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日常行为和分析
孩子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
孩子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一、打人、咬人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
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
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
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
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
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
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
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
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
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
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
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
说不过就打吧。
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
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
他就明白了。
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
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
中班日常生活观察记录【四篇】
【导语】认真观察、分析幼⼉在游戏中的⾏为,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幼⼉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信息,进⽽采取⾏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好观察记录呢?今天⽆忧考为您推荐了中班⽇常⽣活观察记录【四篇】,欢迎⼤家的参考借鉴。
【篇⼀】中班⽇常⽣活观察记录 观察⽇期:20xx年11⽉3⽇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的及由来:本学期,幼⼉升⼊中班后,⽐原来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搬⼊新教室后,活动空间也⼤了,孩⼦们在班⾥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周芯蕊就是这些孩⼦中⽐较典型的⼀个,她喜欢和⽼师在⼀起,但是她经常会与周围⼩朋友发⽣⽭盾,也常常有⼩朋友跑来向我告状,说周芯蕊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观察实录: 在我观察了周芯蕊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她爱打⼈,⽽是她处理问题的⽅法不恰当。
例如:早上排队时芯蕊是排在第⼀个的,她很⾼兴,⽽这时刘妍⼩朋友站到了芯蕊的前⾯,于是芯蕊就推了她⼀把,结果⼿重了,妍妍哭着向我告状说芯蕊推他了。
我将这⼀切都看在眼⾥,于是我⾛过去把芯蕊叫了过来,对她说:“芯蕊,你为什么推妍妍啊?”芯蕊说:“我没推她,她不排队就跑到我前⾯来了。
”我⼜问她:“你是不是想让刘妍让开⼀些啊?”芯蕊点点头,我⼜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推妍妍,还能怎么告诉她啊?”芯蕊想了想,对我说:“⼩便要排队,我站前⾯了你就要往后?”我笑了,摸着芯蕊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刘妍说,她不就不会给你告状了吗?”芯蕊点点头,对我说:“⽼师,我改了。
” 措施:芯蕊是个聪明的⼩⼥孩,⽼师说的都会听,告诉她遇到事情不可以打⼩朋友,可以过来告诉⽼师。
教师⼀定要发现幼⼉的问题。
【篇⼆】中班⽇常⽣活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12⽉13—23⽇ 观察地点:中⼀班 观察对象:琪琪 观察⽬的:观察幼⼉⽣活⾏为⽅⾯,改进幼⼉健康的⽣活态度 ⼉童表现及⾏为: 最近在不经意中发现琪琪⼩朋友常有不健康的⽣活⾏为:经常抢占别⼈的东西,活动中总是喜欢⾃由⾛动或与同伴交谈。
幼儿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
幼儿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幼儿的日常行为可以被视为他们心理发展的表现。
通过分析幼儿的行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情感状态。
以下是对幼儿日常行为的分析和心理解读:1. 强烈的情绪反应:幼儿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大哭、大笑或发怒。
这是因为他们的情绪调节系统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幼儿经常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他们通过行为来表达内心的需求。
2. 模仿行为:幼儿的大脑处于高度敏感期,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模仿能力非常强。
他们模仿成人的行为举止、语言和表情,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例如,幼儿可能会模仿父母的打电话的动作或语言表达。
3. 探索和好奇心:幼儿对周围环境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通过观察和探索来认识世界。
他们会主动去摸索、触摸和品尝物品,以满足自己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这种行为有助于幼儿掌握感知和认知技能。
4. 分离焦虑: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
幼儿可能出现哭闹、拒绝离开照顾者的行为。
这是因为幼儿对于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缺乏安全感,需要与亲密人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5. 自我意识的发展:从3岁左右开始,幼儿开始逐渐建立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和理解。
这时期的幼儿可能会表现出逞强、固执己见、争夺权力等行为。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掌握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意识,并试图通过行为来表达个人需求和意愿。
以上是对幼儿日常行为的简要分析和心理解读。
通过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发展和促进健康的成长。
在与幼儿互动时,我们需要倾听、观察和理解他们的行为,为他们提供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
幼儿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
幼儿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幼儿期是一个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的日常行为和心理表现对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一、常见日常行为1. 睡觉睡眠是幼儿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幼儿需要每天睡眠10到12个小时。
