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高中2020年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试题及答案
2020年绵阳南山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绵阳南山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善心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
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
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
这都是可能的。
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
它们的关系有点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
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
③猫们进进出出。
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
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
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
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
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④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
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
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
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
两只半大猫,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
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考语文三诊试卷(有答案解析)
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考语文三诊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自己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 ,______ ”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
《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______ ,______ ”,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宋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
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②青冥:青色的天空。
这里代指朝廷。
③不应:不顾。
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D.“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3.以下是《红楼梦》中描写“湘云醉卧”的一段文字,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一组四字词,展现这一幅诗意的画面及史湘云的性格。
绵阳市高中2020春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绵阳市高中2020春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解析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鱿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
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
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
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
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窅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
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
在李白诗赋中,大鹏是最具个性的审美意象之一。
他创造的大鸥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大鹏赋》中之大鹏,“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
”“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
四川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卷精讲精析
论述类文本 阅读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 意的内涵。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 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
非连续文本阅读
6.如何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教学?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6分)
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 教育 ,优化网络课程
;
②平台层面:增加 ,提升 支撑能力,强化 意识,保证 运 行;
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
,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
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居家在线学习成为可能。然而当网课真
正成为疫情中学习的一种手段,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仍需一段时间
适应。
第一次接触网课,对于有的 来说,不熟练的操作既是同学们眼里
的“槽点”也是“萌点”。首次使用直播软件,有的老师讲了一节课才发
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 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 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 心理寄托。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在 《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夫无待 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 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 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 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窅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 《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2)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尽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
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
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
②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
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
③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
《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
一些大家族,也有类似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制定了对违反礼法者的严厉处罚的《郑氏规范》中,也强调了传统的中庸之道,“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中”。
于成龙的《治家规范》中说得更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
父子不忍,则乖天伦:兄弟不忍,则成吴越;夫妻不忍,则鱼水反目。
”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要忍让,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法足有弹性的。
忍,就是对人要宽容,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
④不过,古代中国家庭的礼法之所以长期被人们接受、实行,主要并不是由于它具有弹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法是建立在人情伦理特别是亲子之情、手足之情、夫妻之情的基础上的。
这从礼制、礼仪的原则就可以看出:“亲亲”、“疏疏”,即亲属关系越近,相互间的礼节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相互间的礼节越简单。
绵阳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
绵阳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新课标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
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
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
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
《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
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
