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7b17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3.png)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遥远的地平线》画面,能掌握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等元素,增强审美能力。
2.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义及作者的创作思想。
3.能够运用素描、彩铅等画具画出类似的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画面的主体结构、构图和色彩运用。
2.创新思考和发挥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教学内容1.展示《遥远的地平线》画面,通过讲解其构图、色彩等要素,引导学生思考其表达的意义。
2.分组让学生观察其他类似画面,进行对比分析,辨析画面的造型、色彩等要素,并探索画面背后蕴含的意义。
3.在提供绘画材料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用素描、彩铅等画具模仿画面中的元素和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欣赏、讨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从而加深孩子们对画作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其他类似画面,进行对比分析,辨析画面的造型、色彩等要素。
2.探究法: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欣赏、讨论和分享其作品,引导孩子们对画作深度思考和理解。
3.体验法:通过模仿画作的元素和风格,让学生自己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展示《遥远的地平线》画面。
2.引导孩子们观察、分析和辨析画面的构图、色彩等要素。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1.分组让学生观察其他类似画面,进行对比分析,辨析画面的造型、色彩等要素。
2.通过探究学生心中画面背后的意义,引导孩子们思考和理解画作。
第三步:教师引导1.提供绘画材料,引导孩子们运用素描、彩铅等画具模仿画面中的元素和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同学们创意、模仿和发挥绘画能力。
第四步:作品展示与讨论1.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欣赏、讨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通过合作分享的方式深入交流,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和同伴的不同想法和想象。
第五步:课堂延伸1.通过展示更多的画作,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人类对色彩和造型的表达方式。
2.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材料和作品类别,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d37a6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5.png)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能,但对于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遥远的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地平线的特点。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和绘画作品,用于展示和参考。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785bfbf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0.png)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3.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地平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的绘画技巧以及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中运用地平线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平线的自然景观,培养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
2.实践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平线。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地平线景观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平线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平线景观图片,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2014秋) (共20张PPT)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2014秋)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b3446252ea551811a6871c.png)
地平线消 透视现象
失点
一条地平线 近大远小
一个消失点 近高远低
两组变线
近疏远密
近宽远窄
小训练
参照以上的四种 视觉现象,为图片添 画风景。如树木、车 辆等。)
画作赏析
西方绘画中运 用焦点透视表 现空间的经典 作品
霍贝玛《林荫道》
金色麦田
通往远方的 小路
松树
希施金《黑麦田》
生活的丰富 和质朴的美,
作业要求
绘制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并简单上 色。 注意画中景物的透视现象以及遮挡关系。
错觉摄影
在摄影里,通过摆置 设局,自己制造所要 拍的场景,在一个特 殊的视点进行拍摄来 质疑现实,探讨视觉 语言的可能性。
近大远小、特定的角 度、特定的位置
班 级 秀
谢谢欣赏!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 阜阳市育新小学 肖杨
我知道
地平线: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接的线。
消失点:当两边的物体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 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变线:本来相互平行的线段出现近宽远窄直至消失 到一点的现象
练一练
你 找 对 了 吗 ?
我思考
• • •
当变线消失在地平线上一点时, 两边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种现象是什么?
我 发 现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我 发 现
透视现象近高远低Fra bibliotek我 发 现
透视现象
近宽远窄
我 发 现
透视现象
近疏远密
快速竞答
近大 远小
近大远 小
试一试
透视现象并不是独立存在 的,他们相互依存。
图中有哪些透视现象?分别是什么? 地平线在哪里?消失点和变线呢?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6a10c7d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e.png)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手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平线的理解和表现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和画法,能够运用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
2.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地平线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示范讲解:教师进行地平线的画法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3.练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给予个别指导。
4.作品欣赏: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图片、绘画材料。
2.投影仪、幻灯片。
3.优秀作品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绘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地平线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进行地平线的画法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表现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作品,交流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遥远的地平线。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手法。
新湘教版美术六下3《遥远的地平线》PPT课件
![新湘教版美术六下3《遥远的地平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6b3be371fe910ef12df860.png)
作业
绘制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 线、消失点。
添画训练
小训练要求
参照以上 的四种视觉现 象,为图片添 画风景。
(如树木、 车辆等。)
我能表现
表现要求
1.绘制一张风景画的草图。 2.要求表现消失点和地平线。 3.要求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
地平线
• 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 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 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 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 常用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时 候。
欣赏:
——透视的摄影作品
《法国风光》 摄影作品
《河道》 摄影作品
Unit 1 Drawing Development
《江南水乡》 摄影作品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
地平线:
向水平方向望去,天与地交接的线 。
地平线
消失线
消失点
地平线
观察他们的大小有变化吗?
