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比较 (山东建筑大学广告091)

合集下载

中西广告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中西广告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中西广告文化内涵比较分析广告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来传递商业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以及促进消费。

在这个过程中,广告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广告文化有着许多不同的内涵,下面将从创意、审美、文化背景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中西方广告在创意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形式的创新和幽默感的表现,通常采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例如,美国的超级碗广告经常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和搞笑的台词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相比之下,中式广告更偏向于情感化和故事性的呈现。

中式广告通常会通过感人的故事情节和走心的台词来打动观众的心灵,以此来传递产品的卖点和价值观。

其次,中西方广告的审美理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视觉冲击和创意设计,在制作上追求高质量的特效和视觉效果。

它们通常更注重品牌形象的表现和产品的外在特点。

中式广告则更注重情感和美学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中式广告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家庭、友情和爱情等,试图通过这些情感共鸣来激发观众对产品的兴趣和信任。

此外,中西方广告的文化背景也会对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

西方广告文化源于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由和选择。

因此,西方广告经常以个人为中心来塑造品牌形象和推销产品。

相比之下,中式广告更加注重社交和人际关系,在宣传中更加强调家庭、集体和社群的观念。

这与中国社会的家庭核心价值观以及人情味较重的文化传统有关。

最后,中西方广告在传播方式上也有所区别。

西方广告更加注重大众传播渠道,如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它们通常通过大规模广告宣传和营销活动来推广品牌和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广告更注重近距离传播渠道,如户外广告、电视购物、微信朋友圈等。

此外,中国的口碑传播也非常重要,因为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自己身边人的推荐和评价。

综上所述,中西方广告文化在创意、审美、文化背景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创新和幽默感,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大众传播渠道;中式广告更注重情感和故事性,强调家庭、社交关系和近距离传播渠道。

中西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

中西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

中西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08060827 陈醒广告是一种现代社会中颇具品味并具有鲜明艺术色彩的文化现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广告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趋势,中西方广告界的交流不断增加。

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再加上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中外广告作品总是存在一些差异。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它能使一个新的品牌从一无所知到妇孺皆知,名扬四海;创意是广告的生命,它能挖掘一个走下坡路的老品牌先前未曾注意的附加价值,使之重振雄风。

在当下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创意无疑成了解救广告泛滥、效力减弱窘境的一剂良药。

而对中西广告创意的对比研究,尤其是中西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研究,将为我国广告创意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广告创意的概念和内涵广告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运作过程,包括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表现、广告发布以及广告效果测定等诸多环节。

其中,策划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方向;创意则是根据策划提出策略性的思想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是科学提炼和艺术表现的结合。

二、中西方广告存在文化差异。

广告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文化差异是被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一个原因。

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每个民族都有其相对共同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所有这一切都作为一种潜意识和内在的思维定势扎根于深层的民族心理之中。

广告为了推销产品,自然注重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认可,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会去迎合一般大众的既存认识,迎合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

文化制约着广告的诉求和表现策略,也制约着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接受和理解。

无可否认,文化的隔阂的确是横亘在中国和西方之间的一道障碍,在此仅举几项有代表性的文化差异以对比分析。

1.传统文化与民族个性的差异每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与个性,广告创意如同艺术创作,必须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用最鲜活的民族语言,将根深蒂固的深藏在人的潜意识背后的“民族记忆”和“种族记忆”表达出来。

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论文中西方在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环境、公众文化层次、广告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不同是其广告文化差异形成的内在原因。

把握中西方文化广告的差异,并科学理解其成因是高效跨文化广告传播的需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论文范文一:试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看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论文摘要:中国属于集体主义价值观取向和高语境交际居主导地位的文化;而西方国家则属于个人主义价值观取向和低语境交际居主导地位的文化。

中西方价值观和交际观的巨大差异在各自的广告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广告的这些差异,并提出了跨文化广告需要注意的三个传播策略。

论文关键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跨文化广告一、引言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跻身国际市场。

而广告是它们推销自己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宣传手段。

然而由于中西方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别,不同文化背景的广告受众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为了使跨文化广告能够准确传达信息,吸引消费者,激发其购买欲望,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广告对象的文化背景。

因为“每个消费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与成长,其思想意识和文化理念必然会受到不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章礼霞)。

”“跨文化广告”和“跨文化广告传播”在我国的广告业界和学界已经成为重要的词语,许多学者甚至认为,“如何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当今中国广告界,乃至世界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课题”(李宏,1999)。

