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业成本法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原理(2)

作业成本法原理(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1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

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

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

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

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请简要回答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请简要回答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请简要回答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1、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决策者确定最佳投资项目,比较财务和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节省资金;
2、作业成本法可以消除各项投资的经济影响,并识别出过去和未来的经济效益;
3、管理者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资金,投向有可能获得更高利润的投资项目;
4、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捕捉所有影响投资成本的因素,为管理者提供有效分析数据和有效的投资决策;
缺点:
1、该方法的数据需求太大,要求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许多的数据;
2、该方法可能会忽略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3、由于预测的不准确性,得出的结论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
4、当做出投资决策时,不能考虑到企业的商业战略,可能会错过机遇。

- 1 -。

作业成本管理法

作业成本管理法

局限性
实施难度大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能涉及大量的数 据收集和复杂的分析,这可能需要大 量的时间和资源。
对员工素质要求高
作业成本法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以便准确地进行成本核 算和分析。
可能过度关注短期成本
由于作业成本法强调精确的成本核算, 企业可能会过度关注短期成本,而忽 视长期战略价值。
作业成本管理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进行的各种 活动,是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
作业链
作业链是指企业从产品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 产品销售等全过程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是进行成本分配 的基础。
02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识别作业
总结词
应用范围扩大
随着作业成本法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其应 用范围将逐渐扩大,不仅局限于制造业,还将拓展至服务 业、金融业等领域。
智能化决策支持
作业成本法将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 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实 现精细化管理。
未来展望
随着实践的深入,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体系将进一步完 善,形成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法论,为企业的成本管
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输入 标题
国际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作业成本法的国际化发 展将成为趋势,推动各国成本管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理论体系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善
绿色化发展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作业成本法 将进一步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加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的
管理方案。
个性化应用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作业成本法将更加注重环境、 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因素,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欢迎阅读。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一般指ABC成本法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ABC 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第六章作业成本法

第六章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一 种向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成本方法,该方法可用于 制定战略性决策,也可用于制定对生产能力有潜在影 响进而影响“固定”和变动成本的其它决策。作业成 本法一般被看作补充的方法,而非公司通常采用的成 本会计制度的替代品。大多数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 有两套成本会计制度——一种用于编制外部财务报告 的正式的成本会计制度;另一种用于帮助制定内部决 策和进行管理活动的作业成本制度。
管理会计运用:精密制铜公司的问题
精密制铜公司生产适用于各种用途的精良的机制黄铜产品,如柱、栓、舵轮及豪华游 艇上的部件。公司董事长约翰·陶尔斯最近参加了一个讨论作业成本法的管理学术会议。 会后,他召集了全公司各高层经理来探讨他刚学到的知识。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生产部经理 苏珊·瑞奇,市场营销部经理汤姆·奥立佛森和财务经理玛丽·古德曼。
四、部门间接费用分配率 部门所执行工作的性质将会决定部门的分配依据。 例如,机加工车间可能以发生在该车间的机器工时为 依据分配间接费用,而在装配车间里,就可能根据发 生在该车间的直接人工工时来分配间接费用。 作业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的一项设计,以 更准确反映这些多样化因素的技术。该方法试图通过 确认主要作业来完成目标。这些主要作业消耗间接费 用资源,并由此产生成本。作业(activity)是指导 致间接费用资源消耗的任何事项。执行这些作业的成 本被分配到引起作业的产品上。
[实务广角]使产品盈利能力更加明确 垒可得(Reichhold)有限公司是销售合成材料的世界最主要供应商之一,
该公司运用作业成本法,以助于更加清楚地掌握其各种产品的盈利状况。垒 可得公司以前的成本制度使用反应堆小时作为分配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至产 品之中。作业成本制度则采用新增加的4个作业计量标准将成本分配至产品, 即预加工准备小时、轻送灌输小时、过滤小时和每批废物处理成本。由于管 理层相信ABC能够用来加强公司的“管理能力、周转时间、增值定价决策和 产品盈利能力的分析”,于是将ABC广泛运用到其北美公司所有19个分公 司。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 ——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 ——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作业成本法1.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相关联,以便更好地理解成本的构成并进行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就是对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说明和指导。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的:1)成本驱动:作业成本法强调成本的驱动因素是生产活动,而非期间或产品。

