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最容易出现的用药误区
常用药品使用误区解析
常用药品使用误区解析药品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对于我们的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会解析一些常见的药品使用误区,以便我们正确地使用药品,保障我们的健康。
一、使用抗生素的误区抗生素是一类非常常用的药品,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是滥用抗生素,很多人仅仅因为感冒或者发烧就会使用抗生素,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于病毒性感冒等疾病无效。
其次是过分依赖抗生素,一些人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身体对药物的抵抗力下降,降低了抗生素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和过度依赖抗生素,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降压药的误区血压高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很多人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然而,在使用降压药时,也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是自行停药,有些人在血压稳定后,就自行停止服药,这是不正确的。
降压药物需要持续服用,并且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
其次是随意增减剂量,一些人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增加或者减少药物的剂量,这同样是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并定期复诊,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三、镇痛药的误区镇痛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品,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
然而,在使用镇痛药时,也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是频繁使用,一些人在感到轻微的不适时就会服用镇痛药,这是不正确的。
频繁使用镇痛药会导致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加,使药物效果减弱。
其次是超量使用,一些人会超过剂量使用镇痛药,甚至滥用镇痛药,这是非常危险的。
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疼痛程度和身体状况合理使用镇痛药,避免超量使用。
四、补钙药的误区补钙药是一种常用的药品,可以预防和治疗钙的不足和相关骨质疏松等问题。
然而,在使用补钙药时,也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是盲目使用,很多人觉得补钙无害,会自行购买补钙药来服用,这是不正确的。
常见服药误区和用药指导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692020年 第30期引起上火导致便秘,还是要少吃。
杏、杏仁要忌吃,桂圆、巧克力不宜多吃,不宜喝咖啡,酒不能喝。
还有些孕妇会偷偷的去吃羊肉串、麻辣烫等食物,外面的餐馆的食物,调料放的多,像花椒、八角、桂皮、五香粉等,这些热性调料容易引起便秘,要少吃。
孕期要少食多餐、营养均衡怀孕后,要注意营养搭配,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能够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的需求。
有的孕妇爱美,怕身材走样,含脂肪或热量高的食物就不吃,只吃些蔬菜和水果,这样很容易使母婴都缺乏营养,还可能会出现早产、胎膜早破感染,母体会贫血、低血糖,生产时会难产、产后出血多等。
而担心孩子营养不足而过度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则会导致营养过剩,使胎儿过大,生产困难等。
所以,要合理的安排饮食,要营养均衡,少食多餐。
孕期早上可以吃一些牛奶或者小米粥,吃个鸡蛋和包子,少量的坚果,早餐清淡些;中午可以吃鱼、肉、蛋、奶、豆制品、水果和蔬菜、主食和汤类食物,午餐丰富些;晚上吃些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主食加上蔬菜,还有粥,少吃油腻的。
在孕中期可以再添加一些海带、虾皮等补钙的食物,孕晚期添加一些猪肝、木耳、紫菜等食物。
孕期多吃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叶酸,像苹果、猕猴桃、香蕉、芒果、金桔、圣女果等。
产妇产后的饮食搭配产后一周:辛苦的孕育过程,终于顺利生产,产妇在生产后,身体虚弱,消化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这时需要吃些流食,像大米粥、小米粥、鸡蛋汤、软烂的面条等,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不仅起不到催奶的作用,很可能还会使奶水堵塞。
产后两周:产妇生产第二周后,可以吃些催乳的食物,像猪蹄汤、鲫鱼汤、红萝卜玉米排骨汤等,还可以吃些蔬菜和水果,水果可以蒸一下,食用蔬菜和水果还能有效的预防便秘。
产后三周:在第三周,可以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鸡蛋、牛奶、肉类、动物肝脏、坚果类食物,可以做猪肝菠菜汤、猪肝炒油菜,荤素搭配,给产妇补血和维生素。
“糖友”用药八大错误.docx
痛风忽悠人,对付有妙招痛风,在医学上被定义为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病人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出现单一关节的急性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尿酸盐形成痛风石沉积,以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等。
目前,痛风已是一种常见病,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人常不小心被它忽悠了。
忽悠话语一:脚趾肿痛,只是无名肿毒而已反忽悠:这其实是较典型的痛风:起病初期,受累关节局部出现显著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此时为急性期,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因而错误地使用青霉素治疗。
痛风属于无菌性炎症,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病人开始用青霉素后,疼痛有所减轻,便以为药物有效,其实是被忽悠了,因为痛风早期发作有自限性,即使不治疗,也会在3~10天内自行缓解。
忽悠话语二:痛风发作,要马上降尿酸反忽悠:有些医生及病人会急切希望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降至正常范围,以为血尿酸正常后,痛风发作也会停止。
