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意思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全诗翻译赏析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诗翻译赏析“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两句诗是李白对孟浩然洒脱风流品德的高度赞美——人品高尚,可望而不可及。
将孟浩然比之为高山,还不足以说明对他的敬仰,所以又发出“安可仰”(高于高山,仰观岂能望及)的叹息。
形象既如此高大,只能面对他高贵的人格和清芬的品质作揖礼拜。
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使读者从中欣赏其形象和诗情之美。
出自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①高山:《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后以高山景行指有崇高德行的人。
②仰:瞻望。
③揖:作揖,表示尊敬。
④清芬: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译文我非常敬爱孟老夫子,他风雅潇洒闻名于世。
少年时鄙弃富贵功名,老年后隐居林泉松山。
望月畅饮酒常入醉乡,迷恋花草不走仕途路。
高山挺立自叹不可攀,只有跪拜赞美你高洁。
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出自唐代李白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赏析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李诗纬》)该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
“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
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
“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
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
“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
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幺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
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
《赠孟浩然》李白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李⽩翻译赏析《赠孟浩然》李⽩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出⾃唐诗三百⾸全集,其是唐朝⽂学家李⽩所著。
其全⽂古诗如下: 吾爱孟夫⼦,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卧松云。
醉⽉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前⾔】 《赠孟浩然》是唐代诗⼈李⽩在湖北所作的⼀⾸五⾔律诗,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抒情、描写、抒情的⽅式,以⼀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的敬慕之情。
⾸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归隐,醉⽉中酒,迷花不仕的⾼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的⾼雅⽐为⾼⼭巍峨峻拔,令⼈抑⽌。
【注释】 ⑴孟夫⼦:指孟浩然。
夫⼦,⼀般的尊称。
⑵风流:古⼈以风流赞美⽂⼈,主要是指有⽂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源《孟浩然集序》说孟“⾻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义表。
灌蔬艺⽵,以全⾼尚。
” ⑶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
⑷⽩⾸:⽩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⑸卧松云:隐居。
⑹醉⽉句:⽉下醉饮。
中圣:“中圣⼈”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酒浊者为贤⼈。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醉,故⽈中圣。
⑺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然美景。
⑻事君:侍奉皇帝。
⒆⾼⼭:⾔孟品格⾼尚,令⼈敬仰。
《诗经·⼩雅·车舝》:“⾼⼭仰⽌,景⾏⾏⽌”。
⑽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的⼈品致敬了。
李⽩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到了江夏。
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不⽆遗憾地写了这⾸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句,即透出仰慕⽽未能⼀见之意。
【翻译】 我敬重孟先⽣的`庄重潇洒,为⼈⾼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龄⽩⾸⼜归隐⼭林摒弃尘杂。
明⽉夜常常饮酒醉得⾮凡⾼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诗句】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出处】唐·李白《赠孟浩然》【译注1】“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他常常频频饮酒以至沉醉,每每迷恋繁花以至流连忘返。
“中圣”与“事君” 构成对照,体现了孟浩然屏弃仕途,不为庸君效力,隐逸超俗的高风亮节。
注:中圣,古时酒徒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中圣就是中酒(喝醉了) 的隐语。
【译注2】“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的高尚品格如同巍峨的高山,怎么能仰望到它的顶峰,我们只能徒怀敬羡他美德之情。
李白化用《诗经》典故以“高山”、“清芬”比喻借代,极言孟浩然高洁品格的不可企及,抒发了作者对孟浩然不慕功名富贵的高风亮节的高度礼赞之情。
注:高山句,《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这里借喻孟浩然品格。
揖,作揖,表示敬仰。
清芬,以特征代品格。
【全诗】《赠孟浩然》.[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孟浩然是与王维并称的唐代著名诗人,有不少描写山水田园的佳作。
其实,他是颇有用世之心的,在《临洞庭上张丞相》诗中曾发出过“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慨叹。
但是,他品性高洁,不愿曲奉权贵,故长期隐居家园,以布衣终老。
《新唐书·文艺传》关于孟浩然是这样记载的:“隐鹿门山。
年四十乃游京师。
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或曰:‘君与韩公有期。
’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比浩然年轻十二岁的李白,对“孟夫子”这种孤高耿介的人格深为叹赏。
五言律诗:李白《赠孟浩然》
五言律诗:李白《赠孟浩然》赠孟浩然唐代: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说解:曹操严禁饮酒。
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
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
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
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
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
”令倍其赋。
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赠孟浩然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4篇
赠孟浩然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4篇赠孟浩然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4篇赠孟浩然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赠孟浩然李白〔唐代〕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赏析: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
【诗歌鉴赏】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
4、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卧松云:隐居。
5、“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诗经?小雅?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句: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
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李白《赠孟浩然》翻译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李白《赠孟浩然》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解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创作背景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文赏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意思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意思1.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哎呀,这不就是说那些高山一样令人敬仰的人,我们只能在这儿恭敬地作揖,感受他们那高洁的品德嘛!就好比看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不就只能怀着崇敬之情嘛!2. 你想想,“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不就像我们对那些超级厉害的英雄的感觉吗?只能仰望,只能行礼表示敬意啊!比如那些舍生忘死的消防员。
3. 嘿,“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句话呀,不就是在说有些厉害的人就像高不可攀的山,我们就只能这样崇拜地作揖呀!像那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不就是这样嘛!4.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不就是在形容有些人太优秀了,我们只能干巴巴地羡慕,然后作揖嘛!就像那些体育冠军,我们能不佩服吗?5. 哎呀呀,“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说的不就是遇到那些特别了不起的人,我们除了作揖表示敬仰还能干嘛呢!比如那些伟大的政治家。
6. 哇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不就是像我们看到那些有着高尚品德的人,只能在旁边敬仰地作揖嘛!像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7. 哟呵,“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不就是说有些厉害人物像高山一样,我们只能行礼致敬呀!比如那些厉害的学者。
8.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多明显呀,就是讲那些让人惊叹的人,我们只能在这儿作揖表示我们的佩服呀!像那些创造奇迹的企业家。
9. 哈哈,“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不就是说遇到那些超级牛的人,我们只能干看着然后作揖嘛!像那些获得无数荣誉的军人。
10. 你看,“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不就是我们对那些极其卓越的人的态度嘛,只能毕恭毕敬地作揖呀!比如那些伟大的发明家。
我的观点结论:“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表达的就是我们对那些优秀到让我们只能仰望和敬佩的人的一种态度和行为,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如此对待。
李白的诗歌《赠孟浩然》赏析
李白的诗歌《赠孟浩然》赏析【原文】赠孟浩然作者: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1.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说解:曹操严禁饮酒。
