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财政学研究评述(定稿)

合集下载

财政学专业研究论文

财政学专业研究论文

财政学专业研究论文作为财政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对财政学的研究深感兴趣。

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和经济管理的学科,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论文中,我将从财政学的角度探讨两个重要的议题: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和财政可持续性。

一、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手段影响经济发展的策略。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它通过刺激有效需求、促进投资和创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财政政策并非一刀切的方案,需要根据经济情况和目标进行调整和补充。

首先,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依赖于经济环境。

在经济低迷时期,财政政策的扩张性效应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可以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拉动经济活动。

然而,当经济达到高速增长阶段时,财政政策的收缩效应可以防止过热和通胀。

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可以控制需求并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次,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指的是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以确保债务水平的可持续性。

高债务水平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它会增加债务偿还压力,减少政府对公共投资的资金。

因此,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需要通过合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债务管理和结构性改革来实现。

此外,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社会公平和经济平衡。

财政政策应该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并避免加剧社会和经济的不平衡。

例如,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而支出政策可以关注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利益领域,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二、财政可持续性财政可持续性是指政府在长期内能够稳定地满足财政需求,并保持债务水平在合理范围内。

财政可持续性的关键要素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债务管理。

实现财政可持续性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财政收入是财政可持续性的基础。

国家需要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多样化的税收体系可以有效分担税收负担和降低经济扭曲。

行为财务理论评述

行为财务理论评述

行为财务理论评述推荐文章•企业项目研发经费的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探讨热度:•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方法探讨热度:•财务管理发展与创新探究热度:•浅谈应收账款运作与管理热度:•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热度:行为财务理论评述摘要:行为财务理论是20世纪后期对标准财务理论质疑和挑战中发展起来的新兴财务理论,对发展和完善公司财务理论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行为财务理论的起源入手,阐述了行为财务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模型,对行为财务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现代财务标准财务理论行为财务一、行为财务理论起源——标准财务理论遭遇挑战自1952年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打开现代财务理论先河, M&M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有效资本市场理论,Black-Scholes股票期权定价模型等众家理论奠定了标准财务理论的基础。

但对于财务学中另一个基础问题—投资者实际决策过程不一定是最优决策—标准财务理论却无能为力。

20世纪80年代,一些非效率市场现象促使新的财务理论应运而生,主要有以下方面:1. 规模效应。

Banz(1981),Barnber(1997)发现未来股票价格的变化与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规模有密切的关系。

小公司的股票较大公司股票更易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这种现象在一月份尤为明显。

显然,公司规模是市场上众人皆知的信息,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借此信息应该无法获取超额回报。

2. 日历效应。

French、Gibbon和Hess、Ariel研究发现,价格走势与日期相关,特别要指出的是周末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周一至周五的投资收益率中,周一的投资收益率不仅是最低,而且是负数。

换句话说,可以将原本周四或周五买入证券的投资计划,推迟到周一,而将周一卖出证券的投资计划,推迟到周五,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3. 反向投资策略。

Debondt、Thaler、Lakonishok、Shieifer和Vishney认为,一只股票受关注的程度也影响着股票价格的变化。

浅析悄然兴起的行为财务学

浅析悄然兴起的行为财务学

浅析行为财务学的几个问题学院:会计学院专业:08会计学姓名:张霞学号:Y0812*******浅析行为财务学的几个问题一、行为财务学的涵义行为财务,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看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行为结合到财务理论的研究中来。

行为财务认为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应从经济行为的发生、变化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入手,探索一种经济现象与其它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

行为财务就是在内外财务环境的作用下,通过财务目标的驱动,由财务主体运用现代行为科学、管理学原理及计量方法作用于财务客体,但同时又受客体影响和制约的具有能动性的、有目的的活动。

行为财务的核心是财务主体的价值观念,这必然对财务信息的处理与流程管理产生影响,包括对人们的动机形成、生产水平、决策行为、利益分配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行为财务不同于财务行为。

财务行为是指“财务主体在其内部动因驱动和外在环境刺激下,按照财务目标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利用特有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信息进行加工并适时传递的一种实践活动”。

行为财务涉及的范围比财务行为宽得多,行为财务还要说明通过何种途径使得财务行为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样或那样的经济信息对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行为科学的影响下,行为财务不仅要对过去的财务行为进行适时控制,还对未来的财务行为进行预测和决策,从而实现全过程控制。

