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点评》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报告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报告本课教学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从例题的编排来看,有三个例题。
例1是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例2是通过比较不同的四分之一,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表示的份数与总份数之间的关系。
例3是I:瞅分数的大小,等分同一物体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暗含分数单位的大小关系。
教材是从情境出发,从分月饼开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现半个的情况,引发了认知冲突,有认知矛盾才有学习的动力与需求。
〃半个"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一个重要基点。
数学不是无源之水。
然后再抽象到一个圆一个长方形。
体现了不断的抽象,这是半抽象的,是学生形象思维决定的。
再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从大到小,逐步深入。
本课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平均分,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然后第二个就是要解决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分数线、分子、分母各自的意义,正好与写法印证。
还有就是促进学生一个反思性的思考:为什么形状不同能用二分之一表示?为什么大小不一也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在这个过程有归纳,有抽象。
本课的容量比较大,在一节课上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又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是很不容易的,这对于授杰老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听完杰老师的这节课,我感受良多。
一、优点。
(-)课堂结构完整,环节过渡流畅。
杰老师用谈话导入课堂,提出〃猜一猜明明带了几块月饼?他们怎么分〃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由分许多块到分一块,由能整个整个地分到不能整个整个地分,引出〃平均分〃,为新知学习做好知识铺垫,然后提出〃一半〃可以用另一种数表示出来,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数。
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等方式对分数二分之一进行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在此过程中提出什么是分数,以及分数的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和含义。
再由孩子自由创造出其他几分之一的分数,整个过程自然流畅。
最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设计,辨析、填空、讲故事等,题型多样,层层递进,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上匕较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渗透,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巩固了新知,做到了寓教于乐。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西郭小学数学教师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郭老师充分准备,对教学重难点把握的较好,使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40分钟里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
——田爱侦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在生活中很熟悉的“分月饼”的这个情景中引入,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整个导入不紧不慢,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得出“一个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我们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也特别强调了重点,就是分法是“平均分”并对孩子进行了情感品德教育,体现了对孩子的乐于分享的情感教育,很难得。
让学生具有了“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教育思想。
——韩莉郭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建议:1、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可以及时在全班纠正,如当学生涂二分之一时,出现两边都涂时,应及时展示出来纠错。
学生在操作时,作品应充分展示出来。
2、整堂课节奏太快,特别是后半部分的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云阳县实验小学李萍尊敬的各位领导、亲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就周老师这节《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后谈谈我的一点感受,不足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
”周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
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引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抓住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以“平均分”为分数初步认识的核心。
(平均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本节课,周老师一开始就通过操作,直观展示平均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悟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初步理解1/2的含义,经历分数形成的认识过程。
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认识了1/2的基础上,周老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不仅顺利地创造出了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而且还认识了四分之三、八分之七等分数,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三、有层次的练习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保证。
(拓展训练)1.看图写分数从具体到抽象,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
孩子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分数来表示,突出了对分数本质含义的理解。
2.判断题重点检查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才能用分数来表示,再次强调了分数的本质属性“平均分”。
听完周老师这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该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点评
《分数的初步认识》点评大家好,今天听了金程老师讲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感受颇深。
在整节课中,金老师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其中,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恰当处理文化知识和德育融入的关系。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德育资源,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够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做出适时的评价。
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建立了学习的自信。
同时金老师还把评价隐含在微笑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微笑中得到认可,得到赞扬。
应该说,巧妙的设计使本节课的评价自然、得体,促进了知识情感的双向发展。
在充满人文色彩的气息中,学生身心得以舒畅,听者思绪得以舒展。
在课堂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在逐步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过程中也是充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第一个环节: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在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带给自己快乐、自由和成长。
这个环节是师生的最爱。
学生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内容的丰富,真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第二个环节:分实物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分实物”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半个苹果没办法鼓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也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第三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金老师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块月饼的1/2。
这一半是月饼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块月饼的1/2。
《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本文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置。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初次接触到分数的概念,因此需要先培养学生理解分数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初步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并掌握常用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这些内容明确地列为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
其次,教学内容的组织。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我首先以水果为例,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认识分数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设计了一些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绘制图形来判断分数的大小。
最后,我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制作分数标尺,并用它们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
第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引导和实践等。
通过讲解,我向学生提供了分数的定义和读法,让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示范和引导,我帮助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他们能够独立地进行分数的大小判断。