然而,许多幼儿都难以保持规律的睡眠习惯,这可能与家庭环境、睡眠环境或身体不适有关。
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可以创建一个安静、温馨的睡眠环境,并与孩子一起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
2. 饮食幼儿时期的饮食对于儿童身体的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饮水问题,因为幼儿时期的饮水量和质量对于肾脏和尿路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3. 洗漱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刷牙、洗脸和洗澡。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养成每天定期刷牙、清洁口腔的好习惯,同时帮助孩子保持身体清洁卫生。
二、心理分析1. 情绪管理幼儿时期是情绪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缺乏成人的理性和思维能力,幼儿更容易在情绪上失控。
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识别和处理他们的情绪,以便他们能够建立健康的情感支持系统。
2. 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幼儿时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幼儿时期,孩子开始了解和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
与其他孩子互动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社交技能、建立友谊和增强归属感。
家长可以通过为孩子提供社交机会、教授礼仪和识别社交信号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培养社交技能。
3.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于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自我意识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观和自尊心,并减少情感困扰和行为问题。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来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意识。
总之,幼儿的日常行为和心理表现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如何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习惯和心理,可以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分析及对策
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分析及对策一、引言学生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持续的、稳定的、反映其内在品质的行为模式。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环境的变化,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出现了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对学生行为习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学生行为习惯问题的主要表现1. 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神、走神,不听老师讲课,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说话、打闹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这种行为会导致学习效果下降,严重影响学生成绩。
2. 缺乏自律性: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自律性,不按时完成作业,总是拖拖拉拉。
学习计划不合理,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成绩往往较差。
3. 缺乏协作意识:一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缺乏团队精神,不愿意与同学合作,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影响班级和谐氛围。
4. 缺乏责任感: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责任感,总是推卸责任,不肯承担自己的错误和过失,甚至有偷懒、作弊等行为。
5. 沉迷网络: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微信、抖音等,长时间沉迷导致学习时间被大量挤占,严重影响学业发展。
1. 家庭教育问题:一些家庭对孩子教育方式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引导和教育,导致孩子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2.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上诱惑多,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忽略了学习和成长。
3. 学校教育问题:一些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不够重视,缺少有效的行为规范和处罚措施,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良。
1. 家庭教育责任: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
2. 学校教育引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制定出台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社会教育监管:社会上应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也是他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需要对孩子们进行行为观察,并及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引导和管教。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1.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幼儿园的新生,他经常在上课时打断老师讲话,并且不遵守纪律,总是插队拿玩具。
在外出活动时,他也经常离开集体跑来跑去,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
2.案例二小芳是一个内向而胆小的女孩,她在同伴面前总是不敢开口,也不愿意参加游戏和活动,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
三、案例分析1.对于小明的行为,我们需要观察他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
可能是家庭教育不当,导致他在幼儿园里表现得不守纪律。
也需要观察他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是否有其他潜在问题。
2.对于小芳的行为,需要从她的性格和家庭环境着手观察。
可能是因为在家中受到了某些刺激或者负面影响,导致她在幼儿园中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
