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考考试卷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考考试卷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考考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2题)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炸药爆炸B.干冰升华C.蛋糕发霉D.葡萄酿酒【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非常重要。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2CO2表示()A.2个二氧化碳分子B.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C.2个碳原子和2个氧分子D.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4.“X”光透视常用钡餐作造影剂。

钡餐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钡,其化学式是BaSO4,BaSO4属于()A.单质B.混合物C.化合物D.氧化物【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5.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A.都能溶于水B.都能燃烧、放热C.都是无毒气体D.都可由碳与氧气反应制得【答案】D评卷人得分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已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Cl-和Cl两种粒子的说法____________②3H2:____________③4个水分子:____________⑤5个铁原子:____________⑦氢氧化铜:____________⑨硝酸铵:__________________(2)、(9分)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②验证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③硫在氧气中燃烧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⑤工业炼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①2个氧原子;②3个氢分子;③ 4H2O; ④2Na+ ;⑤5Fe;⑥OH- ;⑦Cu(OH)2;⑧Na2CO3;⑨NH4NO3⑵①3Fe+2O2=Fe3O4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化合反应或氧化反应②CO2+Ca(OH)2 = CaCO3+H2O③S+O2=SO2 ; 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④CaCO3+2HCl=CaCl2+H2O+CO2⑤3CO+Fe2O3=2Fe+3CO2 或 4CO+Fe3O4=3Fe+4CO2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2.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图中粒子共能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

【配套K12】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质检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配套K12】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质检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哪个与其它三个有本质区别()A.食物:我腐烂了B.煤气:我燃烧了C.菜刀:我生锈了D.玻璃杯:我碎了2.要改正下列错误操作,不需要再补充仪器的是()A.取固体B.过滤C.氧气验D.气密性检查3.化学实验离不开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将点燃的木炭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4.进行定量化学实验时离不开数据的测定,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NaCl固体;②用100mL量筒量取18mL某溶液;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25.62℃;④用10mL量筒量取6.6mL某溶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一切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在2A═3B反应中,2a克A完全反应生成B的质量是()A. a克B. a克C.2a克D.3a克6.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小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中有害气体的分子会不停运动扩散开来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物理变化B.电解水时加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9.氢气、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是常见的四种气体,下列实验能一次性将它们鉴别的是()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D.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10.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60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B.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有毒使人窒息而亡D.焦炭具有可燃性故用于冶金工业11.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A.MnO B.Mn2O3 C.Mn3O4 D.HMnO41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C.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4.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64g O2,同时只生成44g CO2和36g H2O,则该物质中()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只含有氢元素 D.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1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为3:17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D.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10二、非选择题(化学方程式2分,化学计算4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16.学习化学使我们思维更严谨,请你阅读图表,回答问题.(1)下列是氟元素、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相应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与A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填粒子符号)(2)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图中字母).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17.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1)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当今社会三大化石燃料.①它们均属于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大量使用时产生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破坏环境.②“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原因是,使其燃烧更充分,制作“蜂窝煤”时常加入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其燃烧过程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①SO2+CaO高温¯CaSO3②2CaSO3+O2高温¯2CaSO4③2SO2+O2高温¯2SO3,④SO3+CaO高温¯CaSO4.从上述反应可知,在制作“蜂窝煤”时加入生石灰的作用是.③为节约化石燃料及减少污染,人类需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地热能、等(填一种即可).(2)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①浑浊的天然水经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澄清的水是(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通过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②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填粒子符号).(3)2014年6月10日是“全国低碳日”,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下列做法符合“节能低碳”理念的是.A.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B.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C.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推广使用公交车.18.某无色气体A跟灼热的黑色固体B反应只生成无色气体C,无色气体C跟另一黑色固体D在加热的条件下又生成无色气体A,同时生成红色固体E.(1)试推断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C(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A+B→C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C+D→A+E.19.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气体实验室制法及性质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若用装置B排水收集氧气,气体从(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瓶底留少量水进行装置C中的实验,水的作用是.(3)对比装置D和C,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4)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若实验时E 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为;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5)如图G,盖紧软塑料瓶瓶盖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然后取瓶中水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的现象是,再向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静置后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6)小明同学发现某加钙食盐包装袋上的标签如下,为了测定该加钙食盐中食用碳酸钙的含量,他运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取这种食盐10克,加入足量稀盐酸,收集到二氧化碳0.132克.请计算该加钙食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哪个与其它三个有本质区别()A.食物:我腐烂了B.煤气:我燃烧了C.菜刀:我生锈了D.玻璃杯:我碎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玻璃杯碎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要改正下列错误操作,不需要再补充仪器的是()A.取固体B.过滤C.氧气验满D.气密性检查【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要改正错误操作,应再补充镊子.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缺少玻璃棒引流,要改正错误操作,应再补充玻璃棒.C、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说明已满,不能将木条伸入瓶中,要改正该错误操作,不需要再补充仪器.D、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若用手握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可以选用注水法,原理为: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要改正该错误操作,应再补充弹簧夹.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化学实验离不开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将点燃的木炭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放入氧气中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大量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将点燃的木炭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4.进行定量化学实验时离不开数据的测定,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NaCl固体;②用100mL量筒量取18mL某溶液;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25.62℃;④用10mL量筒量取6.6mL某溶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①根据托盘天平的准确值考虑;②根据量筒的选取方法考虑;③根据温度计的准确值考虑;④根据量筒的准确值考虑.【解答】解:①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故数据合理;②量筒的选取方法:比量取的液体大,且最接近的,用20mL量筒量取18mL某溶液,数据不合理;③温度计只能准确到0.1,故数据不合理;④10mL量筒能准确到0.1,故数据合理.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5.一切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在2A═3B反应中,2a克A完全反应生成B的质量是()A. a克B. a克C.2a克D.3a克【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2A═3B反应中,2a克A完全反应生成B的质量是2a 克;故选:C【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6.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小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中有害气体的分子会不停运动扩散开来【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受热膨胀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物理变化B.电解水时加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电解水实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分析】干馏生成新物质,分馏没有生成新物质;水的导电性较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煤的干馏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电解水时,加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不能见明火,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该选项说法正确;D、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因为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又决定它们有不同的用途以及造成的危害.【解答】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此项说法正确;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此项说法正确;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故此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避免其造成的危害.9.氢气、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是常见的四种气体,下列实验能一次性将它们鉴别的是()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D.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空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的不同性质来分析它们的鉴别方法,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能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解答】解:A、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能鉴别出二氧化碳,不能鉴别出空气、氧气、氢气,故本选项错误;B、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试液颜色不变,气体可能是氢气、氧气或空气.不能鉴别三种气体,故本选项错误;C、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照常燃烧的是空气,气体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可以鉴别,故本选项正确;D、空气、二氧化碳都能使带火星的木头熄灭,无法鉴别,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要了解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氢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空气要用燃着的木条.10.