二、行为财务理论和现代财务理论的比较分析(一)行为财务理论和现代财务理论的区别1、假设基础不同。

基于价值管理的现代财务理论是建立在理性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三个假设基础之上的。

然而,大量的实践观察和实证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会干扰这三个基础。

基于此,行为财务理论从两个方面对有效市场理论提出了质疑:人的完全理性;理性投资者的套利行为。

因此,行为财务理论框架是从这两个方面构建的: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有限理性;套利行为的局限。

财政现象从财政学的角度看

财政现象从财政学的角度看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后转(又称为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
第三章一节社会消费性支出1.行政管理支出概念: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政法机关和外交机构行使其职能所发生的费用开支。内容: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外交、外事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公检法支出.2.国防支出:概念: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以及民兵建设方面的费用支出。内容: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动员预编费;招飞事业费;专项工程及其他支出等。3.科教文卫支出:概念:指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的经费支出。
财政学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方法。具体化表现: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及其统一。
实证分析法: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WHAT),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规范分析法:先确定若干准则,然后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如果存在偏差,应当任何调整。它所由要回答的是“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公共物品: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它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和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混合物品: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排他性。3.公共需要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具有不可分割性,必须由政府集中组织来满足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共同享用的需要,一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在满足公共需要是也要付出代价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第二节财政概念1.含义: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属于分配范畴;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或国家)。财政表现为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财政活动的主体或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民收入,即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一般来说,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并使他们相协调,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2.资源配置职能:即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由政府的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其特点和作用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失灵。其目标是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必要性:市场机制不能提供具有非竞争性、非排它性及存在“搭便车”问题的公共物品;市场无法解决外部效应问题;市场机制具有“不完全性;市场无法提供供非竞争性产业、耗资大、周转慢及起主导作用的产业的投资。措施: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范围;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通过安排中央与各地方财政之间的分配比例,确定部门与地区间的资源配置。3收入分配职能: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初始分配;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目标就是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重新调整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即实现公平分配。措施:税收,通过税种设置和差别税率,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及财富占有水平;转移性支出,通过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来改变收入分配差别的程度;公共支出,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向公众分配社会福利,也可对实际的收入分配结构起到调节作用4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还包括国际收支平衡并内含适度的经济增长。措施:灵活地调整财政收支(总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关系;通过财政自身的制度性安排,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性收支活动及其他财政税收政策,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保证经济增长协调与高速的最优结合;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行为财务学的心理学基础

行为财务学的心理学基础

行为财务学的心理学基础引言行为财务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它将经济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相结合,旨在深入探讨人们在财务决策中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个人和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行为财务学的心理学基础,包括认知偏差、风险态度、情绪影响等。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主观认知和思考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错误判断或决策失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认知偏差:1.锚定效应:人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已有信息或参考点的影响,往往过分依赖于这些信息或参考点。

2.确认偏差:人们倾向于寻找与自己已有观点一致的证据,并忽视与之相悖的证据。

3.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即使损失和收益的数额相等。

4.过度自信: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决策的正确性。

了解这些认知偏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财务决策中的行为,并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和干预。

风险态度风险态度是指个体对于风险的感知和反应方式。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风险态度,主要可以分为保守型、中立型和冒险型三种。

1.保守型:保守型个体偏好避免风险,更愿意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方式。

他们更注重资本保值和稳定性。

2.中立型:中立型个体在面临风险时能够保持相对客观、理性,并根据具体情境做出相应决策。

3.冒险型:冒险型个体喜欢追求高回报,愿意承担较高的风险。

他们更关注投资回报率和增长潜力。

了解个体的风险态度有助于我们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投资建议,以提高财务决策的效果。

情绪影响情绪是人们在财务决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它可以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绪影响:1.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的恐惧感比获得同等数额的收益带来的喜悦感更强烈,这会导致他们做出保守型决策。

2.乐观情绪:当人们处于乐观情绪时,他们更容易接受风险,做出冒险型决策。

3.恐惧情绪:当人们处于恐惧情绪时,他们往往会采取回避风险的态度,做出保守型决策。

了解并应对不同情绪对财务决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个体做出理性和有效的投资选择。

行为财务学报告范文

行为财务学报告范文

行为财务学报告范文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探讨行为财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对投资者决策和市场行为的影响。

通过研究行为财务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和决策过程,从而获得更佳的投资策略。

二、行为财务学的基本概念行为财务学是对传统财务学理论的补充与扩展,旨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认知偏差以及投资者心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1. 决策行为:行为财务学认为,投资者的决策往往受到情感、认知和行为偏差的影响。

