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中国地形、地质灾害

合集下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害事件。

由于中国位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样、地形变化剧烈等因素,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泛滥、雨水过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

长江、黄河和淮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尤以四川、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更为频繁。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还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

其中最严重的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豪雨对当地的农作物、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是台风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中国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干旱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势高、气候干燥,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灾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包括高山、丘陵、河流等地形,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

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土地下滑导致房屋和道路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的山区,雨水冲刷土壤形成泥石流,造成山洪、堰塞湖溃坝、村庄毁灭等后果。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是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笔记—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笔记—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殊,既位于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交界 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 撞挤压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2.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总体特点:东少西多; 多发地区:青藏、新疆、华北和 台湾。 3.我国地震的灾情特点 总体特点:东重西轻; 变化趋势:人员伤亡总体减少,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概念: 滑 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 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它饱含泥砂、石块,破坏力极强。
2.成因 自然 : ( 1 )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 ( 2 )岩石破碎,土质疏松, 碎屑物质多; (3)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4)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如,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合理 开矿,引起植被破坏;大规模的工 程活动;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 不到位。
人为 :(1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 合理开矿,引起植被破坏; (2)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3.危害 ①可堵塞江河; ②摧毁城镇和村庄; ③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水利 水电设施; 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 以及环境造成பைடு நூலகம்大的危害。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处印度洋板块 和亚欧板块碰撞挤 压地带,地 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 杂,多断裂发育,岩层疏松破碎。 ②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 形起伏大,地势陡峻,大斜坡多 。 ③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降 水丰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中国地理灾害

中国地理灾害

中国地理灾害地理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力量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产造成破坏和威胁的各种自然灾害现象。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地理灾害在中国经常发生,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的地理灾害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气候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受气候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气候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风暴和台风等。

洪涝是中国最常见的气候灾害之一,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特别是在沿海和江河流域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和水文条件复杂,洪涝灾害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

干旱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常见灾害,为农林牧业带来的损失巨大。

风暴和台风则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对沿海地区的防护设施和居民安全构成威胁。

二、地震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大陆板块交界带,地震活动频繁。

每年都有大量的地震发生,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民生带来巨大破坏。

特别是西部地震带,地震造成的损失往往更为严重。

汶川地震、唐山地震等都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震灾害的防治,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提升。

三、地质灾害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家,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中国的山地地区,特别是四川、云南等地,地势陡峭、植被繁茂,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这些灾害经常给山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和盆地地区,由于地下开采和水资源开发的过度,造成地下空洞和地面下陷。

地裂缝则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破裂现象,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四、其他自然灾害除了上述的气候灾害、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中国还有其他自然灾害。

例如,火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灾害,特别是在建筑物密集的地区,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往往较大。

近年来,森林火灾也逐渐成为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在林区的火灾防治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总结起来,中国的地理灾害多发、多样,对国家的发展和民生构成了巨大威胁。

分析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分析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气候分布特点
中国气候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 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东西气候过渡明显。
3
极端气候事件
中国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 生,如寒潮、暴雨、台风、干旱等。
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总量丰富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
水资源分布不均
中国水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差 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北 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案例分析:典型自然灾害事件回顾与启示
汶川地震事件回顾与启示
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 发生8.0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启示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加强应急 救援体系建设。
长江洪水事件回顾与启示
事件回顾
长江流域多次发生大洪水,如1998年特大洪水,导致沿江地区严重受灾。
05
CATALOGUE
防灾减灾措施与政策建议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01
建立全国性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整合各类监测资源,提高监 测覆盖面和准确性。
02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加强对自然灾
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给受影
03
响人群。
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原、云贵高原等。
03
平原与盆地
中国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如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同时,中国还拥有多个大型盆地,如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等。
气候类型及分布
1 2
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 气候等五大类。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防治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防治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防治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壮观的自然景观。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中国也经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如地震、水灾、旱灾等。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以及中国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所做的努力。

一、地理环境特点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

首先,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拥有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以及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山地带。

这些地理特点为中国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例如,黄河的氾滥、地震的频繁发生等都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自然灾害与防治1. 水灾中国是世界上水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变,加上人口众多,水灾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应对水灾,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加强防洪体系建设、改善流域管理等。

