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商品染料的生产加工
第四章商品染料的生产加工
7、GB 5542—85染料大颗粒测定方法; 8、GB 2386—80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水分的 测定方法; 9、HG 21120—77染料扩散性能测定法; 10、GB 5541—85分散染料高温分散稳定性 测定方法; 11、GB 5540—85分散染料分散性能测定方 法(双层滤纸过滤法); 12、GB 2383—80染料筛分细度的测定方法; 13、GB 6693—86染料粉尘飞扬测定法。
四、中试
• 是从实验室过渡到工业生产的中间环 节、关键阶段,为工业生产增加保险系 数。 • 中试起承上启下作用,是对实验室研 究结果的检验和补充,同时又给工业化 设计提供足够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 中试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程知 识,掌握先进的测试手段。对确定的工 艺路线进行认真的技术评价。
• 中试的装置规模也介于小试和工业生 产之间,它把小试的工艺条件做进一步 放大试验,检验放大过程可能出现的规 模效应及工程化的可行性。
5、原染料的pH值
染料加工和染色中,受pH值影响较大,测 定出原染料的pH值后,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 调整。
6、原染料的晶型粒度
染料滤饼的晶型和颗粒大小对染色性能有 重大影响,确知原染料的晶型和粒度后,后 加工时可采取一定方法对晶型或粒度加以调 整。
7、染料的熔点、灰分
用高温炉测定。
8、其他指标
染料的其他指标如表面张力、黏度、流变性 等的测定,主要对染料加工过程有影响。
• 要详细测定基础数据,初步确定工艺条件、 形成工业化思路。 • 试验仪器规模较小,处理量也不大,属于 加工工艺的可行性研究。
(一)小试的仪器设备
小试常用的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表面张力测定仪、黏度计、 酸度计、染色机、恒温烘箱、高温炉、小 型分散器、微型砂磨机、标准筛、染料分 散性能测定仪、染料粉尘测定仪、高倍显 微镜、电导率仪、干燥器、高速离心机、 实验室常规器皿等。
第四章 概述(一)染料概述
耐摩擦牢度及其测定
影响耐摩擦牢度的因素
与染料在纤维上分布状态有关,染料染透性好, 表面无浮色,则摩擦牢度高
染色浓度高时,易造成浮色,摩擦牢度差
注意:评定染料的染色牢度,应将染料在纺织 物上染成规定的色泽浓度才能进行比较 ,因为 色泽浓度不同,所测牢度不一样
(3)耐日晒牢度及其测定
指染品受光照时保持不褪色、不变色的能力
亲合力是染料上染纤维的趋势
亲合力越大,染料上染纤维的趋势越大,染料 的利用率越高。因此可以从亲和力的大小判断 染料的上染能力。
注意
不同类型的染料对不同种类的纤维有不同的亲 和力
要针对具体纤维进行染料类别的选择
3、染料必须具有颜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染料是染色过程中的着色剂
注意:颜料与染料的区别
六、光、色、拼色及计算机测配色
概念
光的色散 单色光 光谱色 补色
六、光、色、拼色及计算机测配色
(一)、光与色的基本知识 光与色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 光、红外线及无线电波,它们的区别在于波长和频率不 同。只有波长在范围在380-780nm的部分能引起人们的 视反应,通常将这部分电磁波称为光或可见光。
四、染色牢度
概念
指染色产品在后加工使用或服用过程中,染料(颜料) 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状态的 能力。
是衡量染色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引起褪色或变色的外界因素
后续加工过程中的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等 服用过程中的日晒、洗涤、摩擦、汗渍、熨烫等
染色牢度主要包括:
与后处理有关
固色
(2)耐摩擦牢度及其测定
染料 生产工艺
染料生产工艺
染料是一种对织物或其他材料进行染色的化学物质。
染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染料合成、染料纯化和成品制备四个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
染料的主要原料是苯胺类、酮胺类和杂环化合物等。
这些原料通过反应、萃取和精制等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染料前体。
染料前体的纯度对于最终染料的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原料准备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
然后是染料合成。
染料的合成主要通过化学反应进行。
根据不同的染料种类和结构,合成方法各有不同。
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酰化、酰胺化、胺化、缩合和催化等。
合成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以保证染料合成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接下来是染料纯化。