广告研究学者们从语言学、符号学以及传播学等角度探讨了广告传播的过程及其效果。

叶敏,王华莹(2005)认为对跨文化广告影响较大的文化因素有语言、宗教、审美观、民族习俗等。

尧旭华(2002)则从文化差异的影响,语言的限制,法律的约束,生产和成本的限制及媒体的局限分析了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

美国广告界的知名人士迪诺.贝蒂.范德努特曾在2000说过,我们应当承认我们确实影响了世界的文化,因为广告工作是当今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从广告中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从广告中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178企业文化・Company culture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和西方的语言不同,教育背景也不同,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广告行业就是一个例子。

因为中西方的文化不同,所以广告自然也会存在文化的差异。

本文就从广告这一方面来谈谈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及其原因,并比较一下中西方广告各自的优缺点。

试想一下,如果中西方广告中的文化因素能够相互融合,共同进步,那么通过中西方合作拍出来的广告也许会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变得更加的精彩。

关键词:广告;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电视上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比如在一档综艺节目或者电视剧播出之前或者之后都会进行几分钟的广告,其中大部分广告都是当红明星拍出来的,广告就是商家用来宣传各类产品的手段,以此来吸引广大的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从而赚取巨大的利润。

那么,广告也分为很多种,中西方的广告更是存在着文化差异。

中西方人们的性格不同,因此广告拍出来的效果也不同。

我们中国人向来都比较内敛保守,而西方人则比较开放,文化背景不同,拍出来的广告当然也会有差异。

一.在道德观念方面的体现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比如海尔广告语“海尔中国造”、中华牙膏的广告语“中华永在我心中”等。

美国相对更加重视个人的尊严,提倡个性自由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比如美国某羊毛衫企业的广告语“ When former U.S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died from AIDS complications in February of last year,the world lost a courageous leader. ”[6]。

从中美双方的广告词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向来以国为重,所以在广告语中也要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美国则比较注重个人形象,性格外向开放,倡导个性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广告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从广告语言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广告语言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广告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

文化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按照地理位置,文化可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以中国为代表,西方文化以西欧、北美为代表。

广告语言是广告中所运用的语言,是广告借以传递商品信息和服务信息的各种符号,包括文字语言、声音语言、图画语言和动作语言。

一、广告语言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观中国传统哲学观念是天人合一。

大陆农业型经济使先民们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进而从男女关系、天地交合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意识,认为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影响、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

在实践中,人们强调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的整体和谐境界。

如:太阳神口服液——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保险公司——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人生保险;绿得饮料——自然的饮料,自然的选择;爱护绿地——花草有情人有爱。

西方传统哲学观念是天人二分。

西方的海洋工商型的经济模式决定了西方人“主客而分”的思想,他们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

在实践中,承认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同时,重视人对外物的征服和改造。

如:万宝路香烟——横扫美国,再创高峰,万宝路销量第一;取暖器——阳光属于你;灯具——我们愚弄了太阳。

二、广告语言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告诫人们什么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什么是值得保护的,什么是使人害怕的,什么是应该学习的,什么是应该耻笑的,什么样的事情会使人们团结起来。

价值观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人们在选择或评价某一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取向原则。

中国文化以“整体”作为价值基础,个体包含在整体之中,整体利益是每个个体所围绕的核心及追求的共同目标。

当代中国尽管国门大开,各种观念纷至沓来,但维护整体利益仍然是主流的价值取向。

如:长虹——产业报国;中华牙膏——四十年风尘岁月, 中华在我心中;脑白金——送爷爷、送奶奶、送外公、送外婆、送叔叔、送阿姨、送哥哥、送姐姐、送弟弟、送妹妹;青岛啤酒——喝了一口青岛啤酒,等于喝了一口家乡水。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及成因任何广告的目标消费者和交流对象都是社会人,受经济、文化、受教育程度、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对广告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兴趣点也不一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品牌国际化趋势的增强,广告所面对的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这种背景下,对中西方广告的对比研究越显重要,认识中西方广告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不仅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需要,更是市场拓展、跨国传播的要求。

一、中西方广告差异的外在表现(一)致敬传统与面向未来中国广告创作者热衷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比如广告中经常出现书法、水墨、剪纸、唐诗宋词等,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代中国广告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一方面,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创造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其它大多数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国广告创作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

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带给中国人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推崇,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提升品牌形象和获得受众认可大有帮助。

