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主导”到“有限政府”——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改革之一,旨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
经过多年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未来改革方向亟待研究和探索。
主要成就1. 新的行政管理方式。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强调政府职能转变,采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等措施,大力推进政府现代化。
实行“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市场主体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 行政体制组织形式。
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体制、制度、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变革,主要包括政府职能转变、部门改组和机构改革等。
例如,行政机构改革的实施让政府职能更加明确、协调性更强、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为高效,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提升。
3. 加强监管和制约机制。
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如公开透明、社会监督、自然监督等,提高了行政决策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民主性,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未来改革方向1.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我国应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形成有机联动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 突出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领域的管理和服务,压缩政府机构数量,提高效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公平正义。
3. 推进治理创新和信息化。
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治理创新和信息化,加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强化全过程风险管理,提高治理效能。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已取得许多成果,但仍需要不断创新突破和深化改革,未来改革方向将重点转向政府治理现代化、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治理创新和信息化等方面,不断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
浅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
浅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中国从1982年到2003年,一共进行了五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从100个工作部门,精简到现在的28个。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这一表述最早揭开了我国第六次行政机构改革的端倪和方向,一时间引发外界的各种猜测和想像。
我认为引发人们对机构改革高度关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政府体制和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要求改变现有管理体制的呼吁日趋强烈;二是政府现有体制和工作机制已进入发展瓶颈时期,不能妥善解决日常矛盾,其合法性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急切需要调整管理职能,重树政府形象;三是公民社会逐步形成,公民日益关注并采取各种手段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如网络监督政府,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公民社会的利益诉求逐步逼宫政府职能,强烈要求政府让出某些权力,合理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这也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政府机构改革为何不能跳出怪圈?历观前五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都没能走出“膨胀-精简-膨胀”的怪圈,国家很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都对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作出过深入探讨,研究结论大体相同,即转型期政府不同程度地将职能权限等同于机构设臵,机构改革的重点放在人员精减上,而不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相应调整政府职能。
这一结论是比较客观中肯的,但我认为仅仅讲客观中肯还不够,还达不到可以医治政府机构改革跳出怪圈的效用。
首先,任何行政组织都具有一种自我扩张的倾向。
从历史发展事实来看,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行政权力都具有这种特性:行政权力总是试图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组织规模、人员与编制和地位级别,总是尽可能多地储存人力资源和权力资源。
其次,中国行政管理的人治特征,造成政府机构设臵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历次机构改革说明了一个问题,国家在出台机构改革方案时总体规划是科学的,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中国特有的人治特征(主要体现在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将人脉情结与工作严重混为一谈,造成减人不减职、继续变相支配权力等畸形变革产物,大大削弱了机构改革的效用。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治理之道变迁及展望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治理之道变迁及展望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的治理之道经历了深刻的变迁,也面临着新的展望。
从“一边倒”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政府治理之道走过了一段曲折而辉煌的历程。
在新时代下,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挑战,展望又是如何呢?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阐述。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也是中国政府治理之道发生重大变迁的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治理之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1.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治理之道出现重大变革。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主要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径。
政府放开了经济,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从而迅速塑造了一个新的治理模式。
