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及成果报告
《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及成果报告盱眙县兴隆初级中学由盱眙县兴隆初级中学组织实施的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经市教育局教研室批准,于2011年5月正式列为淮安市“十二·五”科研课题。
课题立项后,在市县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及初步收获,具体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发放问卷,调查研究。
2011年5月,课题组在全校的十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260,有效率100%,从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性格等方面入手共拟定了20个问题进行了调研。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5月形成了《盱眙县兴隆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分析报告》。
报告集中反映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孩子需要进行健康的德育教育,为课题制定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依据。
(二)搜集材料、汲取理论。
我们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
购买阅读留守学生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
(三)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各班班主任老师在新生入学初就摸清本班留守孩子的底子,给每个留守孩子建立专门的档案。
2.学校和留守孩子的父母经常联系沟通。
学校通过家校通网络平台由班主任向留守孩子父母进行联系,使远方的家长能了解自已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并交流教育体会。
3.实施帮扶制度学校和班级努力创造条件,让留守学生从中体会到家的温馨。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以及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结对帮扶。
每个课题组成员责任到班教育留守孩子,做到经常了解情况,找他们谈心,经常进行家访,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方面、心理方面和学习方面的困难。
4.学校和班级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可让留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活动中忘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快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愈发突出。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其家庭教育环境的恶劣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后续教育和职业发展。
然而,由于种种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教育和情感上的困境,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亟待加强。
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选题的意义在于:1.探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梳理,可以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本质,以及其中存在的瓶颈和挑战。
2.探索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多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项目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可以发掘不同项目的优缺点和实践中的难题,以及有效方法的落地实现方案。
3.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深入剖析,为政府、教育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方案,从而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改善。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综述法。
通过搜集海量文献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历史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剖析。
2.实地调研法。
通过深入到不同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项目情况、教学模式和效果等方面。
3.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一些成功案例的实践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留守儿童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原因。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有解决方案剖析。
对当前主要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进行剖析,探讨其主要特点、局限和可借鉴之处。
4.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改进方案。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方案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情况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一个社会新问题,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由“三农”问题衍生而来,涉及到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采取多种手段,建立起对“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安全保护网,并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学校就成了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
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的留守儿童,面临道德、心理、教育、安全等诸多问题,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业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障碍、道德教育弱化、越轨行为日益增多等现象,引发了一系列基础教育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留守儿童问题引起党和国家各级部门组织的高度重视。
2.信息化服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比较多,而且多侧重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政策与心理干预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尤其是从信息化教育方面切入的研究较少。
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条件,从信息化视角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ICT(信息与通讯技术)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与普及,基于ICT的信息化教育应该成为一种新时代教育的应选之策。
本课题主要研究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主要包括四个领域:(1)以父母为主的家庭信息化教育问题,主要通过信息技术搭建家庭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父母与子女常态化和虚拟化的沟通机制;(2)以中心小学为主的学校信息化教育问题,基于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构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化教学系统,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适应性;(3)以社区为主的社会信息化教育问题,基于社区教育平台,建立社区教育信息化平台,将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群体纳入统一的教育视野,促进个体发展;(4)以个体为主的自主信息化教育问题,个体的自主教育仍然非常重要,通过建立个性化沟通平台,实现个体自主教育信息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正文: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务工,儿童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乡村老师照顾成长的一类特殊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2.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2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与措施的评估;(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研究。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3.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与分布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地区等方面的特点。
3.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如学习成绩低下、心理健康问题等。
3.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父母教育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4.1 留守儿童概念与属性介绍留守儿童的概念及主要属性,分析留守儿童群体的共性及特殊性。
4.2 留守儿童教育理论研究综述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与措施的评估5.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评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包括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价。
5.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措施的效果评估评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措施的效果,并分析措施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从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南雄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已立项,于9月30日开题,特邀请县课题专家组给予督导、检查。
一、研究的背景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 题 开 题 报 告一、“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及条件一、“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及条件1.11.1“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进,,国家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国家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速提高,,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得以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也得以加快,,从而引发了农业中出现剩余劳动力并大量向城市转移的现象。
城市转移的现象。
1.21.2“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社会大环境和转移者自身条件的限制由于我国社会大环境和转移者自身条件的限制,,数量如此之多的农民工在进城的同时子女却无法进城无法进城,,结果许多子女都被留在原籍由父母中一方或祖辈或他人来抚养、管理和教育管理和教育,,这使得子女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分别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得子女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分别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地区,,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
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
1.31.3“留守儿童”的发展忧虑“留守儿童”的发展忧虑“留守儿童”的发展忧虑目前目前,,全国虽然还没有留守儿童的确切数据全国虽然还没有留守儿童的确切数据,,但我们可以从已有的资料中了解其大概。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当时全国留守儿童多达2300万人万人,,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儿童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 17%。
这也就是说这也就是说,,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能与父母中一方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只有4343··83%83%。
随着劳动。
随着劳动力转移人数的逐年递增力转移人数的逐年递增,,留守儿童的数字会增加不少。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城乡差距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教育、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家庭教育问题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等方面,为有效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深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提出有效的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概念、分类和相关理论。
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4. 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此方法,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状况进行深入调查,获得精确的数据,便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3.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生活现状等,为分析其家庭教育问题提供实际依据。
