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果蝇鸣声特征分析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果蝇物种,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发展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领域。
果蝇是小型昆虫,体长约3mm左右,全身呈黑色。
它们有两对发达的翅膀,蝇翅状如透明薄纱,能迅速振动以快速飞行。
果蝇的触角较长且呈隆起状,上面有微小的毛突,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
它们的眼睛非常大且红色,由多个对眼组成,每对眼都有数百个单位眼(ommatidia),使得果蝇在飞行时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周围的变化。
果蝇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卵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0.5毫米。
在适宜的温度下(通常是25°C),卵经过约24小时就能孵化出幼虫。
幼虫有一个小小的头部,由三个体节构成,体色为乳白色。
它们以水果腐烂的部分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幼虫在食物上生长和发育,并在约4-7天后长到约3mm,达到最后一个体节时,进入蛹化阶段。
蛹是果蝇生命周期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果蝇在进入蛹化阶段前通过反刍运动挤压体内的消化道,排出体内残留的物质。
然后,它们翻到一侧,开始形成蛹。
蛹有一个棕色的外壳,包裹着内部的昆虫结构。
在蛹内,果蝇的全身进行了重塑和重组,新的组织和器官逐渐形成。
成虫是果蝇的最终发育阶段。
经过约10-14天的蛹化后,成熟的果蝇能够从蛹中爬出来。
它们身体完全变黑,翅膀完全展开。
成虫果蝇具有两性异形现象,雄性果蝇较大且腹部较为尖锐,雌性果蝇较小且腹部较为圆滚。
成虫国内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存活约2-3个月。
果蝇的短寿命和相对简单的生命周期使得它们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它们的基因组相对较小,容易被遗传学家研究和操作。
此外,果蝇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每一对成熟果蝇可以有数百的后代,这使得繁殖实验变得非常简单。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小型的昆虫,具有发达的翅膀、大眼睛和长触角。
它们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果蝇以水果腐烂的部分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果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遗传学特性。
2. 掌握果蝇的遗传实验方法。
3. 学习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基因连锁和交换现象明显,便于观察和研究遗传规律。
3. 基因数目相对较少,便于解析。
本实验主要观察果蝇的性别决定、染色体遗传、基因连锁和自由组合等现象,验证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果蝇、白蚁、酒精、生理盐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培养皿、酒精灯、剪刀等。
2. 试剂:醋酸、甘油、生理盐水、乳酸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蝇的性别决定(1)观察果蝇的生殖器官,判断性别。
(2)记录性别比例。
2. 观察果蝇的染色体遗传(1)取果蝇幼虫,制作染色体涂片。
(2)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判断染色体遗传。
(3)记录染色体遗传现象。
3. 观察果蝇的基因连锁(1)选取具有特定基因型的果蝇,进行杂交。
(2)观察F1代的表现型,判断基因连锁。
(3)记录基因连锁现象。
4. 观察果蝇的自由组合(1)选取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杂交。
(2)观察F2代的表现型,判断自由组合。
(3)记录自由组合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果蝇的性别决定:实验中,雌雄果蝇比例约为1:1,符合二倍体生物的性别比例。
2. 观察果蝇的染色体遗传:实验中,观察到果蝇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符合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3. 观察果蝇的基因连锁:实验中,观察到F1代的表现型为杂合子,符合基因连锁现象。
4. 观察果蝇的自由组合:实验中,观察到F2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果蝇的遗传学特性,掌握了果蝇的遗传实验方法,验证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制作染色体涂片、观察染色体遗传、基因连锁和自由组合等现象,为今后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果蝇实验报告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因其短寿命、易于繁殖和基因组的简单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果蝇的行为和遗传特征,探索其在遗传学和行为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一:果蝇的繁殖与生命周期果蝇的繁殖能力强,每只雌蝇可产下数百个卵。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对野生型果蝇,将其放置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果蝇卵孵化后,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整个生命周期约为10天。
这一发现表明果蝇是一种适合进行短期实验的模式生物。
实验二:果蝇的觅食行为果蝇对于食物的敏感性极高,能够迅速定位到食物的存在。
在实验中,我们将果蝇放置在一个圆形培养皿中,将一块成熟的水果放置在圆心位置。