政府的角色逐渐由“包办一切”向“服务人民”转变,政府的职能也开始不断调整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巩固和发展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市场经济的改革力度,不断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了政府治理制度的现代化和法治化。
政府开始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和调控,引入了一系列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了治理效能和透明度。
3. 第三个阶段是当前时期,中国政府治理之道的变迁显现出了新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府治理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政府不断完善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政府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民生和社会治理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立了更加科学、民主、法治的政府治理体系。
在新时代下,中国政府治理之道将迎来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也需要更多的变革和创新。
未来的政府治理之道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展望。
1. 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将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让人民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体和主人。
政府将建立更加广泛、深入的民主决策机制,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自治组织,让人民的意志更好地体现在国家治理之中。
公共行政学(开放教育)考试重点复习内容一
公共行政学(开放教育)考试重点复习内容一第一章重点:绪论一章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即:1、公共行政的含义与特点;2、公共行政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3、公共行政学的含义、特点与研究对象.1、“三分法”:孟德斯鸠主张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2、“二分法”:威尔逊、古德诺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3、“一分法”:怀特和西蒙主张一切管理都是行政。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个研究取向:管理取向、政治取向和法律取向。
第二章重点:第二章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1、行政环境的含义与特点;2、一般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3、具体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
第三章重点:第三章政府职能是从政府应该管什么的角度进行分析。
这一章主要从社会和公众对政府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些要求是无法全部得到满足的,因为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
而且社会各种组成要素,即市场、社会组织、公民都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并负起他们应有的责任,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由政府承担,而且有些领域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
1、市场失效,主要指市场失效的方面,包括外部性问题、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与非理性和不平等问题。
2、政府失效,主要指政府失效的方面,包括政府成本过高、政府的低效率、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寻租和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3、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为了弥补市场失效,政府干预要讲成本效益,发展中国家因为市场经济不发达,因此,政府干预在不发达国家多些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要彻底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1、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2、要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观念转变;3、要实现从权威主义行政向民主行政的转变;4、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5、实现从以官为本向以民为本的彻底转变。
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有限性导向_有限政府的角色定位与建构研究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议论文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有限性导向:有限政府的角色定位与建构研究黄 绪1(江苏省行政学院 公共管理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13)摘要:作为政府模型最新演变形式,有限政府模型日益展现出其优越性。
我国政府体制虽然一直在向有限方向努力,但在现实中仍然带有浓厚的承继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全面管制色彩,管制不当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笔者从全能政府失败出发,论证了有限政府作为政府体制改革目标的适应性,并从政府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说明了这一改革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有限政府;全能政府;角色定位;构建策略一、导论自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居西方正统政治理论的自由主义理论,一直把“有限政府”作为其具体制度设计的指南,要求政府权力的设置和行使都有明确的边界或受到有效的限制。
有些西方学者甚至把有限政府与宪政对等,比如路易斯·亨金就说:“宪政意味着一种有限政府,即政府只享有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为了人民同意的目的,而这一切又受制于法治。
”[1]近年来,英国政府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美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重塑政府”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构有限政府的行政改革大潮。
改革的主要内容虽然在各国表征不尽相同,但基本价值取向相近,都是限制政府的治理边界、提高政府效能,也即把建构有限政府作为主要目标。
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政府体制改革,把我国政府改造成为有限政府,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我国行政管理学界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政府着力追求的公共行政价值取向。
关注有限政府的建构策略,关键是透过全能政府角色失1作者简介: 黄绪,1990年,男,江苏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败的表征来准确定位政府职能,也即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