通过实践,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分数标尺,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
最后,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正确理解分数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能够使用基本的分数读法和写法。
同时,学生也能够利用图形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并能够独立制作和使用分数标尺进行分数的大小判断。
然而,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仍然存在对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概念混淆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
综上所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数学教学内容在大部分学生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基本的分数读写和大小比较方法。
然而,对于个别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些困惑,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1今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陈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陈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
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五篇]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五篇]第一篇: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今天听了宗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分数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宗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宗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以及执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特点1: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
创设了十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
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
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引出并理解平均分。
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个层次: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引出新的数学数字用分数1/2来表示,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特点2: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宗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
第一次操作教师首先组织学生用圆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让学生直观感知1/2产生的过程;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今天听了路青好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向一个集体的几分之几的过度,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在意义上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路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具体表现在: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路老师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
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再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平均分,通过画一画、写一写,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从而认识几分之一。
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桃子的个数不同,而其中的一份都是二分之一,每盘桃子都是六个其中的一份却可以说成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八分之一等等,使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三、一些建议1、对于几分之一的意义,老师说的太多了,建议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说。
2、普通话一些地方不太标准,老师要多练习,纠正。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评语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评语分数混合运算听课评语本节课教学设计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练习层次清楚,有坡度,能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并能适用简便计算,在计算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这节课通过猜想-探究-验证主线展开。
教者能留住空间,注重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自主探究验证的过程。
例题做到一题两用,对本课的练习,采用阶梯式安排。
由巩固运算顺序到运算律的应用,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
在整节课中教师注重了让学生相互之间的提醒,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几大特色:1、有效迁移: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效迁移,经历了从整数到分数的过渡,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迁移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能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算理,自主探究运算顺序,联系数量关系感受计算的方法。
3、比较贯穿整个环节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题与题之间的比较,方法的比较等等。
4、练习的设计有梯度,层层递进,目标的达成度高。
5、注重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处处让学生体会简算的好处,让学生初步有主动简算的需要。
6、能及时追问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总结、反思。
自觉检验,分析错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听课评价什么联系是: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除法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不同是: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分数的认识承载着什么思想方法一是改变分割的方式、一张纸?建立分数概念的重要前提,甚至误认为单位“1”就是自然数“1”,把平均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 份。
分数具有多重意义,二是表示两个量相除的结果(商),取1 份,如把一个苹果,也可以表示由多个事物组成的整体、一个图形,有些教师重“1”不重“单位”、一筐苹果,产生于“等分割及再合成其份数的活动”,如一个国家、体积大小,分步推进,要充分运用直观和形象的手段,感悟意义,在分数概念中,深刻地了解分数的意义,不要仅局限于学生熟悉的,三是表示子集与集合的关系,建立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建立分数概念;用单位“1”表示、逐步抽象概括的分数概念教学中不可疏忽的几个问题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核心概念。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6篇
(精华)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1听了许xx老师的这节《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许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为了准备好这节课,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学态度十分严谨,值得我学习。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一、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首先从学生野餐这样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怎么分?平均分。
平均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很多老师在上本课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时费了很大的力,分数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出现的。
许老师这里引导得好,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并会说了。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个数二分之一表示。
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二、动手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构建“二分之一”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长方形的纸片,画一画折痕;构建“四分之一”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正方形的纸片;到最后的放手让学生创造“几分之一”,在圆形纸片上操作。
在整个表象的建立中,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学习。
三、内容丰富,练习设计富有趣味性。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在构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后直接插入联系巩固,判断是否二分之一。
在圆形纸片中创造“几分之一”后,适时地进行了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对分数大小初步有了概念。
最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众多实物,挖掘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似乎课的容量有些大,导致最后的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块内容想要涉及却涉及不深。
许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及时灵活的将学生的信息融为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一点我也正在努力当中。
2023最新-《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整理的5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意义等内容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巧设悬念导入,有效组织教学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习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
