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
儿科门诊输液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儿科医学论文
儿科门诊输液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儿科医学论文儿科门诊输液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张莉摘要近年来,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不断增加,尤其以儿科护士输液时发生率最高。
暴力的原因来源于患方、护士、环境及支持系统不足,医院应加强培训,制定应对、干预、控制暴力事件的预案、制度和规范,以提高儿科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
关键词工作场所暴力;儿科护士;应对策略doi:10.3969/世界卫生组织将工作场所暴力定义为卫生保健人员在其工作场所所受到的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或含蓄的挑战,包括侮辱、攻击、折磨、威胁、伤害他人身体、性攻击、破坏医院或个人财产、干扰正常工作秩序等。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于医院其他医护人员[1],尤其以儿科护士输液时发生率最高。
据调查,大部分的门诊输液护士遭遇过工作场所暴力,暴力的方式包括语言暴力、肢体暴力、威胁、摔砸物品,其中语言暴力发生率最高。
本文旨在分析儿科门诊输液护士受暴力侵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
1原因分析1.1患儿及家长因素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促、来势凶险、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而且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患儿患病家长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急躁情绪,希望能够明确诊断,及时用药,以免影响治疗,因此家长的心理等待时间常常小于实际等待时间。
门诊输液从交费、登记到打针,排队的现象常常存在,在输液高峰期甚至需要等待数个小时,常常导致家长的不满与抱怨。
再者,很多家长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过高,穿刺时要求一针见血,输液时希望药到病除。
对治疗和操作的效果难以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若重复穿刺、症状未缓解或者病情反复时家长会盲目归因,质疑甚至是迁怒于医护人员。
1.2护士因素小儿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大,是一项集技术含量、临床经验、操作环境、操作者素质等多种因素于一身的专业性操作。
部分静脉穿刺护士相对年轻,技术欠熟练,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很容易导致家长的不满、责骂或威胁。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对策
能力 , 实现在赛 中学 、 在赛 中教 、 在学 中赛 、 赛教学相长 的 良性循环 。
【 2 】 邢 晓玲 , 张丽霞 , 康玉萍 , 等. 全 国职业 院校技 能大赛首届护理技能 比
赛的回顾 与反思叨. 卫生职业教育 , 2 0 1 1 , 2 9 ( 2 3 ) : 1 0 6 — 1 0 7 . A
个重要 的行业 问题 和社会问题 。针对此问题 , 本 文就儿科护 士
工作 场所暴力发生的时间多在晚上 , 护 士在 上夜班时遭受
暴力攻击 的比例较高嘲 。夜间暴力事件 多的原 因与夜间来就诊
的患儿多为急危重症 , 家属情绪急躁有关 。夜班 时间护理人员 配备少 , 若此时护士服务态度生硬 、 护理技术不精湛 , 较易遭受 息儿家属 的辱骂等 。儿科病房 是护士暴力事件高发 的地 点 , 其 次为护士站 , 在2 7 2 起暴 力事 件中 , 4 7 . O %发 生在 病房 , 2 6 . O %发 生在护士站 , 1 1 . 3 %发生在治疗室 , 1 5 . 7 %发生在走廊 。
Vo 1 . 3 3 2 01 5 No . 1 4
儿 科护士遭受工作 场所暴 力 的原 因 、 影 响 因素及对策
王 雪 梅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定 西医院 , 甘肃 定西 7 4 3 0 0 0 )
摘 要: 近年 来 , 护士遭 受工作场所暴 力越 来越 多, 已成为严重 的 医疗行业 问题和 社会 问题 。介 绍 医院工作场所 暴力的概
导致儿科 工作场所暴 力 的原 因很多 , 包括 患儿死 亡 、 诊疗 费用太高 、 候诊或治疗时 间太长 、 护士穿刺技术差 、 护士服务态 度差等 。儿科住 院部是 2 4小时值班制 , 急危重症患儿 多 , 新生 儿及婴幼儿血管细 、 穿刺难度大 , 且患儿病情变化 快 , 治疗过程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象日渐严重,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儿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本文将就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改善儿科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1 频发的身体暴力在儿科护士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家长因为孩子病情严重或者其他原因而情绪激动,甚至有些家长会对护士进行身体上的攻击,比如推搡、打骂等行为。
这种身体暴力不仅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给护士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1.2 口头暴力影响心理健康1.3 环境暴力导致工作压力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不仅来自于家长,还有来自于工作环境的暴力。
比如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不文明现象,比如急诊室的拥挤、恶劣的医院环境等,这些都会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加重护士的工作负担,增加了工作中遭受暴力的可能性。
2.1 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面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暴力情况,儿科护士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对危险情况,比如在工作中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比如在遇到暴力行为时,及时报警、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等。
2.2 加强儿科护士心理辅导针对儿科护士遭受口头暴力和环境暴力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医院应加强心理辅导的力度,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医院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心理疏导机构,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2.3 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权责,保障儿科护士的工作权益。
对于家长等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的对象,医院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加强安保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等,防范和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2.4 提高医患沟通水平医患之间的沟通是避免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
医院可以加强医患沟通的培训,提高护士和医生的沟通技能,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减少因为误解和沟通不畅所导致的暴力事件。
2.5 加强法律意识和保护对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儿科护士,医院和相关部门应积极保护其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让暴力行为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和制裁,给予被害儿科护士以强有力的保护。
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
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急诊护理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它需要护士具备协调、应急、思维敏捷、指导、辅助和鼓励等多种能力。
在急诊场所,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从病人家属情绪波动到暴力威胁等各种问题。
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心理调适在急诊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病人和家属的情绪。