其实不然。
尿酸水平的骤然降低,有时反而会加剧痛风的发作。
因为血尿酸突然降低,会导致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也叫“转移性关节炎”。
因此,在痛风急性期,不要一开始就用降尿酸药。
待关节肿痛缓解2~4周后,再开始服用降尿酸药。
忽悠话语三:打一针,马上见效反忽悠:正确的痛风治疗,一般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及一些中成药来控制症状。
而有些人关节炎一发作习惯去医院打一针,通常为糖皮质激素,见效很快。
激素确实能缓解一时痛楚,但只适用于常规药物无效时,或不能耐受,或严重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
若长期使用,可造成肥胖、骨质疏松、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况且,激素对血尿酸无降低作用,反而可能使血尿酸升高。
忽悠话语四:血尿酸正常,不是痛风反忽悠:急性痛风发作时,约1/3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可以“正常”,但这并不能否定痛风的诊断。
因为痛风发作时,剧烈的疼痛会使人产生应激反应,而后产生内源性激素,促进血尿酸的排出,造成血尿酸正常的假象。
常见用药误区及其原因分析
常见用药误区及其原因分析用药误区指的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错误或不合理的行为,在个人或公众中较为常见。
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治疗失败,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下面将分析一些常见的用药误区及其原因。
1.症状消失后停药很多患者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就自行停药,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
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对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认为疾病已经痊愈,不必再继续用药。
然而,许多疾病的治疗需要完成一个完整的疗程,以确保病原体被彻底清除或疾病得到彻底治愈。
过早停药可能会导致病原体残留、耐药性的产生,甚至导致疾病复发。
2.自行增减剂量有些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凭自己的感觉调整药物剂量,例如增加剂量以加快效果,或减少剂量以减轻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这是因为患者自认为对自己的疾病了解更深,认为自己可以更好地调整剂量。
然而,药物的剂量是经过医生仔细考虑和计算的,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自行增减剂量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不足,进而影响疗效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3.混合用药一些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中草药。
这是因为患者往往希望通过多种药物的组合来增加疗效。
然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产生影响。
此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用药期间最好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随意混合药物。
4.错误理解副作用一些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副作用是一种药物不良作用的暗示,从而担心副作用的发生,甚至拒绝使用药物。
这是因为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知之甚少,对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存在误解。
实际上,药物的副作用是根据临床试验和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和确认的,虽然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副作用的风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并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
因此,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正确理解其发生率和严重性。
十大致命误区,不良用药习惯需警惕!千万别再错了!
十大致命误区,不良用药习惯需警惕!千万别再错了!输液速度可以自行调节?创可贴是万能帖?止痛药可随意服用?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安全用药知识,用药不对症、重复用药、迷信抗生素等是不少老百姓会犯的误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如何安全用药也显得日益重要。
今天我们就梳理出10个错误率较高的安全用药误区和值得注意的现象,一起来看看吧!一、自行调快输液滴注,严重可致死亡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输液(打点滴)的经历,不少人在打点滴的过程中,总是嫌速度太慢,自行去调快药液的滴速,殊不知这一小小的举动也许就会导致昏厥甚至死亡。
中国药学会安全用药科普传播委员会专家介绍首先,不赞成遇到发烧、感冒、腹泻等就去医院输液。
公众用药还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
其次,如果需要输液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
儿童、老年人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
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
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如果在输液过程中遇到了心悸、心慌等现象,一定要及时向护士和医生报告,切不可自行调整或隐瞒,导致身体受到损害。
二、乱服止痛药,严重可致死亡很多网友不了解长期服用止痛片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中国药学会安全用药科普传播委员会专家介绍痛觉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可以作为某些疾病诊断的依据。
止痛类药物容易掩盖疾病本身的症状、延误针对病因的治疗。
遇到疼痛后简单地寻求止痛药的帮助,可能会错过对疾病最佳的诊治时间。
因此,在遇到某些不知原因的疼痛时,病人要积极就医查找病因,切不可盲目依赖止痛药。
如果需要使用止疼药物,每次服用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三天,服用时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家庭用药有哪些常见误区和盲区导致不安全用药?
