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社会学导论

合集下载

社会学导论

社会学导论

社会学导论第一章社会学概述一.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孔德(August Comte,1798—1857):被称作“社会学之父”,他的杰出贡献有三:(1)1839年,在其《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新名词(2)提出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3)将实证主义方法论引入了社会学研究中来1.词源学释义:从词源学上讲,社会学在英文中是sociology,由两部分组成:Socius拉丁文,意指“社会中的个人”,Logos希腊文,意指“论述”或“学术”合在一起,意指“关于社会的理论或学说”。

2.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秩序问题: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社会的稳定。

(2)进步问题:研究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3.社会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学术发展背景:(1)社会历史原因: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

但同时,一方面,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原有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传统风俗、价值体系走向式微,宗教也失去了它的道德权威和神秘性。

一方面,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建立。

于是,大量社会问题铺天盖地的袭来。

(2)学术发展背景:自然科学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显示了自然科学方法的巨大威力。

社会思想家力图使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来研究社会。

社会调查统计技术初步发展起来。

4.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涂尔干(Emile Durkheim 1858—1917 ):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社会学教授职位的人,世界上第一位在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的人。

由于他的努力,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从他开始,社会学逐渐有了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方法。

(2)社会事实: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任何对个人施以外在强制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社会总体中普遍出现的、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

(3)社会事实的主要特征: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4)涂尔干提倡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从个体生理、心理中找原因。

社会学导论

社会学导论

第一讲社会学导言引言:什么是社会学?SOCIOLOGY,法文SOCIOLOGIE一词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 1789-1857)最早提出。

拉丁文“societal”(社会) +希腊文“logos”(论述、学说) 在中国,早期社会学被译为“群学”,“社会学”一词是采用了日本的译法。

社会学概念: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科学。

是对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解释和处理的一种特殊手段。

是一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一个交叉的视角。

一、社会学的研究方式具有科学性。

即不能将自己的研究建立在依靠洞察力、无确凿根据的信念或道听途说的基础之上。

而只能依赖科学的证据,而这些证据是通过对人类生活的系统研究获得的。

具有客观性。

尽可能运用类似与自然科学的技术。

在提出问题、得到结论时努力做到不受感情、偏好的影响。

其最终目标是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以解释并在某些情况下预测社会事件。

不可避免的主观性。

社会学者感情及其道德因素的介入限制了他们研究什么和怎样进行研究。

二、社会学:显而易见的科学吗?社会学的使命:超越常识、揭穿真相三、社会学的基本假设首先,自杀肯定是个人决定的结果,即一个人得出了生命继续下去已无价值的判断。

在此意义上,自杀是纯粹个人的行为。

但是,在某些社会环境下的人群中,这种个人决定却表现出了更多的共同点。

自杀率的各种差异显示,自杀与一些特殊群体、地区和时间有密切联系——几乎可以说,每一种类型都被“安排”了一定的自杀配额。

例如,多年来看数据显示,白人Vs黑人、男人Vs 女人、富人Vs穷人、单身者Vs已婚者,有更高的自杀率。

从这一事实显示出,自杀不仅是个人的而且是社会的事实,即该行为受到了一个人周围的社会环境的强烈影响。

从自杀这一社会模式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人类行为部分是由社会环境塑造的——家庭、组织、社区、种族、社团和历史时代——而他们自己正是身列其中。

自考社会学导论复习重点笔记

自考社会学导论复习重点笔记

自考社会学导论复习重点笔记1. 简介社会学导论是社会学的入门课程,通过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本文档旨在总结社会学导论的复重点,帮助学生快速回顾和掌握重要知识点。

2. 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社会学的定义和核心问题: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行为、关系和结构。

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包括社会秩序、社会变迁和社会不平等等。

-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个体、群体和社会系统。

个体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群体由多个个体组成,社会系统是由多个群体组成的大型社会整体。

-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学有多种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主义理论等。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冲突理论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互动主义理论注重个体间的互动和意义构建。

