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政治当代经济与政治强化
与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对比.doc
马原变化详情2012年大纲2011年大纲第二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删掉考点:联系与发展。
2.考点: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3.删掉考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原说法:1.考点: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第二节:考点原说法1.考点:联系与发展2考点: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3.考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三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考点:1.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考点原说法:1.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第四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考点: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删掉考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2.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第一节考点原说法:1.经济基础的含义。
上层建筑的含义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考点原说法: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2.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第五章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考点: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2.删掉考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3合并考点: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4.资本循环5.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第二节考点原说法: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3. 资本积累的含义。
资本积累的本质。
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5.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考点:1. 考点合并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第三节考点原说法:1.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和本质。
考研政治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知识点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一、当今世界局势一两极格局解体1、世界经济格局1核心内容: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2三个阶段:①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②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A、国际金融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B、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C、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③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2、世界政治格局1发展阶段: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冷战的开始、两级政治格局的动摇、两极格局的终结;2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①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②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将会复杂得多,形成时间也要长得多;③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二世界多极化1、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各种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原因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2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三经济全球化1、主要表现: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金融国际化;2、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突出表现1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2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3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4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5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3、作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争夺世界市场成了国际竞争的热点;四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四个阶段:①贸易一体化;②要素一体化;③政策一体化;④完全一体化;2、类型:第一,优惠贸易安排;第二,自由贸易区;第三,关税同盟;第四,共同市场;第五,经济同盟;第六,完全经济一体化;3、主要的组织①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当今世界关注焦点一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时代呈现出下列特点:1、21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场竞争中,处于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2、网络功能的变化,使人类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这将导致信息皆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3、联合争强、集团取胜的“航母式”模式,将是未来竞争的主要手段;4、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5、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的竞争;6、还存在着少数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和本集团的利益,以“新干涉主义”为借口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甚至是武装干预的危险;二大国关系1、中美关系:在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不仅就事关两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还取得了近200项具体成果;中美战略对话已成功举办五次,为两国在政治层面进行战略沟通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2、中俄关系:第一,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支持;第二,深化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第三,全面推进人文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第四,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3、中日关系:第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第二,加强战略互信;第三,深化互利合作;第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第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第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4、中欧关系、中国与东盟的联系;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1、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的原因:第一,冷战结束使国际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导致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第三,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过度崇尚经济主义;2、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第一,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第二,爆发方式复杂;第三,影响范围广泛;第四,治理难度增大;第五,国际合作尤显必要;第六,应对心态更需开放;第七,国际组织的作用突出;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加大的原因1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发展;2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首要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与否也会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也使世界政治发展更趋复杂;4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大,并不是排除和取代政治、军事因素的作用;四地区热点问题1、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持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完全可能的原因1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主要根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已发生了实质转变;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虽存在严重的矛盾与竞争,但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和依赖日益加深,它们之间存在着协调与合作;3冷战后大国关系加紧调整,形成一种“一超多强”的局面,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借重、相互制约,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2、中东问题的原因:第一,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第二,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