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
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
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
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
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
”令倍其赋。
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
见贤思齐诗句
见贤思齐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见贤思齐”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1.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出自唐代李白的《赠孟浩然》。
意思是: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比如说,当你看到那些在自己领域闪闪发光的人,就像仰望高山一样,难道你不想努力向他们靠近,学习他们的优点吗?就如同你看到班上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你不会想着也要像他一样认真学习,提升自己吗?
2. “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句哦,但道理很深刻。
意思是看到别人好的言论和行为,就尊敬羡慕并记录下来。
想想看,假如你身边有个朋友特别有礼貌,待人接物都非常得体,你肯定会很欣赏吧,然后你也会不自觉地去模仿他的这些好行为呀,这不就是在践行“见贤思齐”吗?比如你看到邻居总是主动帮助老人,你会不会也想在自己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伸出援手呢?
3.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这句话虽然也不是诗句,但道理直白又实用。
意思是: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这就好像你想考第一名,那你可能最后考到前五名,如果一开始你就只想考前十名,那可能就只能考到十几名了。
这不就是提醒我们要向最优秀的人看齐吗?就像你崇拜的那个科学家,你
以他为榜样,努力追求卓越,即使达不到他那样的高度,也会比原来的自己进步很多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见贤思齐真的太重要啦!它能让我们不断进步,变得更好!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贤”,然后努力向他们靠拢,让自己也成为优秀的人呀!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佩服崇拜佩服的诗句
1、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唐·李白《赠孟浩然》
翻译: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代·陆游《书愤》
翻译: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来自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翻译: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4、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唐·杨敬之《赠项斯》
翻译:多次读到你的诗总是觉得很好,等见过你后觉得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5、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唐代·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翻译: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唐诗宋词赠孟浩然译文【唐】李白
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
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3)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 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 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 妙的对偶。
“高山”一句用了《诗经》中“高山仰 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 《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 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 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
(3)第三联,着意刻画孟夫子风流倜 傥、潇洒傲岸的风格气度。 (4)尾联,作者直抒胸臆之语,表示 对孟浩然高洁品行的景仰。
3、艺术
(1)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
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 逸之气。 《李诗纬》: “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
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1、解题:
五言律诗,友情诗。
2、层次:
(1)开篇点题,指出对孟浩然的敬仰。 (2)“红颜”一联,赞美孟浩然从年 轻至年老漫长的人生旅途终全部受荣华 富贵诱惑、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
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2)语言自然古朴
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
远。它又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 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 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
中二联不斤斤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 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 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 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
迷恋风花景色不去侍奉皇家。
如同高山4)在结构上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_诗词名句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出自唐代李白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1.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1 / 5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说解:曹操严禁饮酒。
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
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
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
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
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
”令倍其赋。
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赠孟浩然》李白唐诗
《赠孟浩然》李白唐诗《赠孟浩然》李白唐诗《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经典诗词,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⑴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⑵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⑶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
⑷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卧松云:隐居。
⑸“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⑹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⑺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⑻“徒此”句: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
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白话译文】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创作背景】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赏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湖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用。
赠孟浩然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1.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说解:曹操严禁饮酒。
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
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
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
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
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意思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赠孟浩然》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⑹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⑺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⑻事君:侍奉皇帝。
⒆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⑽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
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翻译】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赏析】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
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
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
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
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
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
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
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这样写,
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
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
巧妙的对偶。
“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辖》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
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
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
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
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