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汇编 26 实验探究题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锈蚀的条件》(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锈蚀的条件》1、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燃烧和锈蚀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铁丝燃烧如图1所示,取3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系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杆,点燃火柴杆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1)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2)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3)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更剧烈的原因.探究二:铁粉腐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将所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广口瓶内氧气含量几乎为零),记录量筒的起始和最终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4)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过程.(5)实验开始后,广口瓶温度上升,说明铁锈蚀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6)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实验③表格空白处样品的组成是.(7)该装置还可能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答案】解:探究一:(1)为防止燃烧产生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2)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铁丝不能燃烧;(3)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因此铁丝燃烧更剧烈;探究二:(4)因为广口瓶中铁生锈所以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所以量筒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加入NaCl后所需时间缩短,故答案:加快;(5)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故答案:放热;(6)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并比较①方案中实验设计,控制铁和水的用量相同不加碳进行即可.故答案为:(7)因为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含量是答案:探究一:(1)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2)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3)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探究二:(4)加快;(5)放热;(7)19.2%;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2、张敏发现家中炒过咸菜后未及时清洗的铁锅,比洗净未擦干的铁锅更易生锈.难道是在有盐存在的条件下铁生锈的速度加快了吗?小敏针对问题展开了探究.(1)铁生锈的本质是铁与反应的结果.【提出猜想】有盐存在的条件下,铁生锈的速度会加快吗?(2)工业生产中用稀盐酸除去铁质器械表面的铁锈,请写出除锈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探究】铁生锈的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设计】小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3)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A瓶铁钉表面先出现红色物质.【实验结论】(4)铁生锈的速率还与有关.【进一步猜想】(5)你认为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填一种即可).【拓展与延伸】在查阅资料后,小敏设计了一组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及有酸存在条件下铁生锈的情况.实验记录如下:(6)分析以上实验,二氧化碳会促进铁的生锈,请结合以上实验和你学过的知识大胆分析其原因,你的分析是.(7)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以上实验中得到的信息有(答一点即可):.【答案】2332(4)氧气浓度;(5)温度(合理均可);(6)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除去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比潮湿的空气生锈少,而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实验1、2均具备,从而说明二氧化碳会促进铁生锈;(7)酸能更快促进铁生锈(合理均可).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实验二:某同学在家中发现,炒完菜的铁锅表面容易生锈。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精选(原卷版)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精选一、实验题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两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除去HCl杂质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①所选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是______________。
①写出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中,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与之前相比会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基本不变”之一)。
(2)第二组的同学欲用CO气体(含有少量的H2O)测定该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
现取16g氧化铁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进行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D→C”(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完全充分进行)。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①仪器C的玻璃管中样品充分反应后,测得质量为12.16g,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①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除测量仪器C反应后的质量外,还可以利用仪器C中化学反应的气体生成物进行计算,可在仪器C后添加装有_________溶液的试剂瓶对气体进行吸收。
①该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具体的改进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
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发现_______(填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中考化学 核心考点二轮专项训练 专题27 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核心考点二轮专项训练专题27 实验探究题【三年中考概况】近几年中考,科学探究性试题是化学必考题型。
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实验室有关气体反应原理、发生和收集装置以及它们间的联系、燃料燃烧、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氢氧化钠变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科学推理的方法鉴别O2、H2与CO2;盐酸盐、硫酸盐与碳酸盐;酸溶液与碱溶液。
【马年中考策略】1.能够说出仪器的名称,把仪器的性能、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结合起来解答题目。
液与碱溶液。
2. 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正确的结论,并填写实验报告。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紧扣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二是要根据实验条件筛选出合理的假设;三是注意发现数据分布的规律和实验特征现象,正确推理出结论。
【三年中考回放】1.实验室里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a和b的名称:a ;b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药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2.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20℃时,向盛有40g 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 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 固体未溶解.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 mL (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 mL (水的密度为1g/cm3).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胶头滴管 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 填“10mL ”或“20mL ”或“50mL ”)规格的量筒.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 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3.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2mLNaOH 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 .这是由于 .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滴入,溶液碱性逐渐减弱.这是由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4. 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实验 编号容器I 针筒I容器II 针筒II 红墨水 液面位置 a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 水 保持左高右低b 0.55g锌15ml盐酸0.24g镁15ml盐酸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1)实验a中,容器I内产生的现象是.红墨水液面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b中,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是(填“I”或“II”),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5.