四、处理方法1.针对小明的情况,需要及时与他的家长交流,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需要在幼儿园中制定相应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习惯。
2.对于小芳,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她逐渐融入集体生活,建立更好的自信和社交能力。
也需要与她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庭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过程中,我认为关键是要注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
只有了解孩子的根源问题,才能有效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
也需要在处理过程中注重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
总结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老师们及时发现和记录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注重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小学生日常行为观察记录
观察人(心理老师或班主任老师):班主任
观察行为及过程记录:
该生性格文静,喜欢独处,对班级和学校里的事都不感兴趣,漠不关心。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孩子经常随意不上学,以至于成绩差,赶不上学习队伍。平常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不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询问,回家作业完成不好。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明确要求,让家长明确责任,多关心辅导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五、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让他感受来自班级的同学的关心和爱护。
问题分析与教育建议:
问题分析:缺乏爱的关怀,渴望被大家认可。
教育建议:一、 与孩子谈心,增强他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针对该生实际情况,开展“一帮一活动 ”为该生找一位负责任的“小老师”,经常对他进行辅导和帮助。让小老师督促他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和听写生字词等。
三、课堂教学中多关心学困生学习状态,并注意做到分层次练习,让学困生尝试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所布置作业。同时,多给予他回答问题的机会,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心;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是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幼儿日常行为观察记录表
时间:2016年5月7日 地点:游戏区
区域活动中,小明先在娃娃家玩了一会儿,又跑到建构区。由于速度较快,脚边一绊,将沙沙正在搭建的楼房碰倒了。沙沙一把抓住他,小明一边挣脱一边辩解:“我刚才没看见,我没有推,我是不小心的。”说完猛地用力挣脱,跑到另一边搭起积木来了
学前幼儿日常行为观察记录表பைடு நூலகம்
行为表现
行为分析及结果
时间:2016年5月4日 地点:游戏区
建构游戏中,孩子们都在忙着搭建长江大桥。小明手上拿着一块积木,没能与另一块拼起来,便这里敲敲,那里打打。这时,乐乐和诚诚搭出的长江大桥完工了,他们合作的大桥不仅足够长,而且有坡度,受到周围小伙伴的啧啧称赞。乐乐和诚诚脸上笑成了一朵花。谁知小明跑过来,“哗”地一声推倒了大桥。乐乐一下急了,冲着小明大叫:“你干什么?你干嘛把我们的大桥推翻了?”说着就抓住了小明的衣襟,两人扭打起来。老师介入,问小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明嘴巴一撇:“不知道!”说完就跑掉了。
小明对于自己先拿到却没有抢到盒子非常不甘心,急切之间便报复性地抽取了小悦的盒子。对于这次状况,小明没有辩解,说明他知道这种行为不可取。但他的行为也说明他在与同伴相处时缺乏必要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引导和帮助。
这次的冲突发生时,小明确实不是故意而为,但他在碰倒了别人的作品时没有及时道歉,而是用辩解逃脱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没有用手推,就不是犯错误,因此不需要道歉和承担责任。怎样才能让他体会到自己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呢?
时间:2016年5月11日 地点:活动室
幼儿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
幼儿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幼儿时期是宝宝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了解和分析幼儿的日常行为,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本文将探讨幼儿的常见行为和心理分析。
一、婴儿期行为分析婴儿出生后,最初几个月是吃、睡为主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表现出对人和环境的兴趣,并逐渐发展出一些简单的行为。
1.探索行为婴儿期的宝宝对周围的环境非常好奇,会通过触摸、咬、摇晃等方式来探索周围的事物。
这一行为表明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渴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情绪反应婴儿期的宝宝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在面对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时出现焦虑或害怕的表情和声音。
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需要依靠父母的陪伴来建立信任感。
3.睡眠行为婴儿期的宝宝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婴儿睡眠时间和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他们会表现出较强的需求性和规律性的睡眠行为。
二、幼儿期行为分析幼儿期是孩子开始发展独立性和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更加明显。
1.模仿行为幼儿期的孩子开始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和语言,尤其是模仿父母。
这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仿,他们逐渐学会了很多生活和社交技能。
2.情绪控制随着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期的孩子逐渐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逐渐学会了解并应对各种情绪。
3.分离焦虑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真正意识到与父母的分离。
当他们处于陌生环境或离开父母时,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绪。
这是因为他们对安全感的强烈需求。
三、学龄前儿童行为分析学龄前儿童期是孩子个性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行为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1.社交行为学龄前儿童开始参加托幼机构或幼儿园,接触到更多的同龄人。
