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区域
1.1认识区域2_20121019103716243
②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
解析:本题凸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也表现为人文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精讲点拨: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教师精讲点拨,归纳总结:认识区域特征的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综合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迁移应用
例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课题:1.1认识区域
主备:吴少梅上课时间:9月4日执教;李小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能力目标
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区域的特征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
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
实例分析区域的特征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检查学案的课前预习。
(2)①因为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1.1 认识区域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明确考点】了解区域的内涵,分析区域的一般特征;掌握区域比较的基本方法。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思维拓展】1.区域研究的意义研究区域,首先要通过对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分析,揭示区域的特点,包括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特点等;要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如区域的空间特征、区域的地位和功能、区域的竞争力、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等;进而探讨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制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地区等。
2.怎样分析地理位置?(1)自然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是分析当地气候的基本依据,进而根据气候特征判断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②海拔:与经纬度位置共同构成了绝对地理位置的三维坐标,可以反映地形地势特征。
③相对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或与山脉、高原、河流等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
这也是分析当地地理环境特征与成因的重要依据。
(2)人文地理位置①交通地理位置:以海南岛为例,海南岛处在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交通位置非常重要,具有得天独厚的海运条件。
②经济地理位置:以海南岛为例,海南岛位于祖国大陆的南部,毗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便于引进资金技术。
③政区位置:以海南岛为例,海南岛与东南亚国家隔海相望,还处在西太平洋环形经济带的中间位置(日本至新加坡),便于开拓国际市场。
3.生活中的地理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基本格局。
南方口味清淡,有利于减轻气候的炎热感;食物偏甜,爱喝汤,有利于补充排汗所消耗的热量和水分。
因此,这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降水多,以及糖料作物甘蔗的广泛种植是分不开的。
北方虽有喜温凉的甜菜,但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地区,而在中国古代的北方地区是没有甜菜种植的。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区域”这个词。
比如“经济区域”“地理区域”“文化区域”等等。
那到底什么是区域呢?简单来说,区域就是一个具有特定边界和独特特征的地理空间范围。
区域可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甚至一个房间。
它可以是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比如山脉、河流、海洋等形成的区域;也可以是按照人文因素划分的,比如语言、宗教、民族等。
例如,长江流域就是一个以长江为主要地理特征划分的区域;而东北地区则是基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的一个区域。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域的界限可以是明确的,比如国界、省界、市界等,这些界限通常是由人为规定的。
但也有些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比如气候区、文化区等,它们的边界可能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在同一个区域内,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往往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
比如,江南水乡地区在气候、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3、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在自然、人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气候、农作物、饮食习惯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4、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比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可能以矿业为主要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则侧重于发展旅游业。
三、区域的类型1、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1)地形区:如高原区、平原区、山区等。
(2)气候区:如热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寒带气候区等。
(3)流域区: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
2、按人文地理特征划分(1)行政区:如省、市、县等。
(2)经济区:如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等。
(3)文化区:如客家文化区、闽南文化区等。
3、综合划分有些区域是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划分的,比如综合经济区,既考虑了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又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
地理:11《认识区域》学案
地理:1.1 《认识区域》学案(鲁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掌握区域的含义与划分方法。
了解区域的类型及其空间尺度的划分。
掌握区域的特征,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课堂互动】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自主学习1.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形状、范围和______,有明确的________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具有相对的______性,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图表导读读图1—1—2,分析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并解释原因。
读图1—1—3,甘肃省划分为哪几个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合作探究区域有哪些划分的方法?知识点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______性或______性的区域。
2.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______的区域。
图表导读读图1—1—4,本图把我国作为一个空间单元,我国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合作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知识点三、区域的特征自主学习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统一的_________ 。
2.差异性: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_______,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_______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性。
3.开放性: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_____要素之间,以及______要素和________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图表导读读图1—1—6 ,回答下列问题:1.青藏高原的两大显著特征是什么?2.说明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的具体表现。
1.1 认识区域
3、区域的划分指标
(1)单一指标: 热量带、干湿区 综合指标: 东亚文化区 (2)自然要素: 中国三大自然区 人文要素: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 4、划分区域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的 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划分:以区域内部物质内容为指标。 均质自然区: 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植被区 均质人文区: 人口密度区、农业区、方言区
