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语文:高二必修三《琵琶行》教案粤教版

合集下载

粤教版精品教案《琵 琶 行(并序)》教案3

粤教版精品教案《琵 琶 行(并序)》教案3

16 琵琶行教学目的1 、通过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了解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者的乐伎和艺人们的悲剧命运2 、体会作者把琵琶女的遭遇和诗人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写用意3 、体会作者运用生动、恰当、新颖的比喻来描绘音调的高低、强弱变化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难点诗篇中对音乐形象描写教学课时 3 课时第一课时一、白居易简介白居易( 772 — 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生活的年代是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战由盛转衰的时代。

在这段时期里,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官僚集团互相倾轧,政治非常黑暗。

白居易青少年时代是在战乱和贫困中度过的,这使得他对社会和人民疾苦有着较深的了解。

29 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在任左拾遗的三年,白居易从他的正义感和政治上的进取心出发,对时政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他屡次上书,反对宦官掌兵权,指责皇帝的过失,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五十首在内的大量讽喻诗,对这段在其政治与文学生涯中最有光彩的历史,直到几年以后白居易还颇为自豪。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的刺客刺死,白居易上书请捕刺客,反而因越职言事而得罪,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他送客浔阳江边,遇上一位弹奏技艺高超的琵琶女。

请她弹奏,听她诉说不的身世,诗人既同情她的飘泊憔悴,又联想到自己的贬谪,悲人自悲,于是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琵琶行》。

通过这一打击,使他早年的思想理念逐渐动摇,而向佛道思想靠近。

他在庐山东林寺建了草堂,礼佛参禅,越到晚年,他心中受佛教的浸染就越深,最后他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相交,自号香山居士。

七十五岁卒于洛阳,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倡导“新乐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创作必须民生疾苦,揭露社会时,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

二、教学“序”诗人在《琵琶行》中是借琵琶女沦落天涯之悲,抒自己满怀迁谪之怨,比兴相纬,寄托遥深。

1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口译序2 、教师补充资料:① 在《江洲司马后记》中,白居易对司马之职,有一段议论:“若有人蓄器贮用,急用兼济者,居之一日不乐;若有人养志忘名,安于独尊,处之虽终身无闷。

高二语文教案:4.16《琵琶行》(粤教必修3)

高二语文教案:4.16《琵琶行》(粤教必修3)

高考资源网()初考膏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课时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重点鉴赏课文第二节。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重点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对比阅读《听颖师弹琴》中的音乐描写。

教学媒体录音机多媒体图片教学设想《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篇。

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

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品味音乐美。

最后对比阅读及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分别是:数学,文学,音符。

”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二、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扬顿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挫,转折起伏。

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序曲一一急切愉悦一一滞涩悲哀一一雄壮激越一一戛然而止三、重点鉴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2•分组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明确: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整体感知,品味感情3.对比欣赏: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高中语文 416《琵琶行》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16《琵琶行》 粤教版必修3
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 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 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可编辑ppt
15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低沉抑郁。 第二部分“欢乐曲”——欢快明朗、清脆悦耳 第三部分“沉思曲”——“冷涩”“凝绝”, 第四部分“悲愤曲”——高亢激越
7
了叙作段在
诗 述因 诗原 小 正

的序文

。前
容 。
的 同

在 序
面 ,
时 又因 原
中 交
作 者
概。待有 述 在间 了时 一
可编辑ppt
8
听“曲”(播放音乐)
• 我们都欣赏过音乐,音乐的世界是美妙的, 而文学的世界也是美妙的,让我们从诗句 中听听一千多年前的一段琵琶曲.在此之 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琵琶名曲《十面埋 伏》,对琵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可编辑ppt
11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 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
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 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
可编辑ppt
12
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 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
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 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 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 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 “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粤教版精品教案《琵 琶 行(并序)》教案1

粤教版精品教案《琵 琶 行(并序)》教案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人教版]7琵琶行(并序)【背景资料】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

下邽(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

另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二、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下面是有关白居易的一则资料。

白乐天去世,大中(唐宣宗年号)皇帝以诗吊之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摭言》卷十五)二补充注释1.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宋赵德操《北窗炙輠(guo)》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

