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福建省台风灾害时空格局与危险性评价

合集下载

1950—2000年福建暴雨灾害灾情时空分析

1950—2000年福建暴雨灾害灾情时空分析

1950—2000年福建暴雨灾害灾情时空分析江清华;高路【摘要】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灾情的主要指标:暴雨灾害频次、死亡人口和农田淹没面积,探讨了1950—2000年福建省暴雨灾害的灾情时空分布及趋势特征.研究发现:1)从时间变化上看,无论是暴雨灾害频次、死亡人口还是农田淹没面积,受灾最严重的月份均为5月和6月,其分别占全年灾情的68.0%、81.4%和76.2%.5月份的暴雨灾害灾情总体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少,而6月份总体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小然后再增加;2)从区域分布来看,年代际死亡人口的重灾区集中于南平市和龙岩市;农田淹没面积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为南平市、尤溪县、漳浦县、福州市区和闽侯县,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3)从变化趋势上看,年代际死亡人口呈上升趋势,年际死亡人口约以6年为一个变化周期,且年际差有增大的趋势;年代际农田淹没面积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际农田淹没面积呈周期性上升,其周期从9年缩短到6年.随着气候变化(如台风)和人类活动(如快速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福建面临越来越大的灾害风险,防灾减灾部门应给予密切关注.【期刊名称】《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14)002【总页数】8页(P41-48)【关键词】暴雨;灾害损失;灾害系统;福建【作者】江清华;高路【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350007;福建省陆地灾害监测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州350007;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0 引言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自1950年以来,全球地表持续升温,中国正以0.5~0.8 ℃/100a的速度增加,极端降水事件愈发频繁[1-2]。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乡村与城镇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乡村与城镇

地理专题训练——乡村与城镇成都平原西部的灌渠众多、水网密布,润泽土地的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的分布。

林盘是该区域一种典型的聚落。

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形成一种田—林—宅空间格局,多个林盘形成一个村庄。

随田散居形式是当地最为适合的传统居住方式,是四川独特的文化符号。

如图为林盘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村庄是集聚的,成都平原西部林盘模式采用分散的居住形式,得益于该地区()A.水运便利B.水源广布C.人口分散D.气候湿热2.林盘设计树竹紧凑环绕宅院的空间格局可以使宅院()A.减轻台风的危害B.居住条件更舒适C.合理利用水资源D.防御外敌的入侵重庆市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城市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

重庆市综合考虑各区域特色因素,将城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都市发展新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

下图示意重庆市五大功能分区。

据此完成3~4题。

3.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A.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B.优化资源配置C.实现区域独立化发展D.城市等级提升4.适合布局在都市功能核心区的是()①金融保险业②大学城③先进制造业④现代商贸物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古楼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丰富多样,主要由砖木、砖石、木、土石、土木等构成,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下图为我国现存古楼的地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5~7题。

5.我国现存古楼分布特征是()A.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商业娱乐类古楼最多B.东北地区历史悠久,古楼种类齐全C.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宗教文化类古楼最多D.华南地区战乱多发,古楼数量最少6.高大的钟楼、鼓楼等报时警示类古楼大多分布在()A.平原城市B.河谷城市C.边境城市D.山区城市7.木结构古楼数量最多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华中地区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

2005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5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5年福建省气候公报(2005年1月~12月)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台2006年1月目录综述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1、降水2、气温3、日照第二章、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1、积冰积雪2、寒潮冻害3、强对流天气4、低温阴雨5、暴雨洪涝6、高温7、干旱8、热带气旋9、秋寒第三章、气候趋势展望1、降水2、气温3、台风4、主要气象灾害附表2005年福建省气温、降水、日照评价表为使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福建省的气候及其变化,现将2005年福建省各季和全年的气候及其气候趋势展望,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公告如下:综述2005年福建全省气温偏高,降水量正常,日照正常略少。

冬季部分县(市)出现寒潮冻害雪灾;春季强对流天气活跃,局部县(市)遭受冰雹、雷雨大风和飑线的袭击; 夏季6月17日~23日闽北出现持续性暴雨过程,部分县(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闽江流域出现了三十五年一遇的大洪水;秋季气温异常偏高,创下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高值, 9月经历一次持续性高温过程。

全年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我省,其中第5号台风“海棠”7月19日在连江县黄岐镇登陆,第13号台风“泰利”9月1日在莆田市平海镇登陆;第19号台风“龙王”10月2日在厦门市登陆,台风给我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寒潮、雪灾、冰雹、雷雨大风、飑线、高温和干旱等,给我省造成的损失较常年偏重,综合分析,2005年我省气候属偏差年景。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1、降水2005年(2005年1月~12月)我省降水量在1351~2645毫米之间,降水量分布北部较多,其中寿宁、宁德、福鼎、三明、宁化、明溪、建瓯、泰宁、古田、武夷山10县(市)在2000毫米以上,寿宁、宁德最多,分别达2645毫米和2357毫米,中南部较少,其中厦门、平潭、漳州、闽清、连城、东山6县(市)在1600毫米以下, 厦门、平潭最少,分别为1351毫米和1383毫米(图1)。

对气象致灾因子危险度诊断方法的探讨_杨秋珍++

对气象致灾因子危险度诊断方法的探讨_杨秋珍++

对气象致灾因子危险度诊断方法的探讨_杨秋珍【摘要】:气象灾害损失与风险大小取决于气象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自然与人为抗性在孕灾环境中时空配置格局及交互作用。

但对于一定区域与时段而言,后两个因素相对稳定,气象致灾因子多变,其不同时空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灾害的地域性及时间变化特征。

对致灾因子危险性予以准确诊断是客观评估气象灾害损失与风险大小基本前提。

为此,本文提出了气象致灾因子危险度定义及点面相结合的诊断模型:(1)将危险度定义为事件致灾因子量值与风险阈值场中各级风险水平阈值之间的接近程度;(2)采用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模型估计各地各种特定概率下的气象事件致灾因子量级,构建气象致灾因子风险阈值场;(3)联合空间相似和距离参量构建危险度诊断模型,以刻划事件致灾因子与各级风险阈值分布形态相似性及数值差异大小,据此计算事件致灾因子与风险阈值场中各级风险阈值的接近程度,以接近度最大为原则确定某过程致灾因子总体危险性水平等级。

然后以上海地区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诊断为示范,计算了上海各地不同风险水平下年最大风速阈值以及各地各级年最大风速的风险水平,构建了上海地区年最大风速的风险阈值场。

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沿海地区的南汇、崇明、金山等地为年最大风速高值区,也是一定风险水平下的最大风速高值区,同时又是最大风速=17.2m/s(8级以上)强风频发区及高危险区;相对地,本市较内陆的区域,则是年最大风速低值区,也是一定风险水平下的最大风速低值区,同时又是强风稀遇区及低危险区;一定重现期下最大风速阈值地区分布也有类似规律。

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影响上海地区热带气旋及其它天气过程共30余个例作出风危险度诊断,结果如下:以1977年9月11日的7708号热带气旋风危险度最高,区域总体上与风险水平为8年1遇的年最大风速阈值最为接近;1986年8月27日8615号热带气旋与1983年6月3日其它天气过程个例风危险度为第二,总体接近于7年1遇年最大风速阈值;8114号与9711号热带气旋风危险度则与4年1遇年最大风速阈值最为接近;7413号、7503号、7909号、8506号热带气旋的风危险度接近3年1遇年最大风速阈值;而0509号热带气旋"麦莎"、0515号热带气旋"卡努"风危险度总体上接近于2年1遇的年最大风速阈值。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一) 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背景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一) 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论述。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调研考察时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8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致信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灾害风险综合防范事关人民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就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出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明确九项重点工程,提出要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掌握风险隐患底数。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权威解答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一)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背景■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总体组气旋位列全球之首,洪水和风暴潮位列全球第二,地震灾害则名列全球第三,沙尘暴灾害名列全球第十。

地震、洪水、热带气旋等主要灾害的风险位列世界前三。

意义防范和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和消除重点隐患,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落实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与提高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实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开展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减灾能力调查,查明主要的灾害风险隐患,摸清我国减灾资源和减灾能力底数,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减灾能力数据库,建设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库,建立国家和各省灾害风险信息集成系统,全面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抑制自然灾害风险上升的趋势,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我国各级部门合理规避灾害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不同分类路径下登陆的强弱台风降水特征分析

不同分类路径下登陆的强弱台风降水特征分析

2023-11-06CATALOGUE目录•引言•台风路径分类概述•强台风降水特征分析•弱台风降水特征分析•强弱台风降水特征对比分析•台风路径分类对降水特征的影响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登陆台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具有重大影响,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台风降水是造成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不同分类路径下登陆的强弱台风降水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台风降水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单一路径下的研究,而对不同分类路径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另外,在研究方法上,还存在数据不完整、分析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现状与不足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不同分类路径下登陆的强弱台风降水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等。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概率论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具体包括:建立数据库、数据预处理、GIS可视化、概率分析等。

同时,还将结合相关气象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内容与方法02台风路径分类概述03根据台风活动时间将台风分为常年、季节性、非常规等不同活动时间。

台风路径分类标准01根据登陆地点将台风路径分为不同的登陆路径,如西北路径、西进路径、转向路径等。

02根据台风强度将台风分为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等不同级别。

不同路径分类的特点台风沿西北方向向中国大陆靠近,一般带来较强的降水和大风天气,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西北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向中国大陆靠近,路径较为稳定,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西进路径台风在海上向北或向南转向,一般影响范围较小,但带来的降水强度较强。

转向路径还有其他一些不常见的路径分类,如回旋路径、倒抛物线路径等,这些路径下的降水特征和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

其他路径通过对台风路径的分类和特点分析,有助于提高台风降水的预报准确率。

提高预报准确率指导防灾减灾增强公众防范意识了解不同路径分类下台风的降水特征和影响范围,有助于指导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龙岩市1991—2005年各类重大气象灾害

龙岩市1991—2005年各类重大气象灾害

1991—2005年各类重大气象灾害1991年1991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全年总降雨量均在1275.3毫米以下,比常年偏少25%以上,其中连城、上杭、漳平、永定年降水量为历史最少。

据6月8日旱情高峰期统计,全市受旱面积达82.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40.7%;水力发电量较上年减少2亿千瓦时;林业生产深受其害,造林成活率比1990年降低30%,全市有73.4公顷树苗被晒死,容器苗死亡1476万袋。

森林火灾频发,1991年发生火灾137起,过火面积1178.03公顷,比上年增加51%,尤其是6月起森林火灾直线上升,下半年过火面积较上年同期增加211%。

为抗御干旱,于6月8-30日,7月31日至8月20日在6个县(市)21个点用高炮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炮弹1737发,受益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人工增雨总量达10330.27万吨。

1991年7月19日,受9101号台风影响,造成局部洪涝灾害。

全市7个县(市)26个乡(镇)220个村41433户受灾,倒房122间,损坏民房6807间,伤3人,农作物12890公顷,粮食减产1.7199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647.5万元。

1991年12月26日,受强寒潮侵袭,出现全市性大雪,是1975年后最大的一次降雪,北部的松毛岭积雪达50多厘米,持续数天后溶化;连城12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达-7.2℃,为建站以来的最低值。

