题《形色协奏曲——吴冠中的江南风光》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世界,来领悟一下吴冠中笔下的江南。
2.出示国画作品《江南人家》(1)问:这是吴冠中先生笔下用国画形式表现的江南民居作品——《江南人家》,和我们刚刚欣赏过的传统中国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一个简单、一个复杂)师:在传统的中国画内容里面没有专门表现江南民居题材的,但是在一些山水画里面有表现房子的内容,请看——出示图片。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材下册,第七章《美丽的民间工艺》。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民间美术的简介,第二节剪纸艺术的认识与制作,第三节民间玩具的特点与欣赏。
本节课将重点围绕剪纸艺术的认识与制作展开,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了解和实践,使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学习并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剪纸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剪纸作品范例、剪刀、彩纸、胶水、投影仪等。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民间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解:a. 介绍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
b. 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c. 演示剪纸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a.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剪纸的基本技巧。
b. 学生独立创作剪纸作品,老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a. 学生将自己的剪纸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b.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剪纸艺术的魅力和意义。
b.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民间艺术,尝试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民间工艺——剪纸艺术》2. 内容:a. 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b. 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c.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剪纸技巧,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完成一幅剪纸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剪纸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品创作的创意和表现力。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色彩的魅力。
学习色彩的搭配、冷暖对比、色彩的情感表达等。
2. 第二章:绘画中的线条。
掌握线条的运用,如勾勒、描绘、表现等。
3. 第三章:民间美术。
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如剪纸、泥塑、布艺等。
4. 第四章:艺术欣赏。
欣赏名画、雕塑、建筑等,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描绘事物的能力,提高绘画技巧。
3. 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与情感表达,线条描绘与事物表现。
2.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弘扬,艺术欣赏与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实物展示等。
2.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画纸、剪刀、胶水、泥塑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展示一幅名画、讲述一个民间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本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 实践操作:a. 指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b.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描绘事物,提高绘画技巧。
c. 介绍民间美术,组织学生进行剪纸、泥塑等实践活动。
4.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突出本章主题,如“色彩的魅力”、“绘画中的线条”等。
2. 板书内容:列出本章重点知识,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用色彩描绘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简要说明色彩的情感表达。
b. 以线条描绘一位熟悉的人物,展现其特点。
c. 了解一种民间美术,如剪纸、泥塑等,完成一幅作品,并介绍其特点。
2. 答案:见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b. 开展民间美术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学校等,传播民间文化。
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整册教案精选文档
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整册教案精选文档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美丽的自然景观第一节:描绘春天第二节:夏日海滨第三节:金秋时节第四节:雪景如画2. 第二章:走进民间艺术第一节:剪纸第二节:泥塑第三节:民间绘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特点,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然美。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把握季节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然美。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实物展示、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材料(如水彩、蜡笔、素描纸等)、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特点。
3. 实践环节:第一节:描绘春天。
学生根据观察,运用水彩画出春天的景象。
第二节:夏日海滨。
学生以海滨为题材,用蜡笔创作夏日画作。
第三节:金秋时节。
学生通过观察,用素描纸描绘丰收的秋天。
第四节:雪景如画。
学生运用白色颜料,画出美丽的雪景。
4. 民间艺术欣赏与创作:第一节:剪纸。
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动手制作剪纸作品。
第二节:泥塑。
学生了解泥塑工艺,创作泥塑作品。
第三节:民间绘画。
学生欣赏民间绘画作品,尝试创作自己的画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四季美景、民间艺术2. 板书形式:图文并茂,以绘画作品和民间艺术品为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最喜欢的季节,并简要介绍作品寓意。
尝试制作一个民间艺术品,如剪纸、泥塑等。
2. 答案示例:春天画作寓意: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民间艺术品:剪纸《蝴蝶》,寓意美好、吉祥。
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整册教案精选文档
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整册教案精选文档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美丽的校园”:学习校园风景的描绘,掌握线条、色彩和构图的基本技巧。
2.第二章“生活中的艺术”:通过对生活场景的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第三章“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品的制作方法,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特色。
4.第四章“外国美术作品欣赏”: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和制作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线条、色彩和构图技巧的运用;民间艺术品的制作方法。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作和鉴赏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挂图、模型、画纸、画笔、颜料等。
2.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校园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校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知讲解:讲解线条、色彩和构图技巧,示范绘画方法,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创作。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进行课下创作。
六、板书设计1.课题: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选2.板书内容:(1)线条、色彩和构图技巧(2)民间艺术品的制作方法(3)美术鉴赏能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作业要求: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技巧,表现出校园的美。
3.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进行课下创作,提高美术素养。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线条、色彩和构图技巧的运用;民间艺术品的制作方法。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奇妙的美术世界”:学习不同美术流派、艺术风格,了解世界著名艺术作品。
