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物理DIS实验教学质量——以摩擦力实验教学为例
注重科学探究体现课改理念——例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
根据
,
前我 国 各 大 中 小 学 配 备 的 教 材 来 看
苏 教 版 教 材等 初 中 教 材 对 于
,
人 第 三
,
情 感 和 价值 观
。
在 教 学过 程 中
,
教师不
教 版 教 材
这
一
《
摩擦 力 》
并给 出
仅仅 要 教学 生如 何 学 习 和 掌 握 摩 擦 力 的 相 关 知 识
,
教材 中 对 于
摩擦力 》 这
一
物理
课 堂 教 学 质量 和 实 验 教 学 质量 的 重 要 保 证
以 薪课 标改 革 的 教 学 理 念 为 引 导
,
因此
,
仅仅 只 是 将 摩 擦 力 的 相 关 理 论 知 识 对 于 摩 擦力 的 拓 展 研 究
、
物 理教师 可 以 采
,
学生 的 逻
因此
取 以 下 几种 教 学 策 略 来 设 计 学
。
《
摩擦 力 》 知 识 点 的 教
辑 思维 发 散
、
创 新 意识 的 培 养 以 及 自 主 科 学 探 究 能
。
,
力 等 方 面 都 没 能 够 充分 的 体 现和 照 顾 到
相 第
知识点
中 发现
一
,
融 入 生 活情 境
,
引出
一
摩 擦力 的 教 学 目 标应 当 分
知 识 与 技 能 是摩 擦 力 知 识
的 摩擦 现 象 与 其
的 许 多 教学 资 源 和 教 学 策 略 也 不是 非常 的 完 善 和 科
高中物理新课程《摩擦力》的教学案例
21 第 O 0 0年 9期
总第 15 期 8
实验方案 : 拉动木块在木板 上滑动 , ① 读出弹簧秤 的示 数; ②保持接 触面不变 , 变压力 , 拉动木 块在木 板上滑 改 再
教 学设 计
其 中 叫做动摩擦 因数 ,无单位 ,跟接触面 的性质有
关。
动 , 出弹簧秤 的示数 ; 读 ③保持 压力不变 , 用毛 巾包住木 板 , 拉动木板在毛 巾上滑动 , 出弹簧秤的示数 。 读
师: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 必须 同时满足才会产生摩擦力。
那么 , 产生的摩擦力沿什么方向呢?能举例说明吗?
( 生 回答 ,接触面 , 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的方 向相反。
生: 接触 面上 的压力 、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接触面积 的大
板 书 : 个 相 互 接 触 的物 体 , 它 们 发 生 相 对 运 动 或 具 两 当
数有什么变化 。) 师: 为了方便 读数 , 可以采用图 l 装置 , 固定弹簧秤 , 用 手 向外缓慢地拉木板 , 使木块随木板一起移 动。 问 : 请 ①木块 和木板之 间有相对运动吗? 此时木块受不受摩擦力作用? ②
新 校 罔理 沦版
XfiYII【la . a li.tB l o b1. r X i ii I " l
教 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 摩擦力》 的教学案例
郝 宗姝
( 烟台市第 四中学 , 山东 烟台 240 ) 6 00
【 课题引入 】
实验 : 两本 书一页一 页交叉 、 将 压好 , 提起一本 书的书
( ) 究摩 擦 力的 大 小 二 探
师: 我们主要研究 前两种 , 两种摩擦力的大小跟什 么 这
教学设计:摩擦力_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_
教学设计:《研究摩擦力》广州市第十中学物理科唐秀娟一、课标要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2) 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3) 能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2) 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3)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1.引入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2.新课(1)静摩擦力思考与提问:你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静摩擦力的规律有哪些?以下根据学生道出的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重点放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堂上小练: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况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并准确把该静摩擦力在图上标出(a)(b)(c)木块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为0,保持静止F=1N ,保持静止F=3N ,保持静止引导学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结合图讨论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归纳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实验与探究一:研究静摩擦力的规律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带着问题完成实验,并把有关数据填入课本P42表3-2-1中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a.互相接触且挤压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2)滑动摩擦力引入:a. 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b. 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实验与探究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数据处理:摩擦力f / N压力N / N分析与结论:从实验得知,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成正比:f = μN ,其中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它与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堂上练习:①P40例题(由学生根据刚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②用一水平外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由于物体和墙之间有静摩擦力,此时物体保持静止,静摩擦力为f。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摩擦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程度的关系。
学生学习能
能力基础:虽然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历了科
力分析 学探思路和方法,还不是很完整。用生活中的摩擦现 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 上,通过设计和完成实验,分析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 因素。把有关摩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知道增大、 减小摩擦的方法。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 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 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教师演示实验: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 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 不同方向的弯曲。
知识本身的要求并不高。教材中的安排是通过认识滑动
摩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滚
动摩擦和静摩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
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
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
在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能力 尤其重要。因此,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 探究,以帮助他们完成由“学会”到“会学”到“好学” 的转变,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也既 课例研究综 是通过物理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 述 展。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教学法,旨在将 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 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 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探讨初中物理“实践与总结”教学方法——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
