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冬季供暖中的节能研究_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学校暖气节能改造工程方案
学校暖气节能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暖气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暖气系统的运行成本也越来越高。
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暖气系统的能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许多学校,由于设施老化和技术过时,暖气系统的能效并不高,运行成本很高。
因此,对学校暖气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二、项目目的1.提高暖气系统的能效,降低运行成本。
2.改善学校室内温度和舒适度,提高师生生活质量。
3.增加学校对环保节能的投入,提高学校的社会形象。
4.为未来学校节能管理奠定基础。
三、现状分析目前,学校暖气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设施老化:部分暖气设施长时间运行,设备老化严重,性能下降。
2.节能技术短板:学校暖气系统缺乏最新节能技术,运行效率低。
3.设施管理不当:学校暖气设施管理不到位,导致资源浪费。
4.室内温度不均匀:由于暖气系统设计和运行不当,学校部分区域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
综上所述,学校暖气系统存在能效低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亟待进行节能改造。
四、节能改造方案1.设施更新:对学校老化的暖气设施进行更新,更换老化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的新型设备。
2.节能设备安装:在学校暖气系统中增加新型节能设备,如节能阀门、智能控制系统等。
3.改进设计:对学校暖气系统进行设计优化,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4.设施管理完善:建立完善的暖气设施管理制度,定期维护设备,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
5.室内温度调节:对暖气系统进行调整,保证室内温度的均匀分布,提高舒适度。
六、实施步骤1.方案制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制定暖气节能改造方案。
2.设备更新:对学校老化的暖气设施进行更新,更换老化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的新型设备。
3.节能设备安装:根据方案,对学校暖气系统进行节能设备的安装。
4.改进设计:依据方案,对学校暖气系统进行设计优化,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5.设施管理完善:建立完善的暖气设施管理制度,定期维护设备,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
第三届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获奖名单.doc
序号编号作品名称学校最终奖001 A-Ⅰ-05 高效节能开水壶北京科技大学特等奖002 A-Ⅳ-04 高效节能型一体化船舶污水处理装置哈尔滨工程大学特等奖003 A-Ⅱ-16 上下行一体化变频节能自动扶梯华中科技大学特等奖004 A-Ⅲ-17 石油套管伴生气回收系统重庆科技学院特等奖005 A-Ⅴ-15 微型太阳能光热蒸汽利用系统浙江大学特等奖006 A-Ⅱ-15 气压混合动力概念车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特等奖007 A-Ⅲ-11 节能型踏步发电照明装置大连大学特等奖008 A-Ⅴ-21 摇摆帆式风力发电系统华中科技大学特等奖001 A-Ⅰ-02 不耗水的冷却塔—盐水冷却塔节水原理与应用前景研究浙江大学一等奖002 A-Ⅳ-11 井下电源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奖003 A-Ⅴ-01 按照主人活动范围自动调整房间温度的节能型自采暖装置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04 B-Ⅲ-01 城市居民区多层建筑立体绿化潜力及DIY成本评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一等奖005 B-Ⅰ-01 大学生节水心理意识调研及解决方案——设计心理学原理节水水龙头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06 B-Ⅲ-02 大学生碳足迹调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等奖007 A-Ⅱ-03 低能耗低成本深井泵的研究与开发江苏大学一等奖008 A-Ⅲ-02 低浓度抽放瓦斯燃烧利用装置中国矿业大学一等奖009 A-Ⅴ-03 电镀清洗废水减排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一等奖010 B-Ⅱ-0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现状调查及绿色回收路线探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等奖011 A-Ⅳ-05 功能性太阳能服装德州学院一等奖012 A-Ⅴ-06 供暖终端用光温双敏节能控制器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13 A-Ⅲ-06 基于多孔介质强化换热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等奖014 A-Ⅰ-11 基于蒸腾作用的太阳能取水装置及其综合利用系统设计山东大学一等奖015 A-Ⅲ-10 节能炉灶西南交通大学一等奖016 A-Ⅴ-09 节能型倒流防止阀长沙理工大学一等奖017 A-Ⅱ-12 垃圾变身记——利用餐厨垃圾发酵生产Bt生物农药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18 A-Ⅱ-13 利用汽车引擎废热驱动的金属氢化物空调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019 A-Ⅳ-14 燃气热水器节能烟囱上海理工大学一等奖020 A-Ⅱ-17 生物质暗光发酵耦合产氢和CO2综合利用系统浙江大学一等奖021 A-Ⅴ-16 稀土-多孔介质辐射器余热利用型热光伏系统浙江大学一等奖022 A-Ⅴ-20 新型微水力发电装置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等奖023 A-Ⅰ-18 遥控电器零功耗待机技术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24 A-Ⅰ-19 一种无耗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浙江工商大学一等奖025 A-Ⅳ-20 致密陶瓷蜂窝自对流取暖器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26 A-Ⅳ-22 自净化、无动力、水回用的节水型洗衣洗漱台东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27 A-Ⅰ-01 “烟气加热与水蒸气吹扫复合”的脱硫活性焦再生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等奖028 A-Ⅲ-20 新型高效无间断产气无需搅拌沼气罐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一等奖029 A-Ⅳ-18 液化天然气冷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方法及装置浙江大学一等奖030 A-Ⅳ-17 小型聚光式太阳能淡水提取装置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31 A-Ⅱ-10 基于多重传感技术的厨房综合参数自动控制节能系统山东大学一等奖032 A-Ⅰ-13 旅游风景区节能减排设计及绿色能源利用——以南京大石湖风之谷景区为例东南大学一等奖001 A-Ⅱ-08 关于饮水机节能设计方案的研究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002 B-Ⅳ-01 “节能减排”推进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全国“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中南大学二等奖003 B-Ⅴ-01 保定市太阳能进小区的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河北农业大学二等奖004 B-Ⅴ-02 北京地区纯电动车充电网络建设与规划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05 B-Ⅱ-01 北京市居民用电阶梯式定价研究华北电力大学二等奖006 A-Ⅴ-02 玻璃熔化炉烟气深度回收系统的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二等奖007 A-Ⅱ-02 城市路灯节能控制系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二等奖008 B-Ⅳ-02 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天津理工大学二等奖009 B-Ⅴ-03 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研究----基于上海松江区的实证分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010 A-Ⅲ-01 磁力耦合海流发电装置的研制东北师范大学二等奖011 A-Ⅳ-01 磁种絮凝-高梯度磁分离装置处理综合废水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二等奖012 B-Ⅳ-03 大学校园冬季供暖中的节能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13 A-Ⅰ-03 低温烟气余热自用式空气除湿机组安徽工业大学二等奖014 A-Ⅰ-04 地铁闸机发电系统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015 A-Ⅲ-03 电子智能节能系统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016 A-Ⅱ-04 对心型低脉动率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福州大学二等奖017 B-Ⅳ-04 废旧电池回收系统规划与设计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018 A-Ⅱ-05 废弃印刷线路板资源化新工艺浙江大学二等奖019 A-Ⅳ-02 废水再用节水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020 A-Ⅴ-04 风能磁制热热水器的设计广西大学二等奖021 A-Ⅲ-04 封闭海水预热一盖板冷却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022 A-Ⅴ-05 蜂巢强化换热多燃料取暖器北京科技大学二等奖023 