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国际汉语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硕士考试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至第四章1.母语和外语的区分依据这两个概念是按照国别、民族关系来区分的。
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最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即第一语言。
外语: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或外民族的语言)多数人学习和使用的第二语言是外语。
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区分依据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我们完全按照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
第一语言:人们出生以后最先学习和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3.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的掌握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
4.语言交际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
5.结合汉语的特点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从语音、语法、词汇等角度进行教学,由易到难,由机械到有意义;6.交际文化所谓交际文化,就是这这种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语用系统中7.唐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是哪个城市长安8.元末明初中国很流行的两本针对母语为朝鲜语的国别化教材《老乞大》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
《朴事通》常与《老乞大》一起被认为是两部珍贵的元末汉语口语文献9.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或者是哪个机构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开始。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0.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周祖谟11.建国后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12.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3.1979年钟梫《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提出什么教学原则“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14.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概要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副词提纲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其理论基础是什么?认知语言学是坚持体验哲学观, 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 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 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 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认识论, 简称经验主义(摒弃了唯心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观点)。
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摒弃了笛卡尔的天赋论,继承了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经验的结果, 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
认知与语言观:语言是人的智能活动之一, 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言与认知观:1 .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 语言是认知的窗口。
2. 语言能促进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语言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思维和认知新事物。
而且, 人们可以借助于己有的语言更好地认识具有一定关联的新事物。
另一方面, 有了语言, 人们才可以交流思想, 交换信息, 增加经验, 从而互相沟通认识, 互相调整、适应、趋同, 促进种系和个体认知的发展。
3. 语言是巩固和记载认知成果的工具2.什么是隐喻?请举例说明隐喻的种类。
隐喻是一个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
前者叫来源域, 后者叫目标域。
隐喻不仅仅是修辞,它在语言中无处不在。
现在,隐喻已经被上升为一种“认知方式、推理机制”这个高度来理解,在本质上,它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隐喻是基于相似性的,通过跨概念域映射过程所形成的映射结果。
它基于相似性,也可创造相似性。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隐喻的种类BLACK:1.死隐喻:桌脚山头头儿2.休眠隐喻:成语(破釜沉舟)3.活隐喻:他是一只猴子,爬树爬得很快。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doc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外文化、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能力考试由“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材料分析写作”三部分组成。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2. 外国文化基础知识3.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教育学基础2.心理学基础3.语言教学基础(三)材料分析写作材料分析写作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 分析与实践能力2. 论文写作能力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分,材料分析写作4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80分填空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判断题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选择题35题,每小题1分,共35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30分填空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选择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案例分析写作 40分写作题为论说文。
对外汉语基础理论复习大纲
对外汉语基础理论复习大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发展概况:一.对外汉语的发展历史与学科地位的确立:1.1950年,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成立于清华大学;1951年正式开课,有33名欧洲留学生。
邓懿、王还等为任课老师。
2.1960年北京开始接收非洲留学生。
3.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
4.1965年为承担2000名越南学生的汉语课,开展了培训班,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5.1978年,对外汉语教育确立了学科地位;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1988年,该研究会独立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吕必松。
6.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1979年9月出版的《语言教学与研究》。
7.80年代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90年代出现了理论研究深化的趋势:高度重视语言习得的研究与教学理论的丰富。
8.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是1984年6月成立的“语言教学研究所”。
9.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二.学科特点:1..性质: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既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也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学特点:①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③以基础阶段为重点;④以语言对比为基础;⑤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⑥集中、强化、短期、速成的教学;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功能”是指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节中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文化”是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4.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5.交际能力:三.对外汉语的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外文化、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二、评价目标(1) 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2) 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3) 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能力考试由“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材料分析写作”三部分组成。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2. 外国文化基础知识3.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 教育学基础2. 心理学基础3. 语言教学基础(三)材料分析写作材料分析写作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 分析与实践能力2. 论文写作能力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试卷满分为150 分。
