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

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

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的经济方针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

三、主要课程设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外国经济思想史、《资本论》选读、发展经济学、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产业经济学、投资学、经济学前沿、国际经济学等
四、学习形式:业余:学制:2.5年
五、教学进程安排表
经济学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注:备注栏中“*”为学位课程,“△”为主干课程,“▲”为教育部统考课程;“※”为有课件。

经济学教案

经济学教案

经济学教案
引言: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

在今天的社会中,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对个人和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理解,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个综合的课程。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在经济决策方面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和货币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
1. 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a) 教授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资源、供求关系、效用等。

b) 介绍供求模型,解释价格形成的过程。

c) 分析市场结构的不同类型,如竞争市场、垄断市场等。

d) 讨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2. 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
a) 解释需求的概念和需求曲线的画法。

b) 解释供给的概念和供给曲线的画法。

c) 分析市场的均衡点和价格调节机制。

d) 探讨市场干预对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的影响。

3. 经济决策与分析:
a) 解释经济决策的概念和过程。

b) 研究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以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c) 分析边际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d) 案例讨论:个人和企业在供求关系变化时的决策。

4. 国际经济和货币政策:。

经济学教学计划(共4篇)

经济学教学计划(共4篇)

经济学教学计划(共4篇)第1篇:经济学、毛概教学计划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政治经济学概论》教学时间和教学重点安排计划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课时)重要概念:政治经济学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重要思考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正确认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3、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怎样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商品和货币(7课时)重要概念:商品经济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价值规律重要思考题: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3、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4、商品价值量怎样决定?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7、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决定因素及其含义?8、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第三章市场经济(3课时)重要概念: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市场体系重要思考题: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2、市场经济怎样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配置?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6课时)重要概念:剩余价值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重要思考题: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及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4、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6、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3课时)重要概念: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重要思考题: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2、资本积累的实质、必然性和影响因素?3、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4、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第六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7课时)重要概念:产业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社会资本重要思考题: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2、实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5、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6、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两个基本原理?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及说明的问题?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第七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8课时)重要概念: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超额利润利息股票控制额股票价格级差地租绝对地租重要思考题: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影响利润率的因素?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平均利润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并未否定价值规律?4、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途径?5、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的决定因素?6、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7、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6课时)重要概念:垄断垄断利润金融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重要思考题: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2、垄断的统治是否能够消灭竞争,垄断和竞争的关系?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经济实质?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基本形式与实质?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略)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时间和教学重点安排计划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6课时)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3、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课时)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3、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4课时)1、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4课时)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3、正确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4课时)1、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及其重要意义?2、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课时)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3、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4、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3课时)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7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9课时)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公有制的含义、主体地位的体现?4、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5、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6、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进行分析?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包括的基本内容?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3课时)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2、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3、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4、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课时)1、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原因?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8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课时)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坚持的基本原则?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的内容?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3课时)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3、新形势下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内容?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2课时)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基本点?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3课时)1、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2、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课时)1、2、3、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新时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原因(或意义)?第2篇:新制度经济学教学计划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双学位课程 2004年秋季选修《新制度经济学导论》教学安排课程名称:《新制度经济学导论》任课教员:周其仁***************助教崔成儿******************.cn51638520 张晓亮****************.cn51605300许博***********.cn51605297时安安***********.cn51605532上课教室与时间:理教117周六 8:00—11:30(1—4 节)答疑地点与时间:经济中心509 周六下午3:00—5:00课程概要:本课程通过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结合大量实例来增加同学们对经济制度的理解,增加解释真实世界里经济现象的能力。

经济学课程教学计划

经济学课程教学计划

经济学课程教学计划一、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涉及到人们如何利用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学生们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详细论述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主题、活动安排以及教材使用,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主题1. 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学习:在课程的初期,学生们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供求关系、机会成本、边际效益等。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学生们能够建立起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 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决定价格和数量的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包括价格的决定、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们能够理解市场经济的优势和限制,为未来的决策做好准备。

3.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在课程中,我们将讨论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和环境污染,促使学生们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 国际经济与全球化:在现代经济中,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在教学中,我们将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并分析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和挑战。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全球性问题。

三、活动安排1. 理论授课:通过传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们可以建立起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框架。

理论授课将占据课程的一大部分,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我们将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彼此交流和分享思想。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听取多样化的观点。

