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成本的估计与比较

合集下载

工作总结之近年来主要央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梳理及总结

工作总结之近年来主要央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梳理及总结

近年来主要央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梳理及总结摘要:当前,货币政策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我国经济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又要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

本文对危机后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以及我国央行推出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金融危机央行流动性当前我国cpi与ppi走势持续背离,结构性通缩风险加剧,导致实际利率高企,阻碍了经济内生性复苏。

治理通缩已成为现阶段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持续的降准降息后,释放的流动性沉积于银行体系内部,实体融资成本并未明显下行。

在全面宽松的同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快流动性从银行体系向实体部门传导、引导利率下行,已成为现实之需。

本文旨在通过对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以及我国央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梳理和总结,为货币当局提供些许参考。

美联储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一)固定期限贴现窗口计划(tdwp)3月16日,美联储将该项下的最长融资期限延长至90天。

2010年1月14日,该项下最长融资期缩短至28天。

2010年2月19日,美联储在危机后首次上调银行贴现率25个基点至0.75%,同时宣布从2010年3月18日起将贴现窗口的贷款期限从28天缩短到隔夜。

(二)期限拍卖工具(taf)2008年5月2日,美联储将taf的规模由500亿美元提高到750 亿美元。

2008年7月30日,作为28天期taf的补充,美联储推出84 天期taf,以更好地缓解3个月期短期融资市场的资金紧张情况。

通过taf计划,美联储在主要贴现窗口下向符合资格存储机构出借抵押贷款,此时的贴现率则由拍卖过程确定。

(三)短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tslf是针对一级交易商的固定期限借贷便利,特点是以抵押证券为担保贷出国债,无需公开市场操作,因此可为持有缺乏流动性商品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周转管道,避免其因资金短缺而面临财务困难。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两个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而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来影响经济运行。

本文将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进行探讨。

一、货币政策的工具1.1 利率调整利率是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央行可以通过改变基准利率来影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信贷供给。

当央行降低基准利率时,贷款利率降低,企业借贷成本下降,刺激经济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当央行提高基准利率时,贷款利率上升,企业借贷成本增加,抑制经济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1.2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存放在央行的一项制度。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

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留出更多的资金进行贷款业务,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留出更多的资金以应对央行的要求,减少市场的流动性。

1.3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来调节市场流动性的手段。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反之,央行可以通过卖出政府债券收回流动性,以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2.1 政府支出政府通过调整自身的支出规模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的总需求,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减少政府支出则可以节约财政资源,防止通胀压力的增加。

2.2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通过调整税收制度和税收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降低税收可以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活动,刺激经济增长;提高税收则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用于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建设。

2.3 债务政策债务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影响经济运行。

政府可以借助债务来增加财政支出,推动经济发展,但也要注意防止债务规模过大带来的金融风险和财政压力。

结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调控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政府支出、税收政策和债务政策等工具来影响经济运行。

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总结

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总结

再贴现政策的功能
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 等特点。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具 有以下五个功能: 一是融资功能。这是再贴现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 再贴现的主要的依据是已贴现的商业票据。随着我国票据 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贴现的作用范围和所取得的效 果正呈逐步加强的态势。 二是货币政策告示功能。 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一 旦调整再贴现率,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公布其 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量,使货币供应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
我国再贴现政策发展历程
• 在我国,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 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 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 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 1986年, 针对当时经济运行中企业之间严重的货款 拖欠问题,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 行再贴现试行办法》,决定在北京、上海 等十个城市对专业银行试办再贴现业务。 这是自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 来,首次进行的再贴现实践。

2008年以来,为有效发挥再贴现促进结构调 整、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 再贴现管理:适当增加再贴现转授权窗口,以便 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申请办 理再贴现;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机构范围, 城乡信用社、存款类外资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 银行金融机构均可申请再贴现;推广使用商业承 兑汇票,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通过票据选择明 确再贴现支持的重点,对涉农票据、县域企业和 金融机构及中小金融机构签发、承兑、持有的票 据优先办理再贴现;进一步明确再贴现可采取回 购和买断两种方式,提高业务效率。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我国货币制度、汇率制度介绍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货币制度、汇率制度介绍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货币制度、汇率制度介绍及存在的问题前两期我们已从一些方面对人民币前景进行了分析,相信大家对人民币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根据读者建议,今天我们将浅谈的是我国的货币制度、汇率制度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要分析这一点,我们首先应该知道我国现行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的基本制度:我国的货币政策四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人民币汇率制度: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介绍和分析:公开市场业务: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交易对象是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交易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包含正回购和逆回购,现券交易包含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中央银行票据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

