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及评价
我国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太湖案例
我国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太湖案例我国的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些地方,为了增加GDP 和财政收入,一些企业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疏于管理,这导致了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出现。
但是,在早年的太湖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实践中,改善和保护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是可以取得平衡的。
太湖,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它流经江苏、浙江两省,支持着当地的渔业、旅游业和水利工程。
在2000 年左右,太湖周边地区的GDP 高速增长,许多企业和政府忽略了对太湖周边的环境保护,大量污染物排放和荒地开发,污染了太湖水源,导致太湖水质迅速恶化。
水质指数一度降至IV 类,几乎已经不能服人类饮用和农业用水。
当地政府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制定了太湖治理的三期实施方案:第一期是为治理太湖周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建立了污水收集和处理的系统;第二期是引进高新技术和管理,建立太湖周边企业和政府的环境保护机制,并且鼓励企业采用新型、清洁型生产技术,引导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三期,则加强太湖保护和管理,完善环境监测和预警机制,创办太湖环保科研基地和太湖保护志愿者联盟,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可以说,太湖治理的三期方案分别针对不同的问题,形成了多重维度进行整体治理。
如今,太湖地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变化,水环境指标大幅提升,良好和优良水质占比大于80%,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可以实现平衡的,只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产业升级,加强宣传教育和全民参与,就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然而,还有许多流域和地区的环境问题需要得到监管和治理。
因此,我们需要有更加精细化的流域治理和管理手段,加强行业管理和地方政府监管,重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向着清洁和绿色发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也需要看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发展问题,需要全球合作和治理。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摘要】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该制度的现状及政策应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文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为读者提供了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
接着,详细分析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探讨了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机制的完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未来政策应对建议,包括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政策支持以及促进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观点的阐述,旨在引发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深入思考,促进政策的完善与推进。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制度改革。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是指通过对生态系统提供金钱或其他补偿措施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逐渐减弱,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流域生态补偿政策。
研究表明,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指导意见、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混乱、生态补偿对象难以界定等。
有必要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生态补偿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生态补偿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政策应对建议。
这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促进流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1. 分析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研究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3. 探讨生态补偿机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4. 提出未来政策应对的建议,为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 正文2.1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分析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并在不同时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和实施。
典型生态修复案例1
土壤退化和污染
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田土壤中 清洁土壤占总面积的1.57%。 较清清土壤占74.34%。 起始污染土壤占20.44%。 显著污染土壤占3.43%。 严重污染土壤占0.22%。 有近I/4的农田土壤受到污染。 近20多年来,湖区目前受到污染的农田土壤至少在50% 一60%之间
水质污染
3. ,生活污水已成为太湖 流域主要的污染源。
4,环境治理投入甚微,废 污水治理能力不足,缺乏 有效的法制管理手段。
5,治理的方式与区域存在 明显的局限性。
三、治理情况
从1996以来,太湖就被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重点,制 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 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省污水排放征收标准,有0.7 元/污染物当量升至0.9元/污染物当量。 2008年起,太湖地区企业告别排污物无视获得的历史, 开始实行有偿使用政策; 2009年建成太湖流域的实际谁排放交易市场; 2010年初步形成太湖流域主要污染权交易市场。至今, 太湖水质已得到很好的改善,管理仍在继续。
一、水质修复前污染情况
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 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 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 威胁。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 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
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水污染第一阶 段出现的以WBQ 、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 主要由E 、R 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 点;还兼有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 的第三阶段的特点。
湿地退化
通过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环境问题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围湖垦殖造成湖泊水域面积减少,渔业生产量减少 (2)水质污染、水位变化影响到水生植物和水禽的生存环境,进 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3)湿地景观的变化,动植物品种与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生 态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收人 (4)洪涝灾害的发生会使本地区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探析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探析发布时间:2021-09-23T05:08:16.97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4期作者:包成杰(第一作者)、郑辛楠、郝庭栋[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太湖流域的经济近几年正在飞速发展包成杰(第一作者)、郑辛楠、郝庭栋皖江工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3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太湖流域的经济近几年正在飞速发展。
