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上学路
祖孙三代比童年_初中作文
祖孙三代比童年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祖孙三代比童年,感谢您的阅读!祖孙三代比童年我家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年近七十的爷爷经常在我耳边唠叨:“你可赶上好时代了!要什么有什么,爷爷小时候吃不上粮食,经常吃野菜,逢年过节也吃不上大米白面,新衣服新鞋想都不敢想呀。
”这话不假,爷爷小时候新中国刚建立,经历战争洗礼的祖国还很落后,爷爷也因为家里贫穷,只上了小学一年级就辍学了,他做梦都想上学,好学的的爷爷只得到处借书来读。
爷爷说他的童年是艰辛而贫穷的。
因为改革开放,爷爷挣的钱一天比一天多,爸爸终于能上学了,不过爸爸那时上学很幸苦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遇见下雨还要脱衣服摸河过去到学校。
那时候老百姓还是穷得很,平时根本吃不起肉,只有过年才会在饺子里放上一点点。
过年会有新衣服,但一件新衣服往往要穿两个新年,谁要是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服,会让小朋友羡慕得眼红。
爸爸小时候最大乐趣就是在田野里追、打闹。
爸爸说他的童年是快乐的但也带有一点遗憾。
爸爸很争气不仅完成了学业还考上了大学,也了却了爷爷的心愿,所以,我爸爸的知识比爷爷多。
我的童年赶上了幸福时代,在祖国六十华诞的今天,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条条大路平坦畅通,国家繁荣昌盛,科技蒸蒸日上,生活丰衣足食,电视、电话、冰箱早已是家庭必备的了,就连汽车都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我们的学校也一样,盖起了新教学楼,操场上也铺上了人工草坪,每个教室里都增添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又方便又好用。
我们家也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我步行到校只要五分钟。
我的童年真可谓是美好而又丰富多彩的。
三代人的童年,截然不同的命运,是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繁华的见证!祖国我想对您说:“通过我们祖孙三代的童年可以看出您这60年来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作为祖国花朵,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将来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富强!”实验小学四(三)班徐向宇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写祖孙三代交通工具的生活变化的作文
写祖孙三代交通工具的生活变化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作文开始:从前从前,在我爷爷年轻的时候,交通工具可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哦!爷爷常常跟我们讲,他小时候家里可穷了,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
每次上学都得步行很远的路,冬天更是雪地里走路走到裤脚都湿透了。
爷爷说,他们那个时候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了。
自行车可不像现在这么轻便,当时的自行车既重又笨重,爷爷骑着上上下下班可费力了。
不过有了自行车后,通勤的路程缩短了不少,也不用再步行那么远了。
爷爷工作后攒了一些钱,终于在我父亲还小的时候买了一辆二手汽车。
那可是家里的宝贝,一家人过节的时候开着它去游玩,别提有多自豪了!汽车虽然二手,可是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了,可以载着全家人一起出行,比骑自行车方便多了。
不过汽车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首先油箱很小,半路可能就会没油抛锚;其次车速很慢,高速公路可没现在这么发达;再者没有空调,夏天开太久会热得受不了。
可是,尽管有这些不便,那辆旧汽车在我父亲的童年里可是最棒的交通工具了!后来社会发展,我父亲长大工作后,家里也开始富裕起来了。
他买了第一辆新汽车,车型时新时尚,油箱大了很多,车速也快了,还有空调。
爸爸开着这辆车带我去过好多地方玩,每次去郊游的路上,我们一家都会高高兴兴地唱着歌。
可是就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电动汽车开始流行了。
爸爸赶这潮流,为家里添了一辆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
这辆车太酷了,不但不用加油,而且特别环保,一点废气都没有。
只要在家里把它充上电就可以开很远的路,根本不怕半路没电搁浅。
现在已经有自动驾驶的无人车在路上行驶了,下一代的交通工具一定会更高级更智能。
我期待着有一天我也能亲身体验无人车,到那时出门不用再开车,坐在车里中就能旅游了。
交通工具的发展就像我们生活的变迁一样,一点一点地进步着,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舒适。
从爷爷年代步行上学到现在乘坐电动汽车上下学,中间经历了很多进化,见证了不同时代的不同面貌。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发明出更环保、更智能、更高级的出行方式,让地球妈妈也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作文爸爸妈妈以前的求学路
作文爸爸妈妈以前的求学路妈妈说,爸爸妈妈以前的求学路就像是超长超酷的冒险旅程!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上学就像玩一场超级大的游戏,每天都得战斗呢!
“你知道吗?”爸爸笑得特别开心,“那时候我上学的时候,早上五点就得起床!天还黑乎乎的,简直像是晚上!”
“哇,那你们一定得跑得很快才行!”我睁大了眼睛。
“对啊,”爸爸说,“我们得跑到学校,不然就会迟到!”
妈妈插话了:“不过,我们都很努力。
有时候,我们还得带一大包书,重得像背了一座小山!”