染料合成后,会通过提纯工艺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未反应的原料残留物。
常见的纯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晶体分离、过滤和蒸馏等。
纯化过程中需要控制一定的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物料流速等,以实现对染料的高纯度要求。
最后是成品制备。
经过纯化的染料会进行后续的成品制备工艺。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染料可以制备成粉状、颗粒状或液体状的成品。
成品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干燥、混合和包装等步骤。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环境条件,如温湿度和防尘措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总之,染料的生产工艺涉及原料准备、染料合成、染料纯化和成品制备四个步骤。
通过科学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染料产品。
7-第四章 商品染料的生产加工(2)
其他条件不变,随K值增加,染料沉降率也 增多,贮存稳定性变差。 C.I.分散蓝79液状染料的染料沉降率测 量结果
C.I.分散蓝79液状染料贮存稳定性 与电导率有如下规律:
K〔(μ Ω · -1〕 cm) 贮存几个月后
<20000 20000~30000 30000~45000 45000~65000
(2)范德华力
▪由于电磁效应,颗粒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吸 引的力,这种力既无方向性又无饱和性,包括 静电引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三种。 ▪范德华引力在体系中的存在是体系趋于不稳 定的因素之一。 ▪范德华力在固体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L约为 0.1μm内才起作用。
在相对面积为Sf的平行平面之间,范德华力为:
是因为水溶性染料除形成上述的三维网状结构
外,染料分子与水形成的水化分子层还要控制
一部分水的流动,所以与水不溶性染料相比更
容易形成凝胶。
胶体粒子必须是线状结构,才易于交联。 交联力有大有小,分为三种: 1、共价键形式,较坚固不易破坏; 2、静电吸引力、氢键等,牢固程度次于 共价键; 3、范德华引力,这种力比较弱,形成的 结构也不稳定。
•
Zeta电位及扩散双电层
• 图中的扩散层是流动的,当固体和液体作相
对运动时,滑动剪切面并不在固体表面上,而 是在距离表面δ 处的液面上,即紧密层和扩散 层的交界处。
• 由于固液两相运动时才显示出电位差 ,故
Zeta电位也称动电电位。
• Zeta电位值可用试验测定,可作为分散粒子
表面上离子负荷多少的量度。
▪ 布朗运动创造了许多粒子之间相互
碰撞和接触的机会,是使颗粒产生凝 聚的因素之一。
▪ 布朗运动与温度有关,体系的温度
越高,布朗运动越加剧,粒子之间越 易产生凝聚。
第四章第三节 染化料 《染整概论》 教学课件(共33张PPT)
复原染料分子结构大、芳环共平面性好,对纤维素的亲和力较大 (jiào dà)。色泽鲜艳,染色牢度好,尤其是耐晒、耐洗牢度好,但是其价格 高,红色品种少,缺乏鲜艳的大红色,染浓色时摩擦牢度较低,某些黄、橙色 染料对棉纤维光敏脆损作用,即在日光下染料会促进纤维氧化脆损。移染性较 差,易产生染色不匀的现象。
第四页,共33页。
常见染料及其特点
〔3〕温度效应染料 分子结构复杂,匀染性很差,染色速率低,染
料分子中含有的磺酸基较少,盐的促染效果不明 显,而温度对他们的上染影响很大,提高温度, 其上染速率加快。染色时需要很好地控制 (kòngzhì)升温速度,以获得均匀的染色效果。这 类染料的水洗牢度较好,一般宜染浓色,如直接 黄棕3G
第八页,共33页。
活性染料
常见染料及其特点
(h活uó性染料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带有活性基团的水 xìnɡ rǎn 溶性染料,能与纤维素纤维羟基,蛋白质纤维上的氨
基发生共价键结合,故也称反响性染料。
liào) 活性染料主要用于棉、粘胶、丝绸(sīchóu)、尼
龙等的染色,主要有浸染和轧染法。 优缺点:价格较低,色泽鲜艳度好,色谱齐全,匀
对腈纶的染色均匀性较好,耐晒牢度和湿处理牢度较高,但 只能染浅色和中色;
对锦纶上的匀染性较好,对纤维的品质差异有覆盖能力,染色 重现行(xiànxíng)好,不易染浓色,皂洗牢度差,只限于染浅色。
第二十四页,共33页。
常见染料及其特点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载体染度〔100度以下〕,采用某些化学药剂〔载体〕能显著 地促进染料的上染,使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可采用常压设备进 行。载体对涤纶和染料都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一般是一些简单的 芳香族化合物,如临苯基苯酚、连苯等。染色后可在碱液中沸洗, 去除载体。,
10-第四章 商品染料的生产加工(5)
通常是将松香酸溶于碱性水溶液中,呈透
明状态,加至反应液中,偶合反应完成后加
入碱土金属盐(如CaCl2),使松香酸以钙盐形
式吸附在粒子表面,其产品具有微细粒子,
松软结构,着色力高。
