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一、女娲补天往古⑴之时,四极⑵废,九州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⑷。

火爁làn焱yàn⑸而不灭,水浩溔yǎo⑹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ān民⑺,鸷zhì鸟⑻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jì州⑼,积芦灰以止淫水⑽。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hé,冀州平⑾,狡[jiǎo虫死,颛zhuān民生⑿。

注释:⑴往古:很远的古代。

⑵四极:天的四边。

远古时人错误地认为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

⑶九州:泛指中国的土地。

⑷这两句说:天不能完整地笼罩大地,地不能周全地承受万物。

兼,合拢。

覆,覆盖。

⑸爁焱:大火燃烧的样子。

焱,火花。

⑹浩溔:水势浩大。

⑺颛民:善良的人民。

⑻鸷鸟:凶猛的大鸟。

攫:用爪抓取。

⑼远古人类认为水灾与龙作怪有关,故女娲杀黑龙以拯救冀州。

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泛指中原地带。

⑽淫水:泛滥的洪水。

⑾这四句话说:苍天修补起来了,天的四边扶正了,洪水涸竭了,中原平定了。

涸,干枯;平,平定、安定。

⑿生:得以生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2)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3)断.鳖足以立四极()(4)狡虫死,颛民生.()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杀黑龙以济翼州”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策之不以其道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用短文中的信息填空。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无畏斗争。

以女娲为例,她面对险恶环境,英勇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4.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沿袭千年的最基本的书面语言形式,记载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一)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rěn):移动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者( ) 以( ) 从( ) 及 ( )患(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衽以从阴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二)眉、眼、口、鼻四者,毕(都)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故吾位居汝上( ) 我若居眼鼻之下( )6.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7.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译文:8.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3-4(三)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目录1.愚人食盐2.战国策·秦策二3.王右军诈睡4.戴震难师5.曾子杀猪6.千金市骨7.高帽子8.赵威后问齐使9.学弈10.11.魏文侯从谏12.原谷谏父13.截竿进城14.陈太丘与友期行15.乐羊子妻16.子产不毁乡校17.18.陈实与梁上君子19.割席分坐20.临江之麋21.木兰从军22.《李将军列传》(节选)23.当止不止2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25.工之侨为琴26.三人成虎27.郢书燕悦28.赵普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至.于他家()②更.为益盐()③既.得盐美④缘.有盐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译】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译】【参考答案】1.①到②改变③已经④因为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或者,动作:“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③小者..必死()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适合初一学生的课外文言文一、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一世于书,何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讲解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一世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念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 [ 媪] (ǎo)年迈的妇人。

[ 杵] (chǔ)棒槌。

[卒业 ] 达成学业【阅读训练】1、讲解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讲解以下句子中"之 "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 "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尔后已。

”【讲解】①攘:这里是盗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讲解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尔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 4 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尔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平生不敢言归。

【讲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别。

郊衢,田野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致歉。

【阅读训练】1.讲解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若是有,是什么?答: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下册)
何:_______什__么_____________
第10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 词语释义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苔痕上阶绿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无案牍之劳形
名:___出__名__,_有__名_________________ 上:__方___位__名__词__作___动__词__,_蔓__延__到____
第9篇
卖油翁 〔北宋〕欧阳修
➢ 词语释义
(8)汝亦知射乎 (9)吾射不亦精乎 (10)但手熟尔 (11)康肃忿然曰
汝:_______你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乎:__不___是__很__…__…__吗____
熟:_______熟___练_______________ 忿然:_____气__愤__的__样___子_________ 然:_______表__示___“__…__…_的___样__子__”_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 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 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第9篇
卖油翁 〔北宋〕欧阳修
全文翻译
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湛吗?”卖油翁 说:“(这)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康肃公气愤地 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 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 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使油下滴(到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铜 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 了。”康肃公笑着让他走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1.愚人食盐目录15.乐羊子妻2.战国策·秦策二16.子产不毁乡校3.王右军诈睡17.习惯说4.戴震难师18.陈实与梁上君子5.曾子杀猪19.割席分坐6.千金市骨20.临江之麋7.高帽子21.木兰从军8.赵威后问齐使22.《李将军传记》(节选)9.学弈10.永某氏之鼠23.当止不只24.《史记孙子吴起传记》节选11.魏文侯从谏25.工之侨为琴12.原谷谏父26.三人成虎13.截竿进城27.郢书燕悦14.陈太丘与友期行28.赵普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遂自念曰:“因此美者,缘有盐故。

罕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说以下句中的加点词。

①至于他家().③既得盐美.②更为益盐(.④缘有盐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①因此美者,缘有盐故。

【译】②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3.依据文章内容,谈谈愚人的“愚”表此刻哪些方面。

【译】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获取了什么启示?【译】【参照答案】1.①到②改变③已经④由于2.①之因此菜的滋味好,是由于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胃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①语言:“因此美者,缘有盐故。

罕有尚尔,况复多也?”或许,动作:“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②他认为菜的滋味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因此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利处是美好非常,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