3. 实地考察:本课程将组织实地考察,以加深学生们对实际经济运作的理解。

经济学课程教学计划

经济学课程教学计划

经济学课程教学计划第一部分: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分析经济现象以及做出决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展开,给出一个适用的经济学课程教学计划。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微观经济学:包括供需理论、价格决定、市场结构以及市场失灵等基本概念。

通过案例研讨,学生将掌握分析市场行为的方法。

2. 宏观经济学:涵盖国民经济核算、经济增长理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3. 经济思维与分析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经济现象的理解。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

2. 学生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将经济学的概念与实际情境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实地考察和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观企业、金融机构等实践活动,并提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经济环境中。

第四部分:教学辅助工具1. 教材和参考书:选择经典的经济学教材,配合相关参考书籍,既能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向学生传达知识。

3.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经济学模型和数据分析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第五部分:课程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思维深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作业和小组项目评估:通过布置个人作业和小组项目,考察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立全面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经济学教学计划

经济学教学计划

经济学教学计划导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稀缺资源如何分配的学科。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学的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实践能力,制定一个系统完备的经济学教学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以及教材使用等方面探讨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经济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主题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主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背景和学习需求。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

对于高中阶段的经济学教学,可以围绕基本经济原理、市场机制、经济增长与发展等主题展开。

对于大学阶段的经济学教学,可以涵盖更广泛的主题,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政策等。

二、活动安排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教学计划中应包含一定的实践活动。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安排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企业或产业园区,让学生亲自感受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流程等,并与企业经理人员交流,了解实际经济运作。

2. 实践项目设计经济学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比如,让学生团队合作开展社会调查,分析某一特定问题的经济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学术研讨组织学生参与学术研讨会,让学生从事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提高其独立研究和思考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经济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实际问题的经济原理和解决办法。

三、教材使用选择合适的教材对经济学教学非常重要,教材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完备教材应该包含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并以体系化的方式组织,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让学生能够将经济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并增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材应该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学习平台等。

经济学教师工作计划

经济学教师工作计划

一、前言作为一名经济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具有经济学素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成为学生信赖、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

三、具体措施1. 教学内容(1)优化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关注国内外经济学热点问题,引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引导学生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评价(1)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4. 教师自身发展(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关注教育改革动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

(3)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

四、工作计划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第1-4周):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情况。

2. 第二阶段(第5-8周):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3. 第三阶段(第9-12周):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

4. 第四阶段(第13-16周):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完善教学计划。

5. 第五阶段(第17-20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本工作计划旨在提高经济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经济学素养的人才。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努力实现工作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经济学教育课程教学计划

经济学教育课程教学计划

经济学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导言:近年来,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经济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应用经济学知识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学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主题:1. 经济学基本原理教学主题之一是传授学生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知识。

通过涉及大宗商品供需、市场竞争、价格机制、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教育,学生能够了解经济体系的基本运作机制,并培养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2. 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教学主题之二是介绍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的相关内容。

通过教授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和策略,以及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实践,学生能够了解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培养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活动安排:1. 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小组讨论活动。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经济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视频观看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关于经济问题的视频进行观看,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经济问题,并培养他们对经济问题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三、教材使用:1. 教材选择在经济学教育课程的教学中,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应选择权威性、系统性强的经济学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教材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2. 辅助材料的利用除了教材外,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材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知识。

例如,可以选择相关的案例分析、实际数据和图表等来进行讲解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结语:经济学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问题,培养他们的经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学教育教学计划

经济学教育教学计划

经济学教育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了人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经济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理解经济原理,以及运用经济思维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计划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主题:1.经济学原理通过引入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经济思维模式和分析能力。

包括供需,边际效益,机会成本等概念的讲解和实例分析,以及市场经济和垄断企业等市场结构的解释。

2.微观经济学着重研究个体和企业层面的经济行为。

通过讲解消费者决策和生产者行为,使学生能够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

同时,通过引入市场失灵的例子,如外溢成本和公共物品等,让学生认识到政府的干预和市场政策的必要性。

3.宏观经济学通过分析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帮助学生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原理。

包括GDP,通货膨胀,失业等指标的解释,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

同时,引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概念,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活动安排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下所示: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经济学原理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经济思维模式。

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图表等辅助教学工具,以及实际案例和实证研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企业,了解实际生产和销售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亲身体验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深入理解经济学的原理。

同时,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学生能够了解实际经济运作的挑战和机遇。

4.模拟市场通过组织模拟市场活动,让学生体验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买家和卖家,引导他们进行交易和竞争。