2)成本积累:作业成本法要求将成本与作业或活动相关联,进行逐步累积。

3)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通过成本分配,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或活动中,以便更好地衡量各项活动的成本。

3.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的主要内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作业成本法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2)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方法:详细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包括成本驱动、成本积累和成本分配的具体实施步骤。

3)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管理会计方法的比较:对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管理会计方法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4.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的意义和作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对于实施作业成本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作业成本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明确了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步骤,可以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2)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理解成本构成,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3)促进企业持续改进: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持续改进。

5.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的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作业成本法的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一)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起来的新型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提出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和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先根据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费用进行分配,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得出产品最终成本。

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有明确的成本归属对象,所以在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方法上,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并没有区别。

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的确认和归集特殊点主要体现在对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上,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依据成本动因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对于形成产品成本的所有相关费用均纳入成本归集、分配范畴,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这使得产品最终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作业动因、成本动因)归集成本也有利于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二)涉及的相关概念1.资源进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

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和费用来源,是一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

资源进入企业,不一定都被消耗,即便被消耗也不一定对最终产出有所贡献。

企业要区别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归集到不增值作业价值中去,而将有用耗费的价值分配到作业中去。

作业成本计算以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出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消耗价值。

例如,材料运输是采购部门的一项作业,那么相应运输费用、车辆折旧费、搬运人员的职工薪酬、电话费等都是运输作业的资源费用。

制造行业中典型的资源项目一般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办公费、修理费以及运输费等。

论作业成本法及成本分层问题

论作业成本法及成本分层问题

668的方式达到目的,因为如果买进另外一个公司的全部或部分以期掌握战略资源,很可能导致更高的成本。

战略联盟也许可以用于获取那些补充性资源,而无需花费巨额成本在内部构建那些资源。

这是生物技术领域普遍运用的模式——刚起步的小公司开发新配方,由大制药公司负责生产、市场推广和分销。

经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小型的公司拥有某项技术,但缺乏将它带入市场的补充性资源,如分销网络。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使一项技术的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技术保密已不再是最重要的。

公司与其不能彻底的保护自己的知识,不如与竞争对手分享知识。

知识分享的回报至少可以加强与分享对象之间的信任关系。

知识交换从来不排除企业之间的后续竞争。

而且,知识仅仅是智力资本的基础,与智力资本本身不能等同。

拥有知识是一方面,然而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更为重要。

公司可以与合作伙伴,分享并发展他们拥有的通用知识,然后,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条件应用知识,以不同方式和不同产品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中自由竞争。

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在联盟过程中,利用与伙伴的合作机会相互学习,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司要保持战略领先,必须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机会。

从长期来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

这里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传输,还包括知识的创造。

战略联盟创造了学习机会和一个分享知识的环境,使公司容易接受新技术并能在内部进行顺利转换,循序渐进地提高效率。

许多战略联盟由于重视学习而被称为学习型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内部成员企业在缔结联盟时就应该清晰的认识到缔结联盟是学习过程的开始,积极地通过学习活动来提高企业绩效。

联盟中人员来往密切的日常接触是互相学习的最简便、最有效途径。

与阅读书面文章和一般性的蜻蜓点水式的参观学习不同,对于个人习性和职业素养的改善和提高,这种学习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由于无法量化这种人力资源的提高水平,这种对合作各方人才培养的实质性的贡献常常被各方体会,而一旦用数字等指标来衡量联盟的效果时又被忽视。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股票入门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

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认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

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即本质)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消耗作业为基础前提的,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资源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再将作业中心的成本以作业动因为基础追踪到产品成本,从而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作业成本法的成因(萌芽)(一)、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陷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直接归属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而间接费用的处理由两个步骤组成:第一步,将所有间接费用分配到各个成本中心;第二步,将各成本中心的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

在将按各成本中心归集的间接费用分配给各个产品时,主要以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为分配基础,其他还有如机器工时、产出单位、材料成本和主要成本等。

这种基于数量的分配基础,其合理性取决于间接费用是否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

在制造费用占全部费用的比重很小、其高低对总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这种分配方法因简单易懂、资料容易取得而比较合理,产品成本的信息也比较准确。

制造费用大大增加;直接人工工时和直接人工成本的大大降低;与工时无关的费用的快速增加,选用基于工时的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扭曲了成本信息。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间接费用的发生与生产数量并无直接联系,如果仍以单一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就容易导致产品成本的高估或者低估。