家庭用药有哪些常见误区和盲区导致不安全用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都有自己购买和服用药物的情况,家庭用药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由于自身缺乏用药常识,导致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对用药量、时间段等方面不能正确的拿捏,容易出现用药过度的情况,稍有不慎,将会危害人体健康安全,因此,必须要认识和了解家庭用药常见误区和盲区,尽可能的避免误区,确保家庭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家庭用药常见误区有哪些?(1)过于追求疗效,滥用药物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治疗疾病,因此,一定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度的基本原则,做到合理用药,并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确保用药合理。
如许多儿童在用药时,家长很容易会忽视用药原则;或者自身用药安全意识不足,认为多服用剂量效果更好,给儿童服用成人的剂量;再者是部分家长过于追求疗效,在孩子生病时坚持给孩子输液,认为打吊瓶孩子的病会好的快。
(2)认为自行停药没关系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认为是药三分毒,知道长时间服用药物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所以部分患者在感觉到病情有所好转或症状减轻时,便会停止服用药物,也未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
通常情况下,药物治疗周期较长,且见效慢,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必须要保障疗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感染状况,如果疗程不够,则会转为慢性感染疾病,部分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是坚决不能随意停药的,患者的依从性如果比较差,不遵医嘱服用药物,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的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3)胰岛素有依赖性部分糖尿病患者听说要打胰岛素时,会坚决拒绝,不配合治疗,部分患者在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状况下,宁愿受高血糖之苦,也不愿意打胰岛素。
其中很多人都认为,打胰岛素会上瘾,再也离不开,并且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无法接受。
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有效之外,对于发现不久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比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对控制患者血糖有非常大的好处。
常见的合理用药误区有哪些_如何避免用药误区
常见的合理用药误区有哪些_如何避免用药误区药物治疗给人类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的合理用药误区,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常见的合理用药误区一:孕妇不能吃药,生病了要硬抗许多孕妇在孕期生病了不敢吃药,就去硬抗,其实这是错的。
专家表示,孕期用药确实需谨慎,因为药物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或可通过引起母体变化而间接影响胎儿。
孕期用药首先避免不必要用药,尽量避免在孕早期(12周内)使用药物,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或少用;疾病需要时,慎重选择治疗药物,一切用药都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尽量选择对胎儿危害小的药物,按照最小有效剂量、最短使用疗程使用。
二:小孩吃大人的药,掰开就行小孩生病了,家里没有专门的儿童药,把大人的药掰开喂下,相信很多家长都这样做过,其实这是不对的。
专家建议,大人的药给小孩服用要慎重,有些药品是不适合掰开服用的,如一些肠溶片,掰开服用剂量不准,掰开之后可能会影响疗效,一些成人用药对小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专家建议使用儿童专用制剂。
三:降糖药可以减肥有些降糖药的确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如大家所熟知的二甲双胍,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减轻体重,这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算是一种额外的获益,因此,临床上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
但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服用二甲双胍后虽然体重有所下降,但服用者会感到肌肉乏力、疲乏等现象,达不到真正健美的目的。
四:慢性病用药想停就停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吃药觉得控制住了,就擅自停了,这可犯了大错。
专家介绍,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病情进展或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药物治疗是慢病控制的重要方式。
一些慢性病用药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验证是安全有效的,长期服用副作用不会增加。
如何避免用药误区1.吃药对症、避免自开处方坚持到正规医院医生就诊后对症吃药,不求新药、贵药,只吃对的药,杜绝自行诊断、自行服药,不信广告、不信偏方秘方、不信经验用药。
药物使用常见误区
药物使用常见误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药物使用是一项常见的健康管理措施。
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医药知识,很多人在使用药物时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药物使用误区,并提供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一、药物过量使用很多人在感到不适时会过度依赖药物。
他们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多次服用同一种药物,希望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然而,药物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滥用的问题。
为了避免药物过量使用,我们应该遵守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频率使用药物。
同时,如果症状在用药后没有缓解,我们应该及时咨询医生,而不是自行增加药物的用量。
二、药物相互作用有些人在服用多种药物时可能没有意识到不同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问题。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我们应该在服用药物之前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用药。