从传统财务学认为的理性决策者角度来看,投资者应当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

然而行为财务学研究发现,投资者更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2. 认知偏差:行为财务学关注投资者存在的某些常见认知偏差,如过度自信、处置效应和心理账户等。

过度自信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过于自信,从而高估了自己的投资能力。

处置效应指投资者在决策中更愿意卖出获利的股票而保留亏损的股票,这种行为与理性的投资选择相矛盾。

心理账户是指投资者将不同的投资决策划分为不同账户,进而对这些账户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三、行为财务学理论框架1.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行为财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由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于1979年提出。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更关注损失而非收益,同时存在“损失厌恶”和“风险厌恶”的现象。

这一理论对解释投资者行为、股票市场波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2. 效用理论:行为财务学基于效用理论,即人们根据实际效益来评估和制定决策。

行为财务学将效用函数拓展到非理性决策的领域,并通过观察投资者行为,推断其效用函数的具体形态,从而揭示非理性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

四、行为财务学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常常受情感和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这种非理性决策可能带来投资者的亏损和市场的不稳定。

1. 过度自信: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过度自信,容易高估自身投资能力,忽视风险。

这会导致投资者过度交易和集中投资,从而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敞口。

行为财政学研究与概述

行为财政学研究与概述
的诞生。
分 析行 为财政学 的构架 行为财政学与传统财政 学的区别在于 :行为财政学是 以经 济学的基 础理论和分析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补 和完善 。其研究 内容 为行 为财政学 与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等有关 ; 在研究方面 ,行为财政:不愿意逃税 ,即在 纳税人 的主观 中没有 逃税 的意 识 ;第二种为 :愿意但是无法逃税 ,即在 纳税人 的主观 中有逃 税的意识 但在客观上没有逃税 的条件 ;第三种为 : 愿 意并且能逃税 ,但 是不敢去 实施 ,即纳税人主观意识 中具有逃税意识并且客观条件 足够 ,但 由于法 律 的约束不敢逃税 ;第四种为 :能逃税且愿 意逃税 ,并且 敢于逃税 ,即 主观上有逃税意识 ,客观上条件也足够 ,而且 已经具有逃税行为 。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做了一项实验 , 其结果表 明公平 心理是影 响 人们行为的重要心理 因素 ,即人们不仅关 心 自 身 的获得 和损失 ,也注意 他人 的获得和损失 ,以此对社会公平进行对 比。政府如果 没有合理 的提 供公共 品,则会使人们感到政府的不公 , 这 就使税 收遵从 程度降低 。但 是在实际生活 中很难确定公共品是否合理 ,因为每个人都 有 自己的主观 意识 ,因此会造成对 同一种公共品产生不一样 的看法 。
行 为 财 政 学研 究 与概 述
曹荆如
摘 要: 行为经济学和财政 学相 结合 为行 为财政 学,其借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式对传统 财政 学进行修补和 完善 ,使财政 学更 富有解释力。 由于行为财政学在 目前是一种全新的领域 ,其对于 实践也是极其重要 的。本文将通过 分析行 为财政 学的构架,并对行为 财政 学进行研究 , 对 国外行为财政 学的有 关理论进行 总结 ,以达到进一步的解析行为财政学。 关键词 : 行为财政学 ; 行 为经济学;传统 财政 学

行为财政学研究评述

行为财政学研究评述

行为财政学研究评述【内容提要】行为财政学是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学结合的产物,它借助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以使财政学更接近现实,更富解释力。

行为财政学不仅在理论上是一个全新的、尚待发掘的领域,在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和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两方面,对国外行为财政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为进一步研究行为财政学提供了前进方向。

【关键词】行为财政学/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税收遵从EEUU1679066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Kahneman和Smith,标志着行为经济理论正式登入经济学殿堂,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这一新兴学科也得到了空前繁荣。

随后,行为经济学逐渐向应用领域渗透,形成了一系列行为应用学科,其中,行为财政学(Behavioral Public Finance)就是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学结合的产物。

2004年南加州大学法学院院长McCaffery与密歇根大学税收政策研究中心主任Slemrod首次提出行为财政学这一概念。

此后,他们多次召集国际上顶尖的财税专家讨论行为财政学问题。

会议论文集《行为财政学》于2006年出版,标志着行为财政学的正式确立。

本文从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和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两方面,对国外行为财政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一、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行为财政学有别于传统财政学,行为财政学借助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在研究内容上,行为财政学涉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政策等领域。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财政学将心理学等现实因素引入其中。