受到多年前太湖蓝藻事件的影响,给太湖流域的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打击。
但随着近几年当地政府的不断治理,太湖的水环境整体出现较好改善,蓝藻爆发情况已经得到初步遏制。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当前的治理措施是十分有效的,通过采取调水引流、打捞生物、源头控制、清理淤泥等多种措施,对于污染控制十分有效。
对于太湖这样的湖泊污染进行全面治理,控制源头污染是重要的环节,也是今后转变太湖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通过将优良的水质进行引入,从而有效增长太湖的生命周期。
太湖的污染是由于上个世纪以及当前各种污染现象造成的超负荷结果,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彻底根除。
并且当前太湖的污水处理能力,还是要得到进一步修复,太湖中的蓝藻生长条件当前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在未来如果太湖环境发展成为适合蓝藻生物生长的环境,太湖蓝藻危害仍然有可能会爆发,所以当前太湖的水环境治理还需要得到重视。
关键词: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践探究太湖蓝藻事件的发生,导致2007年无锡市周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供水危机。
太湖蓝藻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中央高度的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2008年国务院就已经批准了关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各种方案,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能力。
通过对太湖流域进行全面的措施调整,实现了对太湖环境的整体改善,并且在这几年中太湖流域的整体环境,由于政策的实施得到了有效改善。
1太湖流域治理手段取得的初步成效由于太湖流域采取合理的治污措施,使得太湖流域的供水安全,整体得到了保障,太湖恶化的趋势的有效控制。
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研究_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及国内外经验
收稿日期:2010-09-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33001、7090303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3071013)作者简介:罗小娟(1984-),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姜海(1978-),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政策、土地规划与管理。
*姜海为通讯作者。
第11卷第1期2011年3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http ://xbsk.njau.edu.cn【公共管理】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研究———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及国内外经验罗小娟,曲福田,冯淑怡,石晓平,姜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流域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创新的环境保护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已展开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本文根据生态补偿的付费主体,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划分为政府付费型和使用者(受益者)付费型,发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选择受到生态服务的类型与性质和交易费用等因素的影响。
在总结流域生态补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太湖流域现有生态补偿机制及存在问题,尝试设计多地区—多主体—多层次的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框架,为太湖治理提供政策参考,进而推广到其他流域。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流域管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太湖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65(2011)01—0082—08一、引言生态补偿(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ES )是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而提出的一种公共政策工具,目的是鼓励生产者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通过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水 体中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 ,有效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环境效益分析
生态恢复
通过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使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
景观提升
结合太湖流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实施美化绿化工程,提升流域整体景观品质。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及时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技术, 提高治理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监测与评估
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覆盖全流域的水质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 和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定期评估治理效果
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01
02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 体系,提升应对突发环 境事件的能力。
03
0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 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
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 周边省市的联防联控, 共同改善太湖水环境。
CHAPTER 06
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
水质改善预期
水质改善
通过综合治理,预期太湖流域水质得 到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优 于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太湖流域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产业和人才聚集,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提升民生福祉
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THANKS
[ 感谢观看 ]
太湖流域水质总体为轻度 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 、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太湖流域管理制度研究——有感于《太湖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域 等现象 比较 突出 ,湖区淤积严重 , 需要通 过立法建立有效 的流域管理协调 机制 ,强化对太湖水 域 、水资源 的保 护 ; 四 是各部门 、各地 方在 实践 中积 累的成功经验 。 二 、太湖的生态安全保 护制度及评 议 我 国还没有 规定 专门的流域生态安全法律制度 ,关于流 域生态安全 的法律制度 。有关规定散见 于 《 水法 》 、《 水污染 防治法 》 、 《 森林法 》 、 《 水 土保 持法 》等中。因此 ,在中小流 域开展生态安全法律 制度 的研 究 ,为今 后流域法制建设提供 可供参考 的实践经验 。
2 0 0 4 ( 0 4 ) : 3 6 — 3 8 .
[ 6 ] 何敏峰 . 关 于江苏省 太湖流域排污权交 易的研究和探 讨 [ I ] . 区域 经 济 与金 融 ,2 0 1 1 ( 0 4 ) : 2 8 — 3 O .
[ 7 】 陈龙 ,李寿德 ,易永锡 . 太湖流域排 污权 交易制度框 架设计 Ⅱ 】 . 上海管理科学 , 2 0 1 1 ( 0 6 ) : 1 2 - 1 3 . 【 8 】戴忱 ,闵庆文 , 杨 素娟 . 太湖流域排 污权交 易的 实践 与立 法问题探析 卟 资源科学 ,2 0 1 1 ( 0 2 ) : 2 7 - 3 0 .
