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成科学概念的建构而教(精)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
从有教学活动开始,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便开始了对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和研究,从而达到降低教学所耗、提高教学所得的目标。
伴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有效教学思想经历了一个孕育、萌生、形成和丰富的过程。
1、与有效教学有关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提出的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又被称为“产婆术”。
即由“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讽刺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在此基础上的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等教学原则。
这些教学原则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兴趣和认知结构。
夸美纽斯另一个较为突出的贡献是提出并全面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3)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即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和形式阶段的教学理论(即著名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法),改变了过去教学过程杂乱无章的局面,使教学过程走上了有章可循的道路。
(4)巴班斯基(苏联教育家)的建立在顿河—罗斯托夫教育实验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实验主要是为防止学生大面积留级,预防学生学匀不良的现象而实施的。
所谓“最优化”,就是要求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具体班级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目标明确地、有科学依据地、信心十足地选择和实施一整套教育教学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相对于该具体条件和一定标准而言最大可能的成果。
为此巴班斯基提出了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
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篇
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活动总结、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篇总结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份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珍贵经验,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
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两大理论体系有接近的趋势。
如加涅的累积学习论(Theory Of Accumulative Learning)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被认为是对两大理论的兼容并蓄。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1849-1936)、桑代克、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班杜拉(A.Bandura,1925-)等。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
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
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
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
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百题问答
1、简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
答:(1) 设计者 (2)信息源 (3)指导者和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6)反思考者与研究者(7) 终身学习者2、专家型教师有哪些特征答:①专家型教师善于通过学习计划、评估和反思来改进教学,从而产生教学的创新。
②专家型教师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处理面临的教学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
③专家型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对工作投入,追求自我实现。
④专家型教师能热情、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具有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3、教师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答: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职业发展)④(行动研究)4、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2)(尊师爱生)(3)(教学相长)5、在教学中怎样科学地安排学习答:在教学中科学的安排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科学地用脑。
)(2)(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睡眠。
)(3)(避免连续过长时间的学习。
)(4)(合理地安排课表。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对策答:教师职业倦怠是在长期的工作环境及压力中积淀下来的,可以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7、全面发展教育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
这五育各自有不同作用,在确定的同一时空里,为完成同一任务,向着共同的目标,彼此配合融洽,协调发展,不断提高。
五育之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则互相促进;如果缺少任何一个部分,其他各育要受到损失;如果五育各自分离,则全面发展教育就会失去活力。
8、实施德育的原则有哪些答: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9、商要叙述常用德育方法的基本内涵答:(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感陶冶法)(4)(品德评价法)(5)(自我教育法)(6)(实际锻炼法)1 0、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有哪些答: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完整版)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完整版)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早己有之。
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对概念教学的定义、概念形成过程和概念获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概念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概念形成模式即被塔巴作为归纳思维教学模式三大教学策略之一,她认为这一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或观看一些实验、现象来获得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形成概念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并不是教师将理论和概念悉数传授给学生。
这就启示我们,对于思维积极、活跃的高中学生而言,历史老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全面培养并不是给他们“倾倒”概念和理论。
进入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Bruner)提出概念学习理论,他认为概念学习是思维的核心,并把概念学习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获得两部分,特别强调了概念获得的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既要注重学生对历史概念的“体验”,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这样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的历史概念才会更牢固、更深刻,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史思维能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其学习认知理论的重要概念。
他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类型有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他将概念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形成概念和同化概念。
这两个阶段也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阶段。
同时,他将概念学习之间的属性关系分为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比布鲁纳的概念学习更加明确和具有操作性。
这对我们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和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Gagne)在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提出的概念学习理论基础上,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加涅在其名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认为:具体概念是通过直接感觉而获得的,例如对某个人物的认识;定义概念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而获得的。