因此,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 另外,生产力水平低下,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较少, 也是方言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大气的吸收作用弱
整体性
太阳辐射强
气温低
生产活动 高寒农牧业
人口和城市
冰川冻土
动植物资源
河谷地带
广
布
少而耐寒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
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意义:认识区域的整体性,对人 类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指导 意义。
2、差异性(区域间)
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 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 异性。 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促进区域发展。
纬度位置 1、说说海南岛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低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
陆上国土与海上 国土的结合部位
相对位置
近傍港澳及东南亚,遥望台湾, 内靠经济发达珠江三角洲; 外临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交通位置
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图
连接亚洲与大洋洲, 太平洋与印度洋, 海上交通位置重要
上传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1.1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考试说明】1、区域的含义2、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读书指导】A级:基础知识回顾(根据读书指导,课前自主完成)一.区域的含义依据教材,简要归纳区域的概念、特点、划分指标、划分的目的。
导学提示: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导学提示:如何区分均值区与功能区。
三、阅读书本归纳区域有哪些特征导学提示: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学法指导】在空白地图上识记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简称和轮廓。
【典题导航】例:【例3】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②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③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答案:(1)①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②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③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
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思路点拨:本题凸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同的区域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巩固训练】(每小题5分,共计30分)A级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在地理环境差异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B级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A.方言区 B.旱作农业区C.城市经济区D.东亚文化区4.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A.城市经济区 B.浦东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方言区5.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综合性6.城市功能区是指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 B.城市内有交通线路分隔的地区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 D.城市人口统计区。
1.1认识区域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考纲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2.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重点难点】1.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征【基础梳理】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定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是人们在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的差异,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按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内部分布的状况可将区域划分为区和区)。
2.均质区(又称同一区域或同质区域):是指那些要素具有性或相对性的区域。
有的地理现象呈离散型,区内组合具有均一性,如地貌类型分区、人口密度分区、文化区等。
3.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功能区由区域的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如城市经济区。
三、区域的特征1.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别。
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性。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愈高,区域内部愈复杂,同一性就小,差异性也愈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则区域本身简单,区内同一性大,差异性小。
2.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内在联系即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以青藏高原为例,由于地势高,必导致空气,太阳辐射;气温,冰川冻土广布;植被且以耐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且种类少。
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该区以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地带等。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认识区域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特征素材
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特征
(1)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较远,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基本特征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全年干燥;在这种干旱的气候环境下,沙漠广布,风力侵蚀作用占主导地位;在沙漠边缘有地下水的地区或高山山麓形成了块块绿洲。
(2)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人文景观。
①为了获得生产和生活用水,该区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主要交通线多沿绿洲分布。
②由于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以该区瓜果特别甜;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该区的红色系列—西红柿、石榴、枸杞等特别有名;白色产品棉花十分优质。
③该区蒸发十分旺盛,为减少蒸发,便于灌溉,当地居民发明了坎儿井,并被誉为和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并举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④当地民居为适应气温的巨大变化及风沙的侵袭,多是墙壁厚、窗户小的碉房。
(3)结论:我国西北地区最典型的区域特征是干旱,首先应分析干旱自然环境特征的主要原因,以及与干旱环境相一致或相适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我国西北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和民居,有着独特的人口、城市分布特点,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1。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区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具有特定边界和独特特征的地理空间范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街区甚至一个小村落。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被划分成了无数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之处。
比如说,气候不同,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四季分明,还有的地方常年寒冷;地形地貌也各异,有高山、平原、峡谷、河流、湖泊等等;人文方面更是丰富多样,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的划分可以依据多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人文因素如人口分布、经济活动、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每个区域的特点。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这个界限可以是明确的,比如国界、省界、市界;也可以是模糊的,比如气候区的划分、文化区的划分。