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从学生熟悉的平均分讲起,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二、重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度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相情愿,不能实现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我在学生认识时,先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上色,让全体学生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出示图形请同学判断能否用表21示,说一说理由。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
三、设计层次性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判断题,读写分数等基本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的相关知识,利用思考题中的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我想通过一系列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篇二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听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感触很多,《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分数与整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有很大的差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小组合作与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充分的准备与老师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领悟使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40分钟里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深深地感染了,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任老师的教学才能和教学艺术。
整节课目标明确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人体生长发育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就是分数呀!”“看,分数真有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本课“来源于生活又圆规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教育思想。
第二、学习中的思维碰撞,评价中的教学智慧。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建构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许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材料、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
习题设计“分层测试”基础题、中等题、提高题层次分明,上不封顶下能保底。
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三、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组织教学能力。
本课充分的准备让教师优秀的个人素质得以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精彩不断,既有预设的精彩也有生成的精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后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后反思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之后,我认为有必要进行一些反思和总结。
通过这次教学经验,我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意识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一些观察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
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和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感到困惑。
这表明我在教学中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没有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
另外,我发现学生在运用分数解决问题时经常出现错误。
他们容易将分数与整数混淆,而且在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我需要更加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
此外,我的教学方法也有待改进。
在这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我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例如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以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没有充分利用辅助教学工具。
我可以利用幻灯片、教具和游戏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抽象的概念和模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这样的辅助教学工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视觉和思维发展。
另一方面,我也发现我的评价方法有待改进。
我通常只关注学生的最终答案,而忽视了他们解题思路和过程。
我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题思路的培养,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最后,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学科,但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挫折和困惑。
作为教师,我应该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通过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反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结而言,通过这次《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点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点评发布时间:2023-05-29T03:53:45.219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5月作者:陈群[导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三年级重要课题,对五年级学分数的意义、运算以及初中学习分式等知识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对重庆黎芝伶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观摩课作了实录与点评.(内江市东兴区实验小学校 641112)【摘要】《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三年级重要课题,对五年级学分数的意义、运算以及初中学习分式等知识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对重庆黎芝伶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观摩课作了实录与点评.【关键词】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实录;点评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5-134-02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三年级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五年级学分数的意义、运算以及初中学习分式等知识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因此,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内江师范学院承担的四川省“国培计划(2019)——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项目骨干教师提升培训项目(小学数学)”,聘请了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小学校黎芝伶老师(以下简称师)在隆昌市大南街小学为参培教师讲授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以下是本堂课的课堂实录.片段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这节课,我们要去探讨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分数的认识).师:咱们从这个字开始探讨.(板书:分)(出示主题图)师: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活动与这个字有关?生1:分西瓜.生2:分面包.生3:分月饼.设计意图:从分数的本质出发,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图片,让学生联系实际去理解分数的“分”是什么含义,直入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点评: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抓住了分数中“分”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此阶段的学习以直观形象为主的特点,选择通过展示形象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中“分”的含义,为学生认识分数做了心理暗示.片段2:问题驱动,形成概念(出示月饼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图中显示“这个月饼太大了,我只能吃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师:什么是二分之一?师:出示图.不是月饼的一半吗?生1:不是.生2: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就表示二分之一.师:用圆片代替月饼,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帮这个小女孩儿找到月饼的二分之一,并用涂斜线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开始.(动手操作)给每个孩子都发了圆片纸,由学生独立操作,并汇报最终结果.1.平均分师追问台上学生:你的二分之一在哪儿?学生指示做好的圆片的一半.师:追问其他学生:他这样是表示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吗?生:是.师:追问台上学生:为什么表示二分之一?生:我将圆片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2.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师: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四人小组讨论.生:(讨论…)3.写法、读法师:会写吗?小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它读作:二分之一.4.初步感受分数每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师:这里的2想想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表示为.