此外,中国还致力于生态恢复与治理,增加湿地保护和河流整治,以减少水灾的发生。

2. 地震作为地震活跃区之一,中国时常经历地震灾害。

为了减轻地震对人民的影响,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并加强了地震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此外,中国还着重加强地震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旱灾尽管中国也常常面临干旱灾害的威胁,但中国政府通过推行节水政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发展节水型农业等措施,不断提高旱灾抵御能力。

此外,中国也积极倡导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 其他自然灾害除了水灾、地震和旱灾,中国还面临着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

为了应对这些灾害,中国不仅加强了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还加强了对危险地带的规划和管理,提高了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因此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频次高,危害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地理环境中的主要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缘和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上。

中国位于世界地震活动带上,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

据统计,中国每年平均发生地震500多次,其中破坏性地震约20次。

1.典型案例: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汶川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四川盆地的变形。

二、洪水洪水是中国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都有洪水发生,尤其是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

洪水的主要来源有暴雨、融雪、冰凌等。

1.典型案例:1998年长江洪水1998年夏,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造成4000多人死亡,数百万人口受灾。

这次洪水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加上长江上游的森林砍伐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江岸决堤。

三、干旱干旱是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尤其在北方地区。

干旱的原因主要有降水不足、气温升高、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1.典型案例:2011年北方大旱2011年,中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涉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

干旱导致粮食减产、水资源紧张,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四、台风台风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影响最为频繁的地区,每年平均有6-8个台风登陆。

台风过境时,带来强风、暴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1.典型案例:2013年台风“海燕”2013年10月,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造成超过60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

随后,“海燕”转向中国海南岛,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带来严重损失。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灾害

▪植被:稀少;
(地形、岩石、植被、气候、地质)
▪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质:断层发育、地壳运动强烈。
多发地区: ▪西部——青藏高原边缘的川、滇两省西部地区; ▪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精品课件
读图,思考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的分布区 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地壳活动活跃
暴雨
地震滑坡、泥ຫໍສະໝຸດ 流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长白山天池——休眠火山
长白山天池及其周围地区,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 江之源。长白山天池火山已休眠了300年,仍具有再次喷发的危险。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在长白山天池建立了火山监测站,从目 前的观测结果看,尚没有发现火山复苏的征兆。
精品课件
山西大同火山群——死火山
精品课件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精品课件
名称
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 分布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地震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部青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火山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 海南岛等地
泥石 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 流 陵与平原交替处
西南青藏高原和 四川、云南
精品课件
东南部的台湾 福建沿海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2、中国火山众多
(1)成因:我国地
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 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
(2)分布:活火山 有新疆于田附近的昆仑 山中的火山与台湾大屯 火山群的七星山;休眠 火山有长白山的白头山 和黑龙江五大莲池;死 火山主要有山西大同附 近的火山。

中国的灾害

中国的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一、中国地质灾害基本概况1.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2)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3)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2.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影响。

(2)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二、难点突破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1.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2.①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牧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

②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出现顺岩层滑坡的现象。

③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容易发生滑坡。

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

2.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①在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烈度大的地区,地表岩层破碎,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②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

③在中、上游地区有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给充沛的水源。

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爆发。

中国的水文灾害一、中国水文灾害概况1.洪水灾害(1)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3)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中国的地理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地理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滑坡:滑坡是中国最常见的地质灾 害之一,多发于山区和丘陵地区
火山:中国有500多座火山,其中 活火山约10座,主要分布在东北、 西南和台湾地区
气象灾害
台风:影响沿海地区,带来强风和暴雨 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干旱: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 寒潮: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冻害 沙尘暴: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龙卷风: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小
成功应对洪涝灾害的案例
1998年长江特大 洪水:政府及时 采取措施,成功 控制了洪水,减 少了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2008年南方雨雪 冰冻灾害:政府 及时启动应急预 案,成功应对了 灾害,保障了人 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
2010年甘肃舟曲 特大泥石流:政 府及时组织救援, 成功解救被困群 众,减少了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高公众防灾减 灾意识
普及防灾减灾知 识
加强防灾减灾技 能培训
推广防灾减灾先 进经验
第四章
防灾减灾案例分析
成功应对地震灾害的案例
1976年唐山大地震:政府及时组织救援,减少人员伤亡 2008年汶川大地震: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大规模救援行动 2010年玉树地震:政府及时组织救援,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2013年雅安地震: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大规模救援行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平原等地区。
原因:气候变化、 降雨量过大、地 形地貌等因素都 可能导致洪涝灾
害的发生。
防灾减灾措施: 建立防汛指挥系 统、加强预警预 报、加强水利工 程建设、提高公 众的防灾减灾意
识等。
地震: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多发于西部和 东部地区