界限的存在使得区域之间有所区分,但在某些情况下,区域之间也会存在过渡地带,特征逐渐变化。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在一个区域内,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文现象,往往存在着较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在同一个气候区内,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较为相似;在同一个民族聚居区内,语言、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3、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我们认识和区分不同区域的重要依据。
例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饮食习惯、建筑风格、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4、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条件,从而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比如,某些区域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工业;某些区域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某些区域风景优美,适合发展旅游业。
三、认识区域的方法1、综合分析法这要求我们全面考虑区域的自然、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要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
2、比较法通过将不同的区域进行对比,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1.1认识区域学历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认识区域》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认识区域”,旨在通过地理学科的角度,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不同区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地理信息整合能力。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掌握区域的定义和分类;2. 学会通过地图和其他地理信息工具认识和描述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3. 理解区域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和挑战;4.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地理信息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区域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通过地图绘制和描述,评价学生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能力;3.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报告,评价学生理解区域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的能力;4.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地理信息整合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感受区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区域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识别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地图和其他地理信息工具获取区域信息。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区域特征描述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据给定的区域地图,小组合作完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并展示成果。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区域的发展案例,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和挑战,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讨论,探讨区域发展的可能路径和策略,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报告。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报告,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强调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区域基本概念和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程度。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区域及其类型(共31张ppt)
3.基本特性
①区域整体性
指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
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居民生产生
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文化等。
例如我国三大自然区中青藏高寒区各自 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 具有高寒特征的整体自然环境。
类型
按特征: 自然特征:高原区、雨林区、季风区等; 人文特征: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稻作农业区等。
按空间尺度: 大尺度区域,如大洲; 中尺度区域,如省; 小尺度区域,如村
按区域性质: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
根据下列我国几个区域性质来判断区域类型,回答3~4题。
①我国北方方言区 ②四川盆地 ③上海自由贸易区 ④西部经济地带
B 3.上述区域属于按自然要素划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4.上述区域中尺度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一)自然区域
定义:自然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
水文、土壤、生物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分类:(1)综合自然区: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
(2)部门自然地理的各种分区: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 土壤区、 植被区、动物区。
冷干燥且漫长,暖季短促 较凉爽;降水较少且集中
木采伐地。但如今林场职工不再伐木了,由砍树人变成了种
于7月;秋季多早霜和冻害
树人。漠河野生动物有马鹿、驯鹿、棕熊、榛鸡、獐、狍子 等,黑龙江冷水鱼更是久负盛名。漠河的土壤以棕壤为主, 还有草甸土和泥炭沼泽土分布。这里出产黄金和煤炭,采金
1.1认识区域
1.1、认识区域主要介绍了区域的概念、区域的类型、区域的特征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区域的含义,明确区域的划分是以某一指标为依据的。
2.结合实例,识别均质区和功能区。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重点: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难点:说出区域的含义,识别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教材“迷人的风景区”为背景,给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区域么?区域是怎么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进入本节课学习。
【探究新知】环节一、区域的含义首先,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指导学生分组解决相关问题:甘肃省可分为哪几个干湿区?干湿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对某一干湿区进行描述,归纳区域的概念;之后再通过“知识窗”和相关内容让学生明确区域划分的指标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最后,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辨识、以深化对区域内涵的理解。
这样的设计,突出地图教学和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环节二、区域的类型我将分三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加以理解。
第一步,结合初中地理,列举气候区、干湿区、温度带、工业区、农业区让学生对区域进行分类。
第二步,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区域的划分,初步把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三步,让学生在交流、展示、评价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辨识均质区和功能区的能力。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完成以下问题:你发现了哪些类型的区域?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与区域特点描述的详略程度有着怎样的关系?区域的空间尺度是绝对的么?等等。
最后,通过活动题进一步巩固本部分知识。
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评价与改进,加深对区域内涵的理解,提升学生辨识区域的能力。
环节三、区域的特征对于区域的整体性特征,指导学生阅读“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示意图,思考问题:青藏高寒区的显著特征是什么?高寒条件下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列出青藏高寒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究其人地协调发展的途径。