面对“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该做什么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58 学法教法研究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课程安排,注重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规划中要不断完善教学安排,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和培训,加强具体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比如,在进行面点教学时,教师可以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参与到面点的制作、分析和总结中去,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提高。
在菜肴品尝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不同菜品的讲解,鼓励学生自己总结不同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觉发现不同菜系的特点,进而更好的应用到中餐烹饪中。
评价是对中餐烹饪成果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自评、互评等结合,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烹饪存在的问题并改正,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强化,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烹饪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4.激发学生主动性从当前中餐烹饪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存在厌学的情况,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中餐烹饪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烹饪理论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优化自身理论知识结构,通过理论加深实践,通过实践深化理论,实现中餐烹饪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
教师可以组织邀请一些校友、餐饮业内人士到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讲座,通过分享业内有趣的知识,提升学生对烹饪技能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烹饪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加强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一些中餐烹饪比赛,鼓励学生对烹饪技巧进行创新,为中餐烹饪的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中餐烹饪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1]贺习耀 . 烹饪技能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22).[2]田君.浅谈中餐烹饪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7.[3]张华.中餐烹饪校企合作面点实习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4.[4]杜进平.中餐烹饪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2011.[5]孙吉.浅谈中餐烹饪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7.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以来,各个学科都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
数学老师个人教学年度工作总结(3篇)
数学老师个人教学年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作为接一年级的教师,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
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不多,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
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直到2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教材,初步学会估算。
在现时的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培养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内的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在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二、能力的培养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为“概念转变”而教
为“概念转变”而教摘要:前概念广泛存在而且根深蒂固,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前概念的负迁移对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理解具有阻碍作用。
为促进科学概念学习,提出以下前概念负迁移的转化策略:设疑引发冲突,克服经验错误;进行逻辑归谬,转化错误概念;注重探究实验,促成概念转变;加强变式教学,把握概念关键;加强概念比较,理解科学概念;运用元认知策略,反思概念转变。
关键词:初中科学;前概念;负迁移;转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40-03一、问题的提出在科学概念的教学中,我们时常会抱怨:有些学生顽固不化,冥王不灵。
这个概念或知识点都讲了十几遍,为什么就理解不了呢?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如:在讲解“惯性”时,我问学生:一个人站着时惯性大还是100米赛跑时惯性大?学生毫不犹豫地说“跑步时惯性大”。
学生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因为他们体验很深的是在跑100米的人速度快很难停下来,而忽略了静止的人要达到赛跑时的速度也很困难。
这就是学生前科学概念负迁移的体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总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
我们平时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前概念”的转变,认为传授的新知识会自动替代学生原有的“前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往往不会因教师告诉他们科学概念而“除掉”脑袋中已有的错误概念。
因为学生是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自己的“朴素理论”,学生头脑中的这些常识性的朴素理论往往是对自然界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又是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
因而,学生往往对此深信不疑,并试图将这些错误概念迁移到对新环境、新现象的解释中去。
可见,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前概念对教学产生的巨大阻力是造成学生学习科学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认清学生的“前概念”,探索错误“前概念”转变的策略至关重要。
“为概念转变而教”策略综述
“为概念转变而教”策略综述P. H. Scott,H.M. Asoko, R. H. DriverChildren’s Learning in Science ResearchGroup University of Leeds, UK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99级教育硕士卢俊梅译序言近二十多年来,一个极具活力的研究课题被建立起来了,那就是关于儿童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问题。
这一研究的成果详细地记录了包括在广泛科学领域中的有关孩子们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的各种详细的信息在内。
本文收集了关于这一研究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它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关于这一领域的一个总的观点。
(Gilbert and Watts, 1983;Carey, 1985;Driver, Guesne and Tiberghien,1985;West and Pines, 1985).贯穿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如何认识儿童关于自然现象的现有概念。
学习与其说是新知识。
新信息的一片片的累积倒不如说是对儿童关于自然现象的现有概念的发展或对儿童现有概念的转变。
已经提出的建立在这个观点之上的学习模型,它们中的一些是来源于认识论文献(Posner, Strike, Hewsonand Gertzog, 1982), 而另一些则是来自于认知心理学。
(Osborne and Wittrock,1983).所有这些著作对于课堂实践都有佷重要的意义。
承认儿童的相异概念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研究,发展和检验。
这些教学方法包含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涉及到基本理论的各个方面,对于一定年龄的小学生这些方法已经得到了检验并作了报道。
本文是关于那些建立在“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一观点之上的教学策略的文献综述。
到目前为止相异概念这一研究课题在课堂实践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在Leed,我们正在试验寻找一种能够被广泛使用的科学教学的方法。
这篇综述是为了确认所提议的策略的范围和分析他们所依据的不同的假设。