“那书包会不会把你们压倒啊?”我好奇地问。
“不会啦,”妈妈笑着说,“我们就是慢慢地适应了。
”
爸爸继续说:“有时候,我们要爬山,走泥路,像打了怪物一样,辛苦得不得了!”
“哇,真的是大冒险!”我瞪大了眼睛。
“是啊,”爸爸点点头,“可是,我们从来没想过放弃。
每次我们都努力着,最后就能完成任务了!”
妈妈说,她的求学路也很有趣:“我记得我在学校的时候,有时候还要帮助其他同学做作业,像是做超级英雄!”
“你们是做了超级英雄的工作吗?”我问。
“可以这么说吧,”妈妈笑了,“那时候大家互相帮助,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
“那你们现在是不是也喜欢帮助别人呢?”我问。
“当然啦!”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这也是我们那时候的经验教给我们的。
”
我听了觉得好神奇,爸爸妈妈的求学路就像是大冒险一样充满了挑战,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
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不怕困难!。
三代回家路作文范本5份
三代回家路作文范本5份最新三代回家路作文 1放学了,我走出校门,看到奶奶和妈妈一起来接我。
我开心地一手牵起奶奶,一手牵起妈妈。
我们走在路上,奶奶向往地说:“以前小时候一天书也没读过,很羡慕你们能上学。
”我抬头望着奶奶的白头发点点头。
妈妈听完也对我说:“是啊,以前女孩子都没机会读书,到了妈妈这里,虽然有机会上学,但是学校都在好远的地方,每次天没亮就出门,放学了,要自己走回家。
”我听着妈妈的话,说:“现在我好幸福,有学上,还有奶奶、妈妈来接我。
”奶奶说:“是啊,真幸福。
”奶奶和妈妈又讲了她们小时候的故事,我边走边听,感觉自己生活在最幸福的时代。
是啊,夕阳渐渐淡了,但是我们三代人的回家路越走越踏实。
最新三代回家路作文 2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爷爷、爸爸和我祖孙三代的路究竟有啥不同!先从爷爷那时的路开始说起吧。
记得奶奶曾经说过,那时经济非常不好,路都是山路,地上长满了野草,走的时候非常困难。
如果有一个坑,那个坑却被草给覆盖了,这样就有可能会陷进那个坑中。
接下来就说爸爸那个时候的。
因为时间长了,路渐渐被人给踩踏出来了,可是那时的路坎坷颠簸,有许多坑坑洼洼的。
如果下雨那可就惨了,地上会有一些黄色的黏糊糊的液体,踩上去脚就会陷下去,有时会走一步摔一跤。
最后写我们这个时代的路吧。
我们这个时代的路就好很多了。
现在的路是柏油路,不仅没有像以前那样坑坑洼洼了,而且还非常*坦。
如果说路,怎么能少得了高速公路?因为有了高速公路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
现在科技发达了,时代进步了,路变得越来越“了不起”!最新三代回家路作文 3傍晚,夕阳渐渐落下了,马路上还残留着太阳的余温。
黄昏的阳光,给万物抹上金光。
回巢的紫燕划出些优美呢喃的弧线。
马路上华灯初照,那闪耀的灯光,勾起了不同时期的三个回忆。
爷爷的时代,是刚刚建国时的路。
“爷爷,当时的路是什么样子的呢?”“什么样子?”爷爷抖抖报纸,合上后推推眼镜,慈祥地说“那时候,因为几年前还是战乱,所以那时还在筹集资金,抚恤人民,根本没有剩余的钱修路。
三代人的读书初心
三代人的读书初心作者:刘扬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03期50后的父亲父亲生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候家里的条件一般,但爷爷对父亲的教育投入却是非常舍得。
爷爷努力创造条件供9个子女都去上学,培养出了好几个大学生,在那个年代实属不易。
1970年,父亲刚满14周岁。
这年的5月5日,是父亲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天是他到平湖县秀溪公社野桥第六生产队插队的第一天。
住破庙、喝盐汤、开大河、种庄稼 (8)年的知青岁月,父亲把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农村的田间地头。
他常说:“整整八年啊,全凭着读书才撑过了这八年的时光。
”那个年代,父亲想方设法借阅各种书籍,《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史记》《红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欧阳海之歌》等都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
父亲省吃俭用,花了七角三分,买了一本绿皮平装版的《新华字典》。
田头锄地可以休息一会儿时,他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这本字典至今还陈列在家中的书柜里。
后来,爷爷送了一支英雄牌钢笔给父亲,他如获至宝,经常晚上点着煤油灯写钢笔字,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唯恐浪费了不多的几张纸。
就这样,父亲在上山下乡中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其间还去一个村小当过代课教师。
后来,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打算盘利索得以参加考试,通过政治审核被招了工,改变了命运。
80后的我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跟父亲那代人比,我幸福得太多。
虽然吃穿不算富裕,但比同龄人幸运的是,我从来没有缺少过书看。
父亲爱看书也爱买书,常年订阅各种报刊,我经常在父亲的书堆里翻看。
他看什么,我就看什么,能看懂感兴趣的就认真看看,看不懂的就随便翻翻。
每天吃晚饭时,我都会提前打开收音机,“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每当熟悉的声音响起,我就立马端着饭碗跑到收音机前,坐上小板凳,左手捧着饭碗,右手拿着筷子扒拉着米饭,就着悠扬的电波声,吃得津津有味。
