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A)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导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应全面、多样、客观:1. 笔试评价:包括课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主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口试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评价:通过作文、口语演讲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

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如下:1.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1.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公文的写作。

3.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进行的日常的交流和工作。

4.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三)素质目标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总学时: 54 学分: 3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

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313360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高教第二版)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数:
80课时(第一学期)
二、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大专课程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一年级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一是通过优秀语文作品学习、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对优秀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讲授规定的12篇必讲篇目,选讲一定数量的自选篇目。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体悟能力。

3、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4、结合教学,播放2至3次著名影视文学作品。

五、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方法
1.课程安排(明细附后)
2.课程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
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考核方式:全院统考
六、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大学语文》(第二版),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辅助教材:《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陈洪、李瑞山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使修课学生,激活、强化、重组其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在更高的级别上研习较复杂的语文材料,提高对优秀汉语文章的的鉴赏力,体认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

课程安排。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一、课程目的及要求:二、该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及与其他学科的衔接:三、课程内容:四、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五、教材及参考书目: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全日制高等学校除中文专业之外所有专业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它是一门为培养和检测大学生语言文学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设置的综合性文化基础课程,由于其自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整个高等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二、设置目的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具体而言,《大学语文》应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一)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学生。

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必须做到知识、能力、做人三者相互统一。

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面说,《大学语文》的开设有利于落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

应该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

《大学语文》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述思想,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

同时,在阅读理解古今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和运用水平。

(三)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对本国语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

本国语文是我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引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确保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制定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本文将分析和阐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和要求。

正文:1. 语文课程目标-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提升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 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强调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2. 课程框架- 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创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基于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文化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3. 教学方法与策略-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利用- 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提倡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4. 评估与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长-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笔试、口试、作业、项目等- 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5. 教师角色和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的思辨和探究精神- 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

大纲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大学语文》学习指导《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学习指导《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学习指导《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为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和巩固学员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写作能力,使已经具备中学语文程度的学员,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为学好各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基础。

课程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道德情操;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借助有关工具书,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

(三)掌握一般的文学、文化知识,能初步分析、评价一般文学作品。

(四)掌握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知识,能熟练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二、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大学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语言知识、文学文化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写作四个部分。

(一)语言知识:包括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文知识两方面1. 文言文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具体体现在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语言材料中。

其重点是辨识和阐释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1)文言实词辨识古今语意变化;解释常见词语、成语含义;重点掌握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命力的文言词汇。

(2)文言虚词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辨识同一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重点掌握的虚词是: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

(3)文言句式主要了解课文中常见的有别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和句式。

重点掌握:使动、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和倒装句。

2. 现代文知识主要包括所选课文的主旨、结构、创作特色、语言特点、修辞等,通过阅读分析,能做到举一反三。

(1)主旨能准确理解和概括课文主旨,并充分认识其现实意义及透露出的人文精神。

(2)结构掌握课文结构特点;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能准确、简要概括大意。

(3)创作特色能联系课文对常见的文学表达手法和技巧作简要分析。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大学语文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外,面向文、理、工、商、农、医、法等各类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人类已步入21世纪,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因此,必须关注社会和个人对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追求,关怀人类的终极命运。

今天的大学教育,必须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既弘扬科学精神,也弘扬人文精神。

本课程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培养讲文明、有道德、有社会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

要让学生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聪明智慧的学习,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思考和批判,从中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魂,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

尤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中西思潮激荡,传统与现代并存,我们惟有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才能赢得现在与未来。