果蝇会通过触角和视觉来感知食物的存在,并迅速飞向食物。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果蝇在觅食行为中运用了多种感知方式。
实验三:果蝇的遗传特征果蝇的遗传特征是其成为模式生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交配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观察后代的表型变化。
例如,我们将一只长翅果蝇(Ww)与一只短翅果蝇(ww)交配,得到了一代杂合子(Ww)和纯合子(ww)的后代。
纯合子表现出短翅的特征,而杂合子表现出中等长度的翅膀。
这一实验结果展示了果蝇的遗传规律,即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
实验四:果蝇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果蝇在学习和记忆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将一种特定的气味与电击刺激同时呈现给果蝇,经过多次重复后果蝇会形成条件反射,即当闻到该气味时会表现出避开的行为。
这一实验结果显示果蝇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为研究学习和记忆的机制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模型。
结论:通过对果蝇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果蝇是一种适用于遗传学和行为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其短寿命、易于繁殖和遗传特征的简单性使得果蝇成为科学家们研究基因和行为的重要工具。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2. 观察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 分析果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1. 果蝇若干只2. 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4. 显微镜物镜5. 显微镜目镜6. 滴管7. 玻片8. 载玻片9. 尼龙网10.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果蝇的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将果蝇置于放大镜下,观察其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果蝇头部较大,触角细长,胸部发达,腹部较细,翅膀薄膜状,有翅脉分布。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果蝇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生殖系统包括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孵化时间约为12小时,幼虫发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蛹化时间约为4天,成虫羽化时间约为2天。
六、实验结论1. 果蝇具有明显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触角、翅膀等器官。
2. 果蝇内部结构复杂,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3. 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具有明显的变态发育特点。
七、实验讨论1. 果蝇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繁殖速度快、易于饲养,便于观察和研究。
果蝇形态及生活史观察
果蝇形态及生活史观察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而广泛研究的果蝇科昆虫。
它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温暖的气候地区。
果蝇是小型昆虫,身体长约3-4毫米,通常呈现黑色或棕色。
果蝇的头部有一对复眼,复眼是由数千个独立光感受器组成的。
这些复眼能够让果蝇感知光线的方向和强度,以便在飞行过程中避免障碍物。
果蝇的嘴巴是一对刺状结构,用于吸食果实的汁液。
果蝇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胸部有三对足和一对翅膀。
果蝇的飞行能力非常强,它们能够迅速改变方向、加速和减速。
这种机动性让它们在自然界中追逐猎物或逃脱天敌时非常有优势。
果蝇的生活史短暂而繁忙。
它们的寿命通常为30-60天。
果蝇繁殖非常迅速,雌性果蝇一生可以产下数百个卵。
果蝇的繁殖主要发生在果实中。
雌性果蝇通过感知到成熟的水果中的化学信号来选择合适的产卵地点。
卵孵化后,幼虫出来并开始以腐烂的水果作为食物。
果蝇的幼虫与成虫形态明显不同,呈白色的缠绕状。
在幼虫期结束后,果蝇进入蛹期。
果蝇的蛹是一个保护幼虫进化为成虫的过渡阶段。
蛹通常呈棕色,并附着在选择的产卵地点附近。
在蛹孵化之后,一只成熟的果蝇会出来。
果蝇在实验室中被广泛用作模式生物。
它们具有许多研究所需的优点。
首先,果蝇容易饲养和繁殖,并且数量庞大。
其次,果蝇的基因组已经被完整测序,因此研究人员可以轻松地研究其基因和遗传变异。
此外,果蝇具有短寿命和大量后代的特点,这使得遗传学研究和突变筛选变得非常高效。
总之,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观察揭示了这种小型昆虫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果蝇的独特特性使其成为非常有用的实验模式生物,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基因、发育和行为等方面的生物学过程。
果蝇高考相关知识点
果蝇高考相关知识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是遗传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果蝇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下面将介绍果蝇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果蝇的生命周期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果蝇卵白色透明,约为0.5毫米长,通常在果蝇蛆繁殖的食物表面附近产卵。
孵化后的果蝇幼虫是白色的,有头和体节,通过不断蜕皮生长。
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进入蛹的阶段。
蛹是不活动的状态,外形有一点像木乃伊。