A-Ⅳ-03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整体梯级利用方案浙江大学二等奖024 A-Ⅱ-06 高光效大功率感应耦合等离子光源河海大学二等奖025 A-Ⅲ-05 高碳灰和造纸黑液的综合利用浙江大学二等奖026 A-Ⅰ-06 固体废弃物烧结新型多孔节能环保砌块温州大学二等奖027 A-Ⅱ-07 固体吸附独立除湿装置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28 B-Ⅰ-02 关于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以南京地区为例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29 A-Ⅳ-06 焊接摆动器节能控制系统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30 A-Ⅰ-07 户式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31 A-Ⅳ-07 环保型全封闭病理组织脱水机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032 A-Ⅴ-07 环抱式气升生活污水净化罐(科技作品)天津科技大学二等奖033 A-Ⅴ-08 火电厂厂级实时负荷优化分配系统设计与开发武汉大学二等奖034 A-Ⅱ-09 基于被动人体红外探测传感器主动扫描的教室节能系统郑州大学二等奖035 A-Ⅰ-08 基于厨房烟气余热利用的半导体式小厨宝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36 A-Ⅳ-08 基于低品位热源的小型海水淡化装置清华大学二等奖037 A-Ⅰ-09 基于低碳照明娱乐的新型健身器材的设计与实现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038 A-Ⅲ-07 基于废渣利用及废水处理的全新制氢技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039 A-Ⅰ-10 基于环路热管的低温余热海水淡化系统武汉大学二等奖040 B-Ⅴ-04 济南市快速公交的节能减排效益调查与分析山东大学二等奖041 A-Ⅲ-08 家用复合热源多功能热泵江苏科技大学二等奖042 B-Ⅴ-05 江苏大学用水及节水现状调查与对策江苏大学二等奖043 B-Ⅲ-03 江浙地区村镇居民低碳化用能方式研究同济大学二等奖044 A-Ⅳ-09 教室节能系统模型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045 A-Ⅲ-09 秸秆煤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046 B-Ⅱ-03 节能,让城市更美好——从节能减排视角看南京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建设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47 A-Ⅳ-10 节能环保空调系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二等奖048 A-Ⅲ-12 具有发电功能的烟气除尘装置北京科技大学二等奖049 A-Ⅱ-11 聚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研究天津大学二等奖050 A-Ⅰ-12 空心聚苯乙烯夹芯板大连海洋大学二等奖051 A-Ⅲ-13 绿色发电环保鞋德州学院二等奖052 A-Ⅲ-14 煤矿低浓度瓦斯回收利用系统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053 A-Ⅱ-14 纳米盐差发电技术武汉大学二等奖054 A-Ⅲ-15 南方高校教室照明系统节能减排改造方案华南理工大学二等奖055 B-Ⅰ-03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楼、学生公寓用电情况调查及节能线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内蒙古工业大学二等奖056 B-Ⅲ-04 农村烤烟烤房能源利用现状调查及节能评估中南大学二等奖057 A-Ⅳ-12 暖气管道温差发电驱动热量表山东大学二等奖058 A-Ⅴ-10 配套马桶的方便节水器郑州轻工业学院二等奖059 A-Ⅳ-13 汽车发动机降噪储能装置华南农业大学二等奖060 A-Ⅰ-14 墙体相变材料的遴选与制备及其传热特性分析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061 A-Ⅰ-15 轻型低成本太阳能汽车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062 A-Ⅴ-11 热管式新型湿蒸汽消毒柜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63 A-Ⅲ-16 热水箱自动节水龙头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64 A-Ⅴ-12 三面角形光伏电板遮阳幕墙系统湖南大学二等奖065 B-Ⅳ-05 生活中的节能减排——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与展望厦门大学二等奖066 A-Ⅰ-16 生物质秸秆能源化利用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南京农业大学二等奖067 B-Ⅱ-04 市域污染企业退出与补偿机制研究——以湘江流域湘潭市为例湖南科技大学二等奖068 A-Ⅲ-18 隧道风力发电系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二等奖069 B-Ⅰ-04 塔里木大学校园节能减排措施及可行性分析塔里木大学二等奖070 A-Ⅱ-18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新疆喷灌灌溉中的应用塔里木大学二等奖071 A-Ⅱ-19 太阳能光伏及温差发电联合驱动新型冰箱的设计上海电力学院二等奖072 A-Ⅴ-13 太阳能全自动水体治理瀑布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073 A-Ⅲ-19 太阳能热泵联合驱动的低温吸附干燥系统中山大学二等奖074 A-Ⅴ-14 外燃机动力代步车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等奖075 A-Ⅳ-15 涡轮式初雨弃流系统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076 B-Ⅰ-05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居民节能灯使用状况新疆农业大学二等奖077 A-Ⅱ-20 厢式货车减阻节能装置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等奖078 A-Ⅳ-16 小户型连续式太阳能生物质能发酵装置贵州大学二等奖079 A-Ⅰ-17 小区灯杆节能控制系统设计华南理工大学二等奖080 A-Ⅴ-17 小型低风速风力发电机样机设计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081 A-Ⅴ-18 小型节能废纸打包机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082 A-Ⅴ-19 新型节能电化学反应器东北大学二等奖083 A-Ⅱ-21 新型气体-粉料直接热交换装置北京科技大学二等奖084 A-Ⅰ-20 一种新型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山西大学工程学院二等奖085 A-Ⅰ-21 一种新型液冷式家用空调浙江大学二等奖086 A-Ⅴ-22 一株高效稠油降粘菌开发及利用设计说明书北京化工大学二等奖087 A-Ⅳ-19 用于燃煤锅炉的小型低温余热发电装置的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等奖088 A-Ⅰ-22 用于污水处理及产电的MSBR/MFC集成系统四川大学二等奖089 B-Ⅱ-05 长株潭“两型实践类”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火电厂节能减排现状的调研与思考长沙理工大学二等奖090 A-Ⅲ-21 制动能量(电动车)高效安全回收系统河北科技大学二等奖091 A-Ⅳ-21 智能光控白光LED路灯中国计量学院二等奖092 A-Ⅲ-22 重庆大学分布式新能源系统重庆大学二等奖093 A-Ⅱ-22 轴承套圈锻后智能控冷工艺及设备大连交通大学二等奖094 A-Ⅲ-23 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实验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095 A-Ⅱ-01 自制SBBR垃圾渗滤液反应器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二等奖。
第三届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获奖名单
序号编号作品名称学校最终奖001 A-Ⅰ-05 高效节能开水壶北京科技大学特等奖002 A-Ⅳ-04 高效节能型一体化船舶污水处理装置哈尔滨工程大学特等奖003 A-Ⅱ-16 上下行一体化变频节能自动扶梯华中科技大学特等奖004 A-Ⅲ-17 石油套管伴生气回收系统重庆科技学院特等奖005 A-Ⅴ-15 微型太阳能光热蒸汽利用系统浙江大学特等奖006 A-Ⅱ-15 气压混合动力概念车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特等奖007 A-Ⅲ-11 节能型踏步发电照明装置大连大学特等奖008 A-Ⅴ-21 摇摆帆式风力发电系统华中科技大学特等奖001 A-Ⅰ-02 不耗水的冷却塔—盐水冷却塔节水原理与应用前景研究浙江大学一等奖002 A-Ⅳ-11 井下电源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奖003 A-Ⅴ-01 按照主人活动范围自动调整房间温度的节能型自采暖装置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04 B-Ⅲ-01 城市居民区多层建筑立体绿化潜力及DIY成本评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一等奖005 B-Ⅰ-01 大学生节水心理意识调研及解决方案——设计心理学原理节水水龙头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06 B-Ⅲ-02 大学生碳足迹调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等奖007 A-Ⅱ-03 低能耗低成本深井泵的研究与开发江苏大学一等奖008 A-Ⅲ-02 低浓度抽放瓦斯燃烧利用装置中国矿业大学一等奖009 A-Ⅴ-03 电镀清洗废水减排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一等奖010 B-Ⅱ-0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现状调查及绿色回收路线探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等奖011 A-Ⅳ-05 功能性太阳能服装德州学院一等奖012 A-Ⅴ-06 供暖终端用光温双敏节能控制器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13 A-Ⅲ-06 基于多孔介质强化换热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等奖014 A-Ⅰ-11 基于蒸腾作用的太阳能取水装置及其综合利用系统设计山东大学一等奖015 A-Ⅲ-10 节能炉灶西南交通大学一等奖016 A-Ⅴ-09 节能型倒流防止阀长沙理工大学一等奖017 