因此,我们需要以恢宏、多元的新思维来观照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瑰宝,重新认识和评价东方文化的独特价值,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激励广大“求是”学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负责人王菊霞学时45学分无先修课程名称及要求无授课对象11技师讲课学时40自修学时5上机学时教材名称及主编姓名《大学语文》,浙江大学出版社,张梦新主编教学参考书《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徐中玉主编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各章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学生所需掌握的程度(一般了解、一般掌握和重点掌握)第一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诗经》简介(一般掌握)二、《诗经》的思想内容(一般了解)三、《诗经》的艺术特点(重点掌握)四、《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般掌握)第二讲《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散文一、长于记事的《左传》(重点掌握)二、详于记言的《国语》(一般掌握)三、长于议论的《战国策》(一般掌握)第三讲《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先秦诸子散文一、儒家经典《论语》、《孟子》(重点掌握)二、道家经典《老子》、《庄子》(一般掌握)第四讲屈原与《楚辞》一、屈原简介(一般了解)二、屈原的文学创作及其艺术成就(重点掌握)三、《湘夫人》、《橘颂》讲解(一般掌握)第五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与《史记》一、作者简介(一般了解)二、《史记》的体例和思想内容(重点掌握)三、《史记》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重点掌握)四、《史记》的影响(一般掌握)第六讲汉魏诗歌一、汉乐府(一般了解)二、古诗十九首(一般了解)三、建安和正始文学(重点掌握)第七讲晋代诗文一、晋初诗文(一般了解)二、陶渊明(重点掌握)三、《世说新语》(重点掌握)第八讲初盛唐诗一、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一般掌握)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一般掌握)三、盛唐边塞诗派(一般掌握)四、诗仙李白(重点掌握)五、诗圣杜甫(重点掌握)第九讲中晚唐诗和晚唐五代词一、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重点掌握)二、中唐其他诗人(一般掌握)三、晚唐诗人(一般掌握)四、晚唐五代词(一般掌握)第十讲唐代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一、中唐古文运动(重点掌握)二、韩愈及其作品(一般掌握)三、柳宗元及其作品(一般掌握)第十一讲宋代诗文一、欧阳修及其在北宋文学中发生的作用(一般掌握)二、王安石(一般掌握)三、苏轼(重点掌握)四、陆游(重点掌握)第十二讲宋词一、柳永(一般掌握)二、苏轼(重点掌握)三、李清照(一般掌握)四、辛弃疾(重点掌握)第十三讲元代杂剧和散曲一、元杂剧(一般了解)二、关汉卿(一般掌握)三、王实甫(一般掌握)四、元代散曲(一般了解)第十四讲明清诗文一、明代诗文(一般掌握)二、清代诗文(一般掌握)第十五讲明清小说一、明代长篇小说(一般掌握)二、“ 三言”“二拍”(一般了解)三、清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般掌握)四、清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儒林外史》(重点掌握)五、清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红楼梦》(一般掌握)第十六讲近代文学一、龚自珍、林则徐和资产阶级启蒙时期文学(重点掌握)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时期诗文和梁启超(一般掌握)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文学(一般掌握)四.课程考核办法开卷考查。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313360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者:淑霞审核者:邓晓成课程代码:LB001A/LX028A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参考学时:40学时先修课程:无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大学,2008年第3版。

一、说明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三)编写原则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无二、课时计划注:1.机动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学语文学时:57学分:6授课对象:会审、服装、商务英语、会电、应电专业学生理论教学:36学时课外写作:9学时课外作业:12学时选用教材: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陆建华主编《大学语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此书将文学史分阶段编成七编,加上外国文学作品一篇,组成八个单元。

二、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大学语文》是我院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课,它以祖国语言文字为载体,优秀的文化遗产为精髓,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

它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工具性,是为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已经具备了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高职高专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素质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四)较规范地运用汉语言文字,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基本要求(一)阅读能体会文本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文本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词句含义,读懂内容,力求举一反三地了解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今名篇。

养成默读的习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读物,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A)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本科境外生(学时:51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它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审美性等特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帮助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使他们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1 语音知识
(1) 汉语拼音知识
(2) 普通话训练
2 精选课文讲解
(1) 《秋水》节选
(2) 《前赤壁赋》
(3) 《书愤》
(4) 《摸鱼儿》
(5) 《采薇》
(6) 《世说新语》
(7) 《再别康桥》
(8) 《湘夫人》
(9) 《长恨歌》
(10) 《垓下之围》
(11) 《春江花月夜》
(12) 《阿宝》
3 文学文化常识
(1) 中国文学常识
(2) 古代诗词格律
4 写作
(1) 写作常识
(2) 作文训练与讲评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总要求:掌握汉语拼音,会听,会说汉语普通话,读懂课文中的古文,理解其字句含义;学会欣赏与分析现代文;学会欣赏诗词;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学会写作。

各章的要求:
1 语音知识
学会汉语拼音,能听懂并学说普通话,掌握基本字词的读音。

2 精选课文讲解
古文要求能解释字句意思,翻译课文,熟读课文,部分篇章根据要求背诵,现代文能够阅读理解,学会分析层次结构,领会课文的深层含义,并熟读课文。

诗词要学会欣赏,部分篇目要背诵,默写。

3 文学文化知识
了解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概况,对每个时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要清楚,了解古代诗词的格律与现代诗的创作方法,并能够全面欣赏这类作品。

4 写作
了解写作常识,作文以字句到谋篇布局要基本掌握。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语音知识
(1) 汉语拼音的读法及拼读规则
(2) 方言区学生的语音矫正
2 精选课文讲解
(1) 古文的字句理解
(2)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分析
(3) 诗词的朗读背诵
3 文学文化知识
(1) 每个时代最有成就的文学形式与作家、作品名称
(2) 古典诗词格律
4 写作
(1) 错别字纠正
(2) 如何写通句子
(3) 谋篇布局
五、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六、教材
《大学语文》教育部高教司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