我市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量锌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固体B.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关于滤液A所含溶质的猜想中,不合理的是(填写序号).①猜想一:只有硫酸锌;②猜想二:硫酸锌、硫酸亚铁;③猜想三: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④猜想四:硫酸锌、硫酸铜(2)设计简单实验,确定“猜想二”对应的固体B的成分:.(3)反应后析出金属的质量(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比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小.6.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H(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究一 H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H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②是CaCl2.【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H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猜想三:NaOH(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猜想一”不成立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解析】探究一(1)据标签可知,溶液含钙且与碳酸钠的反应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氯化钙;7. 在化学实验室,小刚和小强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探究】为检验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小刚和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小明: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小王: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错误的是.理由是.请你设计另外一个方案,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8. 小丽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专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淸石灰水.【进行实验】搡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A中无明显现象B中C中A中物质是食盐水B中物质是稀盐酸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定方案.【实验与探究】(1)小丽将所有废液倒入一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2)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中性),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出现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没有(离子符号).【方法与应用】通过以上探究,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是9.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3.15”晚会,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同学们的好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查阅资料](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n合金);(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实验探究](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到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说明此样品为.(选填“真”或“假”)黄金.(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想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钯的活动性比银弱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钯的活动性比铂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马年中考演练】【演练1】在学习第九单元金属与盐反应的性质时,同学们做了如图1所示的探究实验.充分反应后同学们将实验所得的废液都倒入了同一个废液缸里,实验结束后为了不造成水体的污染同学们想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同学们将废液进行过滤后得到了无色的滤液a和滤渣b.【提出问题】滤液a和滤渣b中含有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滤液a中一定不含硝酸铜和硝酸银.【表达与交流】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乙同学猜想:滤渣b中含有的物质是铜.【探究实验1】如图2【反思与评价】通过实验1的现象请你对乙同学的猜想做出评价;【表达与交流】三支试管中的废液混合后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解释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的现象同学们判断,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滤渣b中所含有的金属是.有金属铜和金属银;(3)2Al+3Cu(NO3)2=2Al(NO3)3+3Cu;(4)硝酸铝;(5)银、铜、铝。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探究题的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只含有Na2CO3、NaCl)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取5g样品,往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如图,试计算:(1)其产生______g二氧化碳。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答案】(1)1.76;(2)84.8%;(3)10%【解析】(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76g;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44X y 1.76g106/44=X/1.76g 117/44=y/1.76gX=4.24g y=4.68g(2)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4.24g/5g×100%=84.8%(3)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4.68g+(5g-4.24=5.44g溶液的质量为:51.16g+5g-1.76g=54.4g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44g/54.4g×100%=10%2.小东、小林和小雨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很感兴趣,决定做实验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中可供使用的用品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及若干支试管。
(提出假设)假设(1):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H2O。
假设(2):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Na+。
假设(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
小东认为不做实验即可说明假设(1)不成立,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雨认为向实验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同意她的观点吗?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活动性》(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活动性》1、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4)你认为(1)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答案】解:(1)活泼金属锌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答案为:Zn+2HCl═ZnCl2+H2↑;(2)盐酸先与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发生反应,待氧化铝除去后,铝与稀盐酸接触而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3)【提出合理假设】铝的小颗粒呈黑色与反应中出现的“灰黑色沉淀”颜色相近,可猜测灰黑色可能为未完全反应的铝或是铝与未完全溶解的氯化铝的混合物;故答案为:铝(或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得出结论】实验①加入适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灰黑色沉淀不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即猜想c 不能成立;实验②加入适量的水和③加入适量的乙醇都可观察到有固体物质被溶解,说明固体中还含有易溶于水和乙醇的氯化铝,因此,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可判断沉淀为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故答案为:不成立;铝和氯化铝;(4)对于金属纯度的影响、所用盐酸浓度的影响等,小明的方案中都没进行必要的控制且操作中也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不能据此实验判断两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故答案为:不能;设计方法角度: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操作可行性角度: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Mg、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实验。
2019届中考复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实验探究专题(含答案)
2019届中考复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实验探究专题1. (2018·山东烟台)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氨气水溶液呈碱性②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做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 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NaHCO3和NH4HCO3 两种物质。