3. 社会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行为和现象,收集和分析数据。

- 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人们的观点和经历。

-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研究特定的社会行为并分析其影响。

-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采访,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4. 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和话题- 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传递,研究并摄取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逐渐适应社会生活。

- 规范:社会规范是对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如何行为的行为准则。

-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规范、制度和权威来约束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包括经济、教育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

-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 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分配。

5.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自考社会学导论的复重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和话题。

希望这份复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高效备考,取得好成绩。

教案大学一年级社会学导论教学大纲

教案大学一年级社会学导论教学大纲

教案大学一年级社会学导论教学大纲教案大纲一、课程名称:社会学导论二、课程类型:必修课三、适用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和理解社会问题奠定基础。

五、授课重点:1. 社会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4. 社会学研究方法和技巧;5. 常见的社会学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

六、授课内容:第一讲:社会学概述1. 社会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1.2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2.1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2.2 社会学的应用领域3. 社会学的意义和作用3.1 社会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3.2 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应用第二讲:社会学的理论与学派1.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程1.1 古典社会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2 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兴起与发展2. 社会学的主要学派2.1 功能主义学派2.2 符号互动主义学派2.3 社会结构主义学派2.4 韦伯社会学学派2.5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派第三讲:社会学研究方法和技巧1. 定性研究方法1.1 参与观察法1.2 深度访谈法1.3 文献分析法2. 定量研究方法2.1 问卷调查法2.2 实验法2.3 统计分析法第四讲:社会学研究领域与热点问题1. 社会学研究领域概述1.1 社会组织与社区研究1.2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研究1.3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研究2. 热点问题案例分析2.1 全球化与社会变革2.2 性别与社会角色2.3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社会学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社会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社会学导论》课件

《社会学导论》课件
社会学导论
目录
社会学简介社会结构与功能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问题与冲突社会发展与未来展望
01
CHAPTER
社会学简介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过程、社会变迁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探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9世纪末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埃米尔·杜尔凯姆等人进一步发展了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学派别。
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实证主义哲学,强调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为社会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02
CHAPTER
社会结构与功能
03
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发生变化。
按照不同的标准,社会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按照影响范围可以分为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按照产生原因可以分为结构问题和功能问题等。
分类
定义
贫困是指物质生活困难,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
贫困
不平等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在权利、机、财富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公平现象,它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社会制度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和规则的总称,它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制度。
03
CHAPTER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现代化进程是指一个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变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现代化进程的定义
现代化进程对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同时,现代化进程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01

第一讲 社会学导论

第一讲 社会学导论

第一讲 社会学导论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

造成社会学研究对象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复杂的。首先,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内容比 较复杂,而社会又是不断发展的。其次,各国社会 学界差不多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受到 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限制。再次,社会学 受社会发展和其他学科影响增加。第四,认识工具、 方法以及认识能力的发展,认识也必然不断加深, 学科也必然不断深化。最后,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 较年轻,资料的积累和理论的概括必然有一个从不 成熟达到成熟的过程。
第一讲 社会学导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功能


2.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学科的关系 所谓综合性社会科学就是指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 象、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类行为各个方面的社 会学科。 社会科学体系中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有历史学、人 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
第一讲 社会学导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功能


第二,从学科层次上看,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包 括社会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社会 学则没有如此高的概括程度。 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 社会哲学,其研究方法主要是概括、演绎、推理的 方法。社会学作为一门具体的经验科学,其方法主 要是一系列的经验研究方法和分析综合方法。
第一讲 社会学导论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


二、社会学的特征 1.整体性 2. 综合性 3.科学性 4.应用性 5.实证性
第一讲 社会学导论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征




三、社会学的框架 1、社会学的总体框架 社会学自诞生以来,关于总体框架的看法有二分法 、三分法、四分法,以及混合法 等,最基本的是二分法,其他的分类都是二分法的 变形或发展。 有的将社会学分为纯理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有 的把社会学划分为普通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 有的社会学家则把社会学分为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 会学

