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第六单元改写 木兰诗 教案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最新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木兰诗》新课标教案篇一初中语文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3.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读指导1.教师带表情范背。
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
十二转的转就读zhuagrave;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旧时裳的裳读chaacute;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
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
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
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 教案3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3【写作导航】改写,就是在忠实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改变其文体、语体或人称等。
改写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基本上不改原作内容,只改变表达形式;既要体现原作精神,又可对原作酌情改动。
其次,根据改写要求,确定改写思路。
有时要完全忠实原文,比如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有时可以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与扩写结合在一起了,比如把一首叙事诗改写成叙事散文。
【例文引路】木兰归故里——《木兰诗》改写胜利了!我们终于胜利了!历经十年的血战,我们终于凯旋了!【开篇点题】开篇交代木兰荣归故里,照应了文题。
回朝,面圣,赏金,这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
娘啊,你还好吗?十年的战乱,是否殃及了咱们的村庄?晚上,我偷偷地拿出镜子,打量着镜中那个再熟悉不过但又显得有些陌生的木兰。
曾经也是春水般脉脉含情的眼睛,如今变得锐利,怎么看也是满含着威严之气,让人一望便知是久经沙场。
“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为神玉为骨”“诗词为心鸟为声”,这些似乎都不属于我了。
谁都可以想象出,在战场上厮杀了十年,会变成什么鬼样子:手粗了,“纤纤玉指”,可笑!腰粗了,“杨柳细腰”,滑稽!今日之木兰,已非昨日之木兰。
希望爹娘还能认出我这个未能尽孝的孩儿啊!一路颠簸,我的心也跳得越来越快,弹指一瞬十年,家里的变化有多大?弟弟应该又高又壮了,爹娘也该是满头白发了吧?这路上是怎么回事儿?“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越近家,心里便越怕。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提心吊胆中,我来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心理描写】运用心理描写,写出木兰归家途中的复杂心情,既有归家的急切与喜悦,也有归家的担忧与忐忑。
怀着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忐忑不安地推开了家门。
“爹,娘,木兰回来了!……娘,爹,你们在家吗?是女儿木兰回来了!”我大声地喊着,院里空荡荡的,只有自己的回音。
家里空无一人。
我呆呆地站着,老屋直勾勾地盯着我,像是在安慰,也像是在哭诉。
一阵风吹过,虽已是初夏,却觉寒气逼人。
我这才发现,屋子、院子,都已落满了尘埃。
人教版语文初中木兰诗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语文初中《木兰诗》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的勇敢、智慧、善良和爱国情怀;(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和主题把握;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3.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木兰诗》;2. 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 采用情感教学法,感受木兰的勇敢、智慧、善良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解决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木兰的勇敢、智慧、善良和爱国情怀;(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强调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后作业:(1)背诵《木兰诗》;(2)写一篇关于《木兰诗》的读后感。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改写要求,能通过想象,改写《木兰诗》。
2、通过改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七嘴八舌话“木兰”1、学完《木兰诗》,同学们心目当中有一个怎样的木兰呢?让我们先来七嘴八舌话木兰。
(1)木兰纺织:木兰长什么样?谁在问木兰何所思?(2)木兰从军:木兰出征时穿的是什么?她辞别父母了吗?(3)木兰征战:木兰在战场上是怎样打胜仗的?(4)木兰还乡:木兰的旧时裳是什么颜色?对着什么镜子帖的怎样的花呢?2、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善良、纯朴、机智、勇敢的木兰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木兰诗》语言虽生动,但是有很多地方都写得很简略,今天请同学们来改写《木兰诗》,使木兰的故事更加精彩,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百花齐放写“木兰”1、明确改写:既然要改写《木兰诗》,请问“改写”是怎么回事?改写和翻译是不是等同的?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谈理解。
明确:改写不是翻译。
.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
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
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2、《木兰诗》中有许多情节都写得简略,今天我们抛砖引玉,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情节进行片段改写。
要求做到:(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
(2)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切不可直接翻译。
(3)描写具体: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比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可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生动。
(5)补充背景材料。
在改写一些时,还可以根据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学习改写【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范例,了解“改写”的概念、常见形式及基本要求。
2.能够把握原作主题,通过改写练习,做到把握主题,详略得当,语言得体。
3.改写文章,能根据原文主题进行恰当联想与想象,在不偏主主题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
【评价任务1及评价量规】【评价任务2及评价量规】【评价任务3及评价量规】【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电影《花木兰》吗?不仅仅是电影,还有电视连续剧。
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根据叙事诗《木兰诗》改编而成。
在看某篇精彩小说时,掩卷唏嘘之时,我们也会想:如果这个人物不这样做,会怎么样?对面视角又是什么?……我的思维我做主,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得上“改写”这个写作技能。
二、认识改写1.自读一下教材文本,勾画关键信息,明确以下知识点,并尝试绘制思维导图,然后讲给同学听。