其中装置C 的作用是。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NaHCO3 和NH4HCO3的质量比,同学们取两份等质量的该品牌膨松剂样品,利用图提供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序号实验操作测得数据实验1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 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 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装置C增重1.98g实验2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人A 装置试管中,将A 装置依次连接C、B 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装置B增重0.34g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是。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2. (2018·江苏无锡)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I 、吕布兰法:1789 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 ,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1)碳酸钠俗称2)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
最新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100题)
历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真题汇编——综合实验探究题(100题)(原卷版)1.水产养殖的速效增氧剂“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2322aNa CO bH O )。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鱼浮灵”的制备、成分测定及增氧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氧碳酸钠有23Na CO 和22H O 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
②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
Ⅰ.“鱼浮灵”的制备。
实验室用23Na CO 与稳定剂的混合溶液和30%的22H O 溶液反应制备过氧碳酸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反应温度不能超过20℃的原因是_____。
(2)反应结束后,停止搅拌,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过氧碳酸钠固体。
加入异丙醇的目的_____。
Ⅱ.“鱼浮灵”的成分测定。
(定性检测)检测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成分。
(3)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定量研究)测定“鱼浮灵”中过氧碳酸钠的组成。
实验③:称取一定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2B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钡(3BaCO )固体3.94g 。
实验④:另称取相同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消耗4KMnO 的质量为1.896g ,该反应的原理是:42224244222KMnO 5H O 3H SO K SO 2MnSO 5O 8H O ++=++↑+。
(4)计算确定过氧碳酸钠(2322aNa CO bH O ⋅)的化学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Ⅲ.“鱼浮灵”的增氧原理。
研究小组通过测定常温下相同时间内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变化,探究23CO -、OH -对22H O 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对比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5)由实验②可知,常温下,过氧化氢水溶液呈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6)过氧碳酸钠可以速效增氧的原理是_____。
2019年中考化学压轴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含2019试题)及答案解析
实验探究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吸热情况。
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 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
得到了如下数据:混合后试剂 2 温度溶解后静置后试剂1 试剂 3 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 ℃/ ℃10mL HCl (20% )0.5gNa 2CO3 10mLH2O 20.0 23.3 20.0 23.720.00.5gNaHCO 10mL H C(l 20%)20.10mLH2O 20.0 18.5 20.0 20.8 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Na2CO3 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B.NaHCO3 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C. 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D. 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2.“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是今日枣庄的城市名片,而她又素以“煤城”著称。
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变为清洁能源。
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来源:]【查阅资料】水煤气是混合气体,由两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组成,可以燃烧。
【提出问题】水煤气是什么?【猜想假设】根据资料和反应物判断,水煤气可能是:①一氧化碳和氢气;②二氧化碳和氢气。
(1)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设计实验】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一种,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猜想。
[ 来源:] (2)你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可能的现象为。
【实验结论】(3)那么,猜想(填序号)是合理的。
3.(2019陕西)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包括表中空格) 。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 来源:]【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
中考化学复习学案专题 实验探究习题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入浓氨水。
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Ⅱ(如下图中甲所示):烧杯B 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左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
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它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甲同学猜想: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它熄灭了;乙同学猜想:蜡烛燃烧后,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导致了蜡烛熄灭;丙同学猜想:甲、乙两位同学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两人的猜想都有道理; 丁同学猜想:。
[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是40℃;②生石灰(CaO )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aO + H 2O = Ca(OH)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设计]大家激烈地讨论,很难达成一致。
于是丁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反思]①在该实验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是②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底部的固体中可能含有哪些成分?(写出三种即可)3.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 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 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查阅资料】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且没有气体物质生成。
【实验一】检验玻璃罩内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乙甲【实验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用如图B 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 mL 的集气瓶中, 燃烧匙中点燃的固体药品的名称是;(2)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 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进入液体的体积约为125 mL 。
中考化学试题《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中考化学试题《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加热液体C.读取液体的体积D.测溶液pH 2.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取用块状固体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收集氢气B.蒸发C.过滤D.测定溶液的pH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溶液B.加热液体C.滴加液体D.CO2验满5.试管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仪器。