・ 教 学设 计 与策 与 — I J 总 , ; 结 日 " 教 学 方 法
以“ 摩擦 力" 的教学为例
江 苏省 沭 阳县 怀 文 中学 蒋成 刚
摘 要 初 中物理教 学重 点是从 实际生活 出发 , 对发 生在 我们 身边的物理 现 象进 行讲解 , 从 而降低 学生理解知识 的难 度, 使他们对物理 学这 门基础 性的 自然科 学有初 步的了解 。本 文以初 中物理摩擦 力知 识点为具体教 学案例 , 结合“ 实践与 总 结” 的教 学方 法, 归纳整理 了初 中物理教 学中的规律 , 以期为 学生后 续的学习奠定坚 实的基础 。 关键 词 摩 擦 力 实践 与 总 结 操 作 性 归 纳 整 理
… …
样 的影响等 , 让学 生从生活 中感 受物理 , 从 而深切体 会到 知
识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二、 回 归 课 堂教 学 。 巧用 “ 实践与总结” 教 学 方 法
1 . 初 中物理 中关于“ 摩擦 力” 的教学 安排应 利用生活 中 的具 体事例引入新课 。首先 , 教师 应引导 学生 观察生 活 , 从 而对“ 影 响滑动 摩擦 力大 小 的因素 ” 提出猜 想 , 然后 鼓励 学 生大胆说出 自己的看 法 , 鼓励他 们通 过“ 合 理假 设 ” 、 “ 设 计 实验” 、 “ 实验探究 ” 、 “ 合作 交流” 和“ 归纳整 理 ” 等教学流 程 得出结论 , 培养 他们 主 动思 考 和积极 获 取知 识 的能力 。通 过实践 , 学 生可 以 更 深 刻 地 感 受 到 影 响 摩 擦 力 大 小 的 两 个 重要因素 , 即“ 压力” 和“ 接触面粗糙程度 ” , 进 而 形 成 深 刻 的 印象 , 强化 实际动手能力 , 为接 下来 物理 的学习 和发展奠 定
基于dis实验的'摩擦力'教学设计
基于dis实验的'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对于中学物理学生来说,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本篇教学设计将基于dis实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本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3. 能够在不同表面之间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实验,向学生介绍摩擦力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以及重力、斜面角度等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
3. 实验操作:使用dis实验,让学生进行不同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测量,包括木板与木板之间、木板与纸板之间、木板与沙纸之间的摩擦力测量。
4. 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出不同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5. 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出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本质。
三、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仪器使用技巧和数据处理能力,评估其实验操作表现。
2. 实验数据分析评估:通过学生的数据处理结果,评估其对于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3. 知识掌握评估: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于摩擦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建议:1. 在引入环节中,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3. 在知识掌握评估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摩擦力的知识。
4.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示、实验演示、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最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科学概念: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
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⑴、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⑴、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⑴、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师板书)(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1、测量摩擦力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⑴、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⑴、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教学设计:摩擦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设计:摩擦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摩擦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定义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4.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5. 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现象。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重要性。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什么是摩擦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展示摩擦力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以及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摩擦力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开展摩擦力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课本中有关摩擦力的章节。
2. 实验器材:滑轮、木板、摩擦计等。
3. 网络资源:有关摩擦力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案例研究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案例研究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重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应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扎实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基本公式,了解各种摩擦力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能够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运动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作用等。
3.培养学生对物体摩擦力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加强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基本公式。
2.运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
3.实验中的摩擦力观察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如车辆行驶时的摩擦力、滑雪时的摩擦力等。
2.学习: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和基本公式,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由来和特点。
运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作用进行详细讲解。
3.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表现和特点,让学生亲身感受摩擦力的影响。
比如用滑轮装置观察运动摩擦力的大小,用秤量测静摩擦力的大小等。
4.应用:通过案例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实施1.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教案,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把握好讲解的要点。
2.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在实验中,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操作规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4.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记录等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估。