A-Ⅱ-12 垃圾变身记——利用餐厨垃圾发酵生产Bt生物农药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18 A-Ⅱ-13 利用汽车引擎废热驱动的金属氢化物空调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019 A-Ⅳ-14 燃气热水器节能烟囱上海理工大学一等奖020 A-Ⅱ-17 生物质暗光发酵耦合产氢和CO2综合利用系统浙江大学一等奖021 A-Ⅴ-16 稀土-多孔介质辐射器余热利用型热光伏系统浙江大学一等奖022 A-Ⅴ-20 新型微水力发电装置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等奖023 A-Ⅰ-18 遥控电器零功耗待机技术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24 A-Ⅰ-19 一种无耗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浙江工商大学一等奖025 A-Ⅳ-20 致密陶瓷蜂窝自对流取暖器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26 A-Ⅳ-22 自净化、无动力、水回用的节水型洗衣洗漱台东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27 A-Ⅰ-01 “烟气加热与水蒸气吹扫复合”的脱硫活性焦再生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等奖028 A-Ⅲ-20 新型高效无间断产气无需搅拌沼气罐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一等奖029 A-Ⅳ-18 液化天然气冷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方法及装置浙江大学一等奖030 A-Ⅳ-17 小型聚光式太阳能淡水提取装置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31 A-Ⅱ-10 基于多重传感技术的厨房综合参数自动控制节能系统山东大学一等奖032 A-Ⅰ-13 旅游风景区节能减排设计及绿色能源利用——以南京大石湖风之谷景区为例东南大学一等奖001 A-Ⅱ-08 关于饮水机节能设计方案的研究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002 B-Ⅳ-01 “节能减排”推进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全国“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中南大学二等奖003 B-Ⅴ-01 保定市太阳能进小区的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河北农业大学二等奖004 B-Ⅴ-02 北京地区纯电动车充电网络建设与规划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05 B-Ⅱ-01 北京市居民用电阶梯式定价研究华北电力大学二等奖006 A-Ⅴ-02 玻璃熔化炉烟气深度回收系统的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二等奖007 A-Ⅱ-02 城市路灯节能控制系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二等奖008 B-Ⅳ-02 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天津理工大学二等奖009 B-Ⅴ-03 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研究----基于上海松江区的实证分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010 A-Ⅲ-01 磁力耦合海流发电装置的研制东北师范大学二等奖011 A-Ⅳ-01 磁种絮凝-高梯度磁分离装置处理综合废水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二等奖012 B-Ⅳ-03 大学校园冬季供暖中的节能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13 A-Ⅰ-03 低温烟气余热自用式空气除湿机组安徽工业大学二等奖014 A-Ⅰ-04 地铁闸机发电系统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015 A-Ⅲ-03 电子智能节能系统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016 A-Ⅱ-04 对心型低脉动率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福州大学二等奖017 B-Ⅳ-04 废旧电池回收系统规划与设计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018 A-Ⅱ-05 废弃印刷线路板资源化新工艺浙江大学二等奖019 A-Ⅳ-02 废水再用节水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020 A-Ⅴ-04 风能磁制热热水器的设计广西大学二等奖021 A-Ⅲ-04 封闭海水预热一盖板冷却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022 A-Ⅴ-05 蜂巢强化换热多燃料取暖器北京科技大学二等奖023 A-Ⅳ-03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整体梯级利用方案浙江大学二等奖024 A-Ⅱ-06 高光效大功率感应耦合等离子光源河海大学二等奖025 A-Ⅲ-05 高碳灰和造纸黑液的综合利用浙江大学二等奖026 A-Ⅰ-06 固体废弃物烧结新型多孔节能环保砌块温州大学二等奖027 A-Ⅱ-07 固体吸附独立除湿装置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28 B-Ⅰ-02 关于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以南京地区为例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29 A-Ⅳ-06 焊接摆动器节能控制系统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30 A-Ⅰ-07 户式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31 A-Ⅳ-07 环保型全封闭病理组织脱水机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032 A-Ⅴ-07 环抱式气升生活污水净化罐(科技作品)天津科技大学二等奖033 A-Ⅴ-08 火电厂厂级实时负荷优化分配系统设计与开发武汉大学二等奖034 A-Ⅱ-09 基于被动人体红外探测传感器主动扫描的教室节能系统郑州大学二等奖035 A-Ⅰ-08 基于厨房烟气余热利用的半导体式小厨宝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36 A-Ⅳ-08 基于低品位热源的小型海水淡化装置清华大学二等奖037 A-Ⅰ-09 基于低碳照明娱乐的新型健身器材的设计与实现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038 A-Ⅲ-07 基于废渣利用及废水处理的全新制氢技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039 A-Ⅰ-10 基于环路热管的低温余热海水淡化系统武汉大学二等奖040 B-Ⅴ-04 济南市快速公交的节能减排效益调查与分析山东大学二等奖041 A-Ⅲ-08 家用复合热源多功能热泵江苏科技大学二等奖042 B-Ⅴ-05 江苏大学用水及节水现状调查与对策江苏大学二等奖043 B-Ⅲ-03 江浙地区村镇居民低碳化用能方式研究同济大学二等奖044 A-Ⅳ-09 教室节能系统模型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045 A-Ⅲ-09 秸秆煤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046 B-Ⅱ-03 节能,让城市更美好——从节能减排视角看南京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建设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47 A-Ⅳ-10 节能环保空调系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二等奖048 A-Ⅲ-12 具有发电功能的烟气除尘装置北京科技大学二等奖049 A-Ⅱ-11 聚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研究天津大学二等奖050 A-Ⅰ-12 空心聚苯乙烯夹芯板大连海洋大学二等奖051 A-Ⅲ-13 绿色发电环保鞋德州学院二等奖052 A-Ⅲ-14 煤矿低浓度瓦斯回收利用系统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053 A-Ⅱ-14 纳米盐差发电技术武汉大学二等奖054 A-Ⅲ-15 南方高校教室照明系统节能减排改造方案华南理工大学二等奖055 B-Ⅰ-03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楼、学生公寓用电情况调查及节能线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内蒙古工业大学二等奖056 B-Ⅲ-04 农村烤烟烤房能源利用现状调查及节能评估中南大学二等奖057 A-Ⅳ-12 暖气管道温差发电驱动热量表山东大学二等奖058 A-Ⅴ-10 配套马桶的方便节水器郑州轻工业学院二等奖059 A-Ⅳ-13 汽车发动机降噪储能装置华南农业大学二等奖060 A-Ⅰ-14 墙体相变材料的遴选与制备及其传热特性分析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061 A-Ⅰ-15 轻型低成本太阳能汽车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062 A-Ⅴ-11 热管式新型湿蒸汽消毒柜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63 A-Ⅲ-16 热水箱自动节水龙头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64 A-Ⅴ-12 三面角形光伏电板遮阳幕墙系统湖南大学二等奖065 B-Ⅳ-05 生活中的节能减排——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与展望厦门大学二等奖066 A-Ⅰ-16 生物质秸秆能源化利用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南京农业大学二等奖067 B-Ⅱ-04 市域污染企业退出与补偿机制研究——以湘江流域湘潭市为例湖南科技大学二等奖068 A-Ⅲ-18 隧道风力发电系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二等奖069 B-Ⅰ-04 塔里木大学校园节能减排措施及可行性分析塔里木大学二等奖070 A-Ⅱ-18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新疆喷灌灌溉中的应用塔里木大学二等奖071 A-Ⅱ-19 太阳能光伏及温差发电联合驱动新型冰箱的设计上海电力学院二等奖072 A-Ⅴ-13 太阳能全自动水体治理瀑布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073 A-Ⅲ-19 