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表达技巧”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练习:第四模块+专题二+“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Word版含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练习:第四模块+专题二+“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Word版含解析

“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玉楼春①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②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解析:选B 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人放眼欣赏。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

(6分)答:解析: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需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另外,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本题应该答写景技巧和抒情技巧。

参考答案:①三、四两句运用对举(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

(若答拟人、比喻,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生机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

(6分。

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白话诗歌]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增分方案第一步 第1讲 唐代诗人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 专题二 古诗歌阅读 增分方案第一步 第1讲 唐代诗人

专题二古诗歌阅读
增分方案第一步知人论世——从时代深处追溯诗人情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关注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综观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阅读题,可以清楚地发现命题的趋向和规律性。

近几年此题的选材一直集中在唐宋两代,以唐代为主;在作者选择上,大部分都是文学史上的名家。

本书对唐宋大家的生平经历、不同时期的诗歌特点进行梳理,旨在让考生依据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大背景读懂诗人,进而读懂诗歌,这是本书的匠心独运之处。

第1讲唐代诗人
一、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三、白居易——心中怀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五、岑参——初将塞雪拟落英,引人无数望西行。

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唐宋诗歌分类练(一)~(二)+Word版含解析

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唐宋诗歌分类练(一)~(二)+Word版含解析

唐宋诗歌分类练(一)~(二)唐宋诗歌分类练(一)——唐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②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

“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解析:选C 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通过古人古事,抒发怀古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

参考答案:①怀古之情。

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

②送别之意。

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的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

(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白话诗歌]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情感”过关检测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情感”过关检测

“诗歌的情感”过关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①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昔时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现在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 ①张炎:南宋闻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境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址漂泊。

由于不肯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西湖桥名。

④韦曲:在长安城南皇子坡西,唐朝的名门望族韦氏居于此地,因名韦曲。

(1)以下对这首词的明白得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忧愁。

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一辈子短暂的无穷忧愁。

B.“见说新愁,现在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鼓掌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沙鸥,也生了新愁。

沙鸥之因此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前人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昔时燕子知何处?”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句,“开帘”照顾“掩门”,“飞花”照顾“卷絮”,“啼鹃”照顾“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飞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气氛。

解析:选A A项,“能几番游”两句抒发的是惜春之愁。

★(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如何的转变?请写出词人情感进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6分)答: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白得整首词的内容,抓住词中描述的景物所转达出的不同的愁思,分析词人的情感转变。

上片起笔写景比较平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表现出一派平和且令人愉悦的深春美景;“能几番游”那么笔锋一转,写“东风”“蔷薇”暮春之景,表现惜春之情;下片“昔时燕子知何处”化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点明故国之思,在这种情怀下,“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就抒发了强烈的国破家亡的忧伤。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二步类分题材——循共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二步类分题材——循共

增分方案第二步类分题材——循共性规律探讨诗歌意旨人们常按题材把古代诗歌分成假设干类,同类诗歌的情感基调大同小异。

因此,假设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即可快速地把握该首诗的情感基调。

平常学习诗歌,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在考场上,那么可“由一类诗,通一首诗”,即先从内容入手,尝试依照该诗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及篇推断其利用的手法及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该诗大致运用了何种表达技术,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依照题材分类,古代诗歌大致分为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即事(景)抒怀诗等七种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大致的分类,有些诗歌能够同时化为两类。

比如边塞征战诗中有很多羁旅思乡的杰作,如唐朝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很多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要紧描述对象,这种诗都属于即事(景)抒怀诗的范围。

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共性规律]1.常见题目题目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前人名等字眼。

2.常见意象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②发生重大事件的地址: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

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④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

⑤其他:吴钩、《后庭花》。

3.常见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观点。

②缅怀前贤,表达仰慕或可惜之情;类比前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4.经常使用技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照手法,描述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照。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5.语言特点: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鉴赏技术]1.弄清史实题材具有很强的历史性,第一就要对诗歌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必然的了解。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学语文在课下】名句助记古诗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学语文在课下】名句助记古诗

[学语文·在课下]名句助记古诗歌常见意象
本部分的编写具有两大功用:一是帮助考生积累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意象,二是让考生借助提示默写与意象相关的名句。

这样既熟悉古代诗歌的常用意象,又训练了名篇名句默写,寓学于练,学练结合,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一)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五)爱情类意象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七)闲适类意象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一步第2讲宋朝诗人词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一步第2讲宋朝诗人词
第2讲宋朝诗人(词人)
一、欧阳修——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聚散信难期
诗人生平
作品特点
典型作品
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步入官场后,参与改革,先后被贬至夷陵、滁州等地。后还朝为官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嘉祐二年(1057)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的转变有很大影响。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1.诗: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然而欧诗并不对古人亦步亦趋,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婉转的风格。
2.词:欧阳修对词作也有所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2)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苏诗中所谈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在习以为常中给人新的启迪。
作品二:词
浣 溪 沙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语言”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语言”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诗歌的语言”过关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秋晚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萦绕在诗人心中。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渴望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