以摩擦力为主题的物理探究教案分析与评价
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一种基本力,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探究和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物理探究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从教学分析与评价的角度来探讨以摩擦力为主题的物理探究,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和思路。
一、教学分析1.教学目标在以摩擦力为主题的物理探究中,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种类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如何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和技巧。
(3)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4) 让学生明白摩擦力对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以摩擦力为主题的物理探究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摩擦力的种类和作用: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轮滚摩擦力等。
(2)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利用弹簧测力计、秤钩等工具测量摩擦力。
(3) 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4) 摩擦力对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的重要性:例如摩擦力在交通运输、机械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3.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设计一些针对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了解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
(2) 课堂讨论法: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摩擦力的相关问题。
(3) 课件演示法:使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进行图表展示、动画演示等方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4.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出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或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种类和作用以及测量方法和技巧等相关内容。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些针对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了解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
(4) 效果检验:通过摩擦力的相关题目或测试,检验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5) 展望:通过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摩擦力教案示例
摩擦力教案示例
一、引言
要教授摩擦力课程,需要从实际问题开始引入概念,成功引导学生发现它的特性和应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向您展示一种教授摩擦力的教案示例,它可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理解和应用摩擦力概念。
二、概述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难以让学生掌握摩擦力概念,而本教案使用了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特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将物理学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首先,简单介绍摩擦力的基础知识和公式;
2. 然后,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摩擦力的实际问题,如汽车刹车、铁鞋磨损等,进行深入研究;
3. 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确定各种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程度;
4. 指导学生分析所得数据并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
5. 学生汇报结果,分享观点并讨论最好的解决方案;
6. 最后,作为一项考核,让学生撰写小组报告,分享他们的学习成
果和发现。
五、教学成果
1. 学生掌握了摩擦力概念和公式;
2. 学生对摩擦力的特性有了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3. 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了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
4. 学生提高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总结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摩擦力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学习如何将物理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以激
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摩擦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设计:摩擦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定义。
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什么是摩擦力?学生回答: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教师展示实例:自行车刹车、鞋底防滑等,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摩擦力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使学生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测量摩擦力。
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第三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加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用润滑剂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摩擦力的变化。
3.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实例:自行车刹车、防滑鞋等,引导学生了解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在接触面之间涂抹润滑剂。
第四章:摩擦力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应用实例:自行车刹车、汽车轮胎、轴承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高三物理上册《摩擦力》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将实验演示和理论讲授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摩擦力的作用,加深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计算摩擦力的实践,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与作用,以此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掌握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本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入摩擦力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应用意识。
