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医执业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é)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1.肺睥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éjiè)粉五、肺痨1.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úlì)汤合参附汤5.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七、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è)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1.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1.风痰闭阻证: 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证: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十、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一)实证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二)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三、泄泻(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银花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十五、便秘(一)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 顺气导滞——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二)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2.血虚秘: 养血润燥润肠丸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十六、胁痛1.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4.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一贯煎十七、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二)阴黄1.寒湿阻遏(è):健脾和胃,温中化湿——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十八、头痛(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2.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十九、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二十、中风(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二)中脏腑1.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3)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三 )恢复期1.风痰瘀闭: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2.气虚瘀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二十一、水肿(一)阳水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záo)饮子(二)阴水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行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行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十二、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5.膏淋:清热化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bìxiè)分清饮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二十三、癃闭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二十四、阳痿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二十五、郁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4.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二十六、血证(一)鼻衄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二)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三)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四)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五)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六)尿血1.下焦热盛: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七)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qiàn)根散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二十七、消渴(一)上消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二)中消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2.气阴亏虚: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三)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2.阴阳两虚: 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二十八、内伤发热1.阴虚发热证: 滋阴清热——清骨散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4.阳虚发热证: 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5.气郁发热证: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6.痰湿郁热证: 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二十九、虚劳(一)气虚1.肺气虚: 补益肺气补肺汤2.心气虚: 益气养心七福饮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4.肾气虚: 益气补肾——大补元煎(二)血虚1.心血虚:养血安心养心汤2.肝血虚: 补血养肝四物汤(三)阴虚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 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三)阳虚1.心阳虚: 益气温阳保元汤2.脾阳虚: 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 温补肾阳右归丸三十、癌病Ⅰ脑瘤1.痰瘀阻窍证: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2.风毒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3.阴虚风动证: 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Ⅱ肺癌1.瘀阻肺络证: 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2.痰湿蕴肺证: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证: 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Ⅲ大肠癌1.湿热郁毒证: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2.瘀毒内阻证: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3.脾肾双亏证:温阳益精——大补元煎4.肝肾阴虚证: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Ⅳ肾癌、膀胱癌1.湿热蕴毒证: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2.瘀血内阻证: 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3.脾肾两虚证: 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4.阴虚内热证: 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三十一、痹证1.风寒湿痹(1)行痹: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juān)痹通络——双合汤4.肝肾亏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三十二、痉证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证: 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3.阳明热盛证: 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4.心营热盛证: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三十三、痿证1.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证: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4.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5.脉络瘀阻证: 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三十四、腰痛1.