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60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B.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有毒使人窒息而亡D.焦炭具有可燃性故用于冶金工业【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运用类比进行知识的迁移;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根据石墨和金刚石不是一种物质考虑;C、二氧化碳没有毒,不供给呼吸;D、利用焦炭的还原性来冶炼金属.【解答】解:A、C60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或者说是由C60分子构成的单质,故A错;B、石墨和金刚石不是一种物质,由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二氧化碳没有毒,不供给呼吸,使人窒息死亡,故C错;D、利用焦炭的还原性来冶炼金属,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并能灵活运用.11.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A.MnO B.Mn2O3 C.Mn3O4 D.HMnO4【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及原子的种类和数都不变,则可利用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借助守恒的方法判断化学式.【解答】解:由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可以看出Zn、Cl、H、N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都相等,而Mn、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相等,反应前Mn有2个,反应前的O原子总数为4个,反应后水分子中含有O原子,个数为1,则X中应含有2个Mn原子和3个O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Mn2O3,故选:B.【点评】学生应熟悉利用化学方程式借助元素和原子守恒的方法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对于本题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学会利用信息、利用方法快速解答.1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C.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水用干冷的烧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光四射;C、铜片上的白磷可以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D、下方的蜡烛先熄灭,后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答】解:A、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水用干冷的烧杯,通过该实验只能证明甲烷燃烧生成水,故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光四射,有力地证明了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故正确;C、铜片上的白磷可以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故正确;D、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下方的蜡烛先熄灭,后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的能力,告诉学生不但要会做实验,更要学会观察,分析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本题中告诉我们括号内是杂质,并给出试剂和操作方法,分步骤进行分离,然后找出符合上述条件的选项就可以了.【解答】解:A、氧化铜中有碳隔绝空气加强热时碳会还原氧化铜,得到铜与二氧化碳,原物质中的氧化铜消失,故该方法不合理;B、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二氧化碳不反应,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使一氧化碳被消耗,故该方法不合理;C、二氧化碳中含有一氧化碳,因一氧化碳少量点燃时有可能不会燃烧,所以达不到除掉杂质的目的,故该方法不合理;D、氧气会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会和铜反应,能够除去杂质,故该方法合理.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除去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4.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64g O2,同时只生成44g CO2和36g H2O,则该物质中()。

九年级化学12月月考试卷(带详细解析)

九年级化学12月月考试卷(带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1.(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用高梁、玉米酿酒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石油化工产品C.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煤气D.把某些废弃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制甲烷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用高梁、玉米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石油化工产品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煤气生成了一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废弃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制甲烷,说明有新的物质甲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2分)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少了B.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相等C.50g糖溶于200g水中,制得250g溶液D.加热高锰酸钾制到氧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少了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化学变化而言的,不适合物理变化,所以在解答时先判断该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为化学变化,然后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来作出判断,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煤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并且煤在燃烧时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虽然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少了,但是依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燃烧的煤的质量应该等于灰烬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故A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白磷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B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C、糖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C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被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剩余固体和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故D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C.点评: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3.(2分)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的读法正确的是()A.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上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B.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8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有两种,其一是质的读法,其二是量得读法;针对各选项需分析解决.解答:解:A、注意在化学方程式中“+”和“=”的读法应分别读“和”、“生成”,不像数学计算一样的读法;故A错误;B、注意在化学方程式中“+”和“=”的读法应分别读“和”、“生成”,不像数学计算一样的读法;故B错误;C、这是一种质的读法,说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即可;故C正确;D、这是化学方程式的一种量的读法,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读出,但读的量不正确,应该是“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注意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掌握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对解释此题帮助很大.4.(2分)有H2、O2、N2的混合气体21g,点燃后完全反应之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g气体,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A.H2和N2的混合气体B.3gN2C.O2和N2的混合气体D.H2、O2和N2的混合气体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发生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利用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可能存在氢气过量或是氧气过量,若3g气体为氮气,则18g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解答:解:由2H2+O2 2H2O可知,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4:32=1:8,则若反应之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g气体为氮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2g、16g,且恰好反应完全,故B可能;则若反应之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g气体为混合气体,可能为氮气和氢气,故A可能;则若反应之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g气体为混合气体,可能为氮气和氧气,故C可能;点燃后完全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一定不会有氢气和氧气同时存在,故D不可能;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成分的分析,利用点燃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分析过量的问题,注重对学生思维严密性的训练.5.(2分)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已知2.8g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3.6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A.4:3 B.12:11 C.11:12 D.3: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及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3.6gD,先计算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再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生成的C的质量,最后计算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解答:解:由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已知2.8g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则A+3B═2C+2D7 8×32.8g x,解得x=9.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的质量为2.8g+9.6g﹣3.6g=8.8g,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9.6g:8.8g=12:1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物质的质量之比,明确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与代入化学反应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并学会应用质量守恒来计算物质的质量.6.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Ⅹ+6H2O,则X 的化学式为()A.H2SO4 B.SO3 C.SO2 D.CO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元素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方程式的左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右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2个X分子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难度较小.7.(2分)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4:1:3 B.3:1:2 C.4:1:2 D.3:1:3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该物质的微粒个数;分析图中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关系,确定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之比.解答:解:反应前有4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后有2个C分子和1个A分子;去掉未反应的1个A分子,得出各物质微粒反应的数目关系如下图: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由3个A物质的分子与1个B物质的分子进行反应生成2个C物质的分子,得出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计量数是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不参加反应不计算在内.如题中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分子个数是3个而不是4个,其中有1个A物质的分子不参加反应.8.(2分)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需要5.6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化合物中()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C.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可以知道,该反应中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在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至于是不是含有氧元素,可以根据二氧化碳及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来进行判断.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质量不变,所以可以判断在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00%=3.2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00%=2.4g,所以二氧化碳和水中所含氧元素的总质量为:3.2g+2.4g=5.6g,这与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以得出在该物质中不含氧元素.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可以得出选项A与我们的判断相符合.故选A.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并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求算物质的组成.9.(2分)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反应后质量/g 待测17.4 0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一定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17.4克﹣8.7克=8.7克;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3.6克﹣0.4克=3.2克;C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减小的质量=21.6克﹣0=21.6克.总上分析,增加的质量=8.7克+3.2克=11.9克,减小的质量是21.6克,所以A的质量是增加的,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21.6克﹣11.9克=9.7克.因此反应物是C,生成物是A、B、D.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数据可知,B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17.4克﹣8.7克=8.7克;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3.6克﹣0.4克=3.2克;C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减小的质量=21.6克﹣0=21.6克.