《教育心理学》(第2版)张大均 重难点笔记及课后习题解析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1.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2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2.1复习笔记2.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3章学习动机3.1复习笔记3.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4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4.1复习笔记4.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5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5.1复习笔记5.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6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6.1复习笔记6.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7章创造力及其培养7.1复习笔记7.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8章学习策略8.1复习笔记8.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9章品德及其形成9.1复习笔记9.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0章心理健康教育10.1复习笔记10.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1章美育心理11.1复习笔记11.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2章教师心理12.1复习笔记12.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3章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13.1复习笔记13.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4章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14.1复习笔记14.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5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15.1复习笔记15.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6章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16.1复习笔记16.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这一定义包含三层意思:①教育心理学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②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③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从学科发展来看,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交叉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且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征。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体会生物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一、概念教学的内涵概念是指通过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概念教学、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两条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现在两条途径有机整合到一起,成了一条宽广大道,通向科学探究的宽广大道。
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孩子建构概念。
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认识到间接认识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因此,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概念,教学中就必须注意概念的引入、形成和巩固的过程。
二、概念教学在现实课堂中的运用1、学会区分事实与概念事实是可以观察、触摸到的是一种对物质的直观认知,是可以通过文字、符号等形式加以描述的。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具体事件经过大脑思维加工后的抽象认知,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学会确立核心概念(1)参考课程标准,看看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内容要求,并分析与其他主题中的概念的联系;(2)参考选用的教材,看看教材中重点设计了哪些核心概念;(3)老师本身对生物科学的理解,这也正是新课改对老师们的挑战,每个老师应该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整体认识,在这个学科知识构成的大树上,哪些是主干,哪些是侧枝,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
3、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因为具体情境总有其自身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
一是设计探究的问题要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教学应注重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
专业地教语文 教专业的语文--“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问与答 (二)
㊀2021年第6期㊀总第59期ʌ课堂聚焦·特设专栏: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之二)ɔ专业地教语文㊀教专业的语文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 问与答(二)黄㊀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㊀210097)ʌ作者简介ɔ黄伟,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理论㊁中小学课堂教学㊁语文学科教育㊂我们已经知道,在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中,三层级文本解读既是文本解读,也是教学解读,这种解读立足教学㊁服务教学㊁用于教学㊂那么,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它具有什么价值?能够解决当前阅读教学中哪些问题?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运用,对教师研课备课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围绕上述问题,笔者在此做出简明扼要的回应㊂一㊁三层级文本解读的教学价值是什么?1 释义层的教学价值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懂,二是如何读懂㊂通过读懂文章作品,学生可以拓展认知视野,加深对社会㊁世界㊁人生的理解,提升辨识㊁判断㊁思考㊁参悟真善美的能力,这便是阅读的价值㊂因此,阅读教学通过对文本的诠释,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生活中无法相遇或者无法参与的纷纭世界㊁万千世相,加深对经历的人生世态㊁精神世界的理解㊂简言之,释义的价值是拓宽学生认知视界,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㊂阅读教学中的释义与普通阅读不同㊂一方面,阅读教学特别注重理解的基础性,即基本理解,或曰 正解 ,对 别解 持尊重态度,但不会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阅读教学中的释义要关注释义的过程和方法, 阅读教学就是教学阅读 ,教学阅读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㊂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则要在其自主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形成,教师的责任是科学地组织㊁生动地开展这一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指导其阅读方法 让学生完满地经历阅读过程,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再用良好的阅读方法反哺阅读行为,使阅读更通达㊁更有效㊂2 解码层的教学价值㊂解码,就是解开文章作品的技术密码和艺术密码㊂这里所说的 码 ,指的是密码而非代码㊂语言文字作为文化代码,我们在释义层已经给予解决,解码层主要赏析隐含在文章作品中的手法技巧与艺术奥妙等㊂文本的技艺密码包括艺术结构㊁建构匠心㊁表现手法㊁言语智慧等[1]5㊂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完成解码需要一套专业的知识;二是解码层不能只教概念,还要阐释如表达方式㊁修辞手法㊁结构安排等艺术密码运用于文本之中的方法,即要教技艺方面的程序性知识㊂读出文本的独特性和艺术性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性㊁专业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语文味 ㊂解码层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感知力㊁语文辨识力,语文审美力,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养成高级读者㊂ 教技艺方面的程序性知识 是指欣赏㊁剖析各类文本运用写作技巧来构筑佳作美文的方法技巧㊂阅读教学进入到这一层才称得上登堂入室㊂至此,学生才可以看清文本,进而通往自我写作的建构之路㊂3 评鉴层的教学价值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读懂文本㊁读出文本的好,更要进一步探讨它 为什么如此好 ,还有哪些地方不好或值得商榷,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将这些好的地方学到手㊂这是阅读教学区别于普通阅读的价值追求㊂评鉴,就是评判鉴别㊁评论借鉴㊂对于文本,我们要学会审读,不仅要能读懂㊁能欣赏,更在于能鉴别,能进行高低优劣的价值判断;我们不仅要学习文本,从文本中学到知识,更要活用文本,让文本为我所用,运用文本的观察视角㊁思考方法㊁构文匠心㊁表达智慧,书写自己的作品㊂在这一层级,我们聚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㊁学用迁移能力㊂总之,三层级解读的教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教专业的语文,专业地教语文[2]㊂二㊁三层级文本解读能够解决当前语文教学的什么问题?架构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既是基于大量优秀的语文教学总结,也是源自对大量假语文教学㊁低效语文教学的诊断㊂具体说来,它可以用来解决当前语文教学的如下问题㊂1 解决语文教学重心偏离的问题㊂语文教学的重心在哪里?