3、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以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4、解决中东问题的难题:领土和边界纠纷;耶路撒冷未来地位,巴勒斯坦难民,犹太人定居点,水资源分配等等;五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新增1、西方大国对外一直奉行干涉主义政策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需求,经常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以各种名义对别国发动战争;仅20世纪末以来,就连续发生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充分暴露了西方大国对外奉行干涉主义的本质;2、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①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②全力扶植反政府力量;③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④直接插手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安排;⑤美国退居二线,英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3、中国的主张中国始终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侵犯和破坏;六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1、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2、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3、作用: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主要挑战:多极化与单极倾向两种势力之间的斗争一直在全球和联合国内进行着;与多极化并存的分散化趋势的出现;5、联合国未来的发展的特点:联合国将依然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联合国的中心任务将继续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安全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发展问题将在联合国的议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家将不再是联合国中和国际事务中唯一的行为主体;联合国将逐渐向着为建立规制社会、担负治理全球任务的国际组织演进;三、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1、共同特征:1历史上有着相同的遭遇;2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均获得了政治独立;3发展中国家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4发展中国家都十分珍惜本国得来不易的独立;5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第三,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它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二南北关系1、南北关系: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2、二战后的南北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它的根本特征是南北双方不公平、不合理、不平等的关系;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问的矛盾;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特点: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4、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5、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第一,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三南南合作1、南南合作的新特点: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2、南南合作的意义: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3、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合作、货币金融合作、技术合作;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含义: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2、必要性: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解读;3、意义:首先,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其次,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五、推动构建和谐世界1、内涵: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妨碍和威胁其他任何国家;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之福而非冲突之患;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2、必要性: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企盼;3、目标: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第一,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第二,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第三,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4、举措: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近代史)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系列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稳中有变”万学教育海文考研公共课教研中心政治教研室王瑞领2011年考试大纲于今天正式颁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稳中有变。
“稳”是指“纲要”在所有学科中的占分比例仍然是14%。
“变”是指今年“纲要”有四处变化,其中增加一个知识点,调整三个知识点。
具体如下:第一章内容无变化,考生复习时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掌握。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详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另外还需要注意:201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00周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这个问题考生复习时需要同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对比,特别注意两次对外开放的区别,防止出现分析题。
考生需要知道:近代的开放是中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侵略下被迫开放的,损害了国家主权;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内容有一处调整,即第三节第一个知识点由“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调整为“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包括兴起、而且包括戊戌维新运动的整个过程,调整后表述更加全面。
此外,本章是重点章节,需要重点从宏观上把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过程、结果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首先,需要掌握的是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重点复习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两个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局限以及失败原因。
其次,需要掌握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对于洋务运动,重点复习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再次,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
2011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1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即辩证唯物主义。
这一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关系。
虽然阶级斗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但它们都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展开的。
2.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非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公有制经济起辅助作用C.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共同发展D. 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公有制经济逐渐消亡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一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即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2)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答案:A、B、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是这一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之一,但不是其直接内容。
二、简答题1.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持久战理论、人民战争理论、矛盾分析方法等。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06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06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四、区域经济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政治发生剧烈动荡,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以经济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
美、日、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激烈竞争,直接推动着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的新格局。
1.欧洲联盟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成立时仅有6个成员国,经过五次扩大,现有27个成员国。