总上分析,增加的质量=8.7克+3.2克=11.9克,减小的质量是21.6克,所以A的质量是增加的,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21.6克﹣11.9克=9.7克.因此反应物是C,生成物是A、B、D.A、综合分析,C→A+B+D,比如:碳酸铵分解成氨气、二氧化碳、水,故A错误.B、综合分析,A的质量是增加的,增加的质量是9.7克,所以最后A的质量=9.7克+19.7克=29.4克,故B错误.C、综合分析,B增加的质量是8.7克,D增加的质量是3.2克,所以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2=87:32,故C错误.D、综合分析,A增加的质量是9.7克,C减小的质量是21.6克,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注意:质量是指各物质的参加反应的质量.10.(2分)下列反应或作用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是()A.用赤热的木炭还原氧化铜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C.在空气中点燃木炭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学科交叉型;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循环,由学过的知识可知:木炭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得到氧生成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酸会产生二氧化碳;单质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解答:解:A、用赤热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木炭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消耗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其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是碳循环的重要途径.有关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要记牢,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溶解并生成石灰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1.(2分)下列叙述属于CO和CO2在化学性质上的区别的是()A.二者所含碳的质量分数不同B.炭充分燃烧生成CO2,不充分燃烧生成COC.CO有还原性,CO2有氧化性D.CO2的水溶性大于CO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二者所含碳的质量分数不属于化学性质;B、根据碳的可燃性分析;C、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有氧化性;D、物质的水溶性属于物理性质.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碳的质量分数不同,但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错误;B、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生成一氧化碳,但这是碳的化学性质,而非二者的区别,故错误;C、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此反应中二氧化碳提供了氧元素,因此具有氧化性,故正确;D、CO2的水溶性大于CO,正确,但是物质的水溶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并且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对比,要细心分析才能选出正确答案.12.(2分)小明家的厨房中有①食盐;②食醋;③酱油;④味精;⑤碎鸡蛋壳等.他想做一个家庭小实验,制取并证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于是他找来一个玻璃杯和一支蜡烛,小明要完成该实验,还应选择上述哪些物品?()A.①②B.①②④C.②⑤D.①②⑤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碳酸盐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食盐是氯化钠,食醋的成分主要是醋酸,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味精的主要成分的谷氨酸钠,可以据此分析并作出判断.解答:解:根据各物质的主要成分分析可知,鸡蛋壳和醋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而食醋中含有醋酸,即只需②⑤与题给的仪器结合就可以完成此家庭小实验,而氯化钠和味精都难以产生二氧化碳,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知道C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质对不同物质的性质进行了考查,解题时只要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即可顺利解题.13.(2分)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和下列过程无关的是()A.人和动物的呼吸B.发展利用氢燃料C.含碳燃料的燃烧D.植物的呼吸作用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也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发展利用氢燃料却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解答:解:A、人和动物的呼吸产生二氧化碳;B、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故发展利用氢燃料与二氧化碳的循环无关;C、含碳燃料的燃烧也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D、植物的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故选B.点评:虽然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多种途径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消耗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14.(2分)某同学为解决助力车污染空气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马路上喷洒石灰水②在助力车尾部燃烧尾气③改进助力车发动机结构,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控制助力车数量.这些建议中,你认为切实可行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的措施,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机动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要解决助力车污染空气问题,就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可以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改进助力车发动机结构、控制助力车数量等措施.解答:解:A、喷洒石灰水主要是消毒,在助力车尾部燃烧尾气会造成二次污染.故选项错误;B、在助力车尾部燃烧尾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措施③不可用.故选项错误;C、喷洒石灰水主要是消毒,故选项错误;D、改进助力车发动机结构、控制助力车数量都可以减少污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汽车尾气是城市污染的主要途径,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当然助力车尾气处理也要考虑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5.(2分)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A.都能灭火B.都能供给呼吸C.都是无毒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灭火.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C、都是无毒、无味的.D、氧气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只有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才能确定它们的用途.16.(2分)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因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水相似,所以在考虑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时,应结合着水的相关性质来考虑.解答:解:因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所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做溶剂.且不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种形态,所以它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一样.故选B点评:我们在做信息给予题时,应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所给信息,来完成题目.同时,在做题是不能想当然,应和我们所学知识紧密结合.17.(2分)下列气体中,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O2 B.H2 C.CO2 D.CH4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有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两种,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我们据此判断各个选项中的气体是否符合题意.解答:解: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收集方法.故A不可选;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并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不可选;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可选;D、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不可选.故选C.点评:本题以选择的形式考查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同时要同学们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18.(2分)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下列现象是()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白色薄膜;②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刚用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每一现象推断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解答:解:①由于石灰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出现白膜,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②由于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③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石灰乳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水,因此墙壁会更潮湿,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④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其反应原理为:CO2+H2O=H2CO3;综上所述,故①②③属于同一反应原理,故答案A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试题,要充分理解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利用物质的用途,准确把握每一反应原理进行归类,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9.(2分)以下方法不能用来区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的是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③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的气体;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⑥点燃,看能否燃烧()A.①②B.③⑤C.③⑥D.①③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进行分析:二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且有毒;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解答:解: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能区分;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区分;③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的气体;二者都是无味的气体,且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闻气味,故不能区分;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一氧化碳能使黑色的氧化铜变红,能区分;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二者都不能供给呼吸,昆虫都会死亡,不能区分;⑥点燃,看能否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能燃烧,能区分.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20.(2分)(2003•南通)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考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原理分析即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O+CuO CO2+Cu;木碳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2CuO CO2↑+2Cu.解答:解:CO、C与CuO反应的原理分别是:CO+CuO CO2+Cu;C+2CuO CO2↑+2Cu.A、观察化学方程式可知,这两个反应中CuO均失去O,所以CuO均做氧化剂,被还原,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在C+2CuO CO2↑+2Cu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C、观察化学方程式可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加热即可,不需高温,故C错误;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虽然是无毒的二氧化碳,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如果CO过量,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有毒的CO;木炭还原氧化铜时,木炭会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反应导出的气体并不都有毒.故D错误.故选:A.点评: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在化学。

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u:64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CO使人中毒B. 秸秆发酵制沼气C.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答案】D【解析】A、CO与血红蛋白结合,改变了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秸秆发酵制沼气是秸秆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甲烷气体,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石墨与金刚石是不同性质的物质,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分离混合物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不仅仅是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了变化,最关键的是变化后生成了新物质。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金刚石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汞【答案】B【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错误;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正确;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错误;D.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取用少量液体B. 过滤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 加入块状固体【答案】A【解析】A.取用少量液体用滴管,滴管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正确;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的底部要放少量的水,错误;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试管要平放,错误。

故选A。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 右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B. 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C. 该粒子是阳离子D. 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答案】A【解析】A.、该粒子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内有13个质子,故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13个电子、3个电子层,错误;B、该元素是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C、该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属于阳离子,正确;D、该粒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具有稳定结构,正确。