真谛再向前超越一步,就变为了错误!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 1.解说以下句中的加点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杯弓蛇影乐广①尝有亲客,久阔②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③听事④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南阳附近)人。

②久阔:久别不见。

阔,阔别,离别,疏远。

③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④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乐广尝有亲客尝:曾经(2)广问其故故:原因(3)既饮而疾疾:生病(4)沉疴顿愈愈:治愈,恢复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乐广猜想杯中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示例]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或:凡事应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见到一点行迹就疑神疑鬼。

)附参考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二)按图索骥伯乐《相马经》有“隆颡①跌日②蹄如累麴③”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級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說明:本練習共有6篇閱讀,滿分100分,60分為合格。

整體の難度偏大,因為部分詞語還沒有積累,但文章の內容上練習較為緊密,可以猜出詞義。

另外,題目與實際の考試題難度相當,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の難易程度。

(一)師曠論學(18分)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

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釋文中加黑の詞。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戲其君乎()③臣聞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の一項是(4分)……………()A、臣聞之B、如日出之光C、驅之別院D、學而時習之3、翻譯文中畫線の句子(6分)4、這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4分)(二)歐陽修論作文(16分)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

雲:“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1、解釋文中加黑の字詞。

(4分)①嘗乘間以文字問之()②惟勤讀書而多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請指出下列各句中の“之”各指代什麼。

(4分)①學而時習之()②嘗乘間以文字問之()③唯勤讀書而多為之()④多作自能見之()3、翻譯文中畫線の句子。

(4分)4、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の訣竅是什麼?(4分)(三)自護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於南方。

席上啖菱,並殼入口。

或曰:“啖菱須去殼。

”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

並殼者,欲以清熱也。

”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1、解釋文中加黑の字詞。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須去殼()④欲以清熱也()2、下列句子中加點の“以”作“因為”解釋の一句是(4分)()A、欲以清熱也。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doc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doc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篇一: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txt>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 4 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9篇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9篇

(三)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 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 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 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尝月下戏(曾经)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譬如人眼中有瞳子(就好像,好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若令月中无物未若柳絮因风起
B.当极明邪乐极生悲
C.无此必不明厚此薄彼
D.当极明邪理所当然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 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 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 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 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 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 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 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 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译文】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国书还没有启封,威后就 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 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 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 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 百姓,哪里有国君?所以哪有丢弃根本的事却问不重要的事的呢?”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请君入瓮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②,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⑤罪。

(选自《朝野佥载·周兴》)【注释】①鞫(jú):审讯,审问。

②推事对食:一边讨论案件,一边相对饮酒。

③瓮:坛子。

④内状:官内递出的状辞。

⑤伏:通“服”,承认。

【阅读提示】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惨无人道的刑罚,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选文写酷吏来俊臣审讯另一个酷吏周兴谋反案,生动地诠释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自主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正在)B. 囚多不承.(承担)C. 此甚易.耳(容易)D. 以炭四周炙.之(烘烤)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2)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3.“火围如兴法”一句中“兴法”的步骤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请君入瓮”的故事,揭露了酷吏的残忍,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则成语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二抱薪救火四年,秦破我①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②。

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

苏代③谓魏王曰:“欲玺④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⑤,使欲玺者制地⑥,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且夫以地事⑦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释】①我:文中指魏国。

②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④欲玺:想要升官。

⑤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身】修养自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A、妻常之.田/夫君子之.行B、家以.农亩为业/静以.修身C、时.天暴雨/年与时.驰D、乃省./吾日三省.吾身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一、小港渡者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②。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③。

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④矣。

予爽然⑤,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⑥也夫,其犹是也夫!【注释】①小书童。

②关闭。

③同“仆”,跌倒。

④上锁。

牡,锁簧。

⑤若有所失的样子。

⑥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

犹是,如同这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小港渡者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哪些启发?二、王积薪闻棋李肇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

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

”妇曰:“伏局③。

”积薪暗记,明日覆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

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

③伏局:认输。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谓天下无敌( ) ②可棋一局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句子。

3、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 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三、多多益善①司马迁上②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①本文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上:指汉高祖刘邦。

③差(Cī):高低。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上尝从容与倌言诸将能不。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6篇阅读,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

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参考答案(一) 1、①晚②怎么③ 听说④ 好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 1、①曾经② 写③精,妙④小毛病 2、①指代学过的知识② 他,指欧阳修③文字、文章④疵病,文章缺点 3、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

4、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书多写作)(三) 1、① 吃② 有人③ 剥掉④想要 2、 B 3、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四) 1、① 跑② 放下③ 希望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目 录1.愚人食盐 2.战国策·秦策二 3.王右军诈睡 4.戴震难师 5.曾子杀猪 6.千金市骨 7.高帽子 8.赵威后问齐使 9.学弈 10.永某氏之鼠 11.魏文侯从谏 12.原谷谏父 13.截竿进城 14.陈太丘与友期行 15.乐羊子妻16.子产不毁乡校17.习惯说18.陈实与梁上君子19.割席分坐20.临江之麋21.木兰从军22.《李将军列传》(节选)23.当止不止2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25.工之侨为琴26.三人成虎 27.郢书燕悦28.赵普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至.于他家( ) ②更.为益盐( ) ③既.得盐美 ④缘.有盐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译】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译】【参考答案】1.①到 ②改变 ③已经 ④因为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或者,动作:“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③小者..必死()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者,甘饵也【译】②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译】3.文章的寓意是什么?【答】4.概括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参考答案】1.①卞庄子(代词)②那么③小的老虎④却2.①人是老虎最美好的食物。