他们的社交行为也逐渐增强,包括与他人分享、合作玩耍和解决冲突等。
这些行为对他们的情感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2.控制冲动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冲动。
幼儿园好孩子实例分析
幼儿园好孩子实例分析引言本文档旨在深入分析幼儿园好孩子的行为特点与表现,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详细解读这些好孩子的行为,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实例一:小明的故事行为表现小明是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他每天都会按时到达学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他喜欢与同学们分享玩具和零食,乐于助人,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在与老师交流时,他总是认真倾听,并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
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小明的家长非常注重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和责任感,他们经常与小明进行沟通,教导他与人分享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2. 学校教育:幼儿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交技能,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合作。
3. 个人性格:小明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他喜欢与他人交流和互动,这使得他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
影响1. 社交能力:小明通过与同学们分享和帮助他人,培养了良好的社交能力,这将有助于他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2. 责任感:小明的责任感在他的行为中得到了体现,这将有助于他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实例二:小红的故事行为表现小红是幼儿园的另一名小朋友,她非常喜欢绘画和手工活动。
她在课堂上总是积极参与,并且乐于与同学们分享她的作品。
她对自己的作品非常自豪,并愿意展示给其他人看。
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小红的家长鼓励她的创造力和艺术兴趣,他们经常为她提供绘画和手工材料,并赞美她的作品。
2. 学校教育:幼儿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组织各种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3. 个人性格:小红具有自信和乐观的性格,她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新事物,这使得她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影响1. 创造力:小红通过积极参与绘画和手工活动,培养了她的创造力,这将有助于她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可能性。
2. 自信心:小红对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这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使她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坚定和自信。
幼儿行为习惯总结
幼儿行为习惯总结一、作息规律幼儿时期的作息规律对于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非常重要。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幼儿一个稳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定时的饮食和休息时间。
同时,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限制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和运动时间。
二、个人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和社交发展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导幼儿正确刷牙、洗手和洗脸等卫生习惯,并且定期检查和监督这些习惯的养成。
此外,教育幼儿养成整理床铺、整齐穿衣、自己擦嘴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
三、遵守规则幼儿时期是学习遵守规则的关键阶段。
遵守规则对于幼儿的安全和社交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和老师应该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家庭和学校的规则,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和环境。
同时,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自我管理幼儿时期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如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
同时,教育他们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培养良好的节约和整洁的习惯。
此外,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也非常重要,教育他们学会适应和控制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五、互助与合作幼儿时期是培养社交能力的关键时期。
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幼儿与其他孩子合作和互助,培养他们的友善、分享和关心他人的习惯。
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如游戏、合唱和合作游戏等,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和他人相处并解决问题。
同时,家庭和学校也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激励和奖励,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自我。
六、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社交和家庭环境中。
父母和老师应该教育幼儿注意安全问题,如火灾、交通安全和水安全等。
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并正确使用安全工具(如刀、剪、打火机等)。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要与幼儿沟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日常行为心理分析
幼儿日常行为心理分析一、打人、咬人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协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
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
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