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2)
重点题型整理
1. 定义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区域”的基本含义,定义不同类型的区域,并解释各类区域的特征。
答案:自然区域是指由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相似性所形成的区域,如青藏高原、亚马逊雨林等;经济区域是指由经济活动和文化联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区域,如欧盟、长三角等;行政区域是指由政府行政管理所划分的区域,如省份、城市等。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区域的基本含义”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 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和屏幕
- 学生计算机和网络连接
- 教学用地图和图表
- 教学用地球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深入探究,总结规律 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青藏高原)
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空气稀薄
地势高 气温低
太阳辐射强
冰川冻土广布 高寒农牧业 河谷地带
人口、城市、农业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
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6~7题。 6.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C )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7.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
8.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 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 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 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 类主体功能区。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 B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9.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 (B )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长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10.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我国建设了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工程,这体现了区域的 ( ) C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区位优势
海南岛靠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 临近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接近亚洲与大 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要道。 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 享有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
资源优势 政策优势
归纳总结: 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 1、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 矿产资源等 3、人文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政策、技术、工农业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科技。
陆上国土与海上 国土的结合部位
相对位置
近傍港澳及东南亚,遥望台湾, 内靠经济发达珠江三角洲; 外临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交通位置
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图
连接亚洲与大洋洲, 太平洋与印度洋, 海上交通位置重要
2、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南岛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图
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 有利于对外交往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 致性(也有差异),但各个区域之间普 遍存在着差异性。 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问题: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区域 促进区域发展。
内部不存在差异性,对吗?
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 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 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4~5 题。 4.下列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三个经济地带都是占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界线明确 C.三个经济地带各有自己明确的区位特征 D.三个经济地带是人们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 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5.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 因有 ( A)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关于图中表达的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 是 ( B) A.区域具有明确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而湿润、半湿 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区域的 ( C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3.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 旱地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 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区
(用已学区域含义知识回答)
①方言区是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是按自然 要素还是人文要素划分的?
单一指标、人文要素 ②方言区有无明确的区位特征?方言区界线明 确吗?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无明确的界线 ③方言区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均质区
• (二)阅读教材第3-4页第二目内 容,回答问题: • 1.什么是均质区?什么是功能区? 举例说明。 • 2.结合图1-1-4,说明区域空间尺 度与描述内容之间的关系。
区位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资源条件
四面环海,海上交通方便 热带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
适宜发展高效农业,并向 北地区输送反季节瓜果 适宜发展经济作物 山地、丘陵为主,海岸平原较窄 粮食作物种植受限 工矿业发展; 矿产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丰富。
3、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成立海南省,并确定海南岛 为经济特区。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海南岛国民 经济快速发展,现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并逐步建立 起开放型的经济体系。简要分析海南岛经济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 条件。
经济全球化
概念
影响因素
表现
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区域整体性与 差异性共生共存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最好体现 世界经济存在两个明显的趋势: 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是经济全球化
三、迁移运用,拓展提升 以海南岛为例,探讨海岛开发的措施
纬度位置 1、说说海南岛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低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
找 一 找 我 们 的 家 乡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一、认真阅读,整体感知
• (一)阅读教材第2-3页第一目内 容,回答问题: • 1.什么是区域? • 2.区域是怎样划分的?人们划分区 域的目的是什么?
蒸发量与降水量要素)
区域
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
中西部: 能源、原材料、矿产、特色 金属、廉价劳动力等
东部: 人才、技术、资金、文教、 资源密集型产业等
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经济全球化、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等)
每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 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 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