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曲线测设实验报告PDF.pdf
工程测量圆曲线测设报告.

学院工程测量课程设计题目:道路圆曲线测设班级:组别:学号:姓名:日期:2014.09.28目录前言 (1)1圆曲线测设 (1)1.1圆曲线主点测设 (1)1.1.1主点测设元素计算 (1)1.1.2主点桩号计算 (2)1.1.3主点的测设 (2)1.2偏角法 (2)2缓和曲线测设 (4)2.1缓和曲线基本公式及要素的计算 (4)2.1.1基本公式 (4)2.1.2切线角(也称缓和曲线角)计算公式 (5)2.1.3参数方程 (6)2.2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测设 (6)2.2.1内移值p与切线增值q计算 (6)2.2.2缓和曲线主点元素的计算 (7)2.3缓和曲线的细部测设 (8)2.3.1切线支距法 (8)2.3.2偏角法 (9)3圆曲线要素计算及测设 (9)3.1 仪器安置在ZY点上的施测法 (10)3.2全站仪安置在QZ点上施测法 (12)前言在各类线路工程弯道处施工,常常会遇到圆曲线的测设工作。
目前,圆曲线测设的方法已有多种,如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弦线支距法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测设方法的选用要视现场条件、测设数据求算的繁简、测设工作量的大小,以及测设时仪器和工具情况等因素而定。
另外,上述的几种测设方法,都是先根据辅点的桩号(里程)来计算测设数据,然后再到实地放样。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上述传统测设方法,有时会因地形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放样出辅点(如不通视或量距不便等),或放样出的辅点处无法设置标桩。
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曲线测设。
由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铁路、公路的线路需要经常改变方向。
为保证车辆平稳运行,在改变方向处应加设曲线进行过渡。
因此,线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
线路平面曲线的单元线型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故曲线测设即圆曲线或缓和曲线的测设。
曲线测设通常要分两步进行:首先在地面上标定出不同线型的分界点及曲中点,即主点测设;然后根据主点测设出具有一定密度的线路中线点,即曲线详细测设。
单元曲线放样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单元曲线放样作为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单元曲线放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单元曲线放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单元曲线放样的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和操作步骤;3.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实训内容1. 单元曲线放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单元曲线放样是指在工程测量中,将设计图纸上的曲线元素(如圆曲线、竖曲线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并在实地进行放样,以便于施工人员按照放样结果进行施工。
2. 单元曲线放样的测量方法(1)极坐标法: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坐标和高程,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在实地测量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
(2)交会法: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坐标和高程,利用经纬仪、钢尺等测量仪器,在实地测量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
3. 单元曲线放样的计算方法(1)坐标计算: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坐标和高程,以及实地测量得到的放样点坐标和高程,计算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
(2)曲线半径和长度计算: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曲线半径和长度,以及实地测量得到的放样点坐标和高程,计算出曲线半径和长度。
4. 单元曲线放样的操作步骤(1)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放样要求。
(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实地测量。
(3)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坐标和高程计算。
(4)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实地放样。
(5)检查放样结果,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单元曲线放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熟悉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钢尺等。
(3)准备好放样所需的工具,如标杆、绳索、标记笔等。
2. 实地测量(1)按照设计图纸,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在实地测量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
(2)根据实地测量结果,计算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
曲线拟合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所在班级指导教师一、课程设计名称成绩评定函数逼近与曲线拟合二、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实验目的:⑴学会用最小二乘法求拟合数据的多项式,并应用算法于实际问题。