中央银行一般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

准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银行贷款:中央银行贷款分为再贷款和再贴现。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中央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简称再贷款。

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

利率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简述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简述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简述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汇率的变化,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稳定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目标的调控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1.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增加或减少贷款的能力,从而调节整个市场的货币供给量。

2. 贴现窗口: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设立贴现窗口,给予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贷款的服务,从而调节市场整体流动性水平。

3. 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利率等利率手段,影响市场利率变化,进而调节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

4. 外汇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汇率波动,影响出口和进口,进而影响市场的货币汇率变化。

5. 宏观审慎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加强监管、限制银行业扩张等宏观审慎政策手段,影响市场部分行业的货币供给量,避免过热的资产泡沫带来的风险。

以上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需要,灵活调整和运用。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了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制订和实施的政策。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可以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等方面的经济状况。

货币政策的工具是指中央银行利用的操纵货币供应、货币利率和外汇市场等手段,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方法。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分别是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国家货币政策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也是最为灵活和直接的一种手段。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变动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希望加大货币供应量时,它会通过购买债券来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推动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当中央银行觉得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它则通过出售债券来吸纳市场上的资金,使得货币供应量减少。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在于其灵活性强,操作及时,而且对市场影响较大。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可以精确地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还可以通过影响市场上的利率来影响经济主体的投资、消费决策,从而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

公开市场操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公开市场操作需要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债券来实施,这意味着中央银行需要在市场上有足够的金融资产来进行交易,这对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有一定的要求。

公开市场操作可能面临市场预期的风险,一旦市场对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预期发生变化,就可能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在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时,中央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预期和情绪,留意市场的反应。

二、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再贴现贴现率(Discount Rate)。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重要手段。

当中央银行希望通过调节再贴现率来干预市场利率时,它会对再贴现率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市场上的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进而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和需求,从而对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数量型还是价格型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特别是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之间的权衡。

通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分析,本文深入研究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效果。

本文首先概述了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其对经济的作用机制,然后介绍了DSGE模型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并阐述了选择数量型或价格型工具的理论依据。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DSGE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经济情境下的表现,并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建议。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DSGE模型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系统的多个方面,为货币政策分析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视角。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理解,也为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实施对于各国央行来说都至关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对于全球经济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中,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是两种主要的选择。

数量型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而价格型工具则主要是利率。

关于这两种工具的选择,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一些学者主张使用数量型工具,认为数量型工具可以更加直接地控制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有效地调控通胀和经济增长。

例如,(年份)的研究指出,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数量型工具可以更好地控制通胀水平。

然而,也有学者支持使用价格型工具,认为价格型工具可以通过调整市场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整体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

我国的货币政策评价

我国的货币政策评价

我国的货币政策评价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稳定金融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货币政策的目标与框架、重要措施以及优缺点等方面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

首先,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框架基本合理。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

在完善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央行将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确保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匹配。

同时,我国还注重保持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其次,我国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央行通过调整这些工具,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采取了及时、灵活的措施。

例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等,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但是,我国货币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不完善。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信贷投放存在相对歧视性,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相对较弱。

其次,货币政策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的防范能力较弱。

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增加金融风险。

此外,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过度宽松可能导致通胀压力上升,过度紧缩则可能影响经济增长。

为了改进我国的货币政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金融市场的健全与发展。

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增强金融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性。

其次,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度和透明度。

加强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增加市场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度,减少误导性信息的传递,提高市场参与者对货币政策的认同感。