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建立了关税同盟,二是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三是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四是实施了谋求共同发展的“尤里卡计划”。
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1993年一月建立了欧洲统一大市场。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大的变革。
2002年1月1日起,除英国、瑞典、丹麦外的欧盟的12个国家开始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实现了经济货币联盟计划。
同时,欧洲联盟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了欧洲经济区,在经济区内做到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
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对付日益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加入到经济集团化行列。
1986年美国率先与加拿大政府谈判,1988年两国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又与墨西哥就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即简称NAFTA)。
1994年1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
协定决定,自生效之日起15年内三国应逐步消除它们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
万学海文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经济学测评试题(强化阶段)
万学海文·专业课高端教研中心
数量价格组合 ( X L , S L ) , ( X H , S H ) ,已经知道产商的成本函数为 C=cx,这里 0<c< L 。 问 1. 如果垄断企业能够确知不同消费者的类型,从而对他们实行完全的价格歧视,那么为了使利润最大化, 请问企业将向不同消费者提供怎样的数量价格组合 ( X L , S L ) , ( X H , S H ) , 并给出你的分析。 2. 计算最大化的社会福利,即产商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总和。并与 1.的结果相比较。 3. 如果企业事先不知道不同消费者的类型,而他又向消费者提供了如同原来一样的两种 数量价格组合 ( X L , S L ) , ( X H , S H ) , 希望 L 型消费者仍然选择 ( X L , S L ) , 而 H 型消费者仍然选择( X H , S H ) , 那么结果将与 1 有什么区别。那类消费者将改变选择。 宏观部分: 一、 (20 分) 已经知道经济中如下关系: C=10+0.8(Y-T) I = 80-6r 市场货币需求 L=360+Y-16r M=320 G=T=50
2
本 文档 为万学 海文 ·专业 课高 端教研 中心 版权所 有,任 何人 、任何 组织 都不得 在无 万学海 文·专 业课 高端 教研中 心授 权 情 况下 传播、 复制 、销售 本文 档,违 者将 受法 律制裁 ! - 3 -
本 文档 为万学 海文 ·专业 课高 端教研 中心 版权所 有,任 何人 、任何 组织 都不得 在无 万学海 文·专 业课 高端 教研中 心授 权 情 况下 传播、 复制 、销售 本文 档,违 者将 受法 律制裁 ! - 2 -
万学海文·专业课高端教研中心
函数为 L(U , ) U 。
2011考研政治第五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个世纪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
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前
内部矛盾的加剧,两大阵营的对峙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争霸。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①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末期,苏联竭力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同时利
用民族解放运动作为同美国争夺的筹码,妄图实现美苏两家合作主宰世界。波匈事件、中苏
关系的破裂、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苏联提出的"戴维营精神"等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新格
局。除了这三大区域化组织外,还有众多的经济集团遍布世界各地。跨洲的集团之间的联系
也更为密切。如:亚欧首脑会议的成功举行,为建立亚欧新的平等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所
有这些说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正加速发展。
2.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各种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
(1)从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美国
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德
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废墟,战胜国的英国、法国也是遍体鳞伤,唯独美国
在战争中实力大大膨胀起来。到 1945 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 60%,对外贸
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18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18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2008、2009、2011年考查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外工作部分再次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令全世界关注。
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分析,还得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及其主题人手。
20世纪上半叶,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20世纪下半期,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时代的主题逐渐被和平与发展所取代。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更加突出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和平问题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和平包括世界总体和平和局部和平。
当代世界和平问题,首先是指防止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爆发,也包括反对和制止局部战争、常规战争,以及针对军备竞赛尤其是核军备竞赛而进行全面、彻底的裁军活动。
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战争的手段和特点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美苏(俄)两国的核武器足够把人类毁灭若干次。
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掀起新一轮争夺高精尖技术优势的军备竞赛。
同时,国际武器交易近年来持续上升,武器扩散特别是核武器扩散屡禁不止,这必然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
另外,国际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激进主义等也都已构成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
冷战结束后,新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呈现出向欧洲拓展且频繁发生、技术含量高而突发性强、性质复杂、破坏性大等特点。
2011考研政治
2011考研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备考指南导语:2011年考研政治是中国考研制度改革的重要年份,考试内容和形式都有较大调整。
对于考生来说,全面了解考试内容和备考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11年考研政治的重点内容、备考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考试内容概述1. 考试形式2011年考研政治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
基础知识部分占60%,综合应用部分占40%。
2. 考试内容(1) 基础知识部分考查考生对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的了解。
(2) 综合应用部分考查考生对综合能力的掌握和运用,包括对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对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提出等。
二、备考重点1. 基础知识部分备考重点(1) 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国家的定义与特征、政治权力与政府、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等内容。
(2)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等内容。
(3) 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的分类与功能、法治与法律文化等内容。
2. 综合应用部分备考重点(1) 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要求考生关注国内外热点政治事件,理性思考并加以分析和判断。
(2) 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提出要求考生对于一些重要的政治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三、备考方法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和所需备考的内容,制定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明确每天要学习的知识点和复习内容,合理分配时间。
2. 打牢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考研政治备考的关键,要重点掌握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的基础理论和概念。
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参考书籍、刷题等方式巩固基础知识。
3. 关注时事政治时事政治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重要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通过阅读新闻和政治类书籍来提升自己的政治视野和分析能力。
4. 多做模拟题和真题通过做模拟题和真题,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的题型和考点,并且可以提前熟悉考试环境和时间限制。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3.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4.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高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D.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D.党的领导及正确的政策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19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19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例题:1.2012年第38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