⑵学会基本的矩阵运算,注意点乘与叉乘的区别。
实验要求:⑴编写程序用最小二乘法求拟合数据的多项式,并求平方误差,做出离散函数仪必)与拟合函数的图形;⑵用MATLAB的内部函数polyfit求解上面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多项式的系数及平方误差,并用MATLAB的内部函数plot作出其图形,并与(1)结果进行比较。
三、课程设计中的算法描述用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曲线拟合,根据给定的数据点,并不要求这条曲线精确的经过这些点,而就是拟合曲线无限逼近离散点所形成的数据曲线。
思路分析:从整体上考虑近似函数]心)同所给数据点(兀,开)误差=卩(忑)-开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就是误差* = 绝对值的最大m值即误差向量的无穷范数;二就是误差绝对值的与乩即误差向量的1"1范数;三就是误差平方与£斥的算术平方根,即类似于误差向量的2范数。
前两/=0种方法简单、自然,但不便于微分运算,后一种方法相当于考虑2范数的平方,此 次釆用第三种误差分析方案。
算法的具体推导过程:1、设拟合多项式为:2、 给点到这条曲线的距离之与,即偏差平方与:nR?二工卜i - 何 + a 1X + …+i = 13、 为了求得到符合条件的a 的值,对等式右边求%偏导数,因而我们得到了:4、将等式左边进行一次简化,然后应该可以得到下面的等式nna o n+ a i^L x i + …+ a k^L x ii = 1i = 1E k 4 1xii = 1k 匸 k + 1 V" 2kx i + al 乙*匚+…+ a k 乙Xj5、把这些等式表示成矩阵的形式,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矩阵:11n…0D1=11=1ao1=1Eao 》Xi i = 1n1=1 DnnD n…仟n D 1=11=1Z=1-/=1 nZ=11=1■ - ixf=lnD1=16.将这个范徳蒙得矩阵化简后得到1兀■ ■do■)'l1 X2…X2q= 儿_1 £…臥 A.丿"一7、因为X*A = y,那么A = Y/X.计算得到系数矩阵,同时就得到了拟合曲线。
工程测量圆曲线测设报告

学院工程测量课程设计题目:道路圆曲线测设班级:组别:学号:姓名:日期:2014.09.28目录前言 (1)1圆曲线测设 (1)1.1圆曲线主点测设 (1)1.1.1主点测设元素计算 (1)1.1.2主点桩号计算 (1)1.1.3主点的测设 (2)1.2偏角法 (2)2缓和曲线测设 (4)2.1缓和曲线基本公式及要素的计算 (4)2.1.1基本公式 (4)2.1.2切线角(也称缓和曲线角)计算公式 (5)2.1.3参数方程 (5)2.2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测设 (6)2.2.1内移值p与切线增值q计算 (6)2.2.2缓和曲线主点元素的计算 (7)2.3缓和曲线的细部测设 (8)2.3.1切线支距法 (8)2.3.2偏角法 (9)3圆曲线要素计算及测设 (9)3.1 仪器安置在ZY点上的施测法 (10)3.2全站仪安置在QZ点上施测法 (12)前言在各类线路工程弯道处施工,常常会遇到圆曲线的测设工作。
目前,圆曲线测设的方法已有多种,如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弦线支距法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测设方法的选用要视现场条件、测设数据求算的繁简、测设工作量的大小,以及测设时仪器和工具情况等因素而定。
另外,上述的几种测设方法,都是先根据辅点的桩号(里程)来计算测设数据,然后再到实地放样。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上述传统测设方法,有时会因地形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放样出辅点(如不通视或量距不便等),或放样出的辅点处无法设置标桩。
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曲线测设。
由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铁路、公路的线路需要经常改变方向。
为保证车辆平稳运行,在改变方向处应加设曲线进行过渡。
因此,线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
线路平面曲线的单元线型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故曲线测设即圆曲线或缓和曲线的测设。
曲线测设通常要分两步进行:首先在地面上标定出不同线型的分界点及曲中点,即主点测设;然后根据主点测设出具有一定密度的线路中线点,即曲线详细测设。
《曲线测设》课件

04
曲线测设的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遵守安全规程
01
在进行曲线测设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工作人
员的人身安全。
避免危险区域
02
在进行曲线测设时,应避免进入危险区域,如高压线、滑坡等
,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配备安全装备
03
在进行曲线测设时,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安全
帽、手套等,以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
技术注意事项
1 2
精确测量
在进行曲线测设时,应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和设 备,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掌握测量技术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曲线测设的相关技术,如全 站仪、GPS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3
遵循技术规范
在进行曲线测设时,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确保测设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因素考虑
详细描述
桥梁曲线测设需要考虑桥梁的结构形式和承载能力,采用专门的测量设备和技 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同时,需要考虑桥梁的景观和美学要求,进行合理 的曲线设计,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案例四:隧道曲线测设