三、药物保质期很多人在家中存放一些过期的药物,然后在需要时继续使用。
然而,过期药物的疗效可能会降低或者产生变化,甚至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家中的药品,尤其是那些长时间未使用的药物,并在过期后及时丢弃,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四、违规购买药物有些人可能会在网上或其他渠道购买一些未经批准或非法销售的药物。
这些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使用后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为了避免违规购买药物,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药物,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对假药的辨识能力,避免购买到不安全的药物。
五、随意中断药物治疗一些人在感到症状减轻后会随意中断药物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的过程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中断治疗可能会导致症状复发或者疾病的恶化。
为了确保药物的疗效,我们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不随意中断治疗。
避免十大用药误区
避免十大用药误区正确用药对疾病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虽然药物说明及医嘱都很清楚,但是人们往往还会发生用药失误,轻则影响治病效果,重则导致生命危险。
近日,美国加州药学基金会会长迈克尔·内格雷特博士盘点出“10大用药误区”,值得关注。
1.服非处方药不看标签。
很多人认为非处方药不会伤身,其实这是很严重的认识误区。
由于大量服用非处方药物(如止痛药等)、过量服用泻药或抗酸药、不同药物反应等而导致严重健康问题的人不计其数。
服药前要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
2.胃不好还总吃镇静药。
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服用处方药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阿普唑仑和三唑仑等)帮助睡眠的人,夜间发生烧心的几率超过普通人群50%。
还有研究发现,这些处方类抗焦虑药物会导致食道下段括约肌松弛,引起胃食管反流、烧心。
3.腹泻伴发烧先服止泻药。
腹泻伴发烧时,切勿滥用止泻药。
这些症状说明体内存在感染,要尽快就医。
4.没心血管风险服阿司匹林。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每天服阿司匹林,因为该药可能会导致胃出血。
医生只建议心脏病和中风危险高的人服用。
5.骤然停服抗焦虑药。
如果长期服用抗焦虑药物,那么不能骤然停药。
最好与医生商量,如何逐步减少药物剂量,直至停药。
否则容易导致昏厥等严重并发症。
6.一种抗生素解决所有问题。
很多抗生素都有其专治的特定感染。
用错抗生素不仅无效,而且会产生耐药性。
使用抗生素应该用完一个疗程。
7.滥用抗精神病药。
《临床精神病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都没出现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病,而只有轻度抑郁、焦虑等表现。
后者其实可以通过更安全更便宜的药物予以治疗。
8.空腹补钙。
钙容易形成碳酸钙,胃部需要大量的盐酸类物质分解碳酸钙。
因此不宜空腹补钙,最好在饭后或吃点零食后。
9.湿疹药物擅自停。
一项研究发现,大约65%的父母在给孩子使用湿疹药物3天后就停。
要想彻底治愈,最好按疗程用药。
10.自我诊断霉菌感染。
很多女性出现外阴瘙痒,就以为是霉菌感染,自行用药。
用药误区的总结
用药误区的总结
以下是常见的用药误区的总结:
1. 自我诊断和自我用药:很多人往往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家人或朋友的建议来诊断和用药,这样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诊断和用药。
正确的做法是在感到不适时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诊断并开具合适的药物。
2. 忽视或过度依赖止痛药:止痛药通常能快速缓解疼痛,但长期过度依赖或不正确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耐药性或其他副作用。
在用药时应遵循医嘱,避免滥用。
3. 中途停药:有些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就停止用药,这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无法完全治愈。
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用药周期,并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
4. 忽视或忽略药物说明书:许多人在用药时往往忽视药物的说明书,没有仔细阅读用法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信息。
正确使用药物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药物说明书,并向医生咨询。
5. 随意更改剂量和频率:有些人在用药时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频率,这可能导致药物效果不佳或出现副作用。
用药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执行剂量和用药频率。
6. 混合用药:有些患者在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时,可能会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这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或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在同时用药时应向医生咨询,并告知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
7. 过度信任保健品:一些人可能对保健品抱有过高的期望,将其视为药物使用。
然而,保健品的功效未经科学验证,在治疗特定疾病时可能没有明显的效果。
在使用保健品前应咨询专业意见。
总之,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药物并及时就医,避免误区的发生。
安全用药常见误区与防范
安全用药常见误区与防范安全用药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人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误区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帮助读者正确用药,保障自身健康。
一、没有明确药品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许多人在购买药品时没有明确自己的病情和药品的适应症,盲目跟风使用。
这可能导致药品的功效无法发挥,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用药前咨询医生,了解药品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并严格按照医生给出的处方进行用药。
二、自行搭配药物使用有些人在病情稍有变化时就会搭配多种药物使用,希望能够迅速治愈,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单一药物,避免自行搭配药物使用。
