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体系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激发阅读兴趣,指导正确阅读方法阅读兴趣,是小学开展阅读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以培养,有利于加大小学生的阅读持久性,更给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导入以及情感导入的方法,对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快速吸引,促进小学生热情地阅读文章。
更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正确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而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不能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通篇辅导,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走进阅读世界,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正确朗读,阅读文章中的情感,促进相关资源的自主搜集,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祖国在我心间》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文章进行正确朗读。
朗读,是激发小学生阅读情感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小学生具有独特阅读感受的手段。
先引导学生流利地朗读文章,再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读出文字间的情感,最后促进学生总结与升华出自己的感情,才能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二、加强方法创新,做好自主合作教学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明确肯定。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并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
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这一观点的提出给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灵感。
比如,在讲解《海底世界》的时候,这篇文章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海底丰富的物质资源与海底各种美妙的声音。
文章的语言十分优美,内容相对容易理解。
教师不必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一句一句地理解文章,可以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先给小学生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海底世界中都有些什么东西。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人教版新课标新课改的推进,对小学语文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好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体现在如下几点:1发挥学生自主性“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喜欢语文老师,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长期以来,教师受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只是“满堂灌”,根据教学参考资料一路介绍,生硬分析作品,学生被动接受。
新教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是主导,注重点拨、启发、激励学生,放开手,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学生在阅读理解、品味感悟中学会新知识,培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淡化过去那种把“课文讲深讲透”的观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要鼓励学生,学生在一种自由的氛围学习,尽情地表达,能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活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要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法宝,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章情境中。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共读等,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蕴含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充分质疑,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下 ,做个简要的整理归纳,作 为再次备课和上课的修改、调 整的依
据 ,就会 收到 “ 上一课 进一步”的功
效。
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发展公
式 “ 成长= 经验+ 反思” 。进行及 时的
动。 当然 ,问与思是有 密切联 系的 , 会思 才会问 ,学 习就是要 能思 善 问。 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的主要任 务便是要 积极引导学生勤问 、 问 , 养学生 会 培 发现 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 ,之后 帮 助学 生分 析 问题 ,协 助 学生解 决 问
法 ,主动提 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曾指 出 : “ 出一个 问题往往 比解决一个 提 问题更重 要。 ”新 课程告诉我 们 :学
生能否 自主提问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
开展探究式学 习的标志 ,问题价值的 大小也体 现出 自主探 究能力 的大小。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要培养学 生 的问 题意识 ,想 办 法让学 生提 出
现无 目的听课 的被动接 受性学 习局面 ,听课效果 自 然偏低 。因此 , 在
课堂时间有限、优秀学生容易代替全体学生学的情况下 ,预习是 自主 学习的有效保证 ,每一次预习都是一次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的检测。 从 “ 教”的层面上看 ,根据学生 的认知规律 ,很多知识是学 生 自
学就懂 的 ,老师要在学生 “ 已懂得多少 ”的基础上确立教学起 点 ,即 “ 以学论教” ,而不是假装学生什么都不懂 ,一切从零教起 。这 样 ,就 能有效地避免教学时间上的浪费,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 ,预习过程中
一
动。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
进教学方法 、 索和解决教育问题的 探 思维活动 。简单地说 ,教学反思就是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理解教学尤其受到重视。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以“学以致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读技巧,围绕新课程标准,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进行新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重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
应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实际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多孩子在文章的语言和表达上都有困难,不能理解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学校应该改变这种状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孩子们用有效的阅读方式理解课文,促进他们在新课标下的学习。
其次,在小学语文中要加强识读技巧的培养。
识读是指把文字识记,及时理解,正确拼写的功能的综合运用,是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训练学生这项能力。
采用合理的训练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文章中的信息并能够依据信息作出正确判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面对文章中的新内容和新信息做出恰当的反应和正确的理解。
再次,我们要让学生在课文阅读过程中多加体会解,让语文学习更具有意义。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里面的优美语言,表达出对作品的思考与情感体验,有效地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活力,激发情感活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将理论联系实际,使语文教学更有深度、有效率。
最后,学校应当创设有利于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良好环境。
只有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发展,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提高他们的识读技能。