寒湿腰痛: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1)肾阴虚: 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三十五、乳癖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证: 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三十六、蛇串疮1.肝经郁热证:清泄肝火,解毒止痛——胆泻肝汤2.脾虚湿蕴证: 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三十七、痔Ⅰ内痔1.风热肠燥证: 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证: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Ⅱ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血栓性外痔血热瘀结证: 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三十八、脱疽1.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2.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3.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4.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三十九、肠痈1.瘀滞证(初期):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2.湿热证(酿脓期):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3.热毒证(溃脓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四十、崩漏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证(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四十一、痛经1.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5.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四十二、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四十三、带下病Ⅰ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Ⅱ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四十四、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四十五、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或参苏饮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或桃红消瘀汤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四十六、不孕症1.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2)肾阳虚证: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养血,凋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3.瘀滞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证: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四十七、肺炎喘嗽(一)常证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5.阴虚肺热证: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二)变证1.心阳虚衰证: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2.邪陷厥阴证: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四十八、小儿泄泻(一)常证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二)变证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四十九、水痘1.邪伤肺卫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2.邪炽气营证: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五十、痄腮(一)常证1.邪犯少阳证: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二)变证1.邪陷心肝证: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2.毒窜睾腹证: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五十一.桡骨下端骨折桡骨下端(包括桡骨远侧端3cm以内)骨折ﻫ1.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骨折。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例分析(辨证+方证)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例分析(辨证+方证)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例分析(辨证+方证)背景:本病例分析是为了帮助中医执业医生提高辨证论治水平,通过辨证分析和方药选择来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病历信息:患者:女性,年龄 45 岁主诉:寒冷、畏寒、四肢冰凉、腰膝酸痛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出现寒冷症状,伴有畏寒、四肢冰凉,尤其在冬季更为明显。
同时还出现腰膝酸痛,活动时加重。
没有其他不适。
初步诊断:肾阳虚辨证分析:从症状分析来看,患者表现出寒冷症状、畏寒、四肢冰凉等,这些是肾阳虚的典型表现。
肾阳虚是由于肾脏功能减退导致机体阳气不足所引起的。
腰膝酸痛是肾阳虚的常见症状之一。
方证选择:温阳壮阳方方药组成:- 黄精 15g:补肾壮阳,温经散寒,提高机体阳气。
- 细辛 9g:温经散寒,温肾助阳,有助治疗寒冷症状。
- 枸杞子 12g:滋肾养肝,提高肾脏功能,补益身体。
- 巴戟天 12g:壮阳补肾,温肾助阳,常用于治疗肾阳虚症。
- 山药 20g:益气补肾,补中益气,有助于改善肾阳虚引起的症状。
临床应用:将以上方药按照比例配伍,加水煎煮服用,每日 2 次,每次一剂。
预后评估:通过温阳壮阳方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寒冷症状、畏寒和四肢冰凉感,同时也可以缓解腰膝酸痛。
预计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改善,身体会得到一定的恢复。
总结:中医执业医师在面对肾阳虚症状时,应通过辨证论治,选用适当的方药来治疗。
温阳壮阳方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肾阳虚的方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真题(第一站)
第一站题库,试题 1 答案女,40岁,心悸时作2年余。
患者近2年来时常心悸,伴神疲乏力,头晕,视目昏花,多梦而夜寐不酣,饮食尚可,大小便未见异常。
为明确诊断,前来就诊。
既往有月经过多史。
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10/80mmHg。
神志清,精神尚可,营养适中,形体偏瘦,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肺检查(-),肝脾肋下未触及,腹平软,无压痛,肠鸣音4次/分,周身皮肤无出血点,生理反射未见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淡红,脉细弱。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1×1012/L,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比积40%,网织红细胞计数1.2%,血小板计数218×109/L。
血清铁蛋白10ng/ml,血清铁7.74μmol/L。
肝脾超声波(-)。
心电图:正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参考答案:辨病辨证依据: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不华;气血亏虚,血不养心,则心悸、心慌,夜寐多梦;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目,故头晕、视目昏花,神疲乏力;舌为心苗,心主血脉,心血不足,故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西医诊断依据:1.月经量多,头晕心慌,视物眼花,倦怠乏力半年。
2.查体:贫血貌,肝脾肋下未及,周身皮肤无出血点。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红细胞比积降低。
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降低。
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心悸心血不足西医诊断:缺铁性贫血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12g 白术12g 甘草6g当归12g 龙眼肉9g 酸枣仁9g 茯神9g远志6g 木香9g服法: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兼加姜枣益心脾。
试题 2 答案男,40岁,胸闷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2天。
患者近3年来,反复发作性胸部疼痛、胸闷不适。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病因病机,病症鉴别,诊断,中医治法。
方剂。
药物组成,剂量,用法001:肺痨-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艽鳖甲汤-与肺痿鉴别, 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灼,络损血溢方药:二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请教弟母才知家规。