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
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
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
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
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仅仅不想被打扰。
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
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仅仅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
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
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
说不过就打吧。
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增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
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能够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能够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
他就明白了。
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水准。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
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方法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方法在设计幼儿活动教案时,行为观察与分析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程度,从而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
本文将介绍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方法,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目的和意义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是教师了解幼儿个体差异的重要手段。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阶段,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特点,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二部分:观察方法1. 日常观察:在幼儿活动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来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
例如,注意观察他们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注意力持久力等,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2. 角色扮演:通过幼儿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师可以观察到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例如,组织一场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观察幼儿在其中的表现和互动方式。
3. 记录样品:教师可以收集幼儿的绘画、手工制作等作品,从中观察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专注度等。
这样的样品记录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信息,更加准确地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
第三部分:分析方法1. 数据整理:将观察到的行为细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合作行为、注意力集中行为、创造力表现等。
通过整理数据,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幼儿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2. 比较分析:将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幼儿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例如,与其他幼儿相比,某个幼儿可能在合作能力方面较弱,需要加强相应的培养。
3. 长时段观察:通过连续观察幼儿的行为变化,可以了解他们的发展轨迹和变化趋势。
例如,一个孩子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可能不明显,但通过长时间观察,可以发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第四部分:应用意义通过准确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幼儿活动教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发展。
同时,观察和分析的结果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个别化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辅导每个幼儿。
总结: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方法是一项关键任务。
幼儿园小班日常观察记录与分析
【导语】认真观察、分析幼⼉在游戏中的⾏为,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幼⼉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信息,进⽽采取⾏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好观察记录呢?今天⽆忧考为您推荐了幼⼉园⼩班⽇常观察记录与分析,欢迎⼤家的参考借鉴。
【篇⼀】幼⼉园⼩班⽇常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对象: 幼⼉姓名:天天 性别:男 年龄:3岁 幼⼉表现:天天是⼩班的孩⼦,看起来聪明可爱,感觉是⼀个⽐较调⽪的孩⼦。
可是他妈妈却告诉我,天天是⼀个异常内向的孩⼦,平时在家话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玩,只要有别的⼩朋友靠近了,他就会退让,宁可不玩。
他是⼀个⾏为表现⽐较特殊的孩⼦,表现如下: 1.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接触,更不愿主动交流。
2.话语少,和教师交流少,不和⼩朋友交流。
即使偶尔和教师讲话,也总喜欢把⼿指含在嘴⾥,显得异常紧张。
在区域活动时,所有的⼩朋友都进了⾃我喜欢的区域,天天却不会参与任何活动,⼀个任坐在⾃我的位置上拿着区域卡,看着其他⼩朋友玩。
⼆、情景分析 天天刚上幼⼉园,难免会有⼊园焦虑,不喜欢和别⼈交流很正常。
但时间久了,所有的⼩朋友都慢慢熟悉起来,都能开开⼼⼼来上幼⼉园,天天还是这样,早上紧紧抱着妈妈的脖⼦不放开。
据了解,天天多数时间都是在家⾥玩玩具度过,遇到幼⼉园陌⽣的环境和陌⽣的⼈,他更加沉默,缺乏⾃信。
三、观察记录 有⼀天孩⼦们午睡时,我特意坐到天天的床边,等他脱下鞋⼦后,⼤声的表扬她:“哇,天天太厉害了,会⾃我脱鞋了,来,让教师抱⼀抱。
”我温柔的抱起她,第⼀个给他盖被⼦,微笑的看着他⼊睡,这时,他说话了,虽然很轻,可我欣喜的听见了:“我在家妈妈教过我的。