该次降雪前气温异常偏高,突然急剧降温,冷暖悬殊,热带鱼类、蔬菜、烤烟等冻害严重。

1991年11月永定高陂乡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受害面积1500亩。

地区行署领导、县五套班子和各个部门领导、机关厂矿干部职工,还有部队指战员2100人次上山救火。

1992年1992年,全市共出现50场暴雨,造成较大暴雨洪涝灾害的有4次,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21日、5月16日和6月17日。

3月下旬全市出现连续性大雨至暴雨过程,3月26日发生历史上初春少遇的洪涝,全市105个乡(镇)受灾,死亡15人,伤4人,房屋倒塌3810间,牲畜漂失和死亡3980头,稻田受害13754.5公顷,其中成灾7073.1公顷。

台风灾害及其对福建的影响

台风灾害及其对福建的影响
7、结论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是指亚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风。台风往往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有时甚至时强降雨,因此给人们带来较大的损失和不便。要防止由于山洪、大风和降雨造成的灾害,及早进行预防,以减低台风灾害的程度。同时台风灾害也将对(台风发生次数较多的)福建的林业、农业等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每年台风对福建的影响并不乐观。
引言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18】张容焱、吴滨、宋德众,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若干基本气候特征,台湾海峡, 2000 年
【19】李瑞英,台风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风险分析——以福建为例,中国农业科 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陈信旺、施恭明、徐雪玲等,近65年来福建省登陆台风发生规律及对林业生产的影响, 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10年
6.3 台风对福建林业生产的影响
福建地形以丘陵为主,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等因素,有利于茶叶生长。同时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林业生产受气候的影响巨大。低温、台风、降雨、风暴潮等经济对森林造成巨大的创伤。福建是中国登陆台风较多的省份,登陆福建的台风,具有暴风强、路径复杂、结构和强度变化大、灾害严重等特点,是福建最主要的气像灾害。与多数行业比较,林业具有先天脆弱性,树木不同于钢筋水泥,台风期间更容易遭受重创。台风期间的暴风骤雨轻则导致树木枝叶脱落、断梢、折干,重则连根拔起,成片倒状,严重影响到林业生产。台风过后,林内枯枝落叶大量增加,如不及时清理,易导致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发生。

近5O年台风变化特征及灾害年景评估

近5O年台风变化特征及灾害年景评估

引言台风及其造成的灾害一直为国人所关注,也是气象部门开展气候影响评价业务的一项很重要的服务内容。

过去数十年,广大气象工作者对台风及其影响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1-4]。

为适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的新形势,本文利用近50年台风资料,对台风生成及登陆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的社会经济和灾情资料,研制了全国范围的台风灾害年景评估方法,为今后开展台风灾害年景的客观定量评估奠定基础。

1 资料来源(1)台风资料取自中国气象局编辑、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台风年鉴》(1951~2000年);(2)台风灾情资料(经济损失)取自国家气象中心编辑、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气候影响评价》(1983-2002年);(3)国内经济资料(国内生产总值)取自国家统计局编辑、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2 近50年来生成台风和热带风暴的变化特征2.1 生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个数的变化特征在西北太平洋上,平均每年有27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生成,1967年最多达40个,1998热带风暴生成,1967年最多达40个,1998年最少只有14个。

西北太平洋上台风生成个数的历年演变情况见图1从各年代看,20世纪50年代台风和热带风暴生成个数偏少,60年代偏多,70年代和80年代接近正常,90年代偏少。

据统计,1995-2000年平均每年只生成22.2个,偏少态势特别明显,其中1998年仅生成14个,只及常年的一半,为近50年来生成最少的一年。

2.2 生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个数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各月均可能有台风和热带风暴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见表1)。