直言之,就是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㊁思维发展与提升㊁审美鉴赏与创造㊁文化理解与传承㊂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核心,思维与语言的互动和互惠关系是语文教学的主线㊂但是,我们的文本解读教学常常偏离了核心和主线㊂当前,仍然有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重心放在对文本主题㊁情感的分析和挖掘上,这实际上是在文本解读的基础层用力过猛㊂用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来 探照 一下,我们便可发现,这样的教学重心还只是停留在释义层,甚至只是教到了释义层的二分之一,因为释义层还有一级 如何释义,即如何读懂,这涉及阅读策略与方法㊂总之,用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来透视,我们会发现,那些主题教学㊁情感教学仅仅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中最基础的部分㊂2 解决阅读教学浅层化㊁零碎化的问题㊂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都存在浅层化㊁零碎化的问题㊂由于课文是全信息的整合体,包含了文本述及的对象㊁作家倾注的情思㊁语言表达的方式㊁文本建构的艺术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内容㊂因此,教师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框架,仅凭感觉和经验选择教学内容,就会容易滑向浅层化㊁零碎化的泥潭㊂三层级文本解读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晋级提供了不断攀登的架构,可以有效防范课堂教学的浅层化和零碎化问题㊂3 解决语文教学如何通向高阶思维的问题㊂阅读教学高阶思维不足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我们的阅读教学喜欢停留在感悟层, 初读感悟 整体感悟 等成为课堂的流行语㊂感悟本身并无错误,但如何感㊁如何悟㊁感悟到什么程度和水平等问题却往往未得到说明㊂此外,学生的 悟 也容易走向神秘化,坠入模糊中㊂三层级文本解读设置三个阶梯,让学生阅读水平和思维品质的攀登路径清晰可见,拾级而上,从而到达高阶思维的水平㊂三㊁三层级文本解读对研课㊁备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三层级文本解读实质上是三层级阅读教学解读,它对研课和教学提出了一些新要求㊂1 研读课文但要跳出课文㊂教师首先要研读课文,既要读进去,也要读出来㊂目前,教师研读课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依赖于教参和网络,自身不能真正地研读课文,备课的过程如 二道小贩 囤货上架;二是深入地研读课文,却又被课文所囿,拘于课文所写的内容㊂三层级文本解读要求教师在研读时,寻找可教可学㊁应教应学的语文要素,把课文中蕴藏的语文要素提取出来,通过教学设计将其搭建成合理的梯度,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教师研读课文时存在的两个问题㊂2 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主线㊂当前,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大而空㊁虚而高,在教学内容上追求面面俱到㊁捡到篮里便是菜的问题依然存在㊂对此,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对症下药,提出 三层六级 [1]7教学目标和逐步进阶的教学主线,使教学内容紧扣语文要素㊁指向核心素养(如图1)㊂图1图1是阅读教学由低到高的能力发展框架,这一 三层六级 阅读能力发展框架,既为阅读教学建立了目标明确㊁逐级升阶的主线,也为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程式创设了新的路径,为教师解读课文提供参考与借鉴㊂3 注重课文的能力训练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指导学生加强语文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㊂课文无非(下转第21页)读的终极价值㊂阅读与解读文本之 用 ,可以指向实际问题的实用,也可以指向精神成人的 虚用 ㊂游记的阅读与解读对于读者之 用 有四个层次㊂一是认识之 用 ,即游记可以扩大读者对世界的认识㊁获取更多更广的信息㊂游记这种文体,记载了世界各地的自然山水㊁人文文化等,阅读游记可以扩充知识与信息㊂二是表达之 用 ,即读者通过解读游记的选材㊁结构㊁语言与艺术的匠心智慧,学习并迁移进自己的写作表达之中㊂如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可以学习虚拟他者观察的视角㊁景物描写与人文文化融合的游记写作技巧;阅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与‘登勃朗峰“,可以学习动点观察描写㊁叙事与感悟融合的技巧㊂三是精神之 用 ,即阅读与解读游记对于精神成长的价值㊂阅读本单元的游记,在深入解读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自然山水的欣赏克服膨胀的物质欲望,提升精神境界与文化艺术修养㊂四是社会之 用 ,即阅读与解读游记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与功能㊂我国传统的自然山水文化观,对于克服现代唯物质主义㊁科学主义,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㊂在本单元的游记学习目标中, 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属释义层的浅层, 感知文章所写景物的特点 是游记要素中 记 的景物,也是释义层的浅层;感悟游记中的思想㊁文化等,即我们所说的 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对景㊁人㊁事的感悟和思考 ,属释义层的深层㊂在深层释义中,我们需要建构公共情感与个性情思的层次结构㊂ 了解游记的特点 指向游记的文体解码, 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风格 指向游记的结构技巧解码, 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 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等指向语言解码㊂在解码层建立从文体解码㊁形态解码㊁结构解码㊁技巧解码到语言解码的系统对于评鉴层的为什么㊁有什么不同㊁怎么样与有什么用的深层审思㊁批判㊁借鉴㊁运用㊁建构等高阶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奠基意义㊂游记的三层级文本解读中,释义层是基础阅读,是读懂课文㊁理解课文,是走进课文,需要把握游记的主要内容㊁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码层是专业阅读,是读透课文,是走进课文后再走出课文,需要读出课文建构的结构㊁语言与艺术技巧等表达智慧;评鉴层是高阶阅读,是读深文本,是在课文与伦理学㊁文化学㊁文学母题之间互文迁移㊁评价鉴别,在课文与自我价值成长之间迁移内化㊁自我建构,实现成人教育㊂参考文献:[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黄伟.教学解读与阅读能力发展层级简论[J].学语文,2019(1):4-8.[3]莫先武.小学经典课文新解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4]李文初,等.中国山水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责任编辑:蒋素利)(上接第15页)是个例子,课文不单是学生认知的对象,更是训练的凭借㊂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把文本解读分为 三层六级 ,每一层级都指向学生能力的培养㊂因此,教师从备课到教学都应在寻找能力训练点和思维训练点上下功夫,通过课文的文本解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联想㊁想象㊁推理等能力㊂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通过语言训练思维并经由思维达成语言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㊂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追求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双向互动,从而促成语言与思维的共生相长㊂参考文献:[1]黄伟.教学解读与阅读能力发展层级简论[J].学语文,2019(1):4-8.[2]黄伟.语文教学专业性初议[J].教育视界,2017(1):4-9.(责任编辑:蒋素利)。
为转变“概念”而教
为转变“概念”而教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小学科学基于前概念的教学策略。
从两个层面进行论述,对学生的错误善加利用,展开有效教学,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前概念;转变;策略;外显化;应用;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在调查学生的前概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前概念是和事实相悖的。
而教师对于这些调查结果,往往熟视无睹,白白浪费了可贵的学习资源也不能通过简单粗暴的否定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来展开教学,因为这是徒劳的。
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是学生自己对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顽固,不容易转化的。
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学生的前概念是错误的。
教材中也提供了这样的课例,教科版《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教科版《比较水的多少》,苏教版《研究物体下落的规律》等就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从转变学生错误前概念的角度出发,科学课的教学策略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提炼和应用两个方面,来构建学生一个全新的厚实的概念。
一、发现学生的“错误”——外显化学生内隐的概念斯太威和伯克威茨的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发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真实现象之间的矛盾,建立有效的认知冲突,能够有效的实现概念的转变。
所以,在教学中,证明学生错了,能够有效的促进科学课的教学进程。
既然学生的前概念是天然存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课前的调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在展开教学前,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使学生错误前概念外形化的策略有对话法、画图法、问卷调查法等。
这些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指导课堂教学。
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调查研究也是比较好的方法。
通过简单的选择,可以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掌握学生前概念的现状。
在这个基础上来设计教学方案,使基于前概念的教学策略应用更加有效。
(一)、对话法例如,曾宝俊老师的《研究物体下落的规律》一课中使用了对话法,教师提供了网球、木块、沙包、纸片、羽毛、气球、一张纸巾、纸飞机,让它们自由下落,研究它们物体下落跟什么有关。
初中生物教材解读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教材解读心得体会初中生物教材解读心得体会我们有一些启发后,请写一篇心得体会吧!因为这样能够帮助我们以后的人生路。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初中生物教材解读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生物教材解读心得体会精选篇1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
当客观事物以一定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表现出赞同或反对、愉悦或愤怒等特征。
总的来说,情感是人的感情、内心体验、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
国外学者提出"情感智慧"的概念,认为情感不仅仅是认知性的,也是一种智慧,是对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成功与否、社会生活幸福与否产生重大影响的智慧。