此外,还应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公布相关数据,提高政策透明度。

总之,我国的货币政策在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精准度和透明度,可以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效果,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估计与分析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估计与分析
活法模型 、 卡甘( C a g a n ) 的半 对数模 型。其 中卡甘模型 具有
按季末月取值换算为季度数据 , 最后通过居 民消费价格指数
( C P I ) 季度定基数据将 G D P季度名义 值折算为季度实 际值 。
M 2 数据为月度季调 名义值 , 通 过与 G D P类 似的处 理方 法 , 将其换算 为季度实 际余额 。中国一年期 国债 收益率 与一年
1 t
检验发现 , 在2 0 0 9年 与 2 0 1 1年 , 短 期方程 的递 归残差 超过 了两倍标准差 , 在5 % 的显 著水平上拒 绝了 回归 系数 为常数 的零假 设 , 说明方程 是不稳定 的。 四、货币需求函数模型 实证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以上述模 型与数据为基础 ,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 ( E C M) 对 中国货 币需求 函数进 行估计 。使用 的计量软 件为美 国 Q MS



M / P= f ( Y, R)
式 中, M 为名义货 币需求 , P为价格水平 , Y为 经济规模 变量 , R代表各类 不同资产 的收益率 。 在一般化的货币需求 函数基础上 , 经济学家对 函数的具 体形式进行 了研究 , 如托宾 ( T o b i n ) 与鲍 莫尔 ( B a u m o 1 ) 的存
( 1 ) 过程 。
第二 , 货币需求 函数 在短期 内不具有 稳定性 , 需要 多种 货币政策工具组 合应对 。货币需求 函数在 短期 内的不稳定 与金融创新 、 资本流动、 政策协调等多种 因素相关 , 这些 因素 导致货 币需求波 动加 大 , 且 冲击难 以预测。因此 , 在新常态 下, 仅数量型工具不足 以应对货 币波 动与市场 冲击 , 需要与 价格型工具 综合运用 。同时 , 应 注意 的是 , 货 币需求 函数 的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08金融3班08050315 钱晨摘要: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决策程序的科学合理和政策工具的正确使用是货币政策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和为实现目标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政策的效果评价关键字: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汇率利率政策效果正文: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当前,我国金融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由于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些不良因素和倾向值得警惕。

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俊考验。

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以及多重因素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机构健全性改革以及汇率、利率和资本市场等市场化改革齐头并进的特殊历史时期,金融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有些不良因素和倾向也值得警惕,包括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流动性过剩、贷款增长偏快以及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等。

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一方面,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试图使人民币与美元利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不但可以减小“热钱”的套利空间,还可以鼓励国内资金外流,进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速偏快,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偏高。

经济形势本身要求提高利率,紧缩流动性。

当前这种格局符合“蒙代尔三角”的描述: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只能三取其二。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的工具是央行用来调节经济活动和控制通货膨胀的手段。

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债券购买等。

其中利率政策是央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通过调整基准利率、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等,央行可以影响市场上的借贷成本,进而调节经济中的投资和消费活动。

其中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存放在央行保管的一部分存款比例。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控制商业银行的借贷能力,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借贷活动。

债券购买是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等金融资产,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刺激经济。

央行购买债券会增加市场上的资金供应,从而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调整利率可以影响借贷成本,进而对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贷能力,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债券购买可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通过这些方式,央行可以调节经济活动的速度和规模,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手段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调控,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金融稳定等目标。

中央银行通过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和操作来实施货币政策。

本文将探讨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执行操作的方式。

一、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存款的一部分进行强制储备的比例。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金融机构的存款储备量,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当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时,金融机构的储备量减少,可贷款能力减弱,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相反,当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时,金融机构的储备量增加,可贷款能力增强,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

二、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和出售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来调节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等进行市场投放,使市场上的流动性增加,进而刺激经济活动;相反,当中央银行希望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通过出售政府债券等进行市场回笼,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从而收紧经济活动。

三、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的货币供应和需求状况。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存贷款利率等方式来实施利率政策。

当中央银行希望刺激经济时,可以降低利率水平,从而降低借款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相反,当中央银行希望抑制通胀时,可以提高利率水平,从而增加借款成本,抑制投资和消费。

四、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调节汇率水平和外汇市场供求关系。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和出售外汇等手段来影响汇率的波动。

当中央银行希望调升汇率时,可以通过购买外汇来增加外汇储备,提高汇率水平;相反,当中央银行希望调降汇率时,可以通过出售外汇来减少外汇储备,降低汇率水平。

五、定向降准和定向操作定向降准和定向操作是中央银行针对特定领域或行业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操作。

定向降准是指中央银行对特定金融机构或行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以刺激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定向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向特定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或向市场注入资金等方式来对特定领域进行干预。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的是维持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外汇储备的稳健,是国家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金融稳定运行的关键。

