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口

合集下载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

体育社会学 第05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

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本章要点人口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口的急剧增长给社会造成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人口的发展必须控制。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分布与结构都从不同角度对体育的发展产生影响。

体育人口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参数。

50年来我国的体育人口数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高于经济水平相当的其他国家。

我国的非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还十分艰巨。

第一节人口问题概述人口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口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

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数,人口数量的增减和质量的优劣本身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也与一个社会体育运动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一、人口的数量(-)近代人口的骤增(参考人口资料)据统计,1930年世界人口达到 20 .28亿人, 1960年全球人口超过 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超过50亿,目前已超过60亿就是说,世界人口从10亿人增加到20亿人经过了 100年的时间,而以后每增加 10亿人口的时间从20世纪初的35年缩短到目前的13年。

中国长期以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口的增长大体上与世界人口的增长相平行,增长速率基本相当。

居住在一定区域内或一个单位内的人的总称(二)人口数量的控制2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发展?人口数量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如下问题:—资源过度消耗,引起资源争夺,甚至爆发战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过分拥挤;人们生存环境恶化;—社会机会减少,各种社会问题丛生;—人们的劳动报酬递减,造成社会贫困化,犯罪率不断上升。

—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最终造成人口质量的严重下降。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2亿,2050年将达94亿,2100年将增加到104亿。

西方新马尔萨斯主义(亦称罗马俱乐部)认为,到2100年地球将无法承受人口压力,人类社会终将崩溃。

人口与体育人口

人口与体育人口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课程名称: 社会体育学课次:10 班级: 人数: 117 任课教师:冯晓丽授课内容: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教学目标:1、人口与体育运动的发展关系。

2、体育人口的基本状态。

教学重点:体育人口教学难点:体育人口教法手段:讲授法、启发式、多媒体教学内容与设计教法提示(旁注)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第一节人口问题概述一、人口的数量(一)近代人口的骤增(二)人口数量的控制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如下问题:(1)资源过度消耗,引起资源争夺,甚至爆发战乱。

(2)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过分拥护,人们生存环境恶化。

(4)社会机会减少,各种社会问题丛生。

(5)人们的劳动报酬递减,造成社会贫困化,犯罪率不断上升。

(6)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最终造成人口质量下降。

教法设计及策略:回忆相关先行知识09800301 09800302 09800303(三)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因此人口的数量对体育的发展,以及人的体育需求的满足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提以发展的良好前提。

二、人口的质量(一)人口质量的评价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从微观讲,人口质量指的是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从宏观讲,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可用群体的受教育的程度、文盲率、入学率以及各种身体素质的指标来测量。

1、人口质量的直接指标(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一项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的健康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2)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密切有关的指标就是人口的疾病死亡谱。

(3)残疾人所占的比重。

(4)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

(5)教育水平指标。

(6)体育水平指标。

2、人口质量的间接指标(1)医疗卫生和保健的程度(2)人口食物构成和营养状况指标(3)人均住房面积。

体育人口结构职业结构

体育人口结构职业结构

原因
• (1)城市生活的拥挤和人口的广泛流动造成流行疾病的蔓 延: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到城市里来 ,人口密度很大,一旦发生急性传染病,蔓延速度极快 ,2003年,SARS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爆发就是一个 典型案例。
• (2)生产方式的一致性造成职业性疾病的普遍存在:在机 器大生产的条件下,人们的一切生产活动服从于机器, 机器给人造成的片面发展,乃至畸形,往往会影响同一 职业人群。而白领阶层远离体力活动,所形成的身心问 题也是“通病”。
二、体质概述
• (一)体质的概念 •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
要地说,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 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 稳定的特征。体质既反映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水平, 也反映着人体的身体运动的水平。
体质和健康的区别
• “体质”的概念,和“健康”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体 质具有长期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具有短期和易变的特征, 同样处在健康状态的人,基本体质状况可能千差万别;同 样体质状况的人,在短期内可能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健康 方面的不同表现。同时,体质还包括了对人的生活能力、 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的评价。
内容安排
• 绪论
• 社会体育概述
• 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 地位、功能
• 社会体育参与
•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 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 容、方法
• 社会体育活动分类指导
• 社会体育管理
• 社会体育机构
绪论
一、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兴起的大众体育热潮,
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一、生产方式