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1)依次填入文中機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以及容易尚且然而B . 乃至容易仍然虽然C . 以及易于仍然然而D . 乃至易于尚且虽然(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B . 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C . 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D . 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2020年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 含答案
绵阳中学高2020级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拟题袁先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
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
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三诊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第II卷4至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叨扰(tāo) 卡壳(kǎ)大笔如椽(chuán) 屏气凝神(bǐng)B. 奇葩(pā)烙印(lào)风流倜傥(tǎng) 有恃无恐(zhì)C. 秸秆(jí)巢穴(xué) 方枘圆凿(ruì) 扪心自问(mén)D. 腼腆(tiǎn)矗立(chù) 谆谆教诲(zhūn)同仇敌忾(kài)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养分节骨眼革故鼎新与日俱增B. 换档篷户区闲情逸致耳鬓厮磨C. 蝉联顶梁柱仗义直言金瓯无缺D. 冷峻雷厚雨凤毛麟角远见灼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事物脱颖而出,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的工具,也会相应地产生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B.“两会”期间,就百姓关注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热点问题,记者们辛勤釆访,及时报道,心劳日拙,受到广泛好评。
C.一位老科学家指出,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太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很难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D.贝多芬晚年听力衰退,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他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忍受住强烈的苦痛,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3北川文化旅游推广活动”现场特别设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区,展出宪雕、羌绣和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来宾在活动中零距离感受了羌族文化。
B. 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_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院校。
C. 为增强人们的国家版图意识,最近推出的新编竖版中国地图将以往作为缩略图放在右下角的“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全景式呈现中国陆海疆域。
绵阳市高中2020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绵阳市高2020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A“人们更重视求取‘富’‘贵’”错;C“和‘人之常情’发生冲突时”错;D“‘利’指的是‘能给人带来利益的身份地位’”错。
)2. C(“‘义’和‘利’之间彼此对立错”)3.A4.D(“b处比a处更易发生雪崩”错)5.B(“凝聚力大于它所受到的摩擦力”错)6.①气温升高:持续晴天,温度升高,雪同地表分离;升华改变了雪层内部结构,变得脆弱。
②持续暴雪:持续暴雪增加了山上积雪的重量,使雪层的地心引力大于摩擦力,极易雪崩。
③风力强劲:罕见大风(120公里/小时)将大量的雪吹向背风坡,导致背风坡的积雪增多。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共6分)7.B(“既为了表现其旅途的狼狈”错;“为了表现战争给民众带来的伤害”错。
)8.①信中有对自己的关心。
儿子虽投身于抗战,但仍未忘记关心自己,这让母亲颇感安慰。
②儿子满怀救国之热忱。
儿子写出音乐作品,以实际行动鼓舞民众,这让母亲由衷欣慰。
③言语中表明形势向好。
中华民族渐渐觉醒,英勇顽强地齐心抗战,这让母亲看到希望。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共6分)9.①作者内心抵触战争,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又积极地投身抗战。
②作者时时感到沮丧,但又充满信心,坚信音乐能在抗战中发挥作用。
③作者思念牵挂母亲,但为了抗战胜利,需加紧创作,只能暂时忘记。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共6分)10.H L Q (答对1处给1分,共3分;答出4处及以上,给0分)11.B(前者为“只有”,后者为“希望”)12.D(“因惧怕尔朱荣而不肯发言”错)13.(1)何况现在尊奉尚不能说话的小孩,来治理天下,却指望天下太平,难道能够实现吗?(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2)现今保卫皇宫的文武大臣,足够和他们一战,只需守住河桥,观察对方的意图动向(就行了)。
(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14.D(“两首诗善用细节描写”错;“刘诗突出松树之‘高’”错)15.①元诗写千岁松树也由小松长成,表明如想有所成就,需立志高远且从小积蓄力量。
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有一个核心价值系统,这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指实现理想的人格和完美的道德境界,其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内容包括人性论、修养论、境界论一整套修身之道。
人性论奠定修身的理论基础。
人性问题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内容丰富的问题,历代思想家通过对人性论的阐发,来说明能否通过修养而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从而为修身奠定理论基础。
讲人性是为了讲修养,人性论主要解决人为什么要修身的问题;而修养论则说明怎样修身,是讲修身的方法和途径问题。
境界论展现了修身的理想追求。
境界论是关于追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理论,它以人性论为基础,以修养论为途径,最终目标是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
当一个人的修身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时,就会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不会在物欲之海中随波逐流,对身外之物,则“来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在得失之间顺其自然。
当一个人修身到挣脱物欲的束缚,达到不为物累的境界,也就练就了做人的真功夫,无论做什么,都能与做人统一起来,做官讲官德,做生意讲商德,做学问讲文德。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非常注重修身之道,认为树立并保持一个人的形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功。
治国,是指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义利统一作为治国的伦理准则,以任人唯贤作为治国的关键环节,以民本文化作为治国的核心内容。
物质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关系治国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问题。
义利统一思想作为确立道义与利益关系的原则,引导人们在物质利益面前以道义为重,使治国有一个可以遵循的伦理准则。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还很注重官吏的素质,强调对官吏的选拔、任用和处罚应遵循一定的准则,从而形成吏治之道。
在用人之道上,主张任贤选能,认为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是治国的关键环节。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讲治国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民为本,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本文化。
(审核版)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三诊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三诊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
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
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
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
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
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
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中国古代官员把读书和从政合二为一,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有一定关系。
秦汉统治者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到了隋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它把考查文人学子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基本依据,所以不读书者不能入仕为官。
