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奇偶性》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第【1】篇〗《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发现数的奇偶性。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法:情境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观察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纸杯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游戏1:翻手腕活动。

游戏2:以开火车,各大组报数,记好各自的序号,以游戏的形式复述奇数和偶数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上课一、创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1.谈话引入。

同学们,从开学那天起,我们每天都要在家到学校的路上来回走动,可就在来回走的过程中,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跟奇偶数相关的知识。

2.请一位同学来演示。

从讲台一端走(家)到另一端(学校),再按原路返回。

问:走5次后,这位同学在哪里?猜想:走12次后,这位同学会在哪里?师:光有猜想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想办法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尝试解答。

你是怎样想的?先各自在草稿上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教师指导: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进行。

4.同桌交流。

5.全班反馈。

结论:走奇数次后,同学在(学校),走偶数次后,同学在(家里)。

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奇偶性问题1.同桌翻纸杯游戏:游戏规则:(1)同桌合翻一个纸杯,第一位同学翻1次杯口朝下,第二位同学2次杯口朝上,这样轮流翻下去。

(2)每完成一个任务前,可先猜想一下纸杯可能在谁的手中,然后再动手验证。

(3)讨论时,同桌的交流不得让别的小组听到。

问题:翻动10后,杯口朝(),翻动19次后杯口朝()。

2.阅读课本上主题图。

快速作答:摆渡100次后,船在()岸。

摆渡133次后,船在()岸。

3.你能联系生活提出类似的问题吗?(上下楼梯、开关电灯、翻硬币、开关门、钓鱼、拉抽屉等)4.从刚才的几个活动中,你能解决类似的生活问题了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什么?(奇数次时是什么状况,偶数次时又是什么状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奇偶性 名师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奇偶性 名师教学教案

努力!!加油!!第2课时奇偶性▷教学内容教科书P15例2,完成教科书P16~17“练习四”中第4~7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掌握两个自然数相加之和的奇偶性的规律。

2.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推理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应用价值,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的确定。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喝水用的一次性杯子1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感知规律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翻杯子”的游戏,猜一猜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教师演示活动:拿出1个一次性杯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翻动杯子:开始杯口朝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3次,杯口又朝下;翻动4次,杯口又朝上……师:翻动8次后,杯口朝上还是朝下?11次呢?【学情预设】学生猜测后,教师翻动杯子,验证学生的猜测。

师:如果我翻动100次后,杯口朝哪里?119次呢?【学情预设】学生会判断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师:老师没有翻,你们就能确定杯口朝上还是朝下,为什么呢?【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翻动是有规律的,“翻动奇数次,杯口朝下;翻动偶数次,杯口朝上”。

师:杯子在翻动中,杯口的朝向确实是有规律的,跟杯子翻动的次数有关。

奇数次,杯口朝下;偶数次,杯口朝上。

同学们就是运用了奇偶性的规律对杯口的朝向作出了判断。

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涉及数的奇偶性。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奇偶性问题。

(板书课题:奇偶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阅读与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2。

(2)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将题目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遍;有的学生说,题目让我们去探索奇数、偶数的和。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以反问学生:需要探究“偶数与奇数的和”吗?让学生明白“奇数+偶数”与“偶数+奇数”是同一类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奇偶性》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含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以及能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奇偶性的含义。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究兴趣较高,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含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发现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含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奇偶性。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发现奇偶性的规律。

3.激励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奇偶性的概念。

例如,讲述一个国王要奖励一位忠诚的士兵,决定给他一些金币,士兵拿到金币后发现金币的数目是奇数还是偶数,会有不同的奖励。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币的数目会影响奖励呢?从而引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奇数和偶数的定义,以及一些具体的例子。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模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模板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模板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模板第【1】篇〗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在学习2、5的倍数特征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那么谁能回答一下,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生回答后)那么,奇数和偶数又有那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奇数和偶数。