其中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 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分,材料分析写作40 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 分填空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判断题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选择题35题,每小题1分,共35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 分填空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选择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案例分析写作40 分写作题为论说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相关科目考试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大纲汉语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 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三、考试内容汉语基础考试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頭、“汉语应用能力頭和“ 汉语语言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语言学基础2.汉语概况3.现代汉语语音4.现代汉语词汇5.现代汉语语法6.汉字7.古代汉语二 汉语应用能力汉语应用能力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 辨音和标音能力2. 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3. 词汇、语法规范4. 文言文阅读理解三 汉语语言分析汉语语言分析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语音分析2.词义分析3.语法分析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 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汉语应用能力40分,汉语语言分析30分。
四 试卷题型比例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80分填空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判断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选择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汉语应用能力 40分语音能力题 标注拼音题、选择题、判断题等 ,共10分汉字能力题 改正错别字、汉字书写、选择题、判断题等 ,共15分 语法词汇规范 选择题、判断题等 ,共5分文言文阅读题 加标点、填空题、选择题等 ,共10分 汉语语言分析 30分语音分析题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 ,共5分词语辨析题,共10分语法分析题 辨别词 、句子分析 ,共10分病句修改题,共5分五、样卷 见附件一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 考试。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全日制汉语言国际教育硕士入学考纲通常由相关的教育机构或考试机构制定,用于指导考生进行复习和备考。
考纲通常包括考试的内容范围、考试形式、考试标准和合格分数线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框架:
一、汉语基础知识: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汉语阅读、写作、听说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及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等方面的知识。
三、综合能力测试: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四、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主要考查考生的汉语基础知识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测试;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五、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合格分数线和评分标准,以及不同级别(如初试、复试)的考试要求和标准。
请注意,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的考试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和要求需要参考最新的考试通知和指南。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以最新的考试大纲为准,结合教材、辅导资料和模拟试题等进行复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考试目的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科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二、考试范围(一)考试目标1.系统掌握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教师专业发展观。
2.了解中学语文教育的构成与运行规范,具有中学语文教育理念。
3.能运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基本内容第一编语文教育第一章最新教育理念对语文教育的冲击第一节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三、建构主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四、建构主义视域内的语文教育第二节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育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背景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贡献四、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与局限五、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语文教育第三节后现代主义与语文教育一、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二、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思想三、语文教育的后现代主义解读第二章相关学科理论对语文教育的影响第一节社会学—语文教育理论的宏观背景一、社会学的基本内涵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三、语文教育的社会学特征四、学习社会学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心理学—语文教育理论的心理依据一、心理学与语文教育二、心理学理论与语文教育三、心理学方法与语文教育第三节教育学—语文教育理论的基源一、教育学及其发展二、教育学与语文学科理论的关系三、教育学对语文教育实践的影响四、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第三章语文教育理念自身的巨大变革第一节语文教育理念及其变革一、语文教育理念的内涵二、语文教育理念变革的背景三、语文教育理念变革的内容第二节语文教学观念的变革一、传统的传话式语文教学观二、从传话式向对话式的转变第三节语文学习观念的变革一、以接受为核心的语文学习观二、以发现为核心的语文学习观三、接受与发现相统一的语文学习观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语文学习观第四节语文师生观念的变革一、传统语文师生观二、新型语文师生观三、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语文教师第五节语文评价观念的变革一、评价功能观的转变二、评价方式观的转变三、评价主体观的转变第六节语文教育理念的提出一、语文教育本体论二、语文教育主体论三、语文素养论第四章语文教育目标第一节语文教育目标的基本理论一、教育目标与语文教育目标二、语文教育目标在教育目标体系中的位置三、制定语文教育目标的依据四、语文教育目标的分类和描述第二节我国语文教育目标的历史回顾一、解放前语文教育目标的脉络二、解放后语文教育目标的发展三、2l世纪语文教育目标的阐释第三节当代国外语文教育目标的多元取向一、注重实用与共享知识二、注重民族感情,立足“语言教育立场三、注重文学素养与信息交流技术四、注重共同文化基础上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五、注重多元目标与共同责任第五章语文课程第一节课程与语文课程一、课程二、课程形态三、课程资源四、当代语文课程第二节语文课程资源一、教材——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二、教师——不可或缺的语文课程资源三、学生——最易被忽视的课程资源第三节语文学科课程一、语文学科课程的历史二、语文学科课程的特点三、语文学科课程的实施第四节语文活动课程一、我国语文活动课程的历史二、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三、语文活动课程的类型四、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第五节语文教育中的隐性课程一、校园文化中的语文隐性课程二、大众文化传播中的语文隐性课程第二编语文教学第六章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标准及其特征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联系三、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生与发展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生二、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正与发展三、从语文课程标准到语文教学大纲四、语文课程标准的回归第三节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与特点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第四节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一、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二、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三、