分析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分析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河流:长江、黄河、 珠江等主要河流
添加标题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包括矿产、森林、水 资源等
气候条件
季风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带:中国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温度带 降水量: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形成明显的干湿分区 自然灾害: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容易受到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进行
注重环保:在 灾后重建过程 中,注重环保, 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实现可
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自然灾害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 参与国际救援行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推动国际社会关注自然灾害问题,促进全球合作与交流
和未然环中
第 六
挑来灾境国 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专业的应急救 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灾后恢复重建:加强灾后恢复重建 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 求。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政府主导:政 府负责灾后重 建工作的规划
和实施
社会参与:社 会各界积极参 与灾后重建工 作,提供人力、 物力和财力支

科学规划:根据 受灾地区的实际 情况,科学规划 重建方案,确保 重建工作的顺利
灾害
地震预防:加 强地震监测、 提高建筑抗震 性能、开展防 震减灾教育等
洪涝灾害
定义:由于降雨或融雪 造成地面水泛滥,淹没 土地,造成人民生命财 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 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 北平原等地区。
成因:降雨强度大、 范围广,河流湖泊 水位上涨,山洪暴 发等。
影响:造成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基 础设施毁坏等严重 后果。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西宽约5,500多千米,南北长达5,200多千米,地处北半球;东临东海、黄海和太平洋,西北与蒙古、俄罗斯接壤,西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接壤;南面是印度洋及东南亚国家,东南面是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等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总领土面积约为9,60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性,拥有广袤的平原、高山和丘陵、河流和湖泊,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中国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以下将重点介绍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地震中国位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跃性非常高。

地震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常常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造成了数万人死亡和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

二、洪水中国是世界上最重度受洪灾困扰的国家之一。

由于湍急的河流和强降雨,中国的洪水灾害频发,给城市和农村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洪水带走了许多人和动植物的生命,摧毁了农田和房屋,致使农业受损,经济损失巨大。

三、台风中国的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不仅造成了沿海地区特别是岛屿的严重损害,还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近年来,台风对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四、旱灾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一些地区依然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特别是北方地区,干旱灾害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干旱还导致土壤侵蚀和沙尘暴问题,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五、地质灾害中国的地质灾害广泛存在,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

这些灾害严重威胁到山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给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害。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中国加强了土地管理和防灾工作。

六、沙尘暴中国的干旱地区常常会出现沙尘暴现象。

沙尘暴不仅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还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沙尘暴,包括栽植防护林带和开展植被恢复工作。

分析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1)

分析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灾害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预 测未来灾害趋势,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无人机与机器人救援
利用无人机和机器人进行灾害现场勘察、救援物资投 送和人员搜救等任务,提高救援效率。
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构建思路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灾害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水文条件及水资源状况
水系分布
中国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辽河 等。此外,还有众多湖泊、水库和沼泽等水体。
水资源状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 少,东多西少。同时,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较大。
02
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地震灾害及分布区域
地震灾害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中 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之间,地震活动频繁。
分布区域
中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南、 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华北平 原、汾渭盆地、淮北平原和淮北山区 是中国地震的四个重点监视防御区。
洪水灾害及发生原因
05
案例分析:近年来典型 自然灾害事件回顾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经验总结
快速响应与紧急救援
01
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调动大量救援力量赶赴灾区,有效减
少人员伤亡。
灾后重建与恢复
02
制定科学的灾后重建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恢复生产生活
秩序。
社会参与与援助
03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全民抗震
疆域范围
中国领土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 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 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

