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 亲情歌吟—父母的心教案

合集下载

《父母的心》教案设计

《父母的心》教案设计

《父母的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父母之爱。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感受父母的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增强学生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之爱。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父母对你们的爱有多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父母的爱、关于家庭的课文《父母的心》。

2.课文朗读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出情感。

3.课文理解师:谁能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师:课文讲述了父母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幸福,最终得到了孩子们的回报。

那么,课文中父母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幸福呢?生:……师:是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愿意付出一切。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具体情节。

4.生字词学习师:请大家翻开书,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生:……5.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父母的心》这篇课文,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生:……2.情感体验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们是课文中的孩子,会怎么对待父母的爱?生:……师: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小作文。

3.写作指导抓住中心,突出主题。

叙述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4.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珍惜父母的关爱,学会感恩。

第三单元 亲情歌吟—父母的心

第三单元 亲情歌吟—父母的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亲情歌吟—父母的心《父母的心》教学设计父母的心一、阅读全文,探讨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叙述了一对穷夫妇最终拒绝优越条件,不愿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别人的故事。

)2.故事中的父母送、换了几次孩子?当时这对父母各是什么表情?(四次。

送大儿子时“眼含热泪”,用二儿子换大儿子时“无精打采”,用女儿换二儿子时“失魂落魄”,最后请求归还女儿时“痛哭失声”。

)3.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请说出理由。

(这是一对伟大的父母,他们虽然处在极其困难的境地,但最终宁愿饿死,也不愿骨肉分离。

)二、阅读“那天傍晚,轮船已经航行在……”至“一家六口过上了好日子” ,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对父母前后三次分别以什么借口要回孩子?是意在表现这对父母很会说话还是表现“爱”使得他们使出浑身解数?(①大儿子是家里的接班人,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次序也不对。

②二儿子很像去世的婆婆,把二儿子送走,感觉对不住婆婆也对不起当家的;而且二儿子已经五岁了,送走后一定会永远记着亲生父母,很可怜。

③因为她太小,把这么个无知的孩子送走,觉得当爹的冷酷无情。

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意在表现“爱”使得他们使出浑身解数。

)2.财主夫人最后说:“就作为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财主夫人所说的“父母之心”是指什么?(“父母之心”是指对儿女真诚无私、不能割舍的爱。

)3.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结尾这家人最终过上好日子的交代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对父母对儿女不能割舍的爱,能化解任何困难。

)三、《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你认为本篇课文中的父母不愿把儿女给富人,是不是失策?(从理性上说是失策的、不明智的,但理性却经不住感觉和情感的考验,本文要表现的是这对父母不愿骨肉分离的动人情感,不能脱离文本讨论其得失。

)四、同样表现父母之爱,本文和前两篇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说说不同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同在本小说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

《父母的心》教案汇总9篇

《父母的心》教案汇总9篇

《父母的心》教案汇总9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

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

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

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

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

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

《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

《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

《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美德。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期望和心意。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内容理解。

2. 课文中所描绘的父母之爱的特点。

3. 课文中所体现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内容,把握父母之爱的特点。

2. 学会与父母沟通,回报父母的爱。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

2. 如何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期望。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父母的爱。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之心。

六、教学准备1. 课文《父母的心》全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分组讨论所需的小组牌或贴纸。

4. 录音机或播放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父母之爱的短片或歌曲,引起学生对父母之爱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父母的心》,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父母之爱。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父母之爱的特点,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以及如何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期望。

5.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之心,并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母之爱的伟大,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回报父母的爱。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父母对子女的爱是________,是无条件的。

2. 简答题:请简述课文《父母的心》中所描绘的父母之爱的特点。

父母的心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父母的心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父母的用心与爱心,进而感恩父母,为他们的付出做出回报。