最后,在蛹内发育成熟的果蝇成虫会从蛹中爬出来。
二、果蝇的遗传实验果蝇由于其短的世代时间、小巧的体型和容易培养等特点,成为了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通过对果蝇遗传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遗传变异的发生和遗传规律的探究。
其中最有名的实验是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的果蝇遗传实验,他在果蝇身上首次观察到了连锁性状的存在,揭示了性连锁遗传的规律。
三、果蝇的性别决定机制果蝇的性别决定是有关性连锁等位基因决定的。
果蝇有3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雌性为XX,雄性为XY。
果蝇的性别由位于第三染色体上的性连锁基因决定,该基因在雌性为双态基因,而在雄性为单态基因。
这也是果蝇遗传实验时,通过观察眼色和翅型等性连锁的特征,可以判断出果蝇的性别的原理。
四、果蝇在发育生物学中的应用果蝇在发育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果蝇的胚胎发育短且易于观察,通过观察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调控,可以深入了解发育的机制。
此外,果蝇的突变体资源丰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突变株系来揭示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
五、果蝇在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果蝇也被广泛应用于行为学研究。
果蝇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可以通过研究果蝇的行为来揭示基因在行为发育和行为调控中的作用。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观察果蝇的觅食行为、睡眠行为和交配行为等,通过对不同基因突变株系的观察比较,可以探究基因在行为调控中的机制。
生物果蝇知识点总结
生物果蝇知识点总结形态特征:果蝇成虫约2-4mm长,且身体呈黑色。
它们的前翅透明,后翅呈灰色,具有纵纹纹理。
果蝇的头部具有两个红色眼睛,以及一对触须和口器。
它们的复眼非常发达,使得它们能够清晰地感知周围环境。
果蝇的前胸和中胸有两对短翅,而后胸没有翅膀。
它们的腹部末端有一对交叉的附器,用于产卵和交配。
生命周期: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一只成熟的雌性果蝇每次产卵数量可达50-100个。
孵化后,幼虫经历三个齿轮状的幼虫期,每个幼虫期的持续时间约为24小时。
在幼虫期结束时,它们会进行蛹化,并在蛹期度过8-10天后变成成虫。
遗传特性:果蝇是一个理想的遗传模型生物,因为它们具有简单的染色体结构和短的世代时间。
果蝇卵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在24小时内孵化,幼虫期约4天,蛹期约8天,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周期只需约两周。
此外,果蝇的染色体只有四对,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
这些特性使得果蝇成为研究基因功能和遗传机制的理想模型。
行为特征:果蝇是一种典型的昼夜露头动物,喜欢在白天飞行。
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十分强,在实验室中可以容易地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来繁殖。
果蝇对食物的需求也很简单,可以通过酵母发酵的果蝇食物来满足其生存所需。
繁殖特性:果蝇的繁殖速度很快,雌果蝇每天产卵数都很高,这使得果蝇在实验室中进行遗传研究非常方便。
此外,果蝇的性别决定是由雄性德罗索菌的不在位导致的。
不同性别的果蝇都有特定的染色体组合,这为遗传学家提供了一种研究性别决定机制的理想模型。
应用价值:果蝇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行为学、毒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人们可以使用果蝇来研究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对生物体的影响,也可以模拟人类疾病,并寻找治疗方法。
果蝇还可以用来研究肿瘤生长、神经元的发育及行为学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果蝇也常常用于毒理学研究,帮助人们了解各种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总之,果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模式生物,由于其简单的生活习性、快速的繁殖速度和明确的遗传特性,使得它成为研究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领域的理想模型生物。
果蝇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果蝇形态和生活史观察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昆虫,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它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非常有趣,并且对于遗传研究和发育生物学有很大的意义。
下面将对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进行详细观察。
首先,果蝇的形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果蝇的身体呈长形,通常约2-3毫米长,呈灰黑色。
它们有一个小而圆形的头部,长有复眼,复眼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几百个小单眼。
果蝇具有三个关节的触角,触角上有许多感受器,可以感知食物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果蝇的口器为單层细管式口器,上颚、下颚和舌头构成了果蝇取食的主要器官。
果蝇有两片透明而有质感的翅膀,翅膀可以进行快速而有力的震动,使果蝇能够在空中迅速飞行。
果蝇的胸段和腹段之间有刚毛状的细毛,可以帮助它们保持身体的平衡。
果蝇末端有一对纤细的长脚,脚部上具有刚毛和趾爪,可以帮助果蝇在垂直的表面上粘附。
果蝇的生活史观察包括产卵、幼虫的发育、蛹的形成和成虫的出现。
果蝇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产卵是在合适的食物上进行的。