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情感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培养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
"积极的情感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强烈、稳定的情感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意志动机,可以增强人的信心和力量,坚定人的意志。
从内容上看,情感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道德感目标,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2)理智感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认知兴趣(包括学习兴趣)及渴望追求真理的心理倾向;(3)美感目标,即要努力激发学生对美的需求,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根据自己对美的需求来评价自然景色、文学艺术、建筑工艺以及美好的言谈、举止、思想、风格、愿望和动机等行为和精神事物时,产生美的感受。
蒙特梭利五大领域的教育意义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一、什么是感官教育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二、感官教育分为二个阶段:接受和认知蒙氏教学法是一整体教育,除了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科学文化五大领域之外,在这五大领域的经验获得中,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与接触才有办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分为接受和认知;外界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进行分析,形成刺激印象而被接收,帮助儿童形成基本概念,再返回至效应器,形成自学思考及研究探讨;三、感官教育的意义感觉或知觉分别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所获得的个别或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所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因而感官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感官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个体心理的发展;二感官教育可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概念是进行智能活动的必要材料,因而感官教育是智能发展的基础;三感官教育可以完美儿童的人格;四感官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表达;四、感官教育的目的:直接目的:从生物学角度,0-3岁是儿童感觉的发展期,而3-6岁是感觉的形成期,所以在此阶段我们所强调的是把握机会,帮助儿童感官自然发展,同时掌握儿童全面性自我教育;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精确心理;精确的心理是蒙特梭利从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那里引用过来的;帕斯卡曾说,人的心理天生就是精确的,一切知识和进步都来自精确的观察;就象一门语言的结构是其字母的发音和词语的排列规则所决定一样,人的心理结构基本上也是有序的;感官是我们和环境之间的接触点,心灵可以凭借感官经验变得极其灵巧,这种敏锐的辨别力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儿童为了适应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的时代,必须对环境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必须养成观察时所必要的能力和方法;这是因为适应环境必须以观察为基础,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训练每个人变成一个观察家;感官教育还是高级心理活动发展的基础;蒙特梭利认为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很多人对数学都有一种心理障碍,但是如果儿童的心理发展植根于感官教育基础之上,那么一切都将迎刃而解;进而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最终点站还会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任何人创造性的起点都是他们心理中的某些规则和精确的东西,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必须注意感官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儿童人格的塑造和创造力的培养;间接目的: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所以一般人是难以离开社会群居生活而独立生存,那么幼儿期适当的感官来刺激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敏锐的环境观察者,使他更容易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蒙特梭利数学教育一、什么是数学教育数学是一连串的逻辑思考和串联,必须经过比较分类、归纳找出他们的相关性,借着计算的方法得到理想答案,所以蒙氏数学重点放在思考过程和思考方式上,它采用的方式是提供给幼儿如何接触数学,练习思考及归纳结合的方法;蒙特梭利由孩子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从以下三方面考察数学,即:1算术——数科学;2代数——数的抽象;3几何——抽象的抽象;蒙特梭利的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并不是一般人所指的综合的数学,而仅指其中的算术部分而已;因此,凡是今后所谈的蒙氏数学教育,均指的是算术教育;二、数学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通过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熟悉数量,积累数学经验,初步形成数学概念,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促进数学学习;间接目的;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思考,使孩子养成数学的头脑,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对整体文化的吸收和学习,以及形成人格时所需要的抽象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三、数学教育的意义:“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小到日常生活,中到各项工程,大到巨型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人类正在建设的信息社会本质上就是数字社会;有人把数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比作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盐一样;离开了数学,人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所以世界各国都把数学教育列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而幼儿数学启蒙,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倍受各国教育重视;首先,数学是幼儿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的工具之一;幼儿在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与成人一样需要计数、计算和逻辑推理与判断力;其次,幼儿数学教育有利于幼儿数学逻辑能力的发展;数学逻辑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排序、分类等数学活动,学习简单的数学逻辑推理,为进一步发展复杂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做准备,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幼儿期是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是数学启蒙教育的关键期;数学教育让孩子“学会”不是唯一目的,而是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四、蒙氏数学教育的特色:1.以感官教育为基础;“感觉是精神的入口,一切的认识先由感觉获得,对外界的精神认识的基础就是感觉认识;收集各种事实加以区别比较,就是形成精神的第一步;”蒙氏幼儿数学教育注重教育过程中系统的数学感受知经验的积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发展规律;感觉教育中的“配对”、“序列”、“分类”这三种基本操作是数学教育的预备课程,通过这些基本练习可以培养幼儿明确事物或现象结构的能力;2.从数量的计数开始;3.重视数量、数字和数词名三者间的关系;数量有实际的东西;数字是书写上的;数词是语言上的;4.采用三段式教学法;5.使用阿拉伯数学并统一字体;6.重视0的概念和十进制系数的演算;7.合成分解的操作基础是十;8.以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位数;9.错误控制的方法是用验算或者订正版来完成;蒙特梭利认为”错误订正”是使蒙氏教具的操作效果趋于完美的科学原则之一;订正错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已的错误,而且有检验错误的方法;同时她发现,幼儿的天性倾向于得到准确的结论,获取准确结论的方法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她为幼儿设计的每一个教具都有严格的错误订正标准,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从而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由于教具本身具有订正错误的功能,幼儿可以凭借自已的智慧去发现和改正错误,而无需成人的提醒,所以这也是一种“自动教育”;10.要先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再向统合方面进行;11.有固定流程,自成一体由简到难;五、在做教学展示时要注意的原则1.创设数学环境;2.老师要坐在孩子的右侧;3.分解每一个动作,使幼儿看清楚每一个提示;4.要有适当的说明文字,简单、明了、清晰;5.注意孩子的表情和反应;6.在展示过程中是否让孩子接触教具,要有正确的判断;7.注意提示每一个有错误控制的地方;8、每次展示后要有引导性的问题提出;9、展示后要有引导性的问题提出;10、孩子有自由操作反复练习或不工作的权利,不要勉强;11、对于孩子的提问要给予正确的答案;12、如何整理工作要给予孩子提示;蒙特梭利语言教育一、语言概述1.语言是思想的集合,智慧的工具;2.文化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3.语言发展是有敏感期的,错过敏感期,就会阻碍语言的发展;0~2岁——听的敏感期;6个月~3岁——说的敏感期;2~6岁——阅读、书写的敏感期4.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听、看、模仿、练习、正确的辅导;5.