我发现
请填空
近大远 小
我发现
请填空
近 高 远低
Hale Waihona Puke 我发现近大远小请填空
近宽远 窄
我发现
近大远小
请填空
近疏远 密
我会填:
消失点
地平线
所有柱子等逐渐变小集中到一点 然后消失。
34
欣赏: ----学生作品
地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欣赏: ----名作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64c67e7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2.png)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3.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地平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表现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的画法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例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一定的热情和兴趣。
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对地平线的处理不够准确,影响到画面的空间感和美观。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地平线的画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知道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地平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平线的画法。
2.如何通过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地平线的作用和画法。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地平线的画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的处理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画技能。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图片、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平线,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地平线?地平线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平线的画法和特点。
教师讲解地平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平线是连接天地的一条线,它在画面中起到稳定和分割空间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地平线的画法,讲解如何利用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尝试在画纸上描绘地平线。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试讲稿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4e5c52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d.png)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一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内容是《遥远的地平线》,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线性透视吗?它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1页代表四种视觉的四幅图片,)请同学
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些画分别是那种视觉现象?不
同的视觉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地平线和消失点在哪里?
师:同学们说的十分准确,说明你们刚才学习的十分认真;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2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后,仔细找一找这几幅图中的视平线在哪里?
师:刚才同学们都找的很认真,也找的十分的准确;
三、实践展示: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尝试画出校园内某处的风景,要求画出风景的地平线和消失点;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的作品很有创意,让我也深受启发;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以上是我的试讲内容《遥远的地平线》,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谢谢大家!。
六年级下册美术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 (3)
![六年级下册美术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9a32bf203b3567ec102d8af1.png)
(活动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
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 学重点: 1、明白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基本透视规律
消失点
找一找:
示范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出主要的透视线。 (3)按照近大远小的规律画出各种竖线。 (4)将物体的轮廓表现出来。
我能表现
表现要求
1.绘制一张风景画的草图。 2.要求表现消失点和地平线。 3.要求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
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 来表现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 知道了地平线和消失点。实这 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用很广泛,同学们课后还可以 去了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 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 这些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 学难点:
1、知道地平线、消失点并创作出简单的透视风景画。
欣赏 :
我发现
请填空
近大远 小
我发现
请填空
近 高 远低学们运用刚才所学遮挡关系及近大 远小,近疏远密的画法,以树为例画一幅简单的 画,使画面产生空间感。表现透视效果。(2分钟)
地平线
遥远的地平线ppt
![遥远的地平线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fedd6031b765ce0408140d.png)
视平线的位置 消失点的位置
透视纸
视平 线
一张画有视 平线、消失点等 辅助线的透视纸 ,可以帮助你更 好地表现所画景 物的透视现象。
作业要求:
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 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它放到透 视纸中画出来。
指与透明画面 成纵深角度的线段 在透视方向有了变 化,本来相互平行 的线段出现了近宽 远窄直至消失到一 点的现象。
消失点
即灭点。
1.地平线在 哪儿?
2.你能找出 室内的透视 现象吗?
视平线: 指与 画者眼睛 平行的线 。
想一想: 画家是 在哪个位置 作画的?