如图中使用试管进行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B.C.D.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7.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读取液体体积C.移走蒸发皿D.过滤粗盐水8.合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闻气体气味C.取用液体药品D.熄灭酒精灯9.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进行过滤实验操作时,用玻璃棒引流B.手心对着标签拿试剂瓶倾倒液体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内验满D.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10.加热常要使用酒精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1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蒸发C.闻气味D.稀释浓硫酸1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B.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黄河水B.稀释浓硫酸C.验满二氧化碳D.称量固体药品14.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管取液C.取用氯化钠D.液体的量取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实验与科学探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与科学探究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与科学探究一、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二、近两年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内容及启示三、中学生实验问题和探究问题解决的主要障碍四、实验与科学探究复习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五、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回顾与建设一、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1.能识别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操作方法、主要用途及注意事项。
2.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对实验中出现的事故会进行应急处理及误差分析。
3.掌握产气反应原理,明确气体发生器和P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4.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能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加以分析。
5.能描述氧气、二氧化碳、酸、碱、盐等物质性质实验的现象。
6.掌握测定水成分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掌握工业炼铁的原理、简单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7.知道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药品的保存方法;能正确稀释浓硫酸并了解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结果。
8.能够测试和识别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酸、碱溶液和碳酸盐。
9.掌握混合物分离与纯化的区别、联系、方法和原理。
10.能根据设置的问题情境,发现其中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问题可能的结果作出猜想或假设。
11.能够根据所探索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估。
12.能初步应用观察、阅读资料、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13.能够初步运用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和归纳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
能够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的关系;能够评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二、近两年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内容及启示1.形式:没有大型连接装置,一般较小,带有探索性问题。
试题容易裁剪,难深入,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选拔和考核。
体现统一性与个性的结合,适当增加开放性问题。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湿衣晾干B. 食物腐烂C. 纸张燃烧D. 钢铁生锈2.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 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C. 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 蒸馏水:我被酒精灯加热后蒸发了3.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俗称“一滴香”的物质对人体有毒,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
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 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饮用酒B. 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C. 用甲醛浸泡的海鲜D. 用干冰冷藏的食品4.当你在复印材料时,经常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是臭氧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 该变化是化学反应C. 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 臭氧与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5.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铁锅生锈B. 玻璃破碎C. 牛奶变酸D. 燃放烟花6.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A. 樟脑丸放在衣橱中消失B. 木材做成课桌C. 食物腐败D. 石蜡熔化7.“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碾米B. 淘米C. 洗菜D. 酿酒8.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SiO2属于氧化物B. 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C. 该保鲜剂可以与明火接触D. 酒精挥发发生了物理变化9.人体中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汗水的挥发B. 蛋白质的水解C. 葡萄糖的氧化D. 油脂的消化吸收10.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雪糕慢慢融化B. 吃进的食物被消化C. 电灯泡通电发光D. 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11.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B.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C. 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属于物理变化D. 更多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1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 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蔗糖溶解于水B. 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C. 海水晒盐D.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二、多选题14.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A. 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B. 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铁两种固体粉末(观察颜色)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15.(多选)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铜丝作导线B. 活性炭作吸附剂C. 天然气作燃料D. 氮气用作保护气16.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O2)变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 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D. 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17.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B.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 工业污水需要处理后才可以排放D. 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18.下列物质颜色为黑色的是( )A. 氧化镁B. 二氧化锰C. 碳酸氢铵D. 氧化铜19.下列关于化学发展的看法错误的是()A.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 提升人类健康水平C. 有助于人类开发新能源D. 帮助人类研制电脑软件三、填空题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________ 21.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都由两种相同放入元素组成,C、D均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C后,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 ,B________;(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22.生活处处化学,请列举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四种化学制品________ .23.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项试题一、科学探究题1.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这些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 为探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Cu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假设三:红色固体中有Cu和Cu2O请回答有关问题:(1)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假设_____成立;若看到溶液变成蓝色,且仍有红色固体,则能否支持假设三?_____(选填“能”或“不能”);(2)现将3克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称得烘干后的滤渣质量为1.4克,则原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_____。
2.合金中除含金属外,也可以含有非金属。
已知某铝合金粉末除含铝、铜外,还含镁和硅中的一种或两种。
小冬设计实验对该铝合金粉末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硅不能与盐酸反应。
(2)铜、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铝、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得到相同的气体。