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个基本要素。

意义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制定社会体育发展规划与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分类体育人口可以分为实质性体育人口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当然体育人口与或然体育人口、终身体育人口与间接体育人口、主动体育人口与被动体育人口等几类。

实质性体育人口(亦称直接体育人口),是指那些亲自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人,他们不仅有较好的体育态度、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掌握了体育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它是体育人口的主体。

非实质性体育人口(亦称间接体育人口),是指那些热爱体育运动,对竞技体育饶有兴趣,但不直接参与其间,只做体育比赛观众、看客、读者的人群。

当然体育人口,是指从事专业体育工作或职业从事体育训练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国家法定的体育标准者,其中包括业余体校以上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院校的教师、学生、学校体育教师、现役军人、武装警察、人民警察,以及一年内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成年人等。

或然体育人口,是指经过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感召而形成的体育人口。

发展体育人口的主要工作应集中于或然体育人口,也就是要将那些可能成为体育人口的人群,经过社会努力、社会控制,转化为真正的体育人口,当然体育人口在总体育人口中所含比例极少,但他们是体育工作的骨干队伍,也是转化或然体育人口的实际工作者,应发展这部分人的数量。

终身体育人口,是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以来,坚持至今,并能持续到老龄的体育人群。

间接体育人口,是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年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活动的体育人群。

【最新范文】《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名词解释及答案

【最新范文】《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名词解释及答案

《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名词解释及答案1、社会体育2、群众体育3、娱乐体育4、余暇体育5、终身体育6、体育人口7、非体育人口8、社会生产方式9、生活方式10、亚健康11、社会体育指导员12、职工体育13、职工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14、农村体育15、社区体育16、体育锻炼17、心境18、娱乐体育19、运动处方20、运动强度21、健康22、体质23、体力24、终身体育25、老年人体育26、社会老龄化27、老年人身体锻炼28、残疾人29、广义的残疾人体育30、狭义的残疾人体育31、结构性访谈32、非结构性访谈33、体育锻炼34、间接参与35、生活活动36、余暇时间37、异化38、职业标准39、农村体育40、运动处方41、运动强度42、运动时间43、运动频率44、灵敏度45、柔韧度46、最大摄氧量47、健康48、体质49、体力50、形态指标51、身体素质指标52、运动能力指标53、运动能力54、防御能力55、身高56、体重57、腰围58、臀围59、皮褶厚度60、肺活量61、血压62、台阶实验63、握力64、坐位体前屈65、亚健康66.社会化:67、大众传播:68.民族:69.种族:70、体育人口:71、社区体育:72、直接参与:73、终身参与:74、素质教育:75、生活方式:76、孔德:77、结构功能主义:78、冲突论:79、社会变迁:80、社会团体答案1、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娱乐体育,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善渡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4、余暇体育,是人们怀着自由自在的心态,在余暇时间里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有特定目的的,不拘一定形式的身体娱乐活动。

5、终身体育,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析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2、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完全安宁的状态3、亚健康是指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4、终身体育参与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之后能将体育参与持续到老龄的人5、间断体育参与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午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6、主动体育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自主地坚持体育活动7、被动体育参与指是人们迫于某种社会压力被迫进入或在特定环境下被卷入到体育中来8、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