雌蝇产卵时,会通过爆破式排卵将卵粘附在食物表面上。
每次产卵数量不等,通常为几十至几百个。
卵的外观呈橢圆形,呈白色或乳白色。
卵孵化后,出现了幼虫。
幼虫呈白色,身体长而细长,头部稍微宽大。
幼虫的体内没有内骨骼,外表被透明而有弹性的外骨骼包裹着。
它们通过摄食食物和伸缩体节的运动来生长。
幼虫经过三个发育期(Instar)的循环,每个阶段之间都会发生蜕皮,幼虫体型逐渐变大。
在幼虫的最后一次蜕皮后,幼虫留下一个硬壳,形成蛹。
蛹的外观呈橢圆形,呈红褐色。
蛹是静止不动的阶段,内部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蛹壳内的组织和器官不断分化和重构,为成虫的形成做准备。
在蛹的内部变化完成后,成虫即将出现。
成虫从蛹的头部破壳而出,头部先出现,身体之后。
刚出壳的果蝇呈白色,翅膀是湿润的,随着时间过去,成虫会变得干燥,体色变为典型的灰黑色。
果蝇的知识点总结
果蝇的知识点总结一、分类果蝇属于酿果蝇科(Drosophilidae),是昆虫纲双翅目酿果蝇科动物,是果蝇科动物的一种。
酿果蝇科约有20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果蝇属(Drosophila)的成员。
果蝇是一种小型的昆虫,体长约2-4毫米。
二、特征1. 头部:果蝇的头部有一对红色的复眼,复眼由800片视网膜构成,对光线敏感度非常高;有一对触角,触角有3节节肢,末端有绒毛状感受器,用来感受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2. 身体:果蝇的身体呈椭圆形,体色一般为浅黄色或黄色,有纵纹和横纹,翅膀为透明色,翅膀上有3条黑色横纹。
3. 食性:果蝇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主要以过熟和腐烂的水果、蔬菜为食,也会吸食甜味物质,如蜜、糖水等。
4. 繁殖:果蝇的繁殖周期较短,雌果蝇在一般12小时内即产卵,每次产卵可有数十个到200多个,卵期为1-2天,幼虫期为3-7天,蛹期为4-6天,整个世代周期一般为10-14天。
三、生活习性1. 栖息环境:果蝇主要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果园、菜园、粪厕和垃圾场等,这些地方有大量腐烂的有机物,正是果蝇的食物来源。
2. 活动时间:果蝇主要在白天活动,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觅食、交配和产卵。
3. 群居行为:果蝇通常以群体的形式出现,会聚集在有腐烂水果的地方,成群活动。
四、遗传学研究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 繁殖周期短:果蝇的繁殖周期非常短,一个世代周期只需要10-14天,这使得研究者可以短时间内进行多代的实验。
2. 易于培养:果蝇的饲养和培养过程简单方便,只需提供适当的食物和生活条件,果蝇便能自行繁殖,并且数量庞大。
3. 遗传特性:果蝇的基因组被很好地研究和了解,其遗传特性清楚可靠,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在果蝇的遗传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摩尔根(Morgan)的遗传图谱,这是遗传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进展。
摩尔根利用果蝇的遗传特性,首次建立了基因组的遗传图谱,将基因与染色体上的位置相联系,从而开创了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方向。
遗传实验观察果蝇的突变现象及遗传规律
遗传实验观察果蝇的突变现象及遗传规律在遗传学中,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被广泛用作研究模型生物。
其迅速生长、数量庞大、繁殖快速的特点,使得果蝇成为了理解遗传现象及遗传规律的理想材料。
通过对果蝇的观察实验,人们揭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突变现象,同时也揭示了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
果蝇的突变现象可以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导突变两种。
一、自发突变的观察自发突变是指在果蝇群体中,突然产生的不同于正常个体的突变个体。
通过观察自发突变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因的功能以及遗传规律。
1. 翅膀突变(Wing mutations)果蝇的翅膀通常为完整的,但有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翅膀缺失、变形或异常发育的突变果蝇。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果蝇无法正常飞行,或者飞行姿势异常。
2. 眼睛突变(Eye mutations)果蝇的眼睛通常为红色,但有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果蝇眼睛颜色变异或缺失的突变现象。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白眼果蝇(white-eyed flies),它们眼睛呈现无色或浅黄色。
3. 身体色素突变(Body color mutations)果蝇的身体通常为黑色,但有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身体色素变异的突变果蝇。
典型的例子包括黑色果蝇(melanistic flies)和黄色果蝇(yellow flies)。
通过对自发突变的观察,我们可以推断某些突变可能与特定的突变基因相关。
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和其编码的蛋白质,有助于我们对突变造成的表型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诱导突变的观察为了更好地研究果蝇的遗传规律,科学家们还采用了诱导突变的方法,通过人为手段诱发果蝇产生突变,以进一步深入了解遗传过程。
1. 辐射诱导突变(Radiation-induced mutations)通过暴露果蝇个体或其遗传物质于一定剂量的辐射中,可以引发基因突变。
常用的辐射包括X射线和紫外线。
通过辐射诱导,果蝇体内的基因序列可能发生改变,导致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实验动物果蝇
此外,为了获得所需 的基因型果蝇,还需 要进行遗传学操作和
筛选
5
在科研中的应用
在科研中的应用
果蝇作为一种实验动 物,在多个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例如
在科研中的应用
行为学研究
项 目5 10