2、有机胺类化合物表面处理 由于有机胺中氨基的极性较高,对颜 料分子的极性表面有较大亲和力,起着
锚基作用,吸附在粒子表面上,另一端
(二)提高颜料粒子的ζ 电位
▪提高颜料表面的ζ
电位,可增加颗粒之间排斥位
能,降低颗粒间凝聚能力,可促使分散体稳定。目
前,一般采用控制分散体系pH值、增加低电荷反
离子数量来提高ζ 电位值。
▪通过在颜料粒子表面吸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 成双重电荷层,即带电双电层围住颜料粒子,并产生 静电斥力,也能有效提高颜料表面的ζ电位,增进分 散体稳定。
▪为顺利实现挤水换相,应添加一些合适的
表面活性剂,已防止极性低的颜料粒子之间的 凝结,从而容易为展色料料所润湿;而对一些 极性较强的颜料,如色淀类颜料、无机颜料, 对水比对油具有更大的亲和力,则较难从水相 转入油相,此时应借助于表面活性剂改进粒子 的润湿性能获得良好效果。
▪在挤水换相工艺中,可以根据用途的不同
第四章 商品染料的 生产加工(5)
第七节 有机颜料的颜料化
▪ 有机颜料与染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染料可以
转化为有机颜料,所以有机颜料原属于染料范畴。
▪ 有机颜料的研究、应用、生产已形成完整的体 系,颜料化技术也不断更新,出现了许多商品剂型。 ▪ 有机颜料合成以后,粒子在大小、表面状态、 表面性质、聚集方式等方面很难一致,不能满足应
变小,颜料的遮盖力增加,但当颜料粒子小于光波 长度的一半时,则出现了光绕射现象,故遮盖力急 剧下降,而透明性增加;
8-第四章 商品染料的生产加工(3)
十三、润湿性
▪ 润湿性是染料应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
一,染料的加工方法及工艺配方对润湿 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 润湿性能的测定方法是在量筒中装入
一定量的水,向水中倒入定量染料,记 录染料全部浸入水面的时间。
十四、分散性
▪ 固状染料的分散性有两个含意:
(1)染料在自然条件下的分散性,分散 性好的染料不聚集、不结团。
▪前拼混加入了较多的助剂,可以提高染料
的耐热性,有利于干燥操作,省去了后拼混工 序和设备,劳动强度相对小一些。
▪对于一些膏糊状染料前拼混相对困难,只
能采用后拼混的方法。
▪粉状染料的润湿性能不如颗粒状,加工和
使用过程中易起粉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加 工配方中要加入一些防尘剂和润湿剂。
▪干拼混常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拼混进行标准化
处于平衡的极限状态时,自由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 度,又称安息角。
▪从直感上可以用物料自然堆成的圆锥状料堆与
水平面的夹角的大小表示。
▪休止角可用于贮料仓或料斗的设计,它能反应
出物料在料仓或料斗中的流动,也是同物料其他性 质如粒度分布、粒子形状、孔隙度一样,是一种间 接的测量流动性的一种方法。
物料流动性与休止角的关系
式中:E——颗粒质量,g; V——除去密封细孔、开口细孔之外的 颗粒体积,cm3 。
2、表观密度
颗粒的质量与除去开口细孔在内的颗粒体积的值称为表 观密度。
式中: V1——密封细孔体 积,cm3。
3、有效颗粒密度
颗粒的质量与包括开口细孔及封闭细孔在内的颗粒体 积的比值。
式中: V2——开口细孔 体积,cm3。
(2)染料在水中形成溶液或分散体的速 度,颗粒越细,表面自由能越大,越有结团 的倾向,不利于分散。
染料生产工艺
染料生产工艺染料是一种可以着色纺织品、皮革、纸张等物品的化学物质。
染料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染料合成、染料中间体制备、染料分离纯化等环节。
本文将以酸性染料为例,介绍染料生产工艺。
首先,染料的合成是染料生产的第一步。
染料通常由原料和试剂进行反应合成。
以合成亚硫酸甲基蓝为例,需要将苯胺和甲苯胺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甲基蓝。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比例,确保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其次,染料中间体是染料合成中的重要环节。
中间体是染料合成的中间产物,通过进一步反应得到染料。
以酸性染料为例,染料中间体的合成一般通过苯胺和酞菁反应合成。
中间体合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反应的条件、底物选择、催化剂的使用等因素,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物质量。
最后,染料的纯化和分离是染料生产的关键环节。
染料的纯化通常采用结晶、溶剂萃取、色谱等方法。
例如,酸性染料的纯化一般采用结晶法,通过控制温度、浓度等条件,使得染料以结晶形式得到纯化。
而染料的分离则是指将混合染料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以得到目标染料。
分离常用的方法有蒸馏、萃取、薄层色谱等。
在染料生产工艺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原料的质量稳定,以确保生产的染料质量稳定。