可以鼓励学生们多阅读,多看报纸、少看电视;让学生们多联系语境,将课文中的情节背景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不断自我挑战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见解。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背景下,我们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加强识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会理解文字的内涵;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新课标下的语文知识,发展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篇)第一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精神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也做了相应调整。
新课标更加强调阅读教学的目标要盯住学生终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强调在大的语文观下再去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思维的元点和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智力角逐的时代,人才来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
这里,我就平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学会观察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
学生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学生参加实际活动,作文就有东西可写;积极地参加实际活动,写出的文章就有特色。
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同时,还要学生认真去想想,去听听,去闻闻,去尝尝,去接触接触,去研究研究。
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要经常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入,走入社会。
自然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学生走入大自然的怀抱,会有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
自然界的奇山秀水、花草树木、众多可爱的生物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热爱生活,学会做生活的主人。
二、激发兴趣,促成阅读1、巧妙地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所谓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人教版新课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
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
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笔者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是一个合作探研,纵向发展的过程。
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
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
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针对当前“读”的现状,笔者谈几点思考。
(1)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
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
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
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
“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重点句,含意深刻,学生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
这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在中高年级要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
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下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下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人教版新课标一、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1、会背不会读。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很多学生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当你随便指个句子时,却不会读。
我们的随机抽样调查也表明,这绝不是个别现象。
“会背不会读”,这听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存在着。
为什么呢?细想想,很好理解:课文是跟着别人“顺”会的,不是自己读会的。
低年级课文很短,有的就那么几句话,最少两教时的教学时间,少说也得一块读上十几遍,靠听也记住了。
试想,这种没有视觉接触的语文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形成吗?2、会说不会听。
落实“民主”与“和谐”的理念,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情绪高涨、发言积极,尤其是“口无遮拦”的低年级孩子,更是不吐不快。
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就在这“都想说”的背后,却存在着“都不听”的严重问题。
不听同学的发言,甚至没听进去老师的话,一个问题讨论了半天,老师又总结了数遍,再回答依然是刚才自己说的内容。
没有听,就没有接纳,没有接纳,哪有提高?3、会演不会悟。
现在低年级的课,动辄就表演,好像只有演才有“情趣”、只有演才是新课堂。
学生呢,不管像不像,都能比划几下。
比起“演”,要让学生也去体会一下词句的内涵,就困难重重了,很可能会出现冷场,或离题万里的尴尬局面。
从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的角度,去审视现在课堂上的“演”,有多少是有实际意义的?二、问题引发的思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重点关注什么这些问题在提醒着低年级教师,尤其是一年级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防患于未然。
1、关注习惯的培养。
“会背不会读”、“会说不会听”都是习惯问题。
不直接接触课文的拼音和文字,没有做到“眼到嘴再到”,甚至不愿意付出拼读、连词成句、反复练习等一系列脑力劳动,只是凭着课堂上的无意识的反复“听”而记住课文,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过程,这是一种不认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表现,不及早予以纠正,直接影响着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时间的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论文新教材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新教材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人教版新课标试用人教版实验教材已经快一年了。
每每捧起新课本和小朋友们一起读书的时候,课堂上总是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心里感触颇多,我对实验教材阅读教学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
一、重情趣语文教学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情有趣。
新教材的课文在选材上就非常注意文章的情趣性。
描写自然景象的如《春天的色彩》《柳树醒了》;讲保护生态环境的如《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倡导友好相处的有《夏夜多美》等等,每一篇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这正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育理念。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教材的人文性,使语文课堂有情有趣呢?1.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自己先要喜欢阅读。
课前,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
走进课堂,学生们总是急切地要听我朗读新课文。
我的朗读常常把学生带入一种氛围,学生们有了美的享受,由此也就开始了津津有味的朗读。
2.应提倡多角度的阅读课文,读出情趣。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你最喜欢课文中的谁?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于是,朗读交流会开始了,每次都会评出许多朗读高手。
课堂里常常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掌声。
学生们常常陶醉在自己的朗读里,为自己丰富的感受而欣喜不已。
阅读成了孩子们自己的事,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也可以使教学有情有趣。
教师幽默的话语、师生平等的交流消除了学生们紧张的情绪,激发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我们常常开展师生对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相互做评委读,评选小老师读等活动,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师生情。