可分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参加者9、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的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10、重复练习法是指根据具体锻炼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同一内容的方法11、社会团体(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它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群体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行动,病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二、填空判断选择题1、在近50多年中社会体育大约经历了创业阶段,马鞍型发展阶段,畸形发展阶段,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和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2、生产方式对体育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制约着人类社会各历史时期体育的内容、性质及特征3、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4、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余暇、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习惯5、职工体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6、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依据:①人的需要②社会的需要③社会体育自身的功能④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7、社会体育参与可以是群体性,也可以是个体的8、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①参与人群的广泛性②参与过程的自主性③参与实践的亲历性④参与形式的多样性⑤参与的非稳定性9、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10、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划分:终身体育参与和间断体育参与11、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主动体育参与和被动体育参与12、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划分:当然体育参与和或然体育参与13、民族传统健身方法的基本特点:①神形兼顾②动静结合③内外俱练④锻炼与养护结合⑤健身与卫生结合⑥善于模仿向自然学习,创造独特有效的健身方法14、妇女体育的特点:①健身是主要目的②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的体育活动为主③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15、老年体育项目多以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为主16、残疾人体育的内容随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程度、体质状况而定,可以分为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17、社区体育的功能:①促进居民参与②改善居民生活方式③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18、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①活动内容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②活动时间早晚为主③活动场所多是非正规的体育场所④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不规范⑤参与主体多为老人和妇女19、职工体育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单位内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单位间的竞赛活动20、我国在1993年12月,原国家体委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度》2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我国体育的基本法,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基本纲领和总章程22、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以法规性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3、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24、1996年,原国家体委颁布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使国民体质测定工作在全国城乡开展起来25、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其他10个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26、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发布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27、法律方法的特点: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28、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家最高的体育行政部门29、《体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体育社会学 名词解释

体育社会学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社区体育: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一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及物质基础,社区成员为主体满足社区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而开发的区域性体育。

2 社会分层: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地位导致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位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

3 社会变迁: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结果包括社会结构组织等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变化或缓慢变化等。

4 体育社会学: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及观念结构功能发展动力等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5 社会控制: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社会力量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全过程。

6 社会对体育硬控制:通过社会强制力进行控制(行政力量、法律、纪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7 体育人口:在一定时期和区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及其他体育是与有密切相关的统计的社会群体。

8 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①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③每次活动强度中等以上9 竞技体育:站在社会学立场上,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是一种位于游戏到工作这一连续演变过程中间的一种制度体系化的竞争性身体活动。

10 玩耍定义:自发的无目的性结果不能事先预料的、非生产性的有一定章法和扮演性的活动。

游戏:有身体机能战术机会来决定结果的娱乐性比赛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都成为游戏。

作用: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角色模仿,认识社会,激发人的情绪带来欢乐,起到社会休闲娱乐作用。

是社会关系情感交流方式,增进人与人间的交流机会。

11 体育群体: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的而自发的或人为的组织起来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12 体育社团: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人聚集而成的互益组织。

体育社会团体功能: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发展成员在体育知识技术方面素质,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群体权益它不仅发展体育事业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群众体育: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并存的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群众体育对应于高水平竞技体育);狭义的群众体育则是指在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的体育之外,在社会一切其他行业或活动领域,在人们的余暇开展的体育(也可以成为社会体育)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联系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社会问题:是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影响体育系统甚至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

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农村体育的概念: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追求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健身方法,全家共同参与锻炼的一种体育活动。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

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条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刺。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3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体育的社会分层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四节 体育人口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体育社会学》——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体育社会学》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一、体育的行政机构 二、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 三、体育的社会团体 四、社 区 五、家 庭
• 社会团体具有以下的功能:
1. 参政议政; 2. 作为政府的助手; 3. 经济参与; 4. 维护成员权益; 5. 成员发展。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体育的社会分层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体育的社会分层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四节 体育人口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体育社会学》——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体育社会学》
14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第四节 体育人口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体育社会学》—— 第三章 体育的内部社会结构 体育社会学》
9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一节 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
一、体育的行政机构 二、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 三、体育的社会团体 四、社 区 五、家 庭

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

什么是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和“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前者主要用来评价群众体育的参与程度,后者则用来检验群众体育的实际效果。

什么是体育人口?所谓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按照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可以将人群分为体育人口、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人口三类。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既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也反映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体育人口是随着全球性大众体育热潮兴起,而被采用的一个新概念,一般用以研究国家的人口质量和社会生活质量。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体育人口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1997年我国提出了以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算得一个体育人口: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无论在研究或实际工作中,体育人口必须制定出量化的、可操作的判定标准,以便科学准确地测度、统计、研究和进行国际比较。

全国体育人口是如何统计的?因为各个国家总人口数量不同,因此经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