二.有限政府的角色定位(一)全能政府角色失败政府是万能的吗?从西方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市场的缺陷及市场的失灵被认为是政府干预的基本理由。
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的改革一直遵循 着这样一条路 径 : 中央政府 面临的财政 压 力是促使 其 实施 改革 的主要动 力, 为 了缓解这一压 力, 往往付诸 于调整政 府体 制和 寻求新 的经济增 长方 式。在 新 中国成立初
期 , 了证 明新 政 权 的 优越 性 . 府 选 择 了统 收 统 支为 特 征 的 高 度 集权 的 财税 体 制 , 时通 过 为 政 同
去 3 中, 0年 以不 变 价格计 算 , 国经 济 的规 中
模增长 了数 十倍 , 远远 超过 当初 邓小 平 同志
所设计 的发 展 目标 。经 济规 模 的迅速 扩 大 ,
给 国家 和人 民带来 了巨额的财 富 。 汇储 备 外 与居 民储 蓄 余额 分 别从 17 9 8年 的 1 6 . 7亿
美元 、1 . 2 0 6亿 元 , 增加 到 2 0 0 7年 的 1 8 52 2
并未使得一切 都好 起来 , 济尤 其是社 会 的 经 发展对政府提 出了新 的更高 的要求 , 于是 , 建
立有 限且有 效 的 政府 成 为 政 府改 革 的新 目
亿美 元和 125 4亿 元 , 增 长速 度 甚至 远 7 3 其 远 高 于 同 期 G P 的 增 幅 , 会 财 富 空 前 D 社
巨大 。
标, 与此相适应 的经济 增长 方式 则从 粗放 增
长转变为统筹 协调 、 科学发 展 , 象地 讲 , 形 就 是从 “ 又快又好 ” 的发展 转变 为 “ 好又 快 ” 又 的发展 , 这一轮 改革 的根本 目的就是 构建 和 谐社会 。要使这 种 改革 目标 得 以实现 , 仅 不 需要调 整中央政府 的 职能 与机构 , 必须 完 还 善 地方 政府的政绩 考 核体 系 , 得有 限的财 使
政府改革三讲下
下
一、中国政府改革的定位 —从有限政府到有效政府
1、1978—1992年(全能政府下的经 济改革) 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的自我完善,就是解决落后的生产 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之间的矛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主 导下将中国从“传统”推进到“现 代”。
“改革不走回头 改革共识: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路”
对有限与有效政府认识的误区
•误区之二,就是有限有效政府降低了政府威信、 弱化了政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有增强国家能力的呼声。 如果说这种呼声是注意到国家在应当掌握的权力 能力的下降的话,那是有道理的。如果说在一般 意义上呼吁加强国家能力,那就是在与现代政府 的定位反其道而行之。 •一个具有无限权力、兼具无限功能的政府,恰恰 对于国家的维续、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成长最为 有害。国家能力、健全市场和合理社会是一个共 在的关系。
• 仅仅15年的时间,中国政府改革就在大布局 上跨越了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两个门槛。在 “现代”的视野中,只有真正坐实在有限与有 效政府双重定位上的政府,才具有坚实的合法 入市场领域与社会空间 ,将主 有限政府 ,绝不仅仅是指政府从市场退出、 观善良的愿望化为强力推动的政 从社会隐退。政府如何既不粗暴地干预 策措施,瞬间显示鼓舞人心的繁 市场、又不简单地支配社会、又能够与 荣。有效政府是一个依法行政、 市场、社会合理互动 ,是一个有限政府面 程序至上、维护公平、超然协调 临的重大考验。 的权力结构。
• 建立节约型政府,既指政府本身达到节约的 目标,也指政府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要达 到节约。
• 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定位是为了规范节 约型政府的行为。政府“不是掌舵,而是服 务”,已经成为今天政府管理领域的共识。 • 服务型政府,就必须实现从“统治”到“治 理”的转变。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展望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1. 建立了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了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制约有效化。
特别是实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了行政管理资源、强化了行政管理能力,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2. 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注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多元化职能转变。
政府从过去的“大而全”转变为“小而精”,更加注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3. 强化了监督和问责机制:行政体制改革下,我国建立了更加严密和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充分发挥了审计、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确保政府行为合法、透明和廉洁。
特别是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追责问责,推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行职责。
4. 推进了地方政府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推动了地方政府的改革。
通过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加强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服务。
二、未来改革方向1.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行“一网通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促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过去的“做事者”向“管理者”转变,注重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3. 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健全政府诚信、廉洁、廉政政府建设。
推动权力的规范化、透明化,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
4. 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注重健全政府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制约有效化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向及其措施探析
我 国行 政 体 制 改 革 的路 向及 其 措 施 探 析
秦 龙
( 大连海事大学 。 辽宁 大连 162 ) 10 6
摘 要: 经过 2 0多年 的 改革 , 国行政 体制 不 断 完善 , 是从 长期 来 看 , 国行 政 体 制 的改 革 和 完善 还 我 但 我 需要不断推进。而未来改革的任何突破和创新 , 都需要 正确的改革路 向以及先进 的改革理念及其措施。这 是我 国行 政体制 改革 的关键 问题 。本 文从政 府职 能 的转 变— — 变管制 型政 府 为服 务 型政 府 、 理 方 式 的改 管 革—— 实行科学管理以及行政立法及其监督机制的加强和完善等方面对这一 问题进行 了探 索, 期望通过这 样的工作能够对我国当下乃至未来的行政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 词 : 政体制 ; 革 ; 向 ; 施 行 改 路 措 中图分类号 :60 1 13. 3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8 9720 )2 03 3 A 10 —54 (060 —0O —0
一
、
型 政府
十六大将政府的职 能定位 于经济调节 、 市场监 督、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从而为我 国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提供 了方 向。但 自 18 年行政体制 98 改革提出转变职能以来 , 国政府在职能行使过程 我 中仍然存在越位 、 错位的现象 , 政府职能始终无法实 现实质性的转变 , 这说明在职能转变上迫切需要模