其中,8月生成最多,平均达5.6个,最多年可达10个;9月次多,平均5.1个,最多年为9个;2月最少,平均只有0.1个;3月次少,平均0.37个。

另外,从表1还可看出,每年7~10月都会有台风和热带风暴生成,这4个月生成总数约占年总数的70%,是全年台风和热带风暴生成的集中时段。

【doc】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doc】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魏应植,吴陈锋.,孙旭光(1.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福州35000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3.厦门市气象局,福建厦门361012;4.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根据历史台风路径,强度和灾害实况等资料,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划分为较大,重大和特大3个等级,同时提出按照3个等级进行科学设防.从而提高防灾抗灾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研究表明,(1)在1949~2005年的57a里,福建共出现特大台风灾害4O次,平均约3年出现2次;在所有台风移动路径中,直接登陆型台风的致灾风险最大,闽南一粤东地区是历史上我国大陆遭受特大台风灾害最频繁的地区,平均每年有1个西太平洋台风穿过巴士海峡后在闽南一粤东沿海登陆.(2)地形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德化,安溪,南安和永春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是崇武(沿海站)的3.1,2.8,2.7和2.7倍.(3)防台减灾是一个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科学一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政府组织领导,依靠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防灾抗灾,才能把灾害减轻到最小程度. 关键词:福建;台风灾害;特征;防御中图分类号:P45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096(2006)10—000708福建是遭受台风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ll].台风带来的大风,暴雨,风暴潮和巨浪等灾害,常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鹿世瑾ll研究了福建沿海地区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的极值,发现有93.7%是台风造成的.1990年17号台风,出现了10h雨量高达690mm的超特大暴雨,是登陆福建台风中雨强最强的一次I2].1959年3号台风登陆厦门,恰逢天文大潮,风助浪势,潮顶江水,台风登陆时海水暴涨,最高潮位竞高达7.39m,该台风还保持了1949年以来台风登陆时阵风60m/s和死亡与失踪人数高达728人的两项全省最高历史记录.此外,福建处于台湾中央山脉和武夷山脉挟持的”狭管地带”,极易造成台风巨浪,尤其是中部沿海地带.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2005年的57a里,在福建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的台风有92个,共夺去5296人的生命,平均每年93人.1950~1990年全省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9633人l1],其中近一半是由台风所造成的.自l990~2005年的l6年间,仅38个严重影响的台风就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512亿元,占同时期全省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0.1990年,台风灾害造成福建省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占当年全省GDP总量近1O.作者着眼于对福建造成严重影响的125例台风资料,通过对其气候特征,灾害特点和致灾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防御对策,希望对今后的监测,预报,防御和抗击台风灾害有所帮助.作者所指的台风包含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等,所用资料取自《台风年鉴》,《福建省气候公报》,《中国气象年鉴》和《福建省年鉴》等.1台风灾害的分级及其变化特征评估台风灾害一般以人员伤亡,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3项指标作为主要衡量标准l5j.但是从设防角度看,这3项指标不能真正反映每一次台风过程潜在灾害的威胁程度,如风,雨,潮和浪等.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时,灾害就能够被降低到最低限度,否则灾害就取决于台风本身的破坏程度.根据台风主要是产生风,雨,潮和浪4种灾害的特点,尤其是风,雨灾害对人们赖以生存的陆地环境造成直接的破坏,又考虑作为气象历史记录的风,雨监测资料的完整性,本文选择台风造成的风,雨灾害程度来表示其潜在灾害的因子.而台风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不仅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台风的威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环境的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收稿日期:2006—01-21;修回日期;2006—08—01基金项目:厦门市科技局计划资助项目(3502Z200340l7, 3502Z200520lO)作者简介:魏应植(1957一),男,广东汕头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卫星,雷达在热带气旋中的应用, E—mail:*************.cnMarineSciences/vo1.30.N0.10/20067工作的成效,因此也作为台风灾害等级的因子.作者选取的另一个因子是1990年以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程度,主要是考虑到1990年以后经济发展迅速,直接经济损失数据的统计也更为规范,而2O世纪5O~7O年代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不完整,可比性也比较差.同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程度以占同期全省GDP的比重为标准.而受灾面积可由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两项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表征而不采用.按照上述因子选取原则,将台风灾害划分为3个等级,标准为:I级——较大台风灾害:造成死人(含失踪,下同)10人以下,或1O~14站(县或市,下同)出现7级大风(10mm平均,下同),或lO~l9站出现100mm以上暴雨(过程雨量,下同);Ⅱ级——重大台风灾害:造成死人1O~99人,或15~19站出现7级大风,或2O~29站出现100mm以上暴雨;Ⅲ级——特大台风灾害:造成死人100以上,或2O站以上出现7级大风,或3O站以上出现100mm以上暴雨,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GDP的1以上(1990年以后,下同).按照上述标准普查了1949~2005年57a间的台风,若称符合以上条件者为对福建省产生严重影响,则57a共有125个台风过程严重影响福建省,平均每年2.2个,各年频数(出现次数)变化如图1所示,特大台风灾害年发生频数如图2所示. 1949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图1福建重大台风灾害发生频数和致灾情况Fig.1Frequencyofseveretyphoon—causeddisastersandtheirinducedlossst atusinFujianprovince研究发现,57a来,严重影响福建的台风强度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即各个年段都出现过风,雨特别强的例子.台风严重影响的年份段有3个,分别是1958~1962年,1980年和1990年,其中1961年最多达到7个.而造成死亡人数500人以上的年份也有3个,分别是1959,1973和1996年,两者并不完全吻合,造成特大死亡灾难的分别是195903号(728人), 197301号(630人)和199610号(526人)台风,特别是199610号台风是由其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在闽西地区引起特大暴雨所造成,而另两次台风都在厦门登陆.从图1还可以发现,造成人员死亡的数字呈现年代减少的趋势,2O世纪5O~90年代平均每年死亡人数分别是129,102,85,67和110人,其中9O年代有所回升,而最近6a来平均是64人.另外,严重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的月际分布最多月份出现在8月,其次是9月,7月和1O月,如表1所示,这一结果与登陆和影响福建的台风频数分布统计结果[】]基本吻合.表1严重影响福建台风个数月变化表Tab.1Tableofmonth-by-monthtyphoonnumberforthose badlyinfluencingrujianprovince台风数量(次)3044331O125海洋科学/2006年/第30卷/第10期份一00计一00321321轻032121大风.…一…一……../\一…一……一…一……..:.7.八….八.八..-..死亡../\..八一./\…一./\….八…八..八./-II....1-...……...../...1.../.I....1....1...JI.,.r.,....,19491955196019651970197 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图2特大台风灾害发生频数Fig.2Frequencyofsupertyphoon-causeddisasters据统计,57a间共出现特大台风灾害40次,平均况,而大范围的大风和暴雨过程,有的造成重大灾害,约3年出现2次.其中出现30个站以上大暴雨的特大台风灾害有28次,占70,出现死亡100人以上的12次,占30,出现大风20个站以上的只有1次,占2.5,出现大暴雨并同时死亡100人以上的有7次,占17.5.此外,1990年以来,单次台风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IGDP以上的有8次,其中4次出现了大暴雨,4次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研究发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与大范围大风和大暴雨灾害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存在彼此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研究还发现,1990~2005年间,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大幅增加,后8年333亿元,几乎是前8年179亿元的两倍,但是损失占GDP的百分比在下降,该百分比前10位的台风灾害有7次发生在前8年,如表2所示.显然,造成损失的绝对值增大与GDP总量的增长有关,而造成损失所占GDP的百分比下降与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不无关系.2特大台风致灾因素分析上文分析已经发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并不一定是台风大风和暴雨最猛烈的情有的则灾害稍轻,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严重灾害呢?表21990~2005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10个台风Tab.2Top10typhoonsandtheycauseddirecteconomicloss from1990to2005编号经济损失(亿元)占全省GDP百分比(%)1999142001022O0519b9169.15154628.9175.14O74.78MarineSciences/V o1.30,No.10/2006 17l2981l911131O112O1628668OO111OO1OOO246699999999999999;;l30.N25.15.110.图3影响福建的4种类型台风路径Fig.34kindoftyphoontracksinfluencingFujianprovince 2.1移动路径台风移动路径是决定台风登陆时灾害影响程度的关键因素.福建省东临台湾,南向南海的东北部, 北部沿海地区面向东海南部.影响福建省的台风是生成于西太平洋或南海的热带天气系统,多数源地发生在5~2O.N,台风生成后受到地转偏向力,副热带高压和夏季东风气流等因素和系统的作用,一般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来自西太平洋发展强盛的台风直接穿过巴士海峡登陆福建省时,其灾害往往是致命的;而先登陆台湾岛之后进入台湾海峡再登陆福建省,则由于台湾岛上3000rn多高的中央山脉天然屏障的阻挡作用,使台风强度大为削弱.根据台风移动路径和致灾程度,可将其分为4大类型,即直接登陆型,登台人闽型,登粤型和北部登陆型,如图3所示.分析表明,4O个Ⅲ级台风中有l1个属于直接登陆型,包括195903(厦门),197301(厦门),198304(漳浦),199006(漳浦),199914(厦门),200102(福清)等造成严重灾害的台风.这一路径登陆台风灾害的特点是,风特别大,来势突然,凶猛,降雨急,雨量大,若遇天文大潮,则风助潮势,海潮顶托,江水暴涨,洪水泛滥,易造成严重的风灾和水灾.研究表明,1949~2005年,西太平洋台风穿过巴士海峡后在闽南一粤东(闽江口以西一珠江口以东)沿海登陆的过程共有51个,平均每年约1个.其中除了上述6个外,还有196903(汕头),198006(汕头),199107(汕头)和200313(深圳)号台风等都是历史上造成重大灾害的例子.因此,闽南一粤东沿海地区可能是我国大陆遭受特大台风灾害最频繁的地区,这一结果与陈联寿等L6关于强台风登陆频数以广东,福建和台湾三地最多的结论是吻合的;在所有台风移动路径中,直接登陆型台风的致灾最大.其次,登台人闽型是登陆及影响福建省频数最高的路径.研究表明,1949~2005年,登陆福建的台风中有6O属于登台人闽型,在4O个Ⅲ级台风中有14 个先登陆台湾,占35,造成严重灾害的例子如195626,196122,199012,199018,200010,200519等.这种路径成灾的特点是,从福建省中部地区登陆,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受灾人口多,往往导致山洪暴发, 洪灾严重.登粤型台风是指在广东饶平及以西登陆,对福建省造成影响的台风,尤其是从广东境内移人福建省的路径,闽南和闽西地区受灾严重,最典型的个例是196001和196103号台风,两次台风的路径非常相似,都是在香港登陆,之后经粤东北进入闽西,闽北地区,从浙江南部东移出海,福建省出现了大范围的风, 雨灾害.北部登陆型是指从台湾岛以北一东海南部海域,登陆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或浙南地区,包括绕经台湾岛以北沿海,进入台湾海峡并登陆福建省中南部地区的台风.如1966ll,196614和196615号台风,当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2O天内接踵登陆连江,罗源和霞浦,给闽中北地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害.2.2地形作用地形的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因为台风环流受山脉阻挡而被迫抬升,通过加强湿空气的上升运动而加大雨势.山脉坡度越大,以及风速越强,风向与山脉的交角越大,则地形抬升作用所产生的上升速度加强越大.此类地形机制,使福建出现三个地形所致台风暴雨中心,即:鹫峰山脉东侧的柘荣和宁德,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南安,安溪以及博平岭东南侧的云霄,尤以闽东北的台风暴雨更为多见[1]. 陈瑞闪等研究了闽东北地区由于太姥山(鹫峰山)的地形抬升作用,柘荣,福鼎和霞浦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比台山(海岛站)大出4.16,2.13和1.96 倍.为了研究戴云山脉地形作用对台风暴雨的增幅作用,本文从4O个Ⅲ级台风过程中,选择13个登陆闽南粤东地区并产生大范围暴雨的例子,对比分析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德化,安溪,南安和永春与崇武(沿海站)的暴雨过程雨量发现,该4个站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是崇武站的3.1,2.8,2.7,2.7倍,图4是该13个台风过程累计总雨量的分布图,可以明显地看出,由于戴云山的地形抬升作用,在德化,安溪和南安一带存在一暴雨中心,雨量大于3000mm,而沿海的10海洋科学/2O06年/第30卷/第10期崇武,晋江雨量小于2000mm.另外,从图4还可以看到北面鹫峰山和南面博平岭山脉东侧的雨量高值中心.116.117.118.119.120.E图4在闽南一粤东沿海登陆的l3次台风过程总雨量(ram) Fig.4Totalrainamountcausedby13typhoonsland—inginthecoastofthesouthareaofFujianprov—inceandtheeastareaofGuangdongprovince(mm)2.3风雨持续时间1999年14号台风是登陆福建省之后持续大风时间最长的例子.台风登陆时风力达12级,由于移动,减弱缓慢,造成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地区持续出现12级以上的强风,12级以上的阵风持续8~10h,为历史罕见.风灾使厦门市的公园和街道上的树木9O以上被连根拔起或是拦腰折断,9O以上的广告牌及公交候车廊被刮倒,全市停水,停电,停气.1996年1O号台风登陆后减弱的低压环流系统产生长时间的降水是持续暴雨成灾的典型例子.该台风于8月6日08时在南海东部海面上生成,当日擦过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于8月7日02时在福建省漳浦附近沿海登陆并减弱成低气压,该低压云团移人闽西地区并长时间滞留于龙岩地区上空,造成历史罕见的的强降水.长汀8h(8日5时3O分至13时3O分)降水370mm,破历史记录,永定连续3日降大暴雨,雨量达407mm,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持续的暴雨使龙岩地区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有5县(市)97个乡镇受灾,死亡242人,失踪284人,龙岩地区各县市的交通,通讯大部中断,房屋倒塌7万多间,1O万多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28.91亿元. 实践证明,当一个减弱的热带气旋高空环流在某一个地区停滞的时间越长,则形成大暴雨的可能性越大.例如着名的河南75.8大暴雨,历史上十分罕见的怪台风——l99Ol2号,以及199610号热带风暴都有这种现象.有人做过统计表明,当一个热带气旋在某一个地区移动缓慢或维持不消长达66h以上,则有100会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口].2.4环境的脆弱性台风是一个重大的灾害性天气,并可能引发水文,地质,海洋,交:通,环境,农业等等多种灾害链.2O 世纪50470年代,海洋和农业灾害是台风引发的主要灾害,如受到气象监测能力和通信水平的限制导致海上作业人员的伤亡等;而8O年代以后,地质灾害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泥石流,山体滑坡,道路坍塌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明显增加.专家们认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中国5O以上的地质灾害都与人为因素有关.地质灾害的损失与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的程度呈现出正比口].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的背后潜在着环境的脆弱性,例如199610和200519号特大台风灾害就是很好的见证,因此加强台风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5气象预报局限性7O年代以前,由于缺乏气象卫星和雷达探测,发生在太平洋的台风有的没能被及时监测,特别是那些尺度较小强度又大的台风,往往进人近海才被人们所发现而来不及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那个年代的可预报性问题首要是气象监测能力问题.8O年代以后就不同了,陈联寿等[6指出,台风活动的变异性特征明显,几乎没有一对台风是完全重复的移动,台风可预报性的研究可从实际观测资料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 近年来,随着气象监测能力和数值预报水平的提高, 以及重视对台风路径和台风强度突变的研究,使台风的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例如,1959年8月23日登陆厦门的台风预报失误,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的监测设备[2].40年后,同样发生在厦门登陆的199914号台风,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台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得到了全程跟踪监测.然而,有些较弱的近海台风容易被忽视,往往会酿成大灾.上述提到的199610号台风,就是因为在近海减弱后,被误认为在厦门近海消失,而停止编号, 不再发布热带风暴警报,可是它没有向东北方向的厦门移动,而是在漳浦登陆,并进入闽西地区.人们不禁要问,减弱的热带低压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灾呢? 有人研究,台风暴雨强度主要与台风移速及登陆后的MarineSciences/V0L30,No.10/200611移向有关,而与台风本身强度似乎关系不大_2],这是对199610号特大台风灾害的最好回答.类似的情况还有如2004年7月发生在广东省沿海并造成2O多人死亡的热带低压系统.得到成功预报的例子有199017号和200116号台风等.历史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千万不可因为近海台风弱而掉以轻心,进入内陆的热带低压系统同样会引发特大暴雨而导致重大灾害.3防御对策3.1科学设防根据历史规律,路径特征,强度实况和潮汐变化等情况,对影响的台风划分等级,加以科学设防,无论从提高气象监测预报的定量化水平,或是从防灾抗灾中争取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在公众服务中提高信誉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台风设防等级分成3级,即I级:一般影响,Ⅱ级:严重影响,Ⅲ级:特大灾害,以下加以分别描述.Ⅲ级:(1)台风路径来自西太平洋并可能直接登陆,包括登陆台湾岛南部地区(未受到台湾中央山脉阻挡)后再次登陆福建省,或登陆菲律宾吕宋岛后经南海东北部海域再次登陆福建省,或从台湾岛北侧海域登陆福建省;(2)登陆前(6h)风力强度达到12级或以上;(3)台风螺旋雨带云团发展旺盛;(4)遇天文大潮.以上(1)为基本条件,其他为任选条件.此类台风一般情况下将可能导致全省5O~150人死亡,经济损失可达5O亿~100亿元.Ⅱ级:(1)台风路径属于登台入闽型,台风强度受到台湾中央山脉的阻挡而减弱,或属于登粤入闽型,或近海台风;或(2)登陆前风力强度达到1O~11 级的直接登陆型路径的台风.此类台风一般情况下将可能导致全省1O~50人死亡,经济损失可达10亿~5O亿元.I级:不登陆福建省,但可能造成7级大风或大于100mm暴雨达1O个县(市)以上.此类台风一般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全省经济损失上亿元.若减弱的热带低压可能在本省较长时间滞留,则应采取Ⅲ级设防措施.3.2政府组织与决策防台减灾是一个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科学——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政府组织领导,依靠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防灾抗灾,才能把灾害减轻到最小程度.如果气象监测和预报都相当成功,但是缺乏政府去采取措施组织防灾救灾,或者仅仅依靠社会力量去组织防灾救灾,则同样要酿成大祸.在我国,特别是在东部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密集度相当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不高,总体上环境还是比较脆弱的,不但经不起重大灾害的袭击,即便是稍有较大的灾害发生,也会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近几年来,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所发生的绝大多数台风灾害都被减轻到了最低程度.图5防台减灾科学——社会系统工程工作流程Fig.5Flowchartofscience-societysystemprojectofdefendingandreducingt yphoon—causeddisasters由于防台减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因此有人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报告).测是指探测或监测,包提出了”测,报,防,抗,救,援”6大环节(取自大城市括风,雨,潮和浪的探测;报是指对台风路径,强度,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研讨会材料:上海市气象灾响范围和灾害落点等的预报;防是对影响地区警示全12海洋科学/20O6年/第30卷/第10期社会加强防范,包括必要时采取强制性转移或撤离;抗是当台风到来后,组织力量对某些薄弱环节采取加强,加固措施;救是指灾情发生后,对人民生命财产实施抢救;援是组织社会力量对灾区和灾民实施援助.图5清楚地描述了各个环节的关系,可见,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政府进行组织,协调和指挥,其中宣传媒体负责传达政府的指挥决策信息,是贯穿于整个过程始终的重要工具,而气象监测和预报质量是防台减灾的基础,军,警和消防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医疗,民政和社会力量是防台减灾的保障.历史上政府重视防台抗台决策的例子枚不胜举,这里仅举197304号台风的例子,该台风在广东登陆后进入福建省,从漳州地区到福州地区,几乎横扫福建省,造成全省28个县(市)大暴雨和6个站大风,达重大台风灾害等级(Ⅱ级).据历史记载:由于各级党委重视,加强领导,吸取第2号台风的经验教训,抓早,抓紧,因此,在各地普降暴雨的情况下没有死人, 没有发生灾情.3.3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由于气象监测与预报是防台减灾工作的基础,是决定整个防台减灾工作成效的先决条件.显然,若气象预报漏报或失误,将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这种历史教训是深刻的.然而,若空报或预报过度,不但导致防灾成本的增加,而且会影响政府部门决策的信誉度.因此,不但需要气象预报准确,而且需要科学地设防,特别是灾害等级,转移时机,设防重点等.这就要求更加精细化的气象预报信息,精细化预报取决于探测信息的精细化和信息加工分析的精细化两方面,前者需要卫星(多通道,高时空分辨率资料),雷达,自动气象站等先进的探测装备;后者主要依赖数值预报技术,数值预报需要高性能计算机, 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和多种探测资料同化技术三要素.总而言之,精细化预报是气象现代化总体水平的体现,必须重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投入,才能提高精细化预报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灾害损失的绝对值愈来愈大,减灾增效得到越来越多决策者的重视.据研究E,现阶段全国气象服务投入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比约为1:40.因此,重视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意义重大.3.4环境保护这里的环境保护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保护地球植被,合理开发海洋资源,重视防洪和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建设规划,避免在易发生洪涝地点搞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我国历史上的灾难史说明建筑质量低下是造成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转移安置危险地带人口等等.从生态环境角度考虑,在江河流域封山育林,限制采伐,涵养水源,减少地表迁流和入江河泥沙量,堵住水土流失这个洪灾和地灾之源.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中下游拓宽河床,清理河道,严禁和限制围湖围海造田,消除堤坝内人为障碍物,提高防洪,行洪和防台抗灾能力.总之,必须充分认识台风灾害对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危害,积极科学地开展各种防台减灾措施,把台风灾害减轻到最低限度,实现减灾增效,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4小结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2005年的57a里,在福建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的台风有92个,共夺去5296人的生命,平均每年93人.57a间共出现特大。