2. 学生能够阐述自己认为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进而理解教育的真谛。

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与分享,激发对父母的关注和爱心,进而增强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1. 带领学生探究父母的教育方式2. 通过分享及观察短片,了解父母的心情与付出3. 分组讨论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4. 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研究、观察、探究法,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2. 短片播放、讲解、分享、讨论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心情与教育方式3. 分组讨论、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父母最关注和珍视的方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教育方式,并就此进行交流、讨论、回顾。

2. 观看短片及讨论(20分钟)2.1 展示短片,标题为《我,父母的孩子》,观看完毕后,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表达对父母的关注和感受。

问答过程中梳理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关注点。

2.2 分组讨论,每组围绕“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探讨并形成结论。

3. 父母心情诉说与倾听活动(30分钟)3.1 学生自由拟定表达方式,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和倾听。

3.2 学生依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与感激,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对父母的感悟和想法。

4. 总结(15分钟)通过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与关注,增强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五、教学要求1. 学生要做完整的心理准备,尊重其他学生的想法。

2. 教师要在活动中讲授相关的父母育儿知识,并与学生探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有意义的结论。

六、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讲评和观察,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做出评价和指导。

2. 收集学生论述的情感、思想、感受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对比和汇总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倾听深入了解了父母的关怀和教育方式,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想法。

《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教案:《父母的心》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关爱;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3.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位母亲在为孩子梳头,孩子则看着母亲微笑。

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发表情感想,提问:“你们在这张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们有没有感觉到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与父母相处的一些情景,引发学生对父母的关爱的思考。

二、讲述(10分钟)1.教师将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总结,指出父母对于孩子的无私关爱,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辛勤的付出和无条件的关爱。

2.教师讲述一些真实的故事或插入一些情景对话来进一步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呵护和付出。

三、分析(15分钟)1.教师通过对故事或情景对话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当你们在学校或外面享受快乐时,父母在做什么?他们有没有休息?为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平时父母在家做的辛苦劳动,如做饭、外出工作等,让学生明白父母付出的辛勤劳动。

四、思考(15分钟)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回报父母的方式和方式的重要性。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不同的回报方式,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的小组讨论,并指出各种回报父母的方式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学生要珍惜父母的付出,多和父母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关爱表示感激。

六、拓展(15分钟)1.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父母的心”话题的作文,要求包括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内容。

作文可以是故事、记叙文等形式,可以加入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

2.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在班级内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间的互评。

评价:教师在观察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作文时,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深度和观察力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家庭作业: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父母的心”话题的作文,并准备和家人分享自己的作文。

《父母的心》教案汇编五篇

《父母的心》教案汇编五篇

《父母的心》教案汇编五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级别:市级开课时间:开课班级:八(1)班开课教师:__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父母的心》教案。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教案》。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父母的心》教案篇2〖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__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__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__思考2.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教学反思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交流:__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发言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3.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

在学习了这篇__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合集五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心。

2、让学生体会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3、通过学习__,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小说的这种文体。

教学重难点体会并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之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文本1、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课题(“心”字重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复述故事(复述要详尽)2、在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们能不能把它归纳得更简洁些?1__的主人公是谁?2__中的这对父母几次送出孩子,又几次后悔而要回?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题1、我就有个疑问了,这对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1贫穷到无法养活孩子2希望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2、既然送是体现对孩子的爱,这对父母又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1他们是不是那种随意爽约的人?2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实际隐藏着父母什么样的感情?③这种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④为什么会眼含热泪,难割难舍?⑤无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⑦加上痛哭失声,这一连串的词语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顺序?12、父母的心在理智与情感中煎熬现实:过上好日子——送爱情感:万般不舍——不送四、品味结尾,引发思考1、请一位同学读结尾,看看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2、它有什么含义需要重读?3、看到他们一家人团聚,大家是否感到高兴?4、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出人预料,二是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__属于第几种形式?《父母的心》教案篇2〖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__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__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__思考2.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教学反思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交流:__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3年《父母的心》教案汇总9篇

2023年《父母的心》教案汇总9篇

2023年《父母的心》教案汇总9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__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浓浓的爱心。