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第七章语文教材第一节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功能一、语文教材概念的界定三、语文教材的功能第二节语文教材的编制一、语文教材编制的基本理念二、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三、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第三节语文教材的建设一、蒙学、经学与文选二、文白合编,单元组合三、“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第四节语文教材的使用一、理解编写理念和编写意图二、把握语文知识体系三、把握范文体系四、把握练习体系五、合理选择与使用教材第八章语文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一、语文知识与语文知识教学(一)语文知识的特点及其分类(二)语文知识教学二、语文陈述性知识教学(一)语文陈述性知识的本质(二)语文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方法三、语文程序性知识教学(一)语文程序性知识与语文能力(二)语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四、语文知识的建构(一)语文知识体系建构的意义(二)语文知识体系的静态建构(三)语文知识体系的动态建构第九章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上)第一节阅读与语文阅读一、阅读的本质二、阅读的基本类型三、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节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节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最优化原则二、整体性原则三、学以致用原则第四节语文阅读心理一、语文阅读的心理过程二、语文阅读障碍三、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与阅读能力培养第十章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下)第一节语文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一、单元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二、单篇课文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三、单课时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第二节文体阅读教学的设计一、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的设计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设计三、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设计第三节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一、内容交叉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教师主导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三、师生互动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四、学生自主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第四节语文阅读技能训练一、朗读训练二、默读训练三、速读训练四、精读训练五、略读训练六、语感训练第十一章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一、作文教学中的“断层”二、“作文”与“写作”的滥用三、作文教学目标的含混四、作文中“教”与“学”的颠倒第二节作文教学的目标一、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二、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第三节作文教学的体系一、文体写作训练体系二、作文能力训练体系三、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第四节作文教学的设计一、制定作文计划二、展示作文要求三、开展作文指导四、进行作文评价第五节作文心理一、作文过程二、作文策略三、作文指导四、作文评价第六节作文能力一、作文能力的构成二、作文能力培养的一般原则三、作文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第十二章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口语与口语交际一、口语二、口语交际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一、语文教学视野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三、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四、口语交际教学与说话及听说教学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一、交际策略二、场景策略三、互动策略第四节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一、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第十三章语文综合性学习一、综合性学习与综合课程二、综合课程与语文学科三、语文本位的综合课程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及形式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形式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四、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问题第四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一、教师意识的觉醒二、教学途径与方式的转变三、教学原则的掌握第十四章语文教学艺术第一节教学艺术的本质及特点一、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二、教学艺术的本质三、教学艺术的特点第二节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艺术一、课堂教学结构艺术的特点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艺术的原则三、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艺术第三节营造语文教学氛围的艺术一、教学氛围及其作用二、教学氛围的维度指标三、积极教学氛围的营造第四节把握语文教学节奏的艺术一、教学节奏二、语文教学节奏艺术三、把握语文教学节奏的条件第五节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科学基础二、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表现三、提高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第十五章语文教学技术第一节教学技术一、教学技术的概念二、教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三、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第二节语文教学技术的种类一、传统语文教学技术二、现代语文教学技术三、信息化语文教学技术第三节传统语文教学技术一、教学语言二、板书三、图示材料第四节现代语文教学技术一、视觉媒体二、听觉媒体三、视听媒体四、视听综合训练媒体第五节信息化语文教学技术一、多媒体教学技术二、语文远程教学第十六章语文教学评价第一节语文教学评价概述一、语文教学评价的内涵二、语文教学评价的特点三、语文教学评价的作用四、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第二节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一、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四、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五、自评和他评第三节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一、观察法二、问卷调查法三、日常检查法四、纸笔测验法五、表现评价法六、卷宗存档法第四节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一、识字和写字二、阅读三、作文四、口语交际五、综合性学习第十七章语文学法指导第一节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与目标一、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二、语文学法指导的目标第二节语文学法指导的内容与方法一、语文学习常用方法指导二、识字写字学习指导三、阅读学习指导四、写作学习指导五、口语交际学习指导六、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第三节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与途径一、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二、语文学法指导的途径第三编语文教师第十八章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指导思想、原则、要素二、语文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三、语文板书与练习作业设计四、语文教案设计第二节语文说课与评课一、说课的功能、特点与要求二、说课的类型与程序三、评课的意义、依据与内容四、评课的原则与类型第十九章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节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一、概念的辨析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第二节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一、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三、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重构与专业能力、情意的发展四、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第三节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提供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激发语文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汉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关注与学习。
为了保证教授汉语的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知识,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简称IC)于2007年在中国正式设立。