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模拟练习(含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模拟练习(含解析)

12月月考模拟练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一、选择题1、变化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 湿衣晾干B. 铁锅生锈C. 小麦磨粉D. 滴水成冰2、下列关于“化学之最”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B. 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铜C.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氧D. 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大的气体是氢气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白磷自燃产生白色烟雾B.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C. 装满 CO 的软塑料瓶加水,振荡,瓶子变瘪D.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关于液体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B. C. D.A. 倾倒液体B. 滴加液体C. 加热液体D. 量取液体5、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选项项目化学知识A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B 用燃气灶炒菜燃气燃烧放热C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催化作用D室内使用木炭烧烤时,应保持空气流通木炭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A. AB. BC. CD. D6、丰富多彩的中华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可用含六偏磷酸钠【化学式为(NaPO 3)6】的敷贴对文物进行修复,下列关于六偏磷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是由30种元素组成B. 该物质中P 的化合价为+5C. 该物质中Na 和P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 该物质中含有一个臭氧分子7、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路。

对于反应,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 从燃烧角度看:P 是可燃物B. 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 从反应物看:O 2 体现了氧化性D. 从反应现象看:产生了大量白色烟雾8、下列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 汞、乙醇、石油B. 干冰、氧化铜、赤铁矿2254P+5O 2P O 点燃C. 铁、五氧化二磷、冰水混合物D. C60、天然气、煤9、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10、如图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9·徐汇模拟) 芜湖市繁昌窑被称为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

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 混合B . 成型C . 干燥D . 烧结2. (2分)(2019·北部湾模拟)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湿衣服晾干”的原因,合理的是()A . 水分子分解B . 水分子的体积变小C . 水分子不断运动D . 水分子之间有间隔3. (2分)可以判断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 . 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B . 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C . 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 . 常温下,pH<7的溶液4. (2分) (2019九上·西宁期末)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B . 镁在空气中刷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5. (2分) (2016九上·华池期中)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B . 镁+氧气氧化镁C .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 .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6. (2分)(2019·常宁模拟) 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一组是()A . H2O、MgO、H2CO3 都属于氧化物B . 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C . 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D . NaCl、Na2CO3、NaHCO3 都属于盐7. (2分)(2018·镇江模拟) “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A . 检查气密性B . 加入稀盐酸C . 收集二氧化碳D . 二氧化碳验满8. (2分)(2017·红桥模拟)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选项A B C D物质甲Ca(OH)2CO2H2Fe 乙Na2CO3NaOH O2HCl 丙H2SO4CaCl2CuO CuSO4丁BaCl2AgNO3HCl NaOHA . AB . BC . CD . D9. (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A N2O2铜网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B KCl K2CO3盐酸加入过量的盐酸、蒸发C KNO3NaCl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D MnO2K2MnO4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A . AB . BC . CD . D10. (2分) (2020九上·小店月考) 下列图像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 . 加热高锰酸钾,使其完全分解B .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 . a、b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只有a加入二氧化锰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11. (3分)(2019·江西模拟) 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新人教版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新人教版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做法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不吻合的是()A.植树种草B.就地焚烧垃圾C.节能减排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分析:植树种草、节能减排、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能够净化空气,保护环境.解答:解:A、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吻合,故不符合题意;B、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二次污染,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不吻合,故符合题意;C、节能减排可以节约能源,净化空气,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吻合,故不符合题意;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净化空气,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吻合,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轮胎爆裂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轮胎爆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B.空气C.白酒D.金刚石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C、白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金刚石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B、据称量固体遵循“左物右码”分析;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分析.解答:解:A、块状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到试管口部,再将试管竖起,图示操作错误;B、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示操作错误;C、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图示操作正确;D、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5.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的化合价为()A. +2 B.+3 C.+4 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硒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知Na2SeO3中硒元素的化合价:(+1)×2+x+(﹣2)×3=0,则x=+4.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6.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C.氦气D.水蒸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就能解决这一题目.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只要能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再能灵活运用,就能很轻松的解决此类问题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河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净化B.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区别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1:2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水资源状况.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分析;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分析;C、根据水电解知识分析;D、根据淡水资源有限分析.解答:解:A、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故A正确;B、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鉴别,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故B正确;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为8:1,故C错误;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水的知识,难度不大.8.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50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克”;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得中子数.解答:解:A、由汉语名称“锡”,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B、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50,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0,故B正确;C、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克”,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说法错误,故C错误;D、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119﹣50=69,故D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9.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B、氧气的密度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C、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故选:A.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10. 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考点: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考虑;B、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考虑;C、根据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考虑;D、根据“碳海绵”吸附性考虑.解答:解:A、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说法正确;B、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说法不正确;C、“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说法正确;D、“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学会从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11.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来回答本题.解答:解:由于加油站附近弥漫着油分子,所以不能吸烟、点火、燃放鞭炮.故选:D.点评:要熟记常见图标表示的意义,了解加油站附近不能做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2.(2分)二硫基丙醇是医疗上用于治疗砷中毒的药物,化学式为C3H8S2O,可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下列关于C3H8S2O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硫基丙醇不属于氧化物B.二硫基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二硫基丙醇中有3个碳原子D.该物质中C3H8S2O元素的质量比为3:8:2: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硫基丙醇是含有四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硫基丙醇中C、H、S、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2×2):16=9:2:16:4,二硫基丙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个二硫基丙醇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硫基丙醇中C、H、S、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2×2):16=9:2:16: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Z>Y B.Z>Y>X C.Y>Z>X D.X>Y>Z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的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分析.解答:解: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X+YCl2=XCl2+Y,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大于Y;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位于H前,而Z位于氢后.所以X、Y、Z的金属性顺序是:X>Y>H>Z.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属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记住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的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B、根据防止损毁电器及触电的情况判断.C、根据灭火器和种类和适用范围判断.D、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法正确.B、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所以说法错误.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书籍,所以说法正确.D、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所以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解题时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事故的防护措施等.15.