中国的地理与灾害防治

中国的地理与灾害防治

中国的地理与灾害防治中国是一个地理条件多样性很大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特征。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中国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一直致力于灾害防治工作。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地理特征、不同类型的灾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展开叙述。

一、地理特征中国地理环境多样,涵盖了高山、河流、湖泊、平原、沙漠等地貌类型,同时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这种多样性使得中国成为了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地。

首先是高山地区。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高山地区常年积雪,容易引发雪崩、冰川泄洪等灾害。

其次是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河流众多,特别是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它们的泛滥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湖泊也面临着水位过高和泥石流等问题。

此外,中国还有广袤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容易受到洪水、旱灾、土壤侵蚀等灾害的影响。

同时,中国的沙漠地区也面临着黄沙暴、草原火灾等问题。

二、自然灾害类型及防治由于中国的地势和气候条件,洪水和泛滥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洪水灾害,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加强流域管理,提升防汛能力等。

同时,还加强气象预警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抗灾能力。

2. 地震中国位于多个地震带上,地震也成为了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震监测和建设,加强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并且加强对地震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

3. 风暴和台风中国沿海地区经常受到风暴和台风的袭击。

政府加大了灾害监测和预警的力度,同时在沿海地区加强了建筑规划和防风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区域的抗灾能力。

4. 干旱中国的西北地区常年面临着干旱的威胁。

政府加强了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推行节水措施,提高了干旱地区的抗旱能力。

5. 地质灾害中国的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政府加强了地质灾害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同时采取了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复等手段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中国位于东亚,东临黄海和东海,西北与印度、尼泊尔等国接壤,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相邻,西南与缅甸、老挝等国接壤,南部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相望。

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横跨亚洲大陆,拥有辽阔的土地和多样的地形。

然而,这样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也使得中国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与挑战。

一、地理特点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湖泊、海洋等多种地貌类型。

高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中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等是中国的重要山脉。

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等,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

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貌起伏较为明显。

中国境内还有数量众多的河流湖泊,如长江、黄河、淡水湖、青海湖等。

二、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使得其面临多种自然灾害。

以下就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进行论述。

1. 地震中国是全球地震频发国家之一,这与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碰撞带有关。

地震的灾害性十分严重,经常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无数建筑物被毁坏。

2. 水灾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地理条件等原因,水灾经常发生。

暴雨引发的洪水、河流泛滥等都是中国常见的水灾。

尤其是南方地区,由于降雨量大、地势低洼,水灾的发生频率更高。

3. 干旱尽管中国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干旱也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干旱问题尤为突出。

干旱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 台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的侵袭,这是由于中国东海、南海等海域具有适宜台风生成的气候条件。

台风带来的暴风雨和风力往往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5.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中国地势复杂,有很多山地区域,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这种灾害常常在陡峭的山坡上发生,由于地质条件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对周边的居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失。

《中 国的地质灾害》 讲义

《中 国的地质灾害》 讲义

《中国的地质灾害》讲义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或现象。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2、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3、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4、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5、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1、地震分布中国的地震活动具有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的特点。

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 23 条地震带上。

2、滑坡和泥石流分布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这些地区地势陡峭,地质构造复杂,降水丰富,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3、崩塌分布崩塌多发生在山区的陡峭山坡、峡谷和悬崖等地,如西南地区的高山峡谷地带。

4、地面塌陷分布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采矿区、岩溶地区和地下工程建设区域。

例如,华北地区的煤矿开采区和西南地区的岩溶地区经常发生地面塌陷。

四、中国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山地、高原、丘陵占比较大,地势起伏大,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中国的地貌与地壳运动

中国的地貌与地壳运动

中国的地貌与地壳运动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之间的东方,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同时也是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

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中国的地貌特征以及地壳运动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貌特征1. 平原地貌中国的平原地貌广布于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等地。

这些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河流众多,是我国人口集中、农业发达的地区。

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黄河流经该地,带来了丰沛的水源和沉积物,形成了肥沃的黄土高原。