近10年福建省风暴潮灾害特征分析及社会经济影响

近10年福建省风暴潮灾害特征分析及社会经济影响

海洋经济MARINE ECONOMY Vol.9No.I Feb.2019第9卷第1期2019年2月【经济管理】近10年福建省风暴潮灾害特征分析及社会经济影响李程,王慧,李响,潘嵩,张建立,李文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摘要:本文统计了2008-2017年影响福建省的风暴潮过程,分析了风暴潮时空分布规律、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现状以及风暴潮灾害特征。

结果表明,福建台风风暴潮灾害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的特点。

此外,风暴潮影响期间,季节性高海平面、天文大潮和风暴增水三者叠加会增加风暴潮致灾程度。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U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647(2019)01-0044-04引言1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风暴潮是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或称飓风)、温带气旋(含寒潮大风)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叫风暴潮引起的沿岸增水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称之为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繁,2008-2017年,我国因风暴潮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占海洋灾害经济损失总额的86%,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

由于靠近西北太平洋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每年夏、秋季节频繁遭受风暴潮侵袭,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㈢。

因此有必要对福建沿海风暴潮灾害时空特征、损失程度、发生规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风暴潮灾害评估提供支撑。

2008-2017年,福建省沿海共发生风暴潮29次,其中由登陆福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24次,未登陆福建的台风引起的风暴潮5次。

其中,2010年风暴潮发生5次,为近十年最多,且全部为登陆福建台风引起,如图1所示。

福建沿海风暴潮主要发生在6-10月,其中以7-9月最为集中,约占80%□近十年,福建省台风季为6月21日-10月23日,共124天,如图2所示。

年份图1风暴潮发生次数变化收稿日期:2018-11-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4904、2016YFC1401103]第一作者:李程,男,硕士,匚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平面影响调查评估研究,E-mail:lichengnmdis@043经济管理海洋经济2019年2月(赵)薙疇M87651224月份图2风暴潮发生季节变化2008-2017年,福建省由登陆台风引起的 台风风暴潮24次。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福建沿海防护林安全分析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福建沿海防护林安全分析

工作研究H A I X I A K E X U E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福建沿海防护林安全分析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李翠萍[摘要]通过对1994年和2005年两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的处理和解译,选取生态安全相关景观指数,利用F r agst at s3.3进行计算,结合防护林的结构、木麻黄林、病虫害以及其它等方面对沿海防护林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防护林整体防护功能在下降,农田防护林网结构的差异也使农田的产量及人类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沿海防护林的生态安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威胁。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景观生态学生态安全1引言生态安全是指在一定时空领域内,人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系统处于良性循环,能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1],福建沿海地区的防护林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保护作用,是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也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同时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也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甚至对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主要针对沿海地区防护林的生态安全进行研究。

2研究区概况本研究区域介于东经117°11′~120°26′和北纬23°37′~27°10′之间,包括沿海地区的33个县(市、区),从福鼎市到诏安县自东北向西南展布,长约535km,宽70~100km,占全省总面积的22.1%。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500m以下,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

受海洋的调节,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为17.3℃~21.3℃,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200mm之间,具有风力大的特点,受台风等影响,最大风速多出现在夏季。