我国的行政体制经过 2 多年的改革 , 0 已经不断 完善。与其他国家相 比, 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有着 我 自 身的特点。基本上, 目前我 国所进行 的行政体制 改革 , 是按照官僚制范式的要求来构建规范 的行政 体制 , 同时,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 的要求 , 采用 了企业型范式的一些具体措施来避免官僚制范 式的弊端。这从我国历次行政体制改革的目 标设计 和实施措施 中可 以看到。例如 18 年 的机构改革 98 提出, 机构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 、 运转协调 、 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 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 建 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 逐步建立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 的行政管理 体系。我们看到 , 加强行政体制的规范性是我国当 前改革的主要 目标。而改革 过程 中转变政府职能 、 政企分开 , 尤其在十六大以后提 出的向社会转移权 力、 向地方分权等措施更是体现 了企业型政府范式 的要求。根据上述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结合企业型 政府范式的要求 , 我们认 为未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应从 以下 几个方 面加 以突破 :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变管制型政府为服务
中国的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的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推进体制改革,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的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首要任务。
政府逐步放开市场,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行市场经济。
这一改革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政府逐步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改革企业所有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政府职能从过去的“大包大揽”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更注重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中国的体制改革还包括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旨在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效率。
政府职能从过去的简单行政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政府取消和简化了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行政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的建设,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能。
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的体制改革还包括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旨在提高社会安全和社会管理水平。
政府注重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社会参与化。
为了提高社会管理的效果,政府逐步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高了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资源保护,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普及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度中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度中文中国的行政体制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开放40年的历程中,中国的行政体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不断深化和完善,逐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
下面将从的动因、核心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角度来探讨中国行政体制。
其次,行政体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权力下放、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和机构等。
权力下放是指将部分行政权力下放至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市场化的决策能力。
简政放权是指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职能转变是指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转变,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向转变。
机构则是指对政府机构进行合并、划分、优化和简化,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未来中国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的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政府要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治理。
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机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在行政体制中还需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改善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另一方面,还需要解决政府机构中的利益调整问题,确保的平稳进行。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体制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动因主要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际竞争压力。
的核心内容包括权力下放、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和机构。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行政体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机构。