士子们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在读书为文方面更加勤勉笃毅,成为为官和为文两方面的典范,他们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绵阳南山中学2020年绵阳三诊模拟语文答案
绵阳南山中学2020年三诊模拟考试参考评分细则1、A (B项原文是: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是他们铸就了新的丰碑。
C 项,第二段原文“这些年来, 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说的是数量,公信力越来越强没有依据;D 项“不要干预科研活动’错误,第三段原文说“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2、D(第四自然段原文“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修饰成分是某种程度)3、D(原文是“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仰望着浩渺的星空”指大胆探索;“就一定成为这个时代最美风景错”原文“成就”而非“成为”。
)4.C “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错,文中是指“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曲解文意。
5.B “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错,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
6.①采用合适的教法。
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
②多点责任和温度。
既要传授知识,增长学生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
③把好教师质量关,严防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保证在线教育效果。
④寓教于乐,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⑤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
不要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媚俗、低俗,要时时记着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
⑥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利用更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质量。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7.C【解析】是为了显示乔是公安局侦査员的身份,小说中的乔是位英雄,不能把他理解成一位病人。
从原文来看,“远看像个病人,但近看”这里有个转折,“但”字之后的描写,表现他其实不是病人。
8.①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人们认为的小说主人公乔的一种心理疾病。
某省某市2020年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卷及答案
某省某市2020年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卷及答案摘要: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0年4月21日上午9:00~11:30】绵阳市高中2020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整理录入:青峰弦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0年4月21日上午9:00~11:30】绵阳市高中2020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整理录入:青峰弦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毗邻(pí) 噱头(xué) 恪守(kè) 压轴(zhòu) B.泥淖(nào) 逮捕(dǎi) 丰稔(rěn) 蜚声(fēi) C.璀璨(cuǐ) 洗涮(shuàn) 脖颈(jǐng) 巷道(hàng) D.哄抢(hòng) 肋骨(lèi) 倾轧(yà) 复辟(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徇情殉情枉法夜宵响彻云霄B.闲暇应接不遐陨落殒身不恤C.卓识真知卓见权柄彪炳千古D.留恋流连忘返出奇出其不意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却是出自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
B.即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C.若领导班子能够严格自律,广大群众自能上行下效,社会环境就能更加和谐安定。
D.你总是在彷徨迷茫时给我无尽的动力,总是在痛苦忧伤时为我春风化雨。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五环”变“四环”,索契冬奥会精彩的开幕式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欢呼,反而饱受诟病,俄罗斯官方也在官网公开承认这一失误。
B.科技孵化园区以智力密集的优势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加强科研、教育与生产的结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2020年绵阳外国语学校本部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绵阳外国语学校本部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抬头见喜老舍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
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
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
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
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
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
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
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
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
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
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
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
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
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
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
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
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
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
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
喝完,各自回寓所。
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
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
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
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
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市高中2020年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鯤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
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
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
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
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 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窗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
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鯤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
在李白诗赋中,大鹏是最具个性的审美意象之他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大鹏赋》中之大鹏,“歎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一切神奇之鸟都“未若兹鹏之逍遥”。
在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
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风度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浪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
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谭献《复堂词话》)这种“何必不然”,或断章取义,如《左传》记载春秋时的“赋诗言志”:或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自由创造,只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需求,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也是后代文学创作的常态,西方流行的文本“互文性”理论,也可以来阐释中国文学文本意象的挪移与内涵的转换。