其次,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控制,确保反应条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另外,还需要进行不同环节的检验,以确保染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最后,要注意环保和安全问题,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装置和防护设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而言之,染料生产工艺包括染料合成、染料中间体制备、染料纯化和分离等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保证原料质量稳定,严格控制操作条件,进行检验,关注环保和安全问题。
只有确保每个环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染料,满足市场需求。
染料生产技术概论
贸易,并可满足国内90%的市场需求。
▪ 染料是一种色素,它以绚丽的色彩 装扮着周围的大千世界,它伴随着人 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不 断发展。
▪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染料的陪衬、 包装下才显得更加美丽、多姿,染料 的生产更新和合理应用,使得人们的 衣着服饰和生活环境更加赏心悦目、 丰富和谐。
第一节 染料概述
▪ 染料:采取适当方法使被着色物质获得鲜 明而坚牢的颜色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 被着色的物质可以是各种纤维或纺织品, 也可以是皮革、纸张、木材、食品、药品、 化妆品、感光材料等。
▪ 染料还可被加工成有机颜料或溶剂色料, 广泛用于油墨、涂料、塑料、橡胶、树脂等 的着色。
▪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染料品种多达 5000余种,年产量已接近100万吨。
• 公元1634年,明朝宋应星著的《天工 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 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在此书中对植物染 料的提取、制备和应用技术有详尽的描 述。
• 中国古代无论是染料的提取还是染色 加工都属于作坊式的手工业生产。
• 中国染料工业始于1919年,已有80多年历 史。到1949年,只能生产硫化染料中的几个 品种,年产量约为5000吨。 • 1980年染料产量是1949年的13倍,跃居世 界第4位,可生产酸性、碱性、冰染、还原、 活性、中性、分散、阳离子等11大类的500多 个品种。 • 1994年中国染料产量达到17.9万吨,是1949 年的35.86倍,已跃居世界首位,成为染料生 产大国。
▪ 由于染料类别的不同和指标要求的差异, 加工方法也千变万化,因此染料加工技术已 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技术。
第4章 染料和颜料的着色性能
温度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染液的温度影响染液中染料的聚集度, 从而影响染料的颜色。
染液温度越高,染料聚集度越小,染料颜色越深。
染料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高低产生可逆性变 化,这一现象称为热变色性。
光照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light 具有顺反结构的染料,在光照下反式结构会 转变成顺式结构。
只有当染料分子达到一定浓度不形成或少 形成分子聚集体时才达到最好的艳度。
(三)染料中杂质的影响 天然染料含杂质较多。即使是合成染料,也含有 较多杂质,有未参加反应的原料、添加剂和反应副 产物。上染纤维后,杂质破坏了染料吸收光谱的单 色性,导致艳度降低。
硫化染料所用原料为硫磺或硫化钠,加入芳烃的
胺类或酚类化合物高温反应而成,反应产物很复杂,
甚至连主产物的分子式也不易确定。决定了硫化染
料不可能有鲜艳的颜色。
第三节 着色力
一、颜料的着色力
着色力:指物料吸收色光的能力。吸收能力强则 着色力强。 涂料:某一颜料与另一颜料在介质中均匀混合形成 目的颜色的能力。 如黄颜料和蓝颜料以不同比例混 合,可产生不同的绿色。用量取决于颜料的着色力, 着色力越强用量越少。 颜料的着色力取决于本身的化学结构与其在介质 中的分散度(分散度越大,着色力越大 )以及颜料 对光的反射率。
(2)染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当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染料稀溶液(c、d等 于常数),测得一系列的摩尔吸光系数ε,如用 入射光波长作横坐标,ε作纵坐标,可得一吸收 光谱曲线。它是染料的一种特征曲线。 深、浅色效应 λmax1 λmax2
浓、淡色效应 εmax1 εmax2
孔雀绿的吸收光谱
孔雀绿:吸收带在红光区和紫光区
染料生产操作规程
染料生产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染料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适用于染料生产车间的相关人员。