(生熟地黄麦冬甘草;芍药;百合;元参;桔梗;当归;贝母)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鉴别: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
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
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肺痿: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咳等导致肺叶萎弱不用;以咳吐浊延沫为主症。
肺痨:因正气虚弱,感染唠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为特点。
002:痹症-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方药:薏苡仁苍术甘草独活羌活防风桂枝当归鉴别:痹证与痿证的鉴别: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003: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和参蛤散-与哮病鉴别,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方药:附子肉桂山茱萸冬虫夏草当归熟地哮:指声响而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种症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004:伤发热-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别人材料上的咳嗽-痰热郁肺证是助理的题目)005:水肿-脾阳虚衰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方药:干,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与鼓胀鉴别:两病均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主症见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见轻度肢体浮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操作第一站外科方歌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外科部分病证法方并歌诀第三十五节痈肿胀焮红无头痈,实证火毒仙方饮;热盛肉腐仙五味,两虚托毒能生肌。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第三十六节乳癖月经情志发乳癖,青年女性多注意;肝郁痰凝蒌贝散,冲任失调二四医。
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第三十七节湿疮湿疮湿热脾血虚,龙胆泻肝萆薢湿,除湿胃苓汤健脾,当归四物治血虚。
1、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笔试选方为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3、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第三十八节痔便血坠胀辨内痔,风热湿热瘀气陷,凉血地黄脏连丸,止痛如神益中气。
1、风热肠燥: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3、气滞血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第三十九节脱疽(助理不要求)脱疽跛行痛趾黑,寒湿血瘀湿热盛,热毒伤阴气阴伤,阳和桃四顾黄鳖。
1、寒湿阻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2、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3、湿热毒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4、热毒伤阴: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第四十节精癃(助理不要求)精癃增生前列腺,湿热八正脾肾益,气滞血瘀沉香散,肾阴知柏阳济生。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消癃通闭——八正散2、脾肾气虚:补脾益气,温肾利尿——补中益气汤3、气滞血瘀: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4、肾阴亏虚:滋补肾阴,通窍利尿——知柏地黄丸加丹参、琥珀、王不留行、地龙等5、肾阳不足: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济生肾气丸第四十一节肠痈转移右下肠痈痛,初瘀苔白牡丹红,湿热黄腻大柴胡,热毒绛红牡丹脓。
中医执业医师第一站病案分析练习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第一站病案分析练习试题1、【病案(例)摘要】患儿,男,5岁。
2015年8月4日初诊。
患儿因为饮食不慎,出现大便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见少许黏液,肛周红赤,发热,烦躁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痢疾鉴别。
解析: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中医证候诊断:湿热泻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儿以大便次数增多为主症,故诊断为小儿泄泻。
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见少许黏液,肛周红赤,发热,烦躁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故属于湿热泻证。
湿热之邪伤脾,运化功能失职,水谷不分,精微不布,清浊不分,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而致泄泻。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痢疾鉴别。
痢疾大便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中医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葛根6g,黄芩6g,黄连4.5g,马齿苋6g,白头翁6g,车前子6g(包煎)。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病案(例)摘要】曾某,女,3岁。
2015年9月4日初诊。
患儿腹泻6天,大便日行10余次,水样便。
现症:精神不振,啼哭少泪,口渴多饮,无呕吐,目眶轻度凹陷,皮肤干燥,四肢尚温,小便短少,口唇干,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痢疾鉴别。
解析: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变证);中医证候诊断:气阴两伤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大便次数增多为主症,故诊断为小儿泄泻。
精神不振,啼哭少泪,口渴引饮,目眶轻度凹陷,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口唇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故属于气阴两伤证。
泻下日久,伤津耗气,最终致气阴两伤。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60-题全)
题号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60 题全)第一站 001病案分析:1.感冒-暑湿感冒2.肠痈-湿热证解析:1、暑湿伤表证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花。
2、湿热证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解毒利湿透脓。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物如柴胡、黄芩、枳壳、川楝子、大黄、延胡索、白芍、蒲公英、木香、丹参、甘草。
第一站 002病案分析:1.感冒-气虚感冒;2.痔-内痔,气滞血瘀。
解析:1、虚体感冒-气虚感冒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紫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
2、内痔-气滞血瘀证证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常用药物如当归、黄柏、桃仁、槟榔、皂角、苍术、秦艽、防风、泽泻、大黄等。
第一站 003病案分析:1.咳嗽-外感咳嗽-风燥伤肺-桑杏汤2.脱疽--寒湿阻络-阳和汤解析:1、风燥伤肺证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背诵技巧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背诵技巧一、明确学习目标在开始背诵之前,医生需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天要背诵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水平。
目标的明确性可以帮助医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背诵的时间。
二、合理划分时间背诵中医执业技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医生可以将每天的时间合理划分,将背诵任务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
可以在早晨、午休或晚上等空闲时间进行背诵。
同时,要注意时间的适度分配,不要长时间连续背诵,应该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三、利用多种方式医生可以结合多种学习方式来背诵中医执业技能。
可以通过朗读、默写、复述等方式进行背诵,以提高效果。
朗读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默写可以加深记忆,复述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分段记忆在背诵较长的篇章时,医生可以将其分割为几个小段来记忆。
可以先背诵第一段,直到熟记后再背诵下一段,逐段记忆。
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记忆过多的内容,降低遗忘的风险。
五、重复记忆重复是记忆的关键,医生可以多次重复背诵同一内容,以加深记忆。
可以选择每天背诵一段内容,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反复回顾和重复背诵。