(二)、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使得制造业的生产环境、技术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

企业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生产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不相适应,这就需要以“柔性制造系统”取代传统的大规模生产系统。

所谓“柔性制造系统”,其实质就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企业生产过程能够迅速地由生产一种产品转向另一种产品或者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进行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针对规模经济下的大批量生产,“柔性制造系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导致企业成本中间接费用急剧增加、直接人工比例越来越少等生产经营的新特征,这对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

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

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

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

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摘要】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成本法主要以产品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所有生产成本分摊到产品上,以便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分配给作业,并根据实际作业量来确定成本。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泛;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更精准地确定成本,适合于多样化生产。

两种方法在成本核算原理、分配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如成本分配对象、成本分配基础等。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差异、特点、成本核算1. 引言1.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总成本按照某种分配基础分摊到各个产品或部门上,来确定单位产品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加详细和精细,将成本按照不同的作业或任务进行跟踪和核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成本情况。

传统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更注重整体性和概括性,较为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成本固定、结构简单的企业。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能满足那些生产过程复杂、需要详细核算成本的企业需求,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成本信息来辅助管理决策。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概述可以看出,它们在成本核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管理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进行管理,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经营和决策。

接下来,本文将具体分析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情况。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传统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计算成本的方法,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传统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归为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将间接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上。

作业成本法论文-作业成本法原理概述

作业成本法论文-作业成本法原理概述

作业成本法论文-作业成本法原理概述摘要: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计算过程。

虽然作业成本法在归集企业成本时更加准确,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就其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成本——效益原则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它是20世纪80代由美国会计学者创建的。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分别计算其分配率并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可以说是成本计算方法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作业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实际操作步骤如下:(1)确认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建立成本库,以便归集由相同性质的作业引起的生产费用。

一个作业中心就是生产程序的一个部分。

按照作业中心披露成本信息,便于管理当局控制作业,评估业绩。

成本库是指按成本动因所确定的,归集成本的一个对象。

归集在一个成本库内的成本应该具有同质性,即这些成本是由相同的成本动因引起的。

(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

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账中得到,但总分类账没有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

因此必须将获得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去。

除了可以直接计入特定产品成本或作业成本库的资源耗费外,其它资源耗费必须选择合适的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作业中。

资源动因就是指资源被各作业耗费的方式和原因。

同质作业成本归集在一起便构成同质成本库,同质成本库是一个可用一项成本动因解释成本变动的若干项作业的集合。

(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选择成本动因,即选择驱动成本发生的因素。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 作业成本库是作业中心的货币表现形式。
• 成本动因 • 成本动因是指驱动或产生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
,是成本形成的原因。 • 物流企业里的成本动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作业批次数量 ②购货单数量 ③发货单数量 ④销货单和用户的数量 ⑤物流职工人数和工作通知单的数量
• 确定成本动因个数考虑两个因素: ①成本动因与实际制造费用的相关程度 ②产品成本的精确度和产品组合的复杂程度
• 能量水平作业(Facility- Level Activities) 是为维持工厂生产而从事的作业,例如工 厂管理、暖气及照明及厂房折旧等。这种 作业的成本,为全部生产产品的共同成本 。
• 作业中心
• 相同或相似的作业职能合并后称为作业中 心(Job Center)。
• 作业成本库
• 把相关的一系列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归集 到作业中心,构成这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成 本库。
300 300 900 10 75 0
作业成本法——概念
• 作业成本法 • 资源 • 作业 • 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 • 成本动因: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 作业成本法
•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所有 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根据各项作业费 用的消耗情况将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 成本计算方法。
• 4.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甲物资包装成本计算单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总成本 100 000
50 000 40 400 190 400
单位成本 10 5 4.04 19.04
乙物资包装成本计算单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总成本 70 000 30 000 49 600

论作业成本法

论作业成本法

论作业成本法杨平平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一、引言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

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

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

为解决新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会计的难题,作业成本法作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应运而生。

二、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点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

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

由此出发,作业成本计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详细化、更具有可控性。

2.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及理论基础。

它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KaPlanR.S和Robin-CooPer提出来的。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

3.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3.1优点。

(1)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质量,克服传统成本分配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2)有利于现代生产系统的作业管理,为作业管理提供必需的成本信息。