社会学导论3

社会学导论3

(二) 社会的特点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的。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和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三)两种对立的社会观
(1)社会唯名论—只有个人是真实的,社会只是一个名称。(韦伯、卢梭等) (2)社会唯实论—社会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实在。(斯宾塞、涂尔干等)
四、社会的类型
(一)几种社会分类方法
(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类法(物质生产方式):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 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并预见 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出现。斯大林又将社会基本形态概括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2)孔德的分类法(社会变迁) (3)涂尔干的分类法(社会团结理论)
(4)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比如滕尼斯从社会组织形式对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的区分、上述涂尔干和孔德的分类等) (5)伦斯基的生态学分类法(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狩猎与采集社会、畜牧 的社会、初民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二)工业社会与前工业社会的比较
前工业社会 社会结构 比较简单:地位和角色很少、除家庭 外,其他制度均不发达 地位 社会群体 社会规模 劳动分工 社会控制 价值标准 主要是先赋的 主要是首属群体(个人的、亲密的) 一般是小规模的(村庄) 除按年龄和性别分工以外,其他分工 较少 多数是非正规的,依靠社会的自发的 反应 注重传统的、宗教的 工业社会 复杂:有许多地位和角色;有许多高度 发展的制度,如教育、科学等 有一些先赋的,但更多是自致的 主要是次属群体(非个人的、匿名的) 一般是大规模的(城市) 大量的分工:高度专业化的职业 常常是正规的,依靠法律、警察和法庭 注重未来的、非宗教的

社会学导论

社会学导论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一)社会互动的维度(1)社会互动的向度——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关系的性质,包括情感关系(是亲和还是排斥?),地位关系(平等还是不平等?),利益关系(一致还是冲突?)等。

(2)社会互动的深度——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双方依赖程度的大小。

(3)社会互动的广度——社会互动的范围,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

(4)社会互动的频度——一定时期内互动次数的多寡。

(二)社会互动的形式(1)交换(2)合作(4类合作)(3)竞争(4)冲突(齐美尔:4类冲突)三、社会互动的理论(一)符号互动理论:符号在社会互动中起中介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符号的互动。

(1)人的行为是一种意义的行为,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采取行动。

(2)我们所赋予某种事物的意义源于互动。

但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

另一方面,意义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双方协商而确定的。

它既不是预先决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修正、发展和变化的。

(3)在互动过程中,人们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来理解他人的意愿和意向。

角色借用:人们往往站在互动对象的角度来想象自己,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互动对象使用的语言或其它符号的方式,来领悟对方所要传达的意思。

符号互动论的关键之处在于人们对于某些情境有着共同的理解。

(共享理解与托马斯定理)(二)角色理论:一方面,互动是角色的互动,角色规定了互动的规范;另一方面,角色的形成和扮演是在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汉斯林与比格斯:妇科检查)(三)参照群体理论:第一,参照群体的规范作用。

第二,参照群体的比较作用。

(海曼)(四)拟剧理论戈夫曼:社会是一个舞台,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角色,互动则是戏剧的情景,人们在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实现自己的目的。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有意忽视。

(关于学生考试成绩的互动)(五)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以交换来解释人类互动的本质和规律,其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

十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社会学类书籍推荐

十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社会学类书籍推荐

十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社会学类书籍推荐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拥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对于中学生而言,通过阅读社会学类书籍,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进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又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和社会意识。

下面是十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社会学类书籍推荐。

1. 《社会学导论》作者:安东尼·吉登斯这本被广泛采用为大学社会学教材的经典之作,概述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适合初学者了解社会学的基础知识。

2. 《人类行为的社会本质》作者:艾伦·埃尔希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帮助读者了解社会对个体的塑造作用。