阮修截取鲲鹏意象以抒情,是断章取义,夺他人之酒杯浇心中块垒;郭象对鲲鹏意象的哲学阐释,是引申说理,借《逍遥游》的阐释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李白《大鹏赋》则是自由创造,在大鹏意象中,寄托- -种冲绝桎梏、自由飞翔的襟怀。
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
文学创作者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使鯤鹏意象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审美意象。
这也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鲲鹏意象实现了从“有所待”到自由的转变,这促使鲲鹏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B.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因此鲲鹏意象最终成为了他们的心理寄托。
C.“有待”和“无待”在《逍遥游注》一文中获得统一,这是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
D.为呈现盛唐气象,李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赋予了鲲鹏全新的内涵,其作品也成为盛.唐之标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列举了不同朝代有关鲲鹏的作品,从中可看出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逐渐完成的。
B.作者介绍文本“互文性”理论,是为了证明中西方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有相通之处。
C.本文既论述了鲲鹏意象内涵转换过程,也点明了能够转换的原因和转换后的意义。
D.为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在论证文本接受“何必不然”的三种方式时,均列举事例。
3.下列文本接受类型,与李白创作《大鹏赋》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李商隐根据《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在《锦瑟》中写下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
B.曹雪芹根据《淮南子》中女娲炼石的故事,在《红楼梦》中虚构出“通灵宝玉”的情节。
C.戴望舒根据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如丁香般的姑娘形象。
D.关汉卿根据《汉书》中孝妇冤死的故事,在《窦娥冤》中虚构了窦娥发的亢旱三年之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居家在线学习成为可能。
然而当网课真正成为疫情中学习的一种手段,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仍需一段时间适应。
第一次接触网课,对于有的老师来说,不熟练的操作既是同学们眼里的“槽点”也是“萌点”。
首次使用直播软件,有的老师讲了一节课才发现自己开了静音;有的老师讲课到一半被家人打断;还有的老师每天定时在微信群里催交作业,自嘲像“客服机器人”对于学生们来说,居家学习比课堂学习更需要有自主性和自觉性。
有的学生跑到提供在线教学的App下面打一星差评;也有的学生哪怕是每天到楼顶找WiFi信号也要坚持听课。
对于家长们来说,有的家长提前从各种平台购买了课外教程,把孩子的居家课表排得满满当当;也有很多家长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担心孩子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会伤害视力,而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在线上课。
为了更好地渡过这段适应期,各方都在努力。
在网课时长、上课形式等方面,各地不断出台细则。
在技术上,各在线教育软件加紧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服务。
总的来说,网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学生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摘自《疫情下,网课是救急也是创新》)材料二:疫情期间,学校开始开展大规模网、上授课,但在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一些所谓功能全面、性能强大的在线教育系统,连基本的服务都难以保证。
这也提醒我们,大道至简,任何一个真正有实战意义的在线教育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稳定运行。
最后的实践中,我们大规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而不是那些复杂的在线教育系统。
在这次在线教育的遭遇战初期,一些教师因为信息化基本技能欠缺,同时对在线教育系统与在线教育方式不熟悉,“车祸” 不断,但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很多老师还停留在老的教学体系与方式下,只是简单地把教室“搬家”,并没有认识到在线教育需要全新的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对教育的好处与红利。
(摘自《疫情下在线教育的挑战与思考》)材料三:(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材料四:教育部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这极大地调动了远程教育工作者建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掀起了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高潮。
但我国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突出了交互的重要性,并重视对创设学习环境的情况的评价,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把黑板、讲台、教材、图书馆搬到网上。
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人们却可以通过这种虚拟把实质存在的内容乃至关系映射出来。
而且技术方面的评价内容比较少,这是国外标准与国内明显不同的一个特点,国外的很多标准都集中在教学方面,重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
目前除评价标准之外,我国评价实施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便于评价,一是评价者往往较为单一,一般都是在教育部门进行统一-评估时,参与者提交自己的课程,然后由组织者聘请远程教育专家采用商定的统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忽略了使用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和教师的使用感受和意见,而课程的科学性更需要本学科的专家来鉴定;二是评价方法主要采用量化评价法,缺少定性评价和分析,由于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大多采用指标量表进行评价,以避免主观随意性,但是这种量表不能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
如何协调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明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比例,设计出既避免主观随意性又能收集广泛意见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网络课程评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摘自《网络课程在线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现》)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疫情期间,有的老师在上网课时全程静音,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老师不愿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式上。
B.对于在线教学,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将孩子的居家课表安排得过满;而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的考虑,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
C.网络教学尽管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在线教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学生因疫情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D.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方面,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而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方面,即更加关注学习环境的创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疫情期间,一些在线教育系统,难以保证基本的服务,所以最终很多学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
B.2020年春节后,在线教育学习APP新增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近七成,可见,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
C.远程教育专家采用统- .标准对在线教育进行评价,虽便于操作,但容易忽略学习者和教师的主观感受,且难以体现学科差异性。
D.定量分析虽结果客观,但不能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而定性分析虽主观性更强,但可能会收集到更为广泛的建议或意见。
6.如何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教学?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平秤凉州城北关什字有个秤铺,门框上只有半副对联,上联:一杆老秤十六星;横批:天地良心;下联却一直空着。
秤匠姓李,六十开外,少言寡语,是个怪人。
但他做的秤却十分准,每卖出一杆秤,总要在秤尾用铜丝掐个图案,以示区别。
李秤匠有个独子叫大根。
一次赌钱赌红了眼,偷把秤铺地契抵押借了高利贷。
放高利贷的派打手来收秤铺时,多亏汪记粮行的汪掌柜站了出来:“我替李师傅做个保人。
三天之内,要是还不上,你们直接上我粮行去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