但是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节目时间,总觉得没过瘾就结束了。
小时候,百花路上的图书馆是我每个星期日风雨无阻必去的地方;过年攒下的压岁钱舍不得花,总是跑到书店,踮起脚尖看看自己喜欢的书,买上几本真是比穿新衣服还高兴;最喜欢的还是语文课,恩师王美华穿得很素净,我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耳朵竖着,唯恐漏了她说的每一个字,所以我的习作常被当作范文念,那种自豪感至今记忆犹新。
【五年级作文】祖孙三代上学路
【五年级作文】祖孙三代上学路姐姐在重庆上大学,开学了,她要乘火车走。
妈妈说:“要24小时才能到呢!”“这么长时间啊!”我感叹道。
爸爸说:“可以走高速到郑州坐飞机,一共只要4个半小时就到了。
”“噢,一千多公里,算是很快了。
”奶奶搭话说:“我孙女有福气,我上学那时……”“您上学那时怎么样?”我饶有兴趣地问奶奶“能给我讲讲吗?”奶奶痛快地答应了。
那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
奶奶考上了菏泽师范学校,二爷爷考上了菏泽一中。
每学期初,他们两人从鄄城步行到菏泽,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上学之路。
当时奶奶18岁,爷爷13岁。
他们带着干粮行李和一把油纸伞。
他们早上7点左右从家出发。
起初,我精神饱满,但我越来越累了。
中午,我去了杜斯吉,停下来休息。
如果你饿了,吃一个馒头;如果你渴了,向家人要唾液,然后继续前进。
走到魏海,年少的二爷爷就再也走不动了,央求奶奶:“嫂子,歇会儿吧!”奶奶也是累得不行。
“可是一坐下,就累得再也不想起来了”奶奶回想着往事。
每次上学,都要走到下午五点多钟才能到校,两腿又酸又痛,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奶奶,你为什么不做汽车呢?”我痛苦地问。
“傻孩子,你不知道。
”奶奶抚摸着我的头:“当时菏泽汽车站只有七辆卡车。
我们每天只开一次车到下边县。
一般来说,我们上不了车。
那时,中国缺油,汽车还在烧木头。
当我们走不到一半时,乘客们不得不下车。
有时我们很幸运地上了车,因为道路很糟糕,晴天颠簸很严重,下雨天我们坐在卡车后面,顶上淋雨,底部下雨。
在泥泞的路上开车很困难。
不像现在。
坐上私家车,半小时后你就到家了。
奶奶叹了口气:“你们都有幸赶上了国家的繁荣。
”。
"“是啊,我小时候上学还很难呢!”妈妈接过话说。
那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
我母亲住在一所农业学校,当时在附属小学一年级,大约1岁。
五公里外。
我母亲只有六岁。
她家里甚至没有自行车。
她每天和朋友们步行上学。
每次回家,我都又累又饿。
有时我把一个馒头放在书包里,放学后边走边吃。
七年级下册政治简答题
1、父母和老师为什么总是限制我们玩的时间?2、请判断并说明理由许多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
调查发现,城市子女平均每日自由支配时间仅68分钟。
他们每天要温习功课,并有50%的儿童还要完成父母安排的课外作业。
47%的父母为了学习,不让孩子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86%的父母认为孩子看电视多了影响学习。
3、观看下图漫画,回答:(1)漫画中的现象合理吗?简要分析。
(2)如果说不合理,应怎样改变?请提出建议。
4、星期六下午、正在家里认真温习功课的陈兵突然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小宇,小宇说:“哎呀,我的教授,你今天在家干嘛?”陈兵如实的告诉小宇:“我正在钻研数学难题呢,我今天一上午都在钻研数学,不信你看看。
”说着就让小宇看自己的战果。
小宇说:“那你也要放松放松,不然就成了学习的机器了。
”说着把陈兵从家里拖了出来。
(1)你认为小宇的话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
(2)如果你是陈兵,此时你会怎么做呢?5、材料一:漫画《补习》材料二:姚明小时候,他的父母并没有刻意鼓励他把篮球当做自己将来的事业,他们只是让姚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姚明最终还是选择了篮球,后来他发现自己真的非常热爱篮球。
长大之后,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童年,他都会说:“我是玩过来的,没有人逼迫我学习。
”(1)简要说明漫画一的寓意。
(2)面对漫画中父母的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3)材料二中姚明的成长过程说明了什么?(4)我们应该如何像姚明学习,真正做到玩中也能学习?6、深圳市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结果发现:深圳12.8%的学生感到孤独,25.9%的学生受困于学习压力。
专家建议:一是学校要创建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集体文化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愉悦学生身心,减轻学生压力;二是倡导文明、健康的社区活动,创造条件让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鼓励他们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理解自己的社会价值,培养高雅情趣。
祖孙三代的生活作文800字
祖孙三代的生活作文800字我们家是祖孙三代多代,爷爷属马,爸爸属鸡,我属兔。
我们各自的童年见证着我们祖国的发展。
不信请看:八十年代的苦难之马我先给大家讲讲我爷爷的童年吧!爷爷上所小学的时候,几个村子一所学校,他要走很远的崎岖的山路。
当时爷爷家里很穷,买不起鞋子,爷爷我的太奶奶给爷爷做了鞋子鞋子,爷爷看着新鞋子高兴极了。
走在山路的时候不舍得穿起,放在胳肢窝里夹着,快到学校了,用手抹一下脚,再把鞋子穿上。
尽管如此,爷爷学习也尤为努力,考试总是中小学第一名,考试得了小书包都不舍得用,卖了可以换钱科弓果。