二、操作须知1. 操作人员应熟悉染料生产流程,了解产品特性和相关安全知识;2.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能正常使用;3.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防护,穿戴好防护服、手套、安全眼镜等;4. 严禁擅自更改操作流程,如有需要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汇报;5. 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三、染料生产操作规程1. 原料准备- 确保原料的准确配比,并将所需原料按照配比比例准备好;- 检查原料包装是否完好,如有包装破损或严重变质的情况,应立即报告并更换。
2. 反应槽操作- 仔细阅读染料生产配方,按照配方要求将原料依次加入反应槽中;- 搅拌反应槽内的溶液,确保反应均匀,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在反应过程中及时记录关键参数,如温度、反应时间等,并做好相应记录。
3. 过滤和洗涤- 当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 过滤后的产物需进行洗涤,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不纯物质;- 洗涤过程中需保持洗涤剂的正常使用浓度,并注意洗涤时间和次数的控制。
4. 干燥和包装- 将洗涤完成的产物进行干燥处理,确保水分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对干燥后的染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符合质量要求的染料需进行包装,并按要求标注产品信息和生产批次。
四、危险与应急处理措施1. 过程中严禁吸烟、近火源操作,注意防火防爆措施;2. 注意操作过程中的药品溅溶液飞溅,应做好防护措施;3. 发现染料泄漏、反应槽破裂等紧急情况时,应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立即向上级主管和相关部门报告。
五、清洁和消毒1. 生产结束后,应及时清洁操作区域和设备,确保无残留物;2. 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污染。
六、设备维护1.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并在维修完成后进行确认。
染料和颜料的制备和应用
汇报人:XX
CONTENTS
PART ONE
来源:天然染料和颜料来源于动植物 或矿物,如植物中的靛蓝和茜草红, 动物中的胭脂虫和紫胶虫,矿物中的 氧化铁和硫化铅。
缺点:天然染料和颜料稳定性较差, 易受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的影响,且制备过程较为繁琐。
合成染料和颜料 的质量控制指标
合成染料和颜料 的应用领域
天然染料的提 取:从植物、 动物或矿物中 提取天然色素
合成染料的制 造:通过化学 反应人工合成
的染料
颜料的生产: 将无机或有机 颜料原料经过 混合、研磨等 工艺制成颜料
生产工艺流程: 包括原料选择、 预处理、化学 反应、分离纯 化、干燥等步
骤
文物保护:染料和颜料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能够保护和修复文物,延长其保存寿命,同时为博物馆和展览馆 提供丰富的展品展示效果。
染料和颜料在涂料和油墨行 业的应用
染料和颜料在纺织印染行业 的应用
染料和颜料在皮革染色和涂 饰行业的应用
染料和颜料在食品包装和印 刷行业的应用
汇报人:XX
废弃物处理:染料和颜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妥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绿色生产:鼓励采用环保技术,推动染料和颜料行业的绿色生产,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染料和颜料的环境影响:染料和颜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治理措施:采用环保型染料和颜料,加强废水处理和废气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染料和颜料在绘画中的应用:提供丰富的色彩选择,增强艺术效果 涂装工艺中染料和颜料的应用:保护和装饰表面,提高美观度 不同绘画和涂装工艺对染料和颜料的要求:掌握不同工艺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和颜料 染料和颜料在绘画和涂装工艺中的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动态,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熟悉的染料是怎么造出来的
我们熟悉的染料,是怎么样制造出来的染料加工技术发展历程染料品种繁多,但是就其商品的物理形态而言,可以分为固状、液状及浆状。
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固状染料——粉状、颗粒状、无粉尘粉状、块状、片状、短柱状;液状染料——水溶性液状、分散体;浆状染料——固/液混合体。
染料是有机化合物,往往在有液体存在的条件下完成化学反应,为此世界上第一支合成染料首先是以液状形态出售的,当然,最初染料质量同现在比相差甚远,只能认为是今天液状染料的原始形态。
当时大约有20%的商品为液状,而这些液状染料主要是还原染料和媒染染料。
到1923年,英国人首先把经过选择的助剂加入到原染料中并经过粉碎,制成了不溶性分散染料水溶液的分散体。