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有三大工具: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政策。

一、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节基准利率和政策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消费行为,达到影响经济运行的目的。

利率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来影响银行贷款利率,从而影响市场利率的走势,进而影响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

利率政策的目的是维持通货膨胀水平和稳定金融市场,同时也是调节经济周期、促进就业和消费的重要手段。

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节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银行必须向央行存放一定比例的存款,其余存款可以用于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规模和信贷投放,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目的是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三、公开市场操作政策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是指央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证券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货币供应量。

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等证券来增加市场流动性和货币供应量,通过出售政府债券等证券来减少市场流动性和货币供应量。

央行的购买和出售行为会影响市场利率的走势,进而影响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

公开市场操作政策的目的是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总之,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的三大工具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政策影响着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央行需要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目标来确定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以保持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和差异及原因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和差异及原因

7.4
3.5-6.0
2.5
4.0-8.0
10.4
M2
目旳
实际
5.8-8.0
8.3
6.0-9.0
8.9
6.0-9.0
9.3
9.0-10
12.2
M3
目旳
实际
6.0-9.0
8.1
6.5-9.5
9.5
6.5-9.5
12.3
6.5-9.5
9.8
数据起源:美联储官网
美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存款准备金率-中小型金融机构(%)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公开市场操作
正式 暂停 恢复 开启 交易 操作
最为主要旳 货币政策工
具之一
1996 1997 1998
2023
年份 发行额 年份 发行额
1998-2023年我国国债年发行额
1998 3808.70 2023 6280.10
1999 4015.00 2023 6924.00
再贷款
• 多次利率调整,使商业银行资金成本 升高
• 冲销外汇占款,加大了回收再贷款的 力度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现行货币政策工具
指导性贷款计划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指导性贷款计划
2
1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指导性贷款计划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其特点是:
(1)集中交易场所;
(2)以买卖未在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证券为主;
(3)交易可以通过交易商或经纪人,也可以由客户直接进行;
(4)交易由双方协商议定价格。
2、(1)聚敛功能。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
再生产的资金集合。
及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措施。
六、论述题:
1、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
2、试比较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你认为我国应怎样运用这
两种方式。
〖参考答案〗
1、(1)信用的经济含义。现代信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
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往往又带来金融机构体系效率低下的负效应。
2、(1)中国人民银行要真正地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和领导。首先,中
央银行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行政部门不能对其过多地进行干预。
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核心和领导作用,主要不是靠中
央政府赋予的行政领导和管理权实现,而要靠经济手段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
银行券的流通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
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保证兑现;
②票据交换问题,随着商业银行间互相支付量的增加,有各自银行自行轧差清算
已非常不方便,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
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③最后贷款人问题,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即对于破产事
2、(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央行货币政策使用的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具体运用

央行货币政策使用的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具体运用

央行货币政策使用的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具体运用摘要:2007年,经济“过热”,物价涨幅“过快”,通货膨胀“压力”等字眼频频见报,中央银行采取什么措施应对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从2007年初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多次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些都是为了控制经济过热。

最明显的“过热”,恐怕是2007年大盘指数上扬步伐,在第四次加息声刚落,上证指数就轻松地突破5 000点。

人们一方面对股市充满了信心,经中报调整后的动态市盈率仍然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2倍。

另一方面人们的信心改变不了股价高悬、风险增大的事实。

关键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Abstract:In 2007, some words like economy, overheating, the soaring price, inflation pressure and so on frequently appeared on newspapers. What measures the Central Bank would take to cope with this situation became a sharp focus. From the beginning of 2007 to date,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s adjusted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many times, and also upward the RMB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for deposits and loans many times. All of the above means were to control the overheated economy. The most obvious “overheating” was the market price rise this year. When theinterest rate increasing stopped, the Shanghai Stock Index has broken through 5,000 point. On the one side people are full of confidence in the Stock Market. Having been adjusted by interim financial report of 2007, the dynamic profits were still 2 times higher tha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However on the other side people’s confidence can’t change the fact, such as stock hoist, and risk increased.Key words:China’s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y; mean;use各种货币流通形式是现代经济社会的神经,不可或缺,一动百动。

