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选择题1.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能说明的是( )A.斯大林模式失败B.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C.社会主义在全球失败D.东欧苏联改革失败2.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苏联率先举起改革大旗,力图总改变这种“僵化”体制的领导人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3.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对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沙条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4.“赫鲁晓夫是改革的先驱者。
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
”“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
”这段论述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A.推动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B.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C.促进了苏联轻工业的发展D.实行多党制从而导致了苏联解体5.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下列关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立于1949年,以苏联为首B.其成立标志着冷战局面形成C.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D.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6.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末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7. 苏联模式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建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
苏联国内最早针对苏联模式弊端推进改革的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8. 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力更加集中②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9. 冷战局面出现以后,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而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B.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施马歇尔计划D.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0. 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训练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
追溯历史,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一部分。
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2.某学者说:“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
”李鸿章自嘲为“大清王朝的裱糊匠。
”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和洋务运动存在的相同问题是()A.没有使国家实现富强B.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C.保留大量封建残余D.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3.“和平演变”是不同主义国家间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对方国家制度发生变化。
下列事件体现这种变化的是()A.十月革命B.美苏争霸C.东欧剧变D.欧盟成立4.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
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①论文:《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图片:《社会主义的改革》③视频:《美苏“冷战”》④地图:《亚非拉的独立运动》A.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的对峙C.战后世界的变化与发展D.经济的全球化趋势5.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B.国家领导人水平的差异C.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D.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6.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
这表明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7.《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寇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
2020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练习与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练习与答案1.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A.华约B.北约C.经互会D.欧共体2.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这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5年3.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
”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B.重点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4.《俄国史》一书中说:“赫鲁晓夫既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这说明赫鲁晓夫()A.没有进行改革B.没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C.最终成为苏联模式的拥护者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5.下列对勃列日涅夫改革评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B.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C.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D.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6.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后果是()A.苏联经济大滑坡B.党内斗争矛盾尖锐C.民族矛盾日益尖锐D.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7.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政局发生激烈动荡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B.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C.东欧各国改革成效不大D.东欧各国政治经济出现严重问题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发生剧变,其中在经济上的突出变化是()A.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B.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C.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D.国家名称发生改变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的时间是()A.1989年B.1991年C.1992年D.1997年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于1917年诞生。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练习题一、单选题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A. 更改了国名B. 社会主义制度遭遇挫折C. 更换了领导人D. 社会主义制度遭遇失败2.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重新整顿农村经济关系,放松对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管制,推行租赁承包制,但粮食产量连年下降,戈尔巴乔夫的个人支持率也下降至16%。
这表明当时苏联A. 国民经济结构已趋向合理化B. 改革获得了农民的大力支持C. 改革仍以行政干预手段为主D.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积重难返3.如图漫画说明了A. 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B. 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C. 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D. 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4.1990 年,修改了国名、国徽后的波兰全面倒向西方,政府与民众开始大量清除华约时期的苏联领导人塑像。
在这期间,波兰发生了大量刻意毁损这些塑像的事件。
波兰发生上述事件的实质是()A. 共产党失去政权B. 冷战开始C. 苏联解体D. 社会制度的变化5.“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
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 苏联B. 英国C. 美国D. 法国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巴黎公社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7.“柏林墙的开放,铁幕不存在了”。
“铁幕不存在”的含义是()A. 一战的结束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C. 二战的结束D. “冷战”的结束8.一位德国人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小时候,每天经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
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E3%80%80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答案版) (1)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答案见最后)一、选择题1. 20世纪80年代苏联人为了抢购牛奶、面包等食品,常常要排很长的队伍。
这种现象折射出苏联()①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②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④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②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结果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时间()A.1989年B.1991年C.1992年D.l997年4. 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这一时期()A.《九国公约》B.华沙条约组织建立C.欧洲共同体成立D.苏联解体5.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②社会主义的整个失败③社会主义遭遇到暂时的挫折④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必胜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从1985年3月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2月出台“400天计划”,5月出台“5年计划”,8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
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A.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D.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7. 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A.立陶宛宣布独立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C.“八一九事件”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8. 1990年戈尔巴乔夫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映却是敌对的、冷淡的。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
”苏联民众产生这种反映的原因是()A.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B.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斗争C.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是西方的和平演变D.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9.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曾一度以苏联为榜样,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为课题进行了探究,把我国向苏联学习的事件整理出来,其中有一项与历史不相符合,请你帮他们指出来()A.1936年苏联新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28年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中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C.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D.苏联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10. 从“匈牙利改革、中国经济特区、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内容中,归纳一个学习主题应当是()A.欧美国家社会巨变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C.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D.反抗殖民扩张11. 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部原因是()A.西方的“和平演变” B.国内改革失败C.国内物价不断上涨D.领导人的决策失误12. 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利更加集中②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3.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些国家虽然进行改革,但成效不大。
部编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下册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同步练习
18、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练习题一、选择题1、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