(1)什么是改写?(2)改写有哪些常见形式?(3)改写的注意事项有哪些?(4)改写的方法和步骤?明确(1)改写就是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问题、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改写有助于培养文体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2)改变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改变语体,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
改变文章的体裁,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
改变结构,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重新组织材料。
(3)改写后的文章不能出现与原文不一致的中心思想。
要处理好原文和改写文的关系。
.要处理好不同体裁、不同写法的关系。
(4)明确改写要求读懂原文讲究改写方法,展开合理想象。
在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要仔细推敲,使之合于情理和叙述习惯。
2.默读教材改示例《枫桥夜泊》,与同学讨论以下问题:(1)改写后的散文与原诗有哪些是一致的?(主题、意象、意境)(2)改写后的散文与原诗相比,有哪些改变?(景物描写更生动具体;有了更具体丰富的故事情节;对人物心理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与联想,有创新)三、实战演练读古代寓言故事《塞翁失马》,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现代白话小故事。
初中人教版木兰诗教案3篇
初中人教版木兰诗教案3篇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木兰诗教案,希望能喜欢,木兰诗教案一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
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
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教学进展: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
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
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1.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是一首北朝民歌。
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的“乐府双璧”。
2.字词注音:鞍鞯(anjian),金柝(tuo),辔头(peitou),云鬓(bin)。
3.全班朗读全文。
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参考答案: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关于《木兰诗》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关于《木兰诗》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诗》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木兰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主题。
3、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把握主题,理解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听过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诗歌。
二、走近作家作品:《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它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首乐府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又叫汉乐府。
秦时有乐府机关,是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汉武帝时重建乐府,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把由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
二:朗读课文,熟能成诵1、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句式特点,感知课文内容。
师提问:这首诗歌的每句有几字?点拨:这首乐府民歌以五字句为主,还有七字句和九字句,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不显得呆板。
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又有变化,不会形成顺口溜。
2、朗读诗歌时要注意的特殊字音:军帖(ti)帖(ti同“贴”)花黄可汗(kèhán )十二转(zhun )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3、找出每一小节的韵脚,读出诗歌韵味。
4、划分节奏,有节奏地读课文。
老师点拨: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五字句划分为二三节奏);不闻/爷娘/唤女声(七字句划分为二二三节奏);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九字句划分为二四三节奏)5、朗读节奏训练,读出文言味道。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写作改写《木兰诗》 教案
改写《木兰诗》教案一、总体构思在学习课文《木兰诗》之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木兰诗》这篇课文的内容,对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进一步补充和完美,过程上,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切入点,补充和完善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改写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以及孝顺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在学生了解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后,(1)指导学生自主选取不同的切入点,作为情节改写的内容。
(2)指导学生在不改变原作形象和主题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教学流程1、导课①同学们能背诵《木兰诗》吗?请两位同学背诵《木兰诗》②播放花木兰的有关故事。
包括戏曲、故事片、动画片等。
③你喜欢花木兰吗?请问花木兰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导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木兰诗》中写得不够具体,今天请同学们来改写《木兰诗》,使花木兰的故事更加传奇,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2、改写指导(1)既然要改写《木兰诗》,请问“改写”是怎么回事?改写和翻译是不是等同的? 明确:改写不是翻译。
改写是在不改变原作意图,不改变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的进一步想象和扩展。
(2)《木兰诗》中有许多情节都写得简略,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进一步想象和扩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可补充的情节:①木兰在家织布体现她的勤劳的情节。
②木兰见到军贴后的忧虑和如何作出替父从军的决定,体现女儿的孝顺和爱国的情节。
③木兰为出征作准备的情节。
④出征时行军神速,思念父母的情节。
⑤木兰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情节。
⑥胜利后,天子召见木兰的情节。
⑦木兰的家人得知木兰要回家高兴的情景。
⑧木兰回到家时和家人团聚的情景。
人教版《木兰诗》 教案
人教版《木兰诗》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2. 能够理解并背诵《木兰诗》全文。
3. 能够分析并欣赏《木兰诗》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木兰诗》的主题和情感。