行者,其声行也。

”2.主人下马客在船——这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然后上船。

3.添酒回灯重开宴——回灯,旋转灯芯的装置,使灯芯加长,灯光更亮。

按:此时酒宴刚过,杯盘已撤,故云“添酒”。

但灯不能撤,可能灯光变得微弱一些,现在琵琶女被邀来相见,自当将灯光拨得亮些。

4.幽咽泉流冰下难——此句历来众说纷纭。

“冰下难”,一作“冰下滩”,一作“水下滩”。

现将郭在贻《训诂丛稿》中有关的解说摘要介绍如下:“冰下滩”是对的。

首先,“水”是“冰”之误,“泉”也是水,只能说“泉流冰下”,不能说“泉流水下”。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16【教学设计】《琵琶行》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16【教学设计】《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
赵县职教中心 武立芹
《琵琶行》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本单元精选了唐以来的古诗词,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格律常识,欣赏诗词曲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审美水平。

本诗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全诗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文辞优美,尤其是对音乐的描绘,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
2、增加对诗歌语言的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解决生字词。

2
、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情感与价值目标】
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体会诗人贬谪郁闷之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难点】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

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

琵琶行高三语文教案

琵琶行高三语文教案

琵琶行高三语文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琵琶行高三语文教案琵琶行高三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新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学教案

新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学教案
②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
③品味《琵琶行》的语言。
2.4.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提前分组,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协作完成任务。
②教师指导学生,组长汇总本组同学的疑问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③综合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分类汇总,得出结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能力
高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具备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对古诗文有着较高的鉴赏评价能力。
应对策略:
①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规划,特别做好教学流程的总体设想。预设情境,课堂上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点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②及时指导学生,并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提问。
2.3.学习的主要内容:
①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4.对策
①多媒体教室为载体,经过教师精选和推荐的资源网站为平台,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正确引导,积极鼓励。
②通过学习,写读后评论,评价论文等。
《琵琶行》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以及其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在时代的共名历史背景下初识白居易的创作风格。
②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地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②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条获取美感的途径,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审美态度,并以此去感受人生,领悟生活的真谛。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重点
①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②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作者如何通过音乐艺术沟通人物之间的情感,进而塑造人物形象。

高二语文教案 《琵琶行》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琵琶行》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基本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琵琶行》是一篇情感充沛的美文,通过诵读和学案导学的方法,学生会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

二教材教法分析
《琵琶行》是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文章。

教学本单元有一个要求就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

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象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

没有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没有不用包装的情感美。

诵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读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学生通过学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为理解作者情感做准备,通过问题的设置,把握诗人的情感线索和结构线索。

三教学目标定位。

16、琵琶行(并序)-粤教版必修3教案

16、琵琶行(并序)-粤教版必修3教案

16、琵琶行(并序)-粤教版必修3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经历;2.理解《琵琶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3.学会运用常识性推理分析文本,把握文本中的形象、意象和音乐元素;4.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古文的能力;5.培养学生爱好音乐、了解文化和传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琵琶行》的主题和意义;2.常识性推理分析文本,把握文本中的形象、意象和音乐元素。

三、教学难点1.常识性推理分析文本,把握文本中的形象、意象和音乐元素。

四、教学内容1.琵琶行(并序)的文本分析;2.琵琶行的主题和意义;3.李白的生平经历;4.琵琶的历史与文化。

五、教学过程1. 热身请学生们听一段古琴演奏《琵琶行》的片段,并讨论此琴曲的音乐元素及其表达的情感。

2. 导入老师向学生引入本课的主题——《琵琶行》。

3. 文本分析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阅读和分析文章,并填写以下表格。

作品名称题材艺术特色琵琶行(并序)叙事以琵琶为载体表达主题2.全班讨论:老师和学生讨论听、说、读、写中的听和读。

口头概括文章大意,并指出听力过程中听到了哪些生词、生造词,有什么理解难度。

3.文本分析:老师带领学生根据文本,分析其主题和意义。

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中的形象、意象和音乐元素,掌握方法和步骤。

4.课文朗读:让学生自己背诵文中喜剧、悲剧的段落,然后比赛,看谁能背诵最长。

4. 李白的生平经历学生通过老师讲解、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并分组展开讨论。

学生可通过文献资料及相关影片、图片等资料了解李白。

5. 琵琶的历史与文化讲解琵琶这一古代乐器的起源、发展、演奏技巧和普及情况。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琵琶曲、琵琶演奏家及其故事。

6. 总结归纳老师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欣赏、解读古代诗词和曲艺作品等。

最后,学生在小组内,结合课文分析和生活实际,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归纳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粤教版必修三《琵琶行》word学案