中央银行三大基本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

中央银行三大基本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

3、请比较中央银行三大基本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请以近期货币政策为例。

一、存款准备金优点: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必须立即执行;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

不足:一是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

这一工具是一件威力巨大但不能经常使用的武器。

适用条件: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宣布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中国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的频繁“出手”,剑指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通胀风险和经济过热,旨在为中国的经济持续复苏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公开市场业务优点:第一,中央银行能及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卖任意规模的有价证券,从而精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使之达到合理的水平。

第二,公开市场操作没有“告示效应”,不会引起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向的误解,因而,也不会造成经济的不必要紊乱。

第三,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决定其它证券的收益率或利率,因而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

缺点:第一,传导机制较缓慢,其影响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见效;第二,公开市场政策对各种有价证券的价格和收益率影响很大,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多样的证券种类;第三,当商业银行的行动不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公开市场政策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适用条件: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发达的国债市场;公开市场业务需要通过政府债券市场的作用,将政策效力传递到全国的商业银行。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论文:央行三大货币政策的对比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论文:央行三大货币政策的对比

论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论文:央行三大货币政策的对比摘要:央行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时候,采用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各具不同的功能, 各有不同的调控方式, 也有其各自不同的局限性。

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被频繁使用是与我国的国情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关键词: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政策金融市场一、三大货币政策的优缺点对比(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通过两条途径影响货币供应量,一是影响同业市场利率的渠道,二是通过存款货币银行超额准备金的调整进行的,然后通过资产和负债的扩张和收缩影响货币供应量。

优点:1、对货币供应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2、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均等的。

缺点:1、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会通过银行信用产生发大作用,增加经济的波动。

2、有可能使超额准备金比率较低的银行立刻陷入流动性困境,造成金融不稳定。

(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包括对在贴现率和申请再贴现金融机构资格的调整。

优点:再贴现政策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引导市场利率发生变化,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有效的。

缺点:1、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再贴现率的变化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

2、在贴现率的调节方向缺乏弹性,不能在短期内任意改变,否则将引起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无所适从。

3、只对申请中央银行贷款的银行才发生作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2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2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2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现代经济管理中两种常见的宏观调控手段。

本文将分别从定义、目标、工具和影响等方面对这两种政策进行比较分析。

1. 定义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利用税收和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措施。

它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总需求来改变经济运行状况。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关系,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一种手段。

2. 目标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价格、实现收入再分配和改善社会福利等。

通过调整税率、支出和债务政策,政府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活动,以达到上述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价格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3. 工具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政府支出和债务政策等。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率来影响民众的消费和投资行为,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刺激或抑制经济活动,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银行贷款和借贷的成本,通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整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货币多重存款。

4. 影响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较为直接和明显。

例如,政府增加公共投资和减少税收,会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但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增加。

相反,政府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会抑制经济增长和消费,但可能减少财政赤字并稳定经济。

货币政策的影响通常是间接的和渐进的。

例如,通过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借贷行为、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

相应地,这些变化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但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显现结果。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用于达到经济管理的目标。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直接影响经济,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间接影响经济。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的评述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的评述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的评述在全球范围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政策,以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增长。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评述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深度评述:我们可以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方面来分析区别。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稳定汇率等。

在实现这些目标时,各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有所不同,包括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管理、外汇干预等。

在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维持经济稳定和推动结构性改革,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与此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更加注重通货膨胀控制和就业增长。

这导致我国在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加注重宏观调控和结构性改革,而其他国家更加注重通货膨胀和就业数据。

另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区别之一。

在我国,央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定向降准等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央行通过直接干预国债市场或购买金融资产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广度评述:我们可以从国际角度来评述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我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其货币政策也必须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和外部冲击的影响。

与此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本国经济的内部平衡,对外部冲击的容忍度较低。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在汇率管理方面也有明显区别。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民币汇率浮动,但又保持一定的管制。

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元区,实行的是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力量对汇率的决定更大。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并非简单地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来看待。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需要更加注重宏观稳定和结构性改革,以应对内外部的各种挑战。

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是合理和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2期No .2,2010浙 江 社 会 科 学ZHEJ I ANG SOC I AL SC I ENCES2010年2月Feb .,2010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成本的估计与比较□ 熊 奕 内容提要 本文估计并比较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给央行带来的成本,发现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存在显著差异。