”我⼜俯下⾝来,⽤⼿摸了摸她的头:“你真是个能⼲的孩⼦,教师真喜欢你,教师陪你睡觉好吗?”他含羞的点点头听话的闭上了⼩眼睛。
四、指导策略 (⼀)家长⼯作⽅⾯ 利⽤家长接送幼⼉时间与家长交流教育观点及⽅法,反馈孩⼦在园表现,提议家长多腾出时间亲近孩⼦,固定时间与孩⼦进⾏交谈,引导孩⼦说出⾃我⾝上发⽣了什么趣味的事,有没有认识新朋友等等。
幼儿园小朋友的好习惯案例分析与行为培养方法
幼儿园小朋友的好习惯案例分析与行为培养方法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家长和老师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从幼儿园小朋友的好习惯案例出发,结合行为培养方法,探讨如何帮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
1. 起床洗脸刷牙小明是一名幼儿园小朋友,每天早上都能准时起床洗脸刷牙。
这是因为他的父母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定期作息和自理能力。
他们会在他身边陪伴他一起完成这些日常生活习惯,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他这些好习惯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给予他一些奖励和肯定,让他养成坚持的习惯。
2. 整理玩具和书包小芳是另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她能够很好地整理自己的玩具和书包。
这得益于她的老师在幼儿园里对她进行了行为培养。
老师会引导她们组织游戏和学习用品,告诉她们整理的重要性,并倡导“一物一放,一物一收”的理念。
她们还会进行集体榜样表彰和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整理,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3. 礼貌用语和行为小华在幼儿园里备受老师和同学们喜爱,因为他总是能用文明礼貌的用语和行为来与他人交往。
这得益于他的家庭教育和老师的引导。
在家里,父母会用身教和言传来教会他礼貌用语和行为,并对他进行鼓励和奖励。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以身作则,引导他们在日常交往中用礼貌用语,并倡导互助和合作的行为模式。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养成好习惯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专业引导。
家长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借助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奖励机制,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养成坚持的习惯。
在幼儿园里,老师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行为培养,通过游戏和集体活动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多给予孩子们肯定和鼓励,在失败中寻找成功,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幼儿园小朋友的好习惯案例分析与行为培养方法,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引导和实践。
幼儿园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四篇】
【导语】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的发展状况,⽽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
今天®⽆忧考⽹为您带来了幼⼉园⼩班⽇常⾏为观察记录【四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幼⼉园⼩班⽇常⾏为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每天下午吃⽔果时,孩⼦们都很快洗完⼿,吃的时候还和⼩伙伴聊⼀些有趣的事。
⽽南南总是默默在区⾓⾥观察材料,或是做些别的事。
这天他正在汽车加⼯⼚看⼩零件,我轻轻⾛过去蹲下来问:“南南,你怎么不去吃啊?”他继续看着零件不说话。
“今天吃的是橙⼦,可甜了!” 他抬头对我说:“我看看零件,等等去。
” “快去吧,和好朋友⼀起吃⽔果,多开⼼。
” “我看看他们吃的好不好吃,好吃的话就去吃。
”他说到。
我没有让他,默默⾛到边上观察着。
他慢慢的⾛到橙⼦⾯前,看了许久,拿了最后⼀块,吃得很⼲净。
观察思考: 每个孩⼦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感觉与情感。
他们对⾝体的感受,对冷热的体验,对⾼低的理解都有⾃⼰的看法。
就如慢性⼦的南南,有着⾃⼰细腻的观察与体验。
对于他的⾏为,我进⾏了以下⼏⽅⾯的思考: 1.了解孩⼦⾏为背后的原因 南南⼼思细腻,观察每个菜,喜欢的菜就多加⼀些,不喜欢的就少加⼀些,虽然动作慢,但吃的很⼲净。
我想,这就是不同⽓质,不同性格的孩⼦表现出的不同⾏为。
2.联系孩⼦⽣活背景再指导 南南从⼩和爷爷奶奶⼀起⽣活,⾐⾷住⾏均由奶奶包办,能⼒⽅⾯就⽐较弱,包括吃饭时勺⼦的使⽤,加菜时动作的不熟练等。
但他吃的很⼲净,吃完后⾃觉整理好桌⾯。
3.理解孩⼦的⾏为 ⽣活中成⼈很多时候的经验给予是多余的,当孩⼦难以做到时,⽆端的责怪就落到他们⾝上。
其实对于外界的探索与经验的获得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孩⼦⾃⼰完成,更需要⼤⼈的尊重、理解、信任与适当的帮助,⽽不是代替。
【篇⼆】幼⼉园⼩班⽇常⾏为观察记录 观察分析: 对于刚刚⼊园的幼⼉,年龄普遍偏⼩,⾃理能⼒⽐较弱,班⾥⼤部分幼⼉已经能知道想要上厕所的渴望,但有的幼⼉却不愿意⾯对上厕所的现象,班⾥有个幼⼉就是这样,⼩名叫阿熠,不愿意上厕所,经常拉尿在裤⼦⾥,因为⽼师们都知道他不愿意去厕所,所以平时都会多要求他主动去⼏次厕所,记得有⼀次,⼩朋友们都在玩玩具,我就对阿熠说:“阿熠,跟我去⼀次厕所吧!”阿熠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跟我去了洗⼿间,到了洗⼿间之后他对我说:“⽼师,我没尿”。
幼儿园正面管教:中班儿童行为引导案例
一、案例背景在幼儿园的中班教室里,有一个孩子叫小明。
小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比如爱打闹、不听老师的话、做事不细心等。
这些行为给教师和同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管教。
二、深入分析问题1. 分析小明的行为背后原因小明的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自身发展特点或者其他原因所导致。
我们需要从孩子的个体差异出发,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问题。
2. 中班儿童行为特点在幼儿园的中班阶段,孩子们正处在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行为特点通常包括好奇心强、自我意识渐强、社交能力初步形成等。
对待中班儿童的行为引导需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展开。
三、解决方案与行动1. 家园协同老师要和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在家的情况,寻找可能的行为缘由。
家长可以共享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庭环境,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小明的情况,促进解决问题的方式。
2. 设置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在教室中,老师需要给孩子们规定清晰的行为规则,并告知他们的违规后果。
同时也要设立奖励机制,让孩子们明白哪些行为是受到鼓励的。
这样可以让小明和其他孩子明白什么是被期待的行为。
3. 个体化关怀和引导针对小明的行为问题,老师要采取个体化的关怀和引导方式。