2. 通过诗歌默写、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诗歌描绘了木兰的勇敢、智慧、忠诚和牺牲精神,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坚强和伟大。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诗》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木兰诗》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
背诵《木兰诗》全文。
2.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
分析《木兰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木兰诗》的插图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问。
3.3 课堂讲解讲解《木兰诗》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分析《木兰诗》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如诗歌结构、修辞手法等。
3.4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默写或朗读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完成《木兰诗》的背诵任务。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进行批改和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语文初中木兰诗教案范文
人教版语文初中《木兰诗》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的孝顺、勇敢、智慧、坚韧等优秀品质;(2)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 对木兰形象深入剖析,理解其家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语文初中教科书》中《木兰诗》的相关内容;2. 参考资料:有关《木兰诗》的解析、评论、背景介绍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英雄形象的特点;(2)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2)对木兰的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其家国情怀。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其他古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2)结合木兰的形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人教版语文初中木兰诗教案范文
人教版语文初中《木兰诗》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体会古文的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2)运用合作学习,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3)采用角色扮演等方法,增强对诗歌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的勇敢、善良、聪明、孝顺的品质;(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2. 《木兰诗》的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3.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战争场面的描绘及其寓意;2. 诗歌中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 木兰精神的传承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人物、艺术特色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思考问题;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4. 情境教学法:创设战争、家庭等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诗歌,掌握生字词;3. 讲解内容:详细讲解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4.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木兰诗》的语言美和艺术特色;5.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诗歌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6. 角色扮演:分组表演诗歌情节,增强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诗歌,深入思考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学习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生字词的正确书写、诗歌的熟练背诵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观点的阐述和交流能力。
改写《木兰诗》教学设计
改写《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总体构思
在学习课文《木兰诗》之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木兰诗》这篇课文的内容,对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进一步补充和完美,过程上,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切入点,补充和完善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 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改写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以及孝顺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在学生了解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后,(1)指导学生自主选取不同的切入点,作为情节改写的内容。
(2)指导学生在不改变原作形象和主题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教学流程
1、导课。
九年级上册作文指导 改写 木兰诗 教案
改写木兰诗教案千万不要以为课文里的那些古典诗歌只可以读读而已。
要知道,这些诗歌之所以千古传诵,实在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之所在。
如果仅仅只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背诵,那实在是一项天大的浪费。
如果你愿意将这些诗歌用现代汉语改写出来,那么,你不仅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了它们,同时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那是不是一举两得呢!改写不是文白直译,它需要我们依据诗歌原文的内容展开联想,将一些合理的有机成份(如诗中压缩了的内容或弦外之音等)扩充或补写出来。
具体要求有以下四点:一、把握全诗,确定要素。
改写诗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反复诵读,反复琢磨,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所写的是何时何事,都有何人何物,还有何景何情等。
这些,其实也就是我们改写作文中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并且最好能跳出诗歌原文结构、形式上的框架,把原文提供的内容信息烂熟于心,这样改写起来才会自然顺手。
二、再现情景,填补空白。
诗歌以凝练跳跃的语言见长,古代诗歌一般只有二三十字,极短的篇幅中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
改写现代文时,则必须将这些精炼的语句进行扩展充实,把减少的成分补充上来,把省略的过程连接起来,还要注意还原或者扩写诗中那个时候那个地点的各个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填补当时环境下各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例如改写《木兰诗》,第二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一句,显然是父女对话,但诗歌没有提及父亲,改写时就应该添加进去。