提高存款利率和发行央行票据都会降低央行利润,给央行带来成本,尤其当考虑汇率变化时,利率的成本尤为突出。

相比之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成本较小,对央行利润的影响并不显著。

通过分析近年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选择,我们发现央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会考虑到票据与美国国债的利差,这可能与成本问题有关。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冲销操作作者熊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0871)一、引言数十年来,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目标与工具一直在不断地演变,最近的一次明显变化过程则始于本世纪初。

2000年以后,面对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双盈余下国外资本的不断流入,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保持币值稳定为目标,以反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兼顾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实施间接调控”(易纲,2009)。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手段也随之发生转变,其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起央行票据的发行。

演变至今,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票据与存款准备金率已成为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此外还有回购、窗口指导等其他政策工具作为辅助。

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都分析了上述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与有效性。

武剑(2005)从理论上分析认为货币冲销操作可以调节通胀率和稳定汇率,但也有负面效应;方先明等(2006)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在总体上是有效的。

易纲(2009)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货币政策演进,讨论了2003年后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和利率调整三大工具的作用和意义。

央行应当选择哪一个货币政策工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要回答这一问题,除了要比较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与效果之外,还必须要比较各项工具的成本差异。

现有文献中,曾秋根(2005),蔡超(2006)和谢海林(2009)等均涉及到了央行发行票据这一项操作的成本。

本文的贡献在于把另外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也包括了进来,同时估计并比较了这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央行在实际操作中是否会考虑政策工具成本问题。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节中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应用情况。

第三节中用计量回归估计了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

第四节中我们用一个动态选择计量模型发现,央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确实会考虑到中美利差,这可能与成本因素有关。

最后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4 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二、近年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演变近几年来,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在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双盈余下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物价稳定。

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就必须参与外汇市场交易,买入从两个账户流入中国的外汇并卖出人民币;要保持物价稳定,央行就必须控制货币供给,使货币供给的增长与货币需求的增长一致。

外汇流入规模较小时,汇率稳定与物价稳定这两个目标可以保持一致;但如果外汇流入量过大,以至于人民银行买入外汇时被迫放出的人民币数量超过了计划的货币增长量,上述两个目标就会发生冲突。

对此,央行采用的解决办法是在不改变汇率政策,持续购入外汇的同时,应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冲销外汇流入引起的过量货币供给增长,保持物价稳定。

图1显示了最近这一段时期央行执行冲销货币政策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年8月之前,国外资产增长速度较慢,不需要冲销。

第二阶段是2002年9月至2006年8月,国外资产积累速度加快,超过了流通中货币的增长速度;央行主要采用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来对冲额外的流动性。

2006年8月末央票余额为219万亿,占此期间央行国外资产增长量的53%。

第三阶段是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外资产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央行除了发行票据外,更多运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冻结多余流动性。

在此期间存款准备金率由8%上调至最高1715%。

除通过上述数量工具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之外,在此期间央行也多次调整了存贷款基准利率,用调价格的方式调节货币供求。

此外,在流动性过于充裕的年份(如07、08年)央行还对各个银行的新增信贷规模进行直接限制。

同样是为了消除过剩流动性的影响,保持物价稳定,为什么央行在不同时期会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各项政策的效果存在差别。

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基准利率这三者都可以起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稳定物价的作用,但效果略有不同。

发行央票可以直接从市场回收货币,减少基础货币供给量;提高存款准备金是通过约束银行放贷行为,使货币乘数降低的方法来限制广义货币增长;提高基准利率则是直接调节资金价格,减少货币需求。

可见,三项政策对M0、M1、M2各层级货币量、市图1 央行冲销操作:债券发行与存款准备金14熊 奕: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成本的估计与比较场利率、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本文对此提出一个假说,即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差异也会影响央行的选择。

三、货币政策工具成本:估计与比较为估计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建立如下计量模型:Pr ofit t=α1dep r t+α2rrr t+α3note t+γ1dep r t・note t+βX t+òt(3)等式左边,被解释变量Pr ofit是央行月度利润除以流通货币量。

央行并未公布月度或年度利润数据,我们使用的是熊奕、邹雨童(2009)中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对央行利润的估计结果。