太阳能热泵联合驱动的低温吸附干燥系统中山大学二等奖074 A-Ⅴ-14 外燃机动力代步车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等奖075 A-Ⅳ-15 涡轮式初雨弃流系统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076 B-Ⅰ-05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居民节能灯使用状况新疆农业大学二等奖077 A-Ⅱ-20 厢式货车减阻节能装置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等奖078 A-Ⅳ-16 小户型连续式太阳能生物质能发酵装置贵州大学二等奖079 A-Ⅰ-17 小区灯杆节能控制系统设计华南理工大学二等奖080 A-Ⅴ-17 小型低风速风力发电机样机设计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081 A-Ⅴ-18 小型节能废纸打包机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082 A-Ⅴ-19 新型节能电化学反应器东北大学二等奖083 A-Ⅱ-21 新型气体-粉料直接热交换装置北京科技大学二等奖084 A-Ⅰ-20 一种新型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山西大学工程学院二等奖085 A-Ⅰ-21 一种新型液冷式家用空调浙江大学二等奖086 A-Ⅴ-22 一株高效稠油降粘菌开发及利用设计说明书北京化工大学二等奖087 A-Ⅳ-19 用于燃煤锅炉的小型低温余热发电装置的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等奖088 A-Ⅰ-22 用于污水处理及产电的MSBR/MFC集成系统四川大学二等奖089 B-Ⅱ-05 长株潭“两型实践类”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火电厂节能减排现状的调研与思考长沙理工大学二等奖090 A-Ⅲ-21 制动能量(电动车)高效安全回收系统河北科技大学二等奖091 A-Ⅳ-21 智能光控白光LED路灯中国计量学院二等奖092 A-Ⅲ-22 重庆大学分布式新能源系统重庆大学二等奖093 A-Ⅱ-22 轴承套圈锻后智能控冷工艺及设备大连交通大学二等奖094 A-Ⅲ-23 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实验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095 A-Ⅱ-01 自制SBBR垃圾渗滤液反应器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二等奖。
冬季校园供暖计划
冬季校园供暖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冬季的临近,校园供暖问题逐渐引起关注。
为了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工作环境,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冬季校园供暖计划。
二、供暖形式选择考虑到学生的舒适度和供暖效果,学校可以选择集中供暖和分散供暖两种形式。
集中供暖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和保证供暖质量,但需要投入较大的经费和设备;而分散供暖则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节约能源消耗。
三、供暖设备选购为了达到供暖效果和节能减排的目的,学校应选择高效、节能的供暖设备。
可以考虑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四、设备维护与运行管理为确保供暖设备的正常运行,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与运行管理机制。
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制定详细的运行管理规范,确保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供暖时间安排学校应根据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供暖时间。
在早晨和晚上等学生活动较多的时间段,保证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在学校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适当降低供暖温度,节约能源。
六、供暖费用分摊为了合理分摊供暖费用,学校可以根据供暖面积和使用情况,制定供暖费用的收取标准。
可以考虑按照面积比例或人均费用的方式进行分摊。
同时,学校应公开透明地使用供暖费用,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七、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供暖系统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
学校应制定完善的供暖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对供暖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
建立健全的安全巡查制度,确保供暖设备不出现漏气、漏电等安全隐患。
八、供暖效果监测为了了解供暖效果和改进供暖计划,学校应定期对供暖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可以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对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测量,从而及时调整供暖设备,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九、环保意识培养供暖计划的制定应注重培养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宣传活动,介绍供暖计划的节能减排效果,鼓励大家共同参与节能环保行动。
校园供热节能优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校园供热节能优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供热系统在我国的学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供热系统存在着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校园供热节能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校园供热节能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健康保护。
首先,该系统通过对供热设备的优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采用智能控制算法,根据天气预报和校园用户需求,合理调控供热设备的运行时间和温度,避免了过度供热和能源浪费。
其次,该系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供热系统各个环节的远程监控和控制,降低了人工管理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
此外,该系统还结合了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进一步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校园供热节能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每个学校的供热系统结构和规模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
其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
此外,系统的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需要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投资和运维成本。
为了促进校园供热节能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我们应该加强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学校供热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案。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校园供热节能技术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该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总之,校园供热节能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解决传统供热系统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优化控制系统,为学校供热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校园建筑分时供暖节能分析
校园建筑分时供暖节能分析前言:学校类建筑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分时段性,采用分时段供暖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在满足冬季室内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对不同建筑物在无人停留时段采取分时采暖模式。
以大连工业大学的一个教学楼为例,应用热量表统计其全年热量,结合大连市的气象参数,绘制了全天热负荷随时间变化图,将分时供暖与传统全天供暖所需热量做比较,分析了分时供暖的节能优点。
分析表明:分时供暖的办法可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学校建筑;分时供暖;热负荷;节能。
据统计我国各类高校3000所,分布在采暖地区的建筑面积约26亿平方米。
以采暖费25元/平方米计,每年取暖费用高达650亿元。
学校类建筑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建筑物使用依据课时安排存在分时段性,绝大部分人员停留有固定性,如夜晚和假期学校的许多建筑无人。
尤其在冬季我国北方院校采用集中式供热,供暖期内,所有建筑不分昼夜供暖。
即使是节假日教室内无人停留,仍然按照室内采暖温度(18℃)。
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在集中供热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外网系统水利不平衡,单栋建筑热力入口无调节装置,散热器布置过多,这样会使建筑之间供热分布不均。
由此从经济效应、社会效益和环境效应,可见供暖节能势在必行。
1.1分时供暖分时供暖即按照建筑物的使用规律使用分时供暖,在非假日供暖期内,分时供暖每天室内温度设定按时段划分(见图):06:00、23:00室内温度设定为18℃;23:00/06:00室内温度设定为5℃1.2基本耗热量百分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取18℃,室外温度取大连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11℃),则在设计工况下,分时供暖较传统供暖可节约的热量折算成百分数为1.3热用户热负荷分析现行供暖方法年度能耗计算可用下述公式计算,即:Q =qf·F·N×24×3.6×10。