到1910年,大部分染料把水分除去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细粉状。
据1924年文献介绍,当时大约有80%的染料加工成细粉状,还原染料已经制成了粒度分布较广,从极细到50um的粉状染料商品。
但最初的粉状染料存在粉尘飞扬严重、润湿性能差的缺点。
1930年以后,分散体型态的染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仍然存在染料易沉淀和贮存稳定性差的缺点。
现在的液状染料经过优化加工配方后各种性能有了明显提高,贮存时间可以达到半年以上不变质,液状染料以加工费用低,使用方便而得到不断发展。
从1950年以后,砂磨机的出现推动了后处理技术的发展,采用砂磨机进行湿式研磨,可以得到粒度更细、分布更窄的颗粒。
并改进了加工配方,使染料的基本粒子达到1um 左右,采用新工艺新设备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非水溶性染料的加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随着化工机械、化工设备的进步,开始出现了颗粒状染料。
颗粒状染料的表观粒度为100~300um,有空心颗粒也有实心颗粒,他的流动性、润湿性、分散性都优于粉状染料,同时又克服了粉状染料粉尘飞扬的缺点,这种剂型一出现立即受到生产和应用部门的欢迎,现在许多染料都加工成颗粒状商品。
染料生产工艺汇编
染料生产工艺汇编
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塑料等领域的化学物质,其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下是染料生产工艺的汇编:
1. 原料的准备:染料的生产原料包括化学品、溶剂、催化剂等多种化学物质。
在生产前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准备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2. 反应工艺:染料生产的核心是反应工艺,主要包括合成反应、化学反应、酸碱反应等。
这些反应需要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以确保反应的产率和质量。
3. 分离与纯化:反应结束后,需要对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以得到目标染料。
这一过程包括蒸馏、萃取、结晶等多种技术手段,以确保染料的纯度和质量。
4. 检验和包装:染料生产结束后,需要对染料进行质量检验和包装。
检验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染料符合相关标准。
包装则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包材和包装方式。
在染料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和工人的影响。
同时,不同种类的染料生产工艺也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 1 -。
染料生产工艺和设备
染料生产工艺和设备染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产物,用于将颜色添加到织物和其他材料上。
染料生产工艺包括从简单的颜料到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制造。
染料的生产通常需要设备,以便在封闭的系统中完成化学反应。
染料生产工艺染料的生产可以是化学合成或天然提取。
化学合成染料是从原材料中制造化学物质,并结合反应剂和催化剂来生成染料。
天然提取染料则从植物和动物源中提取天然染料。
选择哪种生产过程取决于所需颜色,染料的用途,成本以及可用原材料。
化学合成染料化学合成染料制造的基本原理是将原材料转化为染料。
染料会通过不同的反应去发挥色彩,因此化学合成染料的生产需要催化剂和反应剂来促进反应。
染料的分子结构和特性在发展过程中会始终保持关注和维护。
生产染料的第一步是选择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之间的反应往往会导致产生待取的亚氨基,这需要进一步处理,例如氧化或邻氮基化。
需要重要注意的一点是要选择经济实惠的原材料。
染料通常通过以下基本步骤生产:1.原材料混合原材料混合是制造基于化学合成染料的第一步。
不同的原材料之间需要混合在一起,并且有时需要添加水或溶剂。
2.化学反应原材料混合之后,化学反应开始。
催化剂和反应剂与原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会产生染料。
完成反应后,染料可能需要分离和提纯。
3.染料分离与提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染料后,如果不进行分离和提纯,纯度可能不足,或者目录等级(Dyeing Strength)不够。
分离和提纯可能涉及过滤、沉淀、结晶或萃取,以获得所需的染色浓度和颜色鲜艳度。
4.包装和出售完成提纯后,染料会被包装,并准备出售到有需要的买家。
天然提取染料天然提取染料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或矿物。
提取天然染料通常涉及以下步骤:1.原材料收集和处理天然染料通常需要在收获后经过处理,以去除污垢和不需要的杂物。
这些原材料经过加湿,并在保存过程中受到保护以保持其最佳质量。