三、忽视药物说明书和药店建议药物说明书中会详细介绍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可是很多人购买药物后往往忽略这些重要内容。
此外,药店销售人员通常也会提供一些有关用药的建议,但很多人对这些建议不太重视。
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我们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同时听取药店销售人员的建议,必要时主动向他们咨询。
四、盲目追求疗效,忽视不良反应许多人在用药过程中非常在意药物的疗效,但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却缺乏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任何药物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且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期间监测自身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五、追求快速见效,过度依赖药物有些人在用药后期望能够迅速见效,因此往往过度依赖药物。
然而,药物并不是解决所有健康问题的唯一办法,我们应该意识到饮食、锻炼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
在用药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用药的副作用。
总结起来,安全用药是我们维持健康的基础。
正确使用药物,避免常见误区,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常见的用药误区有哪些_合理用药常识
常见的用药误区有哪些_合理用药常识药物是人类同疾病做斗争的武器,正确用药,能及时减轻病痛,恢复健康。
可是有不少患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随意用药,盲目用药,不仅没治好病,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的用药误区,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常见的用药误区抗生素莫轻易用很多人一有“上火”喉咙痛等不适就吃几颗抗生素。
而乱用/滥用抗生素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
近年来,临床乱用抗生素的现象有所好转,但很多人将抗生素当“消炎药”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扭转。
自我感觉的一些所谓的“炎症”不一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轻易用抗生素,很可能是“无炎可消”吃错药,到正真需要用时可能已出现耐药性。
拉肚子别急着吃止泻药有位老人,吃完一根黄瓜没多久就开始拉肚子,一直往厕所跑。
老人觉得这样可不行,于是拿出家里的小药箱,找出止泻药吃了,拉肚子倒是止住了,可后来却因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没有抢救过来去世了。
其实,腹泻了吃止泻药是要分情况的。
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一般细菌、病毒会引起感染性腹泻;因受凉、精神紧张等引起的腹泻则称为非感染性腹泻。
其中,感染性腹泻是人体将部分病菌、毒素及坏死的细胞排出体外的“排毒”过程,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吃止泻药,可能会使这些毒素滞留在体内,加重病情。
就像提到的这位老人,由于是细菌导致的感染性腹泻,吃止泻药反而加重了病情。
因此,老人出现腹泻后应及早就诊,确定病因后再用药。
拉出整片药并非质量问题有位老人说有些药品的质量不好,吃一整片进去,还是整片的随大便拉出来,完全没吸收。
于是自己买个钳子,把药片先剪成几瓣再吃。
其实,这是老人对药品不太了解。
有的药品与普通药片不同,属于缓控释片剂,这类药吃进去后,有效成分已经被吸收并发挥了疗效,但药物的载体(骨架外壳)会随大便排出来,看上去好像是药片没被吸收。
如果老年人不了解自己吃的药是不是缓控释片,以及这类药物制剂的特点,就容易出现上面的误解。
皮试阴性不代表不会过敏有位82岁的老人发烧了,被家属送到医院急诊进行治疗。
这些用药误区你可知道
这些用药误区你可知道中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为吃错药而损害健康,导致死亡的有20万,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2倍。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居民安全用药信息,提醒公众警惕十大用药误区。
一、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公众用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
如果在输液过程中遇到了心悸、心慌等现象,一定要及时向护士和医生报告,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的速度。
二、乱服止痛药,严重可致死亡长期服用止痛片不仅会产生不良反应,还有可能会错过对疾病最佳的诊治时间。
每次服用止疼药物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三天,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三、维生素服用过量会变毒药不要盲目补充维生素,要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定制补充方案。
如感冒病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喜欢运动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
维生素不能吃得过多,也不要空腹服用。
四、润喉片有毒副作用长期口含伤喉润喉片是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润喉片通常含有碘,长期使用会诱发口腔溃疡。
大部分中药制的润喉片含有冰片,易造成孕妇流产。
一般润喉片正确的服用方法是将药片放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含服。
含片不要咀嚼,也不要吞咽,含药片时应少说话。
含完药片后在30分钟内,最好不要吃东西、饮水和漱口。
五、小小创口贴,乱用或引发感染使用创可贴要一日更换1次,以防感染。
但出血较多的伤口,小而深的伤口,动物咬伤、蜇伤造成的伤口,各种皮肤疖肿,其他污染较重的伤口,已发生感染的伤口,较重或创面较宽的皮肤擦伤、烧伤和烫伤的创面,都不宜使用创可贴。
六、“药驾”赛“酒驾”,忽视危害大一些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可引起驾驶员嗜睡;一些镇咳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能导致驾驶员出现眩晕或幻觉;某些解热镇痛药、解除胃痉挛药、扩张血管药、抗心绞痛药、抗癫痫药,可以引起驾驶员视物模糊或辨色困难。
七、补钙过量,反而影响儿童发育对于儿童来说:0到6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钙摄入量需300-400毫克,1-4岁儿童每日需要600-800毫克,4-14岁每日800-1000毫克。
盘点常见用药误区 吃药真的不能这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盘点常见用药误区吃药真的不能这样
导语:生病吃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许多人却存在严重的用药误区,导致疾病不能治疗反而越加严重。
那么,我们国人存在哪些用药误区呢?