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政府机构中的利益调整以及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立。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引言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本文将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探讨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推进政府机构改革1. 调整和整合中央政府部门•成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整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整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卫生健康事业管理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成立自然资源部,整合原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2. 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市县机构编制管理权限下放,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1. 推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事业单位数量,优化行政管理结构。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三、加强政府监管和责任追究1. 建立健全监察体制•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整合原国家监察体制和行政监察体制,实现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实现。
2.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
•建立健全廉政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
四、未来改革发展方向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管”为主转向“治”为主。
•推动政府向市场、社会和群众一体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2. 优化政府治理体系•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完善和规范政府工作程序和规则。
•建立现代政府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 强化政府监督和问责机制•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推进有效监察和问责工作。
•加强权力审计和财政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资源浪费。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治理之道变迁及展望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治理之道变迁及展望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走上了一条与世界接轨的道路,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在政府治理方面,中国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道,实现了政府治理模式的深刻变迁。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治理之道变迁及展望进行探讨。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治理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治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过去的“大锅饭”模式严重浪费资源,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政府治理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分税制和税费体制改革、实施“放管服”改革等,这些措施都为政府治理模式的变迁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治理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和集权化。
政府过多地介入经济体制,导致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不合理,政绩考核导向,官僚主义严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造成了许多政府治理方面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改革措施,以解决政府治理中的种种问题。
二、政府治理变迁的主要路径1. 加强依法治国建设,规范政府权力行使。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制度安排,也是解决政府治理问题的根本出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依法治国建设,坚持法治思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了一整套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政府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制度保障。
2.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促进政府廉洁治理。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的基础,是政府是否能够有效行使权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政府通过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权力行使,加强监督和问责,提高政府公信力,为政府治理提供了重要保障。
3. 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政府管理现代化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提高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根本途径。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了政府管理的科学性、主动性和透明度。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治理之道变迁及展望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治理之道变迁及展望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府治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政府管理体制和治理理念的更新,都为中国的发展和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治理的变迁及展望。
一、政府角色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是经济的主导者和资源的分配者,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经济活动。
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渐减弱,而市场机制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政府的职能也从直接管理经济转变为宏观调控和服务社会发展的服务型政府。
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意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推行各种市场化改革措施,如企业改制、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政府逐渐从生产者转变为监管者和服务者,更多地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来维护市场秩序,引导市场发展。
政府也加大了对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多便民利民的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这种政府角色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更加有效配置,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