可以通过和小明单独交流,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寻找他的潜在需求和动机,引导他走向积极的行为。
四、行动成果通过家园协同和规则奖惩机制的设立,小明在一段时间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更加遵守规则,与同学相处更加和谐,学习也更加专注。
这表明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明已经慢慢接受了正确的行为观念,并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在进行幼儿园正面管教时,针对中班儿童的行为问题,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结合其自身特点展开行为引导。
在家园协同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同时给予个体化的关怀和引导,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克服行为问题,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样例四篇】
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样例四篇】一、观察情况记录玉萱扮演集市里的商人,活动刚开始,他开心的在集市上大声叫卖,小客人来到集市以后,他走来走去看着小客人们,也不和小客人们交流。
我对玉萱说:“你今天做了什么呀?”玉萱开心的手舞足蹈说:“我在卖菜。
”过了一会儿,我在和卢怡欣交流,玉萱一下子从后面扑过来抱住我,“老师,你在做什么呀?”我说:“我在卢怡欣家做客,你不是在集市工作吗?怎么跑出来了?”玉萱就是笑,我说:“你乱跑是挣不到钱的。
”玉萱听完就回去了,当我从卢怡欣家出来去集市时,看见玉萱跪在一个小椅子上,然后两只手胡乱敲着,旁边有小客人在买东西,他都不理别人。
二、评价与分析玉萱上学期有好多天没有来,所以角色游戏的水平比其他幼儿要差,平时在角色游戏中也是一直当自由人到处乱玩的。
今天他其实还没有从自己是自由人的角色中反应过来,还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例如在集市里乱跑,对于集市的商人要做的事情还不太清楚。
仅仅依据自己的喜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此次的游戏中也是处于摆弄游戏材料的阶段,对集市里的东西很感兴趣,他很开心,但是角色的意识比较差。
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篇二】观察地点:自然角观察对象:全班幼儿观察目的:了解幼儿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观察实录:最近,老师在自然角为幼儿准备了新的小种子让幼儿观察,老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小种子,(小麦、荷兰豆、萝卜苗)并一一介绍小种子的名称,问问小种子都长得一样么,我们还一起将小种子种在了班级的小温室里,和小朋友说:“看看我们的小种子种在这个小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说出小种子也和我们小朋友一样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阳光的照顾它们才会长大。
孩子们也迫不及待的说着:“那什么时候他们才会长大呢”。
孩子们一个个的都用期待的眼神等着它长大。
每次到户外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经过自然角,会时不时的去看一看小种子有没有发芽。
几天过去了,经过幼儿和老师的细心观察和照顾,小朋友有了新奇的发现,小种子长出小芽了。
儿童行为分析报告
儿童行为分析报告1. 引言儿童行为分析是对儿童日常行为和习惯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的过程。
通过分析儿童的行为模式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心理状态,为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特定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以期为儿童的家庭和教育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2. 被观察儿童的基本信息•姓名:张小明•年龄:6岁•性别:男•家庭住址:XXXXXX街道XX号XX室3. 观察方法和时间本次行为分析报告基于对张小明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行为观察而得出。
观察时间跨度为一个月,每天观察时间为2小时,涵盖了平日和周末的不同时间段。
4. 行为观察结果4.1 家庭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在家庭环境下,张小明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行为特征:•好奇心强:张小明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经常主动探索和询问问题。
•活泼好动:张小明喜欢运动和体验新事物,经常跑跳和玩耍。
•注意力不集中:张小明在家中的学习时间较短,容易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张小明在家庭环境下容易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言行影响,行为会有一定的模仿性。
4.2 学校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在学校环境下,张小明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行为特征:•好奇心强:张小明对新知识和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喜欢与他人合作:张小明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行为规范:张小明在学校环境下能够遵守纪律,乖巧听话。
•待人友善:张小明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良好,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5. 行为分析与建议通过对张小明的行为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重视和提出建议:•注意力不集中:在家庭环境下,张小明的注意力较为不集中,容易分心。
建议家长在学习时间中设置专注环境,减少干扰因素,帮助他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好奇心强:张小明的好奇心是他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建议家长和老师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他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活泼好动:张小明的活泼好动是正常的儿童特征,家长可以引导他参加适合的体育活动,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
中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中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中班幼儿是3-4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探索世界、发展自我和建立社
会关系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园中,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个
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情况,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和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