GJ (1)式中:Q 一建筑物全年供暖总能耗,GJ;qf一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W/m2,取50W/m2 ;F—供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N —供暖期天数,大连地区150d3.6×10-3——每小时3600秒测定教学楼面积为31649m2带入(1)式,得到按现行供暖方式全年的总能耗Q=50×31649×150×24×3.6×=20509 (GJ)2.采用分时供暖建筑物年能耗计算2.1 建筑物采用分时供暖能耗计算公式寒假期间教学楼供暖年能耗计算公式为:式中:Q‘-建筑物非寒假值班供暖年能耗,GJ;-温差修正系数, =(t2-tpj)/(tn-tpj);-分时供暖室内温度,取5℃;-供暖期室外日平均温度,长春地区取-8℃;[2-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取18℃;h-工作日每日工作小时数;h=17 3461.387GJ其它符号意义同式(1)50-寒假50天,d;计算结果如下:(1) 非寒假期间,用公式(1)计算,式中Ⅳ供暖天数在此为150-50。
浅析北方高校供暖系统的节能运行
浅析北方高校供暖系统的节能运行摘要:高校内供暖建筑类型多、用热时间差异大、散热类型多,供暖期横跨寒假等特点,导致了运行管理必须实现个性化调控。
本文以高校供暖系统为例,尝试了通过室内温度、室外天气的相对变化,逐渐摸索优化不同类型建筑和热源的供热量调控规律,通过加强楼栋、换热站、室温监测的联合调控管理,可节省能耗15%以上。
关键词:高校供暖;热量调控;精细化管理1、前言随着高校不断发展,新建大量教学楼、宿舍、实验室、体育馆、图书馆、医学院、食堂等各类建筑,建筑校园内新旧建筑共存。
部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或物种对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导致供暖所需供水温度和供暖热量差异较大,供暖运行难度较高。
随着能源价格上涨,高校供暖费用逐年上升,高校也逐渐意识到供暖节能的重要性,如何合理利用建筑蓄热实现分时分区调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供暖成本逐渐成为后勤供暖工作的重点。
本文以高校供暖系统为例,分析了高校供暖系统运行难点,并结合运行实例,阐述了采用技术手段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高校多样化、节能化运营需求。
2、高校供暖系统运行特点某学院总供暖面积约33万m2,其中办公楼约10万m2,学生公寓约7万m2,其余为住宅。
校区内设置蒸汽换热站集中,按供暖系统的承压,分为高区系统和低区系统,改造前只能人工调控换热站供热量。
总体来讲,高校供暖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建筑类型多、室温需求不同白天,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室温要求较高,而且教学楼人流密度大于办公楼;晚上宿舍室温要求较高。
案例中教师宿舍采用单管串联系统,且教师宿舍位于供暖系统的最远端,每年冬季室温普遍偏差。
以往采用提高热源整体供热量又会导致近端建筑过热。
鉴于高校内各类用途的建筑众多,建议将建筑按用途及功能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供暖系统按建筑用途及用热时间进行统一调控。
(2)建筑体积悬殊、热力平衡难度大随着高校不断发展,建筑体积大小不一,建筑落成年代不同。
案例中新建综合楼供暖面积近2平方米,老校舍为平房或多层建筑,大多数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小的建筑仅有110m2,两类建筑负荷和建筑面积差别较大,增加了热力平衡调试的难度。
关于北方高校供暖经济运行的探讨
关于北方高校供暖经济运行的探讨前言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这也影响到了北方高校的供暖系统运行。
供暖经济运行涉及到供暖能源的选择、供应、消耗等方面,因此需要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能源选择与供应能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供暖经济运行的成本和效率。
目前北方高校供暖主要采用燃煤锅炉、地源热泵等方式。
对于高校来说,地源热泵的成本较高,需要借助政府补贴和贷款等方式,才能完成项目启动。
而燃煤锅炉则相对便宜,但是环保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能源的供应也是供暖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化石燃料供应方式,由于成本高昂、污染严重、储存成本等问题,逐渐被取而代之的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然而对于大型高校而言,能源的供应成为了一个难题,为此可以考虑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解决供暖问题。
消耗管理与成本控制消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高校供暖经济运行的重点之一。
消耗管理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效率和房屋的保温性能、采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方式进行改善。
此外,高校可以适当采用节能减排、新能源替代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成本控制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等方式进行管理。
创新模式与发展趋势高校供暖经济运行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在对传统能源进行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新型能源发展方向。
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保持与政府的密切联系等方式,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供暖经济管理和运行。
总之,北方高校供暖经济运行需要考虑能源选择与供应、消耗管理与成本控制以及创新模式与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积极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供暖经济运行的目标,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学校取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校取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舒适的生活环境需求越来越高。
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学校取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师生的健康和学习效率,也关系到教学秩序和学校形象。
本研究旨在探讨学校取暖的可行性,为学校提供科学合理的取暖方案,提高取暖效果,提升师生的舒适感和学习效率。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实地考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校取暖现状和常见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师生对学校取暖的满意度和需求;实地走访学校,调研取暖设备和实际效果。
三、学校取暖现状及问题分析目前,我国学校取暖主要采用中央空调、地暖和集中供暖等方式。
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取暖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季节和不同教室的需求;二是取暖效果欠佳,教室内温差大,师生感到不舒适;三是取暖成本高昂,学校负担重。
四、学校取暖的可行性分析1.能源选择:在学校取暖中,可选择采用天然气、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2.取暖设备更新:可以更新学校取暖设备,选择高效节能、智能化的设备,提高取暖效果,降低维护成本。
3.调整取暖供暖方式: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教室的需求,灵活调整取暖供暖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提升取暖效果:可以优化教室结构,改善保温条件,减少能源消耗,提升取暖效果。
五、学校取暖的实施方案1.更新取暖设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取暖设备,提高取暖效果,降低维护成本。
2.联合供暖:鼓励学校间进行联合供暖,分享取暖资源,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3.加强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取暖设备,保证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故障发生。
4.开展能源节约活动:组织师生参与能源节约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培养节约意识。
六、结语学校取暖是一项涉及师生健康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工作,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学校取暖问题,制定科学的取暖方案,提高取暖效果,减少能源浪费,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中国北方高校供暖状况调研与优化方案设计
1 .2 一尧二次网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偏低 测算数据显示袁换热站内板式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换热温差 为 1 6℃袁面积为两组 220m 2袁换热量为 5684kW 袁则其平均换热系 数为 807.39W /m 2/℃袁 常规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至少应为为 2000W /m 2/℃以上遥 1 .3 换热站内压力损失较大袁供热资用压力不足袁且末端管 路管径较小袁循环阻力大袁导致热水循环不畅
基础上大大减少了碳排放量袁迎合时代主题袁为我国北方地区高校供暖系统改造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遥
关键词院散热量曰供热曰地源热泵曰碳中和
中图分类号院TU 1 1 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2096-4390渊2021冤21-0176-03