2.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案例中,教师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相关知识。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计算摩擦力的方法,了解摩擦系数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摩擦力的方向,了解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汽车刹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等。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实例分析摩擦力的作用,如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鞋底与地面的摩擦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摩擦力的应用及影响。
增强实验效果提升探究效率的策略——以“摩擦力”实验教学为例
实验教学增强实验效果提升探究效率的策略以 摩擦力 实验教学为例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11400)㊀毛福文㊀㊀实验是物理的基石,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根基,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所在.没有实验,物理将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毫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设物理实验,开设有趣有效的物理实验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心智尚处在快速发展期,对抽象的理论推导和概念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他们对实验中涉及的观察㊁操作㊁探究等兴趣浓厚.通过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㊁直觉思维,从而将物理学习的难度降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教学中,一些实验由于没有注意细节,导致实验效果不佳,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1㊀增强可视性观察对实验而言非常重要.有了观察,才可能从中发现问题㊁提出猜想,进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完成探究过程.所以说观察是一切探究过程的起点.在实验中,学生是实验观察的主体,因此实验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能否方便快捷地观察实验现象㊁记录实验数据,否则实验就失去了应有的探究价值.在人教版 摩擦力 一节的教学中,学生首先要通过二力平衡的原理学会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这是本实验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实验中,若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只有前面靠近讲台的学生可以观察到实验过程㊁现象㊁弹簧秤读数,其他学生无法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可视性.图1㊀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装置第一,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教师实验过程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是将实验器材㊁弹簧秤读数放大,有利于学生清晰观察;其二是将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方式变成多维立体的,观察效果更好.第二,将演示实验变成分组实验.通过教师演示,放大投影之后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步骤㊁注意事项有所了解,然后将学生2~4人为一组,开展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仅学生主动性得到增强,而且学生与实验器材距离更近,观察更容易.2㊀提高可操作性实验的可操作性对实验的成功率㊁实验的效果影响很大.实验可操作性,需要教师考虑到器材使用的简便性㊁学生实验技能㊁实验原理的可行性等方面.有些实验其原理没问题,器材操作也很简单,但是对实验者的操作技能要求太高,初中学生几乎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实验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学生在实验中普遍受挫,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教版 摩擦力 一节中 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通过实验让学生完成表1后得出结论.本实验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非常困难,原因在于学生要准确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要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板,这一点初中学生几乎不可能做到.图2㊀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装置表1㊀实验操作实验序号操作步骤简述接触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所受压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N摩擦力/N1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木板2木块加上砝码后在木板上匀速运动木板3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毛巾㊀㊀为了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可将装置改进为如图3所示.木块A通过弹簧与竖直挡板连接,实验中只要将木块B拉出,不论是匀速拉出,还是加速或减速拉出,由于木块A 保持静止不动,其所受摩擦力与弹簧拉力二力平衡,滑动摩擦力大小通过弹簧秤的示数即可得到.图3㊀改进实验装置3㊀增加趣味性实验的趣味性是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键,设计有趣的实验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课堂探究中,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设计实验时教师就需要考虑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实验的素材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物品来完成实验,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到意外㊁觉得惊奇的 非常规 物理实验. 非常规 物理实验是指有目的地选择 实验室之外的其他存在物 开展的体验性㊁趣味性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实验1:难分难解的书.将两本厚度相同的书,逐页交叉对插,如图4所示,然后让两个学生各自抓住一本书,学生发现很难将两本书分开.引导学生思考:平时很容易分离的书,现在为何难以分开?图4㊀难分难解的书实验现象实验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实验现象明显㊁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学生对实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4㊀渗透创新性要培养具有学科素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的公民,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物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理应肩负这样的使命.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不放过任何契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可变性最多㊁最灵活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实验器材㊁原理㊁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改进,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教版 摩擦力 一节中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操作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见图3),这样就避免了木板一定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难题.解决老问题却带来新问题,图3中滑动摩擦容易测量,操作也更加方便,但是由于弹簧秤的自重会导致实验中弹簧秤的示数出现偏差,实验中弹簧秤很难处于水平状态,拉力与摩擦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使得实验误差增大.为了实验更精确,还需要对实验装置做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利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克服了前面遇到的难题,实验操作更加顺畅.当然,图5实验也并非完美无瑕,实验时要注意:第一,弹簧秤自重可能导致其初始读数不为零,实验前需要调零;第二,滑轮处有摩擦,实验时选用分度值较大的弹簧秤.