McCaffery & Slemrod(2006)从形式要素、时间要素和遵从要素三个角度勾勒出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

(一)行为财政学的形式要素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外在表现,与形式相对的是内容,即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行为财务学研究述评

行为财务学研究述评

格 大 学 B r l B u n两 位 教 授是 其 倡 导 人 . ur 和 ama e 其
中 , url B r 教授 15 e 9 1年发 表 的 《 资研究 实验 方 法 投
的 可能 性 》 文 , 下 了现 代行 为 财务 学 理 论 研究 一 播
的种子 。16 9 9年 , 心理 学教 授 Soi l c以个 人行 为 的 v
() 5 成长期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 量学 者将 注意 大 力 投 向行 为财 务 领 域 , 研 究 日渐深 化 , 响力 也 其 影
将 人 的心 理 、情 绪 对资 本市 场 的作 用 嗤之 以鼻 。 因
收 稿 日期 :0 9 0 — 7 2 0 — 2 0
基 金 项 目 : 北 省 教 育科 学“ 一 五 ” 划 项 目(0 7 27 ; 北省 教 育厅 科 学研 究 项 目( 2 0 10 ) 湖 北 省教 育厅 人 文 湖 十 规 20 B 3 )湖 B 08 97 ;
两 本 书首次 探讨 了投资 市场 中的群 体行 为 , 常视 通
为最早 阐述 行 为财 务思 想 的著 作 ,为 2 0世 纪 以后 的行为财 务学研 究开拓 了一 片原 野 。 2 播 种期 。 () 现
代 意 义 的 行 为财 务 理 论 与 现代 财 务 理 论 大 约起 源
于相 同时期 (0世 纪 5 2 0年代 ) 一般认 为 ,目(0 8 2 2 。 20 Y 6 )
复 兴 ,此后 的 行为 财务 学研 究有 了突破性 的进 展 。
他 又发 表 了该 领 域第 一篇 启 发性论 文 《 类判 断 的 人
心理 学研 究 对投 资决 策 的意 义》 ,开 始从 行 为学 的

行为财政学与我国财政决策变革研究——基于我国社保缴费制度改革的分析

行为财政学与我国财政决策变革研究——基于我国社保缴费制度改革的分析
应用
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
出版“Behavioral Insights for Public Integrity———Harnessing the Human Factor to Counter Cor2018 ruption”一书,讨论了行为透视如何提高政府反腐败政策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涉及具体的
政策应用,为决策者提供了行为科学对反腐败等相关政策设计的指导
总结梳理行为财政学基本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引入政策因素的个人跨期选择模型,探究运
用行为财政学推动社保缴费制度改革有效落实的基本措施; 并总结得出利用行为财政学提升
财政决策有效性的路径,即运用“助推”的方式协调政府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博弈,以及注
重对政策的宣传和对舆论的引导,保障决策落实的进程。
关键词: 行为财政学; 财政决策; 跨期选择; 社保缴费制度改革
5
表1
国家 /国际组织运用行为财政学参与政府决策的相关内容
国家 /国际组织 英国
年份
内容
2010
英国政府成立行为透视团队,以人的行为为出发点,运用行为财政学的理念在经济增长、 劳动力市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领域制定财政政策
美国
2015
时任总统 奥 巴 马 发 布“Executive Order 13707—Using Behavioral Science Insights To Better Serve the American People”,旨在利用行为财政学提升公众的政治参与度,并及时反馈信息
澳大利亚
2015
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委员会发布“Changing behavior: A Public Policy Perspective”,提出从个 体、人际关系和社区 3 个层次综合分析公民行为

财政支出的研究报告范文

财政支出的研究报告范文

财政支出的研究报告范文引言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经济投入,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索有效的财政支出策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社会需求与民生改善等。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旺盛时,政府通常会增加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发展和调节经济波动。

2.经济结构:不同经济结构的国家其财政支出重点和比例也存在差异。

发展中的国家通常更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财政支出,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关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

3.政府目标与政策导向:政府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例如,政府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加大绿色经济领域的财政支出。

4.税收收入: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税收收入存在直接关联,财政收入的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财政支出空间。

财政支出的特点财政支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公共性: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事务,如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