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中国药学会协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正在进行,至今收到超过59万份有效答卷,全部答对的参赛者不到10%,多数网友对如何安全用药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严重误区。
针对市民最常出现的八大用药误区,记者请药学专家一一解析。
误区.1:婴幼儿发烧,服多种退烧药
据调查,超过50%的网友对婴幼儿应谨慎使用的药物缺乏了解,有的甚至还有滥用的倾向。
专家说,婴幼儿用药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孩子一病,父母十分着急,什么药都用,特别容易重复用药而导致过量。
以感冒发烧为例,退烧药扑热息痛的通用名为对乙酰氨基酚,其商品名却很多,在国内至少有十几个,比如必理通、百服宁、泰诺等,其中百服宁、泰诺等又有许多系列产品,分别冠以婴儿、幼儿、儿童。
作为普通老百姓,大多对化学名、通用名基本看不懂、记不住,更多的是认同商品名,以为不同的商品名就是不同的药品,给孩子服用时,有可能同时服用不同品牌的药品,无形中使同一药物的剂量增加了许多倍,容易造成药物过量。
因此,当孩子出现感冒发烧时,一般超过38.5℃才需要用药物退烧。
家长在给孩子服退烧药时,一定要查看药物的成分,同一成分的药物不可以一起用。
误区.2:孕妇恐药伤胎,不敢服药
在调查中还显示,超过50%的网友不知道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生活常识分享。
(新)八个最易出现的用药错误
搞混药名买错药有的医生字迹潦草,如果你拿着这样的处方去买药,药师很可能“判断错误”。
这是因为,很多药名确实太相似了。
美国加州药学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内格雷特提醒,患者买药时一定要核对一下该药是否治自己的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错误用药因搞混药名所致。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提醒,比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等等。
【用药对策】首先,当你拿到一张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内容。
其次,实际用药时,还要仔细核对药名。
多种药物一起吃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新的有害健康的物质。
美国临床信息中心主任安妮·迈尼盖蒂博士介绍,“升高血压和眩晕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副作用。
”“还有一种药物须特别注意,就是抗凝药华法林。
”内格雷特博士介绍,该药被称为“药物相互作用之王”。
它的有效剂量范围比较窄,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也容易受到其他心脏病药物的影响。
【用药对策】最好保留药品说明书,留意关于常见副作用的说明。
如果同一时期使用的几种药物有相似的副作用,最好不要同时服用。
服药期间仍喝酒不喜欢酒精的药物不在少数。
江苏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蒋宇利介绍,服安眠药时饮酒可能使人昏迷不醒;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饮酒,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酒精不仅会增加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出现严重的肝肾损害;糖尿病人用药期间空腹饮酒,容易引发低血糖。
【用药对策】除非医生明确告诉你,服某种药物期间不用忌酒,否则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即便是吃感冒药,由于可能含有解热镇痛药,酒精也可能增加它们对肝脏的伤害。
同类药物重复吃拥有同一种通用名的药品,由不同药厂生产时,又会有一个独特的“商品名”。
很多时候,人们熟知商品名,却忽视了通用名,从而可能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
十大用药误区你了解吗
十大用药误区你了解吗基于现代化生活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日程生活水平的提升。
而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广大民众也是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管是老年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与儿童只要是发现自身有相关症状,就会立即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看到这里相信有的人则会出现这样的想法,难道生病了不应该吃药吗?是的,生病了确实应该吃药,这样才能够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扩展。
但据相关调查显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绝大多数人都普遍缺乏一定的安全用药知识。
记得一天在家中上网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父亲发现自己出现了很严重的咳嗽症状,于是就去医院就医。
在经过相关检查之后医生给他开具了含有可待因成分的口服药物。
回到家之后这位父亲在服药之后病情有了一定的好转,此时家中刚刚满3个月大的孩子也正好出现了咳嗽的症状,为了避免孩子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他的妻子心想“同样都是治咳嗽的药,大人都能吃,孩子应该也能吃。
”于是这位妻子就将她丈夫所吃的药物切了半片并用工具磨碎了,沾着糖喂给了孩子。
在喂药半个小时之后孩子窒息死亡。
在现实生5活中像这样的事情只是一小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用药安全素养低下。
2018年,我国中药医学会联合国家药监局根据80多万次的网络药品安全知识竞赛梳理出了公众误识率较高且存在潜在风险大的十大用药误区,那么这十大用药误区你了解吗?误区一:追求疗效滥用药安全是用药的前提,也是必须。
只有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够用药。
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严重忽略了用药安全,常常在孩子咳嗽或者是流鼻涕时将成人服用的药物减量给孩子服用,或者给孩子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认为这样能够好的快一点。
这一做法是错误的,并不可取。
多位专家强调儿童身体器官的发育并不成熟,缺乏一定的解毒功能与抵抗功能,如果将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非常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毒性反应。
静脉注射确实具有疗效快的特点,但易出现不良反应。
用药八大误区