2.渗透提取将原料与水或溶剂混合,并加热和搅拌。
渗出的液体中将会溶解和抽出染料,生成提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加工设备
• 后处理加工设备是完成后处理加工的 重要手段、首要条件、操作关键。后处 理设备的发展推动着后处理技术的发展
。
• 常用加工设备 提纯、过滤、干燥、混合、造粒等。
• 加工设备中的新技术
◎ 超滤和反渗透膜技术:对水溶性染料的 脱盐、提纯起重要作用。
◎ 超微粉碎技术:使染料粒度降至lμm左 右。
▪ 染料商品的物理形态 固状染料:粉状、颗粒状、无粉尘粉状 、块状、片状、短柱状; 液状染料:水溶性液状、分散体; 浆状染料:固/液混合体。
▪ 染料加工技术的内容:
▪ 原染料的测定及处理, ▪ 加工助剂性能的研究及选用, ▪ 商品配方的筛选和确定, ▪ 加工设备的设计及选用, ▪ 加工工艺的研究及确定。
▪ 是科学、技术、艺术、经验的结合。
第一节 商品染料生产 加工开发程序
一、与生产开发相关的内容
(一)原染料
1、原染料的定义: 通过有机中间体经过化学反应而 得到的纯染料,是商品染料的主要 成分。
例如:原染料分散蓝2BLN的合成过程:
2、原染料测定
▪ 染料合成后的原染料一般以滤饼的形式 提供给后处理车间,后处理车间接到滤饼后 首先对原染料进行全面测定。
9、助剂的测定
不同助剂在配方中作用不同,掌握助剂各项 性能指标后才能正确选用。
(四)小试的目的
• 一种工艺路线的可行性研究。 • 通过对原染料和有关助剂的测试以及 加工试验,可以得到初步的工艺路线方 案。
• 小试结束时,能够确定出助剂的种类 、用量、加工设备的种类等。
• 综合评估地区、气候、湿度等相关条 件对某一生产技术的影响程度,以调整 工艺方案。 • 提出几套工艺方案,对每一种方案作 认真的经济技术分析评价,包括助剂种 类、成本、设备投资、生产费用、环保 费用等。 • 小试应为中试提供技术依据。
▪ 测定指标有原染料的强度、色光、亲水 性、晶型、杂质含量等,为确定出合 理的配方和加工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二)加工助剂
1、染料加工助剂:商品染料中的辅助成分。 2、加工助剂的主要作用 • 提高染料商品的普通性能,如分散性、耐热 稳定性、防尘性、防凝聚作用、助溶作用等。 • 提高染料商品的专用性能,如匀染性、促染 性、增深性等。 • 提高染料在纤维上的服用性能,如固色性、 柔软性、洗可穿性等。 • 提高染料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染料的 附加值。
• 要详细测定基础数据,初步确定工艺条件、 形成工业化思路。 • 试验仪器规模较小,处理量也不大,属于 加工工艺的可行性研究。
(一)小试的仪器设备
小试常用的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表面张力测定仪、黏度计、 酸度计、染色机、恒温烘箱、高温炉、小 型分散器、微型砂磨机、标准筛、染料分 散性能测定仪、染料粉尘测定仪、高倍显 微镜、电导率仪、干燥器、高速离心机、 实验室常规器皿等。
六、染料产品主要检验标准
1、GB 3671—83水溶性染料溶解度测定法; 2、GB 2390—80活性染料pH值的测定方法; 3、GB 4467—84还原染料悬浮液分散稳定性 测定法; 4、GBl639—79可溶性还原染料溶解度的测 定法; 5、GB/T 2381—94染料中不溶物含量的测 定方法; 6、HG 2—1121—84染料颗粒细度测定法;
五、 工业化试生产
(一)施工设计
▪ 根据小试和中试的研究结果做出工业化设 计,包括对具的技术参数,在设计之前应当明 确产品产量、剂型、产品质量、厂房布置、 控制水平、工厂动力配备、环保要求、空气 相对湿度以及年平均温度等主要技术要求。
下面以C.I.分散蓝56为例,提供一 组设计数据。
(二)小试的内容
第一阶段: ·对原染料理化性能的分析, ·对有关助剂的分析选择。
第二阶段:
· 初步确定加工工艺,
· 初步确定符合工艺要 求的单元设备。
第三阶段:
·对小试得到的样品进行应用试验, ·试验结果与设计标准对照,修改方 案,经多次重复性试验,直至达到设 计技术标准要求为止。
(三)原染料理化指标检测
第四章商品染料的生产加工
▪ 染料加工技术(染料后处理技术)是 将合成出来的染料(通常称原染料)通过 一系列加工手段变成染料商品,达到染料 应用所需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各项经济指标
。
▪ 由于染料类别的不同和指标要求的差 异,加工方法也千变万化,因此染料加工 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技术。
▪ 染料后处理仍有很大潜力可挖,人们 力求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档 次,扩大应用范围,最大限度地增加染 料的附加值。
染料加工技术开发的一般步骤:
新染料技术构想→实验室试验→中间 试验→工业化生产→形成一整套技术资 料。
开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小试、中 试和工业化试生产。
商品化开发的一般程序:
后处理中,水 溶性染料加工 相对简单,而 水不溶性染料 如分散、还原 染料较复杂, 需增加多道工 序才能完成。 如单偶氮染料 的主要生产过 程:
5、原染料的pH值
染料加工和染色中,受pH值影响较大,测 定出原染料的pH值后,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 调整。
6、原染料的晶型粒度
染料滤饼的晶型和颗粒大小对染色性能有 重大影响,确知原染料的晶型和粒度后,后 加工时可采取一定方法对晶型或粒度加以调 整。