硅有氢氧化钠的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Si+2NaOH+H2O=Na2SiO3+2H2↑,足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NaAlO2,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提出猜想】猜想一: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镁。
猜想二: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硅。
猜想三: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________。
【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粉末中还含有硅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______,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实验二_______略_______【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3.复习常见的碱的性质时,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归纳,并设计了学案。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复习策略(一)重视教材与学习笔记的运用在对化学实验探究题进行复习的过程中,与其用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不如将所有的学习内容归纳到教材和学习笔记中,让学生在特定的复习专题模块中进行知识的复习和总结,并利用综合练习试卷形式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教师为学生划定的教材重点内容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记录的学习笔记,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所在,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重新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并找出自身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薄弱部分强化专项训练的运用,再结合复习资料中各复习专题模块中的经典范例和练习题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深化记忆。
(二)深化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一般来说,在对实验探究题进行复习的过程中,要强化不同复习阶段内对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深度。
例如,在第一轮总复习阶段,教师在讲解重点知识内容时,应强调知识结构的逻辑结构,简明扼要地让学生了解整体内容的核心要点所在。
在第二轮复习时,则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来为学生重点讲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对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并在深入讲解重点知识的过程中弥补自身在之前学习中的不足。
在最终复习时,则要按照学生对特定专题内容的学习水平有取舍地深化知识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在复习的深入中变得越来越扎实,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三)注重知识的有效迁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许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依照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丰富和整合。
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迁移意识,通过已学内容和教师给予的复习总结思路,对知识结构进行举一反三,因为在复习过程中,复习的时间有限,教师能讲解的内容也有限,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将同样的题型或同一内容按照不同的逻辑结构进行整理归纳,当学生能在知识讲解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让知识按照学生的需要与不足进行有效的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有针对性地学习特定的知识内容,并在学习中实现同一知识要点向不同题型结构方向的迁移。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冲刺高频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数字化实验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空气组成的测定数字化实验探究题1、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2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用V、V1、V2表示)。
【答案】解:(1)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被消耗,图象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
故填:温度降低至室温、瓶中氧气被消耗;(3)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即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为:V1-V2,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所以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故填: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三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由图一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对图一实验进行了如图二所示的改进。
图二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1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明分析,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任答1点)。
(4)与图一实验相比,图三实验的优点是(答一点)。
图三实验中,为了使氧气反应更充分,实验中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
A.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B.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C.增加铜粉的质量(5)为了帮助同学们的理解图一实验的原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图一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四所示。
试回答: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小组同学首先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装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位于瓶内中间,而装足量白磷的燃烧匙却浸没在蒸馏水下。
他们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被点燃,燃烧现象为。
【提出问题】红磷在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再次被点燃。
(1)红磷属于(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题意,得出结论: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可行”或“不可行”)的,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附加分: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 4 分的奖励,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 分。
实验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如图2.则,在图中(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请你解释曲线 AB 段、CD 段、DE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1、2、3、【答案】解:红磷被点燃,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故填:产生白烟。
【实验验证】(1)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填:单质。
(2)红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3H2O2H3PO4。
故填:P2O5+3H2O2H3PO4。
(3)根据题意可知,氧气没有完全反应,猜想①正确。
故填:①。
【反思交流】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其理由是红磷完全反应后,装置中剩余有氧气。
故填:不可行;红磷完全反应后,装置中剩余有氧气。
【拓展延伸】在图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AB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氧气几乎不消耗;CD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红磷熄灭,温度下降,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下降,氧气上浮;DE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及答题技巧整理
2019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及答题技巧整理2019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及答题技巧整理
2019山东青岛中考
29.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市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海水综合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解决并填空:
问题一、海水制镁过程中如何富集镁离子?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
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晒盐后的卤水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_________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问题二、粗盐纯化过程中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
提纯时,先向粗盐水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目的是完全除尽______________;再加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溶液,除去杂质阳离子;滤去沉淀,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将溶液的pH
调为7,即得到精盐水。
问题三、海水制碱的产物成分是什么?