通过不断重复记忆,可以使记忆更加深入和牢固。
六、注重理解七、及时复习医生可以及时复习已经背诵的内容,以巩固记忆和弥补遗忘。
可以利用一些间隔复习的方法,比如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回顾已学习的内容,以加深记忆并保持长期记忆。
八、形成概念网络九、与他人讨论与他人的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医生可以与同事、老师或学习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中医执业技能的背诵内容,互相交流和学习。
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思路,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中医执业技能的背诵需要医生付出较大的努力和时间,但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上述的背诵技巧对医生学习中医执业技能有所帮助。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XXX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XXX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é)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温肺散寒。
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
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减缓期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XXX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éjiè)粉五、肺痨1.肺阴吃亏:滋阴润肺——XXX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 úlì)汤合参附汤5.水饮XXX: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XXX安神——黄连温胆汤7、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气度: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XXX心脉:XXX 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è)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奋发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1.怒气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XXX——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0、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XXX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XXX4.湿热衷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断痛——一向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一)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XXX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二)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正人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3、泄泻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XXX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
2014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经典版)
2014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经典版)01中风中脏腑闭证痰湿瘀闭证鉴别厥证、痉证、痿证 (2)02 版本A:肺痨气阴耗伤证与虚劳相鉴别 (3)02 版本B:肺痨虚火灼肺证与虚劳相鉴别 (3)03 心悸心虚胆怯证与奔豚相鉴别 (3)04 版本A:肺痨阴阳虚损证与肺痿相鉴别 (3)04 版本B:肺痨肺阴亏损证与肺痿相鉴别 (4)05 痹症风寒湿痹行痹与痿症相鉴别 (4)06 不寐心脾两虚与一过性失眠鉴别 (4)07 胸痹心肾阳虚 (4)08 感冒风寒束表 (5)09 痫病心脾两虚与痉病鉴别 (5)10 腹痛湿热壅滞证与胃痛相鉴别 (5)11 咳嗽风热犯肺与咳喘鉴别 (6)12 呕吐实证痰饮内阻鉴别反胃 (6)13 版本A:黄疸阴黄脾虚湿滞与阳黄相鉴别 (6)13 版本B:黄疸阴黄寒湿阻遏证与阳黄相鉴别 (6)14 哮病发作期风痰哮证与喘证鉴别 (7)15 泄泻食滞胃肠证与痢疾相鉴别 (7)16 血证便血气虚不摄证与痔疮相鉴别 (7)17 喘证实喘痰热郁肺证与哮病相鉴别 (7)18 痢疾湿热痢与泄泻相鉴别 (8)19 感冒阴虚感冒与时行感冒鉴别 (8)20 心悸水饮凌心证 (8)21 便秘虚秘阴虚秘与肠结鉴别 (8)22 咳嗽肺阴亏耗与咳喘相鉴别 (9)23 胸痹痰浊闭阻证与真心痛相鉴别 (9)24 胁痛肝胆湿热证与悬饮鉴别 (9)25 版本A:哮证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和喘证的鉴别 (10)25 版本B:哮证发作期风痰哮证和喘证的鉴别 (10)26 胃痛湿热中阻证与胁痛鉴别 (10)27 眩晕痰湿中阻与中风鉴别 (10)28 呕吐外邪犯胃证与噎嗝鉴别 (11)29 痿证湿热浸淫证与偏枯、痹证鉴别 (11)30 泄泻肾阳虚衰分别与奔豚、痢疾鉴别 (11)31 阳黄热重于湿与阴黄、萎黄鉴别 (11)32 头痛肝阳上亢与眩晕相鉴别 (12)33 头痛血虚头痛与真头痛相鉴别 (12)34 眩晕气血亏虚 (12)35 中风中经络风阳上扰 (13)36 胁痛肝络失养与悬饮鉴别 (13)37 郁证肝气郁结和癫证的鉴别 (13)。
历年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真题
2010年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第一站辨证论治1号题:1.诊断:感冒风热感冒2与时行感冒的鉴别3治法:辛凉解表4方药:银翘散2号题:1自己诊断:中医病名:感冒证型:阴虚感冒2与时行感冒的鉴别3治法:滋阴解表4方药:加减葳蕤汤化裁3号题:男干部27岁。
近一个月来呛咳气急,痰少质黏,偶有咯血,血色鲜红。
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夜寐盗汗。
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答案是肺痨病证:虚火灼肺证鉴别诊断是肺痨与肺痿。
4号题:水肿里(淤水互结型)5号题:1内容:某女,36岁,素有痰鸣气喘史,等等,2诊断:哮病风痰哮3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4方药:三字养亲汤加减6号题:1诊断:喘证-表寒肺热2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3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7号题:癃闭,证型是肾阳衰惫,方剂是济生肾气丸,要与淋证相鉴别,我诊断写对了,证型写的是肾阳虚损,方剂用的是右归丸8号题:1内容:患者女双手指关节,双下肢关节肿痛13年,今受风寒后加重1月余。
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心烦口干,舌淡,苔薄,脉细弱。
2诊断:痹症肝肾两虚型3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4方药:补血荣筋丸加减9号题:诊断:心悸;证型:心肾阴虚;方药: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10号题:1诊断:胸痹气滞心胸证2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3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11号题:1诊断:胸痹2痰浊闭阻3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4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和涤痰汤加减12号题:1诊断:胸痹心肾阳虚2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3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13号题:1诊断:不寐,心肾不交2与一时性失眠辨别3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4方药: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加减14号题:1诊断:不寐心胆气虚型2与一时性失眠辨别3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4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15号题:1诊断痫病风痰闭阻2治法:涤痰息风,开窍定痫3方药:定痫丸加减16号题:1诊断:痫病心肾亏虚2治法:补益心肾,潜阳安神3方药: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7号题:1诊断:胃痛瘀血停胃2与腹痛鉴别3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4方药:失笑散和丹参饮加减18号题:胃痛脾胃虚弱征黄芪建中汤和腹痛的鉴别19号题:呕吐实证痰饮内阻证小半夏汤和苓桂术甘汤与反胃鉴别20号题:呕吐肝气犯胃四七汤鉴别噎膈21号题:腹痛寒邪内阻良附丸和正气天香散与外科腹痛鉴别22号题:15年前腹部手术,5年后右下腹疼痛,拒按。
执业医师 中医第一站(含题目)
004病例摘要1:方某,男,43岁,已婚,工人。
2015年9月29日初诊。
患者两天前出差,次日出现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干,伴恶风,发热,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脉浮数。
与喘证鉴别。
答案:咳嗽风燥伤肺桑杏汤病例摘要2:徐某,男,42岁,已婚,干部。
2015年9月8日初诊。
患者72小时前出现右下腹痛,逐渐加重。