( 一 )关 于饮 用 水安 全 的规 定及 评 价
饮用水水源包括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 。此次 《 太湖 管 理条例 ( 征 求意见稿 ) 》中划定引用水 的保护 区 ,并且对
方性法规 、地方政 府规章 和各级政府发 布 的文件 为依据 的。 虽然地方性立法可 以暂 时性地 弥补立 法中的空 白,但仅 以效 力层级偏低 的地方性法规 和规章很 明显不能构成一个完整 的 法律规范体系 。 ( 二 )完善措施 1 、加强排污权交易运行 的法律规制 首先要从立法上对其进行规范 ,主要包括对交易范 围和 交易方式 做出明确的规定 、确立排污权交易 的政策体 系和确 定初始排 污权 , ; 其次, 需要确定合理 的排污权初始分配方案 , 使企 业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市场竞争 。对初始排污权 的分配 可以采用的方 式包 括无偿分 配 、 拍卖或其他特殊 的处理方式 ; 最后 ,扩大排污权交易 的对象 。在今后 的发展 中 ,排污权制 度要不 断扩大交 易对象 的范围 ,拓宽交 易制度实 施的 区域 , 同时 ,也要着手开展二氧化碳排放管 理机 构的建设 ,并及时 修改 、完善有关法规和标准 ,引导并 且促 进排污权交易 向经 济有效性方 向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地发挥排污权交易 制度 的作用 。 2 、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 构建 具有中国特色的排污权交易制度 ,还应 当依法健全 排污权交 易市场 。建立并且 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 ,这一过程 中包括排 污权交 易的适 用范 围问题 、市场主体 问题和市场交 易规则等 。 3 、控制 和减少我 国的污染排放 总量 排污权交易是 以总量控制 为出发 点和落脚 点的。总量控 制的基础在于环境容量 的大小 ,而环境容量 的确定 需要大量 的环境追踪监测数据 ,这是一个长期 的历 史累积过程。实践 中,我们必须 以科技进步为导 向,控 制和减少我国的污染排 放总量 。一是在保护大气环境方 面 ,国家应鼓励环保新技术
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 副本
太湖流域综合管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独特的平原感潮河网特征,迫切需要流域各省(直辖市)加强合作,将水管理纳入到流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框架内,推行流域综合管理。
一、流域综合管理体制与机制太湖流域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太湖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协商机制;划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事权;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协商与协作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全面建立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入太湖河道断面、流域重要江河湖泊控制断面、行政跨界断面水质目标浓度考核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考核。
完善水利良性发展机制,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
二、依法行政(一)流域水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流域综合性法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防汛抗旱、规划与建设、水文、水土保持、执法监督管理等七类水法规体系。
流域层面开展制定的主要水法规详见表8-1。
表8-1太湖流域主要水法规表(二)加强水行政执法完善机制,落实措施,提高水事纠纷预防调处能力,建立健全归口管理、分工明确、措施到位、密切配合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的各项措施。
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许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流域内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取水许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等行政许可工作。
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能,以太湖、望虞河、太浦河等重要流域性河湖为重点,发挥太湖流域水行政执法联合巡查制度等流域与区域执法合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使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加强法制宣传,促进各项水法规实施到位。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一)建立健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研究制定各省(直辖市)用水总量、省际断面和重要河湖控制断面的流量和水量控制指标,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水量分配与调度,编制重要河湖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取水计划;加强重要河湖控制断面、口门及省际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监管考核体系;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退水监管,全面实施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水资源论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摘要】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是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引言、正文和结论为框架,系统分析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政策法规调研、应对措施和建议以及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各项内容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总结出了未来改进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展望未来,提出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方向,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现状、问题、挑战、政策法规、调研、应对措施、建议、评估、总结、展望、未来、政策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可以帮你生成内容,让我来为你输出部分的内容。
当前,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逐渐开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缺乏标准化的补偿机制、补偿资金来源不明确、效益评估不规范等。
加强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对于推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结合政策法规调研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估,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目的旨在推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落实,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3 意义流域生态补偿是一项重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流域生态补偿可以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各类生态主体更加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从而形成多方合作、协同发展的局面。
流域生态补偿可以保障生态利益的受益者获取到应有的利益,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人民福祉。