解析:选B B项,此句写鸿雁将汴京入秋的消息传来,没有“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这层意思。

★(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

请简要赏析。

(6分)答:解析:作答本题,要抓住“愁”字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

如首联“幅巾藜杖”写人已老,“卷地西风”写景已衰,奠定了诗歌“愁”的基调;颔联写景,“烽火”“秋雁”均使人愁;颈联感叹“山河兴废”“身世安危”;尾联忆“横槊赋诗”,梦“古梁州”,愁情益发深沉。

参考答案: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愁。

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

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前途未卜,愁肠百结。

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白话诗歌]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自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

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汴京的秋意浓厚。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

——————————————————专题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近些年高考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命题指向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评价技巧效果等。

下表是高考试题常常涉及的各种表达技巧:1.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并以诗歌中的实例加以证明,二是说明表达效果。

经常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1)比喻。

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通常又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①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

②拟物。

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3)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夸张。

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4)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

借代可使语言更简洁、生动,强化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5)双关。

双关分为语意双关和语音双关。

它利用词的多义或甲词与乙词同音的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2.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等。

(1)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相似、相反的条件,用甲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乙事物,使乙事物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
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
衬托另一方,称反衬。
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
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表现手法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 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写虚
描写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动静结合: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 情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 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首联:"细草""危樯""独舟"是静景,"微风"是动景,动静结合; 颔联:第一句静景,第二句动景,动静结合;
前两句为白描,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 后两句为细描,表现衔泥飞燕、静睡鸳鸯的景象。
描写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多种感官结合:形色、声音、味道、气味、触感
例:“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过香积寺》
多种观察角度结合: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 样,总是层次分明
多角度描写: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从听觉上, 数里外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王禹偁《村行》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 静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
修辞手法的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练提高配套课件:诗歌的艺术技巧破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练提高配套课件:诗歌的艺术技巧破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 (1)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思考“凤凰”的品性。饮醴泉——体 现爱洁净,提取“洁”;栖山冈——体现居高处,提取“高”;彻九 州——以声高写才高,提取“才高”;望八荒——以望远写志远,提取 “志远”。 (2)联系阮籍生活的时代背景,联系竹林七贤的常识,联系《滕王阁 序》关于阮籍的典故,了解阮籍的处境和思想。明确阮籍身仕乱朝处 境危险不得不处事谨慎,思想情感反映在诗歌中比较隐晦曲折,往往 借助象征等手法表达心意,这首诗就是以凤凰自比。书写自己高洁的 品格艰难的处境,表达自己志存高远却报国无路的哀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表现了希 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 (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 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 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 之情。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 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 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 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 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 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 吐蕃攻占。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通用版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第4讲诗歌的语言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通用版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第4讲诗歌的语言

第4讲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第一是语言。

与其他文本的语言相较,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分析诗歌语言,除分析语言的用法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到效,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

考点一炼字(含诗眼)[是什么——由教材知](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朝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壤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点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一样遵循以下步骤: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试探该字衬托了如何的意境,或表达了如何的情感,或有什么样的表达到效。

参考答案:①“斗”,相斗。

描述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峻峭、峥嵘之势。

②“攒”,积攒,聚集。

描述群峰相连,层次莫辨,恍如聚在一路,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白话诗歌]天刚放亮便已驱车动身,登上盘绕的五盘岭。

两岸怪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相连,恍如聚在一路,太阳尚隐于群峰中。

苍翠的烟景被日光晕染,高处的树木渗透着寒气。

松林疏朗露出孤单的驿馆,花草密处隐藏着急流险滩。

栈道因为夜雨光润打滑,畬田里杂草已干。

此行是为了感恩知己,没有感觉到蜀道行路艰巨。

[怎么答——内化方式]一、“炼字”题答题方式1.试探角度2.答题模板二、“诗眼”题答题方式1.试探角度角度举例内容方面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等。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形象”过关检测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形象”过关检测

“诗歌的形象”过关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 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转变当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

颔联念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低微。

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颈联描述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笼罩着一种阴郁惨淡的气氛,反映出那时社会的动荡。

解析:选D D项,“反映出那时社会的动荡”错,应是衬托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此刻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答:解析:这首诗要求赏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

从知人论世上说,陆游是南宋闻名的爱国诗人。

从诗的写法上看,用对照的方式,把自己早年的得意和当下的失意作比。

早年着“青衫”行走皇帝身旁,连姓名都被君王所记,自己也“壮心”激越。

可现在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白发新生,昔时的“壮心”现在“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的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

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重视,壮志满怀。

此刻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此刻“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现在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白话诗歌]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现在居边城憔悴忧愁。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第5讲诗歌的情感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温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第5讲诗歌的情感

第5讲诗歌的情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确实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偏向等。

而对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判,确实是明白得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从高考实际看,在诗歌思想情感的明白得、把握上设题,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中之重,常呈现以下特点:(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情感;(2)切口小,多从某一两句或某一联或某些具体词语切入,多角度、多层面设点;(3)答案设置上多层面分解思想情感,要求多层面、多点答题。