2. 第二章“生活与艺术”: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3. 第三章“传统文化与创新”:学习民间艺术,了解传统文化,尝试创新美术作品。
4. 第四章“大师的足迹”:欣赏和分析世界著名美术大师的作品,了解其艺术风格。
5. 第五章“我们的美术作品”: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美术流派、艺术风格的辨析,创作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美术作品、讲述美术故事,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2. 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点、作品欣赏、创作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2. 答案: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参观美术展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创新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与组织重点关注教材各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以及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教学框架。
湘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及各课后教学反思
第1课请到绿色商店来教学目标: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尝试为一种绿色食品做一个合理的包装设计。
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为喜欢的产品做一个广告设计。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并对喜欢的物品做一个广告设计,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设计食品包装的方法。
教学准备:素描纸、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
1.情境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
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市新进了许多好吃的新品种,你猜猜,他们会选哪些呢?为什么?(学生回答)2.老师小结:物品包装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保护物品,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名称、内容、属性以及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图片展示并介绍:许多种商品摆在货架上.有无包装、普通包装和绿色食品包装三类。
观察分析,认识绿色商品。
3.教师小结:有绿色标志的为绿色商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商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4.认识了解绿色食品标志和中国环境标志。
说说标志中的形状,图形和象征意义。
5.举例欣赏一些绿色食品和物品。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你喜欢的绿色物品设计包装。
欣赏书中图片:普通包装的物品和绿色物品包装两类,绿色标志明显。
二、自主探究,掌握设计、制作方法。
1.基本要素(1)小组讨论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每组代表总结。
(2)教师小结。
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品名和产地等文字及相关图像、商标以及绿色标志等。
2.制作过程:(1)构思:确定广告宣传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构思图画、文字内容和编排形式。
(2)构图: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
(3)绘制: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
四、创造表现。
1.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
教师分析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
(1)版画形式的合理。
(2)文字大小、颜色、字体与画面的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形色协奏曲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
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第二课时(四)形式探讨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课件出示同一画面不同颜色的两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第三课时(六)欣赏提升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
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
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展评拓展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
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
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第二课俯仰之间(1)一、教学目标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三、教学难点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四、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
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
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1)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
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结: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课件: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结: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
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a.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b. 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2)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
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3)示范引导第二课时(三)、自由创作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三、教学难点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四、教学程序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步骤,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再说一下绘画步骤呢?a.构图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二)、欣赏线描风景作品,同时思考如何创作。
三)自由创作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通过一张图片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透视变化。
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1.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有趣的透视规律。
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第二课时1.让学生了解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2.在探究练习中让发现透视规律,并能运用透视规律来解决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画面近大远小的排列方法。
2.教师示范让学生更加明白画面的主次关系。
五、学生创作注意:1、主体物要有近大远小的变化并且重复排列在画面中2、情境添加简洁有趣3、颜色要有对比,近处的鲜明,远处的灰暗第四课壶趣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教学难点: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二、分析结构掌握壶形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3、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第二课时三、尝试体验探讨研究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
(课件展示)2、师生合作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四、设计构思创作表现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
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五、观摩交流互相评析1、学生互评2、教师点评六、课后拓展作业布置1、倾听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
第五课瓶花与水果(1)教学目标1.知道怎样的画叫铅笔淡彩画,并掌握其画的步骤方与法。
2.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与法,进行绘画表现。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或写生练习。
4.能敏锐地观察到物象之间的色彩差异,产生运用色彩语言表现对象的愿望。
5.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搜索瓶花与水果的图片进行欣赏并分析(可以找一些黄铁山、冯晓阳杨云龙等画家的作品),找出瓶花与水果上的色彩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