通过模拟市场,学生能够了解价格形成的过程,学会如何做出理性决策。

经济学教师实践课教学计划

经济学教师实践课教学计划

经济学教师实践课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了解经济学原理和理论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计划的主题是“经济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设计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原理。

二、活动安排1. 活动一:经济学案例分析在此活动中,学生会以小组形式进行经济学案例分析。

每个小组将选择一种真实经济事件(如企业倒闭、通货膨胀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其中的经济学原理。

他们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活动二:经济学模拟游戏此活动中,学生将参与一个经济学模拟游戏。

他们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企业家、消费者、政府官员等,并在模拟的经济环境中做出决策。

游戏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应用经济学原理的机会。

通过观察和分析游戏中的经济现象,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

3. 活动三: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在此活动中,学生将被要求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并利用他们学到的经济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将通过此活动实践应用他们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材使用教学计划中将使用以下教材:1.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西尔尼、曼昆合著。

此教材内容清晰明了,覆盖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它将作为课堂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参考书。

2. 《经济学案例研究》第二版,李建华编著。

此教材收录了一系列真实的经济案例,以及对这些案例的经济学分析。

它将作为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除了以上两本教材,教师还将向学生推荐一些经济学期刊和网站,以便他们进一步扩展对经济学的了解。

四、教学目标通过此教学计划,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经济学原理和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2. 培养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便在面对经济挑战时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

教师个人经济学教学计划

教师个人经济学教学计划

教师个人经济学教学计划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我制定了以下个人经济学教学计划。

二、教学主题1. 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开展具体的经济学教学活动之前,我将首先向学生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阐述资源、需求、供给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培养经济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可以分析当前社会经济问题,让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 理解市场机制和经济体制在教学中,我将注重让学生理解市场机制和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不同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培养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我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经济学调研和论文写作。

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和经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三、活动安排1. 阶段一: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我将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等方式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

例如,介绍供求曲线的画法和解读,让学生理解价格的形成和调节机制。

2. 阶段二:案例分析和讨论在教学的第二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让学生了解不同体制对经济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进经济体制。

3. 阶段三:课堂实践和经济调研在教学的第三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和经济调研。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企业,了解实际经济运作情况,培养他们对经济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材使用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根据教学主题选择合适的教材。

例如,选用《经济学导论》作为教学参考书,结合其他案例分析和论文阅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经济学教师工作计划

经济学教师工作计划

经济学教师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
1. 确保学生了解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

2. 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经济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

2. 市场结构和市场失灵。

3. 国民经济核算和经济增长理论。

4. 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5.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使抽象的理论更具体化。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组织实地考察和调研,将理论联系实际。

4. 布置经济学论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写作能力。

教学安排:
1. 每周安排3节课,每节课90分钟。

2. 每月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或调研活动。

3. 每学期安排一次大作业或研究项目。

评价方式:
1. 平时成绩占5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小测验。

2. 期中期末考试各占25%。

专业经济学习计划

专业经济学习计划

专业经济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经济学是研究商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社会科学。

对于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习者来说,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希望达到的学习成果,以此为指导制定学习计划。

在这个学习计划中,我的学习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入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2. 熟悉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经济格局和相关政策;3. 提升经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4. 掌握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学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5.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学习内容1. 基础课程-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的行为,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等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 数学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基本统计原理、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价值观经济学:经济伦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

2. 专业课程-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和产业组织等;-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全球化等国际经济问题;- 金融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等;-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 区域经济学:地区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区域政策等。

3. 实践课程- 实习实践:在企业、政府或研究机构进行相关实习,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实验研究:参与经济学研究课题,进行实证分析和政策评估;- 数据分析:学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研究。

三、学习计划1. 新生阶段(1-2学期)-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学经济学、统计学;- 学习目标:建立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掌握相关数学和统计方法;- 学习安排:每周固定时间进行课堂学习和作业训练,及时复习课堂内容。

经济学教师课程设计课教学计划

经济学教师课程设计课教学计划

经济学教师课程设计课教学计划一、引言经济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经济学教师,如何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在课程中获得全面而深入的经济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教师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详细论述经济学教师课程设计课教学计划。

二、教学主题经济学课程设计的主题应围绕经济理论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为目标。

课程设计的主题可以根据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确定,如需求与供给、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等。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

三、活动安排1.案例分析:经济学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可以选择与主题相关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活动可以分为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两部分。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推导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思维。

小组作业部分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分析案例,并撰写报告或展示,加强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2.实践项目:为了促进学生对经济学的实践理解,可以设计实践项目,例如调查研究、模拟市场等。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经济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得出结论。