体育人口这项百分率的指标决定了它的量值不仅与群众体育参与情况有关,而且与人口总数有关,前者作为分子,后者作为分母。

在我国,体育人口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称为“当然体育人口”,包括武装力量人员、在校学生和从事体育工作专业人员;另一部分称为“或然体育人口”,就是指70岁以下的成年人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这类体育人口往往要通过精确的抽样,进行入户调查才能统计出来。

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如何呢?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提供的数据,2000年在我国16岁至70岁的成年人中,体育人口达到了18.3%(约1.58亿),比1996年增长了2.8%,约增加1800万;若把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在7岁至70岁的人口总数中占33.93%(3.63亿),比1996年提高2.53%。

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题库

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题库

《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题库: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1、1952年毛主席提出“”的口号,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大的革命热情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2、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本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3、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将我国体育从总体上划分为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

4、社会体育的发展不能超越国家水平,不能违背身体锻炼的客观规律,必须遵循业余、、小型、、因时、因地、的原则。

5、健身运动、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

6、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该《纲要》有利于满足国民的健身需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全国体育体制的改革。

7、提高每个国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最直接、最基本的途径是。

8、在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中,性别结构是;年龄结构是呈马鞍型;职业结构是有职业者大于无职业者;家庭经济状况结构是呈型。

9、部分中断体育经历又试图恢复的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体育场地器材和两大问题。

10、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形式是11、是指全社会体育服务产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12、我国目前体育市场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营业性的体育健身、娱乐、体育表演、体育培训、以及体育集资、赞助和经营活动。

13、社会体育社团按照组织化程度划分为初级社团、和高级社团。

14、对社会体育进行指导、管理与经营的机构主要有国家的体育行政机构、、体育企业、。

15、实现社会体育管理的标准化,必须遵守《》、和《体育场所等级划分及评定》的两个国家标准。

16、体育社团在社会体育管理中的作用:(一)、增加体育人口;(二)、是;(三)、是解决场地设施;(四)、是;(五)、是促进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

17、社会体育管理中经常会用到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根据体育特点,利用体育社团进行管理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随着体育市场的发育,对体育市场应实行的管理,以使我国的社会体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3.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4.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5.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6.社会控制:可理解为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和社会力量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施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全部过程。

7.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8.体育社会问题: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9.兴奋剂:以人为增进运动员体制或心理条件为目的,经慎虑给予的‘非食物或物质’,此外,也为增进体制及心理条件为错误目的,而以临床用的自然物质来控制运动员。

10.体育社团: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为特征的互益组织。

11.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12.竞技体育:一种位于游戏到工作这一连续演变过程中间的一种制度体系化的竞争性身体活动。

13.非正规竞技体育:指参加者为了娱乐健身而进行的游戏性的身体活动。

14.社区体育: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体育人口调查与分析

体育人口调查与分析
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场所场所自家庭院自家庭院公园广场公园广场单位体育单位体育场所场所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数人数2277447799由于城区里地方比较紧张人们一般选择公共场所进由于城区里地方比较紧张人们一般选择公共场所进行身体锻炼而且在那里经常举行一些活动因此他们一行身体锻炼而且在那里经常举行一些活动因此他们一般倾向去公共场所般倾向去公共场所从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居民对本地区从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居民对本地区的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度不高近几年太原政府不断投资的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度不高近几年太原政府不断投资大量资金修建了一些健身路径如公园但仍然不能满足大量资金修建了一些健身路径如公园但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所以进一步加大投入是缓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所以进一步加大投入是缓解体育设施紧张的唯一途径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4时58分25秒04:58:2531 March 2021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上午4时58分25秒上午4时58分04:58:2521.3.31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1.3.3121.3.31Wednesday, March 31, 2021
MOMODA POWERPOINT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上午4时58分25秒04:58:2521.3.31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2021年3月上午4时58分21.3.3104:58March 31,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4时58分25秒04:58:2531 March 2021

体育社会导论

体育社会导论

体育社会导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接到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也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锻炼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已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活动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3、终身体育:也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4、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5、体育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中有关体育责权划分、组织机构、智能配置、运行方式与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6、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7、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下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

二、选择填空1、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基本的手段。

2、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基本要素:①余暇,②生活节奏,③生活空间,④生活消费,⑤行为习惯。