总结词
环境恶劣、测量难度大
详细描述
隧道曲线测设需要在复杂的地下环境中进行,采用专门的测 量设备和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同时,需要考虑隧道 的结构和安全要求,进行合理的曲线设计,确保隧道的施工 安全和使用安全。
天气状况
在进行曲线测设时,应注意天气状况的影响,如风、雨、雾等, 以免影响测设精度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地形地貌
在进行曲线测设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影响,如山体滑坡、 河流等,以确保测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交通状况
在进行曲线测设时,应注意交通状况的影响,如车辆、行人等, 以免影响测设精度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管路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管路特性曲线实验报告管路特性曲线实验报告概述:管路特性曲线是用来描述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的性质和行为的图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力变化,绘制出管路特性曲线,并分析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流量计、压力计、管道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2. 设置实验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流量计的流量,记录下不同流量下的数值,并调整管道的直径和长度。
3. 实验测量:按照实验条件,将流体从起点注入管道中,并记录下不同位置处的压力变化。
同时,记录下流体的温度和粘度等参数。
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不同流量下的流速、雷诺数等参数,并绘制出管路特性曲线。
5. 结果分析:根据管路特性曲线,分析不同流量下管道的阻力特性、流动状态等,并探讨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得到了管路特性曲线。
曲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流量的增加,管道的阻力逐渐增大。
同时,我们观察到在某一特定流量下,管道的阻力达到最小值,这说明在该流量下,流体的流动状态最为稳定。
进一步分析发现,管路特性曲线的形状与管道的几何形状、流体的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当管道直径较大时,流体的流速较低,阻力较小;而当管道直径较小时,流体的流速较快,阻力较大。
此外,流体的粘度也会对管路特性曲线产生影响,粘度较大的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阻力较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绘制了管路特性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管道的几何形状、流体的性质等因素会对管路特性曲线产生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管路特性曲线对于设计和优化管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管道的直径、长度等参数,可以降低流体的阻力,提高系统的效率。
同时,本实验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测量,不能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
此外,实验中还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例如仪器的精度限制、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误差。
曲线测设

ξ 4-1
曲线测设
概述
公路、铁路、运河、隧道等线型工程,其中线投 影在平面上时曲折的,投影在竖直面上是起伏的,直 线段有曲线连接。所以线型工程的中线实际上是由空 间的直线段和曲线段组合而成。盘山公路蜿蜒起伏, 正是对这类线型工程的形象描述。 一、曲线设置的意义 线路由于受地形、地质和其他原因的限制,经常 要改变方向,当线路改变方向时,相邻两直线之间要 用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因此线路的平面形状总是由 直线和曲线所组成,这种曲线称为平曲线。 同样,线路的纵断面是由不同坡度连接的,当相邻的 坡度值的代数差超过某一定值时,在变坡点处也必须 用曲线连接。这种曲线称为竖曲线。
三、缓和曲线常数与曲线方程式 当圆曲线两端加入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应内移一段 距离,方能使缓和曲线与直线衔接。而内移圆曲线,可 采用移动圆心或缩短半径的办法实现。我国在铁路、公 路的曲线测设中,一般采用内移圆心的方法。 1.主要点 ZH、HY、QZ、YH、HZ
2.曲线要素 HY(缓圆点):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连接点 QZ(曲中点):曲线的中点; YH(圆缓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连接点 HZ(缓直点):缓和曲线与直线的连接点。
(二)切线支距法(直角坐标法)
由于采用的坐标轴不同,支距法可以分为切线支距法及弦 线支距法两种。其中,切线支距法是以曲线起点ZY(或终 点YZ)为坐标原点,其切线为x轴、过ZY(或YZ)的半径为 Y轴的直角坐标系统。其作法是在地面上沿切线方向自ZY( 或YZ)量出Xi,在其垂直方向量取Yi,便可得曲线上的i点 。
当圆曲线上各点等距离时,则曲线上各点的偏角为第一点 偏角的整倍数。
实际工作中,有时为了测量与施工的方便,一般要求圆 曲线点的里程尾数为00、20、40„等20m的整倍数( 如果 c=10m,则为10m的整倍数)。但曲线的起点 ZY (或终点yZ)及曲中点QZ的里程经常不是20m的整倍 数,所以在曲线两端就会出现小于20m的弦,这样的 弦称为分弦(或称为破链)。 若半条圆曲线首末两端的分弦以C1及C2表示,其对应的 圆心角分别为ψ l/2及ψ 2/2,则:
测设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包括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等。