未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政府治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政府的角色将更加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管理体制改革的变迁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过去,中国政府的管理体制主要是以行政体制为核心,各级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效率低下,容易产生腐败等问题。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也随之改革,在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国家机构改革是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1982年,中国成立了国务院,全国人大、政协等国家机构相继成立。
之后,各级政府机构的设置和职能也经历了一系列调整。
从有限政府到有效政府——中国行政改革的新取向
From Limited Government to Effective Government ——New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Reform
作者: 邹祥波[1];蔡仲辉[2]
作者机构: [1]五邑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江门529020;[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出版物刊名: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7-90页
主题词: 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行政改革;取向
摘要:有限政府是针对无限政府、全能政府而言的。
随着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的进步,有限政府在理论、实践方面都遭遇困境。
为此,世界各国开始重新思考政府的作用,并以有效性作为
政府行政的根本价值取向,认为建立有效而不是有限政府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我国也
应以建设有效政府为行政改革新取向。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向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激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创新能力和软实力为核心的竞争。
行政制度作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我们从任何一份关于投资环境的评估报告中都能够感受到。
法治环境如何,治理状况如何,执政理念如何,甚至行政文化如何,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本地区、本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也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在未来能不能持续和协调地发展。
因此,如何评价改革开放30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分析这30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从部门之间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细致地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的框架,以及向一个怎样的政府转变,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不仅要从政治和行政学的角度看问题,还需要从经济学视角进行探讨。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粗略扫描顺着时间序列纵向地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了这样一些重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终结和乡镇政权的完善;省级政府派出地区公署改地级市和市管县体制的兴起;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产业管理部门的逐步撤并和取消;各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如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海南的省直管县改革,以及浙江等省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也进行了几次大的调整和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公社改革为一级政权的改革,省对地区派出机构改为一级政府的改革,对当时政社合一体制的解体,发展城市经济,推进城市化等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政府的上下结构来看,中间多了两个层级,也导致了政府运作效率的降低。
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意见,特别是认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_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中国政府的角色
[收稿日期]2004-11-20[作者简介]唐踔(1970)),男,湖南永州人,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近现代政治思想。
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中国政府的角色唐 踔(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与管理系,广西 贺州 542800)[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的全能政府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多方面缺陷。
全能政府的角色与市场经济固有的/游戏0原则和规律格格不入,因而无法满足市场对政府职能的诉求。
既然我们选择市场经济就势必要改革政治体制、转换政府角色,而有限政府是惟一理性和现实的制度选择。
市场制度对公共事务的失灵和无效,使政府对/公域0的介入和干预是必要和必需的,因此,有限政府不是消极政府,更不是无政府。
[关键词]全能政府;市场制度;有限政府;公域和私域;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377(2005)02-0035-05 在历经4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终于认识到:政府的行为不能代替经济规律,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均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
1992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决定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当我们已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时,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对政府行为的客观诉求,势必要重心界定政府的角色,改革我国政府的行政体制。
一、计划体制下的全能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全能政府。
全能政府是权力无所不包、行为无所不及、范围无所不在的政府。
我国的全能政府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确定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全能政府曾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行起了巨大作用。