一些病患或家属可能因为疾病、财务或其他原因对医院和医护人员产生不满甚至冲动。
在对待这些困难时,急诊护理人员必须保持情绪稳定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二、提升沟通技巧急诊护理人员需要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误解或忽略情况,这可能导致冲突与暴力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理人员需要运用专业技巧,如有效地倾听、展示理解、利用非语言沟通等方式,以确保与病患和家属的互动保持和谐,线如不理解,可请懂得外语的同事协助进行沟通。
三、加强自我保护由于急诊环境紧迫,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如器械故障、地震、火灾等。
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理人员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以及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及时报警和求救,如果遇到攻击,一定要及时呼喊救援和紧急求救。
四、加强培训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十分紧张,可能会发生各种外来的挑战。
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暴力威胁。
人们需要培训抵御暴力、伤害等工具,以及提高处理不同情况的技能和知识。
五、建立合理的环境急诊护理人员是医护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需要为护理人员提供适宜的工作区域和环境。
例如,医院可以装置摄像头、安保系统和警报器,以及加强保安培训,或许医院还可以制订相应的指南和流程以应对不同的暴力事件。
总之,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医院应该积极制定强有力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以应对恶劣情况和新形势。
护士要提高个人能力并优化自身沟通技能,加强自我保护和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
门诊突发暴力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门诊突发暴力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门诊突发暴力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以确保门诊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预案1. 应急响应- 当门诊发生突发暴力事件时,立即通过紧急警报系统通知所有工作人员。
- 联系当地警察局报警并提供准确的事件信息。
2. 保护人员安全- 门诊工作人员在发生突发暴力事件时应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
安全区域的位置应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指定。
- 在安全区域内,工作人员应保持安静,避免暴露,并密切注意警报通知,等待警方到达。
3. 患者疏散- 根据情况,门诊工作人员应组织患者疏散并引导他们前往安全区域。
- 在疏散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保持冷静,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秩序。
4. 与警方合作- 门诊工作人员应积极与到场的警方合作,提供事件信息和可能的线索。
- 遵从警方的指示和建议,协助他们进行事件处理和调查。
5. 事件记录- 门诊应当设立事件记录表,详细记录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事件经过。
- 所有与事件相关的证据和文件应予以妥善保管,以备追溯和调查。
处置流程步骤1:确认事件1.1 接到紧急警报后,立即核实事件发生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1.2 与其他工作人员沟通,明确事件情况,并推测可能的危险和威胁。
步骤2:保护人员安全2.1 将所有工作人员迅速转移到指定的安全区域。
2.2 避免与暴力行为者接触,保持安静,等待警方到达。
2.3 如果人员受伤,提供急救并保持通讯畅通。
步骤3:疏散患者3.1 组织工作人员引导患者前往安全区域。
3.2 保持秩序,避免恐慌和混乱。
3.3 在疏散过程中,对于行动不便或需要特殊照顾的患者,提供额外支持。
步骤4:与警方合作4.1 与到场的警方沟通,提供详细的事件信息。
4.2 遵从警方的指示和建议,协助他们进行事件处理和调查。
步骤5:事件记录5.1 设立事件记录表,详细记录事件过程和参与人员。
5.2 妥善保管与事件有关的证据和文件,以备追溯和调查。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门诊突发暴力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旨在保护门诊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医疗场所化解暴力的沟通策略
医疗场所化解暴力的沟通策略医疗场所是一个专门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发生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暴力事件。
为了化解医疗场所的暴力,医务人员需要合理的沟通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化解医疗场所暴力的沟通策略。
1.接纳和倾听:首先,医务人员需要倾听并尊重患者的观点和感受。
他们可能因为疾病、忧虑或其他问题而感到紧张和愤怒。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求,并表达出理解和接纳。
2.注意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在化解暴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医务人员应该注意他们的姿态、面部表情和声音的语调。
他们的姿态应该友好且放松,面部表情应该展现出理解和同情,语调应该平和而稳定。
这些非语言信号可以帮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友善和支持。
3.清晰明确的语言:医务人员应该使用简单、清晰和明确的语言与患者沟通。
他们应该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复杂的专业术语,以免患者产生困惑或不满。
同时,医务人员应该注意他们的语境,并避免使用过激或指责性的语言。
4.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医务人员应该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情绪和不满。
他们可以询问患者对于治疗方式或医疗决策的意见,并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当患者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可和重视时,暴力行为的可能性会减少。
5.提供信息和解释:医务人员可以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他们可以通过提供详细的信息和解释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不满。
医务人员应该确保患者理解他们的决策和建议,并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和疑虑。
7.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后,医务人员需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他们应该尊重每个患者的尊严和权益,并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通过建立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医务人员可以减少患者的不满和暴力行为的可能性。
总之,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沟通策略来化解医疗场所的暴力。
这些策略包括倾听和接纳、注意非语言沟通、清晰明确的语言、鼓励患者表达情绪、提供信息和解释、寻求第三方的帮助以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这些策略,医务人员可以创造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医疗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门诊暴力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近年来,门诊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的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门诊暴力事件,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的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门诊暴力事件的防范意识;2. 建立健全门诊暴力事件应急处理机制;3. 确保在暴力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采取应急措施,降低损失;4. 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