3. 《失控的世界:当全球化遇上文化冲突》作者:安东尼·吉登斯本书探讨了全球化对社会、文化和经济产生的影响,引发读者对全球化与文化冲突的思考。

4.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作者:雷纳多·卡斯特罗本书讲述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探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阶级的影响。

5. 《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艾略特·阿隆森这本书引导读者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解析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6. 《城市研究导论》作者:朱利安·鲍罗斯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与热点问题,帮助读者理解城市现象与城市发展。

7. 《社会学与常识》作者:彭泽华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案例讲述了社会学对于理解社会和生活中常见现象的作用,适合初学者入门。

8. 《社会:一个简介》作者:安东尼·吉登斯本书概述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适合中学生获得对社会学的全面了解。

9. 《群体心理学》作者:古斯塔夫·勒庞这本书归纳总结了群体行为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0. 《社会契约论》作者:让-雅克·卢梭这本经典之作探讨了政治哲学中社会契约的概念,对于理解社会秩序与政治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导论

社会学导论

社会学导论第一章社会学导言一、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地、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学的研究方式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交叉视角自然科学的影响: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人文学科的影响:价值判断、思想认识二、经典人物(一)[法]奥古斯特·孔德•奥古斯特·孔德通常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他最早提出“社会学”一词,并对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重要意义进行探讨。

(二)赫伯特·斯宾塞•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他通常被认为是该时代英国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关于社会的一个重要观点:把社会类比为生物有机体的思想(三)[德]卡尔·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①社会阶级观②关于经济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①他关于阶级冲突的观点成为现代社会学冲突学派的思想渊源之一。

②他对社会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分析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是“社会事实”(social facts),并坚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

•他在《自杀论》一书中,用“整合度”这一变量来解释自杀率的高低。

(五)[德]马克斯·韦伯•公认的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对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韦伯最为著名的研究:科层制bureaucracy 资本主义capitalism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12月第1版。

)一书中探讨了世界诸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另外,韦伯对社会学的认识•认为社会学研究“社会行动”,所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的方法(被称为理解社会学或解释社会学),•韦伯对社会分层、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也有重要贡献。

•韦伯提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价值中立即客观与价值无涉。

大学社会学导论:理解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大学社会学导论:理解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大学社会学导论:理解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一、导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通过分析和解释个体、群体及整个社会的行为、关系和制度,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本文将介绍大学社会学导论中关于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内容。

二、社会结构2.1 定义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

它包括了个人、家庭、组织机构和整个社会系统等各种要素。

2.2 社会层次在大学社会学导论中,我们将研究不同的社会层次,包括: - 微观层面:个人与家庭; - 中观层面:组织机构与群体; - 宏观层面:整个社会系统。

2.3 社交网络在探讨微观层面的时候,我们将着重研究人们之间的关系网络,也即是他们在工作、教育或其他活动中形成的联系。

这些网络有助于理解人们如何进行信息传递、资源分享和社会支持。

三、社会变迁3.1 定义社会变迁指的是一个社会经历的各种转型和演进过程,它涉及到社会结构的改变、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制度的演化等方面。

3.2 社会发展理论在大学社会学导论中,我们将研究不同的维度和模型来解释社会变迁,包括:- 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引起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协调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 社会冲突理论:强调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权力、资源和利益的竞争,这些冲突驱动了社会改革和革命。

3.3 社区与全球化在讨论宏观层面的时候,我们将关注社区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全球交流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地域上互通无阻已经成为现实。

这种发展对于传统社区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迁现象。

四、总结大学社会学导论中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是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的重要框架。

通过对不同层次和维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深入研究社会学导论将有助于培养我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社会学导论》重要概念理解性默写

《社会学导论》重要概念理解性默写

《社会学导论》重要概念理解性默写社会学导论重要概念理解性默写
社会学导论概述
社会学导论是社会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社会学导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
象的本质,分析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提高我们对社会的认识。

重要概念理解性默写
以下是社会学导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并进
行默写,可以帮助加深对社会学的理解和记忆。

