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7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7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7篇)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1)第九单元溶液 (35)第十单元酸和碱 (3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5)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8)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51)常见物质的俗名 (5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3)常见反应的现象 (57)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60)多功能瓶 (61)除杂 (62)鉴定 (6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九年级化学的基础知识要点

九年级化学的基础知识要点

九年级化学的基础知识要点九年级化学的基础知识要点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化学的基础知识要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九年级化学的基础知识要点篇1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4、构成的原子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核外电子。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7、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8、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9、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0、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2、黑色物质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1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5、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16、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白雾,是因为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的缘故。

17、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18、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19、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20、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2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一、物质与化学变化
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原子和分子:元素由原子组成,化合物由分子组成。

3.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如离子方程和平衡
方程。

4.物质的氧化和还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1.金属和非金属: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和延展性,常见的金属元素。

2.酸、碱和盐:酸、碱和盐的定义和性质,如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
示剂的应用。

3.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性质和应用。

4.食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常见盐类的性质和应用。

三、化合物的组成和研究
1.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化合物的特征。

3.共价分子和共价分子化合物:共价键的形成和分子的性质,如分子
的极性和分子键的极性。

四、与化学相关的环境和生活
1.燃烧与火灾:燃烧的条件、类型和火灾的防控措施。

2.大气和水的污染: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和水的污染物,以及防治措施。

3.垃圾处理和回收: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以及回收的重要性。

4.化学能源和节能:化学能源的类型,如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
及节能的意义和方法。

五、化学实验和实验室安全
1.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常见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

2.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实验记录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

3.实验室安全和应急措施: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精华)
一、原子
1. 原子的概念
2.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电子云
3. 原子的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
4. 原子的核外电子配置:原子电子配置、原子电子能级
二、元素
1. 元素的概念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熔点、沸点、密度、蒸气压
4.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三、化合物
1. 化合物的概念
2. 化合物的分类: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3. 化合物的结构:分子式、分子量、结构式
4. 化合物的性质:溶解度、沸点、熔点、密度
四、反应
1. 反应的概念
2. 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物理反应
3. 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4. 反应的过程: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化学九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2.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元素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物质。

例如,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O。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个组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例如,盐水是由盐和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而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反应类型:a.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b.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得到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c. 代谢反应: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如呼吸、消化等。

d.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成一个新物质的反应。

e.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的反应。

3.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化学式表示。

三、酸碱和盐1. 酸:酸是指具有酸性质的物质,酸呈酸性溶液,可以与碱进行中和反应。

2. 碱:碱是指具有碱性质的物质,碱呈碱性溶液,可以与酸进行中和反应。

3. 盐: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盐呈中性溶液。

4. 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

四、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特性:金属具有导电、延展、高熔点和高密度等特性。

2. 非金属特性:非金属通常不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熔点和密度较低。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基本概念
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原子的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
3.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原子序数、主族元素和周期表排列规律
4.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5.化学方程式:平衡化学方程和电离平衡
二、化学元素
1.元素的周期性:周期表和周期性规律
2.氢、氦以及主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3.元素的氧化与还原:活泼性和化学反应
三、常见化合物
1.水的性质和氢氧化物
2.盐和酸的性质和应用
3.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4.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四、化学反应
1.酸碱反应: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和还原剂、氧化剂的概念和应用
3.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规律和应用
五、化学实验和实验操作
1.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室设备
2.常见实验操作:称量、过滤、干燥等
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六、环境与资源
1.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2.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燃料、矿石和水资源
七、化学能和能源转化
1.化学能的性质和能量转化
2.燃烧、发酵和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
3.能源的利用和替代:火电、水电、风能、太阳能等
八、化学与生活
1.厨房化学:食物的成分和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应用
3.化妆品、清洁用品等日常化学品的成分和使用注意事项
九、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保护
1.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
2.可持续发展的化学技术和应用
3.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理和再利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冰融化成水,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固态变为液态,但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

2.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为7.86g/cm³。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块时就采用这种方法。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

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2. 物质的加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使液体受热均匀。

三、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和其他气体及杂质(约占0.03%)组成。

•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例如利用红磷燃烧的实验。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常考点清单】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依据)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

3、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4、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A.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CB.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C+...C.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5、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二、实验操作与基本技能1、试管:注意盛液不超过1/3,加热前试管外部必须保持干燥。