板书课题《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新课讲授】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30个学生分成5组,人数分别为4、5、6、7、8。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4人、6人、8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4、6、8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2.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五组人数:4人、5人、6人、7人、8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2)探索奇数与偶数相加时存在的关系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方法如下:方法一:利用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都余1,而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

所以: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方法二:利用算式寻找规律例如: 5+8=13, 7+8=15…… 5+7=12,7+9=16…… 8+12=20,12+24=36……通过上面的算式发现: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偶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意义,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奇偶性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奇偶性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意义,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意义,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奇偶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奇偶性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奇偶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奇偶性。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奇偶性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游戏活动。

2.学具:准备一些小棒,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奇偶性。

3.课件:制作一些关于奇偶性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奇偶性的概念。

故事中,小猴子捡了一些石头,要求学生判断这些石头是奇数还是偶数。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奇数和偶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奇偶性的理解。

例如,分组进行奇偶数接龙游戏,每组学生轮流报数,要求下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6课时 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6课时 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学习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奇数和偶数的区分方法。

2.难点: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奇偶数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教辅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入奇偶性的概念,让学生预习。

2.复习前几课的知识,为奇偶性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讲解1.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通过实例讲解奇偶性的判断过程,并巩固学生的理解。

第三步: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

2.分组讨论并展示答案,加深学生对奇偶性的理解。

第四步:巩固1.以游戏形式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奇偶数的识别速度。

2.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1.总结奇偶性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复习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奇偶数的知识解题。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册上关于奇偶性的练习题目。

2.拓展思维:请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字,判断其奇偶性并记录下来。

本节课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理论讲解、实例演练和游戏练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奇偶性的概念。

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丰富数学思维,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数的奇、偶性》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数的奇、偶性》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数的奇、偶性》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能够利用奇偶性质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奇数加偶数、奇数减奇数等。

3.能够通过练习掌握奇偶性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他们对解决数学问题的毅力和信心。

2.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团结集体。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潜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2.通过实例练习,巩固奇偶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奇偶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奇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实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前作业、课内互动参与。

3.教学环境:保持课堂安静整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奇偶性质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二、学习1.教师讲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互动讨论,共同分析并判断给定数字的奇偶性质。

3.带领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奇偶性质的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三、拓展让学生通过组合数字,求解奇数、偶数相加、相减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

四、运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奇偶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尝试用奇偶性质解决问题。

五、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奇偶性质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奇偶性质的应用。

2.思考奇偶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六、板书设计奇数:被2整除余数为1的数,偶数:被2整除余数为0的数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奇偶性质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和解决问题,让他们理解奇偶性质的重要性。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阅读与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要求我们对哪些方面作一些探索?2、想一想,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整理和改编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1)我们先来探究“奇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有什么办法?(2)独立思考,展开交流。

方法一:列举法。

我们可以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5,7,9,11,…偶数:8,12,20,24,…奇数+偶数:5+8=13,7+12=19,9+20=29,11+24=35,…和都是奇数,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这个结论正确吗?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方法二: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大家如果理解有困难的话,我们不妨用画图来表示:【设计意图】列举法是同学们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但这样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奇数和偶数相加的特征,利用直观来推断出结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灵活使用数的奇偶性规律——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灵活使用数的奇偶性规律——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灵活使用数的奇偶性规律——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能够快速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

2、在解题中合理使用数的奇偶性规律,提高解题效率。

二、教学重点:1、数的奇偶性规律的掌握。

2、在解题中灵活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

三、教学难点:1、对于奇偶数的概念理解。

2、在解题中如何灵活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

2、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1)引入新课,先通过听一首关于奇偶数的歌曲:“偶数因子就是2 奇数就是除2余1”的方式,简单明了地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奇偶数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奇偶数。