在模拟市场活动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市场交易过程,通过模拟体验加深对市场经济原理的理解。

3.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是课程设计的另一种方式。

专家学者可以分享最新的经济研究成果,讲解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学生可以提前准备问题,并在讲座结束后与专家进行互动,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四、教材使用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经济学教学至关重要。

教材应当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体现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

在选用教材时需要注意教材的内容是否系统化、深度是否足够,是否具有案例和练习题等辅助教学的素材。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辅助教材,如学术期刊、经济报告等,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经济动态和研究进展。

经济学科教学计划

经济学科教学计划

经济学科教学计划一、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社会现象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经济学科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主题1. 货币与金融货币是现代经济的基础,了解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学生理解金融机构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货币供求关系、利率决定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货币运行的机制和金融市场的作用。

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量变动及其原因,帮助学生从宏观层面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通过教授宏观经济指标的计量方法、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原则,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3.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包括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通过引入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效率等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市场经济机制和制度安排的能力,以及理解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原则。

三、活动安排1. 授课活动在学习各个主题的基础理论后,组织学生参与讲座、研讨会和案例分析等活动。

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和学术界权威探讨当前的经济热点和问题,研讨会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共同探索经济学的前沿领域。

案例分析则提供真实案例,培养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实地了解经济运行和决策的实际情况。

通过与业界人士的交流和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实际问题解决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外扩展推荐学生参与经济学竞赛、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经济学竞赛既能考验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科研项目则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某一经济问题,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社会实践则让学生亲身体验经济学原理在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四、教材使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辅助教材。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理解的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理解的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理解的教学计划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判断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供求关系、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等。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包括利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供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发展的了解和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探索经济学领域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经济学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定义、范畴和特点,对经济体、资源、价格等基本概念进行详细讲解。

(2)经济学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市场机制、投资理论等经济学理论。

(3)经济学方法:讲解和演示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经济学发展:介绍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学派,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演进。

(5)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经济实践项目,包括模拟经济实验、市场调研和经济政策研究等,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

(2)案例分析:通过经济学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践项目:结合实际案例,组织学生实施经济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经济学的应用。

三、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平时考勤、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出色案例分析等对学生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和项目评估:通过书面作业和实践项目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经济教学计划

经济教学计划

经济教学计划一、引言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用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经济思维和经济能力,让他们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能力的经济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经济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经济活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了解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经济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经济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形式1. 教学内容(1)基础理论:包括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比较、经济增长和发展等内容。

(2)应用技巧:包括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国际贸易和金融等内容。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经济原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形式(1)讲授与讨论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参与讨论,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市场,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材使用1. 教材选择(1)教材内容全面、科学,并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2)教材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3)教材中应有与实际生活和实际经济活动结合的案例和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2. 教材运用(1)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整理和解读,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和完善教材内容,提供适合学生的扩展资料和参考书目。

经济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经济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经济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目标本教学工作计划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经济学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课程安排,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使他们能够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优秀的成绩。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包括以下核心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和讲解;2.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学派的介绍;3.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4. 经济学模型和数理经济学的基本应用;5. 经济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实际案例的分析。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工作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参观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经济学的实际运用,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课程安排本教学计划将在一个学期内开设多个经济学课程,每周安排若干学时,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第一周: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 第二周: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学派- 第三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第四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第五周:经济学模型和数理经济学的基本应用- 第六周:经济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实际案例分析- 第七周:复和总结- 第八周:期末考试评估和反馈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和测验:布置作业和进行测验,检验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项目评估:对小组合作项目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经济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经济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学科
四、学制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浮动。

五、学分
毕业所需总学分为:17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7学分,(含实践环节10学分);专业必修课90学分,(含实践环节28学分);专业选修课22学分,(含实践环节2学分);公共选修课16学分。

六、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
1、本专业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及社会实践环节组成。

2、集经济学、管理学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合为一体。

3、理论经济与应用经济课程相结合。

七、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
参见《贵州师范大学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修订)》和《贵州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
九、课程结构及学分分布
课程结构及学分分布
主要环节比例:理论学分 135分,占总学分的77.14 %;实践学分 40,占总学分的22.86%。

十、课程计划表(见附表)
经济学专业(非师范类)理论课程教学计划表
附表2
经济学专业(非师范类)公共必修课实践教学计划表
注:实践教学的“学期及周学时分布”,请用“√”表示。

经济学专业(非师范类)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计划表
注: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期及周学时分布”,请用“√”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