将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7.2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可能为()A. 10.6g B.12.0g C.13.0g D.13.6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极端假设法.分析:此题用极值法.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如果全用铝,则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3.6g,如果全为镁,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2g,所以混合金属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取值范围为12g~13.6g.解答:解:设,7.2g镁与足量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镁的质量为x,7.2g铝与足量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铝的质量为y;2Mg+O22MgO,4Al+3O22Al2O348 80 108 2047.2g x 7.2g y,x=12g,y=13.6g由此可见,若全部为铝,则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3.6g,如果全为镁,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2g,由于是混合物,因此混合物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应介于12g与13.6g之间.故选C.点评:本题设计知识点简单,但要学会巧用极值法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16.(6分)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中属于离子的是Na+(填写离子符号).(2)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7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在A、C形成的化合物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4)C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加入一层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请说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来分析解答;(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3)根据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进行解答;(4)根据C元素为硫元素,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进行解答.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所以A、B、C中属于离子的是B,为钠离子,离子符号为Na+;故填:Na+;(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m=17﹣2﹣8=7;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填:7;得到;(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所以化合价为﹣2价;故填:﹣2价;(4)C元素为硫元素,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加入一层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填: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去解题的关键.17.(7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使用的最主要燃料.(1)煤中主要含有 C 元素(填写元素符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验纯,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2)化石原料属于不可再生(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3)、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焦炭,是冶铁的重要原料,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称为煤的干馏,煤的干馏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过程.(4)、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能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其中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是CO2.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时易爆炸解答;根据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2)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3)根据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分析;根据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根据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碳解答.解答:解:(1)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验纯,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2)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3)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充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能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其中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碳.答案:(1)C;验纯;CH4+2O2CO2+2H2O;(2)不可再生;(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化学变化;(4)C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关能源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本题综合性较强,可谓考查详尽,即考查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细心、耐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8.(11分)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E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G (写一种即可),取用大理石时,应选用仪器A(或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CaCO3═CaCl2+H2O+CO2↑.(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4)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处.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5)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节约药品;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合理均可).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据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固体药品的取用分析解答;(3)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和氧气的助燃性分析解答;(4)依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分析解答;(5)注射器替代长颈漏斗,具有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等优点.解答:解:(1)标示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集气瓶;(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E,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取用块状固体大理石可用药匙或镊子,反应方程式是:2HCl+CaCO3═CaCl2+H2O+CO2↑;(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4)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处,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若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不漏气;(5)注射器替代长颈漏斗,具有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等优点;故答案为:(1)酒精灯;集气瓶;(2)E;G;A(或B);2HCl+CaCO3═CaCl2+H2O+CO2↑;(3)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4)①浸没长颈漏斗下端;③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4)节约药品;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合理均可).点评: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反应原理、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并能对装置进行正确评价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6分)金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1999年发行,一元为钢芯镀镍(Ni),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B (填序号).A.金属的硬度 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耐腐蚀性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2)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则它们的硬度大小关系是:黄铜>纯铜(填“>”、“<”或“=”).(3)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是:Fe203+3C02Fe+3C02,该反应中体现了C0具有还原性.(4)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生铁和钢都属于铁的合金,他们都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填“大于”或“小于”)钢的含碳量.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铁和钢;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硬币的流通特点分析硬币应具有的特点要求,特别是其耐腐蚀、硬度、及价值的相关因素;(2)根据合金的性能进行解答;(3)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进行解答;(4)根据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进行解答;(5)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据此解答.解答:解:(1)根据硬币的流通特点可知:铸造出的硬币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硬度较大、且硬币价值与面值的吻合度要接近,而金属的导电性不是铸造硬币所考虑的因素;(2)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则它们的硬度大小关系是:黄铜大于纯铜;故填:>;(3)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是: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体现了CO具有还原性;故填:还原;(4)在通常情况下,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填:4Al+3O2═2Al2O3;(5)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故答案为:(1)B;(2)>;(3)还原;(4)4Al+3O2═2Al2O3;(5)混合物,大于.点评:本题结合题中信息对金属的性质进行了细致的考查,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要结合相关知识认真分析.20.(6分)小杰和小敬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或CO2.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2CuO+C2Cu+CO2↑ ①CuO+C Cu+CO ②他们想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1)第一种可能: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第二种可能: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第三种可能:产物是铜、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2)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方法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3)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CO,两人查找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见图1)。

【小初高学习】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段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小初高学习】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段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酸雨侵蚀 D.冰川融化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6 B.原子序数为16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3.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净水方法是( )A.沉淀 B.吸附 C.过滤 D.蒸馏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5.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6.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X CH3OCH3+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2H5OH B.H2O2C.C2H4D.H27.烟花爆竹专运车辆要悬挂或喷涂相关危险货物运输标志,该标志应是下列中的( )A.B.C.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12g碳和16g氧气反应,可生成28g二氧化碳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生成物乙是单质C.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3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6个A原子10.下列做法容易发生危险的是( )A.用石灰浆抹墙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C.到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D.掏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实验11.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有( ) A.氮气(氧气)﹣﹣灼热的铜网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C.铜粉(铁粉)﹣﹣磁铁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足量澄清石灰水12.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1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B.a、d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B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a、d的质量比为1:41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最终U型管中两侧液面的相对高度不正确的是(加A.A B.B C.C D.D15.将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7.2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可能为( ) A.10.6g B.12.0g C.13.0g D.13.6g二、非选择题(每空一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40分)16.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正确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a)3个氮气分子__________;(b)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c)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17.现有C、H、O、N、S五种元素:请选择适当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一个:(a)可作为酒精灯燃料的是__________;(b)冶金工业中可作还原剂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c)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是__________;(d)汽水中的酸__________.18.