崇尚科学、勇于冒险、富于幻想和批判精神的民族个性决定西方广告更倾向于面向未来的表现,科幻、UFO、外星人等常常会成为西方广告信息传播的载体,这在以青年人为受众的产品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这样的广告表现可以给受众留下时尚、前卫、炫酷的形象。

(二)精准表达与自主推理中国广告大都会将广告信息说白点透,不管是为了产品促销还是基于品牌形象塑造,不管是采用说明证明形态还是选择故事情节形态,总是会相对直白精准地向受众表达信息。

因此,即使发展到今天,文字仍然是我国广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正是因为它有直接说明和准确传情达意的作用。

而西方则讲究留白式的自主推理,很多广告都不会直接点破内容,给受众留下足够的空间去体味想象。

广告中直接说明性的文字较少,甚至整支广告没有一句关于产品的文案,主要通过情节的设计、画面铺陈或意境的塑造,让受众自己去发现关联,推导和感悟广告信息,进行准确解码。

广告语言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

广告语言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

广告语言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广告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

中古英语时代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

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

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

广告活动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实际上是文化的结晶。

任何民族文化均对广告创作有着重要影响,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因而,民族文化也必然影响和制约着广告语言及其表达。

典型的内部融合型的中国与外向而又开放的西方国家在广告语言文化方面又有怎样的异同呢?一、宗教信仰自古以来,中国就受到儒家,佛教,道教的深遠影响,这在我们的汉语言词汇中有着显著的体现,比如:凤凰涅盘,龙凤呈祥,孔孟之道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融合,这些影响中国国民的宗教思想在众多广告语言和广告商标中出现,如铁观音中的观音,凤凰卫视电视台,以及金龙鱼花生油中的龙等等,都来源于我国的宗教传统。

而西方文化由于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围绕着基督教和希腊神话逐渐发展。

在众多文学著作和历史事件中都可以找到这两者的影子,在广告语言中也是频繁出现。

例如,Enjoy Quaker Oats.这是一则美国贵格麦片广告。

Quaker是基督教中的贵格教派,教义是纯洁,忠诚,果断,坚强等,用在这里来强调该麦片的纯净,公司注重信誉。

某香水广告的广告语是You dont have to be an angel to wear it.这其中,Angel原来是指基督教信仰中上帝的使者或者侍者,这里指该香水适用于美丽,纯洁,善良的人。

二、价值观差异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有着巨大差异。

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整体呈现集体取向,集体主义精神受到社会崇尚。

这体现在商业广告语中的民族情结和家乡情结。

例如,某文化传播公司的广告语:繁荣民族文化,传播艺术经典;海尔集团的宣传标语:海尔,中国造。

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中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中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中的体现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各国文化都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交流,现代广告是社会的新生代文化形态,而且广告不仅仅是紧急发展的产物,也是与文化差异息息相关的,所以广告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更应该未雨绸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本文着力探讨中西广告差异在广告中的体现,希望那能够为我国的广告文化把脉,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发现我国广告文化的弱点和对方的文化精髓,正如俗语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为我国广告文化做出正确的导向和突出的贡献。

使得我国的广告文化屹立与世界之巅。

关键字:文化;差异;广告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经历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后,对国人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文化,而中国的文化一直都存在着“百家争鸣”的现象,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思想,思想也就决定着某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以及文化形式。

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至今占据人们最深的便是儒家思想了。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一直秉承着“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来指导每个人的行为,为人处世上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一直贯彻着舍小家,为大家、少数服从多数的思想,这种思想将群众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坦露无遗,进而有了现在人的文化思想。

西方文化也可以追溯到几次的文化运动,在文化运动中而以文艺复兴为大家所熟悉。

其中他们大多在强调个人。

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文化大力推崇以个人主义为上,个人利益高于群体利益。

这也造成了之后与中国大为不同的文化发展和带来经济上的深远影响。

正因如此,中西两种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不管是在文化底蕴,还是后来的个人价值和群体价值的观念上。

中国强调委婉保守,与西方的开放进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1 思维方法不同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凝聚,在文化的流传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承担者的角色。

总而言之,思维方式是更深层次的文化本质,是现象背后的不易挖掘的重要因素。

思维方式渗透在各个领域,也许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观察和处理的一切问题,都反映出你的思维方式。

浅析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作者:张娟来源:《大观》2015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广告入手,了解了中西方广告文化的不同特点。