以下是对中班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观察记录:**
1.小明是一个外向活泼的孩子,他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经常组
织大家一起进行游戏活动。
在玩耍时,他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且表现出
较强的领导能力。
2.小红是一个内向而文静的孩子,她更喜欢独自玩耍或者和几个亲密
的朋友在一起。
在参与集体活动时,她通常选择观望而不是主动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教育孩子诚实待人。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五、爱哭
有时候孩子不顺心,可能会拿妈妈撒气,我倒觉得挺正常的。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呀,发泄完了,孩子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爱妈妈。乐有时就这样,我就会说:给我捶背呢!给他一个积极的暗示就够了。多理解孩子,他毕竟还很小,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呀。然后每天大声对他说:妈妈爱他!或在耳边轻声地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我喜欢你!’”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有时他做些坏事,如把脚放到饭桌上,你越说不行,他越边坏笑着去做,有时我急了就会问他:你是不是觉得我爱你不够呀?他说是。我就说:那从现在起,我多爱你一点。他马上就规矩了。所以有时我觉得对孩子大吼生气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妈妈爱他。
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妈妈的高招:
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想像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
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
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正确的处理办法。我们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
例如,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家里有三个电视机”的时候,你就应该接着说:“哦,是吗!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真的,如果能有三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
一、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此外,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因此,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妈妈的高招: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3、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多,或小伙伴多,就打击、嘲弄、疏远,甚至怨恨。
4、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分析: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
1、“因事制宜”。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
“当然啦。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
“你多美呀!”
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
儿童的心理分析:
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哇……哇……”
“好啦,好啦,别哭了。”
“哇……哇……”
“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
“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家长应采取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1、对孩子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足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而不可趾高气扬,好图虚荣;同时,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孩子。
二、插话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一是个性的原因。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能表现出人的个性的不同特点,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个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来。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欢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欢重复的个性的一种体现。
二是心理发展水平的原因。由于幼儿的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象成人一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这样,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动画片和图画书,就会出现记不住、无法接受的现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则能避免这一现象,使孩子在重复中检验自己的记忆和期望,从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3、“言传身教”。即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给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三、撒谎
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
“哎呀,太棒了!”
“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
四、嫉妒
孩子的嫉妒,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2、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
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六、重复
“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我发现我五岁的孩子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看动画片、图画书时,特别喜欢重复。即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请问这样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儿童心理分析:
这位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很细心。四五岁的孩子出现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