有同学是这样改写的:木兰皱着眉头,轻轻叹息着。
满头银发的父亲走过来,问:“木兰啊,你怎么啦?”木兰低声回答说:“征兵书上卷卷都有爹的名字,可是您没有成年的儿子,我也没有哥哥。
爹,就让女儿替您出战吧?”父亲叹了口气,安慰说:“唉,木兰呀,爹爹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功夫不老,就让我这把老骨头去陪敌人周旋到底罢。
”当夜,木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后来,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女扮男装,替父亲上战场厮杀。
最新人教版语文初中木兰诗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语文初中木兰诗教案优秀范文一㈠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㈡教学重点⑴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⑵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㈢教学难点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深入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⑵文中出现的重点古诗词的积累。
教学过程㈠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巾帼英雄的事迹,请讲一讲。
(学生讲)说到巾帼英雄不得不提到木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会对女英雄木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㈡探索新知识1.相关的文学常识(投影显示)《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2.读文⑴让学生认真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播flash)需要注意的字音: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啾啾朔气扶将著扑朔戎机⑵让学生结合所听的录音和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⑶找学生读文,并找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效果。
⑷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读时要读出节奏感,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让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话划分节奏,并大声读出来。
学生划节奏,读文。
找三至五名同学读。
师生共评价。
⑸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着读文,提出不懂的字词句。
学生质疑:学生需积累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例如:当户织:户,军书十二卷:十二,阿爷无大儿:爷,胡骑,戎机,朔,赏赐百千强:强,郭,扶将,著,裳,扑朔,迷离,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改写 木兰诗 教案.doc
第六单元改写........木兰诗...教案[.写作要求....] .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
..............................2....................................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
3...补充细节: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比原作的描写更细腻、形象。
...............................[.写作知识....] .1...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
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
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2...要注意的几条原则:首先,要明确改写的要求;其次,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构思:.........................................想想先写什么,略写什么;补充什么,删削什么。
把这些想清楚了,才可以作文。
其三,在动笔..........................................改写的过程中,不要受原文语言的束缚,尽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训练目标....] .将诗歌改写成故事。
.........[.写作指导....] .1...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改写 木兰诗 教案
第六单元改写木兰诗教案[写作要求]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
2. 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
3.补充细节: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比原作的描写更细腻、形象。
[写作知识]1.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
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
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2.要注意的几条原则:首先,要明确改写的要求;其次,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构思:想想先写什么,略写什么;补充什么,删削什么。
把这些想清楚了,才可以作文。
其三,在动笔改写的过程中,不要受原文语言的束缚,尽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训练目标]将诗歌改写成故事。
[写作指导]1.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
每个步骤的的操作方法是:(一)确定故事的操作方法便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确定场面的方法是找出地点、主要活动。
(三)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
具体方法如下:(1)、丰富并填补还原此时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
(2)、丰富并填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四)表达旨趣的方法主要有(1)、直抒胸臆(2)、借景抒情。
2.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
同时由于诗歌语言简约跳跃,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凝炼、含蓄、形象、生动,使诗歌在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其间有意省略的过渡和关联的字句,便成了留给读者思索、补充的“空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改写 木兰诗 教案.doc
改写...教案....木兰诗千万不要以为课文里的那些古典诗歌只可以读读而已。
要知道,这些诗歌之所以千古传诵,实在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之所在。
如果仅仅只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背诵,那实在是一项天大的浪费。
如果你...........................................愿意将这些诗歌用现代汉语改写出来,那么,你不仅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了它们,同时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那是不是一举两得呢!...............改写不是文白直译,它需要我们依据诗歌原文的内容展开联想,将一些合理的有机成份(如诗中压...........................................缩了的内容或弦外之音等)扩充或补写出来。
具体要求有以下四点:..............................一、把握全诗,确定要素。