说一说
视平线的位置
消失点的位置
说一说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
伸直左手手臂并紧握取景框,看看取景框中依次排列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也可以在取景框中间的透明
近大远 小
请填空
近 高 远低
近大远小
请填空
近宽远
窄
近大远小
请填空
近疏远
密
我会填:
近
大
低 密 宽
远
变线 地平线
指向水 平方向望去, 天跟地交接 的线。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3《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3《遥远的地平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92786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6.png)
三、聚焦疑点探究方法
1、创作步骤
观察书中图片,红色线条是什么?(辅助线)。
2、创作中出现问题怎么办
观察、思考、修改。
1、如何进行创作
辅助线,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画出透视现象。(师示范)
2、创作中出现问题怎么办
多找辅助线,能解决一切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像识读,选择创作方法。
四、设计招牌运用方法
1、尝试画一幅有透视现象的画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准备
学具:图片、彩笔工具
教具:ppt课件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图片
发现透视现象。
2、了解透视
简单一点,就是近大远小。
1、情境设置、出示课题
图片欣赏。
2、介绍透视
透视现象:对你所要画的东西,视觉上对物体都会有差异,因为光是直线的,看到的不可能是整个物体的每个面,都会产生透视。
2、温馨提醒
(1)可以临摹、可以创作。
(2)请画上辅助线。
1、明确作业要求
2、巡回指导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尝பைடு நூலகம்,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五、达成共识多元评价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 (共21张PPT)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4a8c97172ded630a1cb60c.png)
我叫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 景物会逐渐聚于 一点,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到 我吗?
地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我可以根据需要换位置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我的位置不固定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 视平线可以高一点
上
下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欣 赏:
我发现
请填空
近大远 小
我发现
请填空
近 高 远低
我发现
近大远小
请填空
近宽远 窄
我发现
近大远小
请填空
近疏远 密
我会填:
近远
大 低 密
宽
这种现象叫透视现象
近 高大 宽阔
远
低矮 窄小
介绍两个新朋友
小游戏“找找我在哪里”
我叫视平线, 是与你眼睛平行 的一条水平线, 平视时我与地平 线重合。
1.添画一副风景画的透视图。
2.要求表现消失点和地平线。
3.要求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 宽远窄、 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
绘画过程
草图:
根据透视规律选景, 画出物体的大致轮廓与 位置。
谢谢观赏
六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 (2)
![六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74b574a601f69e314232948f.png)
请填空
近大远 小
请填空
近 高 远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近大远小
请填空
近宽远 窄
近大远小
请填空
近疏远 密
我会填:
近远
大 低 密
宽
小训练要求
参照以上 的四种视觉现 象,为图片添 画风景。
(如树木、 车辆等。)
时间:3分钟
地平线
指向水 平方向望去, 天跟地交接 的线。
消失点 即灭点。
变线
指与透明画面 成纵深角度的线段 在透视方向有了变 化,本来相互平行 的线段出现了近宽 远窄直至消失到一 点的现象。
表现要求
1.绘制一张风景画的草图。 2.要求表现消失点和地平线。 3.要求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
下一页
1.地平线在 哪儿?
2.你能找出 室内的透视 现象吗?
视平线:
指与 画者眼睛 平行的线 。
想一想:
画家是 在哪个位置 作画的?
说一说
视平线的位置 消失点的位置
说一说
视平线的位置 消失点的位置
透视纸
视平 线
一张画有视
平线、消失点等 辅助线的透视纸 ,可以帮助你更 好地表现所画景 物的透视现象。
作业要求:
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 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它放到透 视纸中画出来。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43353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2.png)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优质课公
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2、内容分析: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内容分析: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1.地平线在 哪儿?
2.你能找出 室内的透视 现象吗?
视平线: 指与 画者眼睛 平行的线 。
想一想: 画家是 在哪个位置 作画的?
说一说
视平线的位置
消失点的位置
说一说
视平线的位置 消失点的位置
透视纸
视平 线
一张画有视 平线、消失点等 辅助线的透视纸 ,可以帮助你更 好地表现所画景 物的透视现象。
参照以上 的四种视觉现 象,为图片添 画风景。 (如树木、 车辆等。)
时间:3分钟
变线 地平线
指向水 平方向望去, 天跟地交接 的线。
指与透明画面 成纵深角度的线段 在透视方向有了变 化,本来相互平行 的线段出现了近宽 远窄直至消失到一 点的现象。
消失点
即灭点。
表现要求
1.绘制一张风景画的草图。 2.要求表现消失点和地平线。 3.要求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
作业要求:
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 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它放到透 视纸中画出来。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下一页
伸直左手手臂并紧握取景框,看看取景框中依次排列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也可以在取景框中间的透明玻璃纸上描一描。
自然拼读
请填空
近大远 小
请填空
近 高 远低
近大远小
请填空
近宽远
窄
近大远小
请填空
பைடு நூலகம்
近疏远
密
我会填:
近
大 低 密 宽
远
小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