对中西方广告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系统的分析,并发现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旨在为广告翻译打好基础。

关键词:中西方广告;广告文化;文化差异广告是一种经济现象,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商品相对过剩之后的促销行为。

但同时广告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手段,要将关于产品性能、产品价格、企业情况等各方面的内容传达给社会公众。

一、中西方广告文化的特点(一)中国广告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在中国文化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广告学自然的氤氲着中国文化的气息。

这种中国式的广告有着它独有的特质。

1.强调“家”本位思想“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层面的丰富意蕴,广告人才会不约而同地将产品与“家”相结合,力求让目标受众产生共鸣。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在广告中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诚实信用。

二是突出亲情友爱。

三是突出家庭温馨。

四是突出民间习俗。

如: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孔府家酒)2.偏重抒情,强调群体价值观在广告着重表现“亲情”,表现个体与亲朋共享产品带来的欢乐,表现个性价值体现于某种群体或共性的价值中。

如刘翔代言的可口可乐广告中有词“新年和亲人分享第一杯可口可乐。

”更是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群体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3.蕴含历史厚重感,民族自豪感在广告中,时常有凝聚民族团结元素的案例。

这一维度在广告中得到很好的反映。

如:坐红旗车,走中国路。

(红旗轿车)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孔府家酒)中华永在我心中。

(中华牙膏)如奇强洗衣粉“中国人奇强!”,而且对自己悠久、持续、统一的历史传统有着自豪感,这一自豪感在广告传达中则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纵向比较和延伸,如“数百年的工艺”、“传统的酿造”等,并且在现代产品广告形象塑造中融入传统的诗歌、曲艺、服装、书法、道具等形式。

(二)西方广告文化的特点1.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广告中追求自我的感官享受和价值追求,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作用,重视个性的张扬。

中西广告文化对比差异

中西广告文化对比差异

中西广告文化对比差异广告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代表了该地区商业发展的水平和审美观念。

中西广告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体现了两种文化背景的不同特点和商业理念。

首先,在广告创意方面,中西广告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情感表达和创意的张扬,通常采用幽默、悬念和情感化的手法,力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比之下,中国广告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介绍和实用性,追求更加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性能的需求。

其次,在文化传承方面,西方广告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思维。

他们常常通过明星代言或者与时下热点话题结合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而中国广告往往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

中国广告常常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和用户喜闻乐见的元素,以吸引大众的关注和共鸣。

另外,在价值观方面,中西广告文化也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常常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选择,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追求。

而中国广告则更加注重集体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中国的广告往往以家庭、友情和社会关系为主题,以展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为目标。

最后,在传媒渠道方面,中西广告文化也有所不同。

西方广告善于利用各种平台和传媒渠道,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广告传播。

而中国广告多以电视广告为主,尤其在大型综艺节目等重要时间段进行推广。

总的来说,中西广告文化在创意、文化传承、价值观和传媒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两种文化背景和商业理念的不同导致的。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并且为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参考。

中西广告文化在创意、文化传承、价值观和传媒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商业理念的不同所导致的。

了解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并为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参考。

首先,中西广告在创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情感表达和创意的张扬,经常使用幽默、悬念和情感化的手法,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西方文化的广告文本语用分析与比较

中西方文化的广告文本语用分析与比较

中西方文化的广告文本语用分析与比较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广告作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不断在不同文化中流传。

因此,通过对中西方广告语的比较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差异和特点,还可以为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好的指导。

二、语用分析与比较1、语用分析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及其含义进行分析的学科。

在广告语中,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文化背景以及接受者的阅读反应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广告效果的达成。

例如,中西方在表达产品功能时的差异,以可可银行为例,在中国,它的宣传广告语是“安全可靠的银行”,而在西方,同样的宣传广告语则是“最受欢迎的金融服务机构”。

这一组广告文本语进行了语用分析,可以发现,中西方在语言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中文广告语中看重的是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功能属性,而在英文广告语中则突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对品牌的喜爱。