粤教版必修三《琵琶行》word学案

《琵琶行》讲学稿件(教师版)广州一中黄欣欣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特殊句式。

2、赏析摹写音乐形象的诗句。

3、品析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4、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赏析摹写音乐形象的诗句。

2、品析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流程(一)懂作者1、基本资料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

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进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2、生平轶事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

少年就以诗成,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二)知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三)识体裁(关于“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粤教版必修三《琵琶行》word教案1

粤教版必修三《琵琶行》word教案1

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琵琶行》导学案琵琶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 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1. 给下列难字注音:铮()铮然贾()人悯()然转徙()荻()花霓()裳琴()瑟()琵()琶()钿()头呕()哑()嘲()哳()六幺()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东船西舫悄无言()自言本是京城女()转徙于江湖间()转轴拨弦三两声()却坐促弦弦转急()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3.翻译下面的句子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译文:b.转徙于江湖间译文:c.使快弹数曲译文: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译文:3. 用“/”标出下列诗句的诵读节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琵琶行(并序)学案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琵琶行(并序)学案 粤教版必修3

琵琶行(白居易)【课前品韵】『水调歌头』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赏析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

“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

“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

“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

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

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

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

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

“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4.16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5(粤教版高中必修三)

4.16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5(粤教版高中必修三)

4.16琵琶行(并序) 教学设计5(粤教版高中必修三)【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3、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教学课时】三课时一、故事导入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

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高山流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

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

说罢,伯牙弹了起来。

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

伯牙惊叹不已。

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

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家作品介绍1、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诗坛代表人物。

与诗人元稹合称“元白”,与诗人刘禹锡合称“刘白”。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二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

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当时号称“千字律诗”。

2、创作历程:(1)前期(从入仕到被贬江州司马)白居易少年得志,官至左拾遗。

琵琶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琵琶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琵琶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琵琶行是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阐明怜悯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感悟了诗人对自己刻骨铭心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整理的琵琶行粤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琵琶行》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揶揄,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重点鉴赏课文第二节。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解释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重点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对比阅读《听颖师弹琴》中的音乐描写。

教学媒体录音机多媒体图片教学设想《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篇。

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单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

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品味音乐美。

最后对比阅读及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空间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琵琶行》课堂实录师:上课生同: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中国是一个散文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察觉到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杜博韦,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几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作诗词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抒情诗一代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德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出示诗歌字幕投影)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生共同即席上述诗歌)师:这位诗人是谁?生同: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同: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生同:被贬浔阳。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

4.16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3(粤教版高中必修三)

4.16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3(粤教版高中必修三)

4.16琵琶行(并序) 教学设计3(粤教版高中必修三)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用正面渲染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写作。

4.学习诗歌,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教学重点分析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方法诵读法与比较阅读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反复诵读,正音释义后了解故事概况。

2.鉴赏诗的结构和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颂白居易这句话哪些字(秋、天涯、迁谪、别离)最能看出作者的处境?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解题1.白居易(出示多媒体投影)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座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写的。

2.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三、整体感知1.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一段),注意读准字音。

投影:贾(gǔ)人荻(dí)花管弦(xián)六幺(yāo)钿(diàn)头呕哑(ōu yā)嘲哳(zhāozhā)虾(há)蟆陵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放录音),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王王王久二琵琶行一、教学目的: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第二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字词正音:湓p e n江名)贾g0(商人)思S 1(名词,思绪)嘈c d ((声音粗重)舫f a ng船)虾蟆h d m3田di d 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篦b 1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呕哑o uy(象声词,乐声嘈杂)嘲哳zh a ozh(象声词,声音细碎)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关于小序: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元和十年(9),予左迁(10)九江郡(11)司马(12)。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13),降职为秋天俄)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14)。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15),邻船的人那琴声地发出京城乐曲的声调原来是歌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16),年长色衰,委身(1)为贾人(2)妇。

遂过向乐师年龄增长,容颜衰老嫁给作妻子(我)就命酒(3),使快(4)弹数曲。

曲罢悯然(5),自叙少小叫(手下人)摆酒畅快弹奏几支曲子弹完(她现出)忧郁的样子述说年轻时欢乐事,今漂沦(6)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7)二年,事情漂泊沦落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辗转迁徙各地京官外调(已有)恬然(8)自安,感(于)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自己觉得安然(却)被这人的话感动了才觉得被贬谪的失意之情因此写了长句(9),歌(10)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1),命(12)曰《琵琶行》。