1. 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2. 社会现象:指人类在社会中展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和现象。

3.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制度的总和,如家庭、
学校、政府等。

4. 社会互动:人们在社会中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行为和过程。

5. 群体行为:指一群人在特定情境下的集体行为,如集会、游
行等。

6. 社会规范:指社会对人们行为的要求和规定,包括道德规范
和法律规范。

7. 社会控制: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8. 社会不平等:指社会中人们在权力、财富、地位方面的差异。

9. 社会变迁: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变和发展。

10. 社会问题:指社会中存在的与社会价值观和利益冲突相关
的问题,如贫困、犯罪等。

理解以上概念,并能对其进行简明扼要的定义说明,可以帮助
我们在研究社会学导论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是《社会学导论》重要概念理解性默写的内容概述,通过
默写这些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学的理解和记忆,为学习
社会学奠定基础。

第一章 社会学导论

第一章 社会学导论
能够穿透凭经验、想当然,这一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近几十年来,社会科学家的一个主要发现就是,有关如何进行组织经营管理的多数常规认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从上面严格控制的组织,工作起来是最有效的:“紧防松懈,铲除冗员,让每一个人都跟上步伐,明确目标,其结果必然是成功、有效、利润”。然而,社会学的研究发现:“非集中型的、松散控制的组织,常常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换言之,松散、不服从管理常可有助于提出新的思想和发明”(《时代》,1982年6月22日)。可见,“揭穿真相”可以揭示意想不到的社会学的见解。
由于社会学的主题是为人们所熟悉的,一个人就要十分小心地处理社会学的材料。听起来像是人们所公认的那些论断及其理由,很可能是——并且常常就是——真实的。
受过社会学训练的与没受过社会学训练的人研究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社会学的视角帮助我们去理解影响一个问题的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帮助我们去理解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是如何联为一体的。比如,从社会学的观点看离婚,要求人们认识到,问题并不仅仅是离婚,而且也与妇女的角色、经济状况、婚姻与家庭在社会中的位置有关。同样,犯罪的问题牵扯到法律、社会的价值体系以及大城市的生活状况。
有关一个人的生物学、传记学和人格的知识可以提供某一自杀发生的合理解释,生物学家、私人侦探和心理学家发展了这一类的知识。那么,社会学家能做些什么呢?社会学家并不研究自杀的生物学、传记学、人格学的功能,而是研究其社会的功能。社会学家用其社会背景与环境来解释自杀个案。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学学科作为一个整体,主要并不研究诸如为什么某一个人会自杀(或犯罪、婚姻失败、被开除学籍或失业)的事件。社会学关注的焦点并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该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与氛围。
教案封面
教研室: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学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P13)2.社会行动: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P12)3.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的形式。

(P34)4.社会结构:社会各群体之间稳定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5.社会:第一,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P27)第二,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

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活动的规范。

6.社会行动者:社会行动者是指从事社会行动的人,即以文化和价值为基础,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人(P32)。

7.社会关系: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的形式,而非个别人之间的关系。

8.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P36)9.文化元素:文化元素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10.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被称为文化丛、这种文化丛在时空中可以作为一个单位存在并发挥作用。

文化丛是相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

11.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12.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它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影响极大。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13.文化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本群体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社会学概论--导论