错误七:对于饭前与饭后的误解 “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
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 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 “饭前”可不等于“空腹”。 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 时服药
错误八:中药无毒?
有人说,除已知的有毒中草药外, 一般中草药没有什么毒性,其实这 种认识是错误的。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 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 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 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 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 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 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喝过多的水
服药后喝水过多也不行?
是的,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 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 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 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 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 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 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 所以,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错误二: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 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 的。一方面可能损伤食道,另一方 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 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
错误三: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 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 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 药物的不良反应。
错误五:头痛使用止痛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 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 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 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 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 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 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 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国人常见8大用药误区
用药之道最近看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近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暨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的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90%的中国老百姓对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缺乏了解。
竞赛中错误率在50%以上的问题集中在8个方面,涵盖婴幼儿用药安全、孕期用药、药物禁忌和不良反应、药品贮存和用法等方面内容,这里借着这个统计结果提醒大家安全用药。
1 51.07%的网友对新生儿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缺乏了解氯霉素主要经肝脏代谢灭活。
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肝功能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服用剂量过大时可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致命性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最初24小时内表现为呕吐、拒绝吃奶、呼吸不规则而速度加快、腹部膨胀、口唇发紫,此后24小时,患儿肌肉疲软,皮肤转为灰色,体温降低等。
因此在给新生儿用药时要更谨慎。
2 50.32%的网友不知道孕妈妈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孕期谨慎用药的做法非常正确,但不能一概而论,随意滥用抗生素或坚决不用抗生素都有可能危及孕妈妈和胎儿的安全。
正确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安全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须严密注意过敏反应;远离一些会对孕妈妈及其腹中胎儿造成伤害的抗生素,如链霉素会引起胎儿听力受损导致耳聋,四环素会导致胎儿畸形,要禁止在孕期使用这些类型的抗生素。
3 58.88%的网友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不是吃所有的药都需要禁酒,但在服用下列药时一定要禁酒:所有头孢类抗生素,用于治疗抑郁或戒烟的安非他酮、安定类安眠药,治疗痤疮的维A 酸,治疗抑郁的度洛西汀,抗菌药甲硝唑等。
吃了头孢、甲硝唑等药的人千万别喝酒,酒精会与这些抗生素产生双硫仑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也是禁止与酒精类饮料同服的药物,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表现,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4 51.31%的网友认为自行服用二甲双胍来减肥瘦身是安全有效的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
抗菌药的8个误区你中招没?