(这首)七言诗作歌并送(给)他共字命名叫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浔阳江头(13)夜送客,枫叶荻(14)花秋瑟瑟。

晚上,在边秋风下,响瑟瑟第一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主人(16)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17)。

白居易陪走上酒杯(却)没有(助兴的)音乐醉不成欢惨(18)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酒)欢乐悲伤分别(看到江面)月影映在江里分析:主人下马”与客在船”是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

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

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

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形象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象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

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然听到面(飘来)琴声回去(也)出发分析: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

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第三层: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

第一诗段: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诗的引子)寻声暗(19)问弹者谁?琵琶声停语欲迟(20)。

顺着轻声询问要回答,(又有些)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20)重开宴。

把船移近那船她上菜拿回盏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声声(她)才(走)(却)还着遮住半边脸分析: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

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

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

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第一层: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精诚凝聚=A_A=成就梦想转轴拨弦(22)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动琴动琴(调音)三声两声没弹奏(就)含深弦弦掩抑(23)声声思(24),似诉平生不得志。

(一)低沉抑郁(的乐声)(一)愁思好倾一能低眉信手(25)续续(26)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着头随连续拨伤心的事情分析: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

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轻拢慢捻抹复挑,(27)初为《霓裳(1)》后《六么(2)》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先弹奏弹奏分析: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

大弦(3)嘈嘈(4)如急雨,小弦⑸切切⑹如私语。

粗如同(降临的)急雨细在低声私语分析: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乐效果。

嘈嘈、切切,象声词,采用对比手法。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7)交错间杂弹奏(好象)在里分析: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来概括音乐的美。

间关莺语花底滑(8),幽咽(9)泉流冰下难(10)。

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宛转流利像冰下泉水幽幽咽咽冷涩艰难分析:滑”和难”比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善于歌唱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难”指滞涩阻塞,就像人低声哭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难通。

幽咽”见杜甫《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这是诗人想象中听到的声音。

其特点:如泣如咽,似断似续。

冰泉冷涩弦凝绝(11),凝绝不通声暂歇。

像冰下的泉流寒冷滞涩,弦声渐缓似要断绝凝结不通弦声暂时停歇分析:形容声音越来越低沉,以至停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一种产生这时琴分析: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有声无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2 )突然破裂溅射爆发齐鸣分析:形容琴声在沉咽、暂停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

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板书提纲:音乐描写:嘈嘈粗重切切细轻急雨急骤、紧张错私语舒缓、松弛杂滑流利、畅通弹难滞涩、阻塞有声无声迸、鸣激越、雄壮、强烈、高亢、昂扬、刚健凝绝、幽咽、私语微弱、低沉、抑郁、柔和曲终收拨当心画,(13)四弦一声(14)如裂帛。

乐曲终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一下四根琴弦响象撕裂绸帛画通划分析: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

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

(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船静悄悄话声只看见一轮秋月淡白分析:用精炼的笔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

第三层:听众的反映。

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这两句?1、为了突出音乐效果。

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 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

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

2、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

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

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

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第二诗段: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咼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第四课时沉吟(15)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16)。

片刻把拨子放插琴弦之中理现出正容第一层: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备自叙时的动作和神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17)下住。

说(她)子居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1)第一部。

成弹奏名字列在最前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2)妒。

一曲弹完使琵琶名手叹服上妆后常常美貌歌伎嫉妒五陵年少⑶争缠头⑷,一曲红绡不知数。

(5)京城富贵子弟送(弹完)(所得)不计其数钿头银篦(6)击节碎(7),血色罗裙翻酒污(8)。

镶着金花的银钗(给音乐)打拍子敲碎了红(被)泼翻了的酒沾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又(欢笑)白白消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9)。

离开容貌衰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10)嫁作商人妇。

车马少年纪大了给商人作妻子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11)买茶去。

营利轻视个到离去去来(12)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他)走了以后(我在)独守围绕月光清寒去来:偏义复词,来:助词无义。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3)忽然梦见年轻时的往事梦中啼哭泪洗脂粉红痕满面分析:前半部分描写早年色艺超群时的奢华惬意的歌伎生活,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作铺垫,后半部分表现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

转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亡,年长色衰。

第二层: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分析:本段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琵琶女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后来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纨绔子弟争相追逐,门庭若市,反衬后来的门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后来的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只有明月寒水作伴的孤寂生活和伤感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