另外,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利用课件、实物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
渐渐地,我们发现,情趣就在文本中,在字里行间,离开文本的研读,追求形式上的乐趣,是体会不到语文的乐趣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明确读的意义一是多读可以帮助识字。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这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提高识字效率。
二是多读可以解词析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能结合上下文领悟词义和句意。
三是多读能加深感悟理解。
多读并读出情感,学生便能领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促进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
四是多读可以训练思维。
阅读指导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越丰富,思维能力就越能提高。
五是多读可以丰富语言。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代,让学生多读可以熟记精词妙语,为“说”和“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是多读可以掌握写作技巧。
读得多了,学生就能够深入感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二、训练读的技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要想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其主要方式如下。
(一)重视范读朗读教学中,示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主要有示范、描述、回忆、音像、看图、创设情境等不同方法。
其中,最为实用的便是示范法。
范读能使语言文字变为形象或场景,以真情实感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教师、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师应经常进行有声有色、情真意切的范读,潜移默化地感染与影响学生,在练读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读书兴趣。
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章词句优美,感情充沛。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情感基调,采用得体的方式进行表情范读,一开篇就给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
范读可由教师范读、录音范读,也可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示范影响。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领读,将书面的语言变为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让学生在跟读中感知文意,体验情感,展开想象。
对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语言运用与文学审美的能力。
如何在新文本、新理念、新形势下搞好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了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在这种新的挑战面前,做好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将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所体现出来的变化新课程改革教学让我对新教材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新课程是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科学,更人性,更知识化,更生活化,更现代化。
1.教材形式从教材的形式上看,新课程体现了其创新性和科学性。
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单元式,变为现在的专题式,使相关的内容更科学,更系统,更有序化,使知识成为一个整体,既便于老师的教,也便于同学们的学。
2.内容安排从内容的安排上,在现代文的阅读上更是大胆地体现了创新思想,在新课程中,传统的重点篇目有许多没有被保留,而许多与同学们生活贴近的现代散文被请了进来,在字里行间更容易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使学生有兴趣,更主动地去探求文本,引导他们去对人生、对自己的将来进行思考。
3.设计理念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上,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
传统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我认为这种结合并非简单地将二者并行发展,齐头并进,而是以工具性为基础的人文教育,以人文性为主导,工具性为人文性服务,在充分掌握了基础能力之后,探究文本所蕴涵的人生至理,充实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情操。
4.教学方式在新课程下,要求教学方式也要发生明显的变革。
在最新的《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提到了,教学方式上要注意体验性,强调同学们的参与经历,强调活动、实践与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懂得创设情境,要懂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之中提高了对我们老师教学水平的要求。
二、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我发现在一线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1.目标不明确,偏离文本教学过程中忽略文本,认识不到文本在阅读中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教师一味的凭空设立问题,不联系文本分析,课堂上想方设法完成自己的问题,把学生忽略在课堂之外,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于文本,扩展文本,之后却又游离于文本,走出文本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能感受研究型阅读的魅力固然好,可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在走出去之后,能适时地把学生再拉回到文本,类似的不足还有,讲读文本时的以练代读等,都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们对于语文的阅读教学多思考,多总结。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阅读教学
、
的问题有 :训练 目的不 明确 ,胡 子眉 毛一把抓 ;训 练只 求 量 不求质 ;语 言文字 训练 不扎实 训练 只注重 结果而 不注 重 过程 ;不 重视语感 的培养和 语言的积 累。 二 、提高语文 阅读教 学能力的对策 ( 一 )要充分地 激起 学生 的阅读兴趣 。 “ 兴趣才 是最 好 的老 师 ”,只有 让学 生对 阅读感兴 趣 ,主动去 阅读 ,是 促进 阅读教 学更好 进行 的第一 步 。首先 ,教师要 从 自身 出 发 ,一定要 具备 广博 的文学 知识和较 强 的表达 能力 , 以身 作则 ,言传 身教,来感染 、引导学生 ,激起学生强烈 的的阅 读兴趣 。其次 ,经常开展读后感征文 比赛 、语句摘抄 比赛 、 成语接龙 、演讲 比赛等 多种 阅读 比赛活动 ,对于表现优异者 应给予充分表扬 ,进而来鼓励学生读更 多的书 。另外 ,还可 以多 向学生推荐 一些 童话 、寓言 、故 事 ,让 学生渐渐 主 动 阅读 ,慢慢喜欢 阅读 ,感受阅读 的带来的无穷乐趣 。 ( 二 )正确 制定 阅读教 学的 目标 。制 定阅读 教学 目标 时一定 既要 具体 问题 具体 分析 ,又要 把握各 个 目标之 间的 千丝万 缕 、密不可 分的联 系 。比如 ,精读课 文 的教学 目标 时与略 读课 文的 教学 目标 既要 有所 区分 ,体 现他 们各 自的 特 殊性 ,又 要互相 结合着 制 定,使他 们形 成一定 的关 联 , 从而达成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 。 ( 三 )指导学 生 阅读 方法 ,提高学 生 自读 能力 。阅读 教学 时 ,教 师应 先传授 给学 生一些 阅读方 法 ,如结构 如何 划分 、立 意怎样 寻找等 一些 规律性 的技 巧 ,同时 ,教会学 生怎样把握文章 的重 点和关键 。 ( 四 )落 实 阅读 基 础 部 分 的训 练 。阅读 教 学 的 基础 部 分乃是 字 、词 、句 、段 。所 以,在 阅读教 学的过 程 中, 我们 要通 过反 复训练 来加 强学生 对字词 的理 解 ,从逐字 逐 词 的基本 理解 再过渡 到逐句 逐段 的文 意理解 ,从 而为学 生 更 好 的掌握语 言和 理解文 本打下 坚 的基 础 。此外 ,我们 还 可 以逆 推过来 ,先在 文章 中寻 找到重 点段落 ,在 重点段 落 中再寻 找重 点句子 ,重 点词汇 ,步步 落实 ,扎好 语言 的基 础 ,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做好最基本的铺垫 。 三、结语 在 当前 新课程 改革 的背景下 , 阅读 教学 是不可忽 视 的 重要环 节 。教师要 制定 合理 的教学 目标 ,正确 引导 学生 阅 读 ,多角度 激发 学生 阅读兴 趣 ,巩 固 阅读 的基 础 ,同时 , 多 与学生进 行互 动 ,经 常把 主动权 交给 学生 自己。只有这 样 ,才 能使学 生爱上 阅读 ,与作 品产生 共鸣 ,使学 生喜欢 阅读 课 ,积极配 合老师 ,让 学生和 老师 都在愉 悦 的氛 围中 学 习和讲授 ,从而使 阅读课 堂精彩 纷呈 ,达 到教师 和学 生 的共 同 目标 。 【 参考文献 】 … 1张晶;小学语文新课 改教学中的几最体会 [ J ] ,成才之 路 , 2 0 1 l g - ( 2 1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于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既需要达成相应的知识目标,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