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

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

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

这种方法允许用户将生产成本分配给各种产品或服务,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

下面是一些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我们来看看这些说法的正确性。

首先,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

因为这种方法允许用户将生产成本分配给各种产品或服务,所以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

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成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其次,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分配成本。

因为这种方法允许用户将生产成本分配给各种产品或服务,所以企业可以更好地分配成本。

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此外,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

因为这种方法允许用户将生产成本分配给各种产品或服务,所以企业可以更好地控
制成本。

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最后,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因为这种方法允许用户将生产成本分配给各种产品或服务,所以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成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并允许用户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

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所以它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成本。

作业成本法oar

作业成本法oar

作业成本法oar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成本观念,其理论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

这种方法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目标包括:
1.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作业成本法通过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进而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

这种方法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准确,因为它考虑了更多的动因,可以减少传统成本计算中的人为武断因素。

2.优化资源配置: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对资源的追溯和分配,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资源使用情况,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资源分配。

3.改进决策: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和相关指标,帮助企业改进决策。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来确定产品的盈利性,识别哪些产品或服务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战略和计划。

— 1 —
4.促进成本控制和管理: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成本。

通过对各项作业的成本进行追踪和分配,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成本结构,发现潜在的成本节约机会,并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5.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并根据这些需求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决策、促进成本控制和管理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

— 2 —。

作业成本法概论

作业成本法概论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 (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
生。 作业成本法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
本的核算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同,其 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上。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
(1)计算作业量差异(效率差异) (2)计算作业费用率差异(价格差异) 4、与作业量及产量均不相关的固定制造费用
的分析。 (1)预算差异 (2)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3)生产效率差异
八、作业成本管理
(一)作业成本管理的内涵
管理者在作业及成本动因分析过程中,通过区分不 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尽量消除作业链中的不增 值活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就是作业 成本管理。
率,将归集的成本一一分配给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 业,划分作业中心
2.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费用 根据作业分析所确定的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
本库,并按照作业成本库来归集费用,计算 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3.将各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 产品或劳务上,计算出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它反映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是作业中心 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的标准。
如,如果在各种产品或劳务的每份订单上 所耗用的费用基本相当,那么,就可以 按照订单份数来向各种产品或劳务分配 订单作业成本。则:订单的份数就是一 项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法
以作业量为成本分配基础,以作业为成本 计算的基本对象,旨在为企业作业管理 提供更为相关、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的 成本计算方法。
如材料整备费用。
3、与作业次数相关但与产量不相关的费用。 如设计制图费、产品生产流程编制费等。
4、与作业量及产量均不相关的固定费用。 如厂房及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作业,成本库,价值链,作业成本法,适时生产制度,制造成本法,责任会计制度,战略成本管理
第一章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况
本章拟就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的历史、产生依据、概念体系等三个方面对abc的理论概况作以介绍。

第一节 abc的历史
abc起源于美国,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
(一)科勒(kohler, eric l.)的作业会计思想。

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

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

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指制造成本法),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

科勒提出的会计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1、作业(activity),指的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个规划或重要经营事项的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

2、作业账户(activity account),对每一项作业设置一个作业账户,对其相关的作用(贡献)和费用进行核算,对作业的责任人,要能进行控制,即是说,同一个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独立的作业。

3、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向上设置,一直到最高层的作业总账,类似于传统科目的明细账、二级账和总账。

4、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

在会计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 的萌芽。

(二)斯拖布斯(g.t. staubus )的会计思想。

斯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他分别在1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观念。

其理论要点有: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作业会计是一个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同时,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该明确其基本概念,如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

2、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必须揭示报表目标。

报表目标是履行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为投资决策提供信心,减少不确定性,报表中的收益和利润,与成本密切相关;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量。

3、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

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更不是根据每种产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无论直接的或间接的),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额,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

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种产品的成本逐一计算出来,而是说,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从资源到完工产品的各个作业和生产过程中,资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而不是完工产品这一结果。

(三)20世纪末abc研究的全面兴起。

当时,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

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严重扭曲了
成本。

另外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重要的立足点是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对实践的反映和指导意义不大,相关性大大减弱。

虽然当时流行许多模型,但是除了所依据的信息相关性值得商榷外,还很抽象、难懂,甚至一些专家都看不懂,其实践意义就更差了。

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在其著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下降,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来研究成本,即作业成本法。

由于卡普兰教授等专家对于abc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而完善,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论并广泛宣传,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是abc的集大成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