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请你填写下列物质粒子名称.①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____构成②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__________构成③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19.常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SO2、CO、N2中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几种写几种)2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系统病人增多,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 )A.CO2B.CO C.SO2D.可吸入颗粒物21.用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产生,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其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22.氢气被誉为“最清洁的燃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美名”得来的原因__________.2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蓝色天空,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积极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C.焚烧落叶和垃圾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2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①D烧杯中__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②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写出C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A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25.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26.2015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C15H22O5),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获得了诺贝尔奖.问:(1)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2)__________克青蒿素中含氢元素质量与3.6克水中氢元素质量相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生成的CO2最多是__________g.(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酸雨侵蚀 D.冰川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酸雨侵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冰川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6 B.原子序数为16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数据表示的意义来回答此题.【解答】解: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核内质子数也为16是正确的;硫元素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不属于金属;正下方的32.06是指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C.【点评】元素周期表中各数据表示的意义为: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边表示元素符号,中间表示元素名称,正下方表示相对原子质量.3.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净水方法是( )A.沉淀 B.吸附 C.过滤 D.蒸馏【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生产自来水的净水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解答.【解答】解:生产自来水的净水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不涉及到蒸馏.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称量器-托盘天平;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B、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左物右码;D、根据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操作要领作出判断与选择.【解答】解:A、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外焰加热灯,故A正确;B、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无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要左物右码,故C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入试剂时,胶头滴管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所以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故D错误.故选项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的使用方法.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5.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无法完成鉴别.B、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木条在空气和二氧化碳中都有可能熄灭,现象不明显,方案不可行;D、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难以鉴别气体是空气和氧气.方案不可行;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6.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X CH3OCH3+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2H5OH B.H2O2C.C2H4D.H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可得所求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个、O:2个;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个、O,2个、H:8个;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H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故X的化学式为H2.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才能自由驾御,正确解答.7.烟花爆竹专运车辆要悬挂或喷涂相关危险货物运输标志,该标志应是下列中的( ) A.B.C.D.【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品,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应该张贴爆炸标志.观察选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与安全标志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依据图示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图标的认识,以便灵活应用.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12g碳和16g氧气反应,可生成28g二氧化碳【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解答】解:A、镁条燃烧,是镁与氧气反应的过程,故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多出了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A不适合;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气体逸出,水被蒸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适合;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就等于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总质量,故C适合;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2g碳和16g氧气反应,碳有剩余,不能生成28g二氧化碳.故D 不适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推断的能力.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生成物乙是单质C.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3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6个A原子【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已有的微观结构模型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解答.【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BA3=B2+3A2,A、反应后生成的是两种单质,故AB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正确;B、生成的乙是A2,属于单质,正确;C、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3,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进行推断.10.下列做法容易发生危险的是( )A.用石灰浆抹墙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C.到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D.掏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实验【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氢氧化钙、干冰、二氧化碳、沼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中石灰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可以用于抹墙,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用火把照明,是检验二氧化碳含量,避免发生危险;掏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实验容易能会发生爆炸.【解答】解:A、石灰浆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故A不会造成危险;B、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无数的小水珠,形成云雾缭绕的景象,故B不容易发生危险;C、溶洞里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供呼吸,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通过火把的燃烧情况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避免发生危险,故C不会发生危险;D、沼气具有可燃性,在混有空气时遇到明火容易爆炸,所以在掏沼气池前如果先进行灯火实验则可能会发生爆炸,故D操作容易发生危险.故选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有( ) A.氮气(氧气)﹣﹣灼热的铜网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C.铜粉(铁粉)﹣﹣磁铁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足量澄清石灰水【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用磁铁吸引,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2.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标签图示型;压轴实验题;实验设计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解答】解:火焰熄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因为不可能是没有氧气),C对B错,温度降低的原因是金属丝导热将火焰的热量传递到外面,A对,预先给金属丝加热,那么金属丝内空气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的时间会延长,蜡烛不会很快熄灭,D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题,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这种题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不同,ACD都是说可燃物温度降低了(或说热量被金属丝吸收了,一个意思),只有B说温度升高了(只有可燃物温度降低才会让周围空气温度降低),那么答案就是B了.1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a、d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B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a、d的质量比为1: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a的质量.【解答】解: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18g+1g+2g+32g=26g+2g+12g+x,解得x=13g.A、a、d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b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a、d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b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a、d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b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故B正确;C、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故C正确;D、反应中a、d的质量比=(18g﹣13g):(32g﹣12g)=1:4,故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1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最终U型管中两侧液面的相对高度不正确的是(加A.A B.B C.C D.D【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若装置内液面变化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化.可能是由于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气体导致这一结果,或者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如果是温度变化引起,则温度会恢复到室温解答.【解答】解:A、氧化钙(少量)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左处液面降低,一会又恢复原状,故错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使瓶内气压增大,左处液面降低,故正确;C、稀硫酸与锌(少量)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气压增大,左处液面降低,故正确;D、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气体被消耗,使瓶内气压增大减小,左处液面上升,故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a处液面降低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可能是由于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气体,或者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会导致,如果a处液面升高,瓶内气压减小,由于物质溶于水吸热造成的.15.将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7.2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可能为( ) A.10.6g B.12.0g C.13.0g D.13.6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极端假设法.【分析】此题用极值法.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如果全用铝,则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3.6g,如果全为镁,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2g,所以混合金属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取值范围为12g~13.6g.【解答】解:设,7.2g镁与足量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镁的质量为x,7.2g铝与足量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铝的质量为y;2Mg+O22MgO,4Al+3O22Al2O348 80 108 2047.2g x 7.2g y,x=12g,y=13.6g由此可见,若全部为铝,则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3.6g,如果全为镁,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2g,由于是混合物,因此混合物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应介于12g与13.6g之间.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知识点简单,但要学会巧用极值法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二、非选择题(每空一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40分)16.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正确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a)3个氮气分子3N2;(b)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2O3;(c)2个硫酸根离子2SO42﹣;(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解答】解:(a)3个氮气分子可以表示为3N2;(b)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可以表示为2O3;(c)2个硫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2SO42﹣;(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可以表示为H2.故填:3N2;2O3;2SO42﹣;H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17.现有C、H、O、N、S五种元素:请选择适当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一个:(a)可作为酒精灯燃料的是C2H5OH;(b)冶金工业中可作还原剂的氧化物是CO;(c)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是N2;(d)汽水中的酸H2CO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为酒精灯燃料,其化学式为:C2H5OH.(b)一氧化碳是冶金工业中可作还原剂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其化学式为:N2.(d)碳酸是汽水中的酸,其化学式为:H2CO3.。