社会学概论--导论

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
(一)卡尔 马克思(1818-1883)
• 马克思把社会看成是不断冲突与变迁的。他指出, 每一个社会都包含有“毁灭自己的种子”。 • 与斯宾塞的社会服从于“自然”规律的观点相对 立,马克思相信社会主要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 他将人类历史看成是经济上的各阶级不可避免的 相互冲突的过程。 • 与孔德的传统一样,马克思感到社会科学不仅应 该认识社会而且应该改变社会。
(二)埃米尔 涂尔干(18581917)
• 代表作(三论):《社会劳动分工 论》 、《社会学方法论》、 《自杀论》 •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 社会事实。 • 《自杀论》一书,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 实(社会因素)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 (自杀)的范例。
(三)社会学—研究对论断真
伪的揭示(不同于常识)
根据常识判断下面关于自杀及其原因的判断 中,哪一条是正确的?
因为妇女具有依赖性,受压抑,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所以比男人的自杀率高。 年轻人比老年人自杀率高。一个人年轻时,生活的 压力和不确定性最强。 由于历史上的不平等、种族歧视,美国黑人比白人 自杀率高。 很多人在节日自杀,因为这时候一些人最感寂寞, 最感沮丧。 当传媒中不断地谈到他人自杀时,受其影响,人们 更易于自杀。
2020岁结识圣西门岁结识圣西门成为圣西门的私人秘书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成为圣西门的私人秘书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两人开始了长达大影响两人开始了长达77年的合作以后两人因年的合作以后两人因一本著作的版权问题而分裂实际上更深刻的一本著作的版权问题而分裂实际上更深刻的原因是这两个人的思想观念已存在明显的鸿沟原因是这两个人的思想观念已存在明显的鸿沟离开圣西门之后孔德靠学生和友人捐助维持生离开圣西门之后孔德靠学生和友人捐助维持生活

社会学导论6

社会学导论6

(二)


社会化的中介是指,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的个人、群体和机构,而 这些个人、群体和机构被称为社会化的中介或社会化的环境因素,这些个人、 群体和机构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这些中介主要包括: (1)家庭——家庭是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地 位,是由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其一,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奠基时期; 其二,个人首先通过家庭获得社会地位;其三,家庭成员状况深刻影响个体 的行为模式;其四,父母施教是最初的社会化途径。 (2)学校——学校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社会化环境因素。学校教给人系统 的科学文化知识。学校以独特的组织方式帮助个人为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包括如何参与更广阔的世界,接触家庭以外的文化、角色、价值标准以及仪 式和礼节等。学校培养人的组织纪律性,教人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以及如何克 制自己、接受社会控制。学校还培养人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其 走向社会、创新生活打下基础。与家庭教育和影响不同,在学校里主要是课 堂教育、师生交往、问题讨论、同学激励等,学校在使学生社会化过程中, 不仅具有培养教育作用,而且还起着一定的筛选作用。 (3)同辈群体——伙伴群体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一般以年龄、性别、职业、 志趣等为构成条件。因此,其对社会化的影响也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 表现在:一是在宽松的条件下进行充分的社会化。伙伴群体可以突破某些 “禁忌”,在相互依赖和随意中充分社会化。二是在无意中社会化。伙伴群 体的社会化过程常常不是经过认真规划、反复思考和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 而是在兴趣、爱好的相互交流中不知不觉进行的。三是伙伴群体基本上按照 自己的兴趣社会化。
(2)社会化不足的判别标准:
①至少有一个同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②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 动帮助别人。③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后果,但未被人发现的时候,能够主动认错。 ④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时,能够原谅别人,不指责也不告状。⑤对朋友或同伴表示关 心,或者能够分享别人的幸福和快乐。如为别人生日、考试优秀、获奖等感到高兴,主动 向别人祝贺。 一般来说,在上述5条标准中,6岁以下儿童应至少符合1条;7-12岁的孩子应至少 符合2条;13-18岁的孩子至少应符合3条。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达不到上述要求, 可以认为是社会化不足。社会化不足,就会是一定程度上的“孤家寡人”,不善于与人交 往。