本区原生植被受到人为破坏,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植被和小面积次生群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同时本区的经济发展最快,人口也相对集中,自1990年到2000年人口更进一步向沿海集中,比重从72.8%提高到76.3%,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福建省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福建省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福建省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董剑希;李涛;侯京明【摘要】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福建省7个有代表性验潮站的近700站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利用建立的风暴潮评价指标,对福建省风暴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风暴潮主要出现在7月至10月,其中以8月最多,9月次之;风暴潮灾害主要发生8月和9月,以9月居多.各级风暴潮中,增水为50~100 em的风暴潮次数约占70%,沿海各区域中,风暴潮频发区和严重区为闽江口,风暴潮次数明显偏多、偏强;风暴潮灾害频发区为闽江口,风暴潮灾害严重区则依次为闽江口和宁德区域.1954-2008年间,风暴潮发生次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风暴潮灾害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期刊名称】《海洋通报》【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9页(P331-339)【关键词】风暴潮;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历史趋势【作者】董剑希;李涛;侯京明【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6风暴潮是来自海上的一种巨大的自然灾害现象(冯士筰,2000),是导致全球生命财产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影响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夏秋之时,东南沿海频繁遭受台风风暴潮袭击(叶琳等,2002),其中尤以浙江、福建和广东省为重,每年均有发生并且成灾率较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目前风暴潮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以风暴潮数值模型研究为多,于福江等建立了一个覆盖东海的两重嵌套网格高分辨率台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于福江等,2002),利用Kalman滤波资料同化技术将海洋站水位观测资料融入二维线性风暴潮模式优化预报结果(于福江等,2002),冯兴如研究了波至辐射应力对桑美风暴潮的影响(Feng et al,2011)。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2023_年(第_62_卷)_总目次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2023_年(第_62_卷)_总目次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2023 年(第 62 卷)总目次泛非构造及其在中国大陆和邻区的表现…………………………………………………………………任留东,王浩62(1):1 -33侧限条件下钙质砂颗粒破碎与蠕变特征………………………………………………………史天根,高燕,李文龙62(1):34 -43珠江三角洲弱透水层孔隙水水化学及运移模拟……………………………王炜强,王亚,匡星星,张澄博,章桂芳62(1):44 -56深圳海积软土的矿物成分及结合水特征……………………………………………宋晶,方敬锐,巩文腾,唐群艳62(1):57 -63热带印度洋及周边海温对ENSO响应的年代际变化………………………………………………周明颉,简茂球62(1):64 -74粤北鹿颈水库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王蝶,江涛,禤映雪,黎坤,梁作兵,黄颖62(1):75 -85面向区划的台风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以广东省台风灾害人口与经济风险为例………………………………………………余瀚,郭浩,王静爱62(1):86 -95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珠三角农民工的居住选择及影响因素………………………………杨高,金万富,周春山62(1):96 -105基于视频卡口数据的外地车辆出行和技术参数时变特征分析………………王敏亦,丁卉,李丽,徐锐,刘永红62(1):106 -114基于不同位置掺硼直拉单晶硅片的PERC电池的原位光衰及电注入复原…………丁思琪,覃诚,杨宸,艾斌62(1):115 -123大灰藓低温响应的时间动态…………………………………………………关易云,雷纯义,王倩,巫韬,刘蔚秋62(1):124 -130广西山口红树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SK6YW3L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刘亚月,冯昀铠,杨文聪,吴颖楠,佘志刚62(1):131 -141混合配体构筑的水相高稳定Zn (Ⅱ)金属有机框架铁离子荧光探针……………………………………………………………王凯民,石明凤,李立凤,樊保敏,孙蔚青,马钰璐62(1):142 -148水液相下α-丙氨酸Se(Ⅳ)配合物手性翻转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乔朝阳,刘芳,张雪娇,徐亚华,王旭,杨清荟,杨晓翠,王佐成62(1):149 -160新型层次孔聚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吸附行为…………………………………蔡力锋,詹杰茗,梁杰,杨磊,郑冰娜62(1):161 -168基于无线携能和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认知中继网络中断性能分析………………………………王玉俊,罗丽平62(1):169 -180风险敏感马氏决策过程与状态扩充变换………………………………………………………………马帅,夏俐62(1):181 -191 A road map to higher genus Gromov-Witten invariants of Calabi-Yau quintics (in English)………………………………………………………………………………………CHANG Huailiang, LI Weiping 62(2):1 -9红树林渔业碳汇功能及其影响研究进展……………………………………………………杨慧荣,曾泽乾,刘建新62(2):10 -16大型底栖动物扰动对红树林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彭逸生,杨玉婷,梁晋,胡博文,刘建新,何姿莹62(2):17 -27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及碳汇能力评估…………………………………杨慧荣,方畅,高均超,焦芳62(2):28 -36树种选择和滩地高程对红树林修复早期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彭逸生,庄雪茵,赵丽丽,王梓豪,高均超,王炳新,何姿莹62(2):37 -46白背飞虱ttk结构特点及在若虫中的表达………………………………………………………杨梅,冯博,王方海62(2):47 -50睡眠剥夺致雌性大鼠生育力下降及其机制……………………………………许雅琦,金治平,张倩,李炜,张癸荣62(2):51 -59一株红树林真菌Phoma herbarum L28的代谢产物………………………………………………黎子洋,黄诺儿,黄麒森,曾美莹,杨媛,佘志刚,李春远,丁唯嘉62(2):60 -65喷涂制备PEDOT:PSS/碳纳米管电化学检测柔性微电极……………………………………陈富斌,李钊贤,谢庄62(2):66 -72水液相下羟基负离子催化两性赖氨酸分子手性反转的理论研究………………………………………………………………李斌,刘芳,张雪娇,王涵,范艳杰,姜春旭,王佐成62(2):73 -82II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62 卷基于机器学习的地下溶洞空间形态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分析与预测…………………………高燕,吴晓东,田嘉逸62(2):83 -92粤港澳大湾区水生态状态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黄洋漫,陈晓宏62(2):93 -103基于1∶5万地形图的历史土地利用重建及其时空演变分析————以梅江流域为例…………………………………………………冯莹莹,胡茂川,谭学志,刘丙军62(2):104 -112中国沿海省份环境中239+240Pu的来源与含量水平…………………………………………………………黄亚楠62(2):113 -122海盐核对华南沿海一次暖区暴雨的影响(英文)………………罗青,陈子健,林文实,蒋宝林,曹琪敏,李芳洲62(2):123 -136珠海软土HSS模型参数试验研究……………………………………李栋,吴宏生,李学,林彬彬,常丹,刘建坤62(2):137 -145哈长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及耦合协调度………………………………丁月龙,高腾,赵春子,朱卫红62(2):146 -155类X-51A飞行器尖锐前缘多孔逆向喷流降热………………………………………………………周朗,徐春光62(2):156 -164一类非线性分数阶q-差分方程耦合系统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孟鑫62(2):165 -171有界线性算子的(R)性质及亚循环性………………………………………………………………胡添翼,窦艳妮62(2):172 -180分数阶趋化模型自相似解的整体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蔡中博,赵继红,罗永轲62(2):181 -188非编码RNA来源的小肽:“微不足道”却“功能强大”……………………陈晓彤,赵文龙,孙林玉,王文涛,陈月琴62(3):1 -13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脆性破裂机制的声发射识别…………………………………………范财源,孟范宝,刘金锋62(3):14 -24珠海附近海岛建筑群的抗风等级分析…………………………………王静,孙弦,夏冬,吴志棚,孙丽烨,李智丽62(3):25 -34不同控制变量方案对广州暴雨过程雷达资料同化和预报的影响……………庞盈,陈生,胡俊俊,陈海琴,黄朝盈62(3):35 -46鲁西郗山稀土矿石英正长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兰君,付瑞鑫,张鹏,邢楠,李得建,王健,徐洪岩62(3):47 -56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疫灾分布格局及与气温变化的关联性研究……………………………………郭艺澍,殷淑燕62(3):57 -67圆柱形装药不确定爆炸作用下钢管RPC柱的破坏机理…………………马建军,陈建营,陈万祥,薛海恩,许正阳62(3):68 -78北方村镇被动式太阳房夏季降温数值模拟及试验…………………………………王明康,李洁,陆红梅,蔡永斌62(3):79 -88傣药“雅解”:宾蒿、傣百解及竹叶兰的生物活性及其解毒机制(英文)…………………………………………………张雪飞,赵俊可,郝素旗,丁青,于世慧,伊木朗,王军,胡海燕62(3):89 -99穿心莲种质产量性状与药用成分分析…王雨霞,邹秀崽,李春雨,张可,梁梓珊,王宏斌,段礼新,靳红磊,沈奇62(3):100 -108蜘蛛的种类和捕食策略对假眼小绿叶蝉捕食效率的影响………………………………………包文杰,刘胜杰62(3):109 -115二维Zn(Ⅱ)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马兜铃酸A的荧光检测……………………………………………………………王凯民,杨良竹,李立凤,马钰璐,樊保敏,孙蔚青62(3):116 -124基于载波相位观测的无人机集群相对定位方法…………………………………………潘礼规,尹佳琪,徐春光62(3):125 -136一类黑色素瘤耐药机制交叉扩散方程组模型解的存在性(英文)………………陈为,卫雪梅,冯兆永,刘成霞62(3):137 -148一类具有复发和潜伏期传染的SEICR丙肝模型………………………………康玉娇,张太雷,马怡婷,刘俊利62(3):149 -160多孔介质中Brinkman方程组解的连续依赖性……………………………………………………………石金诚62(3):161 -168一类Z2对称三次jerk系统的zero-Hopf分支…………………………………………………………胡小燕,桑波62(3):169 -174若干联图的L(2,1)-边染色算法……………………………………………………………朱利娜,李敬文,孙帅62(3):175 -183广东茂名盆地古近纪类黄杞属(胡桃科)果化石多样性…………………………………………韩蒙,宋含章,金建华62(4):1 -9泥炭土的水力和电阻率特性试验研究(英文)………………………………………………常高黎,公飞,赵红芬62(4):10 -20城市物流中心引力势力范围及空间交互强度画像分析————以郑州市为例………………………………………………………………………………………李欣62(4):21 -31III 第 1 期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第 62 卷) 总目次1961—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暴雨气候变化特征…………………………张柳红,伍红雨,向昆仑,杨小佳,史丽62(4):32 -44广东省年降水量分布及大尺度地形对其影响………………………………………………………叶芝林,周买春62(4):45 -53基于PBLC算法的滑坡空间易发性分析…………………………黄伟钧,李佳豪,刘子越,胡晓梅,黄华兵,李文楷62(4):54 -64美亚通复合植物茶促NO生成及其降糖作用………………………………………………陈世坚,刘志军,陈河如62(4):65 -72一种炭基有机肥对“大豆-大豆蚜-异色瓢虫”系统的影响…………………张宏钰,赛序岐,李俊鹏,付雪,叶乐夫62(4):73 -82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giganteus MA 46-5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成分………………………………………………周逢国,蒋伟欣,卢欢,陈乐怡,林昕历,何璐萍,何细新,张翠仙62(4):83 -92盐酸酸化调理对污泥热值的影响………………………………………梁慧玲,殷世忠,杨永飞,孙连鹏,李若泓62(4):93 -101低碳钢表面氧化效应对加热面朝下CHF的影响………………叶伟杰,李松蔚,王来顺,吴帅,李孝佳,鄢炳火62(4):102 -107基于有限元的流固共轭传热程序开发验证…………………………………………………苏庆吉,李万爱,刘骁62(4):108 -115水沙环境对海流能机组水动性能的影响………………………………………倪艺铭,高艳婧,刘宏伟,林勇刚62(4):116 -125紧致型直线对撞机上的三规范玻色子事例………………………………………宋思瑶,王奕璇,杨硕,穆泽田62(4):126 -130变围压循环荷载作用下珠江三角洲软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刘帅,高志华,胡波,余颂,赵永峰,阎晓玲,黄珏皓62(4):131 -138基于Kriging-SBO算法的拱桥拱轴线优化设计……………………………………毛星波,盛冬发,李忠君,朱军62(4):139 -146运动着装人体热生理仿真系统设计…………………………………………………滕毅,焦姣,马焯文,王若梅62(4):147 -157双频激励下的两房室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孟盼,季全宝,陈艳美,董健卫62(4):158 -164带有非局部强阻尼的Kirchhoff型波方程的时间依赖全局吸引子……………………………………苏洁,汪璇62(4):165 -177相对于半对偶模的Gorenstein同调模与Auslander范畴………………………………………………董珺,魏杰62(4):178 -184 Fully asynchronous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with linear convergence over directed networks (in English)……………………………………………………………………………SHA Xingyu, ZHANG Jiaqi, YOU Keyou 62(5):1 -23 Network autoregression model with grouped factor structures (in English)……………ZHANG Zhiyuan, ZHU Xuening 62(5):24 -37 A survey of multi-modal learning theory (in English)……………………………………HUANG Yu, HUANG Longbo 62(5):38 -49谱压缩感知的非凸低秩矩阵优化模型与方法综述……………………………………………杨在,吴训蒙,徐宗本62(5):50 -58关于Anderson混合的研究进展………………………………………………………………………包承龙,韦福超62(5):59 -66面向边缘计算的神经网络MPS加速算法…………………………王卓霖,江俊扬,杨耿超,姚清河,蒋子超,张仪62(5):67 -77基于Tikhonov正则化改进的IHB法求解Mathieu-Duffing系统多重解………………………王德亮,刘济科,刘广62(5):78 -84基于栅格化的智能超表面辅助无线网络优化……………………………………卢浩宇,庄宏成,陈曾平,庞高昆62(5):85 -91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磷酸铁锂电池荷电状态估计……………………韦仲爽,侯巍,赵彦,郑寿森,付青62(5):92 -100球差校正透射电镜技术探究SrTiO3/SrTiO3 同质薄膜导电起源……………………………………宋海利,黄荣62(5):101 -106基于PFC的基坑爆破数值模拟及安全性分析………罗仁宇,李奇志,黄云进,杨耿超,余毛毛,祖公博,姚清河62(5):107 -114分布式螺旋桨倾转角度对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廖逸枭,郑敏,章录兴,余发源,段焰辉62(5):115 -127基于加速度信号分解和正则化的宽频位移重构方法………………………………………陈信君,吕中荣,汪利62(5):128 -135具有间断解的PTT型黏弹性流体热对流数值模拟………………张栏,蒋子超,陈玉惠,张仪,杨耿超,姚清河62(5):136 -144充填节理特性对岩石静态压缩力学行为影响的颗粒流模拟……………宋浪,柴少波,宋博阳,柴连增,杜宇翔62(5):145 -156基于高分辨率数据的热带气旋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林泽群,吴海鸥,杨振华,张智,王大刚62(5):157 -170IV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62 卷一次局地辐射雾过程及其水汽来源的数值模拟………………………………………………崔寅平,晋银保,张娟,沈傲,吴蒙,谭浩波,刘一鸣,卢骁,樊琦62(5):171 -180 Cd(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六价铬含氧酸根离子的荧光识别……………………………………………董艳秋,赵雄,白旭玲,王凯民,董雪艳,樊瑞峰,孙蔚青,马钰璐62(5):181 -186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典型设计暴雨过程线分析……………………………………………陈子燊,杨芳,高时友62(6):1 -10剪切过程中钙质砂的颗粒破碎与能量演化……………………………………………高雪,高燕,孙可天,史天根62(6):11 -21 1951—2021年贵州气温和降雨变化特征……………………………………………………熊美,周秋文,孙荣国62(6):22 -30新疆博斯腾湖湖滨绿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电导率高光谱估算………………………………樊泳灼,李新国62(6):31 -39二维钴基纳米片阴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氮……………………………………………………………马曦,李传浩62(6):40 -49水溶液环境下手性配合物Phe·Ca2+对映异构机理的DFT研究…赵丽红,彭国强,郝成欣,苏丹,姜春旭,王佐成62(6):50 -60 BiFeO3/H2O2类芬顿体系降解废水中的四环素…………………………………王娣,杨英,陈玉,费维繁,李卫华62(6):61 -70木醋液对两种药剂防治桃蚜的增效作用………………………李振宇,叶乐夫,甘杨广,池阳,王莉青,徐臻,付雪62(6):71 -79基于路径拼接模型的路径行程时间估计方法………………………………………李烨焘,黄敏,黄春婷,张小兰62(6):80 -88颗粒摩擦对散粒堆积体拱效应的影响………………………………………………………戴北冰,邓林杰,陈智刚62(6):89 -97基于时域最小残值法求解含间隙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半解析解………………秦英泉,刘祚秋,刘济科,刘广62(6):98 -106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特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检测模型………………………………………………王欣,陈泽森62(6):107 -115基于无线携能的全双工CR-NOMA系统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彭艺,马晓霖,杨青青62(6):116 -126亏格不为1的二次可逆LV系统的极限环分支………………………………………………………吴莎,吴奎霖62(6):127 -134 Operad A s LC■ D end的Koszul性(英文)……………………………………………………樊馨蔓,高兴,张兆泰62(6):135 -142偶极SLEκ迹与圆盘相交的概率估计………………………………………………………………牛冰洁,蓝师义62(6):143 -151一类时滞分数阶Volterra微积分方程组的严格误差分析…………………………………………………郑伟珊62(6):152 -158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的纵向中介分析(英文)……………………………………………………朱学智,张洪62(6):159 -170带p-Laplace算子的离散混合边值问题负凸解的存在性…………………………………………赵亚丽,陈天兰62(6):171 -176(第62卷卷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GENERAL CONTENTS,Vol.62 2023The Pan-African event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the China continent and adjacent regions……REN Liudong, WANG Hao 62(1):1 -33 Particle breakage and creep characteristics of calcareous sand with lateral confinement………………………………………………………………………………SHI Tiangen, GAO Yan, LI Wenlong 62(1):34 -43 Hydrochemistr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ore water solute of the Quaternary aquitar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WANG Weiqiang, WANG Ya, KUANG Xingxing, ZHANG Chengbo, ZHANG Guifang 62(1):44 -56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binding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soft soils in Shenzhen……………………………………………………SONG Jing, FANG Jingrui, GONG Wenteng, TANG Qunyan 62(1):57 -63 Interdecadal changes of the respons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its surrounding oceans to ENSO events ………………………………………………………………………………………ZHOU Mingjie, JIAN Maoqiu 62(1):64 -74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small watershed of Lujing reservoir,northern Guangdong…………WANG Die, JIANG Tao, XUAN Yingxue, LI Kun, LIANG Zuobing, HUANG Ying 62(1):75 -85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typhoon for regionalization……………………YU Han, GUO Hao, WANG Jing'ai 62(1):86 -95 Residential choi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life cycle ………………………………………………………………………YANG Gao, JIN Wanfu, ZHOU Chunshan 62(1):96 -105 Analysis of non-local vehicle travel and technical parameters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video bayonet data ………………………………………………………WANG Minyi, DING Hui, LI Li, XU Rui, LIU Yonghong 62(1):106 -114 In-situ LID and electrical-injection regeneration of PERC solar cells made from different positions of a boron-doped Cz-Si ingot ……………………………………………………………………DING Siqi, QIN Cheng, YANG Chen, AI Bin 62(1):115 -123 Temporal dynamics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Hypnum plumaeforme to low temperature…………………………………………………GUAN Yiyun, LEI Chunyi, WANG Qian, WU Tao, LIU Weiqiu 62(1):124 -130 The anthraquinones of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Alternaria sp. SK6YW3L isolated from Guangxi Shankou ………………………………………LIU Yayue, FENG Yunkai, YANG Wencong, WU Yinnan, SHE Zhigang 62(1):131 -141 Construction of water stable Zn (Ⅱ) metal-organic framework iron ion fluorescence probe with mixed ligand ……………………………WANG Kaimin, SHI Mingfeng, LI Lifeng, FAN Baomin, SUN Weiqing, MA Yulu 62(1):142 -148 Density function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chiral flip of α-alanine Se(Ⅳ) complex in water-liquid phase environment ………………………………………………QIAO Chaoyang, LIU Fang, ZHANG Xuejiao, XU Yahua, WANG Xu,YANG Qinghui, YANG Xiaocui, WANG Zuocheng 62(1):149 -160 Structure control and adsorption behavior of novel hierarchical porous polymer…………………………………………CAI Lifeng, ZHAN Jieming, LIANG Jie, YANG Lei, ZHENG Bingna 62(1):161 -168 Outage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cognitive relay networks based on SWIPT and NOMA…WANG Yujun, LUO Liping 62(1):169 -180 Risk-sensitiv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and state augmentation transformation…………………MA Shuai, XIA Li 62(1):181 -191 A road map to higher genus Gromov-Witten invariants of Calabi-Yau quintics (in English)………………………………………………………………………………………CHANG Huailiang, LI Weiping 62(2):1 -9VI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62 卷Research progress of mangrove fishery carbon sink function and its impact………………………………………………………………………YANG Huirong, ZENG Zeqian, LIU Jianxin 62(2):10 -16 Effects of microbenthic bioturbation on microbial community in mangroves…………………………………PENG Yisheng, YANG Yuting, LIANG Jin, HU Bowen, LIU Jianxin, HE Ziying 62(2):17 -27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microorganisms and assessment of carbon sink capability in mangrove sediments ………………………………………………………YANG Huirong, FANG Chang, GAO Junchao, JIAO Fang 62(2):28 -36 Influence of species choice and tidal flat elevation on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early mangrove restoration………PENG Yisheng, ZHUANG Xueyin, ZHAO Lili, WANG Zihao, GAO Junchao, WANG Bingxin, HE Ziying 62(2):37 -46 The ttk gen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ogatella furcifera and its expression level in nymphs……………………………………………………………………………YANG Mei, FENG Bo, WANG Fanghai 62(2):47 -50 Sleep deprivation induced fertility decline in female rats and its mechanism…………………………………………………XU Yaqi, JIN Zhiping, ZHANG Qian, LI Wei, ZHANG Guirong 62(2):51 -59 The metabolites of a mangrove fungus Phoma herbarum L28…………………………………………………LI Ziyang, HUANG Nuoer, HUANG Qisen, ZENG Meiying, YANG Yuan,SHE Zhigang, LI Chunyuan, DING Weijia 62(2):60 -65 Spray-printed PEDOT:PSS/carbon nanotube flexible microelectrodes for electrochemical sensing…………………………………………………………………………CHEN Fubin, LI Zhaoxian, XIE Zhuang 62(2):66 -72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chiral flip of amphoteric lysine molecule catalyzed by hydroxyl anion in water-liquid phase environment ………………LI Bin, LIU Fang, ZHANG Xuejiao, WANG Han, FAN Yanjie, JIANG Chunxu, WANG Zuocheng 62(2):73 -82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ground subsidence due to the spatial form of underground karst cave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GAO Yan, WU Xiaodong, TIAN Jiayi 62(2):83 -92 The evolu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state and driving mechanism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UANG Yangman, CHEN Xiaohong 62(2):93 -103 The reconstruction and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historical land use based on 1∶50 000 topographic map……………………………………………………FENG Yingying, HU Maochuan, TAN Xuezhi, LIU Bingjun 62(2):104 -112 The source and level of 239+240Pu in the environment of coastal provinces in China……………………HUANG Yanan 62(2):113 -122 Effect of sea salt aerosols on a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event over coastal Southern China (in English)……………………………LUO Qing, CHEN Zijian, LIN Wenshi, JIANG Baolin, CAO Qimin, LI Fangzhou 62(2):123 -136 Experimental study on parameters of HSS model for soft soil in Zhuhai……………………………………LI Dong, WU Hongsheng, LI Xue, LIN Binbin, CHANG Dan, LIU Jiankun 62(2):137 -145 The temporal-spatial pattern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Harbin-Changchun urban agglomeration……………………………………………DING Yuelong, GAO Teng, ZHAO Chunzi, ZHU Weihong 62(2):146 -155 The heat reduction performance at sharp leading edges of an X-51A-like aircraft with porous counterflowing jet ……………………………………………………………………………………ZHOU Lang, XU Chunguang 62(2):156 -164 Existence of solutions for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a class of coupled system of nonlinear fractional q-difference equations ………………………………………………………………………………………………………MENG Xin 62(2):165 -171 The property (R) and the hypercyclic property for bounded linear operators………………HU Tianyi, DOU Yanni 62(2):172 -180 Global existence and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self-similar solutions for the fractional chemotaxis model……………………………………………………………………CAI Zhongbo, ZHAO Jihong, LUO Yongke 62(2):181 -188VII 第 1 期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第 62 卷) 总目次Micropeptides derived from non-coding RNAs: Tiny but powerful……………………………………CHEN Xiaotong, ZHAO Wenlong, SUN Linyu, WANG Wentao, CHEN Yueqin 62(3):1 -13 Characterization of brittle failure modes of rock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using acoustic emission………………………………………………………………………FAN Caiyuan, MENG Fanbao, LIU Jinfeng 62(3):14 -24 The wind resistance grade of constructions on an island near Zhuhai……………………………………………WANG Jing, SUN Xian, XIA Dong, WU Zhipeng, SUN Liye, LI Zhili 62(3):25 -34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trol variable schemes on radar data assimilation and forecast of a rainfall event in Guangzhou ………………………………………PANG Ying, CHEN Sheng, HU Junjun, CHEN Haiqin, HUANG Chaoying 62(3):35 -46 The geochemical fe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 of the quartz syenite from the Xishan REE deposit in western Shandong …………………………LAN Jun, FU Ruixin, ZHANG Peng, XING Nan, LI Dejian, WANG Jian, XU Hongyan 62(3):47 -56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pidemic disaster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emperature change in Southwest China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GUO Yishu, Shuyan YIN 62(3):57 -67 Failure mechanisms of RPC-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under uncertain loading induced by cylindrical charge …………………………………MA Jianjun, CHEN Jianying, CHEN Wanxiang, XUE Haien, XU Zhengyang 62(3):68 -78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of summer cooling of passive solar houses in northern villages……………………………………………………………WANG Mingkang, LI Jie, LU Hongmei, CAI Yongbin 62(3):79 -88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s of Clerodendrum chinense var. simplex, Marsdenia tenacissima andArundina graminifolia: The Dai antidotes (in English)…………………………ZHANG Xuefei, ZHAO Junke, HAO Suqi,DING Qing, YU Shihui, MOHAMMAD Imran shair, WANG Jun, HU Haiyan 62(3):89 -99 Investigation of yield traits and medicinal components of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germplasm…………………………………………………WANG Yuxia, ZOU Xiuzai, LI Chunyu, ZHANG Ke, LIANG Zishan,WANG Hongbin, DUAN Lixin, JIN Honglei, SHEN Qi 62(3):100 -108 Effects of spider species and foraging strategies on the predation efficiency to Empoasca vitis………………………………………………………………………………………BAO Wenjie, LIU Shengjie 62(3):109 -115 Synthesis of a 2D Zn (Ⅱ) coordination polymer and its fluorescence recognition of aristolochic acid A…………………………WANG Kaimin, YANG Liangzhu, LI Lifeng, MA Yulu, FAN Baomin, SUN Weiqing 62(3):116 -124 Relative positioning method for UAV clusters based on carrier phase observation…………………………………………………………………………PAN Ligui, YIN Jiaqi, XU Chunguang 62(3):125 -136 Existence analysis of solutions of a class of cross diffusion equations on the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of melanoma (in English)……………………………………………………CHEN Wei, WEI