果蝇具有复杂的行为模式,例如觅食、求偶、 防御等,因此常被用于行为学研究。例如,通 过观察果蝇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可以了 解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具有相似性,因此常被用于医学研究。例如,
项 目3 10
神经科学
通过研究果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糖尿病模型,可以了解人类糖
尿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
果蝇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与人类类似,因此常
被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例如,通过研究果蝇
的嗅觉系统,可以了解人类嗅觉的机制和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3
此外,果蝇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特点也使其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重 要模型
2
分类学和形态特 征
分类学和形态特征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双翅目、果 蝇科
其头部有一对复眼, 具有敏锐的视觉和听 觉能力
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以腐 烂的水果或发酵物为 食
果蝇的胸部有三对腿, 且有一对翅膀,可以 飞行
为成虫
果蝇的生长速度非 常快,从受精卵到 成虫只需要大约10
天左右的时间
4
实验动物饲养
实验动物饲养
为了满足科研需求, 实验动物饲养是必不
可少的
对于果蝇来说,饲养 条件包括温度、湿度、
光照、食物等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 定期更换食物和清理 环境,以保持果蝇的
昆虫发声特点
昆虫发声特点
1、摩擦发声摩擦发声是指昆虫体表的不同部位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声波。
摩擦发声的方式非常普遍,但具体的发音器构造却是多种多样的。
蟋蟀的发音器由音锉和磨擦片组成。
振翅时,左翅叠在右翅上,音锉和磨擦片相互磨擦而发出声音。
蝗虫的发音器分别称为音锉和刮器,两者磨擦时,还引起前翅的振动发出嚓嚓的声音。
2、气流振动发声如天蛾靠内唇发声,当咽及肌肉收缩形成气流在口内出入时,遇内唇受阻造成放置的气流,发出犹如人“吹哨”的声音。
3、振翅发声昆虫飞翔时翅的拍打,胸部骨片的振动以及左右翅互相拍击而造成的声音。
不同种类的昆虫飞行时的翅振频率不一,有的昆虫每秒高达到2000次,而蝶类一般为7.5~13次,我们人耳听到的声音振频范围为每秒16~20000次,所以我们可听到蚊子的翅振声,而听不到蝶类翩翩起舞时发出的声音。
4、碰击发声此类发声通常是昆虫通过身体的特定部位敲击地面或其它生活场所而产生的。
5、非专门发声器产生的鸣声此类鸣声是另一种活动的副产物,而不是由专门的发声器官发出的,是昆虫在飞行中因翅的拍打、胸部骨片的振动产生的,或是昆虫在求偶、清洁、取食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声波。
昆虫的发声原理是什么
昆虫的发声原理是什么发声是昆虫间通讯的有效方式之一,不同的鸣声代表不同的心理,它在种内个体间的呼唤、聚集、求偶、攻击、报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来说说昆虫的发声原理是什么,大家千万别错过。
昆虫的发声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昆虫在飞的时候常会发出嗡嗡声呢?它们大多数是没有发出这个声音的特别器官的;这种嗡嗡声只有在昆虫飞行的时候才听得到,原因是是昆虫飞行时,每秒都要振动它的小翅膀几百次。
振动着的翅膀事实上就是振动着的膜片,而我们知道,所有振动得足够频繁的膜片(每秒钟振动超过16次的),都会产生出一定凹凸的音调来。
现在你可以搞明白,人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各种昆虫飞行时候翅膀振动的次数的。
这件事情很简单,只要从听觉上判定昆虫发也嗡嗡声的音调凹凸就行了,因为每一种声调都是跟一定的振动频率相当的。
各种昆虫的翅膀振动次数是几乎不变的,昆虫要调节它们的飞行,只在受到天冷的影响时才增加每秒翅膀的振动次数。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昆虫在飞行时,发出的音调总是不变的。
人们已经测到了各种昆虫翅膀的振动次数,譬如说,苍蝇(飞的时候发出F调)每秒振动翅膀352次,山蜂每秒振动去翅膀220次,蜜蜂在空着身子飞的时候发出A调音,每秒振动440次,如果带着蜜飞行,只振动330次(B调),甲虫飞行时发出的单调比较低,两翅振动得比较慢,相反的,蚊子每秒要振动翅膀500~600次。
为了使大家关于上面这一些数目有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来告诉你一个数目:飞机的螺旋桨,平均每秒钟只转25转。
昆虫的发音方式一、飞行、取食、求偶活动产生。
人类能够听到的振频为20~20000Hz。
蝶类为7~13Hz;苍蝇为147~220Hz ;蚊类飞行时拍打翅膀的振频约594Hz;因此我们可以听到苍蝇和蚊拍打翅膀的声音。
二、身体撞击其他物体产生。
如窃蠹头部敲击隧道壁发出的声音,某些种类的雄性拟步甲求偶时利用腹片摩擦雌性胸部的瘤发出尖锐声音。
三、昆虫本身的特别发音器官产生。
(1)摩擦发音。
分辨果蝇雌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观察并记录果蝇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
3. 重点掌握区分雌雄果蝇的方法。
4. 识别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
5. 了解果蝇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染色体数少、饲养简便等优点。
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可以了解基因分离、连锁交换、染色体畸变以及基因的表达与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本实验通过观察果蝇的形态特征,区分雌雄果蝇,并识别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
三、实验材料1. 野生型果蝇:红眼、灰体、长翅、直刚毛。
2. 突变体果蝇: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
3. 乙醚、麻醉瓶、放大镜、显微镜、毛笔、白瓷板、解剖针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蝇幼虫期形态特征,记录幼虫期的性别区分特点。