同学们从某企业取回少量碳酸氢钠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
样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甲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乙的猜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丙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氢氧化钠。
他们做出上述三种猜想的科学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考化学重要题型四: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重要题型四实验探究题(10年10考,9~13分)一阶点对点练基础能力点1实验猜想例1某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过碳酸钠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得到无色溶液。
同学们对得到的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过碳酸钠与水反应有两个过程:①Na2CO4+H2O=== Na2CO3+H2O2;②过氧化氢在碳酸钠水解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猜想与假设】猜想1:Na2SO4猜想2:猜想3:Na2SO4、H2SO4猜想4:Na2SO4、H2SO4、Na2CO3其中不合理的猜想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元素守恒]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小明为探究这两种物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1】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H2猜想2:NH3猜想3:C2H2小明提出猜想2不成立,其原因是。
【提出问题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CaO猜想2:Ca(OH)2猜想3:CaCO3小刚提出猜想1不成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点2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的对应关系例3同学们对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得到的滤液成分很感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OH和Ca(OH)2【进行实验】例4已知甲醇燃烧后的产物中除了水蒸气外,还含有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小组同学对其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
【进行实验】小华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冲刺高频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误差分析实验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实验数据处理或误差分析实验探究题1、甲、乙、丙三同学在学完了第二单元后,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想探究能否用其它物质来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他们选取了以下几种物质:铁丝、硫粉、木炭、镁条(镁是一种金属).凭已有知识他们进行了讨论:【答案】解:(1)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丝只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2)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也同时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利用的是压强的改变,所以若把红磷换成木炭,木炭和氧气反应又生成二氧化碳,没有改变集气瓶内的压强,达不到实验目的,可将集气瓶中放上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即可达到实验目的;(4)镁在燃烧时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为了让实验取得成功,得保证装置不漏气,因此该同学进行实验时的第一步应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进行实验时,为了使镁条变得光亮应用砂纸打磨;(5)占空气体积分数78%的氮气不能溶于水,因此所消耗氮气不会是由于溶解所造成,故可猜想氮气与镁条发生反应而被消耗;因为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和氧气以外的气体反应,因此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6)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l/5,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装置漏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7)①燃烧停止并冷却,由于左瓶中压强降低,若打开止水夹a、c后,水进入左瓶中;②若打开止水夹b、c后,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压强不变,因此右瓶中没有什么变化;③若打开止水夹a、b、c,由于整个装置中的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因此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故答案为:(1)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3)氢氧化钠溶液;(4)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砂纸打磨;(5)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不能;(6)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7)①水进入左瓶中;②没有什么变化;③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变小.2、活动探究一、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甲回答问题:解:活动探究一(1)(1)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引流.(2)酸类因为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阳离子相同,有形同的化学性质,又因为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或酸根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故答案为:阴离子或酸根离子.(3)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二氧化碳等,验证有水的生成时,看到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故答案为: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4)将小试管放入冷水中,会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故答案为:将小试管放入冷水中.活动探究二(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铜粉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尽;②装置可能漏气,;③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故答案为:(1)15%;(2)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3)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2)根据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3)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4)①将海水进行蒸发可得到粗盐.将粗盐经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步骤,可初步提纯得到精盐蒸发结晶,故填:过滤,蒸发;②要除去CaCl2和MgCl2等可溶性杂质,可以将该食盐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最后加入盐酸故填:Na2CO3,HCl;③使用碳酸钠制取氯化钠成本高,而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故填:成本比较高或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5)①配制溶液的顺序是取固体、称量、将固体加入烧杯中,量取水倒入烧杯中,搅拌,故填:②⑤①④③;②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0g+5g+3.2g=18.2g,砝码缺少一个角,则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变小,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填:18.2,小于;(6)①根据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填:离子;②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所以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为OH-、H+、H2O;故填:复分解,OH- H+ H2O.4、硫化氢(H2S)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SO2和水生成.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并用其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图2表示用上述配制的稀盐酸与40g某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使用数字传感仪测得溶液温度变化的曲线.①该图象说明中和反应,(放热或吸热)②当加入25g盐酸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微粒有:(用化学符号表示).