在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前夕,从1月17日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这里明艳绽放——首都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在这段时长60秒的宣传片中,不仅有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等各领域杰出代表,还有“轮椅天使”金晶、“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辈子在献血”的郭明义等感动中国的普通百姓。
他们都面带微笑,神色自信,于静默之间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历史翻回到1904年5月的一天,在一家银行的外墙,贴出了时报广场上的第一张广告。
100多年来,这里广告的每一次变幻刷新,都展示着时代的表情。
可是在这当中,鲜有中国人的面孔和身影。
百年沧桑,终以微笑定格,来到“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国人自信、平和、友好。
摘编自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材料2:作为《人物篇》的姐妹篇,一部时长17分钟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自2011年2月3日起将陆续在亚洲、欧美等地的多家电视台播出。
《角度篇》分为“开放而有自信”、“发展而能共享”等8个部分,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中国,其中70%以上的画面呈现的都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它没有回避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生存现状在片中多次出现。
这部国家形象片看似一些“视觉碎片”,但能够让世人从中读出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
摘编自新华网(2011年2月2日)材料3:从2009年“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片,到2011年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如此几种地向西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还是第一次。
有评论认为,这几步短片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精神风貌,每个人的笑容都那么阳光,让人油然而生到中国看看的愿望;还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国际形象公关”的又一次主动出击,愈趋自信的中国主动向世界展示自己,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也有报道说,中国的宣传片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之前的“盛大派对”,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
2011年考研政治基础阶段复习指南
2011年考研政治基础阶段复习指南政治学习无论基础如何,均应经过基础性准备复习阶段,由此获得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为下一阶段的系统性复习打好基础。
该阶段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此阶段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后面的阶段复习才会卓见成效。
否则,巩固阶段的时间就会被挤占,还会连锁反映到应试阶段,使得应试成为形式,无法达到真正的备战效果。
考研政治内容改革之后共由六部分构成: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概、邓论、世界经济与政治、时事政治。
科目众多,内容繁琐、体系庞杂,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是制胜的关键。
从万学海文历届学员调查表中反映出:1、政治高分是成为冠军的普遍优势;2、高分政治普遍源自扎实的基础功底,对知识点的透彻理解。
这些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建议各位同学及早准备政治的复习,尽管通常相比较而言,政治复习的开始要落后于英语和数学,但建议应当见缝插针的去安排政治学习时间。
这样才能应对考研政治题型越来越灵活的趋势,一知半解、死记硬背都是导致政治落马的关键原因。
考研政治如此繁杂的任务倘若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只是依靠考前两、三个月的突击是很冒险的做法,也是我们所禁忌的政治学习作风。
基础准备阶段时间的划分基础性准备阶段大致是指3-6月这几个月的时间。
初步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范畴、规律和论断。
逐渐上升到能运用原理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基础准备阶段的重要性这一阶段进行基础性准备工作。
无论已有的公共政治课基础如何,皆可从零起点着手,由此获得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为下一阶段的系统性复习打好基础。
该阶段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此阶段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后面的阶段复习才会卓见成效。
否则,巩固阶段的时间就会被挤占,还会连锁反映到应试阶段,使得应试成为形式,无法达到真正的备战效果,此时,还要通过从容安排知识复习的方式,使个人的心理与生活节奏渐入备考状态。
基础准备阶段分三轮进行本阶段为基础性复习阶段,分两三轮进行。
2011年政 治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1年政治考研真题及答案考研政治一直是众多考生备考的重点科目之一,2011 年的政治考研真题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2011 年政治考研的真题及答案。
首先,从单选题来看,2011 年的题目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个板块。
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有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题目,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这道题中,需要考生清晰地把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再看多选题,其难度相对较高,不仅要求考生对知识点有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有涉及到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变化的题目。
这就需要考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特点。
在分析题方面,2011 年的题目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和重大理论问题。
比如,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题目,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手段和目标。
这道题考查了考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答案。
对于单选题,答案通常比较明确,只要考生对知识点掌握扎实,一般能够准确作答。
而多选题的答案则需要更加谨慎,要仔细分析每个选项,避免漏选或错选。
在分析题的答案中,需要考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对题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准确的阐述和解释。
其次,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最后,要得出合理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例如,在关于宏观调控的分析题中,考生应该先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包括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然后,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通货膨胀压力、经济结构调整等。
最后,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运用,产业政策的调整等。
2011年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821经济学综合考试一(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题(8题,每题15分,共120分)1.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答: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这是贯穿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明,它既是决定价值量的规律,也是实现价值量的规律。
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中的个别劳动耗费和社会劳动的使用都具有制约作用: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一种商品总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商品价格波动的形式发挥作用。
原因如下:(1)商品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而进行的;(2)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期来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其涨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它的平均价格同价值还是一致的;(3)从不同商品的不同价格的涨落来看,无论价格怎样涨落,总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价格背离价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2.试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答: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包括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商品资本,它的决定性动机是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还包括流通过程的两个阶段。
在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是互为条件、互为媒介的。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是由社会总资本的各个独立部分的运动总和所构成的,也就是由各个单个资本的周转的总和所构成。
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01
中国的形象与国家软实力
(1)分析“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的原因。(2)国家形象宣传对提升中国软实力有何作用?