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㊁创新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对图5中的实验装置提出质疑,反思何处不够理想,让学生思考有无更好的解决办法.在完成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后,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你猜想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何验证?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思维造成有力冲击,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㊁批判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图5㊀实验改进图收稿日期:2018-10-07。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摩擦力教学研究报告》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摩擦知识的应用 分析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师启发:现在我们知道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 素,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 擦力?我们为什么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课程教学 课例研究综 要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由于这是一堂科 述 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 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
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
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付诸实践。在教学活 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的协作 意识。
(分析学生在本课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 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认知障 碍等)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摩擦力教学研究报告》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摩擦力教学研究报告》
称
(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说明课题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一、《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摩擦
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职业高中教学的要求
来说,知识本身的要求并不高。教材中的安排是通过认
识滑动摩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渗透思想方法——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设计过
程 渗透和强化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谨、
细致的思维习惯。 需要记录的实验内容什么?如何记录便于比较? 2、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发现学生问题,指导探究。
初中教学物理《摩擦力》教案标准总结案例
物理教课中学生专注力培育策略研究《摩擦力》教教案例?九成宫初级中学张淑娟一、课标要求1、经过案例或许实验来认识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成效。
2、经历科学研究过程,拥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二、教课方案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课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经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成效,经过研究实验来认识影响滑动摩擦力的要素,让学生踊跃参加、乐于研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虑,培育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和物理思想方式。
经过改变摩擦力的案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质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育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课目的1、经过手在桌子上的三个实验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成效。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所感觉到的摩擦力并概括摩擦力的观点。
3、经历研究实验的过程,认识影响滑动摩擦力的要素掌握控制变量法。
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会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能领会自然界的和睦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获得提高。
四、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把课本和互动逐页互相交错,只提起课本的边沿,你会发现什么风趣的事?学生着手做实验,发现提起一本书,另一本也随之被提起。
引起学生的思虑,导入新课。
(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剖析问题,提出解说。
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
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实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研究: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1、手平放在桌面上使劲推或拉,保持手不动。
感觉有没有一个阻挡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使劲推或拉,使手运动。
感觉有没有一个阻挡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
感觉有没有一个阻挡手运动的力?(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挡作用,进而完成教课目的1。
)任务二:概括摩擦力的定义指引学生议论:说出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挡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范文(精选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范文(精选2篇)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范文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
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范文篇2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物理DIS实验教学质量——以摩擦力实验教学为例
南师附中王峰
社会
发展日新月异,各
行各业的数字化和
信息化程度越来越
高,对人的能力发
展提出更多方面的
要求,比如:借助
各种手段使用各种
工具收集信息的能
力;对各类信息进
行分类、比较、分
析和综合等方面的
能力。
这些要求
使作为基础教育的
高中教育也要相应的做出改革和适应,所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不断被引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物理DIS实验教学就是大环境发展的一个方向。
一、高中物理课标教材中的DIS实验
高中物理新课程对学科探究及实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强调信息技术要进入物理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充分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的功能,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使实验过程和数据的呈现能自动进行,提高实验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在高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高中新教材中许多章节都提到DIS实验,比如《必修1》中第一章第4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提到“用传感器测速度”;第四章第5节《相互作用力》中提到“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等。