运用卡片或纸片制作名片/标签牌,学生写下自己的姓名,班级以及一个数字。

老师提供「奇数」、「偶数」等名片让学生根据自己写下的数字选择。

经过一轮活动,让学生找出规律:偶数与偶数相加等于偶数,奇数与奇数相加等于偶数,奇数与偶数相加等于奇数。

2、讲授奇偶性规律的概念(1)直观的解释奇偶数的概念,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偶数是可以被2整除的整数。

(2)列举一些奇偶数的例子,让学生明确奇偶数的特征。

3、讲授奇偶性规律的特征学生不仅要明确奇偶数的概念,也需要通过实例学习如何判断奇偶性。

(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如何判断奇偶数的方法。

(2)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1~9的数字,判断数字的奇偶性,并将奇数和偶数分类。

4、运用奇偶性规律提高解题效率(1)讲解如何利用奇偶性规律来计算。

(2)请学生运用奇偶性规律来解决一个算式:43+32+56+369。

经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43+32=75,56+369=425,而75+425=500,可知结果是一个偶数。

(3)请学生再解决另一个算式:67+9+25+125+877。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67+9=76,125+877=1002,而76+25+1002=1103,即结果是一个奇数。

5、小结总结奇偶性规律的个特征以及运用。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第【1】篇〗尊敬各位**、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最后一节课《数的奇偶性》。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数的奇偶性》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奇数和偶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主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小船“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探究加法中奇偶的变化规律。

通过两个活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数的奇偶规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学有生命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2、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

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但在学习中,教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外力因素。

二、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根据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这个目标我将在第二个环节落实。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这个目标将落实到第三个环节。

三、教材处理教学重点: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数的奇、偶性》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数的奇、偶性》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数的奇、偶性》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7数的奇、偶性》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还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发现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如何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交流,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练习题和答案。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华有3个苹果,他的朋友给他送来了几个苹果,使得苹果的总数是偶数?”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奇数是不是2的倍数,偶数是不是2的倍数;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和掌握。

如:判断一些数是不是奇数或偶数,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等。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游戏或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和掌握。

如:用卡片游戏让学生快速判断卡片的奇偶性,或者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数的奇偶性考察教案

数的奇偶性考察教案

该教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的奇偶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的奇偶性的定义;2、掌握判断整数的奇偶性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数的奇偶性的定义;2、判断整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奇偶性。

2、概念讲解:讲解数的奇偶性的定义。

3、分析规律:运用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奇偶数的规律,并运用归纳出的规律判断其他数字的奇偶性。

4、实践操作: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出结论,再通过探究规律,提高判断奇偶性的能力。

5、巩固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掌握技能是教学的关键,通过分层培养和分级教学,巩固奇偶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引入学习内容的时候,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

2、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其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法:通过多例分析和举例,引导学生归纳奇偶数的规律和判断方法,理解概念并掌握方法。

五、教学手段1、教师黑板书写和多媒体辅助讲解。

2、实验设备:计算器、图形化语言计算机编程软件,让学生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来判断数字的奇偶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学习、竞技游戏和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意识。

六、教学评价对于数的奇偶性考察教案的评估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可以独立判断数字的奇偶性。

2、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否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实际的问题。

3、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宁夏青铜峡市大坝中心小学董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归纳出判断和与积的奇偶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找规律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全面的学习了植树的规律,搭配的规律和周期的规律,也具体的学习了像运算律、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等内容。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活动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初步自主归纳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在学习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迁移。

因此,围绕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学生能够在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的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奇数和偶数吗?你们能说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判断题练习,教师注意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师:我有一个特异功能你们想知道吗?本人能很快知道几个加数的和或几个乘数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你们信不信?请一名学生出题老师解答,其他学生验证。

师:你们想不想学,告诉大家老师哪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老师掌握了计算规律才能这样快。

今天我们就一起把个规律找出来吧!教师板书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探究新知找出规律1. 探究两个加数和的奇偶性。

《数的奇偶性》的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的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的说课稿數學教案設計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数的奇偶性》这一课题。

首先,我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知道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以及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探究发现、实践应用”的模式进行。