这与私人支出的性质有所不同。

2.长期性:许多财政支出项目的效果是长期的,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或教育投资会长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

3.投资属性:财政支出也具有投资属性,通过投资建设等方式激发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4.资金来源多样性:财政支出的资金可以来自于税收收入、债务融资、国际援助等各种渠道。

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财政支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1.促进有效需求:财政支出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激发市场活跃,拉动经济增长。

2.优化资源配置:财政支出可以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可以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资,提高民生福祉。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财务学研究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财务学研究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财务学研究在经济学中,行为财务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分支,主要研究投资者和市场中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解释市场的波动和经济上的演变。

行为财务学在金融市场中的研究也很有意义,因为金融市场涉及到资金流动和投资行为,而这些行为不仅与金融知识相关,还受到投资者个人和群体习惯和态度的影响。

首先,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有助于解释市场的异动和风险。

金融市场的波动很难预测,但通过了解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些波动。

例如,行为财务学家们研究了“投资者情绪”这一概念,即投资者的个人心态和情感状态对市场的影响。

他们发现,当投资者情绪较低时,市场可能出现恐慌卖出,导致资产价格下跌。

而当情绪较高时,投资者更愿意买入,推动市场上涨。

为了预测市场波动,行为财务学家们研究了各种投资者情感状态的指标,例如舆情分析、谷歌搜索量的变化、社交媒体活动等,并利用这些指标来预测市场的趋势。

其次,行为财务学还有助于优化投资决策。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决策不仅受到金融知识和市场分析的约束,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投资者的个人情绪、偏好、习惯等。

行为财务学家们研究了投资者心理状态和习惯,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例如,他们研究了“认知偏差”的概念,即投资者在做决策时比较倾向于看重一些已知的信息,忽视一些与其认知框架不符的信息。

行为财务学家们发现,有时候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会导致投资决策的错误,因此需要在投资决策时更加谨慎地考虑所有相关因素。

另外,行为财务学也有助于改变金融市场的实践。

事实上,很多金融市场的设计和规则都受到行为财务学的影响。

例如,行为财务学家们研究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发现投资者通常更害怕亏损而不是渴望收益。

为了考虑这一点,金融市场中出现了各种保本理财、稳健基金等安全投资形式,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此外,行为财务学还促进了金融监管制定更科学的政策和规则。

例如,全球各地的证券交易所和金融监管机构在行为财务学研究的指导下,制定了更加透明、公正和规范的证券上市和交易制度,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并促进市场的合理运行。

传统财政学的实践困境与行为财政学的应用

传统财政学的实践困境与行为财政学的应用
2018 年,第 9 页。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03·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2 年第 2 期
一、传统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财政学认为,财政学的基本作用在于解决市场失灵,而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 则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会引发逆向选择与道 德风险;而外部性问题的存在,使部分商品的供求难以依照市场中“成本收益对等” 的原则实现。这些问题使政府对市场的介入和干预成为必要,因此也形成了传统财政 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对于我国而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门也在党领导人民治 国理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国家的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也使我国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了“我们必 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2,而只有依靠更可持续的财政体制,创新财政学研究方法和 财政政策制定过程,将财政政策与人民需求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应对公共 风险。科学的财税体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财政的高质量发展, 切实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制定有效的公共财政政策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财政的宏观大局观和微观经济主体 的行为需求密切结合。行为财政学则能够将宏观和微观相统一,一方面仍然利用传统财 政学理论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并出台公共政策;另一方面从个人行为分析入手,运用 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改善并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解决传统财政学难以 解决的问题。
虽然财政常被用于解决市场外部性问题,但随着国家财政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 色越来越重要,“财政外部性”问题也逐渐显露。依据市场外部性的概念,财政外部性 可以定义为未在税收当中反映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交易成本或收益。2 类似地,财政外 部性也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即收入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即成本外部性)。财政外部性 是影响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最直接因素。当政府扭曲了其对财政资源的利用能力,就 可能使得政府现有的财政分配关系受到扭曲,进一步破坏政府财政收支系统的公平和 稳定。

财政社会学研究述评

财政社会学研究述评

财政社会学研究述评刘志广2005年10月,第五届国际财政社会学研讨会将在德国埃尔福大学(Erfurt University)召开①,按照研讨会征文通知的说法,财政社会学思想长期以来受到忽略,现在是其被重新认识的时候了,并且各国之间巨大的发展差异为财政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绝好的机会②。