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亲历“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对“分”有比较形象具体的理解,通过追问、小组讨论的意义,通过学习的写法、读法引导学生形成对分数的初步感知,为进一步探究分数做准备.点评:设置分月饼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了现实数学的条件,有利于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分数.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数学化来进行.”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月饼,从分月饼的过程中抽象出分数“ ”,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再到抽象概念的数学化过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更容易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引导学生平均分,理解的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分数的数学本质是描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在这一教学阶段中存在分数本质知识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在教材中有“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就表示二分之一”的类似描述,这种描述实际上是曲解的分数的意义,会造成学生在对分数的数学本质的理解上认知障碍.建议教材在描述分数时严格遵循分数的本质与意义,正确描述分数.例如,可以将教材[1]中的问题描述改为“一个西瓜,哥哥吃了这个西瓜的,弟弟吃了这个西瓜的,兄弟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建议教师在授课中告诉学生在分月饼及其类似活动中分数的意义,如“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整体的 ”.其次教师提问“你的二分之一在哪儿?”的方式并不恰当,建议可以改为“你在分月饼的过程中如何表达分数?”纠正学生描述时应该改为“我将圆片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圆片(整体)二分之一.” 片段3:正反例强化,理解本质理解:三分之一.师:还是这块月饼,小朋友只能吃这一块,这块又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为什么?生:三分之一.师:三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生:将月饼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理解:四分之一.师:月饼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个小男孩要吃这个月饼的(四分之一).师:咱们现在又用方形纸代替月饼,你能表示出月饼的四分之一吗?(动手操作)师:这表示的是四分之一吗?这是谁的四分之一?师追问:为什么分法不同,可都能表示四分之一?理解:五分之一.师:你能找出下面哪些图形能用五分之一表示吗?生:能.师:为什么这些图形状都不一样,但涂色部分都能用五分之一表示?生: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五分之一.师:通过刚刚的研究,我们发现,分数跟折法无关、跟分的图形也无关,分数到底跟什么有关?4人一组讨论讨论.生1:平均分.生2:平均分的份数.生3:取的份数.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你都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意义的基础上,同样借助分月饼的活动学习、、的意义.数学智慧永远离不开数学活动经验[2].让学生参与、体验数学活动,发掘学生的数学智慧,逐渐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改变所分物体的形状与大小,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动手操作,经历“分”的过程,积累分数跟折法无关、跟分的图形也无关的经验,理解分数的重要元素是平均分的份数与取的份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数学本质.点评: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参与“分”的过程,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揭示分数的特征,让学生亲历感受分数中重要的是平均分、分的份数与取的份数,而与所分物体的形状大小无关的特点.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追问,为学生营造了平等、自由、理解的氛围,建立起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期望达到与学生有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和经验上的共识的目的[3],培养学生归纳重要信息,总结正确结论的意识.但是在这一教学阶段仍然存在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描述不准确,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描述加以纠正和完善.片段4:知识迁移,学以致用1.看图写分数(P.91做一做,第2题).2.看分数涂色.3.判断是否是四分之一.4.知道线段的几分之一,求整体,猜猜谁长谁短.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一个例题中看图写分数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从直观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分数的意识和能力;第二个例题中看分数涂色可以帮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第三、四题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分数的本质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正误意识,学会应用分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知识的强化和迁移.点评:在例题讲解过程中设置的第1、2题非常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第3题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出发,以求“迫使学生明确地面对他们的错误概念与所学过的科学原理之间的矛盾.[3] ”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老师当堂纠正其用词不当、不规范,理解不正确,采取负强化的方式避免学生出现曲解分数意义的情况.第4题让学生应用分数解答具体的实际问题,强化新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片段5:渗透数学文化,形成结构师:今天我们是这样探讨的分数的意义,那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探讨的呢?(出示PPT,展示古代分数从分东西开始出现,最初用算筹表示,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用和我国相似的方法表示分数,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分数)师: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两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四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怎样发明分数的,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分月饼的事例再次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分数的意义.点评:让孩子们理解古代的数学文化,营造数学文化气息,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思想,增强学习的兴趣.通过回应课堂起始时分月饼的事例归纳小结,可以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提炼总结的目标.黎老师的本堂课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活动教学.设置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在活动中积累经验的机会,因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自己亲历亲为的数学活动中得到的感性经验和直接经验.[5]”这些经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认知性基础.对话教学.黎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与学生的语言对话以求达到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著名对话教育思想家保罗·弗莱雷提出“对话即是在认知和再认知学习目标中将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活……对话教学并不主张教师静态地传授自己固定占有的知识,而是要求动态地去接近教学目标”[6].启发式教学.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数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教学情境,以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启迪学生主动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知识、经验和能力得以生长、发展,领悟数学本质[7].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动机激发原则、思维激活原则、问题驱动原则、情境愤悱原则、难点突破原则和质疑反思原则[8].黎老师在课堂开始时利用分月饼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步步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串嵌课堂,营造生动的学习范围,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合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强调分数中的平均分、分的份数、取的份数突破认识分数重难点;通过典例练习引发学生的质疑、思考,反思、巩固分数的意义.黎老师的整堂课体现了为“思维而教”、“思维而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注重教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思考,体现了深层教学.此外,黎老师还注重数学文化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分数的数学文化,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中黎老师教学生方法论的知识,会观察,会倾听,会欣赏,会点赞,教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课堂有掌声、笑声、歌声,课堂充满温馨,学生的情感自然流淌,呈现了真实的、多元化的课堂.这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课堂.。
分数的初步认识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认识分数——几分之一”,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对后面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课后,我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做了以下反思: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开始,我以“拍手游戏”引入,再提问:怎样公平公正的分?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学生不拍手,质疑:“为什么不拍手”生:“因为不够一个”,再质疑:“那能分多少呢?”生:“半个”。
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
此外,由于我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每一部分的教学感觉都是点到为止,有种过过场的感觉,都差一点点火候。