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口语和书面语言文字两种;前者为听说能力,后者为阅读与书写能力;二、语言文字教育的意义1.表达与沟通;2.吸收知识与发展智慧;3.对文化的继承与创造;三、语言文字教育的目的:六岁之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语言学习;不仅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其直接目的如下:1.培养幼儿认识的字汇和加强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认读及书写能力;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4.欣赏文学作品,促进语文学习的兴趣;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间接目的:扩展语言的经验,开拓知识和文化领域,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陶冶儿童情操;四、语言文字教育的特点1.尊重民族文化的语言;2.注重语音、语调、文字应用并进;3.通过感官与操作,获得实际的经验;4.赞同双语和多语教学;五、语言教育的发展1.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成人学习方式不同,是在自然环境下学习的;2.听觉器官与语言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有健全倾听的习惯,保护耳朵; 3.语言机能结构复杂,要先能听,然后再说;4.语言机制在3岁前就已形成;六、语言教育的方式1.口语教育:①要从交谈身边的事物开始;②要把孩子放在预备的环境中,要得到成人的帮助;2.文字教育:①孩子对文字较感兴趣;熟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标记和符号;②文字教育必须按心理过程,从具体到半具体到抽象进行;蒙特梭利日常生活练习幼儿日常生活练习的必要性日常生活练习在整个蒙特梭利教育体系中具有起始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与蒙特梭利其他领域的教育密不可分;感官教育要求发展的视、触、听、味、嗅的感知觉能力以及运动觉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就得到了训练;如,幼儿用手或工具拿、夹各种不同大小、软硬的物品,有用水的活动中直接感知水温、水性等;又如,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中需要计数物品的数量、形状,又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在照顾动植物方面与科学学习更是直接的关系;又如文明礼貌的学习和习惯更是依赖各国家与民族文化历史的传统与背景教育;幼儿的语言与日常生活练习的关系更是犹如鱼和水的关系,脱离生活实际与实物的语言,对幼儿而言,将是抽象与不可理解的空洞声音和词汇,因此,幼儿需要在丰富的日常生活练习中形成对各种事物的概念;幼儿的日常生活练习绝非孤立于其他领域,相反要密切融合其他领域的练习,重视相关学科的综合价值;一、日常生活练习的含义蒙特梭利日常生活练习是指一国社会及文化传统的环境下,按照人类成长的自然规律,帮助幼儿习得大、小肌肉的动作、社会文明礼貌等生活技能、样式和程序,使幼儿反复不断地自发学习,并以此作为一个社会的完整人格形成的必要过程;日常生活练习是帮助孩子真正融入蒙氏环境的基础阶段,是最先介绍给孩子的内容;二、日常生活练习的意义一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蒙特梭利是站在人类学和生物学的立场来探究日常生活练习的目的的;1.人类学角度在不同时代、国家及民族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模式也不同;儿童学习日常生活的活动,本身就意味着继承这一民族、国家的遗产,同时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古今融合;通过日常生活练习,儿童养成了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础能力与品质;他们一边活动一边学习自我调整,以达到其进展型人格的最高目标;日常生活练习并非模仿性的游戏,而是现实环境中运用实际的物品进行的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例如,儿童会拧干毛巾中的水分去擦脸,用衣架把衣服挂上去;用器械将黄豆磨碎榨成豆浆,学习各种文明礼貌等等;儿童进行这些活动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发展生存能力,寻求与建构生活秩序,在吸收古今文化遗产中,使个人同化于社会环境之中;由于日常生活在家庭中可随时进行,这些活动也构成了家庭成员日常活动的核心,通过儿童参与家庭中的各种日常生活,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贡献者,这会使儿童感到自己被需要,对家庭成员有价值,从而获得自信心与荣誉感;2.生物学角度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在完成日常生活的一系列活动时必须依赖“运动”,她强调“儿童是通过个人努力和从事活动而得到发展的;动作是生活的基础;因此,她的发展既依靠心理的因素也依靠身体的因素;”她说:“心理和动作属于同一个统一体,是一个整体一两个部分;”“运动对儿童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是创造性的能量在功能上的体现,并使人达到种的完善;通过运动,他对客观环境起作用,由此履行他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运动不仅仅是自我的一种表现,而且是意识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因为运动是自我跟客观现实建立一种明确关系的唯一真正途径,因此,运动或体力活动是智力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换言之,在人格形成上所必要的身、心、知各方面都是由“运动”所促成的;她说:“实际生活练习是塑造儿童性格的活动,它包括激发灵感,重复动作和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上;”这是一种“为适应环境而进行的有效活动,是有成果的教育的实质所在”;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通过手的活动才能发展自我,因此儿童需要有一引起能使他工作的物体,以便给他提供活动的动机;但在家庭里,这种需要被忽视了;”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这些日常生活的教具与练习正是提供给儿童一种环境和条件,以支持和满足他们的愿望,使他们的潜力得以发挥,经验得以增长;她说:“确实,我们不能创造天才,我们只能给每个孩子实现其潜能的机会,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有安全感且平衡的个体,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在适当的时机,自然而愉快地产生;”综上所述,从社会学意义上看,儿童的日常生活练习,以满足社会性人格形成为深远目的;而社会性人格,是儿童作为未来公民,继承和发展本国与本民族文化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行为方式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从现实意义上看,也是为儿童进入小学独立生活、学习做好准备;其次,从儿童生理与心理学意义上看,日常生活练习以满足儿童内在发展、锻炼运动能力、促进独立性、理解力、专注力、意志力、秩序感、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对物体的认知等的发展为其目的;由此可见,儿童日常生活的练习与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基础,也是蒙氏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不得不指出的是,在我们的社会和家庭中,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以上这些认识与理解的;正如蒙特梭利所指出的,在我们的社会中,“成为没有思想准备去认识和接受儿童要求做自己事情的愿望”,因此,当儿童表现出这种愿望时,他们不仅感到震惊,而且还加以阻挠;她说:“我们习惯于为儿童包办一切,这不仅表现了对他们的奴役,而且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会窒息儿童有益的自发的活动能力……”蒙特梭利还在观察中指出“成人不理解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手,不把手的运动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这并不能都归咎于成人的一种防御心态如,把东西打坏了,把东西弄脏了等等,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为外在目的”,“即最大效益的规则”,她又说,“如果一个儿童要自己梳头,成人并没有为这种可能的想法感到高兴,反而认为是对他个人的一个攻击;他知道儿童不会很快地梳好头,也不可能很快地达到他的标准,而此时成人却能将儿童的头发梳得既快又好,”“当成人看到儿童试图穿衣服或系鞋带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也就是说,成人不能理解与认可儿童与他有着“不同节奏”与“不同的行为方式”;蒙特梭利将儿童要求独立工作的愿望遭到成人阻挠的现象,曾幽默地比喻为“儿童生活中遇到的第一个敌人”;二现实意义联系到中国现状,由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出现,很多父母习惯性地为孩子操持一切,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独生子女越来越依赖父母,最终的结果是习得生活能力的机会被剥夺了,缺乏自信心,独立生存能力差、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这也是学习与继承蒙氏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科学地认识儿童、对待儿童和正确教育儿童的现实意义;三、日常生活练习的目的第一,通过日常生活练习,使幼儿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保护,自然地建构独立自主的内心需为此,日常生活练习的主要目的应有以下两点:要、自信心和相应的技能,为今后可持续发展以及学会生存打下基础;第二,通过各种运动,生活技能的练习、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周围人、事、自然的照顾与服务中,养成爱心与责任意识,为建构幼儿完整而优良的人格奠定基础;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一、科学文化教育概述科学文化教育包括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术、天文、地质等,讨论这些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1.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一部分,孩子是离不开文化的,是文化的一部分; 2.集于一种自然的倾向,一种生活化的东西;3.如果人类对文化认同越多,就越能适应那里的环境;4.孩子学习文化,不只是要他们更聪明,最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环境,进而尊重环境,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使孩子爱学习,喜欢研究,增进自信心,对人、对世界充满爱;二、科学文化教育的特点:1.科学文化教育是全球性的,是关于宇宙观和系统性的;2.透过操作,透过感官的学习,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3.