抗菌药的8个误区你中招没?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及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自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抗菌药物的品种不断更新、数量不断增加,在临床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滥用现象也不断发生。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造成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各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那么,使用抗菌药物上到底存在哪些误区?误区1:抗菌药物=消炎药抗菌药物不是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多数人误以为抗菌药物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菌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抑制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菌药物可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害无益。
抗菌药物只能杀灭引起炎症的微生物,并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感冒就用抗菌药物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
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
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菌药物来使用。
实际上抗菌药物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个最容易出现的用药误区
搞混药名买错药.hzh
有的医生字迹潦草,如果你拿着这样的处方去买药,药师很可能“判断错误”。
这是因为,很多药名确实太相似了。
美国加州药学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内格雷特提醒,患者买药时一定要核对一下该药是否治自己的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错误用药因搞混药名所致。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提醒,比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等等。
【用药对策】首先,当你拿到一张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内容。
其次,实际用药时,还要仔细核对药名。
多种药物一起吃
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新的有害健康的物质。
美国临床信息中心主任安妮·迈尼盖蒂博士介绍,“升高血压和眩晕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副作用。
”
“还有一种药物须特别注意,就是抗凝药华法林。
”内格雷特博士介绍,该药被称为“药物相互作用之王”。
它的有效剂量范围比较窄,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也容易受到其他心脏病药物的影响。
【用药对策】最好保留药品说明书,留意关于常见副作用的说明。
如果同一时期使用的几种药物有相似的副作用,最好不要同时服用。
服药期间仍喝酒
不喜欢酒精的药物不在少数。
江苏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蒋宇利介绍,服安眠药时饮酒可能使人昏迷不醒;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饮酒,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酒精不仅会增加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出现严重的肝肾损害;糖尿病人用药期间空腹饮酒,容易引发低血糖。
【用药对策】除非医生明确告诉你,服某种药物期间不用忌酒,否则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即便是吃感冒药,由于可能含有解热镇痛药,酒精也可能增加它们对肝脏的伤害。
同类药物重复吃
拥有同一种通用名的药品,由不同药厂生产时,又会有一个独特的“商品名”。
很多时候,人们熟知商品名,却忽视了通用名,从而可能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
“例如,人们都知道‘速尿’这种利尿药,而对其通用名‘呋塞米’却知之甚少。
”内科医生布鲁斯·曼补充道。
【用药对策】如果医生选的药品有商品名,最好请他在处方上标明。
拿退烧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来说,“扑热息痛”、“退热净”也是指它,其商品名还有“必理通”、“泰诺林”等。
服药还吃保健品
保健品在超市和商场里就能购买,这让人们觉得它们“很安全”。
但要注意,如果你正在服用处方药,必须小心谨慎。
例如,次水杨酸铋片能迅速缓解上腹饱胀、烧心、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它可能与某些抗凝药、降糖药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用药对策】没错,当医生开处方时,你一定要把最近一两周吃过或正在服用的非处方药以及保健品告诉他,以避免这类风险。
服药期间不忌口
食物也会影响药物作用。
例如,柚子富含维生素C和钾,不过在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吃它。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临床药理学办公室代理主任黄秀美介绍,在人体的小肠内有一种酶,它能催化多种药物代谢,而柚子里的某些成分会干扰这种酶的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
喝柚子汁3—4小时内都可能干扰药物吸收。
另外要注意,吃止痛药期间不宜大量喝咖啡,服铁剂时要少吃油、不宜喝豆浆等。
【用药对策】处方上的药物对食物有没有挑剔?这方面也得问问医生。
肝不好没减药量
肝肾功能受损时,机体清除药物代谢产物的能力就会减弱。
而且,很多药物本身对肝肾的损伤就不小。
因此,这类患者用药通常要适度减量或者采用对肝肾影响较小的剂型,如栓剂、皮肤贴剂等。
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博纳·本杰明指出,没有为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减少药量,这是医生有时会犯的错误。
【用药对策】如果药品说明书强调该药可能伤肝肾,一定要向医生咨询服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
为了安全起见,医生开的药如果可能损害肝肾功能,或者患者本身患有肝肾疾病,最好先检测肝肾功能再决定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老人用药不慎重
老人在用药上可不能勉强。
痴呆、头晕、跌倒、血压升高等,都是老人用药后常见的副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初,马克·比尔斯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就已经制订标准筛选出“65岁以上老人使用不再安全”的药物列表,被誉为“比尔斯列表”。
给老年人用药时,可以参考一下。
【用药对策】65岁以上的人群,只要开处方药,就一定要咨询医生,问清该药是否具有副作用,是否需要减量,是否具有其他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