Xuemei, FENG Zhaoyong, LIU Chengxia 62(3):137 -148 An SEICR hepatitis C model with relapse and latent infection…KANG Yujiao, ZHANG Tailei, MA Yiting, LIU Junli 62(3):149 -160 Continuous dependence of solutions for the Brinkman equations in porous media………………………SHI Jincheng 62(3):161 -168 Zero-Hopf bifurcations of a family of Z2symmetric cubic jerk systems………………………HU Xiaoyan, SANG Bo 62(3):169 -174 L(2,1)-edge coloring algorithm for some composite graphs……………………ZHU Lina, LI Jingwen, SUN Shuai 62(3):175 -183 Diversity of Palaeocarya(Juglandaceae)fossil fruits from the Paleogene of Maoming Basin, Guangdong…………………………………………………………………………HAN Meng, SONG Hanzhang, JIN Jianhua 62(4):1 -9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hydro-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eat (in English)………………………………………………………………………CHANG Gaoli, GONG Fei, ZHAO Hongfen 62(4):10 -20VIII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62 卷Analysis on gravitational influence sphere and spatial interaction intensity of urban logistics centers— A case of Zhengzhou city…………………………………………………………………………………LI Xin 62(4):21 -31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storm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from 1961 to 2021…………………………………………ZHANG Liuhong, WU Hongyu, XIANG Kunlun, YANG Xiaojia, SHI Li 62(4):32 -44 Distributio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Guangdong and influence of large-scale topography…………………………………………………………………………………………YE Zhilin, ZHOU Maichun 62(4):45 -53 Spatial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of landslide based on PBLC algorithm……………………………HUANG Weijun, LI Jiahao, LIU Ziyue, HU Xiaomei, HUANG Huabing, LI Wenkai 62(4):54 -64 NO production improvement and anti-diabetic effects of YouthyCome composite herbal tea…………………………………………………………………………CHEN Shijian, LIU Zhijun, CHEN Heru 62(4):65 -72 Effects of a carbon-based organic fertilizer on “Glycine max - Aphis glycines - Harmonia axyridis”………………………………………………………ZHANG Hongyu, SAI Xuqi, LI Junpeng, FU Xue, YE Lefu 62(4):73 -82 The indole quinazoline alkaloids from the sponge-associated fungus Aspergillusgiganteus MA 46-5………ZHOU Fengguo, JIANG Weixin, LU Huan, CHEN Leyi, LIN Xinli, HE Luping, HE Xixin, ZHANG Cuixian 62(4):83 -92 The effect of hydrochloric acidification conditioning on calorific value of sludge……………………………………LIANG Huiling, YIN Shizhong, YANG Yongfei, SUN Lianpeng, LI Ruohong 62(4):93 -101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oxidation effect of low-carbon steel on downward-facing CHF………………………………YE Weijie, LI Songwei, WANG Laishun, WU Shuai, LI Xiaojia, YAN Binghuo 62(4):102 -107 Develop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program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SU Qingji, LI Wanai, LIU Xiao 62(4):108 -115 Effect of water-sediment environment on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tidal current turbine………………………………………………………NI Yiming, GAO Yanjing, LIU Hongwei, LIN Yonggang 62(4):116 -125 Triboson events at Compact Linear Collider…………………SONG Siyao, WANG Yixuan, YANG Shuo, MU Zetian 62(4):126 -130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soil in Pearl River Delta under cyclic confining pressure ………………LIU Shuai, GAO Zhihua, HU Bo, YU Song, ZHAO Yongfeng, YAN Xiaoling, HUANG Juehao 62(4):131 -138 Arch bridge axis optimization design based on Kriging-SBO…………………………………………………………MAO Xingbo, SHENG Dongfa, LI Zhongjun, ZHU Jun 62(4):139 -146 A thermal performance predicting CAD system of clothed human during exercise……………………………………………………………TENG Yi, JIAO Jiao, MA Zhuowen, WANG Ruomei 62(4):147 -157 Dynamical analysis in a two-compartment model with multiple-periodic excitations………………………………………………………MENG Pan, JI Quanbao, CHEN Yanmei, DONG Jianwei 62(4):158 -164 The time-dependent global attractors for Kirchhoff-type wave equation with strong nonlocal damping……………………………………………………………………………………………SU Jie, WANG Xuan 62(4):165 -177 Gorenstein homological modules and Auslander categories with respect to a semidualizing module (in English)……………………………………………………………………………………………DONG Jun, WEI Jie 62(4):178 -184 Fully asynchronous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with linear convergence over directed networks……………………………………………………………………………SHA Xingyu, ZHANG Jiaqi, YOU Keyou 62(5):1 -23 Network autoregression model with grouped factor structures…………………………ZHANG Zhiyuan, ZHU Xuening 62(5):24 -37IX 第 1 期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第 62 卷) 总目次A survey of multi-modal learning theory…………………………………………………HUANG Yu, HUANG Longbo 62(5):38 -49 Nonconvex low-rank matrix recovery models and methods for spectral compressed sensing: An overview……………………………………………………………………………YANG Zai, WU Xunmeng, XU Zongben 62(5):50 -58 Research advance on Anderson mixing…………………………………………………BAO Chenglong, WEI Fuchao 62(5):59 -66 An MPS algorithm accelerated by neural network on edge computing…………………WANG Zhuolin, JIANG Junyang, YANG Gengchao, YAO Qinghe, JIANG Zichao, ZHANG Yi 62(5):67 -77 Multiple solutions of the Mathieu-Duffing system obtained by the improved IHB method based on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WANG Deliang, LIU Jike, LIU Guang 62(5):78 -84 Gridization based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ided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LU Haoyu, ZHUANG Hongcheng, CHEN Zengping, PANG Gaokun 62(5):85 -91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of lithium-iron batteries based on extended Kalman filter…………………………………………WEI Zhongshuang, HOU Wei, ZHAO Yan, ZHENG Shousen, FU Qing 62(5):92 -100 Exploring the conductive origin of SrTiO3/ SrTiO3 homogeneous films by spherical aberration-correct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ONG Haili, HUANG Rong 62(5):101 -106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afety analysis of foundation pit blasting based on PFC……………LUO Renyu, LI Qizhi, HUANG Yunjin, YANG Gengchao, YU Maomao, ZU Gongbo, YAO Qinghe 62(5):107 -114 Influence of distributed propeller tilt angle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wing……………………………………LIAO Yixiao, ZHENG Min, ZHANG Luxing, YU Fayuan, DUAN Yanhui 62(5):115 -127 Broadband displacement re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acceleration signal decomposition and regularization ………………………………………………………………………CHEN Xinjun, LU Zhongrong, WANG Li 62(5):128 -135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rmal convection of PTT viscoelastic fluid with discontinuous solution………………………ZHANG Lan, JIANG Zichao, CHEN Yuhui, ZHANG Yi, YANG Gengchao, YAO Qinghe 62(5):136 -144 Particle flow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 of characteristics of filled joints on rock mechanical behavior under static compression ……………………………………SONG Lang, CHAI Shaobo, SONG Boyang, CHAI Lianzeng, DU Yuxiang 62(5):145 -156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data………………………………………LIN Zequn, WU Haiou, YANG Zhenhua, ZHANG Zhi, WANG Dagang 62(5):157 -17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local radiation fog process and its water vapor source……CUI Yinping, JIN Yinbao, ZHANG Juan, SHEN Ao, WU Meng, TAN Haobo, LIU Yiming, LU Xiao, FAN Qi 62(5):171 -180 Synthesis of Cd (Ⅱ) coordination polymer and its fluorescence recognition for hexavalent chromium oxylate ion ……………………………………………DONG Yanqiu, ZHAO Xiong, BAI Xuling, WANG Kaimin, DONG Xueyan,FAN Ruifeng, SUN Weiqing, MA Yulu 62(5):181 -186 Analysis on typical design rainstorm hydrographs of central citie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CHEN Zishen, YANG fang, GAO Shiyou 62(6):1 -10 Particle breakage and energy evolution of calcareous sands during shearing process…………………………………………………………………GAO Xue, GAO Yan, SUN Ketian, SHI Tiangen 62(6):11 -2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variations in Guizhou during 1951-2021………………………………………………………………………XIONG Mei, ZHOU Qiuwen, SUN Rongguo 62(6):22 -30 Hyperspectral estimation of soil conductivity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lakeside oasis of Bosten Lake in Xinjiang …………………………………………………………………………………………FAN Yongzhuo, LI Xinguo 62(6):31 -39X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62 卷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ates with a two-dimensional cobalt-based nanosheet cathode ………………………………………………………………………………………………MA Xi, LI Chuanhao 62(6):40 -49 The DFT study on the isomerization mechanism of chiral complexes Phe·Ca2+ in aqueous solution…………………ZHAO Lihong, PENG Guoqiang, HAO Chengxin, SU Dan, JIANG Chunxu, WANG Zuocheng 62(6):50 -60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in wastewater by BiFeO3/H2O2 Fenton-like system………………………………………………………WANG Di, YANG Ying, CHEN Yu, FEI Weifan, LI Weihua 62(6):61 -70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wood vinegar on two kinds of pesticides against myzus persicae…………………………LI Zhenyu, YE Lefu, GAN Yangguang, CHI Yang, WANG Liqing, XU Zhen, FU Xue 62(6):71 -79 A method of path travel time estimation based on path splicing model……………………………………………………LI Yetao, HUANG Min, HUANG Chunting, ZHANG Xiaolan 62(6):80 -88 The influence of inter-particle friction on the arching effect in granular heaps………………………………………………………………………DAI Beibing, DENG Linjie, CHEN Zhigang 62(6):89 -97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of nonlinear aeroelastic systems with freeplay based on the time-domain minimum residual method ………………………………………………………………QIN Yingquan, LIU Zuoqiu, LIU Jike, LIU Guang 62(6):98 -106 A neural network-based multi-feature detection mode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WANG Xin, CHEN Zesen 62(6):107 -115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full-duplex CR-NOMA system based on SWIPT…………………………………………………………………………PENG Yi, MA Xiaolin, YANG Qingqing 62(6):116 -126 Bifurcation of limit cycles for quadratic reversible Lotka-Volterra systems with non-genus one…WU Sha, WU Kuilin 62(6):127 -134 Koszulity of the operad A s LC■D end(in English)………………………FAN Xinman, GAO Xing, ZHANG Zhaotai 62(6):135 -142 Estimate of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dipolar SLEκtrace intersects disks………………………NIU Bingjie, LAN Shiyi 62(6):143 -151 Sharp error estimate for fractional 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delay………………ZHENG Weishan 62(6):152 -158 Longitudinal mediation analysis based on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in English)………ZHU Xuezhi, ZHANG Hong 62(6):159 -170 Existence of negative convex solutions for a discrete mixed boundary value problem with p-Laplacian operator ……………………………………………………………………………………ZHAO Yali, CHEN Tianlan 62(6):171 -176(End of the Volume 62)。