③试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解:(1)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2)①制取硫化氢是用的固态硫化亚铁和液态稀硫酸,而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气体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制B装置;②y因为硫化氢密度比空气大,若用C装置收集H2S气体,进气口应为长管b;③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将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紫色石蕊试剂;反应现象为溶液变红;④硫化氢溶于水形成酸,所以用碱液吸收,所以为了防止多余的H2S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试剂为NaOH溶液;(3)①观察坐标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反应是放热的;②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入25g盐酸溶液时盐酸过量,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盐酸,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盐酸中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溶液中还存在水分子;③解:设40克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可知加入盐酸为2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NaOH+HCl═NaCl+H2O40 36.5x 20gⅹ7.3%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4%.故答案为:(1)2H2S+3O22SO2+2H2O;(2)①B;②b;③紫色石蕊试液;④氢氧化钠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①放热;②H2O、Na+、Cl-和H+③解:设40克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可知加入盐酸为2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NaOH+HCl═NaCl+H2O40 36.5x 20gⅹ7.3%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4%.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含解析)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含解析)一、单选题1.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 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B.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C. 参加反映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3D. 图示中x的值为23.在化学反应MnO2+4HCl(浓)MnCl2+2H2O+C12↑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变化最大的元素是()A. MnB. ClC. HD. O4.“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A. 因为碱的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 在同一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5.下列有关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NaCl和HCl里,氯元素均为–1价 B. 在H2中,氢元素显+1价C. FeCl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一定显负价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单质铁中,铁元素可能显+2或+3价B. 在化合物中,同一种元素只能表现出一种化合价C.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总是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总是显负价D. 在任何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单质的化合价为零B. 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相同C. 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D.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化合物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22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 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9.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原子种类都发生了改变B. 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 MnO2是加快H2O2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D. 相同条件下,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且该气体不与空气成分反应)一般可用向下排气法.所以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的密度一定比空气小11.如图表示的是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是有机物B. 该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C. 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1;31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结论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其中合理的是()A.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B. 二氧化碳和和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 Na+、K+、S2﹣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 同温下分解过氧化氢,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13.在点燃条件下,甲、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一定条件下,丁可转化为乙C. 反应中甲、乙的分子数比为1:1 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了14.下列化学式和名称都正确的是( )A. 氧化镁——MgO2B. 氢氧化钠——NaOHC. 氯化氨——NH4Cl D. 氧化铁——FeO15.如图所示的新产品磨牙器能有效帮助去除牙齿表面的牙垢,磨牙器磨头采用50%橡胶与50%的金刚砂(主要成为碳化硅)特制而成.已知碳化硅中碳元素显﹣4价,硅元素显+4价,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A. SiCB. Si2C3C. Si3C2D. SiC216.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保持不变C. 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均相等 D. 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二、填空题17.已知:A与一定量的B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为C和D.445 --氢原子 --氧原子 --则A 物质中“ ”的元素化合价为 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若在反应中继续通入足量的B ,则C 可进一步完全转化为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当有34g A 完全反应时,生成 的质量为 ________ g .18.化合价指的是物质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所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________ ;在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________19.在H 2SO 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20.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 .氧元素通常显________价; b .氢元素通常显________价;c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________价,非金属元素显________价;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③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2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a .氧元素通常显________ 价;b .氢元素通常显 ________ 价;c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________ 价,非金属元素显________ 价;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 ;③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2.化合物里元素正负________代数和为0;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实验探究题38(2017·北京中考)(7分)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Ⅰ.不稳定性(1)如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16g KMnO 4产生O 2的质量质量为 g 。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的原因是。