四、预期研究结果1.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
2.揭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提出缓解问题的有效对策和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3. 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更好的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为各种原因离家去城市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的现象。
在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据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超过6000万,这些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相关的研究领域。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学习和发展,也与农村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助于了解其影响因素和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改善。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的改善。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家庭背景、家长离家务工、学校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和思路。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访谈等方法,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例如学习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等。
3. 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和措施: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措施,包括政府层面的政策和资源投入,社会组织的参与等方面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文献资料收集和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本研究的具体内容提供理论支持。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获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数据和实证资料,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情况。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并呈现研究结果,揭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正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留下在农村居住的未成年子女独自生活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问题给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且研究视角较为单一。
因此,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然而,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3.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
3.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3)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因素研究;(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4.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4.2 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收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相关资料和信息,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际情况。
4.3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发现。
五、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研究成果:(1)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揭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 决方案,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
研究价值与社会贡献
研究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 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理论价值。
社会贡献
通过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为 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问 题的解决,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和社会和谐发展。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
明确本研究的核心主题和目标,确定研究范围和重点。
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
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已有的对策。
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实施调查和访谈
在选定地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收集数据和信息 。
数据整理和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国际 比较研究
国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 政策与实践
国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问题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研究述评
已有研究的优点与不足分析 研究空间与研究方向的探讨 本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01
通过实地调查和已有文献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 告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研究重点难点和预期目标 • 相关工作与资料准备 • 结论和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1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欠发达地 区,留守儿童比例较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开,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难免受到影响,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
一些留守儿童会因为缺乏家庭教育而对社会的规则和道德产生误解,表现出不尊重他人、不守纪律的行为。
另外,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对物质的追求过于强烈,出现了价值扭曲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研究成绩下降,智力发育滞后。
留守儿童的研究成绩普遍较差,智力发育也存在滞后的问题。
这是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研究环境都受到了限制。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祖辈的教育,但由于祖辈的教育水平和方法有限,很难满足孩子的研究需求,导致留守儿童的研究成绩下降。
此外,留守儿童的研究环境也存在问题,研究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落后,这些都对留守儿童的智力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改善留守儿童的研究环境和家庭教育,提高其研究成绩和智力发育水平。
本文主要观点是指出家长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包括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忽视、研究上的困难、行为偏差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并提出应该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2、改写后的内容:留守儿童是指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乡的孩子。
虽然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的生活和受教育条件,但有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一些长时间在外的父母会因为无法照顾孩子而感到内疚,于是采取放任孩子和给孩子物质上的补偿的方式,导致一些留守孩子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甚至出现不良惯和错误的人生观。
据调查,12%的留守儿童表示不想读书,而是想自己去赚钱。
留守儿童在研究上也面临很多困难,因为委托监护人或者文化水平低或者事务繁忙,他们很难得到研究上的帮助。
这使得一些留守儿童的研究成绩下降。
父母外出打工对年幼儿童的研究影响尤为明显。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道德约束的缺乏,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1.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现状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亲情缺失,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研究、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
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
2、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缺陷,容易形成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例如网络暴力、低俗文化等,导致价值观扭曲。
这些问题引发了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关注。
留守儿童需要更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家长外出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了物质上的改善,但忽视了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不良惯和思想误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及现状分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1、普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我校有三分之一学生为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的日常的生活照顾还是以祖辈代管为主。
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研究受到影响。
如何合理安排好这些孩子的生活、研究已是形式所需。
2、留守儿童问题还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高度重视,更加缺乏系统的应对措施。
3、价值观扭曲,道德行为差。
由于孩子的父母们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家长容易产生负疚感,所以只有不断增加孩子的零花钱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教育,是非辨别能力差,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
4、进修成绩差。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研究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大多数研究目的不明确,研究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没有良好的研究惯,被动地研究,研究成绩较差,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5、心理不健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
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心理承受力差,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有较强的孤独感。
二、课题界定、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1)课题界定:乡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出外务工后一方出外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和父母正常糊口的未满16岁乡村户籍未成年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案例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文档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案例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农村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到城市务工,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他们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大多数成绩下降,出入游戏厅、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2、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改进教育工作,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研究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对策,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得到父母关爱,享受家庭温暖,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权利。
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反映出其此项基本权利的部分缺失。