3、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和自我成就需要,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

4、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①参与人群的广泛性,②参与过程的自主性,③参与事件的亲历性,④参与形式的多样性,⑤参与的非稳定性。

5、按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关系划分:①终身体育参与,②间断体育参与。

6、按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①主动体育参与,②被动体育参与。

7、按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强度划分:①当然体育参与,②或然体育参与。

8、体育人口:①每周身体活动频度在3次以上,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③每次身体活动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

9、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①性别结构,②年龄结构,③职业结构,④受教育程度结构,⑤家庭经济状况结构。

体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2)

体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2)

体育社会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当然体育参与:指在总人口中有一部分人从事专业体育工作,或职业要求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国家法定的体育标准,这部分人属当然体育参与者。

2、或然体育参与:指人们经过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感召,可能参与,也可能不参与体育,或然参与者对体育的参与表现出很大的偶然性。

3、体育人口:4、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加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5、残疾人体育:残疾人体育也称特殊体育、伤残人体育、残障人体育。

它指在听力、视力、言语、智力、肢体等反面有缺损者,通过身体练习,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帮助恢复,培养意志品质以及生活的自理能力为目的,所进行的体育活动。

6、非正规竞技体育:指参加者为了娱乐健身而进行的游戏性的身体活动。

7、体育社会流动中的垂直流动:指体育参与者或从业者的向上或向下流动,这种社会流动的结果改变了他们处于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位置。

二、列举题1、体育群体特征?答:a、以体育为共同目标;b、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c、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d、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e、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2、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答:a、竞争参与者的自主学习;b、竞争参与者的驱动力;c竞争的平等性;d、竞争对象的多样性;e、竞争的开放性。

3、体育运动中社会互动的类型?答:a、竞争行为;b、合作行为;c、冲突行为;d、调试行为;e集合行为。

4、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答:a、环境破坏;b、营养过剩;c、运动不足;d、解剖结构或生理机能的退化e、生活危险;f、高度紧张。

5、体育运动中社会角色的类型?答:a、体育运动中的先赋角色与自制角色;b、体育运动中的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c、体育运动中的规定性的角色与开放性角色;d、体育运动中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6、体育社团的种类?答:a、竞技运动类社团;b、社会体育类社团;c体育科学学术社团;d、体育观众社团;e、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f、体育经济型社团。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篇一: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 202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国家体育总局于2021年12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1年中国群众现状调查的结果。

具体内容如下:自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到2021年底,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

为了检验全民健身计划一期工程实施效果,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在1997年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于2021年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

主要调查结果如下:一、关于我国体育人口(一)我国参加体育活动总人数2021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有35%的人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比1996年提高0.65%;65%的人在这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

(二)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2021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达到18.3%,比1996年的15.5%增长了2.8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我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增长的比例数。

将7岁至15岁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作为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至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了2.5%。

性别分布:男性占56.6%,女性占43.4%,我国男性体育人口占男性总人口的20.2%,女性体育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15.8%。

比1996年分别提高了3.3%和2.2%。

年龄分布:年龄段为16-2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33.4%;年龄段为26-3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4.4%;年龄段为36-4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2.8%;年龄段为46-5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5.3%;年龄段为56-6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1.7%;年龄段为65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2.2%。

2022体育人口文献综述

2022体育人口文献综述

2022体育人口文献综述
以第一次和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组织开展为时间节
点分三个阶段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体育人口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系统梳理每个阶段的体育人口研究特点与不足。

认为我国未来的体育人口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趋势。

一是将我国体育人口与其他国家体育人口进行横向比较的研究
将进一步增多,而且比较的维度将更为丰富,这也要求我国在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上要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二是针对我国人口结构改变所导致的体育人口结构呈现出的新
特点新趋势的探讨将是未来体育人口研究的热点。

三是未来的体育人口研究将从功能论研究范式向互动论研究范
式转变。

四是未来的体育人口研究将更多地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且更加注重质性研究方法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和“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前者主要用来评价群众体育的参与程度,后者则用来检验群众体育的实际效果。