所以在高中教学中渗透DIS实验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掌握这种新型的授课技术也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比如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或知识拓展实验等等。
二、DIS系统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
DIS实验是一套数字化信息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实验软件包(教材专用软件、教材通用软件)+计算机”构成,它能够完成高中阶段几乎所有定性研究和定量测量物理实验,同时也填补了多项实验空白,大幅度提高了实验精度和效率。
作为基于传感器的数字化实验系统,DIS与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仪器的最大区别就是把仪表盘、数码盘、示波器、坐标系和表格等都集成到计算机
屏幕上,因此,软件已经成为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人机交互窗口。
DIS 实验系统通过许多传感器获取实验信息,经数据采集器传递给电脑,进行数据和图形处理,实现了实验数据的即时处理和直观呈现。
粗略统计表明,许多实验使用 DIS 系统后,用于数据处理的时间比例至少比过去减少一半以上。
同时,诸如“最大静摩擦力的测量”、“电容充放电”、“自感电流变化规律”等过去条件下不易实施的实验也能轻松完成。
在具体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DIS实验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信息的收集和显示更精细
DIS系统充分利用传感器收集各类物理量的信息,并把它们转化成同步变化的电信号,如力的大小信号转化成电压大小信号。
实验过程中采用高频方式采样,使收集到的信号更加精确和细致,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采样频率,一般频率可以从5Hz调整到1000 Hz,基本上满足了各种实验的需要。
当然,如果不需要采集器自动采样,也可用手动采样,即在需要的时候手动控制,进行采样,这样使实验的操作更灵活。
对于收集到的信息,DIS软件系统采用三种方式显示,即数字式、仪表式和图线式,数字式比较精确,仪表观察动态化比较好,图线方式记录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更形象,且具有连续性。
三种方式各有千秋,采用哪种方式看具体情况而定,在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时,图形方式比较好,因为它可以显示从静摩擦力到滑动摩擦力的变化过程。
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快捷
传统的实验数据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处理,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但耗费大量时间,使学生没有更多时间来对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运算,而后面的学习环节往往又是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的大好时机。
所以,借助DIS实验,缩短数据的处理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DIS实验系统提供了数据表格功能,它能够及时录入数据,并且根据事先编写好的公式,及时地输出运算结果。
3、图像的显示和转化更方便
收集和处理好数据后,DIS系统可以迅速地绘制各类图像,让学生通过图像观察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利用图像功能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关系时,所显示出来的摩擦力——正压力图像是一条直线,关系一目了然。
然后可以通过“拟合功能”对图像分析,研究图像的特性,如正反比函数,还是多次幂函数等,也可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对图像进行求导或求取平均值等,如对一段滑动摩擦力求取平均值,可解决滑动摩擦力不易测量的弊端。
4、开放式学习与半开放式学习相结合
DIS软件系统提供了两种软件系统,通用软件系统和专用软件系统。
专用软件系统是事先根据实验需要而设计好的软件程序,包括一些常规的实验,如速度测量、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实验过程中,只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连接好相应的传感器,点击运行按钮就可以顺利研究了,不需要学生进行多余的操作。
这种方式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实验的效率,但也有不足,如内容呆板,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较大,学生想探究的许多内容都无法实现,可以说这是一种半开放式的学习。
通用软件系统是最基本的操作界面,只有最初的数据显示,没有任
何的处理和限定,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结合系统的功能,进行自由的实验设计,对得到数据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猜想,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和处理。
这种方式操作上相对麻烦一些,需要的时间和技能更多一些,但它给了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拓展和延伸,可以说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
三、客观认识DIS实验的功能,处理好DIS实验的利弊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促进教学,也会拖累教学,DIS 实验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从它的诞生到今天,许多人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笔者认为他们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大家的关注点应该在于如何更好发挥它的优势,而避免它的不足。
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心得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1、明确运用DIS实验对物理教学而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不能以为采用DIS实验这种手段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充分了解DIS实验的功能,设计好DIS系统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课堂竞答、课堂小游戏等,恰如其分地将DIS实验融入到教学内,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强化和提升DIS实验技能,避免实验过程的低效问题
DIS实验课堂效率不高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1)老师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不过关,对软件系统的不熟悉,都影响着物理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又受到计算机中各种因素的干扰,实验过程中目标不明确,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
对于这两个问题,有其相应当解决方法:
(1)老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排除畏难情绪,主动的对DIS实验系统进行了解和学习,就像学习电脑技术一样,只要多用几次,自然便熟悉了,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课前技术培训,强化和提升DIS实验技能,“磨刀不负砍柴功”,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2)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就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在课堂上合理分组,每个小组都要由组长进行监督和调控,保证各个小组实验的效率。
通过对笔者的摸索经验,只要有2-3次培训后,DIS实验课就可以比较快捷和顺利的实施和完成了,其基本环节与传统实验相当,基本没有拖累的感觉。
3、利用调控软件,控制课堂的各个环节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学生一旦进入实验室,就很难调控,他们会不自觉地去摆弄实验器材,甚至是玩电脑;在实验的过程中想要暂停一下也是十分困难的。
如何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好的做法、优秀的成果展现出来也是不易的。
笔者在课堂上采用专用的计算机课堂管理系统,如苏亚星、传奇等。
在课开始的时候,锁定电脑(黑屏或统一桌面),让学生无法操作电脑,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锁定电脑,如果发现某学生的实验效果很好,可以将其电脑屏幕调出来,在投影屏幕上进行广播,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