社会学导论教案

社会学导论教案

社会学导论教案一、课程概述社会学导论是一门介绍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探寻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领域;2. 掌握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3. 能够分析社会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释;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讲:社会学导论-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第二讲: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要素- 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社会变迁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第三讲:社会交往与社会群体- 社会交往的类型和特征- 社会群体的形成和功能- 社会交往与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第四讲:社会不平等与社会福利- 社会不平等的产生和维持机制- 社会福利的概念和实践- 社会不平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第五讲:社会变革与社会问题- 社会变革的类型和原因- 社会问题的定义和解决途径- 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社会学理论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2. 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点交流;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来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5. 社会调研:安排学生进行一定范围的社会调研,培养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小组作业: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贡献程度;3. 个人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会学导论相关主题的个人论文;4.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社会学导论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书目1. Anthony Giddens,《社会学导论》,2010年;2. ,《社会学学科基础与方法论》,2015年;3. 斯特恩贝古尔德,《社会学原理》,201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导论第一章社会学导言一、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地、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学的研究方式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交叉视角自然科学的影响: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人文学科的影响:价值判断、思想认识二、经典人物(一)[法]奥古斯特·孔德•奥古斯特·孔德通常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他最早提出“社会学”一词,并对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重要意义进行探讨。

(二)赫伯特·斯宾塞•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他通常被认为是该时代英国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关于社会的一个重要观点:把社会类比为生物有机体的思想(三)[德]卡尔·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①社会阶级观②关于经济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①他关于阶级冲突的观点成为现代社会学冲突学派的思想渊源之一。

②他对社会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分析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是“社会事实”(social facts),并坚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

•他在《自杀论》一书中,用“整合度”这一变量来解释自杀率的高低。

(五)[德]马克斯·韦伯•公认的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对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韦伯最为著名的研究:科层制bureaucracy 资本主义capitalism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12月第1版。

)一书中探讨了世界诸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另外,韦伯对社会学的认识•认为社会学研究“社会行动”,所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的方法(被称为理解社会学或解释社会学),•韦伯对社会分层、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也有重要贡献。

•韦伯提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价值中立即客观与价值无涉。

•韦伯认为,尽管社会科学家在选择研究课题和研究角度上受其价值观的影响,•但当他进入研究阶段后,在研究问题和得出结论时,只有将他们自己的观点放在一边,排除个人偏好或价值取向,他们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客观方法,才能得到客观的知识。

 三、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1.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芝加哥学派研究美国典型的社会问题——城市问题。

如贫民窟、移民、种族关系、城市化。

芝加哥大学的领导人物是罗伯特·帕克。

2.罗伯特·默顿Robert•K•Merton•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提出¡°中层理论¡±,属于中层理论的关于越轨行为的理论是其持久的贡献之一。

四、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费孝通的著名研究——江村调查•马林诺斯基预言《江村经济》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的里程碑。

•(一)功能主义基本观点•1.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挥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社会包括价值观(values)•身份地位(status positions)(比如职业、阶级结构、性别角色)•制度(institutions)(家庭、教育、宗教、经济和统治方式)。

•2.功能主义曾被看作是社会学的核心传统,它将社会学看作是关于社会秩序的科学,关注于长期支撑社会聚合的社会结构。

它考察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3.功能主义强调社会整合、秩序、均衡与合作。

(二)冲突论的基本观点①就冲突根源来看,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②构成社会的各部分实际上是互相冲突的。

③秩序只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进行的冲突的一种结果,它常常是十分短暂的,它源于社会的一部分统治于另一部分之上,而不是源于各部分之间的自然合作。

社会秩序是力量与强制的产物,是强的压迫弱的,富的压迫穷的。

(三)互动论理论的观点①互动论的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②互动论者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和改变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过程之中。

③互动论者感兴趣的是人们如何行为以及人们的思想和感觉,并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六、应用社会学•(一)应用研究的主要类型•1.评估研究:对已实施的项目、方案之效果作评价。

 2.社会实验:在项目开始前进行的,常使用与评估一样的研究方法。

3.政策取向的社会调查调查目的是向官方和大众提供有关国家面临的主要政策问题的信息及对策性建议。

4.社会预测•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做出预测,并有实际效果。

•5.社会监测与描述通过这些描述,可以发现在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二)社会学的其他应用研究•1.政策咨询政府决策者直接找社会学家咨询,请他们提供有关社会事务的专业知识。