2020 年袁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两点承诺院第一是在 2030 年之前袁 中国要在巴黎承诺的基础上提前碳排放达峰曰第 二是中国提出终点方案袁即中国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1]遥 基于 此种时代背景袁本文针对中国北方地区高校供暖状况进行了调 研袁并对供暖系统的优化方案进行了设计与分析要 要要以辽西地 区某高校校区为例遥 本文调研发现 201 7 年之前该校区供暖效 果极差袁教学楼温度 1 0℃左右袁宿舍温度 1 6℃左右袁201 8 年该 校区通过整体供暖改造袁大大提升了供暖系统效果与人员舒适 度遥
气污染物[4]遥 辽宁沈阳结合得天独厚的水文地质特点优势袁经过 科学分析袁大力发展水源热泵技术袁在推广水源热泵应用方面 走在了全国的前列[5]遥 本文通过调取数据资料与走访调查等方 式对该校区 201 7 年之前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袁并结 合当前该校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地源热泵改造方案袁为中国 北方地区高校供暖系统改造提供了参考价值遥
学生取暖调研报告
学生取暖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学生的取暖需求是校园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取暖的需求和偏好,我们进行了一次学生取暖调研。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对校园取暖设施的满意度、对取暖方式的需求偏好以及是否存在取暖服务不足的问题,以便学校管理部门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成功回收了180份有效问卷。
调研结果:1. 对校园取暖设施的满意度:- 60%的学生对校园取暖设施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取暖效果良好;- 30%的学生对取暖设施的满意度一般,希望能有更好的调节温度和风速的设备;- 10%的学生对取暖设施的满意度较低,认为取暖效果不够理想。
2. 取暖方式的需求偏好:- 70%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中央供暖系统,认为这样能够实现整体的温度均衡;- 20%的学生更喜欢使用电暖器,以个人需求为主,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温度;- 10%的学生更希望提供更多的取暖选择,如热水袋等,以应对不同的取暖需求。
3. 取暖服务不足的问题:- 40%的学生反映取暖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及时,出现故障无人修复;- 30%的学生认为校园取暖设施在寒冷季节供暖不足,室内温度较低;- 20%的学生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取暖设备以适应各种天气状况;- 10%的学生认为取暖服务缺乏关怀,希望能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调研结论:校园取暖设施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及时、供暖不足以及服务缺乏关怀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学校管理部门加强对取暖设施的维护,提高供暖质量,同时增加多样化的取暖设备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此外,关注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校园取暖服务的满意度。
调研限制:由于调研范围仅限于本校学生,样本量相对较小,无法代表所有学生的意见和需求。
此外,由于调研时间有限,无法对其他因素如取暖费用等进行深入分析。
校园冬季取暖方案精选
校园冬季取暖方案精选从立冬开始,校园里的气温逐渐下降,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季里需要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为此,学校推出了一系列的取暖方案,以确保同学们有一个舒适的冬季生活。
以下是校园冬季取暖方案的精选:一、教室取暖方案: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中,教室作为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取暖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在教室里安装了集中供暖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高效节能的地源热泵技术,通过地下的地热能源提供热能,将热量传递到教室内部。
同时,教室里还设有温度调节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温度需求进行调节。
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在温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宿舍取暖方案:保持宿舍的温暖也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学校在宿舍楼内安装了中央供暖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锅炉加热的方式,通过管道将热水传输到每个宿舍内。
每个宿舍都配备了温度调节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节室内的温度。
此外,学校还提供了暖空调、电热毯等供暖设备供同学们选择。
这样,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取暖方式,确保自己的宿舍温暖舒适。
三、教学楼取暖方案:为了满足教学楼内各个区域的不同取暖需求,学校采取了不同的取暖方案。
在楼道和走廊中,学校安装了辐射式电暖器。
电暖器具有升温快、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以有效地保持走廊的温暖,避免了因散热不均导致的温差过大的情况发生。
在课室和实验室等地方,学校采用了地暖系统。
地暖系统通过地板下的管道将热水或热风输送到房间内,实现了整个房间的均匀加热。
这样,同学们在教学楼内就可以感受到温暖和舒适。
四、其他取暖设备:除了以上的取暖方案之外,学校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其他的取暖设备。
在室外,学校安装了暖风机,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温暖的交通环境。
在教室和宿舍等场所,学校配备了电暖器、电热毯等个人取暖设备,供同学们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这些设备不仅可以提供临时取暖的功能,还可以帮助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季里保持温暖。
供暖系统的节能技术研究
供暖系统的节能技术研究咱先来说说这供暖系统节能的事儿啊。
一到冬天,那暖气可是咱北方人的“大救星”,但您想过没有,这供暖背后得消耗多少能源啊?就拿我家小区来说吧,前几年那供暖效果真是一言难尽。
有时候屋里热得穿短袖,有时候又冷得裹棉袄。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供暖系统出了问题。
这可让我对供暖系统的节能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咱们先来聊聊这传统的供暖方式。
像那种集中供暖,一个大锅炉给一大片区域供热,这效率看似高,可问题也不少。
比如说,管道老化导致热量流失,有的地方热得要命,有的地方却冰冰凉。
这就好像是给一群孩子分糖果,有的孩子手里一把,有的孩子却一颗都没有,多不公平啊!再说说那些老旧的暖气片,用久了散热效果就大打折扣。
您想想,本来应该暖呼呼的房间,结果因为暖气片不给力,温度就是上不去,这得多糟心。
那咋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得靠节能技术出马啦!有一种技术叫智能调控。
这就好比是给供暖系统装上了一个聪明的大脑。
它能根据室外的温度变化,自动调整供暖的温度和时间。
比如说,大白天外面阳光明媚,挺暖和的,它就少供点热;到了晚上气温骤降,它就加大马力,让屋里暖暖和和的。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咱住得舒服,又能节省不少能源。
还有一种技术是地热供暖。
这可真是个好东西!把热水通过管道埋在地下,利用地热来加热房间。
想象一下,冬天您走在地板上,脚底下暖烘烘的,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
而且这种方式热量分布均匀,不会出现这边热那边冷的情况。
另外,保温材料的改进也是关键。
就像给房子穿上一件厚厚的棉袄,把热量牢牢地锁在屋里。
以前我去一个朋友家,他们家新做了保温,那冬天的暖气费比往年省了不少呢。
还有啊,现在的新能源也能用到供暖里。
比如说太阳能,天气好的时候收集太阳能用来加热水,这可真是绿色又节能。
其实,供暖系统的节能技术不仅能让我们省点钱,更重要的是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少消耗一点能源,地球就能多喘口气。
就像我家小区,经过一系列的节能改造,现在供暖效果好多了,费用也降低了。
高等院校采暖节能问题研究
高 等 院 校 采 暖 节 能 问 题 研 究
张 玉 旗
摘 要: 结合 河北 农业大学的实 际情况 , 对高校 能源消耗 的基本状况进 行 了分析 , 发现 高校冬季取暖存在高 能耗 的根本 原因在 于观念 、 技术、 政策方 面的障碍 , 管理不严 以及供热设施老 化等 问题 , 基于 此提 出了高校建 筑节能应加 强管理 , 因
4 目前我 国的环境污染 问题 较为突出 , 求家用中央空调设 ) 要 在设计 时 , 也多 了一个参照系。 .
也应尽可能环 保。“ 境共 生型 ” 宅 的提 出 , 环 住 使空调 系统 外, 水管式系统 的空气 品质 问题 , 能通 过适 当开 窗引入新 风加 计 时 , 也
以上三种 考虑 , 定 了冷 水 机组在 我 国户 式 中央空调 领 5 结 语 决 域 的主导地位。 1 户式 中央空调是一种节 能、 ) 舒适 的空调系统 , 主要有冷
1 按 建筑 使 用 功 能 的不 同 , 别 敷设 供 热 管 网或 对 原 1 1 自备锅 炉 的取暖设 备 与设施 的选择 分 . 有管 网改造 , 系统 分别 独立供 热
单位有锅炉房 , 自己供 暖。选 择锅炉 时锅 炉容 量较大 的, 则 但采暖热负荷应 占锅炉容 量的 7 %左 右 , 5 这样 高等院校 冬季 采暖 时 , 教职 员工 住 宅要求 全 天温 度不 低 于 热效率相对 较高 , 运行 比较经济 , 如果低 于 5 %或超 负荷运行 , 0 锅炉热 效率 降低 , 热 l 6℃ ; 办公 区而 言 , 对 仅在 正常工 作 时要求 保证其 温度 , 假期 寒 的问题 , 并且 Ⅵ w 系统 的初投资太高 , 限制 了它 的推广 。 调的发展必须 注重节 能性 , 方 面要 注重 提高 机组 本 身 的能效 一
节能技术在高校供暖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 刘立云(95 ) 男, 17 一 , 硕士, 工程师, 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后勤处 , 陕西 西安 707 10 1
第3 7卷 第 3 3期
201 年 1 月 1 1
刘立云 : 节能技术在高 校供 暖 中的应用
.