七十年代的瘦弱之鸡属鸡的爸爸虽然个子挺高,但体型偏瘦,他常说是小时候造成高血压造成的。
虽说在此之后在此之前已经是七十年代了,爸爸小时候的日子毕竟比舅舅爷爷好多了,他们能够吃饱饭,也能穿暖衣,但是他们吃的多是粗粮,像玉米、高粱米什么的。
最难忘的是有一次爸爸开运动会的时候,爸爸给爸爸烙了一个大糖老公饼,这可给爸爸博卡格,他不自觉的揪一块放在嘴里,真甜啊,就又揪了一块……,还不了等运动会开始,糖饼就都吃完了……奶奶还给了爸爸五角钱,听说那时的谭政任才5分钱一根,爸爸在家就算好了,今天我可以想买十根冰棍儿。
可是开完运动会回来,爸爸又把五角钱还给了奶奶,你猜为什么,爸爸没花过钱,还不会买东西……二十一十九世纪的幸运之兔但要看看属兔的我吧,是个健康阳光的少年。
上学时可以坐着私家车,想吃点啥,爸爸马上就给送来,什么必胜客、肯德基……春游时,爸爸给我买了可比克百事可乐,好利来面包,肯德基汉堡……运动会结束了,我又背着一包吃到的回家了。
平常家里的饭菜更是丰富多彩,红烧肉、葱爆羊肉都是家常便饭;不仅如此,爸爸做饭的时候还讲究什么饮食搭配……看到我挑食时,爷爷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现在多幸运呀,要懂得珍惜……”我们祖孙三代的生活一个比一个幸福美好,这美好的日子来自于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祖国即将庆生渡过六十岁生日之际,我衷心的稳固祝愿我们伟大的子弟兵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强!。
父母小时候的求学经历
父母小时候的求学经历我的父母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他们的求学经历与现在的孩子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回忆起父母的求学经历,我不禁惊叹于他们那个时代的艰辛和坚韧。
父亲是在一个小山村长大的,那个时候,山村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
他上学的路途十分遥远而艰险,每天都要步行十几公里才能到达学校。
即使是这样,他依然坚持每天去学校,从不间断。
他告诉我,那个时候学校的条件非常差,没有电,没有黑板,甚至连教室都是简陋的土坯房。
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觉得能够上学已经是一种幸福。
父亲的求学经历并没有止步于小学,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城的中学。
那个时候,县城的中学已经是他们村里的孩子们的梦想。
在中学里,父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他告诉我,那个时候的中学生活非常紧张,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和考试。
而且,由于家庭条件有限,父亲还要靠着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奖学金,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母亲的求学经历与父亲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她也是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长大,上学的路途也非常遥远。
与父亲不同的是,母亲在小学毕业后并没有继续接受更高的教育。
那个时候,女孩子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家庭的期望也更多地放在了男孩子身上。
尽管如此,母亲依然十分渴望知识,她自学了很多东西,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父母的求学经历虽然艰辛,但他们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他们告诉我,那个时候的教育注重纪律和基础知识的学习。
虽然学校的条件简陋,但老师们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
他们要求学生每天背诵大量的诗文和数学公式,这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母小时候的求学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教育机会。
我意识到,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享受到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但也需要更加努力去学习和成长。
从父母的经历中,我学到了坚韧和努力的精神,也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的重要议题。
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父母一样,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
祖孙三代衣食住行变化及感悟
祖孙三代衣食住行变化及感悟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咱祖孙三代衣食住行的那些事儿。
先从爷爷那辈儿说起吧。
那时候,衣服可没啥花样,颜色也就那么几种,灰扑扑的,款式更是简单得很,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呢!吃的呢,能填饱肚子就不错啦,哪像现在有这么多好吃的。
住的房子也是小小的,简简单单的几间屋。
出行基本靠走,有辆自行车那都了不得了。
爷爷常说,那时候做梦都想不到现在的日子能这么好呀!
到了咱爸这一代,情况就好多啦。
衣服开始有了些新款式,颜色也丰富了些。
吃的东西种类也多了起来,偶尔还能下馆子改善改善伙食呢。
住的房子也宽敞了些,虽然比不上现在,但也比爷爷那时候强多了。
出行呢,自行车慢慢普及了,要是谁家有辆摩托车,那可真是让人羡慕得很呐!
