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1

合集下载

“函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函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函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函数说课稿《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数学》第一册(上) 的第二章为函数,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必修课的函数部分编写的。

一、本单元课时安排:共 9 个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函数、函数的表示法、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第二部分包括指数、指数函数;第三部分包括对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举例。

共约 30课时。

二、本单元课程价值及达成度:(一)课程价值:(1)知识构建功能:函数是数学的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

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课程,而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等学科也是以函数的基础知识作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

它与中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密切相关,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及其图象就属于函数的内容,高中数学中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内容的主体,通过这些函数的研究,能够认识函数的性质、图象及其初步的应用。

1/ 8后续内容的极限、微积分初步知识等都是函数的内容。

理科限定选修内容有极限、导数,文科限定选修内容有导数,这些内容是函数及其应用研究的深化和提高,也是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工农业生产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

故本章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能力培养功能:通过对函数相关概念的学习,如(函数、反函数、单调性等)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通过对函数的表示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通过对第二章应用题讲解,可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建模能力。

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问题转化能力。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200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200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高中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

高中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

高中数学教案人教版目录目录
第一节:函数和方程
1.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1.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1.3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4 微分与积分初步
第二节: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
2.1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3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2.4 空间几何体的计算
第三节:概率与统计
3.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2 概率的计算方法
3.3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4 样本调查与数据分析
第四节: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4.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4.2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4.3 序列极限和级数的收敛性
第五节:解析几何与向量
5.1 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5.2 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5.3 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的关系
5.4 几何向量的应用
第六节:数学的应用与建模
6.1 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
6.2 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处理
6.3 数学的应用研究和发展趋势
以上为高中数学教案的大纲目录,具体内容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进行安排和展开。

(完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一、课程结构的变化1.课程结构的设置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

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高中数学全册教案

高中数学全册教案

高中数学全册教案
章节:开学第一课-初识数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能够判断数列的性质并进行分类;
3.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三、教学重难点:
1.数列的定义和分类;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的联系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
2.授课:讲解数列的定义、分类及相关公式;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引导学生探讨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归纳数列的特点和求解方法。

五、教学资源:
1.教科书;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数列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数列的理解;
3.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七、教学反思:
1.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对数列概念和分类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
2.学生在实际解题中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3.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维拓展,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及教学目录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及教学目录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及教学目录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及教学目录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为依据,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本大纲所确定的数学教学目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遵守规定的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l.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以及数学经验、志趣上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从中体会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应该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教学中要注意阐明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古今数学成就,以及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3.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国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发扬这种传统。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数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教案主题:(课时编号、课题名称、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安排:
1.导入(5分钟)
...
2.讲授与引导(30分钟)
...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
...
4.拓展延伸(15分钟)
...
四、教学评价:
(1)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评价方式:以课堂练习、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
(3)评价依据: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对此次教学做出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解题方法。

教案撰写人:(姓名)教学时间:(日期)。

数学试讲教案提纲高中

数学试讲教案提纲高中

数学试讲教案提纲高中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解法;
3. 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带领学生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和应用。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2. 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等;
3. 演示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练习(2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包括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能够灵活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1.微积分:根据函数特性来学习分析微分、积分,求定积分,进行应用题训练;2.概率:概率的定义与性质,基本分布,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3.统计数学:均值方差,卡方检验,相关系数与回归分析,凸优化解决数学问题等;4.几何:二维空间的几何关系,三维空间的体积关系;5.数论:素数与整除性质,有理数的运算及性质;6.解析几何:直角坐标系下的几何关系,经典几何形状的定义与求解;7.代数学:多项式,二次曲面分解,复数及其运算等;8.数学组合与算法:数学组合,分支程序设计;9.数学地理学:地球表面的经纬度形式,球面曲线,投影及其变形,空间分析等;10.抽象数学:集合论、对象的结构和表示方法、逻辑学和数学归纳理论、数学模型、数论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获得乐趣;3. 培养学生正确、系统地认识和概括数学知识,并将其抽象和概括成定律和模型;4. 激发学生实践发现、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兴趣;5. 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提问引导和学生发言为辅,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2. 充分利用实物、实验和计算机技术,突出实践,增强学生的训练;3. 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性活动,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建立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模式;6. 通过开展数学竞赛及科技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7. 利用网络教学,进行多媒体教学,突破时空距离的限制,拓展视野。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主题: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解的判别式;
3. 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
3.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判别式的理解和应用;
2. 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法、配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3. 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引入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小组合作,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五、教学过程
1. 授课: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实践: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性质。

六、教学评价
1. 各类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2.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
3.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2. 电子教学资源;
3. 教具和实验设备。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3.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一、课程结构的变化1.课程结构的设置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

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1可转换。

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免费下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免费下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总2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简介

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简介

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简

田载今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
【年(卷),期】2000(000)009
【摘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以下简称《高中数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写的。

全套书分三册(其中第一、二册均分上、下两个分册),分别供高中三个年级使用。

《高中数学》第一册(上)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直接衔接,供高中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使用。

这册书包括三章内容,约15万字,共需65课时。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田载今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新旧教材的比较与研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教材研究 [J], 潘振嵘;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简介 [J], 张劲松;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 第二章“函数”简介 [J], 章建跃;
4.新旧教材的比较与研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
数学第一册(上)》教材研究 [J], 潘振嵘
5.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简介 [J], 田载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一、课程结构的变化1.课程结构的设置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

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基础知识是指: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技能。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位置和大小;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本质。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高中数学中所培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指: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

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

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

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大纲阐述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其含义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第2版)的提法:(1)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3)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4)灵活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了能力。

必修课:1.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集合。

子集。

补集。

交集。

并集。

逻辑联结词。

四种命题。

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2.函数(30课时)映射。

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奇偶性。

反函数。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指数函数。

对数。

对数的运算性质。

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方法,并能利用函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不等式(22课时)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解法。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某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a+b|≤|a|+|b|。

4.平面向量(12课时)向量。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实数与向量的积。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线段的定比分点。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平移。

教学目标(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5.三角函数(46课时)角的概念的推广。

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

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5)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 x、arccos x、arctan 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实习作业以测量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6.数列(12课时)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7.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两条直线的交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实习作业。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圆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8)实习作业以线性规划为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圆锥曲线方程(18课时)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