具体表现在:1、“平均分”的意识渗透不够,学生感触不深。
2、学生二分之一的意义掌握不到位,不会用一句话来表达。
应该在认识二分之一时多下功夫,这样会使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帮助学生理解。
这点应该让学生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是2份,取1份,才是二分之一。
并且指出空白部分也是二分之一。
还有分数的意义,应该多让学生说,个别说,全班说。
3、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折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课前也曾设想,但是考虑到学生大多只能折出一些含偶的分数比如: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等,而七分之一、九分之一这些含奇分数一般很难折出,我担心这一环节会太耗时,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所以就没有加上。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看法和反思,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梁任旺小学吕沙2010.11。
《认识分数》评课稿15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15篇【荐】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分数》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分数》评课稿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评课稿主评:xx这节课是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简单,如果单纯的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以来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漆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下面我做一个简单的点评,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合理,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同时,漆老师还准确地抓住分数和出发这个教学重点,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进行练习等教学过程,进行了()次有效的强化,关键的知识得到落实。
漆老师对教学素材做了个性化处理。
这节课的`开始从把8个蛋糕、4个蛋糕、到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最后到3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蛋糕的多少?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动手分圆片。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不仅体现了“在做中积累数学经验”的主题,而且学生个性在小组活动中得到表现,张扬思维个性化。
郭长有评:同时制成分蛋糕的动画课件,这样的演示更能让学生明白分蛋糕的过程,使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既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孙志忠评:对于本节课也有一些看法,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在主动方面:这节课的内容较简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还可以把更多主动权下放。
例如:在后面总结规律的时候,教师大可不必一步步带着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老师适时的点拨即可。
分数与除法”重难点强化的次数不够,后进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不是都理解了呢,学生的个性是不是都得到了体现,是不是还有泡沫?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团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增加一次小组活动讨论,多一次“做”数学的机会:是提出问题:对于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你有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整理《分数的初步熟悉》的评课稿今日听了陈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楚,环环相扣。
《分数的初步熟悉》这一课是同学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同学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忙同学把握概念、理解概念。
陈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同学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沟通,让同学经受熟悉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精确把握目标,导同学主动学习,详细表现在:一、注意同学对学问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陈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同学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
让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表示出自己所发觉的分数。
不仅让同学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受,专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同学供应“做”数学的机会,在详细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沟通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使同学的才智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老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学问,使同学制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学问和对事物的理解。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同学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的大小。
陈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精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整节课,同学的学具能合理多次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青岛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是学生感兴趣的人体结构变化图,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蔺老师紧紧抓住课本情境图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知识,不但初步认识了分数,同时也了解了不同时期人体各部分比例的变化情况。
课堂上,蔺老师充分运用形象和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理解分数的意义,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大家都知道“平均分”是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是分数产生的前提条件。
下面我重点说说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落实这一点的。
老师运用了三个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重视。
第一次是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唤醒原有的平均分的经验,为初步认识分数做好了合适的认识铺垫。
这一次是在研究“一半怎样表示?”时,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操作,折出圆的一半,让学生认识到“一半”是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得来的,明确只要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
为下一步理解打下基础。
第二次是围绕不同图形的二分之一展开第二层次的重视“平均分”。
也就是老师设计的这个环节:老师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表示二分之一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时,问了这样一句话,看着这些作品,你有疑问吗?我觉得这样的设计非常好,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中有一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涂色的部分大小、形状都不同,为什么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呢?老师呢,就顺势接过话茬说:“对呀,这是为什么呢?”引起学生的思考,逐渐明确了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单位“1”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平均分成了几份。
第三次是通过“平均”和“不平均”的对比,又一次强化了对平均的认识。
这一次是在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二分之一?”中完成的。
通过这三次的强化,学生头脑中肯定会留下较深刻的“平均分”的概念,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老师处理得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初步认识》点评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发挥
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力得到了提升。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新课程理念有机的渗透到课堂中来,正如新课程标准
所说: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说说自己听
了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张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在生活实际问
题出现时,将分数引进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很自然的体会
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
分数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作以讲解,时机
恰到好处。
数学知识要由浅入深,在学生形成了对分数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
动手操作,深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即:将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
份就是1/2,与形状、大小无关。
若此时教者能将一张纸再拓展到一个西瓜、
一箱苹果会更高。
本节课的高潮部分是设计几分之一。
张老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
足够的空间,训练课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思考
张老师再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顿时得到点燃,很快的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教师顺水推舟,
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总之,张老师的这节课很成功,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