2. 观察果蝇蛹期形态特征,记录蛹期的性别区分特点。
3. 观察果蝇成虫期形态特征,重点区分雌雄果蝇。
a. 观察体型:一般雌性个体要明显大于雄性个体。
b. 观察腹部末端:雌性腹部椭圆,末端稍尖;雄性末端钝圆。
c. 观察背部环纹:雌性有明显5条黑色条纹;雄性腹背只有3条,上部两条窄,最后1条宽且延伸至腹部腹面,呈一明显黑斑。
d. 观察性梳:雄蝇第一对胸足跗节的第一亚节基部有一梳状黑色鬃毛结构,为性梳;雌蝇没有性梳。
e. 观察腹部腹面末端外生殖器结构:雄蝇外生殖器色深,雌蝇色浅。
4. 识别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
5. 学习果蝇的饲养方法。
五、实验结果1. 果蝇幼虫期较难区分雌雄,但可以通过观察幼虫的体型、颜色、刚毛等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果蝇蛹期难以区分雌雄,因为蛹期果蝇已经进入变态阶段,外部形态变化较大。
3. 果蝇成虫期较易区分雌雄,根据上述观察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果蝇的性别。
4. 成功识别了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等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
地中海实蝇
谢谢观赏
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 成虫寿命:夏季一般1个月,长者可达2个月,冬季平均 2~3个月,最长可达 6~7个月。成虫有趋光性,常在树 冠壳处活动。因此,在密植果园中,外面几排树受害严重。 • 幼虫在果实内发育成熟,脱果外出,钻入土中化蛹。入土 深度 5~15厘米。也有的在其他保护物下,甚至在箱子和 包装物的外面化蛹。地中海实蝇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 区能为害多种柑橘类和落叶果树的果实(如甜橙、葡萄柚、 柠檬、桃、杏、李、梨、苹果、榅桲、鳄梨、柿、枇杷、 无花果、杧果、番石榴、香蕉、木瓜、葡萄、桉石榴等), 以及许多其他栽培或野生植物( 包括绿篱和观赏灌木) 的果实。幼虫除食害果肉外,还能引起病害使果实腐烂
寄主植物
• 已知有200余种水果、蔬菜和坚果被记录为寄主食植物, 最主要的有柑橘类、枇杷、樱桃、杏、李、桃、苹果、无 花果、番石榴、辣椒等。该虫以其分布和寄主之广,繁殖 力之高,危害程度之大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农 业害虫之一。
主要鉴定特征
• 成虫体长4~5.5mm。头部黄色至褐色,触角第一和第二 节红褐色,第三节黄色,芒黑色。雄虫第一对上额眶鬃不 发达,第二对着生于突起的额上,端部扩大为扁阔的薄片, 其上有纵向条纹,被称为额附器,雌虫第二对上额眶鬃仅 比其他三对额眶鬃粗但不变形。胸部背面黑色有光泽,底 色 为 乳 白 色 至 黄 色 , 镶 有 黑 色 特 殊 斑 纹 。
传播途径
• 能以卵、幼虫、蛹和成虫随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及其包装 物、土壤、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
检测方法
• 批准入境的批量果蔬,应观察表面有无产卵孔,有无手按 有松软感觉的水渍状斑块或黑化的斑块,剖视有无幼虫。 番茄受害果皮上刺孔周围变成绿色;桃上产卵孔处回流出 胶状果汁;枇杷受害果实即使成熟变黄,但刺孔周围仍为 绿色;甜橙、梨、苹果果实被害部分变硬,颜色发暗,且 凹陷下去;柑橘上产卵孔周围呈火山喷口状突起。
果蝇观察实验报告可行论证
果蝇观察实验报告可行论证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由于其简单的遗传学特性和快速的生殖周期,果蝇成为了许多科研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动物。
本文将探讨果蝇观察实验报告的可行性,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1.遗传学特性果蝇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特性,这使得它成为研究遗传学的理想模式生物。
果蝇的基因组相对较小且已经被完整测序,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遗传交叉、突变体筛选等手段来研究果蝇的基因功能。
此外,果蝇的遗传学特性还包括基因表达调控、基因互作网络等方面,这些都为实验观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
2.快速的繁殖周期果蝇的繁殖周期非常短,一个果蝇卵从产生到孵化仅需7天左右。
这种快速的繁殖速度使得实验观察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重复,从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快速的繁殖周期还为进行遗传交配试验提供了便利,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的后代果蝇,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
3.易于饲养和操作果蝇的饲养和操作相对简单。
它们可以在常见的实验室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只需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养殖环境即可。
果蝇的食物主要是由酵母、糖和水组成的培养基,这些材料相对容易获取。
此外,果蝇的体型小巧,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处理和观察。
4.可观察的特征和行为果蝇具有一些易于观察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可以作为实验指标进行记录和分析。
例如,果蝇的眼睛发育过程中会呈现明显的颜色变化,这可以用来观察和研究眼睛发育的遗传机制。
此外,果蝇的行为特征包括飞行、觅食、交配等,这些行为可以通过视频记录和行为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获得更详细的实验结果。
5.可扩展性和广泛应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和方法,利用果蝇进行相关研究。
果蝇的可扩展性也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将果蝇实验与其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全面、深入的实验结果。
苍蝇听觉的描写
苍蝇听觉的描写
苍蝇的听觉特别的好,周围一有点小声音他们就立刻警觉的飞走,所以每次不等你碰到它们,它们就飞走了,尤其是寄生蝇。