本文将介绍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的大纲内容。
一、考试介绍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汉办主办,旨在考核学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汉语教师的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语言知识等方面。
通过该考试,学生可以获取国际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竞争力。
二、考试内容1.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学原理、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解与应用。
考生需要掌握不同年龄、不同汉语水平学生的教学特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考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考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评估方法等。
3.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是考核考生将教学方案付诸实践的部分。
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授课。
评委将通过观察考生的教学过程,评估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
4.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汉语语法知识、词汇量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考生需熟练掌握汉语基本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准确、流利地运用。
三、考试要求1. 知识储备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策略。
2. 实践经验考生需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熟悉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需求,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3. 评估与反思考生需要具备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估和反思能力,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他们应该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三版)考研笔记
上篇对外汉语教学通论第一章第一节一、学科定位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一门交叉学科出现时间:20C80S二、学科名称1.对外汉语教学:1982年提出到目前为止使用最为广泛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最为科学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Master of)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教学、学科、事业1、教学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2、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重点: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核心)4个层面:语言、心理、教育、技术3、事业加快孔院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构建全球网络平台;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第二节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照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2.母语和外语(按照国家的界限区分)母语:本国、本民族语言外语:外国的语言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照民族界限区分)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4.目标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的语言,都可以称为目标语)二、习得1.含义: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2.习得阶段:前语言阶段单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多词句阶段复杂句和语篇阶段3.习得理论(广外)习得理论理论基础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强化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斯金纳(美)对环境或成人话语做出反应;重外部形式,轻内部意义;未考虑大脑内部活动传递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奥斯古德(美)反应有两种:外部刺激;内在刺激(传递性刺激)内在论心灵主义乔姆斯基(美)儿童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贬低环境的作用认知论无皮亚杰(瑞士)两种组织功能:功能不变式;认知图式三、学习1.含义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古今汉语(现代汉语方向)》硕士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试大纲
各类虚词的定义、语法特点、小类(各类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特殊词类拟声词、叹 词),相关词类之间的辨析。词的兼类的性质及其与同音词、词类活用的区别,常见的兼类词。
(四)短语 短语的结构类型:主谓短语、述宾短语、偏正短语、述补短语、联合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同 位短语、介宾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等。短语的功能类型:体词性短 语、谓词性短语、加词性短语、多功能短语。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的定 义、分析原则,对各类复杂短语进行层次分析。多义短语的定义、类型,多义短语的分析。 (五)句法成分 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类型,相关句法成分 之间的关系。这些句法成分不处在同一个层次上,而是两两相对,处于不同层次。 (六)单句 单句的特征与分类,单句的结构类型(句型),特定句式:“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 “比”字句、兼语句、连谓句(连动句)、存现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各类句式的构成与特点。单 句的功能类型(句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七)复句 复句的定义,单句与复句的划界,紧缩句,复句的类型,复句与关联词语,多重复句的分析。 六、修辞 (一)修辞概说 关于“修辞”的几个基本概念,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修辞学的地位。 (二)语音修辞 特色声响词的选用,声调搭配,韵脚安排,音节协调。 (三)词句修辞 词语的同义选择,词语的锤炼,句子的锤炼,句子的选择。 (四)修辞格 各类常用辞格的定义、小类、修辞效果、相关辞格之间的辨析。这些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 张、对偶、双关、排比、反复、顶针、回环、仿词、拈连、移就。辞格的连用、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兼用。 (五)语体和风格(只了解) 语体及其类型,语言风格。 三、主要参考书 1.《现代汉语》,鲍厚星、罗昕如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或其后的版本),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古代汉语》,蒋冀骋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对外汉语教育引论考试大纲及重点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4、应用语言学5、外语教学法6、外语教育学7、第二语言教学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
➢外部因素:➢首先是一些基础学科,其次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1、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P10)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理论基础。
七个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
➢第二层次:学科理论——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
应用研究:总体设计研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研究(P18)➢第三层次:教育实践。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1.教学:a)定义:“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b)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c)教学类别和模式也属于教学范围。
2.学科a)作为一个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包括教学,而且包括跟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
b)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至少涉及四个方面:语言层面、心理层面、教育层面和技术层面。
3.事业a)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民族的事业。
b)任务: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构建全球汉语网络平台;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
二、第一语言和本族语的关系1.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母语:传统上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
3.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三、习得理论包含哪几个方面1.强化论: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b)代表人物:【美】斯金纳c)内容:儿童学习说话就是对环境或成人话语作出合适的反应,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奖励,使之受到强化并形成语言习惯。