科学文化教育给予孩子基本能力、想象空间和兴趣的研究;4.科学文化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三、科学文化教育的意义:1.探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自我概念;2.认识不同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特质;3.建立宇宙观;4.21世纪是科技主导的世纪,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各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四、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具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1.直接目的:使孩子对其生存的环境,对人、对事、对物有一定的浓厚兴趣,从自己的环境中建构自我的概念;①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②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④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⑤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2.间接目的:从欣赏、观察、认识中培养孩子对宇宙和大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幼儿在未来有足够的能力和适应力、独立工作和自我发现;五、科学文化教育的原则:1.由具体到抽象;2.由已知到未知;3.应该具有秩序性;4.将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工作;5.通过感官引导学习;六、科学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1.设计时,需用什么样的方式带入工作;摸得到,看到到,体验得到2.用什么样的态度带入活动;3.如何让孩子获得概念;4.如何教幼儿欣赏、观察和探索;蒙特梭利教师的成长之路成为一名真正的蒙特梭利教师,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成长之路;唯有不断的自我学习、反省与鞭策,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心灵升华;与孩子长期相处的蒙氏教师都知道,必须研读许多与孩子相关的知识领域,才能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发展和掌握幼儿的现况,引导着他们的未来;愈深入探究幼儿的发展,就愈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及时解读他们的所作所为,营造出和谐的教室氛围;现已是蒙特梭利教师或即将走上蒙氏教师岗位的工作者,对自己的蒙氏教师成长之路是否感到茫然要成为一位蒙氏教师是一条漫长的成长之路,不管是已在道路上斩荆辟棘行走的人;或是走走停停,如坠浓雾之中的人;甚至行走多年认为已经领悟到蒙氏教育精髓的人;每个学习领域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需要突破的学习瓶颈;蒙氏教师应经常反观自己在蒙氏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境是什么甚至当自己遇到障碍而举棋不定时,是否要放弃当初信誓旦旦所追求的理想还是寻求外援或向蒙氏教育的资深人士请教解惑而已经在蒙特梭利教学领域深入多年的资深教师,更要思考自己是否仍在原地踏步或是能从过去的学习历程中,将自我体现的经验,作为辅导后来者的资源,让这些对孩子有充满爱意、胸怀理想的教师,有很好的咨询依托;蒙特梭利教育理论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它赋予教师许多的责任,去支持、滋润和启发孩子的成长;为了达到此目标,教师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并认为个人的成长是永无止境的;一位熟练的蒙氏教师能应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去满足孩子的个别需求,同时也要让儿童之家或幼儿园的管理者及家长一起来关心孩子的问题;蒙氏教师需要运用很多技巧,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时,也会随着需要改变方式;而这些技巧是如何发展出来的经过什么样的过程,才能使教师具有经验如何引导和支持初学者,尤其在他们预备当蒙氏教师的期间,需要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不同的能力;学习有关“教”与实践“教”是不同的,研究这样的技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复杂且个别的学习过程是如何产生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的分类学,在1984年创造了一个学习模式见图一,说明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障碍,而且每。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5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5篇)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社会建构主义
看看理论基础和简评就行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于建构性的认识论,在当代哲学思潮和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相互融合中逐渐发展起来,并演化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当代哲学思潮为社会建构主义提供哲学基础影响社会建构主义的当代哲学思潮较多,催生并推动社会建构主义发展的哲学思潮主要有三股:一是以波普尔为首的科学哲学,二是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三是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
以波普尔(Karl Popper)为首的科学哲学的发展,动摇了人们对知识可靠性的迷信,给当今建构主义以重大启示。
波普尔认为经验可以证伪一种理论,任何理论都最终逃脱不了被证伪的厄运,猜测——证伪——再猜测——再证伪……就是科学迫近真理的道路。
在他的基础上,库恩又发展了这种思想。
库恩强调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在科学革命中的决定作用,主张科学的增长是非理性的,还认为“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而“知识是个人的理解”。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日常语言哲学则反对客观主义,为建构主义理解事物提供新的思维。
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概念,他认为说话者在依据一定的规则用语词做各种游戏,语词只是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它的意义是我们在按自己的目的使用它们时赋予它们的;同时强调事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有共同的特点,但不存在绝对的普遍的规律,每一种事物都是独特的。
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是在批判结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哲学流派。
后结构主义认为任何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没有它自身的“实质的”意义,只有“关系上的”意思,强调结构意义的不确定性,进而指出“文本”在更广阔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的意义的不确定。
后结构主义观点引起了大部分人文科学领域观察问题角度的深刻变化,建构主义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
这三股哲学思想汇聚起来,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要求去掉本质和必然。
2023年度军队文职人员社会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题库(含答案)
2023年度军队文职人员社会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40题)1.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对“愤”的解释是A.“达其辞”B.“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开其意”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2.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3.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教育万能论B.劳动力市场理论C.筛选假设理论D.人力资本理论4.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A.《阿斯蒂埃法案》B.《费里法案》C.《富尔法案》D.《教育改革法》5.教育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反映了教育制度的()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强制性6.教育即生活是( ) 的教育观点A.赫尔巴特B.杜威C.马卡连柯D.柏拉图7.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A.《论语》和《孟子》B.《论语》和《中庸》C.《孟子》和《中庸》D.《孟子》和《大学》8.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
这种教学模式属于A.发现教学模式B.掌握学习模式C.范例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9.“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D.形成学习兴趣10.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A.《福斯特教育法》B.《巴尔福教育法》C.《费舍教育法》D.《巴特勒教育法》11.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A.哈勒大学B.柏林大学C.哥廷根大学D.慕尼黑大学1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在学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设学,设立A.玄儒文史四馆B.玄儒律算四馆C.文史律算四馆D.文史书算四馆13.学生因“凹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
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一、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析】
这是发生在科学教育中一个十分平
常的故事,在教育中类似的故事实在太
多太多,以至我们对它似乎难以产生什
则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良多的启示。
么感觉。但对这些平常故事的深刻反思,
首先,教师不应当是忠实于教材的奴
隶。教材只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种方案,
来,会怎样?”