现腹痛剧烈,高热不退,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大便似痢不爽。
查体:腹平坦,无胃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肠音弱。
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脉洪数。
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鉴别。
答案:肠痈热毒证(溃脓期)大黄牡丹汤合透脓010病例摘要1:朱某,男,37岁,已婚,工人。
2015年7月21日初诊。
患者经某医院诊断为肺结核后,抗痨治疗中,近1个月来呛咳气急,痰少质黏,午后骨蒸潮热,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夜寐盗汗,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口渴,心烦失眠,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请与肺痿相鉴别。
答案:肺痨虚火灼肺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病例摘要2:周某,女,35岁,已婚,教师。
2015年9月2日初诊。
患者乳房肿块伴疼痛半年,肿块和疼痛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痛,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月经史无异常。
查体:双侧乳房外上象限触及片块样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有压痛,舌苔薄黄,脉弦滑。
请与乳严相鉴别。
答案:乳癖肝郁痰凝逍遥蒌贝散012病例摘要1:李某,男,55岁,已婚,教师。
2015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近1年来因工作劳累,睡眠较少,反复出现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近日因工作焦虑,心慌加重,优势持续1小时方能缓解。
现症:心悸气短,不能自主,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
舌淡红,脉细弱。
请与奔豚相鉴别。
答案:心悸心血不足归脾汤病例摘要2:高某,男,38岁,干部。
2016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饮食稍有不节即皮肤瘙痒反复发作2月,抓后糜烂渗出,伴纳少,腹胀便溏,肢乏。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第一站完整版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第一站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中医执业技能5月1日一、感冒寒---风寒感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热---风热感冒-----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暑---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气---气虚感冒-----参苏饮阴---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二、咳嗽寒热燥 2痰肝火+肺阴寒----风寒袭肺---三拗汤合止嗽散热----风热犯肺---桑菊饮燥----风燥伤肺--桑杏汤痰湿--痰湿蕴肺---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痰热--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肝火--肝火犯肺--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肺阴--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冷哮 --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寒包热哮--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风痰哮---华盖散和三子养亲汤虚哮证--平喘固本汤肺脾气虚---玉屏风和六君子汤肺肾两虚--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 2寒 2痰 2肺 2虚寒----风寒壅肺---麻黄汤合华盖散寒----表寒肺热--麻杏石甘汤加味痰热--痰热郁肺--桑白皮汤痰浊--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气----肺气郁痹--五磨饮子气----肺气虚耗--生脉散合补肺汤虚----肾虚不纳--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虚----正虚喘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痨以阴为主阴----肺阴亏损--月华丸阴火--虚火灼肺--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气阴--气阴耗伤--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阴阳--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六、心悸心胆阴阳+水痰瘀心----心血不足--归脾汤胆----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阴----阴虚火旺 --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阳----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水----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加减。
痰----痰火扰心--黄连温胆汤瘀----瘀阻心脉--桃仁红花煎合七、不寐肝胆脾肾+痰肝----肝火扰心--龙胆泻肝汤加胆----心胆气虚 --安神定志丸脾----心脾两虚 --归脾汤加减肾----心肾不交--六味地黄丸合痰----痰热扰心--黄连温胆汤加八、胸痹不通寒痰瘀气寒----寒凝心脉--枳实薤白桂枝痰----痰浊闭阻--栝蒌薤白半夏瘀----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气----气滞心胸---柴胡疏肝散不荣阴阳气阴----心肾阴虚 --天王补心丹阳----心肾阳虚--参附汤合右归气----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九、胃痛寒热虚食瘀肝阴寒----寒邪客胃--良附丸热----湿热中阻 --清中汤虚----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食----饮食伤胃--保和丸瘀----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肝----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阴----胃阴亏耗-- 一贯煎合芍十、腹痛寒热虚食瘀肝寒----寒邪内阻--良附丸合正气热----湿热壅滞--大承气汤加减虚----中虚脏寒--小建中汤加减食----饮食积滞--枳实导滞丸瘀----瘀血内停 --少腹逐瘀汤肝----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十一、泄泻寒热虚虚食肝寒----寒湿内盛--藿香正气散热----湿热伤中---葛根芩连汤虚----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虚----肾阳虚衰--四神丸食----食滞肠胃--保和丸肝----肝气乘脾--痛泻要方十二、痢疾寒----寒湿痢--不换金正气散*热----湿热痢---芍药汤虚----虚寒痢--桃花汤合真人养虚----阴虚痢---驻车丸休----休息痢--连理汤毒----疫毒痢--白头翁汤十三、便秘冷----冷秘--温脾汤*** 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脉弦紧热----热秘---麻子仁丸阴----阴虚秘---增液汤加减阳----阳虚秘--济川煎*** 四肢不温腰膝酸冷脉沉迟气----气秘--六磨汤加减脉弦气----气虚秘---黄芪汤加减十四、呕吐寒虚虚食痰肝阴寒----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散加减虚----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虚----脾胃阳虚--理中汤加减食----食滞内停--保和丸加减痰----痰饮内阻---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呕吐清水痰涎)肝----肝气犯胃--四七汤加减(呕吐吞酸)阴----胃阴不足--麦门冬汤十五、胁痛肋痛:柴龙一元血肝癌:柴蒿一元气---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加减湿---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肝络失养--- 一贯煎加减瘀----瘀血阻络---复元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十六、黄疸1.阳黄热----热重于湿---茵陈蒿汤湿----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胆----胆腑郁热---大柴胡汤毒----疫毒炽盛---《千金》犀角散2.阴黄寒湿----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脾湿----脾虚湿滞--黄芪建中汤3.黄疸消退后调治湿热----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肝脾----肝脾不调--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气滞----气滞血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十七、头痛瘀痰肝 3虚寒热湿瘀----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痰----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肝----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加减气虚--气虚头痛--益气聪明汤加减**肾虚--肾虚头痛--大补元煎血虚--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寒----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热----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湿----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十八、眩晕瘀痰肝+2虚瘀----瘀血阻窍--通窍活血汤加减痰----痰湿中阻--半夏白术天麻肝----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虚----肾精不足--左归丸虚----气血亏虚---归脾汤十九、痫病 1瘀 2痰+2虚突然仆到不省人事强直抽搐两目上视口中怪叫移时苏醒瘀----瘀阻脑络证--通窍活血汤风痰--风痰闭阻证--定痫丸痰火--痰火扰神证--龙胆泻肝汤心脾--心脾两虚证--六君子汤合心肾--心肾亏虚证--天王补心丹二十、中风1.