2、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用外焰加热。

3、胶头滴管、滴瓶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滴4、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5、可直接加热的反应容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间接加热:烧杯、烧瓶6、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标签向着手心②读数: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齐平7、仪器洗净标志: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8、过滤①过滤是除去液体中的不溶固体,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引流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有计算、称量、配液。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阶段,化学知识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溶液、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化合物和混合物两大类。

其中,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具有特定的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各种物质保持其自身的性质,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一种新的物质的产生,其本质是原有物质的分子、离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但其分子、离子结构没有改变。

二、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结构。

1.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其中,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常以固态存在;非金属元素的导电、导热性差,大多数以气体、液体或固体形式存在。

2.元素的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性质和性能将元素分类。

根据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归纳出元素的周期律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的变化规律。

三、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构成的物质。

1.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其性质是由构成它的元素及其化学结构决定的。

2.分子和离子:化合物可以分为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两大类。

差别在于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而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与金属形成的。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进、反应物分子式或离子式所写成的反应式。

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要保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类型和数量相等,即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1(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九年级化学全册 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全册 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层分为、、,其中温度最高。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先碳化。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说明石蜡中含有元素;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说明石蜡中含有元素。

2、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的量变,CO和H O的量变2 2 23、试管、烧杯、量筒、集气瓶、蒸发皿中,可以直接加热,不可以直接加热。

保持水平。

一般只能准确读到毫4、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与升。

5、托盘天平称量时,一般能精确到克,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中称量。

6、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7、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以防止。

8、固体药品放在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固体以为宜,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应放在内。

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

或。

块状或较大颗粒的应该,粉末状的9、固体药品的取用:用应。

放在桌上,防止。

标签应,10、液体药品的取用时,取下瓶盖,防止。

1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1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防止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3、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4、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的药品是,文字表达式是。

能否用木炭代替,为什么,能否用铁丝代替,为什么。

5、实验室“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现象是,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有、、、6、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可采用法收集,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收集。

7、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火焰,热量,生成一种的气体,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作用是,化学方程式是8、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红热。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生成一种,化学方程式是。

九年级整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整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整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宇宙中存在的一切实物的总称,根据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结构组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氧化性质氧化性质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化物的性质。

氧化性质是物质性质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物质归纳分类的依据之一。

3. 物质的还原性质还原性质是物质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将氧化剂还原成元素的性质。

在物质的分类和归纳中,还原性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物质的酸碱性质酸碱性质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根据物质在水溶液中产生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含量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中性物质。

5. 物质的导电性质大部分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可以导电,而绝大多数非金属是不能导电的。

在水溶液中,酸、碱和盐水溶液的导电性会因溶质的不同而不同。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从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反应物)变为另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生成物)的过程。

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基本形式,体现了物质的本质和性质。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几种物质合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几种物质;置换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中的原子或原子团与另一种物质相互交换;双替换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中的离子互相交换。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等式,包括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化学物质的状态、以及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的数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不受外界影响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质量不变的法则。

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成为了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础。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产生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是化学反应中很重要的一类反应。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点击获取更多“初三化学知识点”相关内容↓↓↓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

94%0。

03%0。

03%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4P2O5;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化学全一册基本知识

化学全一册基本知识

初三化学基本知识汇集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史上重要的三人物:《分子学说》阿伏伽德罗;《原子论》道尔顿;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创造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溶解,玻璃破碎,钢筋折断,木材变桌椅等。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燃烧,铁生锈,铜变铜绿等。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般指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熔点、沸点、溶解性、密度、导电、传热等。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铁能生锈,物质能燃烧(具有可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等。

4.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 78% O2 21% 稀有气体 0.94% CO2 0.03% 其它气体及杂质 0.03%空气污染:有害气体(主要SO2、CO、NO2)污染和烟尘污染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①汽车、摩托车尾气②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③工厂排放的废气防止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①减少建筑工地的粉尘②限制使用含铅汽油③尽量用燃气代替燃煤④工业废气处理后才能排放⑤植树造林⑥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燃料:①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混合而成的新型汽车燃料。

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

5.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过氧化氢制氧气。

方程式:2H2O2 MnO22H2O + O2 反应原理:固液接触型(不用加热)。

实验室里制气体反应类型(制取装置)相同的有: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方程式:Zn + H2SO4 === ZnSO4 + H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氯酸钾制氧气。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形状改变(铁丝弯曲、纸张撕碎等)。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的组成不变。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蜡烛燃烧(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水的沸点是100°C(沸点)。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 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