2. 山地地貌中国拥有众多雄伟壮美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和大别山等。

这些山脉蜿蜒起伏、壮丽雄奇,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矿产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位于西南部,主峰珠穆朗玛峰吸引着众多登山爱好者。

3. 高原地貌中国的高原地貌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的屋脊”。

这里气候寒冷、地势辽阔,同时也是全球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之一,包括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

4. 河流地貌中国众多的河流贯穿大地,形成了特有的河流地貌。

长江、黄河等河流都在漫长的岁月中切割出了壮丽的峡谷和峡谷地貌。

长江三峡是世界著名的峡谷之一,黄河壶口瀑布则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之一。

二、地壳运动对中国的影响1. 地震中国位于多个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地震。

汶川地震是近年来中国最严重的地震之一,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中国积极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以提高灾害防范和抗震救灾能力。

2. 山地崩塌和滑坡地壳运动还会导致山地崩塌和滑坡的发生。

土壤的松动和山体的失稳会导致山体滑动,造成严重的灾害。

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和四川省等地经常发生山体崩塌和滑坡事件,对当地居民和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地质灾害地壳运动也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国多个城市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问题,相关部门正致力于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

中国地形-地质灾害2017.9.8

中国地形-地质灾害2017.9.8

中国的地形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 4.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 可能诱发( B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中国的地形 5.【热点材料】 材料一:2008年7月5日上午9时15分左右, 山西省柳林县成家庄镇石家峁村石家峁沟道内 西侧山坡发生黄土自然滑坡地质灾害,坡底5间 平房被推倒,造成6人被掩埋。 • 材料二:图1是柳林县附近黄土高原地貌景 观。
下图为沿106.5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1- 4题。
中国的地形
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4.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其成因是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的地形
(4).黄土高原滑坡灾害会加剧当地环境问题。 防御黄土高原滑坡等地质灾害应该采取哪些 有效措施?
• 水土流失 • 防御措施:加强对滑坡灾害的科学研究,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植树种草;建设 护坡、固坡等工程;积极开展防灾、减灾 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 意识。
华北和东北山地 黄土高原
暴雨引发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摧毁农田和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等

中国地质环境背景与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

中国地质环境背景与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

第二章中国地质环境背景与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2.1 中国地质环境背景概述一、地球的演化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约46亿年,根据地壳运动的特征、岩层结构、生物演变可以将其发展演化过程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不同阶段,其中太古代与元古代合称为前古生代,又称隐生宙,而古生代、中生代与新生代合称为显生宙。

1、前古生代,又叫前寒武纪,约距今40~5.43亿年前古生代是指自地壳形成至古生代开始的一段地质时期,延续约34亿年,是地球地质历史上第一个阶段,约占地质历史85%的时间,大致以25亿年前为界,分为太古代与元古代两个阶段。

太古代时(40~25亿年),地壳处于早期阶段,地壳薄弱,为脆弱的玄武岩圈,地壳运动极频繁,火山活动也极强烈。

当时全球几乎都是浅海洋,有分散的孤立的岛屿式小陆块。

后经过多次的强烈构造运动,至太古代末,形成了最初的较稳定的基底地块(称之为陆核),陆核的形成标志着地壳构造发展的第一阶段的结束。

太古宙大约经历了十几亿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出现了水圈和气圈,孕育和诞生了低级的生命。

主要表现在:①缺氧的气圈及水体;②薄弱的地壳和频繁的岩浆活动;③岩石变质很深;④海洋占绝对优势;⑤陆核形成;⑥原始生命萌芽。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在南非发现的32亿年前的超微化石—古杆菌和巴贝通球藻。

元古代时(25~5.43亿年),由于陆核的出现和扩大,地壳稳定性得到加强。

到早元古代末,地球上发生一次较广泛而强烈的地壳运动(我国称吕梁运动),一些洋壳褶皱隆起,并伴有岩浆喷溢和岩层的变质作用,使陆核加大,形成一些较大而稳定的古陆。

以后又围绕这些古陆不断焊接增长,至晚元古宙时,逐渐形成了大型的稳定古陆。

元古宙的地史具有下述特征:①从缺氧气圈到贫氧气圈,由于藻类植物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CO2,放出O2,使气圈和水体从缺氧发展到含有较多氧的状态。

