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热门话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加班加点上课,给部分学生补差,个别辅导 本来是一种非常值得肯定的高尚的勤奋敬业行为,却 尴尬地与绩效工资多少的世俗目的紧紧地挂在了一起。 以至于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辛苦不是为了他们的成 长,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绩效工资。总之,这种工厂 绩效管理模式下的学校教育离育人越来越远,学校成 了制造大学生的“工厂”。
4、教育的公益性?产业化?商业化? ①商业资本介入教育事业,公益性单位商业倾向。 ②有偿家教、教辅读物、教辅班 ③奥赛热、证书热、加分热、状元热。 ④家庭教育投入增加,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沉重 5、虚高的“唯文凭论”。
四、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 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2009年1月4日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 的讲话中指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在 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与 制度、素质教育基本目标与实施途径、深化教育教学方 法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等问题,要实现教育价 值观的全面回归。
②2001年6月,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调整培养目标 改革课程内容 改变培养模式 改革评价标准 培养21世纪新人,显著征是一个“新”字 。
二、实现教育价值观的全面回归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概括为: 学有所教。即人人受完全的义务教育、公平的教育、高 质量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和终身的教育 全国人大提出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围绕 中小学教育、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等三大问题。
历史学科的热门话题
——教学设计 、评课标准
第一个问题 — 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 “告别野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①古埃及的历史 ②古埃及的文字 ③古埃及的金字塔 ④古埃及的木乃伊 3、小结
2、照搬经济领域的绩效管理理论,加剧了教育领域的功 利主义倾向,把经济领域的绩效管理模式片面地应用于 教育管理之中,加剧了教育领域的以升学为第一要务的 功利主义教育倾向。 “工作定额原理” 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 一是对学校、对老师运用学生成绩指标进行管理。 二是按照升学成绩高低对学校和教师进行奖惩。 三是按照升学绩效对局长、校长、教师工作岗位进行 调整。 在绩效管理模式驱动下,学校的管理行为与教师的教 学行为都发生了异化——育人已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价 值追求。
三、需要破解的难题 1、父母对孩子的“学历教育期望”。由于受到我国传 统教育文化观念的影响,加之社会上一些用人部门存 在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父母对孩子的学历要求和 期望普遍较高,其中独生子女家长表现得尤为突出。 对于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孩子的成功就是百分之百 的成功,孩子的失败也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一个独生 子女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 家长问卷显示,独生子女的家长,有23.1%的希望 孩子读到硕士,26.4%的希望孩子读到博士。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实质 是教育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种“知识中心”的教育价 值观,又被“应试教育”所“绑架”,其结果,在教育 实践中,必然是“人”的失落。在这种教育生态之下, 我们的教育就是分数、成绩和升学率。
第三个问题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题,其本质是要解决培养 什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 人为本”的要义。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的突出矛盾开始从数量普及向质量提高转变。 发展的战略重点开始由规模扩张向教育结构调整转变。 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正在由知识技能型人才 向综合创新型人才转变。
3、不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致使中小学“应试教育”倾向愈 演愈烈,一些地方领导把教育的健康发展当成“软任务” 而把高考升学率当成“硬任务”,习惯于像抓GDP一样抓 升学率,此作为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主要指标。 一些地方这种高考升学率作为考核当地教育发展主 要指标,对应试教育保驾护航。
2008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教育部组织专家分赴五 省市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调研。在调研中,我 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给教育局长、高中校长们 施加的巨大的升学压力: ①某市高考升学率不好,教育局长被撤掉去做没有实权 的政府副秘书长。 ②有些地方,每到高考分数公布的时候,书记、县长就 等着听汇报,局长有时吓得两腿发抖。 ③某市领导告诉某中学校长:“三年内,你的学校出不 了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你就走人。” ④某市长在向我们调研组汇报工作时说:“这两年,我 们对教育投资很大,我们要求教育要有所回报,今年我 们本科上线8000人,明年必须完成10000人,不然,教 育局长就别干啦!”