流域生态补偿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发展实践与政策建议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发展实践与政策建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
水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启动了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并逐步完善了相关政策法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也需要面对不少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本文将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实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 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自2013年开始,我国先后在淮河流域、京杭运河流域、长江上游地区等地展开了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这些试点地区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形成了不同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在试点工作中,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生态补偿标准、资金来源和分配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生态补偿政策法规的完善随着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开展,我国相关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
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3.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试点地区,一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得到了有效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了修复和强化。
二、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建议在制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价值,合理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和范围。
应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评估机制,科学、公正地评估生态环境效益,确保补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为了保障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的稳定来源,应逐步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和市场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应优化税收政策和金融支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流域生态补偿,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
3. 强化流域生态监督和评估4. 推动流域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融合流域生态补偿应与生态保护相互融合,形成良性互动。
太湖流域上下游启动“生态补偿机制”
大约 2 亿人的健康 , 6 而全球 目前约有五分之一的人 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世卫组织指 出, 全球 8 % 的 8
疾病可归咎 于不 安全的用 水 以及 缺乏相关卫 生设
施。
试点城市之间进行 了落实。这个被称为“ 生态补偿 机制” 的新措施将促进太湖流域的环境治理 。
20 年 1 月 1 , 07 1 9 1 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 审议 3 并原则通过了《 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 江 ,
三、 多少 自 有 然灾害与水有关 ? 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今年 3 的一份报告 指出, 月 9 %的 自然灾害与水有关 。许多 自然灾害都是土地 0
苏省环保厅会 同水利厅 和南京 、 锡、 无 常州 、 江 4 镇
市政府设置并公布具体考核断面, 先期选择 了丹金 溧漕河 、 通济河 、 南溪河、 武宜运河 、 陈东港等河流开 展试点。 、
州 18 . 万元 , 常州补无锡 1 万元 , 8 补偿资金直接上
缴省 级财 政 。
联合国报告显示 , 目前全球城市用水 已越来越 紧张:07年, 20 全球一半人 口居住在城镇 。到 23 00 年, 城镇人 口比例会增加到近三分之二 , 造成城市用 水需求激增。
、
此外 , 无锡还在市域范围内也引入了赔付机制 , 并在京杭运河无锡段等 3 条河流进行试点。
联合 国资料显示 , 农业灌 溉 占当前全球淡水使 用量的 7 % 以上。刭 23 O 00年, 全球粮食 需求预计 将 比现在提 高 5 % , 5 这意味 着需 要更 多 的灌 溉用
度, 支付给下游补偿资金。在流域的上下游之间 , 形 成“ 谁污染 、 谁付费补偿 ” 新机制 。
水, 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将更加紧张。 五、 水资源汞 用状况如何? J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关于推动建立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关于推动建立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公布日期】2022.01.17•【文号】发改振兴〔2022〕101号•【施行日期】2022.0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关于推动建立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发改振兴〔2022〕101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局)、水利(水务)厅(局):太湖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守护好太湖水,既是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要求,也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为加快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构建太湖流域生态治理一体化格局,现就推动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统领,以改善流域水环境和保障供水安全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加强太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着力带动社会主体积极融入绿色发展,共同推动构建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太湖流域水环境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努力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权责统一、共建共享。
系统化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进一步理顺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打破行政区域分割的藩篱,解决条块分割、多头治水的难题,加快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成果共享的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格局。
我国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太湖案例
我国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太湖案例近年来,我国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了热门话题。
其中,太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紧密。
本文将以太湖为案例,探讨我国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太湖的地理概况太湖位于我国长江流域,涉及江苏、浙江两省,湖区面积达到约2.4万平方公里。