此外,习惯和情感领域也是广告语的重要语用学分析领域。

以中式文化广告语为例,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和家庭情感的美好渴望。

西式广告语倾向于追求个性化,出彩且让消费者强烈印象深刻,个性强、引人注目。

中西方广告语的比较,展现出了文化价值观、消费习惯和情感体验的语用关系。

2、语用比较(1)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广告语创意提供了不同的灵感。

中式广告语常常强调传统的信仰观念,比如尊重长辈、重视分内的职责和仁爱之心。

而西式广告语更加注重创意和差异化。

以手机广告为例,在中国市场上,厂商通常通过手机品质、功能、花式壳等方式进行推广;而在西方市场上,厂商更倾向于用美女姿势、思维火花等方式进行宣传。

(2)市场需求中西方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时尚类别广告中,西方广告强调时尚波动不定,多样性、创造性和独特性,并注重实际功能和时尚使用的可能性,而中国广告强调文化的永恒和传承,强调福利、情感需求、防御、恐惧、不安或团体关系等复杂的诉求。

用广告的视角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

用广告的视角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

用广告的视角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

广告文化是从属于商业文化的亚文化,自身又包含了商品文化以及营销文化。

国际广告则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的宣传形式。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

各个国家为了争夺世界市场,竞相推销本国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介。

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外开放中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国际广告事业蓬勃发展,它不仅给中国人带来新的商品和服务或把中国的商品介绍给国外消费者,而且还是传播文化的载体。

广告文化是从属于商业文化的亚文化,同时包含商品文化及营销文化。

商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文化通过商品传播,商品通过文化而增殖。

广告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一定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商业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

儒家倡导的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

美籍华商杨朝阳教授认为:中国人注重广告的产品内容,讲实证。

其文化背景是道一佛一儒家伦理,宗教行为,有宿命论色彩,有整体取向,关系建立在实证上。

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更注重产品的外在形式,讲感官效果。

中国国民稳固的心理结构,以仁,务实,忍耐为基本结构,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

具体表现为统一观念:重权威,轻事实,从众心理:重群体,轻个体;小农意识:重实惠,轻意念;人情至上:重道德,轻效果;平均主义:重搭配,轻竞争。

而西方人的心理结构较复杂松散,人本,认知,行为为其基本内容,形成西方特有的文化心理。

不同的环境文化中国人并不习惯于直接的表达他们的想法,而是用委婉的语言婉转的来表达。

汉族人受儒家学者的影响是很谦虚的,含蓄而保守。

这是不同于欧美国家人民的狂野个性的。

从广告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定稿

从广告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定稿

contents1. Introduc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ertising and culture (2)2. The similarit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dvertising (3)2.1 Commercial function (3)2.2 Mirror of the times (3)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dvertising (5)3.1 Different modes (5)3.1.1 Chinese mode (5)3.1.2 English mode (6)3.2 Different senses of philosophy (7)3.2.1 Basic Chinese philosophy in advertising (7)3.2.2 Basic Western philosophy in advertising (9)3.3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factors (10)3.3.1 Chinese psychological factors (10)3.3.2 Western psychological factors (12)3.4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in advertising (13)3.4.1 Chinese social system (13)3.4.2 Western social system (13)4.Problem in Advertising Spread:Cultural obstacles (15)5.Solutions (17)5.1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target Market (17)5.2 Intercultu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8)5.2.1 Transliteration (15)5.2.2 Free translation (20)6. Conclusion (22)Acknowledgements (23)Bibliography (24)1.Introdu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ertising and cultureAdvertis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factors molding and reflecting our life today. It is an inevitable and ubiquitous part of everyone’s lives.It’s overwhelm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the Internet, highway boards, window shows, and any place imaginable are employed to get all sorts of information to all peopl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the air we breathe consists of oxygen, nitrogen,and advertising. In other words, advertising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our life. Advertising helps manufacturers and corporations to increase profits, and encourages competition in products or services. Success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ing environment requires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tinct patterns of communication in each target country. Cross-cultural study on advertising, therefore, could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cultural values and enable us to adjust our approach to a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Different cultures bring different attitudes and values to the reading of any text.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culture behind the advertising. Especially in international advertisement, knowing different cultures is one of the most advantageous tools to get rid of obstacles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The advertising is a special kind of reflection of culture. Concretely,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literature,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s of the cultural community.It carries marks of influence of that cultural community's tradition in its worldviews, social values, and religions. For instance, the family unification, friendship, kinship, harmony in Chinese culture is deeply reflected in Chinese advertising. To a large extent, it can be stated that the advertising inevitably mirrors its culture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In the first place, employing cultural cont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es for advertisers to carry out a successful campaign. In the second place, the advertisers work in a given cultural environment. What they think or do is unavoidably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e to which they belong. In advertising, this is often reflected in an implicit way. Generally speaking, to make a good advertisement and to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potential customers toward a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advertisers try to produce memorable and attracting works with the great help of the culture.2. The similarit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dvertising 2.1 Commercial functionAdvertisement has a commercial function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its appearance. Advertisement is the product of commercial economy. Sellers use advertisiements to promote the sale of product and enlarge the share of market, so as to gain more profit. Secondly, the idea, designation and fabrication of advertisement are in need of a great amount of expenses as the leading support in finance. The release of the advertisement also has to pay for. In this sense, advertisement is an economic movement which has to pay and pay back. In all of the advertising movements, although there are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nd non-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the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re overwhelmed,no matter at home or abroad. In addition, large number of so called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are another way of propaganda movement. Enterprises show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nscience to gain more supports of the public and customers through release such advertisements which reflect new social tendency and morality and customs. Even more, enterprises can set up a better business image and get more money. For example, NongFu Spring“农夫山泉有点甜”,the movement of one cent taken from each bottle of mineral water for the children of west of China.Then we can get a conclusion that no matter Chinese or western advertisements, no matter how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changes, the advertisement is related with increasing economic efficiency, although the ads initiate new social tendency and moral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bea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ommercial function is the first similarit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dvertisement.2.2 Mirror of the timesCulture is changing all the time, it’s always in a situation of accumulation and reformation. When an old culture was injected with fresh blood, it can be changed or even recreated. The advertise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ing movement of culture. It shows the times’ character and times’ spirit. The old saying“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reflected the old way of selling in the underdeveloped agricultural society.But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more high-technology way for sale. In the 80s’ of China, all of the advertisements find a foothold at inexpensive, useful and durable goods. This is related to the low level of income and consumption. For example, the slogan of the oil engine of shanghai DongFeng brand was:“历史悠久,质量可靠,配套便利,配件齐全……”. In the 1990s,people’s co ncept of consumption and value changed, they pursued good taste and beautiful commodity. For example , “非常可乐,非常选择”,“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