第3 7卷 第 3 3期 1 6 . 2011年 11月 2
S HANXI ARC T C URE HI E T
山 西 建 筑
V0 . 7 No 3 13 . 3 NO . 2 V 011
文章编号 :0 9 62 ( 0 1 3 - 16 0 10 —8 5 2 1 ) 30 2 —2
幅度节电 。
1 高校供暖存在的问题
1 1 热 源分散 , 暖面积 大 、 热 管线 长 . 采 供
北 方地 区高校供 热方式有市政集 中供热、 学校燃 气 ( ) 炉 煤 锅
房供 热 , 或上述情 况并存 , 多高 校都存 在多 个锅 炉房 。由于校 许 舍 面积 大 , 无论是 市政集 中供 热还是 学校锅 炉房供 热 , 都存 在供
件限制 , 际改造需要 因地制宜 。 实
3 投资与收益
西电北校区采用 天然气 供 暖,00年共 投资 24万元 , 21 0 完成 了3 个锅 炉房气候 补偿、2个点分 时分温 控制 , 5 当年节省 天然气
费用 约 5 0万元 。在节省 费用 的 同时 , 好 的改善 了学校 的供 暖 更 品质 , 将历史上不热 的 区域全部 变热 , 并克 服 了冷冬所 带来 的影
手动调 节供水温度
响。西电南校区采用燃煤供暖, 1 年安装了4台分层给煤装置 2 1 0
( 含煤耗计 ) 共投资 3 , 8万元 , 预期 当年即可收回投资。
高校供热节能技术分析
高校供热节能技术分析1校园供热存在的问题1.1供热途径各异,热能消耗差异大高校供热系统,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并没有被纳入城市市政集中供热,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独立的供热系统和运行体系,有的仍然在采用燃气锅炉进行供热,尤其是在冬季供暖中,采用集中供热的高校与自行供暖的高校热能耗差异明显,集中供热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热损耗,更重要的是减少污染排放减低了办学成本,为高校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所以不同的供热途径,产生的热损耗明显迥异,集中供热系统技术含量较高,节能效果明显,是需要进一步大力推广和应用的有效措施。
1.2供热面积激增,热源分散能耗大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增加,学校建筑随之改建和扩建,很多学校由于城市规划和地域限制在不同区县建有不同分校,使得供热面积逐年增大的同时造成热源分散。
不同的热源承担的供热任务是不同的,他们的供热能力也不尽相同。
热源的分散使得热半径不断增大,再加上管线由于不断改造而变得复杂漫长,使得循环泵降低功率,从而造成供热失衡,热损激增,最终造成能耗增加等连锁反应。
1.3供热时间固定不变,低效率高能耗高校师生活动范围相对集中,教学和生活区域和时间也相对集中,所以供热时间也应该存在峰谷供热,而不应该一成不变。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仍然对所有的建筑物全天候持续不变的供热,保持温度不变。
高校建筑物也有明显的功能差异,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在不同的时间对于热能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教学楼和办公楼在白天上课期间会使用相对频繁和集中,而开水房和食堂在三餐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使用率较高,同时需要消耗的热能也相对集中,浴室则在夏季的下午和傍晚需要供热相对集中,报告厅、大礼堂和宿舍在晚上需要热能相对较大和集中。
但是由于集中供暖或者没有采取节能技术无法对同一系统的不同建筑物进行温度和开关的调节,尤其是周末和寒暑假师生相对较少热能消耗也过少的时间仍然按照标准进行供热,会造成无效供暖,能耗浪费。
1.4供热技术有待改进,节能技术应用较少节能技术在高校供热系统的应用并不普及,虽然国家和教育部一再要求和宣传,并出台各种政策和资金来支持高校引进节能技术,引进高端节能设备和技术人才来鼓励高校实施技术节能,但是高校普遍对节能技术应用并不是很积极和重视。
学校冬季取暖节约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高学校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师生身体健康,营造绿色、节能、环保的校园环境,我校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场所的冬季取暖工作。
三、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冬季取暖节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实施和考核评估全校冬季取暖节约工作。
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四、具体措施1. 优化取暖设施(1)对取暖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推广使用节能型取暖设备,提高取暖效率。
2. 合理调节室内温度(1)根据室外气温变化,合理设定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18℃-22℃。
(2)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 节约用电(1)严格控制取暖设备的开启时间,避免长时间空转。
(2)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室内照明时间。
4.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提高师生节能减排意识。
(2)定期举办节能减排知识讲座,提高师生节能减排能力。
5. 强化监督检查(1)设立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全校取暖设施进行检查。
(2)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五、考核评估1. 考核内容:取暖设施运行情况、室内温度、用电量等。
2. 考核方式: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
3. 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冬季取暖节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冬季取暖节约工作,确保本制度落到实处。
通过实施本制度,我校将进一步提高冬季取暖节约意识,降低能源消耗,为创建绿色、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2023年度关于北方高校供暖经济运行的探讨
2023年度关于北方高校供暖经济运行的探讨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供暖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领域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而在北方地区,供暖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如此复杂的状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探讨北方高校供暖的经济运行问题。
首先,北方高校供暖的经济运行必须要考虑到资源利用的问题。
北方季节寒冷,供暖要求较高,但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资源。
因此,在经济可持续的考虑下,必须依靠资源技术的进步,控制能源的消耗。
同时,要加强对供暖设备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提高节能效能,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
在采取节能措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以太阳能、地热能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的研究,积极引导供暖方式向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其次,北方高校供暖的经济运行也必须要考虑到资金的问题。
供暖业务是政府的职责范畴,因此必须有强有力的财政投入。
针对高校这一特殊需求,政府应该加大补贴力度,确保供暖经费保障。
同时,对于高校建筑物的供暖设备和管道,必须加强维护与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费用支出,保障供暖的连续性。
此外,还需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加强供暖的集中化机制,正确处理节能与舒适性的关系,严控成本,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最后,北方高校供暖的经济运行还需要从整体上考虑。
高校供暖热源存在可能局限于标准热值,而校内的热负荷却会随着不同建筑、人数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因此,要始终确保供暖能够完全满足整个校区的需求。
这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机制,而且需要各相对部门的协同作战,以保证整个供暖系统在经济上运转的更加平滑、高效。
总之,北方高校供暖的经济运行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更好地保障校内供暖。
只有在系统地进行多方面的投入和创新,经济成本和社会效益双赢才能真正实现。
学校冬季取暖方案
学校冬季取暖方案1. 引言在寒冷的冬季,保证学校师生的温暖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档目的在于提出一个可行的学校冬季取暖方案,以确保学校内部的温度舒适,提高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2. 现状分析目前学校采用的冬季取暖方式主要是中央供暖系统,但存在一些问题: - 暖气管网老化,导致供暖效果不佳。
- 热能浪费严重,造成能源浪费。
- 学校中央供暖难以满足部分区域的取暖需求。
- 学校负担较重,暖气费用高昂。
3. 方案设计针对学校冬季取暖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方案:3.1 室内环境调节为了改善学校的室内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3.1.1 更新供暖设施替换老化的暖气管网,安装新一代高效供暖设备,提高供暖效果,减少能源浪费。
3.1.2 引入智能温控系统通过智能温控系统监控室内温度,根据需求进行调节,以提供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该系统还可以根据天气预报进行自动调整,减少能源浪费。
3.2 区域取暖方案为了满足学校不同区域的取暖需求,本文提出以下方案:3.2.1 教学楼取暖在教学楼内部各个教室安装独立的热水供暖设备,通过热水循环系统进行供暖。
每个教室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独立温度调节,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3.2.2 宿舍楼取暖在宿舍楼内为每个宿舍安装独立的电暖气设备。
每个宿舍内的电暖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温度调节,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取暖需求。
3.3 节能减排方案为了减少学校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本文提出以下节能减排方案:3.3.1 加强绝缘措施对学校建筑进行绝缘处理,减少能量的散失和流失,提高供暖效果。
3.3.2 采用可再生能源鼓励学校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作为取暖设备的能源供给。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4.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学校冬季取暖方案,我们提出以下实施计划:4.1 准备阶段•对供暖设施进行评估,确定需要更新和替换的设备。
•招标选取供暖设备供应商,并签订合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47 卷
了 供 暖 后 温 差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规 律 (如 图 3).
图
3
供
暖
后
室
内
温
差随
时
间
的
变
化
规
律
通过分析得到了回归分析方程:
f2(t)=-0.211 2t2+1.688 3t-0.099 3 (0≤t≤3.94), 所以
θ1 = -0.047 8t2 +0.892t+0.021 2+θ0(0≤t≤9.33). 方程的决定系数 R2=0.902 8,相 关 性 显 著.从 图
中可以看出,停止供 暖 后,室 内 温 度 会 不 断 下 降,但 下 降 速 度 越 来 越 慢 ,到 一 定 的 程 度 趋 于 相 对 稳 定 .
作 为 人 口 众 多 、资 源 需 求 量 巨 大 的 发 展 中 国 家 ,也 是暖气需求量巨大的 国 家,有 效 地 利 用 暖 气 资 源 非 常 重要.因此,针对我国 当 前 暖 气 系 统 的 现 状,很 有 必 要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J1103403). 收 稿 日 期 :2011-04-10
关 键 词 实 验 ;控 制 供 暖 ;供 暖 标 准 ;节 能 ;大 学 校 园
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主题. 2009年哥本哈 根 会 议 上 我 国 向 世 界 宣 布,到 2020 年 中国单位国内生产 总 值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量 比 2005 年 下 降40%~45%的目标[1].为了 实 现 国 家 的 节 能 减 排 目 标 ,节 约 化 石 燃 料 是 重 要 的 途 径 之 一 .