太湖地区资源丰富,农田肥沃,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基地。
与此同时,太湖也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太湖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太湖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然而,与经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环境问题的凸显。
由于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太湖面临着水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物和城市生活污水等排放进入太湖,导致水质下降,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三、太湖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挑战在太湖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与挑战。
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过度的经济活动对太湖及其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得环境保护任务愈发紧迫。
四、太湖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索与实践针对太湖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挑战,政府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
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力度,建立了完善的污染治理体系。
其次,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
政府鼓励太湖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在农业与城市发展中也加大了环保要求,推动绿色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太湖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太湖及其周边环境,进一步加强太湖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其次,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增加对环境保护的经费投入,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1 . 2 流域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支付矩阵
构 建“ 下游受 益上 游损 失 ” 的流域 生 态 补偿 演 化博 弈 支付矩 阵符 号假定 为 上游 地 区为保 护 生 态环 境 而损 失 的机会 成 本 ; c : 下 游地 区补 偿 上游 地 区 的货 币 金额 ; f : 上 游地 区因为 保护 环 境 而 获得 的 生 态效 益 ; u : 上 游 地 区保 护生态 环境 时下 游 地 区所 获 得 的总效 益 ; L t : 上游 地 区不 保护 生态环 境时 下 游地 区所 获 得 的 总效 益 。上 游 地 区 和 下游地 区的收益 矩阵如 表 1 所示。
中 国人 口 ・ 资源与环境
2 0 1 4年
第1 期
“ 看 不见 的手 ” 理论 受 到 了越来 越 多 的质 疑 。经 济 的 日益
策略 是 补 偿 或 不 补偿 。 ( 3 ) 上游 地 区与 下 游地 区地 方 政 府 各 自追 求 自身 利 益 的最 大化 , 保 护 一补偿策 略是 社会所 期 盼的最 优策 略 。
传统 的博 弈理论 建立 在完全 理性 的假设 上 , 完 全理 性 在理 性意 识 、 分析 推理 能力 、 识 别判 断能 力 和 准确 行 为 能 力等 方 面有苛 刻要求 , 即 总能 按 照机 制 设 定 的最 优 策 略 行 事 。 演化 博弈 理论 与传 统 的博 弈 理 论 相 比 , 放 宽 了假 定 条 件 ,
收益记 为 选 择 不保 护策 略 的期 望 收 益 区相 对下 游 地 区而 言 , 流域 河 水质 量 的优 劣对人 民生 产 与生活状 况 的影 响相对小 于 下游 地 区 , 其本 身 的直 接用 水质 量相 对 较 好 , 在 地 区 经 济发 展 的选 择 中 ,
构建江苏太湖流域生态农业补偿机制理论初探
T e l : ( 0 2 5 ) 8 4 3 9 0 9 8 6 ; E—m a i l : k z h _ m m@ 1 2 6 . e o m。
治理 , 也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 业 的转 变。在大大提
较差 , 东南部 湖区水质相对较好 , 其 中, 竺山湖水质最差 , 总体 为劣 V类 , 东 太湖 水质最 好。太湖 流域 3 4个 省 界河 流断 面
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 在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 业转变过
程 中, 有一 大部分产 品还 处于无公 害产品 阶段 。在 苏南经济
发达地 区, 绿色食 品基地在耕地面积中的比重 已逐步提高 , 无 公害产品基地面积相对减少 。 目前 , 有机 农业 的种 植规模较 高 的地 区主要集 中分布在句容 、 溧 阳、 溧水 、 金 坛、 高 淳、 宜兴
一
4 1 2一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4年第 4 2卷第 2期
亢志华, 唐
剑, 刘 华周.构建江苏太湖流域 生态农业补偿机制理论 初探[ J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4 , 4 2 ( 2 ) : 4 1 2 — 4 1 4
构建江苏太湖流域生态农业 补偿 机制理论初探
亢 志华 , 唐 剑 ,刘华周
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 因素诸如气温 、 风浪 、 光 照等 。人为 因素
品” 基地面积共为 5 . 4 9×1 0 h m , 无公害农 产品基地 面积为 1 . 4×1 0 m , 有机农产
品基地面积仅为 1 . 2 7×1 0 h m 。从区域布局来看 , 太湖上游
主要是 由于氮、 磷等过量的营养 物质 富集 , 其主要来源 于农 田 施肥 、 农 业废弃物 、 畜禽和水产养殖废 弃物 、 城市 生活污水 和 工业废水等… 。按 照 G B 3 8 3 8 -2 0 0 2 ( ( 地 表水 环境质量 评价 标准》 评价 , 2 0 0 9年太湖有 7 . 6 %水域水 质为Ⅳ , 1 8 . 5 %为 V 类, 7 3 . 9 %劣于 V类 , 均未 达到地表水 Ⅲ类标准 , 影 响水质 的 主要为总氮和总磷。从空 间分 布来看 , 太湖西北 部湖 区水质
人地协调发展的例子
人地协调发展的典范——浙江省安吉县在浙江省的西北部,坐落着一个名为安吉县的美丽地方。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被誉为“中国美丽乡村”。
安吉县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人地协调发展的典范。
一、背景介绍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太湖流域的上游。
这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安吉县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
然而,安吉县政府和人民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地找到了一条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
二、环保政策与实践生态补偿机制:安吉县政府实施了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地区给予经济补偿,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
绿色产业:安吉县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
垃圾分类与处理:当地政府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减少污染。
同时,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对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
水资源保护:安吉县加强水资源保护,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质。
通过建设水库和引水工程,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森林保护:作为浙江省的重要林区,安吉县重视森林保护,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政策,提高森林覆盖率。