随着离开父母的时间增加,留下来的孩子们也不可忽视地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牵扯到千家万户,上级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及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的父母。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助于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有助于留守儿童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有助于留守儿童掌握自立自护的本领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创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加强家校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xx年xx月xx日•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目•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参考文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多,这一问题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普遍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发展的助力研究背景推进教育公平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千万家庭和社会稳定,通过研究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研究意义0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 2 3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留守儿童现象在我国农村地区非常普遍,给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带来很大挑战。
国内留守儿童现象的普遍性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国学者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涉及教学策略、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等方面。
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起步03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关注度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已经关注到留守儿童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01留守儿童现象的全球性留守儿童现象并非我国特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0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长期在农村寄宿亲戚或祖辈家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教育机会。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影响、解决方案第一部分引言1.1背景介绍中国近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父母被迫将孩子留在乡村,寄宿亲戚或祖辈家。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1.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第二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2.1经济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经济压力无法承担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并需要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因此被迫将孩子留在乡村。
2.2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教育条件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
父母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不得不将孩子留在乡村,接受相对良好的城乡结合教育。
第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3.1心理影响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往往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抑郁。
他们缺乏家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2学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成长,面临较大的学业挑战。
他们的学习状况相对较差,成绩普遍较低,容易掉队。
第四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4.1加强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设施和资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
4.2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心理健康。
4.3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各界应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体系,提供志愿者和专业人员的帮助,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高邮市界首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各地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据统计,目前我国留守儿童人数近2000万人,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
这些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监护权谁来行使,受教育权如何保障?这些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国内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几年前就已经启动,教育部、全国妇联及部分省市县教育部门都对此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大量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面向过去和未来的纵向研究;大量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我校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展了专题调研,在学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向人民和社会负责。
要求学校发挥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作用;要求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办好家长学校,提升“代理家长”素质;落实家访联系制度,在春节期间全面走访“留守儿童”家长,交流沟通思想;推行寄宿制管理等。
但由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队伍庞大,而且又是一个长时期内存在的问题,学校都感受到力不从心,真正是“任重而道远”。
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一)做好理论准备1、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并掌握儿童教育的新理论,使课题具有广阔的视野,不断更新思想理念,深化拓展课题的内涵和外延。
2、着力学习教学论、实践论、教学法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基本理念,以便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使课题具有整体的效应。
(二)做好组织准备(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主课题分为若干子课题,并责任到人,以便分头实施,系统研究。
(2)为了使课题科学高效地开展,特聘请省特级教师徐德兰校长负责研究过程的理论指导,负责研究计划、方案、成果的审核,并定期开展有关理论讲座。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论证1、从我校的发展战略上看,“科研兴校”一直是我校努力的目标,学校教研气氛浓,学校领导亲自带头,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这为“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这些都是完成课题的客观现实基础。
2、从师资状况上看:我校教师均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家庭教育情况比较熟悉,课题组的骨干成员均达大专以上学历,有较扎实的儿童教育经验,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他们中有学校校长、中层干部;有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而我们这一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研究队伍,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
3、为了使课题科学地研究,学校邀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到学校来,请他们举办讲座,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
努力使此课题按计划分布实施,定期总结。
4、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减轻课题组成员的工作量,让他们有时间进行课题研究。
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活动不少于一次。
教科室将对课题研究情况作协调、监督。
5、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
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
确保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奖励等各项支出如期支付。
预算课题各项经费要1.5万元。
四、课题的界定和理论支撑本课题的研究将根据人本主义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以及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开展课题研究。
五、研究的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国家未来。
学校教育过程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与社会、家长共同解决好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获得与其他儿童平等的发展机遇。
并对留守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国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浩然正气,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留守儿童成为对祖国忠诚、对社会感恩、对事业坚定的接班人是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的目的。
六、研究目标深入了解我镇各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学习、生活、性格、心理、道德养成等方面),探索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职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为各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七、研究内容1、留守儿童学校应该承担的职责研究;2、息技术支持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利与弊研究;3、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研究;4、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研究;5、校对留守儿童有效帮助研究;6、守儿童个案研究。
八、课题实施的基本步骤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 、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学校校长室、总务处、教导处、教科室、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相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 、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 学习上优先辅导。
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 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
“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 活动上优先安排。
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学校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
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
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
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 30 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 1 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 2 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
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
学校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
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9、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
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
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
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10、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
引导留守儿童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