②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太古宙已出现菌类和蓝绿藻类,到元古宙得到进一步发展。

【高中地理】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

【高中地理】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

【高中地理】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中,如山脉、丘陵、平原、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矿产、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

当遭受到自然或人类的严重破坏,并造成地质环境恶化、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的毁损时,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地震、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地裂缝、沙漠化、水土流失、煤田地下火灾、水体污染。

此外,还有盐渍化、浸没、海水倒灌、冲刷、沼泽化、淤积、崩塌、滑坡、泥石流、冻胀、冰融、热害等。

我国的地质灾害与经济损失我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而且火山作用、岩浆与地壳断裂活动分布普遍,所以地质灾害的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损失也巨大。

现将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扼要介绍如下:地震它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大陆地震区,全国有32%的国土和45%的大中城市处在7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川滇藏与西北各省、渤海湾周围为强震区。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地震达4000多次,本世纪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655次,7~9.9级地震98次,8级以上地震9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同级地震的l0%。

地震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与世界各国地震死亡总人数相等。

仅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就高达 27.4万人,伤残76.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我国地震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为2000~3000人、经济损失年均10~20亿元。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由于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沿海与湘、云、贵岩溶地区的人口、工业、采矿业迅猛发展,超量开采地下水等原因,在矿区和大中城市产生了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我国因超量抽水而引起地面沉降的有上海、天津、常州、无锡等36个城市,上海、天津最大沉降幅度已超过2米。

天津市因地面沉降而造成污水倒灌、积水淹没工厂、交通阻塞、海河泄洪能力降低、多次加高塘沽新港海堤,损失巨大,仅盐场坨地码头每年就需填土10万平方米,耗资达50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 山
分布。
80°-90°E 40°N
祁连山
75°E 90°E 42°N 36°N
昆仑山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 是我国海拔最低点
2)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
内部有戈壁沙漠;西部有 山口,降水稍多于塔里木
盆地;边缘有绿洲。
85°E 45°N
天 山
82°E 90°E 48°N 44°N
3)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藏高原上,四周高 山环绕;典型的内陆荒漠 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横断山
100°E 110°E
四川盆地
28°N
23.5°N
青藏高原
尝试小 结四大 高原的 代表性 特征
雪山连绵,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内蒙古高原
地面坦荡,戈壁、沙漠广布
黄土高原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1)塔里木盆地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周 围高山环绕,内部平坦,沙 漠广布,有我国最大的塔克 拉玛干大沙漠;边缘有绿洲
大巴山
邛崃山
巫 山
大娄山
4、三大平原
我国东部地势低平,众 多东流入海的江河所携带 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形成一 条依山连海、纵贯南北的 平原带。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
沃,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城镇 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除三大平原外,还零星分布着一些面积较 少的平原,如:四川的成都平原,广东的珠 江三角洲,台湾的台西平原等。
台 湾 山 脉
阿尔泰山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
阴山山脉 贺 兰 山 秦岭
太 行 山 脉
华 北 平 原
大 兴东 安北 长 岭平 白 原 山 脉
喜玛拉雅山 横 断 山 脉
巫 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 雪 夷 峰 南岭 山 台 山 脉 湾 山 脉
阿尔泰山
天山山脉
大 兴 安 岭
昆仑山脉
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
小提升:中国主要的山脉