三、学习的本质
学生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等着教师来在上
面画画 。
学习并不是对知识被动的接受,而是学习者
对知识意义自主的建构。
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东西。
知识的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重构”。
案例3
气体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师:当密闭箱内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天平
的平衡是否会被破坏? 生:天平右边将升高。 师:为什么?
二、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1 温度计的读数为什么会降低?
师: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温度计提出来后,读数降低了。 师: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生: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了室内 空气的热量,使室温降低了。
案例2
重力与高度的关系
蒂姆:“等一等,如果我们把它举 起
这个球较高,重力就较强地往下拉它。 它到达的高度越高,重力对它的作用也 越大。就好比你站在那边,某人扔下一 个小石子,石子只是碰了你一下而不会 有伤害。但是,如果我从飞机上扔下一 颗石子,那它就会加速得越来越快,一 旦碰到某人的头,就会砸死他。
一个校园故事
两个教学案例
学习的本质
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行动
一、一个校园故事
雨后,凸凹不平的地面上出现一些水洼。课间,几 个小朋友围着草丛中的两条蚯蚓发生了兴趣。 “他们为什么从泥土中钻出来了?” “是因为缺氧。下雨时,小鱼也会从水中探出头来 呼吸。” “或许是准备搬家。不是蚂蚁下雨前要搬家的么?” “现在的雨都是酸雨,把土都给腐蚀了,蚯蚓在土 里呆不下去了。” “土里有空气,下雨后土里灌满了水,没有空气, 蚯蚓憋得慌。蚯蚓不喜欢太湿的土儿。” “他们出来让雨给他们洗个澡。”
而教学的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教材提供的
方案也不一定是最佳的。教材给教师的教
学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空间和余地,教
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应当具有评价教材, 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这也是教师专业化 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教育中,有多种活动方案可供选择, 要分析每个活动的意义所在,价值高低,有
教师应当对各个活动的价值进行理智的判断, 无必要,对学生是否合适。我们应当积极追
然后问学生: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变弯了。
样。教师接着说:筷子在水中为什么
会变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共
同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光的折射。
学生们已经跟着教师进入新的学习了,
我的注意力却没有跟上师生的步伐,一直
在琢磨着上面的实验活动,头脑里涌出一
连串的问题。
我在想:对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当他看到筷 子插入水中后会变弯的现象之后,有必要再用铅 笔、钢笔或直尺去重复几次实验吗?难道学生会 认为只有筷子才能在水中变弯吗?难道我们的学 生会那么笨吗?其实,要简单地重复实验,方法 还多着呢!比如,你可以将水装得多一些,或倒 掉一点;你也可以改用玻璃制的杯子,或方形的 玻璃水槽。这样的重复至少也比用铅笔代替筷子, 价值会略高一点。更重要的是,对这个小实验, 我们更值得去追求什么呢?
求对学生的学习最有意义的目标。
其实,用装水的杯子和筷子,如果放开给 学生去进行实验观察,他们还可能看到别的许 多现象。比如,你将筷子竖起,并在杯里自左 向右移,筷子的下段会从原来错向左边变为错 向右边,而在中间位置时,筷子是笔直的。如 果你富有想象力,你可以将筷子取出杯子,竖 直地放在杯子的后面,人眼隔着杯子看,筷子 的下段会明显变粗。
四、存在的问题
1、惧怕差异
案例5 杯中的筷子Βιβλιοθήκη 杯中的筷子:学生能看到什么?
今天我去一所初中学校听课,学生学 习的内容是:光的折射。我坐在教室的 最前头(我常常这样坐,因为这样容易 面对学生,仔细地观察到他们的活动和 脸部的表情)。
上课一开始,Y老师根据教材设计的方案和图示
(如图),发给每个学生一只透明塑料杯和一支筷子, 杯中装着半杯水,让学生将筷子斜插在杯中进行观察。 教师说:改用铅笔、钢笔,或直尺插入水中,看到是否 也是这样?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再进 行一番实验观察,然后回答:也是这
案例4
儿童对光的认识
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房间里,老师问几个学生:“这 间房子哪儿有光?” 生1:“到处都有”或“在空间”。 生 2 ( 12 岁):“在天花板上 …… 光在那里(指着电灯 泡),但是它没亮。 生3(14岁):在灯泡里,是灯泡照亮了房间。 生4(11岁):那里(指着地面)。 师:你为什么那样说呢? 生 4 :因为太阳光照射下来,你可以看到地面比阴影要 光亮。
生:空气受热后会变轻。气球受热后
不是会上升吗?
学生的大脑里已经贮存着许多信息,这些 信息的要素或要素的组合构成了某种“框框” (认知结构)。一个“框框”可能是关于个人对 某个特殊现象的知识(例如触摸金属体得到冷的 感觉),或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推理结构(例如 某些学生推理:“灯光越亮,影子越大”)。这 些“框框”会影响人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认知。 同时,新知识的接受可能又会对原来的“框框” 进行调整。
为促成科学概念的建构而教
浙江省玉环县教育局教研室
郑青岳
我的教育感言
看上去我们每天都和学生呆在一起,其实我们 常常与他们相距遥远。 学生的大脑简直就是一个黑箱,要真切地看清 里面究竟有些什么,实在不太容易。 儿童对世界常常有自己的一些解释,其中有许 多解释是错误的,但在他们看来却是合理的。 对教师来说,学生其实就是一部书——一部很 难读懂但又非读不可的书。
它进行观察。然后,我又改变头部的位置,从不同的高度 筷子上下两段是左右错开的,并且上下两段左右位置会发
生颠倒;有时,筷子的上下两段折成了某个角度;有时, 根本就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
和角度去观察杯子。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有时,
这两种现象会同时存在;有时,筷子看上去仍然是笔直的,
啊,小小的杯子和筷子,竟然
我还在想:学生表达的“变弯”究竟指的是什么?不
同学生所说的“变弯”,描绘的是同一个现象吗?是指上
下两段成某个角度,还是上下两段向左右错开(书上的图 的不同意思,教师都读懂了吗?我把学生放在一边的杯子 (杯中斜插着筷子)移到自己的面前,先是慢慢地转动着
就是错开的),还是两者兼有呢?不同学生所说的“变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