第二部分 考点知识结构图
一、单项选择题
1、( )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理论创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004年
1.布什1991年,2003年关于伊拉克问题的讲话异同;
2.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理念
选做题1:指出布什1991年,2003年关于伊拉克问题的讲话内容的主要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选做题2:①结合材料评析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的观点。
②用唯物史观评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观点。
B.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正确答案】:A
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人权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正确答案】:A
选做题2:(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2009年
1.马歇尔计划分析,美欧关系;2.中国的贡献与影响力
选做题1:(1)结合材料一、二比较“马歇尔计划”和“新马歇尔计划”的异同。(2)结合材料一、三,剖析近些年来美、欧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显现的分歧和原因。
2011考研政治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纲要导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原来是一门完整的课程。
考研课改后,从这门课程中提取了10多个考点,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核内容。
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具有三大鲜明特点:
其一,现实性。
本课程的内容密切联系实际,现实感突出,基本上都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个特点,一方面使同学们学起来比较亲切——因为许多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能够直接挂上钩;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为许多东西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处在变动当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其二,开放性。
本课程所涉及的原理不多,许多论断、看法见仁见智,不甚规范。
这个特点,使得不少同学对这门课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困惑和迷茫。
其三,陌生性。
在本科教学当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选修课存在。
既然政策定位为选修,其结果就是许多同学根本没有修。
根据本课程现实性、开放性、陌生性的特点,以及考纲规定本课程只考查一道分析题的考试要求,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当做到:
其一,独观其大略。
所谓大略,就是最基本的框架论断。
因为枝节的知识既不考也说法不同,无需纠缠。
其二,把握是非方向。
所谓是非方向,就是知道孰是孰非。
例如“经济全球化”,要知道对其应当一分为二地对待;比如“政治多极化”,要知道对其持肯定的观点。
其三,密切关注热点。
本课程考题的命制,通常与现实紧密结合。
所以在平时应适当留意世界上的热点问题。
对那些与热点关联的考点,重点给予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考研政治强化班西安团队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讲:任汝芬讲义说明:为了方便同学学习,本讲义的页码跟老师授课用书完全一致,所以在每页下面加入了分页符,给你的使用带来了不便敬请谅解。
欢迎使用新东方在线电子教材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Ⅰ.形势与政策(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2)年度间(2009年11月一2010年10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部分复习提示(1)本门课程讲述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包括现状与趋势)的认识、判断与对策、主张。
2011年考试大纲所考查的世界格局、大国关系与地区热点问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关系五方面内容的前四方面主要讲述认识、判断,最后一方面内容主要讲述对策、主张。
(2)复习本门课程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新精神、新思想为统领,主要有:①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总体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总体稳定、很不安宁;②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③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④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⑤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本门课程的题型是分析题,考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党中央的新精神、新思想分析考前的国际热点。
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除学懂学会相关理论知识外,还要关注今年的国际热点问题。
一、世界格局1(一)两极格局解体1.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规模和态势。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消长。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废墟,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大膨胀起来。
美国凭借经济上的巨大实力和强大优势,一步一步地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其基本步骤是:第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以及通过提供“两个安全网”(“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加强对欧洲、日本经济的控制;推行“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第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伴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欧共体和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新的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美国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
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增强,同时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出现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并且形成了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复杂激烈,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新格局。
除了这三大区域化组织外,还有众多的经济集团遍布世界各地。
跨洲际的集团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
2.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各种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规模和态势。
战后世界两极格局从形成到瓦解经历了半个世纪。
(1)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①雅尔塔体系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
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
三次会议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内容包括三大类:一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
这些协议或协定及其实施就构成了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
美国和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和改变了。
②雅尔塔体系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
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新的世界战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消极作用: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益与利益,遭到许多国家强烈的抨击与不满;雅尔塔体制是美、英、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它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
(2)冷战的开始两极世界政治格局主要表现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间的冷战。
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激烈对抗的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峙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依仗经济军事实力试图独霸世界。
美国改变了战时与苏联合作的政策,转而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面对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政治上的孤立和敌视、意识形态上的攻击与诬蔑、经济上的制裁与封锁、军事上的包围与威胁,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不得不奋起自卫。
1947年成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纷纷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联成了一片。
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了北约,1955年5月14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形成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
这一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政治上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意识形态上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3)两极政治格局的动摇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和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加剧,两大阵营的对峙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争霸。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是美攻苏守。
到70年代就变成苏攻美守。
直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推行的“尼克松主义”和战略收缩政策,重新采取强硬姿态,实施“新遏制政策”,同苏联展开全面争夺。
加上苏联国力的下降,苏联的扩张势头得到遏制,这成为两极格局终结的先声。
1985年11月,美苏两国首脑举行日内瓦会晤,美苏关系从紧张转向缓和。
1989年12月的马耳他会晤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两极格局发生动摇。
这主要是因为:①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②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冲突和解体。
③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4)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①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华约解散,同年12月苏联解体,导致雅尔塔体制的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
当前世界仍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
②新旧格局转换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打破了旧的力量的对比。
③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它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
新旧格局转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一段时期内,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着斗争,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
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 (二)世界多极化1.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当今世界力量对比虽然呈“一超多强”态势,但正逐渐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政策走向、力量对比可以看出,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不断地向前发展。
2.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具体原因在于:①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中国、俄罗斯坚决反对,欧盟也难以接受,美国霸权主义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②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③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已经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④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政治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
日本经济实力雄厚,有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企图。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是因为:①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
②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