盐城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盐城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盐城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8·端州模拟) 校车是同学们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下列校车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用铁水浇铸成钢板或者钢钉B . 向钢板上喷黄色油漆C . 燃烧汽油释放能量D . 用自来水冲洗车身2. (2分) (2018九上·潮州期中) 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 . ①④属于同种元素B . ①属于非金属元素C . ⑤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D . ③是阴离子,④是阳离子3.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 熄灭酒精灯B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 取用粉末状药品D . 给液体物质加热4. (2分) 2006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普遍关注。

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A . 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③④⑤D . ①②⑤5. (2分) (2017九上·鼓楼期中)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分B .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C .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D .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6. (2分)有关初中常见反应类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唯一标准是物质的类别B .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C . 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D .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存在单质7. (2分)(2017·广州)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B . 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 .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D . 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8. (2分) (2016九上·寿光期末) 我们可以利用如下三种关系:对某些知识进行归纳,以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列归纳和总结的关系,正确的是()A .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交叉关系B . 单质和氧化物:交叉关系C . 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并列关系D . 混合物和冰水混合物:包含关系9. (2分)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氮元素的化合价共有几种()N2 NO2 NO N2O N2O3 NH3 N2O5 NH4NO3A . 三种B . 五种C . 六种D . 七种10. (2分) (2018九上·凤阳期末) 下列是某同学总结的一些化学规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 . 只要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后应,但不一定是化合反应B .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化合物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其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 排在氢后的铜、汞等金属都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成二、填空题 (共5题;共15分)11. (2分)科学家在合成超导材料时,偶然制得了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紫色化学合成物质BaCuSi2O6 ,它由________ 种元素组成,其中Si呈________ 价。

江苏省盐城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某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 下列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发射B.煤的燃烧C.风力发电D.酸雨侵蚀2. 2009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 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检查气密性C.收集氧气D.滴加少量液体4. 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HgB.属于非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0D.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g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铁片放到足量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6.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物质的是( )A.Mg2+B.HC.O2D.Fe7. 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B.维生素C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9:1:12D.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到溶洞探险(可能含较多二氧化碳)用手电筒照明比火把照明好B.可用燃烧检验产物的方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C.大风吹灭蜡烛的火焰,其原理是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9.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一盆水放在室内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用10mL量筒量取5.62mL水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10.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A.AB.BC.CD.D11.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制取CO 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 2−收集CO 2的集气瓶没盖严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红磷过量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因为质量守恒,所以10克水结冰后质量还是10克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人造金刚石,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13.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 、N 、Q 、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 的质量为13gC.反应中N 、P 的质量比为5:4D.物质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4.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水的电解实验中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15. 有一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化学分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现将该混合气体10克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设每一步都完全反应),将所得的沉淀进行过滤和烘干,可得固体的质量为A.10克B.15克C.30克D.45克二、填空题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做法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不吻合的是()A.植树种草B.就地焚烧垃圾C.节能减排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分析:植树种草、节能减排、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能够净化空气,保护环境.解答:解:A、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吻合,故不符合题意;B、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二次污染,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不吻合,故符合题意;C、节能减排可以节约能源,净化空气,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吻合,故不符合题意;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净化空气,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吻合,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轮胎爆裂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轮胎爆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B.空气C.白酒D.金刚石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C、白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金刚石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B、据称量固体遵循“左物右码”分析;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分析.解答:解:A、块状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到试管口部,再将试管竖起,图示操作错误;B、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示操作错误;C、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图示操作正确;D、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5.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的化合价为()A. +2 B.+3 C.+4 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硒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知Na2SeO3中硒元素的化合价:(+1)×2+x+(﹣2)×3=0,则x=+4.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6.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C.氦气D.水蒸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就能解决这一题目.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只要能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再能灵活运用,就能很轻松的解决此类问题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河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净化B.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区别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1:2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水资源状况.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分析;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分析;C、根据水电解知识分析;D、根据淡水资源有限分析.解答:解:A、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故A正确;B、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鉴别,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故B正确;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为8:1,故C错误;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水的知识,难度不大.8.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50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克”;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得中子数.解答:解:A、由汉语名称“锡”,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B、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50,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0,故B正确;C、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克”,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说法错误,故C错误;D、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119﹣50=69,故D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9.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B、氧气的密度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C、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故选:A.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10. 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考点: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考虑;B、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考虑;C、根据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考虑;D、根据“碳海绵”吸附性考虑.解答:解:A、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说法正确;B、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说法不正确;C、“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说法正确;D、“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学会从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11.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来回答本题.解答:解:由于加油站附近弥漫着油分子,所以不能吸烟、点火、燃放鞭炮.故选:D.点评:要熟记常见图标表示的意义,了解加油站附近不能做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2.