阴 山
秦 岭 大巴山 喜马拉雅山脉 南岭
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 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太行山(山西、河北)、贺兰山(内蒙古、宁夏)、 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岭(湖南、广东)、大巴山(四川、陕西)、巫山 (重庆、湖北)、祁连山(甘肃、青海) 流域界线: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南岭(珠江、长江)、冈底斯山 (雅鲁藏布江、怒江)、唐古拉山(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直接灾害:
①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②地面破坏。 ③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 坏。
风景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 北—山西恒山; 南—湖南衡山;中—河南嵩山;东—山东泰山; 西—陕西华山。
1.下列古诗词所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于 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有( D )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巫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庐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平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高原
2、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不利于交通运输 不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埋藏丰富的矿产 生长茂密的森林 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阶段学习2--中国的主要地形区
山脉为骨架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华北平原
2)特征: •我国第二大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排水性好,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是我国冬 小麦、棉花的主产区。 •春旱与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的最主要因素,旱、涝、碱和风沙是最主要灾害。
长江中下游平原
由于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 候高温多雨,盛产稻米、油菜、 棉花,河湖众多,是我国淡水 渔业最发达地区,素有“鱼米 之乡”的美称;
海拔 4000米以 高原、盆地 上 1000- 三大高原、 2000 三大盆地 米 三大平原、 500米以 三大丘陵 下
主要地形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 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 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 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长中下游干流江阔水深与众 多支流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 网,被誉为“黄金水道”。
西起巫山、雪峰山,东至海滨, 淮
110°E 121°E
河以南,南岭以北的长江及其支流 冲积而成的平原。
32°N 28°N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
位置: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干支流沿岸。
组成部分(自西向东为): 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等。
阴山山脉 贺 兰 黄土 山 高原 秦岭
长 白 山 脉
喜玛拉雅山
巫 山 雪 云贵 横 高原 峰 南岭 山 断 山 脉
台 湾 山 脉
阿尔泰山
天山山脉
塔里木盆地 准葛尔盆地
大 兴 安 岭
昆仑山脉
祁连山
柴达木盆地
巴颜喀拉山 喜玛拉雅山
阴山山脉 贺 兰 山 秦岭
长 白 山 脉
太 行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巫 山 四川盆地 雪 峰 南岭 横 山 断 山 脉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沿海大 陆架是大 陆向海洋
渤海全部 黄海全部
的自然延
伸部分。
东海大部 南海一部分
★阶段一归纳:
阶梯 一

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青藏高原往北往东,越过昆 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到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 大Biblioteka 安岭─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一线以东
c
d
来看
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C3 C2
C1
a B A b
c
定义
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震
构造 分布 大小 危害 构造
地 质 灾 害
我国主要地 质灾害
火山喷发
分类 危害 定义 危害 成因和措施
滑坡和泥 石流
地质灾害的防御
地质灾害
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 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阶段学习目标: 熟识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分布位置,主要代表性特征
(1)青藏高原及特征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 ②多大山(波状起伏),但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 ③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多湖泊,多大河源头; ④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盛产青稞,太阳能与水能 丰富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 称: 贵州省 , 山西省 ,B A 湖北省 ,D 西藏自治区 。 C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 巫山 ① 太行山 , ② , ③ 昆仑山 。
2.读下图,回答问题。
(3)图中四个省区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 D 梯上的有 ,位于第二级阶梯上 AB 的有 ,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 有 。 C (4)图中山脉①②③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 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的是 ③ ,属于我国地 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的是 ①② 。
东北平原
1、分布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之间 渤海以北 2、组成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3、特点 面积最大的平原 地势坦荡 黑土广布低地多沼泽
113°E 120°E 40°N 33°N
120°E 135°E 48°N 41°N 1)位置及成因: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西起太 行山,东濒临渤海和黄海。 由黄河、淮河、海河的泥沙冲 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其中黄 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中国地理(三)——图文详解P158-162
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 我国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分布与特征。 3.掌握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一、中国地形特点: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 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岭——淮河
两侧地形区的名称
山脉名称 大兴安岭 太行山 西侧 东侧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巫山
横断山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南侧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北侧
天山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地形、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青藏高原) 影响降水:东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台湾山脉) 影响气流运动: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秦岭) 利于水汽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 制约河流的流向(大多向东流)—东西向水运发达 影响到河流的落差(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3.对植被的影响: 阴坡与阳坡的差异 高处与低处的差异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聚 宝盆”之称。95°E 38°N
阿尔金山
祁连山
90°E 100°E
39°N 36°N
昆仑山
4)四川盆地
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
内部多低山、丘陵,西北 部有成都平原;气候暖湿, 热量条件与南部沿海差不 多,盛产水稻甘蔗,古代 被称为“天府之国”。 105°E 30°N 103°E 110°E 32°N 28°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