三、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安吉县的传统建筑与自然景观紧密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卷。
古老的村落、古朴的民居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民间文化传承:安吉县重视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竹编、茶艺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旅游产业:安吉县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通过合理规划与开发,实现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育与宣传:当地政府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安吉县的生态理念和成功经验,推动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地协调发展。
四、结语安吉县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借鉴。
它告诉我们,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17期(6月)摘要:文章在对流域生态补偿基本概念及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对国内、国外在流域生态补偿方面所做的各种尝试,以及各种尝试的效果,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就《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生态补偿办法(试行)》这部调整太湖流域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分析发现:这部法规在协调上下游地区政府之间利益冲突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显现。
关键词:生态补偿;实践;评价一、流域生态补偿的概述一直以来,我国环境及经济利益在受益者、保护者、破坏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分配非常的不公平,具体表现为无偿占有环境利益而不需要付费,成为受益者,而为了整体的或国家的环境利益或经济利益作出牺牲者却得不到合理的补偿。
破坏者不承担破坏环境的责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
这一制度性的缺失造成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不久前,国家根据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若没有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将很难在上述四类主体功能区之间进行平衡和调整,进而也很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流域生态补偿现已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整个流域生态的好坏,不仅关涉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问题,关涉到“代际公平”问题,更关涉到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区域发展的公平问题,此类问题在跨行政区界的大江大河流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是构建起整个流域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那么何谓流域生态补偿呢?所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即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实行流域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流域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实现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和流域生态环境这种公共物品的足额提供,激励流域上下游的人们从事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并使生态环境资本增值。
生态补偿机制的本质在于通过生态交易,实现流域资源与环境经济效益的帕累托改进。
对于流域的土地利用者而言,土地经营者使用传统的农业(土地)经营方式,包括作物类型和生产方式,但生态退化会加重下游人们的成本;化肥的使用是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对于平衡和改善土壤养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化肥的施用量逐渐接近甚至超过现有土壤环境的最大容量和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化肥使用的边际效益递减,农作物经济效益下降,并导致土壤中过剩的养分积累和严重的地表水污染及环境污染。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后果更加严重。
据农业部的数据,2005年化肥施用量达到4766万吨,其中氮肥施用量达到2200多万吨,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农膜生产量达176万吨,使用农膜的耕地面积已突破亿亩,农膜残留量高达45万吨,致使白色污染日趋加重。
我国农药的施用量高达146万吨,其中高毒农药占70%。
由于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导致了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由于饮用水污染,还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癌症和其他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蔓延。
国家长期以确保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的化肥产业政策,在确保化肥低价供给和化肥生产企业低成本运作的同时,还造成了化肥企业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和低社会责任感,抑制了节肥技术和其他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约束体系,国家相应的政策也不尽完善,以及不同政策间的矛盾冲突,农业生产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退化,沙漠化,盐渍化,植被破坏以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等。
2003年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公报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0000km 2,其中:水蚀1650000km 2,风蚀1910000km 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60000km 2。
随着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区物质循环过程处于亏缺状态,土地肥力进一步衰竭。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企业排污导致水体污染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造成的土地退化;不合理的垦荒导致的地表植被退化等。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不但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食品安全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长期的隐患。
若土地经营者转向环境友好型农业(土地)经营方式,例如植树造林,生态农业,其所得收益小于将保持传统经营方式的收益,但下游的人们就不用承担生态退化的成本,这两种情况下社会总收益都没有达到最大化。
如果对土地经营者进行生态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潜在的损失,也使下游人们避免承担生态成本,社会总收益也能最大化。
二、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经验启示(一)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经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生态补偿实践和探索,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与启示。