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D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B.新经济政策的不足C.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2、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C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3、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A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4、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
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AA.高度集中B.计划与市场结合C.自由放任D.多种所有制并存5、“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仅仅10个月之后,科尔成为全德领导人。
”材料反映的是()CA.匈牙利的改革B.柏林墙的修筑C.德国重新统一D.两极格局结束6、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以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努力,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下列对有关国家经济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DA.各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于农村改革B.匈牙利改革没有触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卓著的成效D.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
”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CA.完全肯定B.全盘否定C.客观公正D.不置可否8、请仔细观察右图,导致1980-1984年两国粮食产量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DA.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B.是否加人世界贸易组织C.中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D.是否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束缚9、“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训练试题(无答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训练题1.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
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B.计划与市场结合C.自由放任D.多种所有制并存年份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 5社会总产值7.4% 6.4% 4.2% 3.3%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3.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A.更改了国名B.社会主义制度遭遇挫折C.更换了领导人D.社会主义制度遭遇失败4.题24图漫画说明了()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5.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6.某节历史课上提到“马歇尔计划”“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解体”等关键词。
据此可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A.世界格局的演变B.西方经济的发展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D.第三次科技革命7.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是()A.英国B.法国C.俄罗斯D.中国8.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
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B.新经济政策的不足C.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10.“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下列改革中符合上述评价的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赫鲁晓夫改革D.卡达尔改革11.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五单元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苏联为了增强社会主义力量,同时为了与美国对抗,采取了下列哪些具体措施( )①建立经互会②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③与中国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④接受马歇尔计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决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等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
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废除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C.巩固农村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D.恢复农民的产品支配自主权3.下表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粮食、肉类、奶类年均产量和农庄庄员月均收入变化的情况,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年) 粮食年均产量肉类年均产量奶类年均产量农庄庄员月均收入1951—1955 3850万吨570万吨3790万吨25卢布1961—1965 1.303亿吨930万吨6470万吨51.3卢布A.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直接作用B.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明显C.高度集中的体制带来的弊端D.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成效4.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 ) A.侧重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B.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C.加强了党对国家的领导D.使苏联国民经济畸形发展5.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
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了命令。
”该笑话调侃了苏联几个领导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
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的是( )A.“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B.“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C.“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D.“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6.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试卷一、选择题1.“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A. 杜鲁门主义B. 苏联解体C. 美苏争霸D. 马歇尔计划2.1991年12月25日,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取而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
这表明()A. 俄罗斯联邦的地位在不断地上升B. 苏联解体C.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了D. 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更加明显了3.1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以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
与以上描述有关的事件是()A. 俄国十月革命B. 赫鲁晓夫改革C. 苏联解体D. 东欧剧变4.(2017·无锡)“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 苏联B. 英国C. 美国D. 法国5.“当斯大林逝世之际……苏联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A. 新经济政策B. 农业集体化运动C. 工业化运动D. 戈尔巴乔夫改革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二战后期形成的哪一体系的结束()A. 维也纳体系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 雅尔塔体系D. 布雷顿森林体系7.曾经无比强大的苏联走到了历史的尽头,这标志着()A. “三国协约”瓦解B.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瓦解C. 国际反法四斯联望瓦解D. 两极格局结束8.《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讲到:“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标志“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A. 苏联解体B. 东欧巨变C. 赫鲁晓夫改革D. 美苏争霸9.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更名潮”说明()A. 改革成功B. 两极格局结束C. 苏联解体D. 社会制度变化10.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A.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 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C.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1.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A. 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B. 世界局势日趋缓和C. 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12.“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 美国B. 英国C. 苏联D. 法国13.1991年12月25日,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表明了()A. 戈尔巴乔夫上台B. “八一九事件”发生C. 苏联解体D. 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14.东欧剧变的本质含义是()A.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 社会制度发生改变C. 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崩溃D. 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15.下列属于东欧剧变表现的是()①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②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③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④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五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国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是( )A.经互会B.欧共体C.欧盟D.华约2.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B.赫鲁晓夫C.斯大林D.戈尔巴乔夫3.下列对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论述正确的是( )A.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B.加大了对农业和轻工业的投入力度C.注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体制改革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苏联经济大滑坡B.党内斗争日益尖锐C.民族矛盾日益尖锐D.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5.1991年年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徐徐降下,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是( )A.同盟国解体B.轴心国瓦解C.苏联解体D.苏联成立6.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海湾战争D.科索沃战争7.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政局剧烈动荡。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制度的变化8.“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并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力量的壮大B.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C.亚非拉国家的反殖民统治斗争D.亚非拉国家的改革9.某学生历史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有“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一党制变为多党制”等。
据此判断该文的主题可能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10.曾经强大的苏联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它的教训十分深刻。
苏联解体说明了(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1.“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普遍外债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练习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A.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B.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D.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2.如图是一幅关于苏联社会变化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苏维埃新生政权的建立和巩固B.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C.共产主义者全面支持苏联改革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3.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A.必须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必须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C.必须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D.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4.有这样一则笑话:苏联三位领导人一起坐火车旅行,还没到达目的地,铁轨就已经到了尽头。