基于此,教师要调整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交流空间、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此时教学的展开需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为基础加以引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路,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动权被充分地调动出来。
本文即针对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展开思考,以期为日后教学工作作出启示。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发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
对此加以整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其一,在新课标理念下,课堂的主体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具体到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阅读作为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过程,本身就是有着强烈的个性化的活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从小学阶段锻炼学生的阅读态度。
其二,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为主。
尽管一再强调课堂是学生的,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需要足够的兴趣引导,以及必要的能力锻炼,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这些正是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
其三,阅读教学形式需要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就必然意味着教学形式的转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更多的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打开教学思路,寻求新的教学途径。
这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与时俱进的要求。
二、从课堂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从来不是一项在课堂中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但是在课堂中教师有着明确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教学生如何阅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被视为一门核心的学科,关于它的深入探究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试题分析等方面,深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与实践,旨在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教育。
近年来,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以及家长的关注。
下面将结合实际探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1、全面深入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倡导阅读与写作被统筹构成整体教学,阅读教学要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从书面、口头和实践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2、推进新阅读理念。
“新阅读”的理念要求从知、情、技的相结合着手,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概念切实贯彻到学生阅读活动中去。
3、整合语文和外国语阅读。
外国语勤学阅读在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全面掌握社会发展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而,在新课标下,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选择和推广外国语阅读资源。
二、倡导多元化阅读1、坚持泛读法。
泛读法重,主张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础,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更加完善。
2、拓展跨文化阅读。
提倡小学生从不同文化背景中汲取精华,探索与跨文化的联系。
而且,在浓厚文化氛围中培养小学生跨文化意识,走出国门成为一种潮流。
3、引入小说读物。
要深入引入小说文书材料,让小学生通过学习小说,了解文化的底蕴,学会做精英人格的培养。
三、着力提高能力1、落实细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文本的内在联系,抓住关键细节,解决阅读裂变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2、拓展运用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即学会抓住关键信息,理解文章大意,熟练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把握全文更新所需要的时间。
3、创新实践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应当引入新事物,用小组和双语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性的空间。
以此使学生们更加饱满的去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兴趣。
¬以上就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析,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改变教学观念开始,推进新阅读理念,整合语文外国语阅读,倡导多元化阅读,着力提高能力,老师要把握好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让学生在充足的读物中获得快乐。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设计观念探讨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设计观念探讨人教版新课标新课程下阅读教学设计应该具有的教学观念1.应该树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观念具体的说,基本的语文素养应该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等方面。
语文教学的设计应该在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上下工夫。
2.应该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
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应该树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有人说,乐学可以常使精神力量有余,有人创造的“乐学法”可提高学习效率5倍。
乐学靠教师的“激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尤其应该重视语文活动设计。
4.应该树立语言是“习得”的产物的观念“习得”与“学得”是不同的。
“习得”要求主体必须参与言语实践活动,必须有自身的言语行动,必须在言语实践中“得”到言语能力;“学得”则主要是一种理论学习,是一种认知行为。
从本质上说,语言学习是一个“习得”过程,没有这个过程语言学习是达不到目的的。
习得的途径是多读、熟读、多听、多说、多写的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要减少讲解、分析的成分。
5.应该树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发现、探究的观念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
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最终将什么也学不到。
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会学。
那么,教师要不要讲?当然要讲,但一般要少讲,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教师的讲,是讲学生读不懂或领会不深的地方,是指点路径,是引导。
学生要学会学习还必须将读课外书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运用阶段。
学生只能是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读书中养成读书的习惯,习惯养成了才会形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发布时间:2023-03-29T05:44:18.60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57卷1期作者:杨香[导读] 语文阅读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关乎到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