Ⅱ.腐蚀性【查阅资料】KMnO 4 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4实验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5)实验2中,欲得出“KMnO 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6)实验2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u+2KMnO 4+8H 2SO 4=5CuSO4+2MnSO 4+K 2SO 4+□_________【答案】Ⅰ.(1)2KMnO 4=K 2MnO 2+O 2↑ 0.32(2 Ⅱ.(3)样品浓度对KMnO 4 浓度腐蚀性的影响 (4)酸性条件下KMnO 4 浓度越高,腐蚀性越强(5)①②③(6)8H2O36(2017·北京中考)(3分)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实验1 实验2实验3(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2: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3: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发生反应。
【答案】(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二氧化碳,质量增加;(2)下沉;(3)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37(2017·北京中考)(4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
实验前K1、带孔的燃烧匙盛有足(1)实验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
(2)实验2: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用h0、h1表示)。
【答案】(1)Zn+H2SO4 = ZnSO4 + H2↑关闭K1(2)左侧玻璃管内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压强减小;×100%35(2017·北京中考)(2分)请从35-A 或35-B 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答案】 A(1)⑤⑥⑧;(2)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防止液滴飞溅。
B(1)②⑨⑪⑫;(2)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4(2017·北京中考)(3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 1,观察到蜡烛;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关闭K 1、打开K 2,观察到蜡烛缓慢的熄灭。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答案】(1)燃烧的更旺,发白光;2H 2O 2= 2H 2O + O 2↑;(2)B 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MnO 221(2017·天水中考)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废液。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甲同学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CaCl2和HCl (化学式).【査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是无色的.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碳酸钙,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反应完全后过滤.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16(2017·庆阳中考)(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____________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______,取不溶物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熟石灰 过滤 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 H 2O 2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2H 2O 2=====MnO 22H 2O +O 2↑点拨:【实验探究】实验Ⅰ: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是否生成氨气,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Ⅱ: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最后得到不溶物,所以该步操作是过滤;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这证明该不溶物中不含铁粉和氧化铜;2.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过氧化氢溶液中会有气泡产生,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把带火星木条伸到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交流讨论】步骤2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MnO 22H 2O +O 2↑24(2017·扬州中考)(11分)(2017•扬州)为测定钢铁中的含碳量,设计如图装置.钢铁样品在装置A 中煅烧时,气体产物只有CO 2和SO 2.__________________(1)钢样处理成粉末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钢样中的Fe3C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Fe3C+3O2Fe3O4+CO2.(2)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MnO2中Mn 的化合价为+4 .(3)装置B的作用是验证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硫,装置B中的现象是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4)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若无装置C,则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无影响”或“偏小”).(5)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6)钢样中加入某物质可降低煅烧温度,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该物质在组成上需满足的条件是不与钢中的各种成分反应.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Fe3O4;(2)2KClO32KCl+3O2↑,+4;(3)验证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硫,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4)吸收水蒸气,偏大;(5)吸收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6)不与钢中的各种成分反应.16(2017·乌鲁木齐中考)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通许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2+2H2O═Ca(OH)2+2H2↑.(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实验室可以用pH试纸测定其溶液的酸碱度.(3)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NaOH和Na2CO3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实验过程】【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原反应的物质是否过量.15(2017·东营中考)【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H2(填化学式),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实验1:水的通电分解实验如图1所示,打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的更旺,证明该气体为氧气.实验2:“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如图2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D 长颈漏斗.(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少量氧气,其简易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CEG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BDFA (填序号),药品是锌和稀硫酸.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 ,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分析表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①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0%﹣70% .②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燃烧也可能不发生.答案:【实验回顾】H2;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实验重现】实验1:木条燃烧的更旺;氧气;实验2:(1)长颈漏斗;(2)CEG;2H2O22H2O+O2↑;(3)BDFA;锌和稀硫酸;(4)①10%~70%;②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燃烧也可能不发生.【复杂】19(2017·沈阳中考)(8分)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