但国外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还知者寥寥,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则几乎仍为空白③。

面对财政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态势和国内研究现状,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财政社会学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使这一研究领域能够为国内学术界所重视,并在其发展中作出原创性贡献。

一、财政社会学的创立、学科定位与发展前途与政治经济学一样,财政社会学这一名称来自于十七世纪现代民族国家形成时期,但作为一个学科被提出来,则与后来财政学的技术化发展直接相关。

财政学曾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领域,19世纪的财政学文献表明,重商主义时期的财政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综合化特色,它包含有今天的法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政策学等内容④。

只是到了20世纪以后,随着学科分化的发展,财政学才变成一门技术性的学科,并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法学、①第一届国际财政社会学研讨会于2002年1月在该系召开,并于同年10月举行了第二次研讨会,以后分别在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召开了第三次和第四次研讨会,与会人员主要来自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意大利等国。

②http://www.uni-erfurt.de/finanzwissenschaft/konf/fiscal_sociology_call_5.pdf③据笔者所知,目前在国内明确提到财政社会学的只有两人,一是刘云龙,二是笔者。

刘云龙(2001)虽然对财政社会学有过综述,但其内容很不完全;笔者(2001、2002、2003、2004)的研究重在建立财政社会学新的研究框架,虽然对财政社会学有过零星综述,但对其整体介绍也不全面。

行为财务学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行为财务学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行为财务学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行为财务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个体和群体在投资决策中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偏差,以及这些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本文对行为财务学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向。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

第二,研究行为偏差,如过度反应、跟风效应等。

第三,研究行为财务学的应用,如利用行为财务学理论进行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在金融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挑战,认为市场并非完全有效,而是存在着一定的不理性因素。

此外,行为财务学的研究还为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研究方向将更加多样化和细化。

其中,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同时,行为财务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扩展。

总之,行为财务学将成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1 -。

行为财务学论文

行为财务学论文

行为财务学论文摘要行为财务学是财务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个体和群体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所展现的行为模式和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行为财务学试图解释交易者是如何进行决策、形成信念和承担风险的。

本文将对行为财务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探讨行为财务学对金融市场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引言财务决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人们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并非总是理性的,他们的决策往往受到情绪、心理偏差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们在面对金融决策时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对于金融市场的预测和投资组合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理财指导。

行为财务学的发展历程行为财务学的概念最早由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提出,他认为人们的决策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受到诸多心理偏差的影响。

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行为财务学。

最为著名的是2002年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对人们的决策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行为财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行为财务学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于个体如何解读和反应市场信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002年,塞勒和卡尼曼提出了“前景理论”,它解释了人们如何评估风险和利润,并提出人们更倾向于规避损失而不是追求收益。

此后,迪伦姆和泰勒等学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提出了更多关于反馈和风险偏好的理论。

除此之外,行为财务学还深入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市场的影响。

香港学者徐强在2009年提出了“情绪性资产定价模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市场上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的波动和交易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为投资者提供了在预测市场走势、制定投资策略时更深入的思考。

行为财务学的主要理论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行为财务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是由塞勒和卡尼曼在2002年提出的。

财政学论述

财政学论述

,一般包含两种含义:,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

税收中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税收作为一强制的国家占有,必然会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发生影响,特别会发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在当代,随着国家调节经济职能的扩大,税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国家经济生活。

所以,现在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要求一国的税制都按照中性原则建立是困难的,税收的中性和非中性要视税收是否有利于经济运转来决定。

2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1)事权的划分不科学、不明确。

(2)分税制改革仍未突破使用基数的格局。

(3)按隶属关系划分企业所得税归属,不利于市场体系的形成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4)税收政策的制定权归中央所有,制约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改革(1) 放开市场: 缩小政府的管理范围,由直接控制市场运行转为间接引导市场,放开市场,充分实现市场调节的作用,把资金转移到重大公益性项目和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

(2)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划分。

适度加强中央的财政事权,保障地方履行财政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建立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

(3)注重公平,效率:改革税收返还政策,把握制度安排的起点公平、调整过程公平、注重结果公平,切实解决区域间财力分配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完善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

中央的财政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地方的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区分情况划分支出责任3财政对三农的投资多予、少取、放活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绝对量是在逐步加大,但比重仍不到位,需进一步完善财政的支农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财政学研究评述刘蓉黄洪内容提要:行为财政学是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学结合的产物,它借助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以使财政学更接近现实,更富解释力。