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随着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应由阶级斗争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一政治体制实际上已日益显露出它的弊端。
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_中国行政改革的新取向
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国内外的竞争日益激 烈。 上个世纪 82 年代以来, 私人部门在管理和认 识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多数国家的私营部 门都处在一个困难的调整时期, 如果政府未能对 于变革了的世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反应, 它的信 用将受到严重的挑战。然而, 管制型政府面对周 围发生的变化,不得不显示出其无能为力的一 面。 政府的能力越来越受到怀疑。 正如斯蒂尔曼 “对于政府组织来说, 认为: 像货币供应量、 利率、 全球对资源的需求、 成品的价格、 廉价劳动的迅 速变化及成本的上下波动等新的经济不确定性, 给长期计划、 资源有效配置, 既定方案的有效管 理带来了非常复杂的问题, 这些新的经济不确定 性也加重了美国人的不安全感, 并进一步使人们 对政府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深表怀疑和缺 乏信心。 ” 因此, 为重拾公众的信心, 改变政府的 “革命 ” 形象, 政府不得不进行自我 。 3、技术变革。技术变革促进了各种社会变 革, 这是一种普遍的说法。经济学家诺思指出技 术革命是导致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毫无 疑问, 知识经济、 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 的日新月异对传统的政府管理带来了重要影 响。各种类型的信息和数据只需较低的费用收 集和传递, 并且可以转化为绩效信息, 其结果可
制型政府遇到了来自理论和实践中的种种危机与挑战。为应对这种危机, 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 府改革运动, 摒弃了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建立服务型政府。 / 关键词 0 管制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官僚制; 政府再造; 改革; 取向 / 中图分类号 0 983 / 文献标识码 0 : / 文章编号 0 !22" 4 5!;< = 1223 > 28 4 2!"" 4 23
$ !( & 心是自由选择。” 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借鉴西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该是 有 效履 行 公 共 管 理 和公 共 服务 职 能 的 “ 强
的路径 。我 们先来 看 看政府 改 革 的理论 “ 点 ” 原 应
该在 哪里 。
8 5
从“ 行政主导” “ 到 有限政府”
普 通 不 过 的 常 识 。与 其 在 既 有 的 意 识 形 态 窠 臼 中
捉襟 见肘 地变 通 , 如 回到 理 论 “ 点 ”在 “ 限 莫 原 , 有
政 府 ” 概 念 上 认 认 真 真 地 做 文 章 , 考 现 实 可 能 的 思
即 , 府 权力 的集 中或 分 散 、 府 规模 的大 或 小 , 政 政
有 限 政 府 的 理 论 基 础
不 断 提 高 , 会 保 障 体 系 健 全 稳 阎 ; 国 际 事 务 中 社 在
维 护 国家 的独 立 与 主 权 。 然 而 , 如 潘 恩 所 指 出 : 府 是 由我 们 的 罪 恶 正 政
“ 政 有着 亘古 不变 的核 心本质 : 是 对 政府 宪 它
衡 、 法 行政 、 依 司法 独 立 在 内 的 宪 政 制 度 的 基 本 原
则 。迄 今 为 止 , 以 权 力 制 约 权 力 ” “ 权 利 约 束 “ 和 以
即 控 制 国家 , 制 政 府 , 束 官 员 。 简 言 之 , 政 限 约 宪 就是要 用 宪法 和法律 条文 来为政 府 编制一 个 紧箍 咒 。这 样 的 理 念 和 思 路 来 自于 一 种 悠 久 的 学 术 传
的 主 题 。这 也 就 是 说 , 管 新 概 念 、 主 张 、 方 不 新 新
上个 世 纪 8 O年 代 以 来 , 着 经 济 改 革 的 深 随 入 , 国政 府也 经 历 了一 个 不 断 改 革 的 过 程 。对 中 于 中 国政 府 的 改 革 历 程 , 体 可 以 做 出这 样 的 描 大 述 :0年 代 , 革 主 要 围 绕 “ 权 与 分 权 ” 话 题 8 改 集 的 而 展 开 ; 于 对 传 统 集 权 模 式 的 深 切 反 思 , 分 权 基 “ 让 利 ” 设 定 为 政 府 改 革 的 主题 。9 被 0年 代 , 家 国 与社 会 、 府 与 市 场 关 系 的 讨 论 , 政 府 改 革 的 话 政 将 题 引 向 有 关 “ 政 府 与 / 政 府 ” 讨 论 ; 于 初 步 大 J , 的 由 界定 国家 与社会 、 府 与 市场是 此 消彼 长 的关 系 , 政 因此 , 小 政 府 ” 式 被 一 度 看 好 , 并 机 构 , 简 “ 模 裁 精 人 员 成 为 政 府 改 革 的 主 要 内 容 ; 0 0年 以 后 , 20 政 府 改 革 的 主题 进 一 步 深 化 , 们 达 成 了新 的共 识 , 人
从 “ 政主 导" “ 限政府 " 行 到 有
中国政 府 改革 的 方 向与路 径
燕 继 荣
内容提要
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表 明,有 限政府” “ 作为“ 宪政” 的核 心概念 , 是善 治 良政 的重要条件 和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则。然 而, 行政主导下 的全 能政 治一直被认 为是 中国政府政治 的主要特点。本文在梳理“ 有限政府” 理论 的基
的 法 律 限 制 ” 。 因 此 , 政 的 要 义 就 是 “ 政 ”, 宪 限
产生 的 , 为 我 们 不 是 天 使 , 以我 们 才 需 要 政 因 所 府 。但政 府也 不是 天使 , 而 , 待 政府 的权 力就 因 对 需 要 时 时 警 惕 。 基 于 这 样 的 考 虑 , 们 阐 发 了 以 人 “ 限 政 府 ” 核 心 理 念 的 包 括 人 民 主 权 、 力 制 有 为 权
础上 , 简要分析 了中国宪政发展 的历 程, 总结 了中国法治建设 的成就 , 出了 目 指 前距 离宪政 目 的差距 , 有 标 从“
限政府” 有效政府” 与“ 的关 系出发 , 论证 了“ 限政府” 有 作为 中国政府 改革 目标 的合理 性, 并从 限制政府 自由裁
量权 、 确立针对政府政治 的有效监督 、 建立公共财政制度 三个方 面, 明了这一 改革 的基本路径 。 说
关 键 词 行政 主导 有限政府 有效政府 宪政
绪
论
政府” 。基 于 这 样 的 认 识 , 转 变 政 府 职 能 ” 成 为 “ 就 政 府 改革 的新议 题 , 这 一议 题之 下 , 变政 府 管 在 改 理 模式 , 建服 务型 政府 , 理 所 当然地 成 为政 府 构 便 改 革 的 目标 。 这 些 年 , 关 中 国 政 府 改 革 的 讨 论 一 直 持 续 有 不 断 , 发 表 的 意 见 确 实 很 多 , 出 的概 念 也 让 人 所 提 眼花缭 乱 。但 终 归看 来 , 没 有 超 越 “ 限政 府 ” 并 有
统 , “ 府 是 必 要 的 恶 ” 即 政 。 自从 英 国早 期 自 由 主 义 思 想 家 托 马 斯 ・ 布 霍 斯运 用著 名 的“ 维 坦” 喻来论 证 强有力 的国家 利 比 和政府 对 于维 护社 会 秩 序 、 免 “ 争 状 态 ” 必 避 战 的 要性 之后 , 许 多政 治学家 开始 思考 如何 控制 “ 有 利 维坦 ” 只怪兽 , 方 设法 为政 府设 置种种 限制 。 这 想
案 怎 么 地 层 出不 穷 , “ 限 政 府 ” “民 主 宪 政 ” 但 有 和 总 归是 绕不 开 的节 点 。制 度 的 本 土 化 固然 必 要 , 但 就 常 理 而 言 , 人 同 此 心 , 同 此 理 ” “ 管 古 “ 心 。 不
今 中外 , 狱 不 上 锁 , 关 的 人 就 会 跑 掉 ”, 是 再 监 被 这
权 力 ” 看作 文 明国家普 遍遵 循 的大政方 针 。 被 当代 社 会 的研 究 成 果 为 潘 恩 的 上 述 观 点 提 供 了更 加 翔 实 的 论 证 ④ , “ 府 是 必 要 的 恶 ” 造 为 政 创 了新 的版 本 , 些 研 究 对 于 “ 府 失 灵 ” 持 了 高 这 政 保 度 的警 觉 。 ( ) 府 决 策 可 能 既 不 公 共 也 不 经 济 1政 政府 干预 市 场 、 控 社 会 的 基 本 手 段是 制 定 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