中经络真天真风痰入络--真方白丸子风阳上扰---天麻钩藤饮阴虚风动--镇肝息风汤2.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桃仁承闭证--痰火瘀闭---羚羊钩固)闭证--痰浊瘀闭 ---涤痰汤脱证(阴竭阳亡)--参附汤3.恢复期风痰瘀阻---解语丹气虚络瘀--补阳还五汤肝肾亏虚---左归丸合地黄二十一、水肿1.阳水风水水湿湿热湿毒风水相搏--越婢加术汤水湿浸渍--五皮饮合胃苓汤湿热壅盛--疏凿饮子湿毒浸淫--麻黄连翘赤小豆2.阴水脾肾真四五脾阳虚衰 --实脾饮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瘀水互结--桃红四物汤合五二十二、淋证气血石膏劳气淋--沉香散血淋---小蓟饮子石淋--石韦散膏淋--程氏萆薢分清饮劳淋--无比山药丸热淋--八正散二十三、阳痿赞娱龙逍遥归命门火衰证-----赞育丸惊恐伤肾证----启阳娱心丹湿热下注证----龙胆泻肝汤肝郁不舒证----逍遥散心脾亏虚证 ---归脾汤二十四、郁证肝气----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气火----气郁化火--丹栀逍遥散痰气----痰气郁结--半夏厚朴汤心神----心神失养 ---甘麦大枣汤心脾----心脾两虚 --归脾汤心肾----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二十五、血证1.鼻衄归龙玉女桑气血亏虚--归脾汤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胃热炽盛---玉女煎热邪犯肺--桑菊饮2.吐血归龙泻十灰气虚血溢--归脾汤肝火犯胃--龙胆泻肝汤胃热壅盛--泻心汤合十灰散3.尿血归知无小脾不统血---归脾汤肾虚火旺----知柏地黄丸肾气不固----无比山药丸下焦湿热----小蓟饮子4.便血归黄地角气虚不摄--归脾汤脾胃虚寒--黄土汤肠道湿热--地榆散合槐角丸5.紫斑归茜十气不摄血--归脾汤.阴虚火旺--茜根散血热妄行--十灰散6.咳血燥热伤肺---桑杏汤肝火犯肺--泻白散合黛蛤散阴虚肺热----百合固金汤7.齿衄.胃火炽盛--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阴虚火旺---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二十六、消渴上中下消渴玉七六匮1.上消肺热津伤--消渴方2.中消胃热炽盛---玉女煎气阴亏虚--七味白术散3.下消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二十七、内伤发热气血阴阳气----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气----气郁发热--丹栀逍遥散血----血虚发热--归脾汤血----血瘀发热--血府逐瘀汤阴----阴虚发热--清骨散阳----阳虚发热--金匮肾气丸痰----痰湿郁热--黄连温胆汤合二十八、虚劳1.心虚气血阴阳七养天保心气虚--七福饮心血虚---养心汤心阴虚--天王补心丹心阳虚--保元汤2.肾虚气阴阳大补左右肾气虚--大补元煎肾阴虚--左归丸肾阳虚--右归丸3.脾虚气阴阳四胃(味)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脾胃阴虚--益胃汤脾阳虚--附子理中汤4.肝虚四物补肝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5.肺虚沙参补肺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二十九、癌病1.脑瘤大麻毒通脑窍(阴虚----阴虚风动证--大定风毒----风毒上扰证--天麻痰瘀----痰瘀阻窍证--通窍2.肺癌沙参五味生百合二陈阴虚----阴虚毒热证--沙参气阴----气阴两虚证--生脉痰-------痰湿蕴肺证--二陈瘀-------瘀阻肺络证--血府3.肝癌肝癌:柴蒿一元气---肝气郁结-- 柴胡疏肝湿---湿热聚毒-- 茵陈蒿汤阴--肝阴亏虚一贯煎加瘀--气滞血瘀-- 复元活血汤4.大肠癌大补知柏槐膈下(腹痛便血肿块)脾肾---脾肾双亏证--大补元煎虚------肝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湿热--湿热郁毒证--槐角丸瘀-----瘀毒内阻证--膈下逐瘀汤5.肾癌、膀胱癌大补知柏八龙桃脾肾---脾肾两虚证--大补元煎虚------阴虚内热证--知柏地黄丸湿热---湿热蕴毒证--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瘀-----瘀血内阻证--桃红四物汤三十、痹证防乌薏白双(人)独(住)寒---风寒湿痹1.行痹--防风汤2.痛痹--乌头汤3.着痹--薏苡仁汤热---风湿热痹--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瘀---痰瘀痹阻--双合汤肾---肝肾亏虚--独活寄生汤三十一、腰痛甘四身痛左右归寒----寒湿腰痛--甘姜苓术汤热----湿热腰痛--四妙丸瘀----瘀血腰痛--身痛逐瘀汤肾----肾虚腰痛1.肾阴虚----左归丸2.肾阳虚- --右归丸三十二、痉证羌活羚角白增液清营导痰四大风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噤不语邪壅经络证--羌活胜湿汤肝经热盛证--羚角钩藤汤阳明热盛证---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心营热盛证--清营汤痰浊阻滞证--导痰汤阴血亏虚证---四物汤合大定风珠三十三、痿证补参苓救二虎还圣愈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虚----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热----肺热津伤----清燥救肺汤热----湿热浸淫--加味二妙散虚----肝肾亏损--虎潜丸瘀----脉络瘀阻--补阳还五汤合圣愈汤外科疾病一、乳癖逍遥蒌贝二四物(五)肝郁痰凝证---逍遥蒌贝散冲任失调证---二仙汤合四物汤二、湿疮龙萆除湿当消风湿热蕴肤证---龙胆泻肝汤合萆脾虚湿蕴证---除湿胃苓汤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或四物三、内痔血地脏补中止痛风热---风热肠燥证---凉血地黄湿热---湿热下注证---脏连丸加脾虚---脾虚气陷证----补中益气滞---气滞血瘀证---止痛如神四、肠痈瘀滞:大黄+红藤瘀滞证---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湿热证--复方大柴胡汤热毒证--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五、精癃八中香知柏济生湿热下注证--八正散脾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气滞血瘀证--沉香散肾阴亏虚证---知柏地黄丸肾阳不足证---济生肾气丸六、脱疽杨桃四顾黄家阳寒湿阻络证--阳和汤加减血脉瘀阻证--桃红四物汤湿热毒盛证---四妙勇安汤热毒伤阴证--顾步汤气阴两虚证---黄芪鳖甲汤妇科疾病-一、崩漏上下清热加减二血热证1.虚热证-----上下相资2.实热证----清热固经肾虚证1.肾气虚证-----加减苁2.肾阴虚证-----二至丸3.肾阳虚证-----右归丸血瘀证-----桃红四物汤脾虚证-----举元煎合安冲汤二、闭经加减八肾血痰(闭)肾气虚证------加减苁蓉菟丝子气血虚弱证----八珍汤人参养阴虚血燥证----补肾地黄丸加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痰湿阻滞证----苍附导痰丸三、症瘕开香桂枝茯苓丸痰湿---开郁二陈汤气滞---香棱丸血瘀---桂枝茯苓丸四、痛经愈(欲望)少腹膈下调经血气血虚弱-----圣愈汤.寒凝血瘀-----少腹逐瘀汤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肾气亏虚-----益肾调经汤湿热瘀阻-----清热调血汤五、不孕症右开启少腹养精种玉汤肾阳虚---右归丸肝郁-----开郁种玉汤痰湿-----启宫丸瘀滞胞宫---少腹逐瘀汤肾阴虚---养精种玉汤六、胎漏、胎动不安(孕)愈(年)苓保胎寿胞漏漏胎跌仆伤胎----圣愈汤症瘕伤胎----桂枝茯苓丸血热胎-------保阴煎气血虚弱----胎元饮肾虚----------寿胎丸七、产后发热八四生毒血虚----八珍汤外感----荆防四物汤血瘀----生化汤感染邪毒----解毒活血汤八、绝经前后诸证二仙左右理中丸肾阴阳俱虚-----二仙汤肾阴虚----左归饮肾阳虚----右归丸合理中丸(形寒肢冷腰膝酸冷舌有齿痕脉沉细无力)九、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来)止带肾虚证----内补丸脾虚证----完带汤热毒炽盛证----五味消毒饮阴虚夹湿证----知柏地黄汤湿热下注证----止带方十、带下过少归营肝肾亏损证----左归丸血枯瘀阻证----小营煎儿科疾病一、肺炎喘嗽三银石五(个)大枣三毒人杀牛黄羚角参附龙风寒闭肺证---三拗汤加味风热闭肺证---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痰热闭肺证----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毒热闭肺证----三拗汤合黄连解毒汤。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答题技巧及示例
答题技巧及示例一、答题注意事项1. 中医疾病诊断第一题是内科病,第二题是外妇儿病。
“胎漏、胎动不安”的诊断最好写成“胎漏、胎动不安——胎动不安(如果是胎动不安的话)”,单答胎漏扣分,“中经络”、“阳黄”等写在病名的后面或证型的前面都没关系,一般写在证型的前面,如“中经络—风痰瘀阻”。
怎么辨病?(1)秒杀词很重要,但是不能只看秒杀词。
比如腹痛+,有些人就诊断为腹痛,后面还有里急后重,大便情况,就不是诊断为腹痛,要读完题干,不能飘。
执业60个,病名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注意病不要写错别字。
一般来说,你知道了这个病,但是写错了字,改卷老师知道你病诊断出来了,比如哮病写成哮证,影响不大,会扣1分或者2分,后面的可以继续得分。
但是不能错的太离谱,比如崩漏写成了蹦露,太离谱!(2)看题号,比如咳嗽和血证咳血阴虚,不会辨病就看题号。
第一题内科,每个疾病都有,按顺序可大致猜到是什么病。
(3)看鉴别(助理没有鉴别,其实难度更大),有时候可以直接从鉴别来猜出辨病,比如鉴别:一过性失眠,直接可以诊断为不寐,有时候伴头痛,心悸,题干反而有些让人拿不定主意。
2. 中医证候诊断诊断证型,没有要求必须和书上证型每个字一样,大致相同,意思相同就可以。
每个证型都由证素构成,证素的命名其实是有规律的,一般是病因+作用动词+病位。