1.美国的排污权交易美国政府制定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采用的补偿方式为总量-交易模式,在总量控制情况下,允许各污染源在初始分配许可证情况下,对排污许可证进行自由交易。
其补偿特点为建立了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
结果,最终实现排污权从治理成本低的污染者流向治理成本高的污染者,最低成本地实现污染物减排,环境容量资源实现高效率的配置。
2.哥斯达黎加环境服务支付(PES )项目流域服务哥斯达黎加政府为了维持和修复上游地区的森林覆盖,使水电站获得稳定水流,规定:下游水电站在规定期限内向森林基金支付费用;上游林地所有者在履行造林、森林保护、森林管理等义务时从森林基金得到补偿法律基础和执行机构稳固;以市场为依托开发建立环境服务市场;重视与私有林业组织的合作。
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沉积物在下游水库的沉积和获得稳定的水流;使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上升、受益农户生活得到改善;其结果是全国范围内对森林价值有了认同。
3.加拿大格兰德河加拿大政府为了整治格兰德河,采用定向补偿制度,准确地划定了补偿的对象,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流域综合管理。
利用GIS 技术准确划定补偿对象。
将有限的补偿资金用到急需的补偿项目上,取得环境保护效益的最大化。
(二)国内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经验目前,国内流域生态补偿主要以政府太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及评价姻柴涛修20CHINA COLLECTIVE ECONOMY为主导,但是补偿手段灵活多样。
1.长江流域退耕还林(草)我国政府为了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建立中国西部的绿色生态屏障。
政府直接向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农村土地所有者及其他提供者进行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补偿。
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资金和国债资金,项目区域范围广,投资规模大,建设期限长。
退耕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投资的连续性以及“一刀切”问题严重,部分地区农民收入有所减少。
2.福建省闽江流域福建省为了对上游水污染进行治理,使流域水质达到功能分区环境标准。
福州市政府每年拨款1000万元用于上游三明市和南平市生态建设;此外三明和南平地方政府每年各配套500万元。
由省财政设立专户管理,专款用于三明、南平2市的闽江治理工作。
闽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但补偿方式单一,补偿范围小,补偿标准低,不能满足上游环境保护的需求,特别是在山区以及贫困地区,问题更为突出。
3.东江流域为了保护东江生态环境,保障下游广东及香港用水安全。
广东省政府每年从东深供水工程利润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河源市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
东江源生态补偿属于跨省域、跨流域生态补偿。
目前广东省仅对其省内水源涵养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省级间横向补偿未建立广东省境内补偿资金能及时到位,对江西源区3县不能及时到位;源区3县财政缺口逐年增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三、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评价太湖流域目前尚未出台一个能够协调两省一市、适用于整个太湖流域的流域生态补偿办法。
但江苏省率先在省内作了新尝试,出台了协调上下游地区政府之间利益冲突的《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当然与之配套的还有退耕还林、还湖的补偿办法,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积累了经验。
(一)《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生态补偿办法(试行)》的基本内容为推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制度,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职责,加强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保护,2008年1月1日江苏省正式施行以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为手段的行政命令式的生态赔偿———《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生态补偿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试行)》。
补偿主体与客体,《办法(试行)》要求,凡断面当月水质指标值超过控制目标的,河流上游地区设区的市应当给予下游地区设区的市相应的环境资源区域补偿资金,如果是直接排入太湖湖体的河流,则所在地设区的市将补偿资金交省级财政。
补偿标准,根据不同污染物的危害性与治理成本,《办法(试行)》要求:COD超标每t支付1.5万元、NH3-N超标每t支付10万元、TP超标每t支付10万元,补偿标准分别约为各类污染物平均治理成本的3倍和5倍。
单因子补偿资金的计算方法为:单因子补偿资金=(断面水质指标值-断面水质目标值)×月断面水量×补偿标准。
每个地区每月的补偿资金为各单因子补偿资金之和。
监督机制,江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断面水质监测,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在每月10日前,将核定的上月各断面应纳补偿资金通报给省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有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并督促有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在收到补偿资金通报后10个工作日内按规定缴纳补偿资金。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省负责组织断面水量及流向监测,并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各断面水量、流向指标值进行汇总复核并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政策运行进展及推广,据中国水利网消息,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数据采集之后,太湖流域上下游补偿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实质性的赔付。
据了解,通过江苏省水文局监测,南京、常州、无锡三个试点城市之间的交界断面超标,必须对下游城市予以补偿。
目前,南京市支付常州市补偿金1.8万元,常州市支付给无锡市补偿金18万元,补偿资金直接上缴省级财政。
在《办法(试行)》的带动下,位于太湖流域上游地区的常州市也出台了《常州市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试行)》,目的是促进各辖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断面水质达标。
(二)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评价从2007年至今,江苏省太湖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正逐步建立并完善。
《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的施行有利于引导各地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对于强化“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落实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的职责、有力推动流域性水污染治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对破解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超标这个长期以来导致水环境无法改善的主要痼疾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由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