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育模式推动跨界合作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培育模式推动跨界合作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服务社会公益、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创新的社会组织”的要求,近年来上海不断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社会组织法人治理能力、组织支持系统、社会影响力大大提高,出现了政社互动、跨界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激发社会组织释放公益能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上海的社会组织快速成长,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社会广泛认同。
至2011年底,上海共有10289家社会组织,其中社会团体364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6517家,基金会125家,净资产249.58亿元,年度总收入255.27亿元,总支出231.24亿元,从业人员14.42万人,此外还有2万多个群众活动团队活跃在社区。
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明显。
一是积极从事公益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去年,上海的社会组织开展残疾扶助、居家养老、帮困救助、便民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各类公益项目8000多个。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关怀弱势群体、倡导慈善爱心、引领公益新风。
二是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组织具有专业化工作的优势和第三方的特点,在化解社会矛盾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已有的社区矫正、禁毒和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社工机构的基础上,上海又进一步探索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化解社会矛盾,例如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受浦东新区政府委托,开展了化解信访突出矛盾的“知心妈妈”项目,针对动拆迁老上访户问题,他们以第三方形象和专业素养,介入矛盾化解工作。他们从改变认知和态度入手,辅以家庭、社区、社会资源的支持,为缓解社会突出矛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专业工具。又如,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提供专业化的矫正帮助服务和动态管理,帮助吸毒人员1万多人,刑释解教8400多人,在册的社区服刑人员1200多人,以及16至25岁的“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9000多人,不少人顺利回归社会和家庭。
三是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激活基层活力。我们鼓励社会组织通过汇集民意、反映诉求、议事协商等,在社区共治和自治中发挥积极作用。浦东塘桥物业服务社看到社区内单位和居民为停车问题烦恼,与塘桥街道社区委员会以及相关物业公司合作,运用社区共同体成员协商的方法,共同签署互换车位的协议,错时停车,缓解了“潮汐式”车流。闵行区宠物协会针对不文明养狗现象,在社区成立文明养宠志愿者指导站,吸引养狗居民加入养犬志愿者队伍,签订文明养犬公约。此外还有大量备案的社区群众团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参与群防群治和社区减灾等工作。
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模式
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积极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法律、制度和政策等诸方面的支持。关键是要营造一个良性的环境,激发社会组织释放公益服务的能量;形成一个发展的机制,生成社会组织内生性公益服务的动力。上海在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增强社会组织内在活力,提升社会组织扎根社会的生存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是依法依规管理服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成长。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要求,市民政局对由政府职能转变而来的行业协会实行政社分开,对全市730多家企业协会、商会实行政社分开,促进社会组织自主健康成长。我们坚持合作理念,与专业从事流程设计的“一门式”政务研发中心社会组织携手,设计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流程软件,为全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提供统一的专业支撑。通过几年的努力,一个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的格局弥补了政府单一管理社会模式的不足。
二是建立孵化基地,搭建社会组织发展的多元支持平台。针对社会组织从初创、成长到成熟不同阶段存在的人、财、物和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从2009年开始上海对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机制进行了调整。在市、区、街镇相继建立17个孵化基地,筛选一批具有创新性、发展潜力又切合社会需要的社会组织入园孵化。我们鼓励发展民间支持性组织,通过培训课程、孵化器和合作成长的方式,提供同伴式服务,促进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使社会组织间的专业分工更加细化,延长相互合作的公益链。这些组织的出现,是上海社会组织生态更趋合理的重要标志。目前,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发展支持平台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开展公益创投和招投标,鼓励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我们把培育社会组织与回应民生需求相结合,把项目培育与组织培育、人才培育相结合。2009年起,市民政局拿出部分福利彩票公益金采用“改拨为招”的方法,通过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投标,鼓励社会组织去回应社区需求,形成服务模式,培育服务品牌。3年来,全市公益创投和招投标项目477个,受益人群超过200万。目前,本市初步形成了从公益创投到公益招投标,再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公益项目培育机制,今年市政府有两件实事就是来源于前几年培育成功公益创投项目。大批社会组织在服务民生中得到成长,这些组织扎根社区,紧贴民生,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他们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还致力于促进基层社会公益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养成。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为社会组织成长提供社会支持。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等政策,推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扶持措施。在税务、人保、财政等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建立了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年金制度和工资基金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和退休保障水平,同时积极落实公益捐赠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表彰力度,在各级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委员中增加社会组织代表的比例。
提供科学管理和有效服务
如何为社会组织提供科学管理和有效服务,对我们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应该承认,我们在思想和行动上还是有一些顾虑和不适应的,因此,如何运用好这支具有潜力的,正在成长起来的社会力量为社会管理服务,是我们需要努力突破的新课题。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体会到,要科学地对待社会组织的发展问题,善用社会组织。面对成长起来的社会组织,政府的管理不应削弱,而应该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要注重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在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更要促进其在公信力建设、职业文化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下功夫,依照法律公开透明地运作;要开放式发展,在强化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意识中发展,在能力竞争中发展,在回应社会需求中发展,在与政府、企业的三方互动中发展。只要政府措施得当、引导得法,社会组织完全可以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成为完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主体,成为社会协同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