2. 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水准仪、经纬仪等。
3. 提高测量精度,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测设是测量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平面坐标的测设和高程的测设。
平面坐标的测设采用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高程的测设采用水准测量法。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水准仪2. 经纬仪3. 水准尺4. 线绳5. 标志桩6. 记录本7. 钢尺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水准仪、经纬仪、水准尺、线绳、标志桩等实验仪器与材料准备齐全。
(2)选择合适的测量场地,确保场地平整、开阔。
(3)根据测量需求,确定测量点的位置。
2. 平面坐标测设(1)采用直角坐标法测设平面坐标。
首先,利用经纬仪在已知点A处测量水平角α和水平距离d1,然后在未知点B处测量水平角β和水平距离d2。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未知点B的坐标:Xb = Xa + d1 cosαYb = Ya + d1 sinα(2)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平面坐标。
首先,利用经纬仪在已知点A处测量水平角α和水平距离d,然后在未知点B处测量水平角β。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未知点B的坐标:Xb = Xa + d cos(β - α)Yb = Ya + d sin(β - α)3. 高程测设(1)采用水准测量法测设高程。
首先,将水准仪放置在已知高程点A处,调整水准尺使其与水准仪的视线平行。
然后,将水准尺移动到未知高程点B处,调整水准尺的高度,使其与水准仪的视线平行。
根据水准尺的读数差计算未知点B的高程:Hb = Ha + Δh其中,Δh为水准尺的读数差。
4. 实验记录(1)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测量点的坐标、高程等。
(2)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测量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未知点B的坐标为(Xb, Yb),高程为Hb。
2. 实验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测量误差。
根据测量误差的大小,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按切线支距法测设 HY、YH 点
1)以 ZH 点为原点,ZH->JD 方向为 X 轴正方向,与 X 轴垂直且贴近曲线转向的方 向为 Y 轴正方向,建立临时的直角坐标系
4
书山有路
2)当前测点为 HY 点,则有
3)从原点(ZH)点开始,沿 X 轴正方向按距离=19.980m 进行长度放样,记该点为 HY’ 4)在 HY’点沿 Y 轴正方向按距离=0.619m 进行长度放样,即得 HY 点 (长度放样方法参见 3.1) 5)按同样的方法,以 HZ 点为原点,HZ->JD 方向为 X 轴正方向,与 X 轴垂直且贴 近曲线转向的方向为 Y 轴正方向,建立临时的直角坐标系,完成 YH 点的测设
= +402.37737 = +422.37737 = +447.554685 = +472.732 = +492.732
2
2、测设转向角
书山有路
2.1、直接放样
1)在 JD 点安置全站仪,ZD1 点安置三脚架上严格对中整平的棱镜 2)使全站仪以盘左姿态照准 ZD1 点上的棱镜,锁定水平制动,置水平度盘数为 0 度 0 分 10 秒 3)松开水平制动,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调节照准部使度盘读数为 220 度 18 分 50 秒,锁定水平制动 4)由一名测量员去安置测钎 1,要求测钎 2 距离 JD 点约为 50 米左右且在照准部 照准方向上,安置测钎过程中经纬仪观测人员保持观测,不断给出修正意见。测钎 点记为 ZD2’ 5)松开全站仪水平制动,全站仪转盘右,重新照准 ZD1,锁定水平制动,置水平 读盘数为 180 度 0 分 10 秒 6)松开水平制动,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调节照准部使度盘读数为 40 度 18 分 50 秒,锁定水平制动 7)由一名测量员去安置测钎 2,要求测钎 2 距离 JD 点约为 50 米左右且在照准部 照准方向上,安置测钎过程中经纬仪观测人员保持观测,不断给出修正意见。测钎 点记为 ZD2’’ 8)连接 ZD2’与 ZD2’’,取中点记为 ZD2’’’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主点测设结束后,将全站仪置于 JD 点,ZD1 点安置三脚架上严格对中整平的棱镜, 测得 JD-ZD1 的平面距离为 48.637 米
置 JD 点为测站点,坐标置为(0,0),ZD1 为后视定向点,坐标置为(0,48.637),将 实验中测设的点的坐标进行了测量,成果如下:
点号
Y
X
4.2、按偏角法测设 HY、YH 点
1)计算 HY 点的偏角与弦长
以缓和曲线的弧长近似替代弦长,可得,HY 点距 ZH 点的距离近似值
2)在 ZH 点安置全站仪,照准 JD 点,置盘 0 度 0 分 10 秒 3)按角度放样的方法,确定出 ZH->HY 方向 4)在 ZH 按长度放样的方法在 ZH->HY 方向上确定出距 ZH 点 20m 的点,即为 HY 5)按同样的方法,在 HZ 点安置全站仪,即可测设出 YH 点 (长度放样方法参见 3.1)(角度放样方法参见 2.1 与 2.2)
2.2、归化改正放样
9)利用测回法精确测量角度
,要求进行两个测测回的观测
10)利用全站仪测量
之间的水平距离 S,测量五次取平均值
11)计算角度差值 =
12)计算线量改化值 = 角度差值 * S / 206265 秒 13)在 ZD2’’’点做 JD ZD2’’’的垂线
1)若角度差值为正,则在垂线上由 ZD2’’’点起,向内量取改化值,端点为 ZD2 2)若角度差值为负,则在垂线上由 ZD2’’’点起,向外量取改化值,端点为 ZD2
(1)在校园内 15 号公寓楼西北方向空地上定义 JD 点,坐标为(0,200),ZH 点切向上
点,测设转向角 ,确定一点 ,使得
,测设精度<15″。
(2)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详细叙述(并绘制草图)ZH、HZ、QZ 点的测设步骤。 (3)按切线支距法及偏角法放样 HY、YH 点。两者差异<5cm.