3、体会作品流露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懂你》)这首歌的名字叫《懂你》,那么听完这首歌,同学们知道“你”指的是谁吗?(父母)“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只有父母才会有这么真挚的感情。

“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父母之爱是一首永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歌颂父母之爱的佳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著名小与说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多媒体出示课题、作者)二、走近文本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标出段序,注意字词,概括__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1)语言简明;(2)内容完整。

提示:概括__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要说清楚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

过渡:①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字词;②谁来说一下你概括的内容?其余同学依照要求、提示,对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

2、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父母的心》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教学重点: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__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

那么父母之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父母的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老师指导补充2、(1)给下列字注音或组词:濑()佣()酬()舱()褴褛()(2)解释:失魂落魄:如数奉还:3、作者介绍同学们自愿举手回答和完善,老师补充注意事项: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身世对其创作的影响。

《父母的心》教案(定案)

《父母的心》教案(定案)

《父母的心》教案(定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 培养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构建和谐家庭。

3.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的爱。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2. 我们要学会体谅父母,理解他们的苦心。

3. 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4. 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的爱。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2. 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3. 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的爱。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3. 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的爱。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母的爱。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学会感恩。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爱,从而理解父母的心。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情景剧剧本,用于角色扮演。

3. 准备感恩卡片或手工作品材料,用于学生制作感恩礼物。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父母爱的短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爱的思考。

2.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父母关爱子女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并发表感想。

3.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父母关爱子女的情景,结束后进行讨论和反思。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建议。

5. 制作感恩礼物:学生动手制作感恩卡片或手工作品,写下对父母的感谢之情。

八、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父母的爱是无私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回报。

2. 强调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父母交流,增进亲情。

3. 提醒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的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2023年《父母的心》教案汇编10篇

2023年《父母的心》教案汇编10篇

2023年《父母的心》教案汇编10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教学重点: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__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

那么父母之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父母的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老师指导补充2、(1)给下列字注音或组词:濑()佣()酬()舱()褴褛()(2)解释:失魂落魄:如数奉还:3、作者介绍同学们自愿举手回答和完善,老师补充注意事项: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身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三、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文中父母的心情变化。

2、划分段落,进一步掌握__结构和故事的展开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

(送大儿子→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用小女儿换二儿子)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3、小结:这个故事的三次送换,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再读课文,想想:三次换子女时,父母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理由?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父母什么样的心理?完成下表:次数理由表情心理五、悟读课文,明确主旨三读课文,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讨论后教师总结:在父母的心头,儿女就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

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

正如俗话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父母的心》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爱。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父母对子女的爱。

3. 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2. 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2. 如何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

3.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教案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子女的爱。

例如:“你们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吗?是无条件的吗?”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父母的心》。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讨论父母对子女的爱(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父母的爱的故事。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10分钟)1. 学生自愿上台分享自己感恩父母的故事。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作文。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父母的爱是无无私的,是无条件的这个概念,以及学生是否学会了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父母的心》,理解父母爱的真谛。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4. 分享感受: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亲情歌吟—父母的心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亲情歌吟—父母的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亲情歌吟—父母的心《父母的心》教学设计父母的心一、阅读全文,探讨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叙述了一对穷夫妇最终拒绝优越条件,不愿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别人的故事。

)2.故事中的父母送、换了几次孩子?当时这对父母各是什么表情?(四次。

送大儿子时“眼含热泪”,用二儿子换大儿子时“无精打采”,用女儿换二儿子时“失魂落魄”,最后请求归还女儿时“痛哭失声”。

)3.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请说出理由。

(这是一对伟大的父母,他们虽然处在极其困难的境地,但最终宁愿饿死,也不愿骨肉分离。

)二、阅读“那天傍晚,轮船已经航行在……”至“一家六口过上了好日子” ,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对父母前后三次分别以什么借口要回孩子?是意在表现这对父母很会说话还是表现“爱”使得他们使出浑身解数?(①大儿子是家里的接班人,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次序也不对。