-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例如取用二氧化锰粉末。

- 液体药品:- 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倒入。

-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 物质的加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约1/3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然后用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他人。

九年级化学知识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必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九年级化学必背的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物质。

3. 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可以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两部分。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原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产生盐的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7. 单质与化合物的制备单质是指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单质和化合物可以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得到。

8.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9.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重复单元构成,具有高分子量的化合物。

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10.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11. 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根据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压强和温度成正比。

12.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13.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检测酸碱性质的物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14. 物质的可燃性和不可燃性物质可以根据其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进行分类,可燃物质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可燃物质不能燃烧。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最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最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最全化学是一门让人既着迷又有些头疼的科学学科。

在九年级阶段,学生将接触到更加深入和复杂的化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的全貌,以便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这门学科。

I.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1. 原子与分子-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应用- 分子的构成与化学式表示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与特点- 核反应及其应用3.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 常见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与规律II. 离子与离子化合物1. 离子的概念与性质- 阳离子与阴离子- 离子溶液的导电性2. 离子化合物的特点与性质- 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及其用途III. 酸、碱与盐1. 酸与碱的定义与性质- pH值与酸碱强弱的关系-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与应用2. 盐的形成与性质- 酸与碱中和反应- 盐的命名与性质IV.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点与性质 - 常见金属及其性质与应用- 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性质与应用2. 金属的活泼性与电化学反应- 金属的活动顺序与还原性-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V. 化学能与能量变化1. 化学能的转化与测定- 反应焓的计算与应用- 燃烧热与爆炸热的关系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VI. 碳化合物与有机化学基础1. 碳的特点与碳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与性质-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应用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 功能团的命名与识别- 醇、酸、酯的命名与应用VII. 化学实验与安全1. 常见实验室仪器与操作技巧- 烧杯、试管、滴定管的使用与清洗- 实验室中的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2.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现象与实验记录- 水的性质与溶解实验- 燃烧实验与酸碱中和实验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非常丰富,涵盖了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离子与离子化合物、酸、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学能与能量变化、碳化合物与有机化学基础以及化学实验与安全等内容。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初三化学基础知识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初三化学基础知识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初三化学基础知识一、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1、常用仪器的分类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细口瓶、滴瓶、集气瓶取用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加热仪器:酒精灯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的试管燃烧匙等,能间接加热的烧杯烧瓶等称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分离仪器:漏斗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等2、药品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用手摸药品,不凑近闻味,不尝药品节约原则: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处理原则:一般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能随意丢掉3、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用完酒精,必须用灯帽盖灭。

二、配制溶液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装瓶贴标签。

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三、过滤及蒸发1、过滤是除去液体中难溶固体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等。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蒸发操作需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

4、在蒸发溶液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重难点:过滤操作,粗盐提纯的步骤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一、物质的检验离子的检验: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常用紫色石蕊溶液来检验,若石蕊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含有氢离子,若石蕊溶液变蓝,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2、氯离子: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3、硫酸根离子: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4、碳酸根离子:稀盐酸,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的原子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核外电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0、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黑色物质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no2,四氧化三铁Fe3o4。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氢氧
化钠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白雾,是因为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的缘故。

用石灰浆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0、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是分子的数目。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温度达到着火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caNagAlZnFeSnPbcuHgAgPtAu
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点燃前须验
纯的物质是H2、cH4、co。

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0、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物质
使用试剂
现象
Hcl或cl-
AgNo3溶液和稀HNo3
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H2So4或So42-
Bacl2溶液和稀HNo3
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co32-
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生成白色沉淀,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铵态氮肥
碱2)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加热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淀粉
碘水或碘酒
变蓝色
匍萄糖
新配置的蓝色沉淀cu2,加热
产生红色沉淀
H2o
无水硫酸铜粉末
白色固体变蓝色
co2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Hcl和H2So4检验方法:Bacl2溶液
H2o和co2检验、除掉
检验:先检验H2o,再检验co2
除掉:先除掉co2,再除掉H2o
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

白色沉淀是Agcl、BaSo4、caco3、Baco3、g2;蓝色沉淀是cu2;红褐色沉淀是Fe3;红色沉淀是cu2o。

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0、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

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

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

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

1、在氧气、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种物质中,可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的是氧气;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3、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

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4、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应用蒸发溶剂法。

物质溶解于水使温度升高的是:浓H2So4、、NaoH固体、cao;物质溶解于水使温度降低的是:No3、铵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