所谓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按照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可以将人群分为体育人口、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人口三类。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既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也反映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体育人口是随着全球性大众体育热潮兴起,而被采用的一个新概念,一般用以研究国家的人口质量和社会生活质量。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体育人口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提供的数据,2000年在我国16岁至70岁的成年人中,体育人口达到了18.3%(约1.58亿),比1996年增长了2.8%,约增加1800万;若把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在7岁至70岁的人口总数中占33.93%(3.63亿),比1996年提高2.53%。

我国成年人中仍有16%左右的准体育人口(一年中至少参加过一次体育活动)和65%左右的非体育人口(全年中一次也未参加)。

我国发展体育人口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第一,体育人口的结构的不合理。

首先表现为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失偏:2000年我国16岁至70岁的城乡居民中,男性有20.2%是体育人口,是全国总人口的11.4%,在体育人口中占62.5%。

女性中只有15.8%是体育人口,是全国总人口的6.9%,在体育人口中占37.5%。

其次表现为马鞍型的年龄结构:2000年我国体育人口在各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其整体情况呈“马鞍型”的态势:16~25岁为33.4%,而26~35岁和36~45岁分别骤降至14.4%和12.8%,从46岁又开始反弹,至65岁年龄段则达22.2%。

再次,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偏差,农民和工人等体力劳动人群较少,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较少。

第二,当然体育人口水分很大。

我国在统计体育人口时,把16岁以下的在校学生视为当然体育人口全数列入体育人口,然而近年来很多学校的学生做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国学生的体质状况逐年下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体育发展不足的情况日趋严重。

第三,一部分社会人群至今未能进入体育人口的视野。

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民工群体,约有一亿多人且逐年增加。

这部分人的生活质量较差,基本上没有享受到正常的体育权利。

残疾人体育人口的结构比更低。

怎样促进人们的体育参与,把非体育人口变为体育人口
我们国内统计体育人口是用这几种方式,或也叫由这几个部分构成。

1、是在校的大中小学生,2、是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抽样调查。

以每周是否参加2—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决定标准。

那么就存在下面几个很令人不解的问题:大中小学生每周有二到三节体育课,这无可争议能算是体育人口。

但城市和农村就不一样,城市参加运动健身的绝大部分是退休人员,或因为身体不好才去锻炼,身体好的不去锻炼。

农村问题就更大,农民们有目的性的生产劳作一天下来,体力消耗较大,他们根本不再需要另外的体育运动,而他们就不是体育人口。

现在各国都把体育人口百分比来衡量本国是否为体育强国的指标之一。

在我国,虽然当前统计到体育人口为33.93%,但这是些什么人的数据啊,一大半是学生,另一大部分是老年人,
还有一部分是病人。

真正具有实际意义上的体育人口微乎其微!难道就是用这些人来评价该国的体育开展情况或体育强国吗?还有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远远不够,是不是我真的应该说一句中国无体育人口啊
我国应该结合时代发展制定出弹性并且以人为本的体育人口标准。

有些成年人无法达到一周3次的标准,而往往集中锻炼2-3个小时,而且强度较大,这种效果可能比3次中强度的锻炼还要好一些。

还须运动人体科学专家制定出标准来。

体育人口的概念: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当然体育人口:由于学校体育、武装力量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参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这些体育人口的群体与相应的总群体区别不大,可视为当然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各种研究中,都有意无意的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在各位毕业论文和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就是隐性的对人群进行了区分。

更有两个人群需要注意和研究:
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不直接参加体育活动,但十分热衷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表演的观赏者和体育传媒的视听者。

这一人群与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数量相当大,他们是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者群体之一,也是体育社会实践的重要支配群体之一,他们与体育的亲和程度很高,具有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向实质性体育人口转化的基本条件,做好他们向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是社会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研究体育人口时不能忽略和排斥他们的存在。

下棋、打牌、钓鱼等类活动中,被采用的体育手段不多,身体活动性不明显,增强体质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在本研究中暂不将仅以这类活动作为体育参与的人列为实质性体育人口。

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差异较大,中国的标准:
*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日本称为"运动习惯者"
根据"健康日本21"第2-8页所载
每周2次,一次30分钟以上,持续1年以上的人,称为"运动习惯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