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2.传递论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b)代表人物:【美】奥斯古德c)内容:内在刺激产生的内部反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媒介如何表现不在眼前发生的事,以及根本没有发生的事。
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3.内在论a)理论依据:心灵主义b)代表人物:【美】乔姆斯基c)内容:儿童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使其能对所接触的语料进行处理。
当儿童发现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并将之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时,就可以创造性的应用语言了。
4.认知论a)理论依据:b)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c)内容:儿童的语言发展,就是天生能力和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认知活动和语言活动相互促进。
四、国内汉语教学类别1.汉语预备教学:为准备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某些专业的外国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
完成学习时一般要求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
对外汉语同等学力加试(普通话基础知识)
对外汉语同等学力加试(普通话基础知识)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历加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对外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试科目名称:普通话基础知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八十分成100分后,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普通话概说、语音约70分普通话词汇、语法约30分4)题型结构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后,共30分后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后,共50分后运用题:1小题,共2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建议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普通话基础知识
2.精确掌控普通话声韵阳入系统及普通话词汇语法系统考试内容:一、普通话概说
了解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的形成;普通话的作用二、普通话的语音
1.普通话的声母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要领;声母辨正2.普通话的韵母
普通话韵母的分类及发音诀窍;韵母之文3.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和调类;声调辨正4.语流音变
轻声;儿化;“啊”的音变;“一”、“不”的韵母5.普通话的词汇
普通话的词汇系统;普通话词汇与方言词汇的辨析6.普通话的语法
普通话的语法系统;普通话语法与方言语法的辨析。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考试大纲(范文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考试大纲(范文模版)考试大纲一总论二语言习得理论一、语言习得理论概述二、儿童语言习得三、第二语言习得(一)语言对比分析(二)语言偏误分析(三)中介语理论(四)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外部因素(五)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三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目的(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之异同(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类型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二)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的确定(三)课程设计与教学大纲(四)课程规范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一)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二)课堂教学的内容1、语言和文字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2、言语能力:听、说、读、写、译四、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一)语法翻译法(二)直接法(三)听说法(四)功能法(五)交际法(六)任务教学法五、教材的编写、选择与使用(一)教材分类(二)教材编写原则(三)教材编写依据(四)教材编写实施(五)教材分析和评估六、测试与评估(一)测试的作用与目的(二)测试的种类(三)命题(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 语教学六教师综合素质文化科目考试大纲一、中国文化(一)中国文化概论1、中国文化的内涵2、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3、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二)中国语言文字与文化1、方言与地域文化2、汉字文化3、汉语言文字对思维方式的影响4、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文化(三)中国历史1、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形成2、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3、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4、中国历史名人5、中国史学名著(四)中国哲学1、中国哲学的主要概念2、诸子百家3、两汉经学4、魏晋玄学5、宋明理学6、清代朴学7、当代新儒学(五)中国宗教1、中国原始宗教与信仰2、中国本土宗教的起源与发展3、外来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六)中国古代制度1、政治制度2、经济制度3、宗法制度4、礼乐制度(七)中国古代社会1、士农工商2、婚姻家庭3、姓氏名号4、三教九流(八)中国文学1、诗歌1.1古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1.2 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2、散文2.1古代散文的发展及特点2.2现当代散文的发展及特点3、戏曲3.1古代戏曲的发展及特点3.2现当代戏曲的发展及特点4、小说4。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附件2:432统计学考试科目大纲一、考试性质统计学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属于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招生类型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应考人员应根据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自行组织学习内容和掌握有关知识。
本大纲主要由概率论基础、描述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等部分组成。
考生应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各种运算方法。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一)概率论基础1、考试范围随机事件及其运算,事件的概率,概率的性质,独立性,条件概率,随机变量,离散随机变量,连续随机变量,多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与相关系数,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2、基本要求(1)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减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公式。
(3)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掌握二项概率公式(4)理解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分布函数的概念,理解离散型与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掌握分布函数的性质,会用随机变量描述事件并计算相应的概率(5)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联合分布、边缘分布,了解条件分布;会利用二维随机变量概率分布计算事件的概率(6)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掌握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独立的条件(7)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并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计算具体分布的数字特征,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国际汉语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硕士考试
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20%
语言要素和教学40%
语言技能课教学40%
4.题型结构
论述题:5小题,每小题计2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
2.了解教学法流派;
3.掌握常用的语言要素教学法
4.掌握常用的语言技能课教学法
考试内容
1.对外汉语教学通论
1)学科性质、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类别
2)教学法与课堂教学
3)第二语言习得
4)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
2.语言要素和教学
1)语音教学
2)词汇教学
3)语法教学
4)汉字教学
3.语言技能课教学
1)汉语综合课教学
2)口语课教学
3)听力课教学
4)阅读课教学
5)写作课教学
三、参考书目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