中西广告文化对比差异

中西广告文化对比差异

广告创意和表现手法
广告创意
广义理解:它包含了广告活动中创造性的思维,只要是涉及到创造新的方面,从战略、形象,到战术以及媒 体的选择等,“创意”二字时间出新的方案上。 狭义理解 : 现实中,广告界更愿意以“广告作品的创意性思维”来定义广告创意。 广告创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大胆新奇的手法来制造与众不同的视听效果,最大限度的吸引消费者,从而达到 品牌 声浪传播与产品营销的目的。 广告创意在英语中的表达:idea & creative。 广告创意是指广告中有创造力地表达出品牌的销售 讯息,以迎合或引导消费者的心理,并促成其产生 购买行为的思想。 广告创意由两大部份组成,一 是广告诉求二是广告表现。
广告的表现手法
➢ 直接展示法 ➢ 突出特征法 ➢ 对比衬托法 ➢ 合理夸张法 ➢ 以小见大法 ➢ 运用联想法 ➢ 富于幽默法
➢ 借用比喻法 ➢ 以情托物法 ➢ 悬念安排法 ➢ 选择偶像法 ➢ 谐趣模仿法 ➢ 神奇迷幻法
论 中方广告文化
中国的广告文化注重深厚的人情味和体现传统文化的东方价值观。 (1)中国广告关注的对象往往是群体、团队。做饮料广告常是一群人 争着唱着喝饮料,做食品广告常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感叹,做洗 衣粉广告则是洗衣服的人排成长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集体的 力量、关注众生的利益有关,也与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有关。 (2)中国广告文化中的“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家”在中国文化 中具有多层面的丰富意蕴,广告人才会不约而同地将产品与“家”相结 合,力求让目标受众产生共鸣。像黄金酒的广告,里面的广告语“送爸 妈,黄金酒”,并没有特意的夸张产品的效果之类的,而是挖掘了一个 消费群体—孝顺的孩子。 (3)中国对自己悠久、持续、统一的历史传统有着自豪感,如“数百 年的工艺”、“传统的酿造”、“古代宫廷的珍贵秘方”等,并且在现 代产品广告形象塑造中融入传统的诗歌、曲艺、服装、书法、道具等