2.社会批评很多社会学家在社会上发表著述,这些是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分析。

这些分析通常被称作“社会批评”。

3.诊所社会学•它是社会学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诊所社会学家设计一种直接帮助人们解决其社会问题的方法。

•诊所社会学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改善社会状况,社会学家在实施参与之前,都要对问题做出专业诊断。

••1.广义: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2.狭义:指精神形态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它是抽象的和无形的人类创造。

精神形态是文化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其中以价值观最重要。

•3.从最为一般的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文化:•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

二、文化的构成•(一)符号•文化是一种符号•符号是指一群人们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

•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语言。

(二)规范•规范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其实就是各种行为或办事的规矩、准则和条例。

(三)物质文化•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被称为物质文化。

•它是为满足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或加工改造过的产品。

(四)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

•它是人们评价、判断事物的思想标准,它表现为人们对于受到赞许的事物的追求。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文化的核心,是考察和分析该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文化分析(一)文化分析的视角1.功能主义视角•为什么某个文化特征能够存在?是由于这个特定的文化特征履行了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

•功能主义是文化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曾是英国人类学家的主要研究方法,来自于文化功能学派,马林诺斯基是文化功能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其成名作是《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这部著作是杰出的“民族志” 。

•人类学家的研究方法:田野工作或田野调查(field work or research)•人类学的研究报告:“民族志”2.冲突论的视角这一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社会存在着或者说也许存在着许多相互冲突的文化要素,不同的文化要素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或社会阶级的利益。

•冲突论视角的核心概念是意识形态。

•它是指某一阶级、群体或其他社会部分,在与其他群体争夺特权与统治的斗争中,为使自己的利益合法化或正当化的一套文化信念。

3.生态学的视角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特性是由周围环境和资源的限制所决定,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文化的差异和一致•每一种文化都是不同的,世界上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特殊性。

•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的基础,这就是文化的一致,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普遍性。

文化差异的原因•(1)自然条件对文化形成产生影响,这些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理、人口和动植物等。

•(2)社会条件的影响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会中。

社会条件包括技术水平、普遍的信仰、政府的管理能力以及与别的文化相联系的程度。

为什么会存在文化的普遍性呢?•由于人种在生理上的需求都是类似的,•每个社会都面临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需要。

 (三)种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性•1.种族中心主义•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文化,并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对的,而其他文化是错的这样一种倾向,称为种族中心主义。

2.文化相对性•文化分析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必须根据文化的自身标准来评判它。

这一原则就是文化相对性。

费孝通认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标准,各自有一套自己认为是美的东西。

”因此应当“美人之美”。

•对于人类学者的价值标准问题,他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四)文化变迁推动文化变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文化内部发生的;一是对外来文化影响的回应。

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文化的固有特性,•指的是由文化传播而发生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采借与文化融合等过程。

(五)亚文化•定义•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六)文化的本质1.文化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反映出文化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传递性文化的传递性意味着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可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传递开来。

文化一经产生就被他人模仿、效法和利用。

•(3)共享性凡文化都是一个群体或社会里的全体成员共同承认、共同享有和共同遵守的。

2.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共同生活需要,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衍生或创造出来的。

•简单地说,文化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人们的观念形态及其创造物上面的反映。

一、地位与角色1.地位(status)一个人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所处的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两种主要的地位类型•(1)先赋地位: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

•也叫归属地位。

(2)自致地位•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地位被称为自致地位。

•也叫获致地位。

•自致地位数量的增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社会越进步,越看中自致地位,也就是越重视人们自己后天的努力和奋斗。

首要地位•首要地位就是指用来决定某人总的社会地位的那个关键性的地位。

2.角色(role)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角色期待与角色扮演角色期待指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即社会所定义的角色扮演的方式;角色扮演指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即某人实际扮演某一角色的方式。

 (2)角色冲突•在每一天的社会互动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扮演两个或更多的角色,当来自于这些角色的要求出现对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了一种角色冲突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