..................................改写诗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反复诵读,反复琢磨,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所写的是何时何事,都有何人何物,还有何景何情等。
这些,其实也就是我们改写作...........................................文中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并且最好能跳出诗歌原文结构、............................................形式上的框架,把原文提供的内容信息烂熟于心,这样改写起来才会自然顺手。
...................................二、再现情景,填补空白。
...........................................诗歌以凝练跳跃的语言见长,古代诗歌一般只有二三十字,极短的篇幅中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
初中人教版木兰诗教案3篇
初中人教版木兰诗教案3篇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木兰诗教案,希望能喜欢,木兰诗教案一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
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
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教学进展: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
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
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1.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是一首北朝民歌。
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的“乐府双璧”。
2.字词注音:鞍鞯(anjian),金柝(tuo),辔头(peitou),云鬓(bin)。
3.全班朗读全文。
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参考答案: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改写木兰诗教案
[写作要求]
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
2. 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
3.补充细节: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比原作的描写更细腻、形象。
[写作知识]
1.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
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
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2.要注意的几条原则:首先,要明确改写的要求;其次,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构思:想想先写什么,略写什么;补充什么,删削什么。
把这些想清楚了,才可以作文。
其三,在动笔改写的过程中,不要受原文语言的束缚,尽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训练目标]
将诗歌改写成故事。
[写作指导]
1.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
每个步骤的的操作方法是:(一)确定故事的操作方法便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确定场面的方法是找出地点、主要活动。
(三)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
具体方法如下:(1)、丰富并填补还原此时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
(2)、丰富并填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四)表达旨趣的方法主要有(1)、直抒胸臆(2)、借景抒情。
2.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
同时由于诗歌语言简约跳跃,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凝炼、含蓄、形象、生动,使诗歌在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其间有意省略的过渡和关联的字句,便成了留给读者思索、补充的“空白”。
因此在诗歌改写时要做到:(1)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诗句浓缩的意义扩展开来;(2)把减少的成分补充出来;(3)把省略的过程焊接起来;(4)把跳跃的情感连缀起来;(5)把诗中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内在情愫弥补起来,再现诗歌的形象和画面。
3.什么是联想呢?我们先来看《世说新语》中一个故事: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着眼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
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
这就是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
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
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什么是想象呢?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圆是苹果,苹果落下,牛顿发现第一定律。
圆是落日,下面是黄沙长河,“长河落日圆”。
圆是足球,球门线前特写,进球的精彩一瞬。
圆是气球,儿童正在放飞理想。
圆是殒石,飞速地冲向地球,“天地大冲撞”。
[例文]
将《刻舟求剑》改写成故事。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急忙)挈(qiè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挈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上记号,并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等船一停下,他便从刻有记号的船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并没有跟着走,用这种方法去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改写:
滔滔的江面上,有一只渡船横划过来。
船刚一靠岸,就见一个衣冠楚楚的楚国人急匆匆“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在齐腰身的水里乱摸起来。
岸上等着上船的人看了都感到莫名其妙,好奇地纷纷向船老大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船老大说,“船到江心时,这位老先生不知怎么的把剑掉到水里去了。
他一把没捞着,就慌忙在船帮上刻了个记号,连声说:‘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待会儿船靠了岸,好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我就说:‘你这样怎能找着剑呢?’他却不满意地斜了我一眼说:‘你是个摇船的,懂得啥?’接着就是之乎者也一大套。
我没法给他讲道理,只好等着看他怎么捞法,你们看,他这不是正按着记号在捞他的剑吗”
大家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
这时,忽听得水声哗哗,那个楚国人从水里抬起了头。
船老大问:“怎么样?老先生,剑找着了吗?”楚国人连连摇着湿淋淋的头,仰面长叹道:“唉——,老天呀!我明明做了记号,却为何寻不着呢?”他摇头晃脑地感叹一番,便无可奈何地爬上了船,活像一只落汤鸡!众人一看,哈!只见他浑身上下水淋淋,一只高底鞋子也不知飞往何处去了。
“怎么样,老先生,我说这样找不着剑吧!”船老大带着嘲讽的口气说。
楚国人茫然地问:“这是为什么?”“因为你的脑瓜太呆板,我的船走了,你的剑呢,难道能跟着船一块儿走吗?你的记号是死的,船是活的。
只按照固定不变的记号,不管船的位置变化,你这样找剑,不是太愚笨了吗?”船老大说完,只见那个楚国人抱着头,蹲在船上,呆呆地看着他做作聪明在船上刻下的那个记号。
滚滚奔腾的江水拍打着记号,发出哗哗的响声,仿佛也在嘲笑他的愚蠢似的……
第八次作文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的作品可以作为参考。
题目自拟,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