4、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调查,在“应试教育”挤压 下,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持续下降。
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数据 持续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 初高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 (应考虑电视和上网的影响) 有64%的中学生不做任何家务,63%的中学生回 家没有任何体育活动。 心理素质方面,许多中学生步人校门时的心情感到 “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 “应试教育”扼杀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 性发展空间被剥夺,责任感生成环境缺失。
2、回归教育传统,找回教育的人文精神。 “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 “教育者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人格、价值生成,注重育 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回归教育科学,坚信教育是有规律,既要遵循教育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培养的人要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又要遵循教教育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相适 应的规律,改变我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的“时间加汗水, 高耗低效的“粗放型”教育模式。 4、回归教育制度,弘扬教育的法治精神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工资待遇。使技能型人才工资待遇 达到同行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 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使技能型人才能够人尽 其力。 建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社会用人 制度,改变在人才使用方面的“高消费”、人才评价方 面 的“重学历”、人才晋升方面的“官本位”、人才管理 方面 的“身份制”。 建立平等、合理、科学的人才标准,保障让更多的人 看到成才的希望,增强成才的信心。
第一个问题 中小学教育教育公平,教育均衡 城乡教育差距 区域教育差距 群体教育差距 校际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 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差距
第二个问题 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的偏差助长了“应试教育”。在功利主义 教育价值观和急功近利的“唯升学”教育政绩观驱使下, “应试教育”的倾向愈演愈烈。 1、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扭曲了育人功能 基础教育成了单纯的升学预备教育,学校的一切教育教 学活动都围绕着升学考试来组织实施。 一是考什么就教什么。 二是怎么考就怎么教。 三是怎么有利于升学就怎么管理。 四是为了升学而牺牲学生的健康发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调研组”为制定《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供了六篇二十个专题共 六十条建议。例如 第46条.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实施分层分类中考制度 普通高中录取形式多元化 普通高中普遍实行学区内就近入学 允许部分特色高中实施自主招生考试,招收适合学校 发展特色需求的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可提前自主招生 采取初中毕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与兴趣特长相结合 的考试录取方式。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免试入学。
第47条.改革用人制度,努力实现人尽其才 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改变单 纯按学历论人才的片面人才观。 鼓励每个人在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中,选择适合自 己的成才渠道,营造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都能获得成 功体验和回报的社会文化环境。 建立人才合理流动的社会保障机制,确立人才合理 流动的社会保障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 人才能力与薪酬相对应。
2、父母对孩子的“未来职业期望”。 家长问卷调查显示,在最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从事 的职业中,主要有医生、机关干部、公司经理、科学 家、律师、法官、外交官、节目主持人、工程师、教 师、军人和警察等。 想让孩子选择煤矿工人、清洁工、建筑工人、司机、 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售货员、理发师、兽医、美容 师、厨师、护士等职业的家长比例均低于1%。 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今后从事社会 地位和收入较高的工作。
①上世纪末,英美文化圈、欧洲大陆文化圈、东方文化 圈和印度文化圈等四大文化圈基础教育改革潮流涌动: 美 国,让学生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学生把今 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 生活做准备。 英 国,发展学生的关键技能。强调“社会”和“文 化”。 德 国,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培养对 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韩 国,培养学生主导社会变化和潮流的基本能力。 日 本、培养“生存能力”。 新加坡,勇于创新的精神。 印 度,“将教育与生活技能连接起来”,“将教育与 工作相联系”。
3、父母对孩子的“升学期望”. 家长问卷调查显示,独生子女自身的“升学期望”。 从初中毕业后的选择意向看,选择上“普通高中”、 “重点(示范)高中”的比例达到83%以上。 独生子女选择升人“重点高中”的比例达到77.6%, 非独生子女选择升人“重点高中”的比例也高达70.3%。 然而,由于各地“重点高中”在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中所 占比例仅为5%~8.9 %。可见初中学生特别是独生子 女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学习竞争的激烈程度。 从学生问卷还可以看到,学生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比例普遍较低。独生子女 为10.5%,非独生子女为14.8%。
教育事业必须寻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1、实现教育价值观的全面回归 ①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有教无类” ②坚持“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应试教育”是面向少 学生的淘汰教育。升学预备教育不能以牺牲育人为代价。 在这里,“育人”与“升学”是辩证统一的。 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的成功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最大 的教育公平。既满足人民群众子女近期的升学需求,又 能为人民群众子女将来的就业谋生打下基础。因此,实 施素质教育是办人民满意教育。
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实现教育价值观的全面回归
一、三十年来 教育领域的六个热门话题: “恢复高考” “三个面向” “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 “实现教育价值观回归”
1、邓小平作出恢复高考及对外派遣留学生的重大决策 中国教育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步伐。 2、1978—1984年:教育全面复兴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 方针。 3、1985—1992年:教育整体推进 “提高全民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宏伟目标。 4、1993—2000年:教育深化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提出“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5、2001年开始:培养21世纪新人。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 管理及课程评价诸方面,对本次课程改革作出了整体规 划。
实施多元化的高校招生制度。 成立社会考试机构,组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每年 举办两次考试,学生自由选择考试时间。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 校录取的参考基准。 实施高校自主招生,由学校自主决定考试或考核的 方式,选取适合本学校和专业发展需求的学生。首先 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试点,2020年前全面实施。 实行对特殊才能学生破格录取制度。对在某一方面 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以及在实践岗位上做出突出贡 献的技能型人才,采取破格录取制度。 建立由学生申请、学校和相关专家推荐、高等学校 测评、社会监督的招生录取机制,为特殊人才的成长 提供特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