再看看现在咱这一代,哎呀妈呀,那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衣服多得都不知道穿啥好了,各种时尚的款式,啥风格都有,每天都能换着花样穿,这在爷爷那时候能想象吗?吃的就更不用说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你想吃,啥都能吃到,而且还讲究营养搭配呢!住的房子那也是又大又漂亮,小区环境还好得很。
出行那就更方便啦,小汽车满大街跑,还有地铁、高铁,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速度,爷爷那时候怕是想都不敢想吧!
咱就说这变化大不大?这日子过得多红火呀!这可都是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呀。
想想以前,再看看现在,真的觉得咱太幸福啦!这就好比从黑白电视一下子变成了高清智能电视呀,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咱可得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让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好,让咱的下一代也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你们说是不是?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
咱可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要继续努力,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初三话题三代人教育的变化
三代人教育的变化外婆是祖国日益强盛的见证人。
提及学生时代,外婆不无感慨:那时正是国不富民不强,教育不兴的时代。
和现在的孩子比比,外婆根本称不上上过学。
当时的人们生活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生育观念更是落后,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六七个孩子。
人们天天上工却饥不饱腹。
外婆刚刚懂事,主要任务却不是上学,而是挖野菜、干家务、哄弟妹们,那时的人们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谁让外婆偏又是女的呢,老舅舅上学才真正是名正言顺。
因此外婆虽整天半工半读却也只求得念到小学一年级,就被迫辍学,致使外婆遗憾到今,晚上睡觉还老梦到上学。
不过说起学生时代,外婆还是津津乐道。
那时的学校真是黑屋子、土台子、泥凳子上面坐着脏孩子。
一个屋子里坐着年龄不等的孩子,一个老师常常是忙完这边忙那边。
安顿好东边吼西边,所学内容也很单调。
什么“老三篇”、“小铁锤参加游击队”、“公鸡和狐狸”的故事等。
外婆回忆着平淡中透着辛酸!!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学校的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修建了红砖瓦房做教室,并且添置了木制新课桌椅,学校安上了玻璃窗,素质教育有了提高,教室里平生第一次通上了电。
外婆上学时的水泥桌、凳,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傍晚时明亮的电灯也替代了不省人事的的汽灯、煤油灯。
语文、数学老师也已分开,音乐、体育、美术课偶尔也会由班主任老师替代上一两节。
所以在母亲上学的时代,虽然生活不是那么的富裕,童年却过得快快乐乐。
相比之下,最幸福的是我了。
我1999年出生,真正享受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果。
雄伟壮观的主教学楼为教师们提供了舒适的办公环境;绿茵如毯的人工草坪成了学生活动的乐园,计算机改变了过去那种僵硬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可以进行电脑备课,学生可以坐在自己的微机前接受现代化技术的教育。
图书室、阅览室达到规范化标准。
图书室图书种类齐全,图书管理规范,图书室、阅览室定期为学生开放,为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搭建了平台。
祖孙三代看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一代又一代的祖孙三代共同见证了我国教育的变迁。
从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到现代的义务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在此背景下,祖孙三代对于教育的看法也各有不同,本文将结合祖孙三代的视角,谈谈他们对教育的看法和心得体会。
一、祖辈:传统教育的传承者在祖辈眼中,教育是传承家族文化、道德和技艺的重要途径。
他们经历了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以下是祖辈在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1. 重视基础教育:祖辈认为,基础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基石,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技能。
他们强调“读书明理”,认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修身养性。
2. 重视家庭教育:祖辈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他们强调“养不教,父之过”,认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孩子的兴趣:祖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他们强调“因材施教”,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发掘和培养。
4. 坚持传统教育观念:祖辈认为,传统教育观念具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要继承和发扬。
他们强调“尊师重道”,认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要尊重教师。
二、父辈:应试教育的实践者父辈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他们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以下是父辈在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1. 应试教育的重要性:父辈认为,应试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他们强调“分数决定命运”,认为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2. 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父辈认为,教育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他们关注素质教育的实施,认为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父辈认为,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他们强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学校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4. 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辈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祖辈送我上学的作文