Ormia ochracea(一种寄生蝇)的听觉定向能力在动物界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根据多伦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想要在诸如助听器之类的科技产品中模仿这种能力可能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多伦多大学教授Andrew Mason说:“这种苍蝇的耳朵具有机械耦合特性,可以为它们提供最敏锐的听觉定向能力,这种特性为仿生技术提供了灵感,例如助听器中的微型指向型麦克风。
”
Ormia是一种夜行苍蝇,体型很小,通身黄色,生活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
雌性Ormia会用它们敏锐的听觉寻找雄性蟋蟀并对其定位,以选择它们产卵的地点。
幼虫孵化后会钻进蟋蟀体内并以其为食。
相比之下,这种苍蝇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们联系紧密的耳朵。
它们不像其它动物一样两只耳朵是分开的,Ormia的耳膜连在一起,两片耳膜之间有一个可以像跷跷板一样活动的关节。
当一片耳膜振动时,会带动另一片振动。
两片耳膜振动间的微小时间差使得Orima可以分辨出声音来源的位置。
Mason说:“有趣的是,这么小的生物可以拥有如此敏感的听觉定位能力。
它们所能定位的声波波长比它们的体长要长,因为有了特殊的耳朵,它们做到了本不能做到的事情。
工程师们想用相同的原理开发人造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能突破器材尺寸的限制来定位信号位置。
可用于助听器、枪声探测器和各式雷达。
苍蝇是如何发声
苍蝇是如何发声苍蝇如何发声:习性与特征雌雄特点1、从它们的个体看:群体中个体较小的一般为雄性,个体较大的一般为雌性;2、看它们的肚子看:雄性苍蝇的肚子小而扁,雌性苍蝇的肚子大而圆;3、看它们的屁股看:雄性苍蝇的屁股是圆形的,雌性苍蝇的屁股是尖型的。
食物偏好和觅食方法蝇为杂食性昆虫,常见的种类则多偏好甜食或腐食,如:食蚜蝇与寄生蝇喜欢访花吸蜜;果蝇与果实蝇喜欢食水果或腐果;丽蝇、家蝇与肉蝇则偏好腐肉与粪便。
粗大且类似象鼻的舐吸式口器,是大部分蝇用来舐食液体食物的利器。
舐食之前,很多蝇会先分泌消化液,溶解食物中的养分,再舐食吸收。
栖息地环境蝇的栖息环境栖息地与其食物偏好有密切的关系。
食蚜蝇常在花丛附近盘旋,而嗜食腐肉、粪便是肉蝇与丽蝇则是垃圾堆填区的常客。
由于家蝇、丽蝇、肉蝇等蝇经常于人类的食物与污物之间来往觅食,因此成了传播细菌、流行传染病源的元凶。
幼虫习性食蚜蝇的幼虫专门捕食成群危害植物健康的蚜虫或介壳虫,对抑制害虫有非常大的贡献。
寄生蝇幼虫会寄生在蝴蝶、蛾幼虫的体内,成熟后再钻出寄主体外化蛹,造成寄主死亡,无形中减低了农作物受害的机会。
果实蝇的雌蝇常在果园或农田的果实上产卵,好让幼虫寄居果实生长,但也使这些果实丧失食用价值,造成经济上严重的损失。
不过,这些不同的苍蝇,并不是全都对人类有害,有些种类对人类还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
生长环境苍蝇最适宜的温度是 27~30℃。
8~12℃ 时苍蝇可以活动,但不能交配,也不能站立在食物上,只能落在天花板和墙上,不爱动,在零下5℃ 时,3~5 天死亡。
蝇幼虫要求温度比成虫高,其发育最快的最适宜温度为35℃,零下 1~2℃ 停止活动,零下 5~6℃ 死亡,当温度过高 45~55℃ 时其增加速度比正常温度时减少一半。
苍蝇幼虫要求食料温度 30~35℃ 为宜。
湿度方面,成虫要求室内湿度 55~60%,湿度过大时,蝇腿及身体易湿而妨碍活动。
幼虫生长期需要的湿度 65~70%。
昆虫的发音
昆虫的发音摘要:在庞大的昆虫类群里,昆虫是怎样发声的呢?它的声音是否也能传递信息呢?科学研究证实,发声是昆虫“信息联系”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具有同伴之间求偶、召唤、报警,以及向敌害发出恫吓、攻击等作用。
关键词:摩擦发声秋夜竞唱音乐家虫鸣之歌据科学研究,在庞大的昆虫家族里仅有少数的昆虫如天蛾等是靠口发声的,其他种类繁多的昆虫发声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依靠翅膀磨擦发声是直翅目秋虫贯用的伎俩,但虫虫们具体的发音器构造各不相同。
蛐蛐、金蛉子等蟋蟀科昆虫的发音器由音锉和磨擦片组成,振翅时,左翅叠在右翅上,音锉和磨擦片相互磨擦就发出唧唧的声音。
蝈蝈、纺织娘等螽斯总科昆虫的发音器长在前翅上,左覆翅的臀区具一略呈圆形的发音锉,右覆翅上具有边缘硬化的刮器,音锉与刮器相互摩擦,即可产生美妙的吱吱声。
你说稀罕不稀罕,虫虫们演唱居然大多不用嘴,看来,带“口”字偏旁的“鸣唱”、“呢喃”等词并不适用于它们,还是法布尔来得更科学些:“每当四周的事物都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了。
”秋夜竞唱为哪般?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大多把婚配和繁育期安排在春天,蟋蟀、螽斯们则不同,凉爽的秋夜才是它们约会的佳期。
秋夜竞歌是由虫虫们的习性决定的。
蟋蟀一般在入秋后野外夜间温度达到20度时鸣叫得最欢,这时是它们最佳的交配季节。
蝈蝈成虫通常在7~9月的夜晚最为活跃,纺织娘则在夏末或秋季羽化为成虫,因此9月间的夜里,人们便听到了悦耳的虫鸣声。
秋虫中只有雄虫能够演奏乐曲,雄虫的“婚恋曲”一般会持续很长时间,并常会有几头雄虫同时高歌,雌虫闻讯赶来,一般选歌声嘹亮者作为自己的“恋人”。
声音除了用来吸引异性外,还能起到自卫和报警的作用。
自然界的音乐家什么是“鸣虫”?对古人而言,“虫”泛指地上爬的小动物,比如蛇、蛙、蜥蜴等,他们只把螽斯、蟋蟀叫做“鸣虫”。
现代人则把蝗虫和蝉加上,将这四类小昆虫统称为“鸣虫”。
它们在炎炎夏日里鸣声不断,有时独奏,有时重奏,更多的时候是合奏……螽斯、蟋蟀、蝗虫和蝉这四类鸣虫中,除了蝉是同翅目以外,均是直翅目的昆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 数与 平 均值 的关 系 提 出 了 自 己的看 法 , 首 次 对 并
脉 冲 内 的 频 率 ( P 及 一 次 阵 发 产 生 的 脉 冲 数 I F) ( B 的分 布进 行 了 研究 . 镇 城 等 对 果蝇 亚 群 NP ) 庚
C wl g和 B r e_ 研究 了果 蝇求 爱 歌 I I 两相 邻 o i n un t 4 P( 脉冲 的 时间 间隔 ) 分 布 , 出 了 I I的分 布 图 , 的 作 P 比
较 了纵 数 与 平 均 值 , 提 出 I I的纵 数 比 I I的平 并 P P
坏 20 5 多种不同的水 果和蔬 菜. 目前 , 每年世界 各地都
20年3 07 月
M a . 00 r2 7
文 章 编 号 :2 32 2 (0 7 0—0 70 0 5— 38 20 )10 3—4
地中海果蝇鸣声特征分析
聂 晓 颖 ,郭 敏
( . 西师 范 大 学 数 学 与 信 息 科 学 学 院 , 西 西 安 70 6 ; 2 陕 西师 范 大 学 计 算 机 科 学 学 院 , 西 西安 7 0 6 ) 1陕 陕 1 0 2 . 陕 10 2
会 因此遭受 巨大的经济损失.