杨香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里仁完小邮编410315摘要:语文阅读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关乎到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改革的必然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教师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应关注到学生能力的发展,通过创新教学,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学习的欲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基于此,本文立足新课程的背景下,提出了几点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提出来的,它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方向,凸显时代的发展特色。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以及师生方面都提出了诸多要求,在此种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明显不高,传统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已然不适应。
如何促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笔者对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以往阅读的实际情况,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加以变革,以此提出了优化策略。
二、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1]。
在教学目标上,新课程强调要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改变传统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方法,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在教学理念上,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既要重视学生基础性目标的发展,又要关注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强调教师起引导性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体系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人教版新课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迅猛之势在全国展开,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投入到这场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次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它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的,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认。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更不是传统课程教学“味精”和“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学为目标的新一轮教材改革,既给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也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内在素质以及实践能力提出了一种强劲的挑战,这种创新教学的探索并不是“摸着石子过河”也不是追赶某些时髦的教育理念,而是必须要做到“深思熟虑”——不仅要考虑到方法的可操作性,效果的鲜明性和突出性,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全面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和内在潜能。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到适应现代教学的方法。
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使创新教学陷入某些误区之中。
本文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阐述一点个人的思考:
一、端正教学思想、提升学习品位。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或者是以大量的教师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或者是以大量的习题占有学生的阅读时间。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果课文匆匆一读,就转入到拓展创新和联系实际,同样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研读。
书读得过少,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如果学生对文本没有充分研读,那么拓展和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要倡导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不同文化的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语言,从而有所感悟,这是拓展和创新的基础。
要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和积累语言,逐步
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也要防止脱离文本的架空分析与拓展,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二、倡导合作学习,张扬学生个性。
新课程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合作研讨,于是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似乎这就是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也不考虑这种活动是否需要和有效。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不同的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
外国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说“一午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会丧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没有独立思考,何谈独创精神。
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教师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一是要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是要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三是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从教学形式上看,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教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提出问题。
有时一堂课开始,学生提出了二三十个问题,这就使教师犯了难:这些问题一一让学生去探究,那一篇课文该用多少课时?于是乎,还是按教师原先设计的办,学生的提问也就成了形式。
长此以往,将会损害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其实,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众多问题进行分析、归类,选择重点进行探索。
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一味按学生的提问组织课
堂教学,那会使课堂教学环节散乱,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也会使学生的探索迷失方向。
有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抓住教学内容的要点,选准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是非常需要的。
新课程教学也并非每堂课必须按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
新课程语文教学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非常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于是乎,一个问题七八个学生回答,七八种答案,个个都好,人人都对。
在语文教学中,确实有的问题答案要开放的,只要言之成理都是可以的,但在众多的答案是半开放的,回答这类问题可能有几个角度,学生的回答角度不一定周全,不一定是最佳角度。
也有一些总理的答案是唯一的,如对一些词语的语境意义的理解,或对作者意义的理解,那就更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甄别答案的真伪、优劣,或者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回答这类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
由此看来,新课程语文教学提倡学生自主的原则,并不排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讲教学民主,并不放弃教师的组织、指导、管理责任。
如果一味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就会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迷失方向。
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但也要尽可能多地严格要求学生。
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