祖辈送我上学的作文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那就是祖辈送我上学的日子。
我的爷爷,一个身材高大但略显消瘦的老人,总是穿着那几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衬衫,脸上刻着岁月留下的深深皱纹,却总是带着慈祥的笑容。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进窗户,爷爷就已经开始为送我上学做准备了。
爷爷的自行车是那种老旧的二八式,车身已经锈迹斑斑,车铃也不怎么响亮,但在我眼中,它却是最神奇的交通工具。
每天爷爷都会认真地擦拭自行车的坐垫和把手,生怕我坐得不舒服。
我总是匆匆忙忙地洗漱完毕,胡乱吃几口早饭,就迫不及待地跑出门去。
爷爷早已推着自行车在门口等着我,他会细心地帮我把书包挂在车把上,然后拍拍后座说:“小宝贝,坐好了!”我一蹦就跳上了后座,双手紧紧地抱住爷爷的腰。
出发啦!爷爷用力地蹬着自行车,车子缓缓前行。
清晨的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带着些许凉意,却让人感觉格外清爽。
一路上,爷爷会跟我讲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候是他年轻时的经历,有时候是村子里的新鲜事。
“妮儿啊,你知道不,昨天村东头的老李家娶媳妇,那场面可热闹啦!”爷爷兴致勃勃地说着。
我在后座上好奇地问:“爷爷,有多热闹呀?”爷爷笑着说:“那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新娘子打扮得可漂亮啦!”路过街边的早点摊,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香气扑鼻的油条总是让我忍不住咽口水。
爷爷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会停下来给我买上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妮儿,吃个包子,到学校才有精神好好学习!”我接过包子,大口地吃着,心里满是幸福。
到了学校门口,爷爷总是会再三叮嘱我:“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别调皮。
”我点点头,背着书包走进学校。
每次我回头,都能看到爷爷还站在那里,直到我走进教学楼,爷爷才慢慢骑着自行车离开。
有一天,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我心想,这下爷爷肯定不会送我上学了。
没想到,爷爷穿着雨衣,早早地就等在了门口。
“爷爷,雨这么大,要不今天别去了。
”我有些担心地说。
爷爷却坚定地说:“那怎么行,上学可不能耽误!”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躲在爷爷的雨衣里,听着外面哗哗的雨声和爷爷沉重的喘息声,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爷爷送我来上学记事作文
爷爷送我来上学记事作文每年的迎新现场总是感动串连着感动,家长和新生一行不远千里来学校报到,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我们深刻领会到爱的伟大和深沉。
9月1日上午迎新现场,我们见到了这样一幕:坐在轮椅上的年迈的爷爷,由儿子推着轮椅,同拉着行李箱的前来报到的孙子一路攀谈并不时打量学校的环境,很是快乐。
据笔者了解,这“祖孙三代”安阳,爷爷得知孙子考上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时很是快乐,执意要送孙子来上学,看看学校的环境。
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新生的住宿很快安排妥当。
爷爷看起来很是满意,不时点头微笑,表示感谢。
在迎新现场,有很多很多的家长令我们感动连连。
有一位永城的家长甚至说:“累什么呢,送自己的孩子来读书怎么会累呢,快乐还来不及呢。
”他边说着话,汗水顺着脸颊留下来也顾不得擦。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样去表达爱,爸妈的辛苦付出,爷爷奶奶的殷殷期盼。
爷爷奶奶老了,提不动行李了,搬不动行囊了,但是他们的关心如流水丝毫不减。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用优秀的成绩去回报他们,让他们放心,也让他们骄傲!经过4个月的推荐和评选,10名首届“河南最美教师”近日出炉。
他们分别是周口市郸城县实验小学教师王西梅、邓州市穰东镇第一初中教师王建平、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校长刘文婷、新乡市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教师张锦文、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教师李迪、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许昌市实验幼儿园教师赵秀红、南阳市方城县杨楼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郭春鹏、安阳市安阳县都里镇东岭西村教学点教师韩保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颜志伟。
由于9月特殊的假期安排,许多高校今年开学的时间定为9月5日左右,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客流“井喷”,郑州公交二公司将对途经文化路、北大学城的多条公交线路进行加密。
散步读书个人感悟(六篇)
散步读书个人感悟散步是一篇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四处走走转转的一篇美文。
当我读到儿子背起母亲,妈妈背起儿子时。
眼前蓦然出现一副图画。
这是一副尊老爱幼的动人画面。
儿子像挺拔的青松,背着满脸皱纹的母亲,步履坚定,走在最前面,母亲感受生活的美好。
而妈妈像一颗柔美的月亮,时时刻刻呵护着年幼的儿子,默默地、默默地给儿子讲述生命的意义,生命就像脚下的路,崎岖不平,但是我们一定要走下去。
当我读到走在交叉路口时,对于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时,儿子的意见是小辈服从长辈,到大路玩耍,而作为长辈的奶奶,从慈祥的眼神中,带着些许关爱,好像三月春风对碧水的温柔,趁着腿脚麻利,趁着阳光明媚,我们走很长很长的路,感受绿草带给我们的清新,感受阳光带给我们的温暖,让我们拥抱大自然。