语 言是 人 类 之 间 的交 流 工具 , 双翅 目昆虫 则 是
均 值更 能代 表 I I P 的特 征值 . 目前 为止 , 内学 者 到 国
对 果蝇 鸣 声 的研 究 只有 少 量 报 道 , 基本 集 中在 对 且
求 爱歌 时域 的 研 究 上 , 中大 多 数 人 也 只 对 I I 其 P 平 均值进 行 了研 究 , 普遍 认 为 I I的平 均 值 即代 表 了 P 此 种 果 蝇 的特 征 鉴 别 因子 . 暨耀 等 采 用微 机 终 陈 端 计 时技术 , 自动对 黑腹 果 蝇 求 爱 歌 的脉 冲进 行 计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1 8 期
Vo . 8 NO 1 12 .
宁 夏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J u n lo n xa Unv riy Na u a ce c iin o r a fNig i ie st ( t rl in eEdt ) S o
接收 到 同种果蝇 的特定 求爱 歌后 才 予以接 纳. 因此 , 果 蝇 的求 爱歌 是一 种重 要 的特征 行 为. w e b等 首 次 描 述 了 果 蝇 召 唤 歌 为 低 幅 振 b 翅 , 率 为 2 0 3 0 Hz 声 强 级 为 5 频 0 ~ 5 , 0~ 5 B 中在求 偶 呜声 和性 通信 信
号上 , 用求偶 鸣声 捕 获果蝇 是较 为 有效 的方 法. 利
地 中海果 蝇产 生 3种 不 同的声 音信 号作 为它 们 性通 信 的一 部 分 : 召 唤 歌 , 信 息 素 释 放 同 时 产 ① 和
生 , 经 常是其 他果 蝇不 在 附近 时发 出 的声音 ; 求 且 ② 爱歌 , 当其他 果 蝇 在 近 距 离 时产 生 的声 音 ; 交 尾 ③ 歌, 当雄性 果蝇 爬 上 它们 的配 偶 时产 生 的 短 暂 的 声 音 ] 果蝇 在 交配 过程 中有着 特 殊 的求偶 行 为 , . 即
关 键 词 : 中海 果 蝇 ; 地 召唤 歌 ; 爱歌 ; 域 ; 域 ; 冲 串 求 时 频 脉 分 类号 : 中 图) N9 1 7 ( T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果 蝇 ( oo hl ln g s r 是 一 种 双 翅 目 Drsp i me o a t ) a a e
数 , 对果蝇 脉 冲进 行测 量统 计 , 并 由此对 I 1 布 中 P分
靠翅 的振动 来 发 出声 音 , 在种 内个 体 间 的 召 唤 、 求
偶、 攻击 和报警 等方 面有 着 非常 重要 的作 用. 果蝇 之 间也 有其 特定 的交 流 方 式 , 过 振 翅 所 产 生 的 呜 声 通
摘
要: 利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 , 对地 中海果蝇鸣 声的声学特征 进行 了全面分析 , 探讨 了果蝇鸣 声特征及其 生物
学 意 义 , 将 果 蝇 鸣 声 区 分 为 3个部 分. 果 表 明 , 中海 果 蝇 召 唤 歌 为 正 弦 波 ,P ( 相 邻 脉 冲 的 时 间 间 隔 ) 值 并 结 地 II 两 均 为 2 9 , 频 约 为 36Hz 而 其 求 爱 歌 由脉 冲 串组 成 , 个 脉 冲 串 大 约持 续 0 1 , 爱 歌 的 II 值 为 3 2 , . 基 ms 6 ; 每 . 求 S P均 . 基 ms 频 约 为 16Hz此 分 析 为果 蝇鸣 声 的 系统研 究 提 供 了基 础 数 据 . 4 .
小昆虫 , 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地 区普遍存 在的农业 害虫.
多食 性 的地 中海果蝇 是对农作 物 、 农业 经济和 世界 贸 易危害最大的昆虫之一 , 它原 产于非洲热 带地 区, 已 现
传播到 4 0多个 国家和地 区, 已成 为国际上 十分 重要 的 检疫性害虫. 它危 害柑 桔 、 苹果 、 萄、 、 果等水 果 , 葡 梨 芒 还危害蕃茄 、 茄子等蔬菜 , 寄主植物达 10多种 , 以破 2 可
中 6 种 的求爱 歌 的 I I 个 P 作用 进行 了探究 .
Mi a h等分 别 使用 雄性 地 中海 果蝇 自然 声 音 zc r
和人工 仿 真声 音 , 试对 寻 求 交 配 对 象 的 雌性 地 中 尝
海 果蝇 进行 诱捕 . 实验证 明频率 为 3 0Hz 5 低振 幅 的 鸣声可 以用来人 工 吸引 地 中海果 蝇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