我国的长江、汉水 及 秦 岭 一 线 以 北 的 地 区 每 年 日 均温≤5℃的日数都超过90d[2],根 据《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3]的规 定,当 室内日均温在18℃ 以 下 时,人 们 开 始 有 采 暖 的 要 求, 低 于 10~12 ℃ 时 就 会 明 显 影 响 人 类 活 动 ,所 以 这 些 地 方都需要供暖.因此,我 国 的 供 暖 量 是 相 当 大 的,根 据 中国统 计 年 鉴 2007 年 的 统 计,我 国 2006 年 全 年 用 于 电力、热力的 生 产 和 供 应 业 的 能 量 相 当 于 17 416.88 万 t标准煤[4].所 以 设 法 减 少 供 暖 中 耗 去 的 燃 料 具 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 以实验为基础研究了供暖系统的调节对室温的影响,得到了控制供暖后室内温度关于时间的变 化 规 律:控 制 暖气后温度降低很慢,最终趋于稳定;开始供暖后,温度上升迅速.运用 SPSS 16.0对北京师范大学热力保障 部 的 供 暖 数 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耗气量与室内外温差和回水温度的回归方程.并据此设计了在大学校园中实施夜间 对 教 室 停 止 供 暖 和 调 整 供 暖 标 准 2 种 节 能 方 案 .采 用 这 2 种 方 案 至 少 可 以 节 约 10.99% 的 能 源 .
图 2 停 止 供 暖 后 室 内 温 差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规 律
为求得f1(t),将 每 天 停 止 供 暖 时 的 初 始 室 内 温 度θ0 与停止供暖t时 间 时 的 室 内 温 度 作 差,求 得 温 差 Δθ,然 后 将 所 得 到 的 温 差 与 停 止 供 暖 的 时 间t作 回 归 分析,利用模拟趋势 线 的 方 法 得 到 了 停 止 供 暖 后 室 内 温差f1(t)随时间t的变 化 规 律(如 图 2),得 到 了 回 归 方程: f1(t)=-0.047 8t2+0.892t+0.021 2 (0≤t≤9.33) 所以
同理,设 室 内 温 度θ2 与 开 始 供 暖 后 的 时 间t的 回 归方程为:
θ2=f2(t)+θ0, 其中,θ0 指 开 始 供 暖 时 的 室 内 温 度,f2(t)指 开 始 供 暖 后 室 内 温 差 随 时 间t变 化 的 函 数 .
为求得f2(t),用供暖t时间的温度减 去 开 始 供 暖 时的温 度 得 到 温 度 差 Δθ,将 所 得 到 的 温 度 差 Δθ 与 供 暖时间t 进行回 归 分 析,利 用 模 拟 趋 势 线 的 方 法 得 到
教室 A 在阴 面,白 天 阳 光 照 射 短,阳 光 对 实 验 教
第6期
韩 加 强 等 :大 学 校 园 冬 季 供 暖 中 的 节 能 研 究 ——— 以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为 例
6 31
室 的 升 温 作 用 相 对 于 普 通 教 室 差 ;教 学 楼 修 建 较 早 ,实 验教室 A 保 温 效 果 也 不 如 普 通 教 室;教 室 A 相 对 独 立 ,两 面 (宽 面 )是 冷 墙 ,另 两 面 是 过 道 .综 合 来 看 ,实 验 教室 A 的室内温度会比普通教室要低.且暖 气 管 与 二 楼和三楼(只有3层 楼)的 暖 气 管 是 联 通 的,控 制 一 楼 的 暖 气 后 ,整 栋 楼 的 暖 气 也 控 制 了 ,因 此 二 楼 也 不 会 向
6 3 0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1-12 47(6)
大学校园冬季供暖中的节能研究*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韩加强 方修琦 郑蔚恒 王大伟 冯云荷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学 与 遥 感 科 学 学 院 ,100875,北 京 )
一楼提供热量. 实验使用了3个自 记 温 度 计 (2 个 日 记 的,1 个 周
记 的 )和 1 个 激 光 测 温 仪 ,对 房 间 和 室 外 的 温 度 进 行 监 控和测量.在2间实 验 教 室 内 各 摆 放 了 一 个 日 自 记 温 度 计 ,每 天 下 午 14:00 更 换 记 录 纸 .在 大 百 叶 箱 中 放 入 1个周自记温度计,每周更换记录纸.在 不 对 2 个 实 验 教 室 暖 气 进 行 人 为 干 扰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温 度 测 量 ,得 到 了2个教室的室内温度情况(图1).根据 实 验 结 果,决 定选取日均温较低的教室 A 作为实验室,而 室 温 较 高 的教室 B作为对比实验室.
2 研究结果
2.1 控制供暖条件下 室 内 温 度 变 化 情 况 停 止 供 暖 后室内温度的变化和 时 间、实 验 教 室 墙 体 的 保 温 效 果 及室外温度有关[9].由 于 实 验 教 室 的 保 温 系 数 没 有 办 法取得,所以无法考 虑 墙 体 保 温 系 数 和 室 外 温 度 对 室
θ1 =-f1(t)+θ0 其中,θ0 指 停 止 供 暖 时 的 室 内 温 度,f1(t)指 停 止 供 暖 后 室 内 温 差 随 时 间t变 化 的 函 数 .
图 1 2 个 实 验 教 室 的 室 内 日 均 温 对 比
2010年1月1日—17日,教室 B 的供暖情况不做 任何人为调整;教室 A 则按照以下标准控制 暖 气 的 供 应 :每 天 晚 上 22:00 停 止 供 暖 ,早 上 07:30 左 右 开 始 供 应暖气,每天开关暖 气 时 都 用 激 光 测 温 仪 测 量 实 验 教 室内外墙体的温度. 1.2 数据收集 从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供 暖 部 获 得 了 热 力 保障部供暖系统的运 行 数 据,其 中 包 括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热 力 保 障 部 统 计 的 日 室 内 均 温 、日 室 外 均 温 、日 天 然 气 耗 气 量 和 每 小 时 的 回 水 温 度 .在 此 ,利 用 2008 年 12 月 1 日 —2009 年 3 月 31 日 的 运 行 数 据 进 行 处 理 .利 用 该 数据对各影响因子进 行 回 归 分 析,建 立 日 均 室 内 外 温 差和回水温度与耗气 量 间 的 回 归 方 程,从 而 利 用 室 内 外温差数据和回水温度数据预测需要的燃气量.
在 前 人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增 加 实 验 研 究 ,加 强 暖 气 系 统 的 管理,在不影响生活 和 工 作 的 前 提 下 适 当 地 限 制 暖 气 的供应.有专家曾做过相关研究[8],并通过理论推 导 出 了 相 关 的 数 学 模 型 .作 为 补 充 ,该 研 究 希 望 通 过 实 验 探 索 供 暖 方 式 对 室 温 的 影 响 ,建 立 比 较 合 理 的 经 验 公 式 , 并提出暖气系统的优化管理方案.
θ2=-0.211 2t2+1.688 3t-0.099 3+θ0(0≤t≤3.94). 方程的决定系数 R2=0.940 1,相 关 性 显 著.从 图
内 温 度 的 影 响 .但 是 ,之 前 已 经 提 到 选 取 的 实 验 教 室 的 保温效果比普通教室差,同 时 根 据 相 关 研 究 和 [10] 实 测 的室外温度说明,实 验 时 段 内 的 冬 季 气 温 明 显 低 于 正 常 年 的 温 度 ,是 难 遇 的 异 常 年 ;同 时 根 据 实 测 的 与 过 道 相连的两面墙体的平 均 温 度 数 据 显 示,外 墙 的 平 均 温 度 (18.5 ℃ )低 于 内 墙 的 平 均 温 度 (18.7 ℃ ),温 度 从 内 墙 向 外 墙 传 递 .因 此 ,在 不 考 虑 实 验 教 室 墙 体 的 保 温 效 果及室外温度的情况 下,实 验 获 得 的 经 验 公 式 仍 然 满 足 其 他 教 室 的 供 暖 要 求 .在 此 ,设 停 止 供 暖 后 的 室 内 温 度θ1 与停止供暖的时间长度t的相关方程为:
下来.
1 资料和方法
研究采用了实验和资料收集2种方法获取研究数 据. 1.1 实 验 方 案 实 验 从 2009 年 12 月 18 日—2010 年1月17 日于生地楼的 2 间教室内进行 (教室 A 和 教室 B).教室 A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3层教学楼的第一 层,教室 B 位于与教室 A 紧密靠近的一栋教学楼的一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