(2分)二硫基丙醇是医疗上用于治疗砷中毒的药物,化学式为C3H8S2O,可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下列关于C3H8S2O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硫基丙醇不属于氧化物B.二硫基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二硫基丙醇中有3个碳原子D.该物质中C3H8S2O元素的质量比为3:8:2: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硫基丙醇是含有四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硫基丙醇中C、H、S、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2×2):16=9:2:16:4,二硫基丙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个二硫基丙醇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硫基丙醇中C、H、S、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2×2):16=9:2:16: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15.将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7.2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可能为()A. 10.6g B.12.0g C.13.0g D.13.6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极端假设法.分析:此题用极值法.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如果全用铝,则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3.6g,如果全为镁,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2g,所以混合金属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取值范围为12g~13.6g.解答:解:设,7.2g镁与足量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镁的质量为x,7.2g铝与足量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铝的质量为y;2Mg+O22MgO,4Al+3O22Al2O348 80 108 2047.2g x 7.2g y,x=12g,y=13.6g由此可见,若全部为铝,则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3.6g,如果全为镁,得到的氧化物质量12g,由于是混合物,因此混合物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应介于12g与13.6g之间.故选C.点评:本题设计知识点简单,但要学会巧用极值法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16.(6分)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中属于离子的是Na+(填写离子符号).(2)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7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在A、C形成的化合物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4)C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加入一层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请说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来分析解答;(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3)根据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进行解答;(4)根据C元素为硫元素,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进行解答.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所以A、B、C中属于离子的是B,为钠离子,离子符号为Na+;故填:Na+;(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m=17﹣2﹣8=7;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填:7;得到;(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所以化合价为﹣2价;故填:﹣2价;(4)C元素为硫元素,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加入一层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填: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去解题的关键.17.(7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使用的最主要燃料.(1)煤中主要含有 C 元素(填写元素符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验纯,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2)化石原料属于不可再生(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3)、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焦炭,是冶铁的重要原料,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称为煤的干馏,煤的干馏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过程.(4)、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能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其中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是CO2.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时易爆炸解答;根据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2)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3)根据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分析;根据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根据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碳解答.解答:解:(1)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验纯,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2)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3)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充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能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其中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碳.答案:(1)C;验纯;CH4+2O2CO2+2H2O;(2)不可再生;(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化学变化;(4)C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关能源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本题综合性较强,可谓考查详尽,即考查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细心、耐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8.(11分)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E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G (写一种即可),取用大理石时,应选用仪器A(或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CaCO3═CaCl2+H2O+CO2↑.(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4)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处.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5)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节约药品;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合理均可).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据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固体药品的取用分析解答;(3)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和氧气的助燃性分析解答;(4)依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分析解答;(5)注射器替代长颈漏斗,具有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等优点.解答:解:(1)标示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集气瓶;(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E,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取用块状固体大理石可用药匙或镊子,反应方程式是:2HCl+CaCO3═CaCl2+H2O+CO2↑;(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4)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处,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若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不漏气;(5)注射器替代长颈漏斗,具有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等优点;故答案为:(1)酒精灯;集气瓶;(2)E;G;A(或B);2HCl+CaCO3═CaCl2+H2O+CO2↑;(3)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4)①浸没长颈漏斗下端;③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4)节约药品;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合理均可).点评: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反应原理、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并能对装置进行正确评价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6分)金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1999年发行,一元为钢芯镀镍(Ni),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B (填序号).A.金属的硬度 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耐腐蚀性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2)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则它们的硬度大小关系是:黄铜>纯铜(填“>”、“<”或“=”).(3)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是:Fe203+3C02Fe+3C02,该反应中体现了C0具有还原性.(4)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生铁和钢都属于铁的合金,他们都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填“大于”或“小于”)钢的含碳量.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铁和钢;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硬币的流通特点分析硬币应具有的特点要求,特别是其耐腐蚀、硬度、及价值的相关因素;(2)根据合金的性能进行解答;(3)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进行解答;(4)根据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进行解答;(5)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据此解答.解答:解:(1)根据硬币的流通特点可知:铸造出的硬币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硬度较大、且硬币价值与面值的吻合度要接近,而金属的导电性不是铸造硬币所考虑的因素;(2)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则它们的硬度大小关系是:黄铜大于纯铜;故填:>;(3)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是: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体现了CO具有还原性;故填:还原;(4)在通常情况下,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填:4Al+3O2═2Al2O3;(5)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故答案为:(1)B;(2)>;(3)还原;(4)4Al+3O2═2Al2O3;(5)混合物,大于.点评:本题结合题中信息对金属的性质进行了细致的考查,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要结合相关知识认真分析.20.(6分)小杰和小敬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或CO2.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2CuO+C2Cu+CO2↑ ①CuO+C Cu+CO ②他们想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1)第一种可能: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第二种可能: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第三种可能:产物是铜、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2)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方法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3)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CO,两人查找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见图1)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滤,上述装置C后应添加的装置是在C处添加一个酒精灯点燃或用气球收集.(5)【拓展与交流】如果用如图2装置代替图1中的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是氮气或稀有气体.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猜想与假设】(1)根据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还有可能是既有一氧化碳生成又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行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实验与结论】根据题目信息可知: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根据反应后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且有毒进行分析;【拓展与交流】根据要求这种气体不和装置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要求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解答:解:【猜想与假设】(1)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还有可能是既有一氧化碳生成又有二氧化碳生成;(2)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所以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有二氧化碳,否则没有;【实验与结论】根据题目信息可知: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由实验现象:“B中黄色试纸变蓝”,说明生成物中含有CO;由实验结论:“有CO2生成”,检验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反思与评价】由上面实验结论可以看出,反应后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且有毒,为防止散发到空气中,应在装置C后加尾气处理装置;【拓展与交流】如果用D图所示装置代替进行实验,从左端通入某气体,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里的空气,又能将反应后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要求这种气体不和装置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要求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选氮气或稀有气体.故答案为:(1)铜、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2)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3)②CO,③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石灰水变浑浊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