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

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

NEW WORDS
Advertising agency 广告代理商 Marketing行销 Pricing订价 Place(Distribution)渠道 Brand Manager品牌经理 Blue Print蓝图 Art Design艺术设计 Creative创意人员,作品 Market Research市场调查 Focus Group Discussion座谈会 Research Report测试报告 Research Proposal市调计划 Brand Awareness品牌知名度 Promotion促销 Tagline (产品或电影的)标志性语言 Tag n.标签,附属物 v.尾随,连 production performance产品性能
2中国对自己悠久持续统一的历史传统有着自豪感这一自豪感在广告传达中则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纵向比较和延伸如数百年的工艺传统的酿造古代宫廷的珍贵秘方等并且在现代产品广告形象塑造中融入传统的诗歌曲艺服装书法道具等
Company
Logo
Advertising Culture
Homepage
25/7/2011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1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www.art-com.co.kr
不想加班?教你怎么吓退主管
Company
Logo
2.中国广告创意文化的特点: (1)中国文化强调以“家”为中心 的群体价值。在广告着重表现“家” 和“亲情”,表现个体与亲朋共享 产品带来的欢乐,表现个性价值 体现于某种群体或共性的价值中, 这是中国广告与西方广告的显著 差异。 (2)中国对自己悠久、持续、 统一的历史传统有着自豪感,这 一自豪感在广告传达中则呈现出 较为显著的纵向比较和延伸,如 “数百年的工艺”、“传统的酿造”、 “古代宫廷的珍贵秘方”等,并且 在现代产品广告形象塑造中融入 传统的诗歌、曲艺、服装、书法、 道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比较
班级:广告091
姓名:李广寅
学号:2009061146
指导教师:邓相超
从我的视角看青年人的洋节情怀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开放,尤其是青年人这一群体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过洋节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逐渐发现之前我们还有点生疏的洋节日而今俨然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反而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显得如此的冷淡,或许狂欢不需要理由,但狂欢之后我们是否应该去思考一刻钟,为什么我们对待相同的节日却有不同的感受?只因为他是舶来品么?
关键词:青年人洋节态度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前的重要举措,不仅仅影响的经济发展,也对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国人开始喜欢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狂欢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等,传统节日在年轻人看来是老一辈的节日,不新潮,不够刺激。

这是很多年轻人都有的浮躁心态,我们传统节日没有很花巧的包装,其实,对他们来说过节并没有赋予更多深刻的内涵,或许说,他们看的没那么重。

对于喜欢凑节日热闹的国人来说,参与圣诞更多是喜欢感受那种节日气氛。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洋”字号的东西涌入国人的生活,很多人的心态里也有了对西方文化的“媚俗“。

我觉得国人过洋节这一现象多少有点滑稽,不论节日的意义,千篇一律的庆祝流程,颇有逮着个理由就傻乐的嫌疑。

不知西方人见此情景做何感想。

大概
也如同我们看那些连汉话都说得结结巴巴的外国人却硬要咿咿呀呀地表演京剧,会禁不止哑然失笑吧。

就我个人而言,对西方的节日也并非是一味排斥的。

比如“情人节”,送一束玫瑰给自己心爱的人,并共进烛光晚餐,确是一件很温馨浪漫的事情。

又如“圣诞节”,我虽不是基督徒,可一样喜欢圣诞树,喜欢红衣红帽,面容祥和,坐着鹿拉雪橇给孩子们派送礼物的圣诞老人。

这些是我懂得其内涵的节日,因为懂得才去接受。

传统节日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和凝练中形成的。

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不曾在那片地域生活过,对其风土人情全然不知,更无从了解人家的文化内涵,只是不明就里、是而非地模仿着过人家的节日,即使冠以了学习和欣赏的名义多少也显得有些牵强。

且若因此淡化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那便是更不该的了。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文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与其一脉相承,内容深刻凝练且丰富多彩,蕴含着浓郁而悠远的文化芬芳。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传统节日呢。

我想,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节日能像中国的节日这样,几千年来被那么多的诗文、传说、故事浸染得或凄切、或悲壮、或浪漫、或温暖到了极致吧。

青年人热衷过洋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只要是优秀的,就会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学习,在世界文化多元化日益增强的时代,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很正常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过“洋节日”,正是因为洋节日它欢快的节奏、不拘一格的形式、简单的程序和浪漫的氛围,深深吸引了他们,并且符合他们的
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而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中国人近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漠视,甚至是破坏让很多青少年失去了零距离接触经典文化的机会。

传统节日承载了千年文明的内涵,从宇宙观的天人合一,到地理时节的农活节气,一切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这对每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一次文化浩劫,孔孟之道被批,传统文化受到灭顶之灾,现在的我们几乎不可预知,到底有多少古人智慧在这场浩劫中流失。