对于直接使用上述估计结果作为解释变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由于无法获得央行的管理运营成本,熊奕、邹雨童(2009)对央行利润的估计中并未考虑这一项成本。

这将使估计得到的利润值偏高,但对我们计量估计结果的影响有限,对我们所关心的不同货币政策变量的系数影响很小。

这是因为央行的日常管理运营成本应当是稳定的,不应随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熊奕、邹雨童(2009)中对央行利润有两个估计,一个计入汇兑损益,即汇率变化导致的外汇资产价值变化;另一个估计则不包括汇兑损益。

我们并不清楚央行自身在计算利润时是否会计入上述汇兑损益。

因此,我们直接将两种利润分别代入(3)式左边,对两种情况都进行了估计。

等式右边的解释变量包括央行三个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利率(dep r)、法定准备金率(rrr)、央行票据(note)。

解释变量还包括了dep r和note的交叉项。

X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央行外汇资产规模、国外利率、人民币主要汇率等,具体见表二。

回归所使用的样本是2000至2008年的月度数据,共计108个样本点。

单位根检验发现,样本区间内被解释变量与大部分解释变量均为非平稳序列,因此不能对(3)式进行直接OLS估计。

对(3)式一阶差分得:△Pr ofitt=α1△dep r t+α2△rrr t+α3△note t+γ1△(dep rt・notet)+β△Xt+ò3t(33)经检验知(33)式中所有变量均平稳,可用OLS方法估计。

表1变量描述变量名称变量描述数据来源Pr ofit1央行净利润/货币发行计算得到Pr ofit2(央行净利润+汇兑损失)/货币发行计算得到Dep r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央行R r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Note未偿还央票/货币发行央行Forex外汇资产/总资产央行U sexr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外管局Jpexr日元兑美元汇率I M FEuexr欧元兑美元汇率I M FU syield十年期美国国债利率美国财政部Jpyield十年期日本国债利率日本央行Euyield十年期欧元国债利率欧洲央行d_fl oat虚拟变量:是否实行浮动汇率制 表2单位根检验变量名称是否平稳一阶差分后是否平稳Pr ofit1否是Pr ofit2是是dep r是是R rr否是note否是forex否是usexr否是j pexr否是euexr否是usyield否是j pyield否是euyield否是24 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表3货币政策工具成本,OLS回归结果考虑汇兑损益不考虑汇兑损益(2)式修正序列自相关(1)(2)(3)货币政策变量基准利率-4.981330.0710.059(-2.000)(1.058)(1.193)存款准备金率-0.5810.0040.017(-0.962)(0.220)(1.430)央票/货币-0.0520.00330.004333(-0.826)(1.800)(2.794)基准利率与央票交叉项0.955-0.2943-0.26933(0.185)(-1.841)(-2.455)控制变量美国十年期国债回报0.4350.052330.055333(0.793)(3.532)(4.289)日本十年期国债回报-0.0370-0.026(-0.030)(-0.017)(-0.961)欧元十年期国债回报-0.090.080.05633(-0.099)(2.904)(2.336)美元/人民币汇率0.1553(1.936)日元/美元汇率20.8833(2.493)欧元/美元汇率0.301333(5.41)外汇储备/货币0.0150.0012.22E-04(0.778)(1.157)(0.383)虚拟变量:汇率浮动0.008330.00033-1.81E-04(2.234)(-2.089)(-1.439)常数项-0.0010.0002.46E-05(-0.606)(-1.110)(0.290)滞后一期误差项0.454333(4.795)样本数107107107调整后R20.500.410.53DW检验值2.011.142.11 注:括号中为t值。

3,33,333分别代表在10%,5%和1%显著水平上显著。

我们估计了三个式子,其中回归式(1)的被解释变量是包括汇兑损益的利润,第二个回归的被解释变量是不包括汇兑损益的利润。

我们使用了W hite异方差估计(W hite Heter oskedasticity-consistent Esti m at or)来得到稳健的置信区间。

估计结果见表三。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是不同的。

具体讨论如下:34熊 奕: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成本的估计与比较一年期基准利率:在第三个回归式中,存款利率本身是不显著的,但是存款利率与央票的乘积是显著的。

这表明提高存款利率确实会增加央行的支出(即减少央行利润),这是由于提高存款利率会使央票利息增加,从而央行支付的央票利率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