②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就是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了。

3.文章的寓意:智慧带来胜利和荣耀事半功倍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4.启示:我们做事情要运用智慧,善于观察,仔细思考,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就可以提高效率,甚至是事半功倍王右军诈睡王右军①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②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③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王右军年减.十岁时()②方.忆右军未起()③相与..大惊曰()④及.开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译】②信其实熟眠【译】3.王敦为什么认为“不得不除之”?【答】4.“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答】【参考答案】1.①不满②才③一起④等到2.①王羲之睡醒,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

②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

3.因为王敦与钱凤商议的是叛逆的阴谋(便言逆节之谋),一旦泄露出去可是要灭九族的,所以如果睡在帐中的王羲之知道此事,必是要除去的。

4.睡在帐中的王羲之无意中听到了王敦与钱凤商议叛逆的阴谋,知道没有活路了,不满十岁的他没有惊慌失措,就佯装出熟睡的状态(假装呕吐弄脏脸和被子都全然不知),骗过了王敦与钱凤的眼睛。

这是他机智过人的地方。

戴震难师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也?“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④二千年矣。

“”然则⑤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①先生:这里指戴震。

②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③就傅:跟随老师。

④几(jī):差不多。

⑤然则:既然这样,那么……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蕴蓄.者久矣( ) ②日.数千言不肯休( )③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译】②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3.文中戴震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与《论语》所提倡的哪些观点相一致?请你各列举一句。

【答】4.塾师为什么把戴震评价为“非常儿”?【答】【参考答案】1.①积蓄,积累②每日,每天③距离④这些2.①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的?②老师无法回答,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啊。

”3.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

4.“非常”一词蕴含对比,说明戴震与其他的学生不一样。

他敢于质疑,凡事都大胆的问一个为什么;不盲目听从,能积极的独立思考问题。

(意思对即可)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①彘:小猪②特:只不过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其子随.之而泣()③顾反.为女杀彘()④子而.不信其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译】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3.对于该不该杀猪,曾子和他的妻子持不同的观点,试分析他们各自的理由。

【答】4.由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子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答】【参考答案】1.①到②跟随③同“返”,返回④于是,就2.①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开玩笑罢了”①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交给他欺骗啊。

3.曾子的妻子认为不该杀,理由是说杀猪只是跟儿子开个玩笑,好哄孩子回去,不让他跟自己去集市,不必当真。

曾子认为该杀,理由是答应了孩子的事要实现,否则没有办法教孩子诚信。

4.曾子是一位言而有信(诚信,诚实)的父亲,同时他通过细小之处“以身作则”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教子有方。

千金市骨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③,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国君。

②涓人:国君的近侍,即宦官。

③期年:一周年。

期,读“j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反.以报君()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③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④于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已死,涓人却“买其首五百金”,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则故事有何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反:通“返”,返回。

②市:买。

③以:认为。

④是,这。

2.①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浪费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头骨?②在这以后,不到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好几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3.使“天下以王为能市马”,从而得到千里马。

(或让人们认为君王的确渴求千里马,从而主动献马。

可引用原文或自己概括回答,意对即可。

)4.①人们不要总是看到眼前利益,应该要为长远做考虑。

②吸引人才,就应该做出爱才惜才的姿态,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群贤毕至,事业兴旺。

高帽子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

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①老师者。

老师谓:“今世直道②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

”其一人曰:“老师之言不谬③,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

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去一顶矣。

”【注】①谒:yè,拜见。

②直道:善良风气③谬:miù,错误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①老师谓.()②尝.有门生两人()③既.出()④顾.同谒者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

【译】②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译】3.从“老师大喜”这一细节中,你能读出老师怎样的心理?【答】4.根据文意,说说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参考答案】1.①说②曾经③已经、……以后④看2.①世人把奉承人称为戴高帽子。

②现在的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有几人呢!3.惟其是喜,所以高帽一戴,浑身舒泰,无形之中漏出了自己反对吹拍不正之风的天机:原来他反对给别人戴高帽子,不反对给自己戴高帽子。

4.不管赞美还是恭维,我们必须必须谨慎对待,随时反省、检视自己是否符合该赞美之词,谦虚谨慎,自我克制,才能避免犯下如文中老师一样的错误:得意忘形而落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注】①赵威后:赵惠王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书未发.()②岁.亦无恙耶()③使者不说.()④不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译】②苟无民,何以有君?【译】3.请从“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句中提炼一个成语,并说说句中的“本”和“末”具体指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