首先,我会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自己发现奇数和偶数的特点,以及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勇于尝试。

同时,我也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评价方式上,我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他们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团队协作能力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他们的理解程度、应用能力等。

总的来说,《数的奇偶性》是一节非常重要的数学课,它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一定能在这节课中收获满满。

以上就是我对《数的奇偶性》这节课的设计和规划,谢谢大家!祝各位评委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1-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1-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和与积的奇偶性1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性质。

2.掌握奇偶数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和与积的奇偶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奇偶性质的概念和应用。

三、课前准备1.教师应准备好教案、教具、科学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料。

2.学生应预习相关课文并做好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复习与导入在开始新课内容之前,需要对前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方式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奇偶性质的概念首先,教师应对奇偶数的概念进行简单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以及它们的特点。

通过教师画图等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3. 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质在学生掌握了奇偶数的基本概念后,应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质进行讲解。

教师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数学公式等方式,让学生具体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质。

4. 练习和巩固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教师应在课程中穿插相关应用题及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理解奇偶性质的应用方法。

5. 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反思。

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小结所学内容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奇偶性质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参考书目1.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课笔记和所完成作业等。

通过评价,不断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数的奇偶性》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数的奇偶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运用奇偶性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组数字(如1,2,3,4,5……),并提问:“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有的数字可以被2整除,有的不能。

2. 新授:(1)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解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例如1、3、5等;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例如2、4、6等。

(2) 判断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主要方法是看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如果能被2整除就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就是奇数。

(3) 奇偶性的性质讲解奇偶性的基本性质,如“两个偶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是偶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是奇数”。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如让学生找出1-20中所有的奇数和偶数,或者让学生计算一些奇数和偶数的加减运算。

4.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以及判断方法,再次阐述奇偶性的性质。

5. 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数的奇偶性》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數學教案設計
主题:《数的奇偶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奇偶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 奇偶性的基本性质:
- 两个奇数的和或差是偶数;
- 两个偶数的和或差是偶数;
- 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和或差是奇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排队、分苹果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出奇偶性的概念。

2. 新知学习:教师讲解奇偶性的定义和性质,并举例说明。

然后,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数字进行验证。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奇数或偶数,计算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奇偶性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实践:设计一些应用题目,如在一次比赛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相等,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伙伴,那么所有的伙伴关系都是男女生配对吗?为什么?
四、教学评价:
1.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奇偶性的理解程度。

2. 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步骤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使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于改进以后的教学。

以上就是《数的奇偶性》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奇偶性概念,对基本的奇偶性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运用到和与积的奇偶性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卡片、骰子等。

3.教学环境:布置舒适、安静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发现价格的奇偶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存在的奇偶性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操练(10分钟)设计相关游戏,如“奇偶性大比拼”,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奇偶性》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的一节课程。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性质和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定义,了解奇数和偶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奇数和偶数的经验,如衣服的号码、人数的计算等。

但是,学生对于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规律,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3.性质探索: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规律。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和掌握。

5.应用拓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规律。

6.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奇数和偶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和掌握。

《数的奇偶性》说课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说课数学教案设计

《数的奇偶性》说课數學教案設計《数的奇偶性》说课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研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奇偶性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出一些实物的数量,然后观察这些数量的特点,引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定义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 判断奇偶性的方法:将一个数除以2,如果余数为0,那么这个数就是偶数;如果余数不为0,那么这个数就是奇数。

3. 讲解奇偶性的性质:两个奇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一定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也一定是偶数,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给出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或者计算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以及判断奇偶性的方法和奇偶性的性质。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奇数和偶数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此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6课时奇偶性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

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

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二、新课讲授
1.探索规律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

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

所以:奇数+奇数=偶数)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2.验证规律
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
似乎还早了些。

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

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学生齐读一遍。

练一练:不计算你能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3721+2007 22280+102 38800-345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的第4~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

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

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

【板书设计】
奇偶性
数的奇偶性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的内容,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