②二儿子很像去世的婆婆,把二儿子送走,感觉对不住婆婆也对不起当家的;而且二儿子已经五岁了,送走后一定会永远记着亲生父母,很可怜。

③因为她太小,把这么个无知的孩子送走,觉得当爹的冷酷无情。

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意在表现“爱”使得他们使出浑身解数。

)2.财主夫人最后说:“就作为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财主夫人所说的“父母之心”是指什么?(“父母之心”是指对儿女真诚无私、不能割舍的爱。

)3.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结尾这家人最终过上好日子的交代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对父母对儿女不能割舍的爱,能化解任何困难。

)三、《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你认为本篇课文中的父母不愿把儿女给富人,是不是失策?(从理性上说是失策的、不明智的,但理性却经不住感觉和情感的考验,本文要表现的是这对父母不愿骨肉分离的动人情感,不能脱离文本讨论其得失。

)四、同样表现父母之爱,本文和前两篇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说说不同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同在本小说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

2021年《父母的心》教案合集8篇

2021年《父母的心》教案合集8篇

2021年《父母的心》教案合集8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

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

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

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

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

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

《父母的心》教案优秀

《父母的心》教案优秀

《父母的心》教案优秀一、导入语同学们,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

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这颗伟大、博爱的心。

二、品读课文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2)内容完整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小纸条上。

(幻灯片投学生作品)依照这两个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

(学生点评)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2、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过渡语: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决定表情原因当天傍晚送走大儿子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贫穷第二天早上送走二儿子无精打采接班人次序第二天傍晚送走三岁女儿不好意思和婆婆太像了第三天上午全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过渡语:同学们填表很认真,请一位同学把结果给大家说一下(幻)。

老师也对文章作了认真地阅读,我是这么填写的。

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考虑。

那他们究竟考虑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到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请同学先指出地方,然后齐声朗读这些语段。

再次研读课文,根据文中几次换回孩子原因的有关语句,探究出“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亲情歌吟—父母的心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
一、阅读全文,探讨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叙述了一对穷夫妇最终拒绝优越条件,不愿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别人的故事。


2.故事中的父母送、换了几次孩子?当时这对父母各是什么表情?
(四次。

送大儿子时“眼含热泪”,用二儿子换大儿子时“无精打采”,用女儿换二儿子时“失魂落魄”,最后请求归还女儿时“痛哭失声”。


3.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请说出理由。

(这是一对伟大的父母,他们虽然处在极其困难的境地,但最终宁愿饿死,也不愿骨肉分离。


二、阅读“那天傍晚,轮船已经航行在……”至“一家六口过上了好日子” ,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对父母前后三次分别以什么借口要回孩子?是意在表现这对父母很会说话还是表现“爱”使得他们使出浑身解数?
(①大儿子是家里的接班人,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次序也不对。

②二儿子很像去世的婆婆,把二儿子送走,感觉对不住婆婆也对不起当家的;而且二儿子已经五岁了,送走后一定会永远记着亲生父母,很可怜。

③因为她太小,把这么个无知的孩子送走,觉得当爹的冷酷无情。

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意在表现“爱”使得他们使出浑身解数。


2.财主夫人最后说:“就作为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财主夫人所说的“父母之心”是指什么?
(“父母之心”是指对儿女真诚无私、不能割舍的爱。


3.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结尾这家人最终过上好日子的交代的?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对父母对儿女不能割舍的爱,能化解任何困难。


三、《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你认为本篇课文中的父母不愿把儿女给富人,是不是失策?
(从理性上说是失策的、不明智的,但理性却经不住感觉和情感的考验,本文要表现的是这对父母不愿骨肉分离的动人情感,不能脱离文本讨论其得失。


四、同样表现父母之爱,本文和前两篇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说说不同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同在本小说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

好处是有口语交际的现场感,有巧妙的“开场白”,每次反悔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父母之心的平凡与伟大之处因此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