行为财政学不仅在理论上是一个全新的、尚待发掘的领域,在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和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两方面,对国外行为财政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为进一步研究行为财政学提供了前进方向。

关键词:行为财政学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税收遵从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给Kahneman和Smith,标志着行为经济理论正式登入经济学殿堂,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这一新兴学科也得到了空前繁荣。

随后,行为经济学逐渐向应用领域渗透,形成了一系列行为应用学科,其中,行为财政学(Behavioral Public Finance)就是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学结合的产物。

2004年南加州大学法学院院长McCaffery与密歇根大学税收政策研究中心主任Slemrod首次提出行为财政学这一概念。

此后,他们多次召集国际上顶尖的财税专家,讨论行为财政学问题。

会议论文集《行为财政学》于2006年出版,标志着行为财政学的正式成立。

本文从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和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两方面,对国外行为财政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为进一步研究行为财政学提供了前进方向。

一、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行为财政学有别于传统财政学,行为财政学借助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在研究内容上,行为财政学涉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政策等领域。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财政学将心理学等现实因素引入其中。

McCaffery & Slemrod(2006)从形式要素、时间要素和遵从要素三个角度勾勒出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一)行为财政学的形式要素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外在表现,与形式相对的是内容,即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在财政领域,相同的内容,如果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即具有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

Eckel & Grossman and Johnston(2005)的研究表明,当面临相同金额的税收支出和费用支出时,由于存在税收规避(tax aversion)心理,人们更希望这种支出是费用而非税收。

McCaffery & Baron(2003)将解体效应(disaggregation effect)引入财政学研究视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定金额的税款,如果被分解为若干较小金额的税款,纳税人感知到的税负会轻一些,因为他们没有将这些小额税款在心里进行理性加总。

此外,隔离效应(isolation effect)显示,人们将不同用途的财政资金划归不同的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s),这些财政资金在心理账户之间不具有流动性,也就是说“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McCaffery & Slemrod,2006)。

上述资料显示,形式要素对政府的财政决策具有指导意义,政府可以通过“称谓改变”和“税收分解”降低人们的抵触情绪。

并且,隔离效应为“专款专用”制度奠定了心理基础。

当然,形式要素也会对财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McCaffery & Slemrod(2006)指出,形式要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消极作用:(1)使得政治活动重形式轻实质,政府官员(包括财政官员)将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形式包装上,越善于形式包装和花言巧语的官员越会仕途光明;(2)由于不同的外在形式具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偏好特征,从而使得财政结果具有不稳定性;(3)如果人们偏好形式完美而实质不是最优的财政决策,社会的真实财富和福利水平会由此下降。

针对这些负面效应,他们提供了三种解决方案:一是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理性认识财政行为;二是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行为决策向理性决策转化;三是规范政治程序,减少财政失误。

(二)行为财政学的时间要素时间要素是影响跨期选择的重要因素。

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人们的时间偏好具有一致性,即贴现率不随时间而改变。

然而,现实情况可能与理论假设存在差异。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人们开始运用高度控制的实验来推算贴现率。

资料显示,人们的时间偏好不具有一致性,通常表现为贴现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Thaler,1981)。

经济学家曾用现代心理学和经济学分析技术,通过对心理偏误的数理模拟,建立了贴现率递减的双曲贴现模型(hyperbolic discounting model)(Leowenstein & Prelec,1992)。

双曲贴现模型的称谓来源于贴现率随时间递减所显现出的双曲线形状。

后来,Laibson(1997)进一步提出拟双曲贴现模型(quasi-hyperbolic discounting model),用以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贴现率递减规律可以应用于储蓄与退休决策中。

由于人们更看重即期效用,会将工作期间的收入用于即期消费而较少储蓄,从而导致退休后收不抵支,为纠正这一非理性行为,政府的强制社会保险应运而生(Aaron,1999)。

对于类似烟酒这样的上瘾且有害消费品,贴现率递减规律再次发挥作用。

人们倾向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即期大量消费烟酒类产品,当患上烟酒类疾病时,才为前期未能节制消费而感到懊悔。