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轨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勃列日湿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笑话中折射出的内容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他要负最主要责任B.社会主义在当时世界根本不可能成功,因为道路已走到尽头C.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最有颠覆性和针对性的,但效果不理想5.《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有200万党员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有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
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导致的后果是()A.新经济政策被终止B.苏联模式被各国借鉴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束D.两极格局瓦解6.“戈尔巴乔夫的基本错误在于,他没有倾听加盟共和国要求赋予它们经济独立的呼声。
除波罗的海诸国外,大多数加盟共和国含哈萨克斯坦在内,并没有追求分离、完全和盲目的独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时训练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苏联的改革大多是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主要是()A.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农业方面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重工业方面C.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政治体制的变化3.“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
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苏联 B.英国 C.美国 D.法国4.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
这一事件标志()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十月革命胜利D.德国统一5.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
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罗斯福新政 B.戈尔巴乔夫改革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6.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A.原因 B.过程 C.目的 D.影响7.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成立欧洲联盟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8.他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他”是()A.列宁 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改革9.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试卷及答案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为与美国的经济援欧计划相抗衡,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与它们的贸易联系,成立了()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华沙条约组织C.经济互助委员会D.欧洲联盟2.右图人物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这位苏联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3.20世纪80年代后期,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因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相继发生剧变,新政权争先恐后向西方靠拢。
东欧剧变最根本的变化是()A.执政党的变化B.国家名称的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4.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暂时挫折。
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B.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5.《苏维埃俄罗斯报》在社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最大“功绩”在于瓦解了一个有近70年历史的苏联,他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分崩离析的、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的国家,无节制的通货膨胀和占全国人口80%的大贫困。
“他”指的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二、材料分析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5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已经接近1940年的水平,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还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但是粮食生产停滞不前,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1950年全苏联的粮食产量仅有8 120万吨,比1940年还少440万吨……1950年后,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工业消费品严重不足,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
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苏联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针对材料中的这些问题,谁最先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什么结果?★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召开了一次以“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如果你是兴趣小组的成员,请你根据下列篇章,揭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面纱。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习题精选二十四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习题精选二十四第1题【单选题】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是( )A、匈牙利B、东德C、苏联D、南斯拉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导致苏联解体最主要、最直接的人物是( )A、叶利钦B、勃列日涅夫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B、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C、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不能急于求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史使人明智”,东欧剧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11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
提到这次“剧变”,我们有许多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
其中,“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之一。
苏联解体时的国家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B、戈尔巴乔夫C、叶利钦D、勃列日涅夫【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现代历史上,许多大事都率先发生在俄国,例如:1861年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91年的苏联解体等等。
这三件大事( )A、都导致了俄国新政权的建立B、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有利于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都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B、苏联解体C、美苏争霸D、马歇尔计划【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A、党内斗争日益尖锐B、苏联经济大滑坡C、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现在如果你去欧洲旅游,你不可能去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捷克斯洛伐克【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戈尔巴乔夫高唱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却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填空题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2.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
把科技进步的重心在军事方面,使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3.1988年,戈尔巴乔夫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4.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5.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1991年底,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二、选择题
7.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对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B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8.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下列关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成立于1949年,以苏联为首
B.其成立标志着冷战局面形成
C.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D.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9.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先提出改革的苏共领导人是( C )
A.列宁 B.普京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10. 苏联模式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建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
苏联国内最早针对苏联模式弊端推进改革的是( A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1.冷战局面出现以后,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而采取的措施是( A )
A.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B.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2.苏联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力量,同时为了与美国对抗。
采取了下列哪些具体措施( A )
①建立经互会②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
③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④接受马歇尔计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D )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
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改革导致苏联的解体
D.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14.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D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5.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相同之处有( B )
①使人民生活得以改善②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③使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④引起国家的各种矛盾突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C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7.东欧剧变的含义包括( A )
①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②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③东欧各国经济上面临严重的困难④东欧各国政治上面临严重的困难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18.“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他摆弄的这个国家的最终结局是( B )A.经济日益强大 B.国家走向解体
C.社会政局安定 D.各种矛盾缓和
1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这些国家更改名称说明( A )
A.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两极格局结束
C. 苏联解体
D. 戈尔巴乔夫辞职
20.“(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材料中的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D )
A.延缓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改变了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
三、材料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材料二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动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各国社会制度的变化是指什么?
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2)材料二中“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主要指的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
经济下滑,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照搬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苏联“新思维”改革,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