1)以 ZH 点为原点,ZH->JD 方向为 X 轴正方向,与 X 轴垂直且贴近曲线转向的方 向为 Y 轴正方向,建立临时的直角坐标系 2)当前测点为 QZ 点,则有
故有在该坐标系下,QZ 的坐标如下
3)从原点(ZH)点开始,沿 X 轴正方向按距离=37.628m 进行长度放样,记该点为 QZ’ 4)在 QZ’点沿 Y 轴正方向按距离=6.291m 进行长度放样,即得 QZ 点 (长度放样方法参见 3.1)
14)利用测回法精确测量角度
,要求进行两个测测回的观测,校验放
样结果是否超限,若超限,返工
3
书山有路
3、测设 ZH、HZ 与 QZ
3.1、按长度放样的方式测设 ZH、HZ 点,
1)在 JD 点安置全站仪,ZD1 点安置三脚架上严格对中整平的棱镜 2)使全站仪以盘左姿态照准 ZD1 点上的棱镜,锁定水平制动,将温度、气压输入 到全站仪上 3)由一名测量员在全站仪照准方向(目标方向线上)移动棱镜,当平距读数
时,固定棱镜 4)镜站整平,此时记镜站下方点位为 ZH’,再次测量 JD 距 ZH’的距离 T’, 5)计算归化改正值= T’-T 6)按照改正值对镜站进行改正,改正后再次测量 JD 距离镜站的距离,若超限,重 复归化改正过程 7)HZ 点的目标方向为 JD ZD2,按照同样的方法测设 HZ 点
3.2、利用切线支距法测设 QZ 点
书山有路
工程测量学
实验报告
(2013—2014 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名称:模拟曲线测设
实验时间:2014 年 5 月 10 日
实验地点:临潼校区
指导教师:段虎荣
专业班级:测绘工程 1102
姓
名:张少博 杨勋 杜少鹏 武兴盛 陈小亮 谷金 杨庆玲
学 号:1110020221 222 223 224 235 207 208
时候,没有考虑弦弧差
6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系(教研室) 二〇一四年五月
1
书山有路
目录
2
书山有路
一、实验目的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测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已知某基本型线路曲线交点(JD)里程为 DK8+449.140,转向角α右=40°18′40″, 圆曲线半径 R=100m,缓和曲线长 20m,进行曲线主点测设。
三、实验要求
JD
0.0
0.0
ZD1
48.637
0.0
ZH
46.766
-0.003
QZ
4.655
6.899
HZ
-35.655
30.257
HY(切线支距法)
26.77426.781
0.666
YH(切线支距法)
-19.983
17.832
YH(偏角法)
-19.990
17.828
大致可以看出,在 HY 与 YH 点的测设上,两种方法的偏差能达到 1CM 左右,这其 中的偏差一部分是由于我们操作仪器不当造成的,另一部分是由于在进行偏角法测设的
四、仪器设备
全站仪一套
五、实验步骤
1、曲线要素计算
1.1、常数计算
缓和曲线切线角
切垂距
1
内移距
书山有路
1.2、基本型曲线要素计算
切线长
曲线全长
外矢距 切曲差
1.3、主点里程计算
ZH 里程 HY 里程 QZ 里程 YH 里程 HZ 里程
= +449.140-46.76263 = +402.37737+20 = +422.37737+(90.35463/2-20) = +402.37737+90.35463-20 = +472.7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