Gruber & Köszegi(2002)认为,政府对此不能袖手旁观,应通过征收过错税(sin taxes)限制人们对上瘾且有害商品的消费。

据他们测算,政府应对香烟征收的的最优过错税至少为1美元/盒。

正如上述文献所显示,时间偏好不一致通常体现为贴现率随时间递减,但是时间偏好不一致还有另一种形式,即贴现率随时间递增(Fennell,2006)。

贴现率随时间递减称为时间偏好的近视(myopia),贴现率随时间递增称为时间偏好的远视(hyperopia)。

现有文献对时间偏好的近视研究较多,对时间偏好的远视,比如即期大量储蓄以备退休所需,则研究较少。

总之,财政领域中的诸多问题,比如社会安全与医疗保险等,均涉及行为财政中的时间要素,需要在即期与远期之间作出权衡。

(三)行为财政学的遵从要素在行为财政学的研究领域中,无论是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还是财政政策,均涉及双方当事人:政府与纳税人。

政府在设计财政制度时,必须考虑行政相对方——纳税人的态度。

纳税人的态度可能是遵从,也可能是不遵从,这些态度将直接影响财政活动的最终效果。

因此,遵从要素是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之一。

Clague(1993)认为,如果一个社会的遵从程度太低,比如税收遵从程度太低,政府将无力提供社会必需的公共品,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因此,有必要探求影响遵从程度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遵从程度。

Frey(1997)分析了影响遵从程度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认为遵从的内部因素是公民道德,外部因素是处罚威胁。

这些因素为提升公众的遵从程度提供了启示。

Allingham & Sandmo(1972)建立了理性税收规避模型(A-S模型),描述不确定条件下的税收遵从,结果显示,税收遵从与稽查概率、处罚金额以及风险态度等因素相关。

但是,着眼于税收实践,有些现象是A-S模型无法解释的。

鉴于此,Kahneman & Tversky(1979)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替换了期望效用理论(expect utility theory),让理论模型更符合客观现实。

McCaffery & Slemrod(2006)也认为,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除了利己主义思想外还有利他主义思想和互利主义思想,公共品的自愿供给就是利他主义的最好例证。

因此,必须跳出利己主义的传统思维,从多维视角审视财政领域中的遵从问题。

二、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内容如前所言,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内容涉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政策等领域。

基于下面两方面原因:(1)行为财政学各研究领域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通常与财政政策相关。

具体而言,如果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鼓励某种行为,通常会对该行为实行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如果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限制某种行为,通常会对该行为实行税收加成或财政罚款。

(2)财政支出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现有行为财政文献很少专门研究财政支出,通常是结合财政政策研究财政支出,比如社保支出通常与社保政策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们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将集中在财政收入和财政政策两个领域。

在财政收入领域,由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收入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主题:第一,税收中的可识别受害者效应;第二,税收遵从的行为特征;第三,信任博弈与税收信任。

在财政政策领域,相关文献也集中在三个主题:一是近视偏好、乐观主义与公共政策;二是社会保障政策的优化;三是内在需求的财政调节。

(一)税收中的可识别受害者效应Ariely(2009)将可识别受害者效应(the 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表述为人们过分夸大了鲨鱼袭击的危险,却低估了不戴头盔骑单车的危险。

更现实的实例为,人们高估禽流感的伤害性,却忽略了心脏病的危害性。

事实上,每年死于心脏病的受害者远远超过死于禽流感的受害者。

出现这种错觉的原因在于,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禽流感的大量宣传,导致人们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禽流感受害者,从而在感知上认为禽流感比心脏病更可怕,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

Loewenstein & Small and Strnad(2006)用两个实例解释了可识别受害者效应在税收中的体现:一是遗产税的艰难施行。

遗产税具有涉及纳税人少、税收收入高、减轻其他纳税人税负等优点,但实践中并未广泛施行。

原因在于受可识别受害者效应影响,人们会高估自己将来变得富有的可能性,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遗产税的受害者——纳税人,从而反对遗产税的执行。

二是纳税人遵从测度计划(taxpayer compliance measurement program,简称TCMP)。

多年以来,联邦政府每年均通过准随机方式抽取50000名纳税人执行TCMP。

受可识别受害者效应影响,人们会高估自己被抽中的概率。

被抽中的纳税人会认为自己是TCMP 的受害者,从而不愿意配合政府的TCMP。

鉴于此,美国国税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简称IRS)于1995年暂停了TCMP,此后多年未执行类似项目。

直到2002年,美国才开始执行“全国研究计划”(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简称NRP)。

NRP与TCMP的目标类似,区别在于NRP涉及较少的正式性和官方性,整个NRP以秘密且礼貌的方式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