这就是我读散步的感想。
散步读书个人感悟(二)近日学了一篇文章,题为《散步》,颇有感触。
文章讲的是一家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吃完晚餐在一起散步的事。
这篇文章在末尾写了一句点睛之笔:我和妻子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真理。
为什么?因为它代表了一切:自然界的永不更改的守恒原则以及我和妻子对母亲和儿子的爱。
因为我的背上,是母亲;妻子的背上,是儿子:这是大自然的终极原则,这是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必须经历的过程:生老病死。
但更让我感触深刻的,使他们的亲情。
我见过无数子女,在长大成人后,便抛弃了父母,在练习册上,都有着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在经历了社会后,都会变成这样的人。
直到我看到了这一家人,直到我读懂了他们的选择,我终于得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答案:人性的伟大光辉,不会因为任何东西,而泯灭、而凋亡。
我便更坚定了我孝尽父母的原则,因为我明白了:一切的美德,都不会凋亡。
散步读书个人感悟(三)作为母亲的儿子,我认为孝,才是对母亲培养我多年辛苦的回。
像文中提到的,“多年来母亲如散步一般,一步一步的把他养大,也一步一步的变老,而他是一步一步的长大成人。
祖孙三代
祖孙三代我的爷爷是一位纯朴,勤俭节约的农民,他一生质朴,没有远大的志向,但是他却一直在为自己的梦努力着。
我的爸爸是爷爷的第二个儿子,他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每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我也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名,每天在学校学习。
一天听爸爸说过,以前的生活很苦很累,没有现在这么舒适。
在那段时间,爷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每天上山砍柴下田种地,支撑着家里的经济和生活,还要养活三个年幼的儿子。
正中午,爷爷在田里拿着锄头不辞辛苦的劳作,那豆大的汗水顺着他那黝黑的脸颊流了下来,头顶上的烈日肆虐的照射着他,爷爷背上的汗水早已经渗透了他的衣服,可是他还是那么辛勤的种着地,因为他有梦——尽他最大的努力让家人吃饱穿暖。
所以他每天起早贪晚,每天辛劳工作,每天……在他辛劳的工作十年后,他老了,但是他的儿子长大了,他再也不用那么的辛劳。
现在的他可以安享晚年。
他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结婚,生子,心里甜滋滋的,似乎是在收获他播了二十年的种子,现在终于长出了果实。
虽然想在的生活比以前舒适,科技比以前发达,但是要想在这个时代生活的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爸爸支撑起了家庭全部的经济,继承了爷爷的梦,他努力工作为的就是给我们更好地生活。
暑假里,我总喜欢到爸爸的办公室去,因为那里有电脑,可是到了中午,我饿了,却不见爸爸的踪影。
时间过得很快,快到一点了,我的肚子不满的敲起了鼓,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所有员工都去吃饭了,唯独我的爸爸还没来带我去吃饭。
我在他的办公室里找到了一箱方便面,我无法想象,这么多年他在外面就是这么过的,午饭不好好吃,饿了就吃泡面,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爸爸的工作也是这么辛苦的。
回想起爸爸半夜打电话回家带有哭腔的声音我不禁震撼了,也许爸爸也老了吧,我也应该长大了吧,自那以后我听话了许多,时不时的帮妈妈做做家务,时不时的给爸爸打个电话,时不时的去看看爷爷奶奶。
我想我也应该接下爸爸的担子了,他为这个梦付出了一生,是时候可以享享福了,我也应该努力学习,为了将来回报家人,为了以后给我的家人更好的生活,集成下爸爸的梦。
三代人是指哪三代三代人的大学路
三代人是指哪三代三代人的大学路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曲晓鸣我的父亲是1930年2月10日出生,今年81周岁,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
小时候我在电影和小说里,看到的都是穷人翻身闹革命,而我的祖父母是富农成份,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富农是“农村中一种比较富裕的有余钱剩米放债的自耕农”。
祖父母一生只有我父亲一个孩子。
吃穿不愁的父亲怎么会背叛家庭,毅然投身革命呢?大学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我,对这里面的故事当然要刨根问底。
父亲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县一个偏远的山沟里,由于家境殷实,又是独生子,祖父母盼着早生贵子,人丁兴旺,父亲六岁时祖父母就为他取了亲,媳妇是一位比父亲大8岁的穷人家姑娘,村里人叫她兰姐。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父亲没长到当婚的年龄,兰姐却真是到了当嫁的时候。
于是既在意料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父亲被小伙伴们起着哄架到一个山坡后面,让他去亲眼目睹自己的“媳妇”正和一个男人在一起。
那时的父亲虽然只有8岁,却也明白这种事不是好玩的。
多少年过去了,天生善良的父亲从来没有把自己看到的一幕告诉祖父母。
只是吵着闹着要进城读书,祖父母还高兴地夸赞父亲是个“吃书”的材料,便随了父亲的心愿从小学一直供他上了高中。
期间父亲多次拒绝了祖父母让他回家成亲、继承家业的要求,甚至连过年都不回家。
1948年6月10日18岁的父亲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高中毕业后立即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劝说祖父母解除了与兰姐的婚约,让她与自己的心上人终成眷属(现在早已白头谐老了)。
父亲入伍后,立即被选送到党中央为“南下”培养革命干部的华北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大学毕业后又接到新的命令到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学习俄语,父亲只用了二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学员三年的课程,并以优异成绩获得毕业证书和翻译证书,成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俄文翻译中的一员,1953年9月父亲被分配到共和国海军航海保卫部做翻译组长,为部队翻译了大量从前苏联进口的航海设备的说明书等重要军事文献,为新中国海军建设做出了贡献。
祖孙三代的故事_350字
祖孙三代的故事_350字
清晨,我们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宽敞、明亮的学校,在学校有老师的关心,同学们的帮助;回到家里有父母疼爱,这是多么的温馨和幸福呀!可是,我们的奶奶、妈妈的生活又是怎样呢?