台风杜苏芮有哪些特点

台风杜苏芮有哪些特点

台风杜苏芮有哪些特点台风杜苏芮有哪些特点_台风杜苏芮的影响范围台风杜苏芮有哪些特点台风天气期间,大家要如何避险,应对台风天气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台风杜苏芮有哪些特点,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台风杜苏芮有哪些特点一是强度强,26日16时近中心最大风力62m/s,达到17级以上,预计登陆时强度将达台风或强台风级别。

二是路径较稳定,以西北行为主,将直接登陆福建省南部,很有可能为直接登陆福建的台风。

三是影响广,全市都有明显风雨影响,且有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除了沿海风力很大,部分县(市、区)陆上风力也将达到10级—13级。

四是危害大且持续时间长(26日至29日),台风行经海域将出现17级以上大风、9米以上狂涛,沿海最大出现2米的风暴增水,台风携带水汽上岸后将导致局地出现暴雨、特大暴雨,引发内涝、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

台风杜苏芮的影响范围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即将移入南海东北部,并将于28日早晨到上午登陆我国闽粤沿海,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级(42~48米/秒,14~15级),登陆后可能深入内陆,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杜苏芮”具有登陆强度强、风雨影响大和范围广等特点,并可能是2023年以来登陆福建南部的最强台风、近10年来影响广东东部的最强台风。

台风“杜苏芮”于7月24日晚上加强为超强台风级,26日14时其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鹅銮鼻偏南方大约28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5米/秒,超强台风级)。

预计“杜苏芮”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26日夜间至27日早晨移入南海东北部,28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福清到广东惠来沿海登陆,最大可能在福建晋江到闽粤交界沿海登陆(强台风级,42~48米/秒,14~15级)。

登陆后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但台风环流将长时间维持并北上。

中央气象台已于26日10时发布今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

此外,26日至28日,受台风远距离影响,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也将先后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到大暴雨。

2022年7月5日平和县暴雨过程分析

2022年7月5日平和县暴雨过程分析

81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2)Analysis of RainstormProcess in Heping County on July 5, 2022ZHUO Lirong et al(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Pinghe County, Pinghe, Fujian 363700)Abstract A rainstorm occurred in Pinghe County,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on July 5, 2022 w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y using high-altitude detection data, radar echo data and automatic sta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werful strong precipitation during concentration, rain, local large difference of obvious, north and south of the heavy rain process is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low-level southwest jet wet convection of maintaining the long time, obviously unstable structure is the main precipitation causes the heavy rain, moisture, dynamic and unstable conditions such as physical configuration are conducive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heavy rain. Key words Rainstorm; Strong convecti-on; Low-level jet stream; Physical quanti-ties; Pinghe County2022年7月5日平和县暴雨过程分析卓丽容1,蔡艺友1,林志斌2,张凌艺3,林晓隆1 1.福建省平和县气象局,福建平和 363700;2.漳州市气象局,福建漳州 363000;3.福建省龙文区气象局,福建龙文 363005摘要 利用高空探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自动站资料,对2022年7月5日发生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福州市农作物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福州市农作物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福州市农作物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林瑞坤;蔡敏;陈清华;游儒蔚【摘要】利用福州市2001-2016年共16年的农业台风灾害的受灾和成灾面积数据资料,分析台风灾害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变化趋势,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福州市农作物台风成灾指数与受灾指数的年际波动较为一致;受灾和成灾的风险概率随风险水平提高而下降,受灾风险概率大于成灾风险概率.【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福州市;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作者】林瑞坤;蔡敏;陈清华;游儒蔚【作者单位】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350001;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350001;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350001;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台风及其引发的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的强度和频率增高,台风灾害对沿海地区造成的损失加大,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福州市地处东南沿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台风灾害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是导致福州农作物产量下降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台风在福州年均发生5次,主要发生在6-10月,以7-9月最多。

因此,评估福州市农作物台风灾害风险对预防和减轻台风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热衷于暴雨、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2-8],有关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报道也较多,但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

张广平等[9]开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台风灾害损失模型及应用研究;杨忠恩等[10]采用综合灾害风险指数法开展热带气旋对浙江省农业影响的风险区划;刘晓庆等[11]开展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台风灾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陈香[12]采用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福建省台风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区划;冯利华[13]基于热带气旋出现次数对东南沿海各省的热带气旋进行了风险分析;殷洁等[14]从台风灾害成灾机理出发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评估;牛海燕等[15]采用台风灾次指数和承灾体指数对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风险开展评价。

福建沿海台风浪数值模拟及特性分析

福建沿海台风浪数值模拟及特性分析

福建沿海台风浪数值模拟及特性分析唐艳平;林祥【摘要】以Holland模型风场和CCMP背景风场相叠加构造台风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对登陆福建的0908号台风“莫拉克”和1013号台风“鲇鱼”发生的台风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运用Jason-1卫星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拟风速、有效波高值和卫星资料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福建海域的台风浪时空分布特征和近岸三处海湾的波高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台风过程中,最大风速和浪高值均位于台风移动中心右侧,风浪夹角与到台风中心的距离成正比且右侧夹角较小,左侧较大,台风中心对应着浪高的低值区,波高分布在海峡内外表现出较大的不对称性.“莫拉克”过程中,福建东北部海域出现10.8m大浪,厦门湾、兴化湾、三沙湾内波高主要由风浪引起;“鲇鱼”过程中,福建南部海域出现9.2m大浪,兴化湾、三沙湾内波高主要由风浪引起,厦门湾受到一定的南部海域涌浪的影响.%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Holland typhoon model and CCMP background wind field,the third generation wave model SWAN is used to simulate 0908 typhoon "Morakot" and 1013 typhoon "Megi" landed parison of simulation results and Jason-1 satellit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simulated wav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atellite data.The time evolu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hoon waves and the change of wave height about three coves in Fujian territorial water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ignificant and wind speed are both on the right of typhoon center,the angle between the wind and the wave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ance to typhoon center and it is larger on the right than left,typhoon center corresponds to a low wave heightarea,wave height distribution i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strait show greater asymmetry.During the "Morakot"period,the wave height reaches 10.8 m in the northeast of Fujian coast and the wave heigh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wind in Xiamen,Xinhua,Sansha bay.During the "Megi" period,the wave height reaches 9.2 m in the south of Fujian coast,wave heigh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wind in Sansha and Xinghua Bay,Xiamen Bay suffered some impact of the swell from the South sea area.【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8页(P53-59,93)【关键词】福建沿海;台风浪;SWAN模式;莫拉克;鲇鱼【作者】唐艳平;林祥【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39.2;U6福建具有漫长的海岸线,容易遭受台风的正面袭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害危险度 高的地 区应 成为福 建防 灾抗 灾的核 心 区域.
关键词: 台风 灾害 ; 空格 局 ; 险性评 价 ; 时 危 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4 7 8 P 5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0 08 6 (0 8 0 -200 10 -10 20 )20 5 -6
台风( 含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 , 下同) 是世界上最强烈的 自 然灾害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 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台风灾害的影响范围主要集 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 2 福建省靠近台风源地 , J 是
我 国受 台风 灾害影 响较重 的省份之 一 - . 1 台风 常通 过狂 风 、 J 暴雨 和 风 暴 潮致 灾 , 风 、 雨 和风 暴 潮进 一 步 狂 暴 引起 巨浪 、 水 、 洪 山洪爆发 和滑坡 、 泥石 流等灾 害链加 大灾情 J .
20 年 7 l 05 一 0月, 福建省在短短的 3 个月里连续遭受 7 台风灾害的袭击( 中登陆 3 , 次 其 个 影响 4 ) 个 ,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2期




V0. 7. No 2 12 . Ma , 0 8 y20
20 0 8年 5月
J RNAL OF OC OU EAN OGR HY N T I AN S AI AP I AW TR T
20 0 5年 福 建 省 台 风 灾 害 时 空格 局 与 危 险 性 评 价
陈 香
( 莆田学 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 福建 莆 田 3 1o ) 5 0 l
摘要: 0 2 5年福 建省 台风 灾害造 成 的 直接 经 济损 失是 建 国 以来 最严 重 的 年份 之 一. 文采 用 20 0 本 05
登陆福 建省 的 台风 强度和 造成 的人 员 伤亡与经 济损 失是 解放 以来 福建 省 遭受 台风 灾害最 严 重 的年 份之 一 , 台风灾 害 已经严重 影响福 建省经 济 的可持续 发展 . 不 少学者 对 20 0 5年 台风个 案 的成 因过 程 、 常路径 及其 特点 进行 较 多研究 异 . 台风灾 害 时空格 局 对 的研究 , 同学者所 依据 的资料信 息不 同 , 不 研究 侧重 点也不 同. 俊华 等 (02 采尉 西北太 平 洋热带 气 旋年 周 20 )
年福 建省 台风 灾害相 关资料 , 立福建 台风 灾 害数据 库 , 此重 建 了 2 0 建 据 0 5年 影响 和登 陆福 建 省的 7次 台风 灾 害的 时空格 局. 台风 灾害 灾 次指数 和 承 灾体 指数 C 构 建 了台风 灾害危 险度 指数 用

编 制 了 20 福建省 台风 灾害危 险度评 价 图. 究表 明: 高值 中心在 福 州和 宁德 沿海、 州 05年 研 泉
鉴数据资料 - , 14 19 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 ; l 对 99— 99 冯利华等(9 9 采用等密 1 ) 9 图分析法对中国热带气旋的时间活动性进行分析 ; 高建国等(99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 台风年鉴资料 , 19 ) 分析 了 13 来登 陆和 影响 中国 的台风灾 害在 沿海 地 区 的时 空分 布 特征 - 有 些 学者则 从 气候 异 常和 大尺 1a 1 引;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 1 数据 来源 .
本文主要采用 20 年福建省气候公报资料, 05 福建省防汛办提供的 20 年台风灾情记录资料 , 05 结合福州 市 2 0 年灾情综述和莆 田市气候影响评价资料 , 05 台风 网上有关 “ 海棠” “ 、麦莎” “ 、 珊瑚” “ 、 泰利” “ 、 卡努” 、 “ 达维” 龙王” 7 和“ 等 个影响和登陆福建的台风灾害资料及移动路径 , 福建省水利信息网上相关台风灾害 的 资料等 . 承灾体指数数据主要采用 20 年福建省统计年鉴资料 . 05

计, 重建了 20 年福建台风灾害时空格局. 05
表 1 20 0 5年台风灾害数据库要素 的信 息来 源与特征
T b 1 I fr t n r s u c a h r ce it s o co s i y h o aa a e 2 0 a . n omai e o re m d c a a tr i f a tr n T p o n d tb s , 0 5 o se f
1 2 研 究方 法 .
收 稿 日期 :070 . 2 0 -71 0
基金项 目: 福建 省 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 0 40 )莆 田市科技基金资助项 目(0 50 ) D 5 0 ̄ ; 2 0 S9 作者简介 : 陈香( 95一) 女 , 16 , 副教授,
维普资讯
2期

香 :0 5年福 建省台风灾害时空格 局与危 险性评 价 20
・5 2 1・
根据 20 福 建省气 候 公报 和福 建省 防汛 办 等有关 台风灾 害记 录资 料 以及 20 05年 05年福 建 省统计 年鉴 资
料, 建立福建省台风灾害及社会经济数据库 , 数据库信息特征见表 1应用 E cl . xe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筛选、 统
的 中南部 沿海和 漳州 南部 沿海 , C 高值 中心 集 中分布 在 东部 沿海和 零散 分 布在 龙 岩 、 明和 南 而 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等地级市; 危险度高值中心在宁德的福鼎, 漳州, 厦门市和泉州、 晋江、 石狮、 惠安等 , 莆田市和 福 州、 清、 乐、 福 长 平潭 等地 , 和 C 空 间上 不 太吻合 , 映致 灾与 成 害的 空间差 异 , 些 台风 灾 与 反 这
度环 流角度 分析 台风灾害 时空异 常变化 叫等. 于以上研 究 , 文根 据 20 1 基 本 05年福建省气候 公报 资料 和福 建省 防汛办 提供 的 20 台风灾 害灾情 信 息 , 05年 结合致 灾 因子 和承灾 体特 征 , 对福 建省 20 0 5年 台风灾 害时空
格局 和危 险性进行 评价 , 为福建 省制定 区域 防灾减 灾政策 提供科 学依 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