考点一内容情感类[是什么——由教材知]1.(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和州刘使君[注]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朝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情感概括)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解析:尾联两句作者有感而发。

作为老友,作者明白得刘禹锡现在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对刘禹锡境况的同情。

“醉中高咏有谁听?”既是对刘使君诗歌造诣的确信,也表达了二人的惺惺相惜之情,事实上是你知我,我懂你,互为知音。

参考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白话诗歌]与君离别已经好久了,您仍然在郡州里供职,没有取得升迁;清闲的日子里您面对着春风连连碰杯,直到倾尽瓶中之酒。

每当送客的时候,您都会特意地绕道沙口堰,因为那儿风光独绝;欣赏繁花的时候,大多漫步而上水心亭。

破晓时分,江上雾气漫上郡城白茫茫的一片;雨后初霁,青绿山色映衬得城郭风光更漂亮。

面对山光水色,您必然沉迷诗情画意当中浮想连翩,寄情遥远;只是酣醉当中高吟一首有谁能听?2.(2021·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教版2020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练习:板块二 专题二 第四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人教版2020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练习:板块二 专题二 第四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规范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薛昭蕴红蓼①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整鬟②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③深浦④里,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

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②整鬟:梳理发鬟。

③含嚬:愁眉不展。

④浦:水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自己。

E.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解析:A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D项,“自己”与原词不符,应为“船夫”。

答案:AD★(2)下阕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从“不语含嚬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上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阕“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

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

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临江仙暮春赵长卿[注]过尽征鸿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此处最萦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表达技巧”过关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玉楼春①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②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解析:选B 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人放眼欣赏。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

(6分)答:解析: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需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另外,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本题应该答写景技巧和抒情技巧。

参考答案:①三、四两句运用对举(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

(若答拟人、比喻,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生机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

(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白话诗歌]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

北山的梅枝冒着严寒发芽吐蕊,南面的江水泛着绿波,如同新酿的美酒。

各种花卉次第开放接连不断,我没有满足,希望把所有的花都看遍。

面对酒盏千呼万唤盼到了春天归来,切莫为春天感伤而紧蹙黛眉。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9分)[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张可久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

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

伴赤松①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②。

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①赤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②何郎:何逊,南朝梁诗人,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波”,本指江河湖海上的风浪,这里指作者经历过的人世间的是非纠葛。

B.“急”字和“顿”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想摆脱利锁名缰的急迫心情。

C.曲子的最后三句写作者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描绘出一种清幽沉醉之境。

D.古代诗歌以“山中”为题的大多写隐居生活或托以归隐之思,本曲亦如此。

解析:选C C项,“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不恰当,这三句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想象,并非实写。

★(2)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全曲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想象。

曲中多处借想象描绘隐居情景,如“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2分)②用典。

曲中多处运用前人事例,如“伴赤松”两句,借张良、何逊之例,进一步表明自己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

(2分)③以景结情。

末尾三句,描绘了一种清幽之境,收束全曲,意境深远。

(2分)[白话诗歌]经历了人世间的是非纠葛,我急切地想要摆脱各种利锁名缰。

故乡的老树应该还在吧?我做梦都想着归隐。

与仙人赤松子做伴,追随张良;与何逊一起吟咏梅花,哪怕消瘦也不彷徨。

看那溪边桥上,东风轻抚,黄昏的月光下,梅花散发出阵阵幽香。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

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与诗句“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传达的感情相仿。

解析:选B B项,残云归岫,意谓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不是凄寒萧瑟。

★(2)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6分)答:解析:理解诗歌所写内容后,从远近、动静角度分析诗句即可。

参考答案:①远近结合(由近到远)。

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关城一路远去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

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

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

[白话诗歌]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我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

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

山势绵延千里,苍翠的树色随着关山伸向远方;滔滔黄河奔腾不息,流向遥远的大海。

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呀。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①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

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意。

③漉: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

④近局:近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归园田居”后的具体生活。

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道路的荒凉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重重阻挠。

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

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

此情此景,引得诗人竟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解析:选B B项,“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重重阻挠”理解不当,作者是借此透露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道路的荒凉艰难。

★(2)这首诗是如何来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6分)答:解析:题干中的“如何”说明要运用术语答题。

解答时要先指出术语,抒发情感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对于这首诗而言,第一句很明显是直抒胸臆;第三句是写景,是借景抒情;第四句化用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用典故抒情;第五至八句是写事,是借事抒情。

点明了手法,就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最后落脚在情感的概括上,诗歌既直接表明了“怅恨”之情,但知人论世,作者更多的是抒发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自得和潇洒坦然。

参考答案:①直抒胸臆。

“怅恨”二字从表面看,诗人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

就深层看,本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怅恨”有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

②用典抒情。

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典故显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写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

③借景抒情。

“山涧”“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

④借事抒情。

“漉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写出的是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白话诗歌]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