奶奶经常喜欢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奶奶说,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不像我们现在条件那么好。
他们上学背的书包都是自己缝的,一针一线才有了他们所说的“书包”。
不像现在,商店里的书包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我们可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书包。
妈妈也经常说,她很小的时候就要在家里做饭,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所以她十几岁就成了“小大人”。
有时她自己的衣服破了,就自己动手缝缝补补,再穿到身上。
而现在,我们的衣服五颜六色,上面还印着我们喜欢的卡通画,十分漂亮。
通过奶奶、妈妈和我现在生活的对比,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呀!这样幸福的生活都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现代会的建设。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拼搏进取!为了祖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
祖孙共读好处多
祖孙共读好处多祖孙共读是一种有益的家庭活动,不仅可以加深祖孙之间的亲情,还有很多其他好处。
本文将介绍祖孙共读的许多益处。
促进亲子关系祖孙共读是亲子关系的一种强化方式。
通过共同读书,祖父母和孙辈可以更好地互动和交流。
祖辈可以传授经验和智慧,孙辈则可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视角。
这样的互动将加深祖孙间的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
培养阅读惯共读不仅培养了祖辈和孙辈之间的亲密关系,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惯。
孩子们通过与祖父母一起阅读,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
他们可以学到新知识,提高识字能力,并培养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
传承家族文化祖孙共读还有助于传承家族文化。
祖辈可以通过阅读经典作品、传统故事或家族历史记录,向孙辈传递家族的价值观和传统。
这有助于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根源,培养身份认同感,并继承家族的文化遗产。
提升智力和情商共读不仅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益,也对情商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阅读可以开拓孩子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阅读不同的故事和角色,孩子们可以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同理心和情感智力。
打破代沟祖孙之间常常存在代沟,但共读可以打破代沟,促进交流。
通过共同探索书籍内容,祖孙可以找到共同话题,并展开有趣的讨论。
这样的交流能够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观点。
总之,祖孙共读是一项多方面受益的活动。
它不仅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培养阅读习惯,传承家族文化,还可以提升智力和情商,打破代沟。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家庭中的祖孙共读,并将其作为一种有益的家庭活动加以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孙三代上学路
时间:2016-10-04 09:53:12 | 作者:刘伯正
姐姐在重庆上大学,开学了,她要乘火车走。
妈妈说:“要24小时才能到呢!”“这么长时间啊!”我感叹道。
爸爸说:“可以走高速到郑州坐飞机,一共只要4个半小时就到了。
”“噢,一千多公里,算是很快了。
”奶奶搭话说:“我孙女有福气,我上学那时……”“您上学那时怎么样?”我饶有兴趣地问奶奶“能给我讲讲吗?”奶奶痛快地答应了。
那是50年代初,奶奶考上了菏泽师范,二爷爷考上了菏泽一中。
每学期开学,他们二人结伴从鄄城步行到菏泽,那是一场漫长而又艰辛的上学之路。
当时奶奶十八岁,二爷爷十三岁,他们带着干粮行李,还各自拿着一把笨重的油纸伞,早上七点钟左右从家里出发。
开始的时候还精神十足,但是越走越累。
中午时分走到都司集,就停下来歇会儿。
饿了就啃个馍馍,渴了就找户人家讨口水喝,再继续前行。
走到魏海,年少的二爷爷就再也走不动了,央求奶奶:“嫂子,歇会儿吧!”奶奶也是累得不行。
“可是一坐下,就累得再也不想起来了”奶奶回想着往事。
每次上学,都要走到下午五点多钟才能到校,两腿又酸又痛,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奶奶,你们为什么不做汽车呢?”我心疼地问。
“傻孩子,你不知道。
”奶奶抚摸着我的头:“那时候,菏泽汽车站只有七辆卡车,每天到下边县里只开一趟,一般都坐不上车。
那时我们中国缺石油,汽车还是烧木材。
走到半路走不动了,乘客就要下来推车。
有时候我们幸运坐上了车,因为路不好,晴天颠得厉害,雨天坐在卡车后面,上面淋雨,下面又是泥路,车都开不动,真是十分艰难。
哪像现在,坐上私家车,半小时就到家了。
”奶奶感叹到:“你们都是有福的,赶上了国家富强。
”
“是啊,我小时候上学还很难呢!”妈妈接过话说。
那是70年代中期,妈妈家住在农校,在附小上一年级,大约有1。
5公里的路程。
妈妈才六岁,家里连自行车都没有,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步行上学。
每次回到家里都是又累又饿。
有时就在书包里塞个馍馍,放学后边走边吃。
有时候走不动了,坐在路旁休息时,就幻想:这条路要是会自动行走该多好啊!大家都坐在路上,到谁家门口谁就跳下来就行了。
听到妈妈的梦想,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这不是现在的传送带吗?
这是我们一家祖孙三代不同的上学路,但是体现了祖国的发展、变化,体现了我们祖国由贫穷到富强的转变。
这,也是我们祖国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