把这个证型的证素分解表达出来,比如喘证实喘的“风寒壅肺”,病因是“风”、“寒”,病位在“肺”,其中“壅”是作用动词(这个动词在这里写错了也不要紧,壅写成阻、郁、蕴、犯、侵都不能算错,只是“壅”可以最准确地表达风寒对病位“肺”的作用)。
证素主要是这三个,所以你写出“风寒壅肺”、“风寒犯肺”、“风寒阻肺”都可以说的过去,只是风寒的性质在侵犯肺的时候,结合肺的生理特性,风寒内舍在肺,邪实气壅,写成“风寒壅肺”最为合适。
如果考生在写这个证型的时候,证素病因“风”、“寒”没有写全,说明辨证不完全,如“寒邪犯肺”就不能算对,最多只能得一半的分。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例分析(辨证+方剂)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一站病例分析(辨证+方剂)案例描述病人是一位45岁女性,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以及失眠。
头痛为重痛,经常发生在额部和前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眩晕表现为头晕、眼花,行走时容易摔倒。
失眠严重,每夜只能入睡数小时,早醒且难以再次入睡。
病情分析根据病人的症状描述,可以初步判断为肝阳上亢、肾精亏虚所致。
头痛和眩晕多见于肝阳上亢,而失眠则是肾精亏虚的常见症状。
辨证施治辨证分析根据病人的症状,可辨证为肝阳上亢、肾精亏虚型。
- 肝阳上亢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
可使用平肝降阳的药物。
- 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失眠。
可使用滋补肾精的药物。
中药处方方剂:柴胡犀角枳壳汤柴胡犀角枳壳汤组成:- 柴胡 10g- 犀角 10g- 枳壳 10g- 甘草 5g用药解释:- 柴胡:疏肝解郁,平肝降阳。
- 犀角:清肝热,平肝降火。
- 枳壳:疏肝解郁,平肝降阳。
- 甘草:调和药性,调理脾胃。
用药原则- 柴胡、犀角、枳壳具有平肝降阳的作用,可调节肝阳上亢症状。
- 甘草调和药性,缓解苦寒之性。
治疗方案每日一剂,饭后温服。
食疗建议除药物治疗外,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多摄入补肾养血的食物,如黑豆、乌鸡、枸杞等。
注意事项- 患者应按时服药,并注意个人卫生。
-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论本病例分析了一位头痛、眩晕、失眠的女性患者,初步判定为肝阳上亢、肾精亏虚所致。
给出了针对性的中药处方和食疗建议。
患者应按医嘱服药,并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就医如有需要。
2014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真题(附答案)
2014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真题
附答案
【1号题】中风-中脏腑-闭证-痰浊瘀闭-涤痰汤
【2号题】肺痨气阴两虚保真汤
【3号题】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与奔豚
【4号题】肺痨阴阳两虚补天大造
【4号题】河南周口
肺痨阴阳两虚,(首先给出了典型的肺痨5个主症: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
然后给了:五更泄泻,阳痿。
)与肺萎鉴别,补天大造丸。
【5号题】痹証風寒濕痹行痹--防風湯
【6号题】甘肃陇南
不寐,心脾两虚;与一过性失眠鉴别
【7号题】胸痹心肾阳虚-右归丸合参附汤
【8号题】感冒风寒束表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枳桔柴前羌独活;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又奇功,若去人参荆防入,疮痈初起此方宗)
【8号题】锡林郭勒盟。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
治法: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仙灵脾、当归、白芍、巴戟天、
肉苁蓉、制香附、郁金、天冬、贝母、知母。
第一站 008
病案分析:
1.患者女性,53 岁。平素忧思抑郁,今日情绪刺激后出现呼吸短促,吸
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伴心悸,失眠。苔薄,
脉弦。
2.患者男性,学生,19 岁。昨晨开始出现腹部疼痛,4 小时前转移至右
9
证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常用药: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
味子、玄参、阿胶、龟甲。
2、风热肠燥证
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
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怯风。
克。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 线透视或摄片多有腹腔游离气体。如诊断有困难,
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査。
第一站 005
病案分析:
1.哮-寒包热;
2.痔疮-脾虚气陷
解析:1、寒包热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
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10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甘草、石菖
蒲、陈皮、枳实。
2、肝郁痰凝证
证候: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
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执业实践技能第一站考试大纲
选择题中医执业实践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B. 观察患者的舌苔变化C. 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D. 观察患者的面色光泽在中医执业实践中,切诊主要是指:A. 按摩患者的身体以诊断疾病B. 通过触摸和按压来感知患者的脉象和腹部情况C. 询问患者的家族病史D. 观察患者的五官变化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执业中的“八纲辨证”?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气血中医执业中,治疗原则的制定主要依据:A. 患者的经济状况B. 疾病的轻重缓急C. 医生的个人经验D. 患者的社会地位下列哪项是中医执业中常用的外治法之一?A. 针灸B. 推拿C. 拔罐D. 以上都是在中医执业实践中,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 立即开具中药处方B. 迅速进行辨证施治C. 采取急救措施,稳定病情D. 安排患者住院观察填空题中医执业实践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闻”诊主要包括______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在中医执业中,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中医执业实践中,对于慢性病患者,应注重______和______的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中医执业中,常用的内治法包括中药内服、______、______等。
中医执业实践中,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应制定______和______,以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中医执业中,对于患者的饮食调养,应根据患者的______和______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简答题简述中医执业实践中“望诊”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在中医执业中,如何进行“八纲辨证”?请简要说明其步骤和方法。
阐述中医执业中“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原理及其应用。
在中医执业实践中,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应采取哪些紧急处理措施?简述中医执业中常用的外治法及其适应症。
在中医执业中,如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请简要说明其步骤和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病因病机,病症鉴别,诊断,中医治法。
方剂。
药物组成,剂量,用法001:肺痨-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汤-与肺痿鉴别,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方药:二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请教弟母才知家规。
(生熟地黄麦冬甘草;芍药;百合;元参;桔梗;当归;贝母)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鉴别: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
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
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肺痿: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咳等导致肺叶萎弱不用;以咳吐浊延沫为主症。
肺痨:因正气虚弱,感染唠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为特点。
002:痹症-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方药:薏苡仁苍术甘草独活羌活防风桂枝当归鉴别:痹证与痿证的鉴别: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003: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和参蛤散-与哮病鉴别,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方药:附子肉桂山茱萸冬虫夏草当归熟地哮:指声响而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种症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004:内伤发热-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咳嗽-痰热郁肺证这应该是助理的题目)005:水肿-脾阳虚衰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方药: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与鼓胀鉴别:两病均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主症见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全身,面色白,腹壁无青筋暴露。