7、染料的熔点、灰分
用高温炉测定。
8、其他指标
染料的其他指标如表面张力、黏度、流变性 等的测定,主要对染料加工过程有影响。
分析出杂质的性质和来源后才能制订分 离或提纯方法,测量染料液体的电导率可 测定电解质的含量。
3、原染料的相对强度
• 染料标样:按一定要求检验合格并 妥善保存的染料样品,在以后染料生 产和质量控制中作为检验相同品种染 料的色光、强度的实物标准。
• 原染料的相对强度:
简称为染料强度,也称染料力份。是 指某种染料赋予被染物颜色的能力相对 于染料标样的比例。
四、中试
• 是从实验室过渡到工业生产的中间环 节、关键阶段,为工业生产增加保险系 数。 • 中试起承上启下作用,是对实验室研 究结果的检验和补充,同时又给工业化 设计提供足够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 中试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程知 识,掌握先进的测试手段。对确定的工 艺路线进行认真的技术评价。
• 中试的装置规模也介于小试和工业生 产之间,它把小试的工艺条件做进一步 放大试验,检验放大过程可能出现的规 模效应及工程化的可行性。
◎ 自动控制技术。
(四)加工工艺
• 原染料、辅助助剂、加工设备、正 确的操作方法,这四项构成了加工工艺 的主要方面。
• 以上四个方面标志着染料后处理 的技术水平,如果后处理加工工艺 合理,可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保 持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之目 的。
这四个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 约,缺一不可。
二、染料加工基本开发程序
,以完善开发研究的各项成果。
▪ 生产试车也称试运转,是一个技术开发 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工业化生产的前一个 阶段,试车是对前面所有技术参数的回归和 检验。试车的主要步骤如下。
试车的主要步骤如下:
1.单机试车及系统连动试运转; 2.按中试工艺条件投料; 3.连续试生产,标定系统的最大生产能 力; 4.核定系统的动力消耗; 5.向操作者提供试车报告和操作规程; 6.提供环境治理时必要的参数。
1.物料指标 物料名称 C.I.分散蓝56 滤饼含水率 30% 原染料强度 400%
2.浆料指标 可流动时含固率 35% 黏度: 0.04Pa·s 表面张力 52mN/m 浆料pH值 6.5~7.5 扩散性能 4~5级 物料耐热(喷干)140/75~80℃。
3.产品指标要求
生产能力
400t/a
产品剂型
通常用染得相等深度颜色时,染料标 样与试样的用量之比来表示。
• 染料强度是商品染料最主要的技术 经济指标之一,测定出原染料的强度 才能通过加入各种助剂调整为一定标 准规格的强度。
4、原染料的色光
色光:在染色深度一致的条件下,待测染料 染色物颜色与标准染料染色物颜色的偏差程度
,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方面的差异。 我国染料标准中对色光有明确的标准,共分 为五个等级,若按它们的优劣顺序为近似、微 、稍、较、显较等五个等级。原染料同标样 对 比打样可评定出色光属哪个级别。后处理加
• 中试过程中,可建立一套完整连续的工艺
流程,可稳定生产出产品,并对中试产品进 行一系列的应用方面的试验和检验。
• 中试结束后也要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如果
发现新问题,就要退回小试重新调整方案, 直至中试满意为止。
• 中试设备投资较大,只为一个品种建一套
中试设备显然不经济,国内大的染料厂都有 自己的中试设备或中试车间,要求中试设备 具有通用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1、滤饼的含固率 是原染料滤饼中含有原染料的湿基质量 分数,即滤饼中原染料的有效成分。 测定方法常采用烘箱法:定量的滤饼放 在105℃恒温烘箱内,待恒重后计算出滤饼 的含固率。
2、染料杂质
染料杂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化学合成过程中的化学残留物,如酸、 碱、盐等; ·生产用水带入的机械和化学杂质。
染料生产流程框图
一个具体品种 一般要经过小 试、中试、试 生产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试 验的目的和试 验内容都有所 不同:
三、 小试
• 根据一个新的设计思路,在实验室 进行技术探索的阶段。
• 明确新技术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合 理性。
• 小试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战略性和方 向性。
• 它要求研究人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 巧,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善于去伪存真, 根据小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 结果从中找出一定规律,做出正确的判断。
颗粒状
产品粒度
80~200目
堆积密度 0.4~0.5g/cm3
双层过滤
A/4级
色光
近似、微
残余含水率
≤5%
产品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