一次文化变革让传统经典在自由口号的缝隙中流失,青少年们在出生之前便被剥夺感受经典的机会,这些都促使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薄,当然也包括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在当前传统节日的主导地位被洋节所取代之时,传统节日所缺失的文化内涵也应受到重视,而不仅仅是形式。

比如元宵节的彩灯年年都有,可灯谜却少有人问及,春节也是年年热闹,可是年味儿却越来越淡。

我记得曾经看采访,问一些人,重阳节到底是怎么回事?十之八九不知道其所以然。

其实,“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要为人们祈福,求得天人和谐。

古人智慧中的天人合一在“重日”的节日里渗透丰富,如今却被人们忘却,仅剩下一个形式,甚至有的连形式也没有留下,在人们的头脑中完全佚失了。

借此时机,西方文化磅礴涌入,带着新鲜自由的色彩,跟传统的中庸孝道相比自然来的更加诱人。

人人平等的狂欢更是吸引众多年轻人们抛开一切凡尘琐事,放肆的开心,找寻短暂却纯粹的欢愉。

这是仅仅剩下形式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不能同比的。

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淡,越来越冷清已经被很多人注意到了。

就连政府的论坛和会议也都
开始研究“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有趣”的课题。

的确,当文化内涵不存在的时候,要想让效果来的显著,自然要从形式着手。

增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求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

舞龙、赛龙舟、秧歌舞多多宣传巡演,的确是有些感染力。

可是形式终究是形式,无非就是把中国春节过成舞着火龙的狂欢节,原来的文化内涵依然继续流失着,到最后仍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然而,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这些节日正在逐渐丧失魅力。

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舶来的“洋节”却越过越红火。

我认为,构建和谐文化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建立核心价值体系。

因而,在文艺的审美范畴、艺术规律上应有相对独立、完整、极具民族文化色彩的体系,不能把有体系的民族文化简单化、粗俗化、随意肢解、套用。

事实上,若无整体认识、系统把握的方法,不但没有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反而会造成误读。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其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包装着我们,真的被遗弃了,那我们在精神上就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人。

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漠视节日文化的衰落。

应在保护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弘扬传统节日方面率先行动,这需要政府、专家、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虽然传统节日的主人不是政府,而是普通百姓,但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作用很关键。

关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宣传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挖掘各种节日文化的内涵,赋予新的元素。

应该扶植传统节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应该注意文化的保护,组织专门力量研究传统节庆形成的历史、它的发展和对这个民族起到的作用,以便知晓其精华,传承其在道德教育、伦理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有益之处。

最重要的是在内容上积极引导,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的、健康有益的、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弘扬,这是专家学者大有可为的领域。

学术界应首先对需要保护和恢复的重点作出科学界定,对其民俗内涵、文化意蕴、传承由来、发展脉络等进行研究和挖掘,可以召开各类“传统节庆与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为保证民族文化资源的鲜活、永恒,添加学术力量,努力寻找保持传统节日魅力的民间驱动力,强化传统节日的自身生命力。

传媒和文化类社会团体要担负起宣传教育重任。

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东西怎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这都需要传媒和文化社团努力思考和尝试,一步步积累经验,有效突破。

通过传媒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组织,把即将消失的东西及时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是目前应做和要赶快做的事情。

在网络化时代,要学会运用多种形式,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知识宣传给年
轻人。

当然,年轻人更要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去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一些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还在过,有的保存得还很好,应该回过头往后看一看,看看传统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年轻人应该知道我们的前辈、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在每一阶段过着怎样的生活,它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一些传统节日的衰微不是因为节日本身太过陈旧,而在于我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变得似乎可以忽略掉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于是,在这种断裂中,有些传统的东西不再入时,而那些新鲜的外来货却变得颇为得宠。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旧东西和新东西并不存在必然的置换关系,事实更可能是新东西必然进来,而旧东西却可能被无谓地抛弃。

不过,话又说回来,很多时候,传统节日的生命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你以这种形式抛弃,它可能又以那种形式回来。

只要传统节日仍是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之需,它的存续就具有坚实的基础,而受到冲击的只是某些外在的表现形式。

因而,当我们信誓旦旦地要捍卫传统节日时,我们必须审视自己当下的生活模式,看看里面有没有给节日留下空间。

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而言,口头的宣扬总是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真正有用的永远是我们愿意并能够将之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