鼓胀是肝脾肾,水肿是肺脾肾006:胃痛-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胃阴亏耗,胃失濡养方药:麦冬,生地,枸杞,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与真心痛鉴别,真心痛是心经病变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多刺痛,动则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007:中风-中脏腑-痰火淤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可另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与痉证鉴别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方药:(少妇举杯祝领狗丧草地)白芍茯神菊花川贝母竹茹羚羊角钩藤桑叶甘草生地黄008:哮证-缓解期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方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题目:患者幼年反复哮鸣喘息,易感冒,自汗。
近一月现受凉喉中哮鸣又作,经治疗有好转。
现气短声低,喉中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009:痢疾-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鉴别:痢疾与泄泻: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
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
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泻、痢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转泻。
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病情减轻。
010:黄疸-阴黄-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与萎黄鉴别(应该不是脾虚湿盛证)寒湿阻遏证--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方药:黄山阴沉+仓术附子鉴别:1.黄疸与萎黄: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2.阳黄与阴黄: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011:咳嗽-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方药:三朴陈仓,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012:中风-中经络-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方药:成龙要李东选怀恋国老买贵石(茵陈龙牡芍药牡蛎天冬玄参怀牛膝川楝子甘草麦芽龟甲赭石)013:腹痛-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大承气汤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鉴别:腹痛与胃痛: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014:尿血-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与血淋鉴别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尿血:与血淋一样均尿色红或纯血,但尿血不涩痛血淋:溺血而痛015:不寐-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方药:龙胆草车前子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泽泻柴胡甘草鉴别: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
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
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
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016:虚劳-1气虚-肺气虚证-补益肺气-补肺汤(不是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方药:人参黄芪沙参熟地五味子百合题目:患者20岁,女,从小素体虚弱,面色恍白,气短乏力,现症见:经常反复感冒,咳嗽,咳嗽无力,痰液清晰,短气自汗,面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与肺痨鉴别017:心悸-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志-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题目:男,56岁,2013年1月5日就诊,患者平素心悸不安,形寒肢冷,时有胸闷气短多年,近2日症状加重,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沉细。
与奔豚鉴别:心悸:心胸躁动不安,心中剧烈跳动奔豚:奔豚发作时也有心胸躁动不安,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018:泄泻-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命门火衰,脾失温煦鉴别: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019:便血--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可能性大,应该不是便血--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鉴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020:淋证,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鉴别:癃闭鉴别:相同点都为排尿困难。
不同点癃闭小便量少,无尿痛;淋证尿量多正常,尿频而痛。
021:痉证-阳明热盛-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不是肝经热盛证,自己辨证下)因为有腹满便结--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筋脉失养方药: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麦冬,大黄,芒硝等。
与间证相鉴别:间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疾病,其发作特点为突然扑到,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其口中如作猪羊声,大多发作片刻即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既往有类似发病史,痉证的抽搐痉挛发作多成持续性,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证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
.痉证与厥证厥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以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厥证以四肢逆冷,无项背强硬、四肢抽搐等表现为其鉴别要点。
022:消渴-中消-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不是上消-肺热经伤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题目:女62岁,5年前口渴多饮,体重下降,多食易饥,大便溏薄,尿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而干,脉弱。
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
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023:心悸-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合参附汤题目:冠心病、心律失常史十余年,常觉心中悸动不安近三日病情加重。
心悸水饮凌心与奔豚相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奔豚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鉴别:真心痛,其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牵及肩胛两背,常因劳累,寒冷,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发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至晕厥。
024:癃闭-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与淋证鉴别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题目:排尿困难反复发作10癃闭:排尿困难,点滴不畅,但无尿道刺痛,尿量少于正常,甚至无尿。
淋证:排尿困难,点滴不畅,尿道刺痛,尿量正常。
鉴别:1.癃闭与淋证: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证候。
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
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闭感受外邪,常可并发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