三、预案内容1. 组织机构(1)成立门诊暴力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门诊暴力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①现场处置小组:负责现场暴力事件的处置,包括人员疏散、现场控制、医疗救治等。
②安全保障小组:负责现场安保工作,确保医护人员及患者安全。
③医疗救治小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④宣传引导小组:负责对现场进行宣传引导,稳定患者情绪。
2. 预防措施(1)加强门诊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应对暴力事件的能力。
(2)严格执行门诊挂号、就诊、缴费等流程,避免患者情绪激动。
(3)在门诊大厅、卫生间等易发生冲突的区域设置安全提示牌。
(4)加强门诊区域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暴力行为。
3. 应急处置流程(1)发现暴力事件时,现场处置小组立即进行现场控制,疏散患者,隔离施暴者。
(2)安全保障小组加强现场安保,确保医护人员及患者安全。
(3)医疗救治小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必要时送往医院急诊科。
(4)宣传引导小组对现场进行宣传引导,稳定患者情绪。
(5)领导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 后期处置(1)对暴力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原因,完善预防措施。
(2)对受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协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3)对施暴者依法进行处理。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门诊暴力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2. 医院各部门应按照本预案要求,加强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3. 医院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预案有效执行。
门诊暴力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的安全,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门诊暴力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的安全。
2. 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
3. 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门诊暴力事件的能力。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 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4.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四、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门诊暴力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门诊暴力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处置、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
(2)医疗救治组:负责伤员救治、心理干预等工作。
(3)信息报送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相关信息。
(4)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交通保障等工作。
五、预案措施1. 预防措施(1)加强门诊区域安保力量,提高安保人员素质。
(2)加强门诊区域监控设施建设,确保监控覆盖范围。
(3)开展门诊暴力事件应急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4)制定门诊暴力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小组职责。
2. 应急措施(1)发现门诊暴力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处置组迅速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控制,防止事态扩大。
(3)医疗救治组对受伤人员立即进行救治,并协助警方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控制。
(4)信息报送组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5)后勤保障组做好物资保障和交通保障工作。
(6)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
3. 后续处理(1)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对受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门诊部负责组织实施。
2. 医院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做好门诊暴力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门诊暴力应急预案的实施,提高医院应对门诊暴力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的安全,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
急诊场所暴力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急诊场所可能发生的暴力事件,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2. 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3. 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急诊场所暴力事件的能力。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急诊场所暴力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协调指挥和监督评估;2. 设立应急小分队,负责现场处置、警戒、救护等工作;3. 设立应急联络组,负责信息收集、报告、协调等工作。
四、预案内容1. 暴力事件预防(1)加强急诊场所安全管理,完善门禁制度,确保人员出入安全;(2)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矛盾;(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暴力事件的能力。
2. 暴力事件应急处置(1)现场处置1)发现暴力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小分队迅速到达现场;2)对暴力人员进行控制,确保现场秩序;3)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并通知相关部门;4)对暴力事件现场进行警戒,防止事态扩大。
(2)警戒1)对暴力事件现场进行警戒,确保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2)协助警方对暴力事件进行侦查。
(3)救护1)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确保其生命安全;2)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4)信息报告1)应急联络组立即向医院领导、相关部门和警方报告暴力事件;2)及时向患者及家属通报事件情况,做好安抚工作。
3. 暴力事件善后处理(1)对暴力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3)对受伤人员进行赔偿;(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其应对暴力事件的能力;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六、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急诊场所暴力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2. 医院各部门应积极配合预案的实施;3.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摘要】儿科护士在工作场所经常遭受暴力的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首先描述了儿科护士遭受暴力的现状,包括身体和言语上的暴力。
暴力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患者和家属情绪激动、医疗资源紧张和人员短缺等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探讨了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安全培训和提升沟通技巧。
还提出了改善工作场所安全的建议,如加强设施设备的更新和优化。
强调了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要性,建议医院加强心理辅导服务。
结论指出,儿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儿科护士的安全。
【关键词】儿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原因、策略、安全、建议、心理健康、重视、解决、保护、安全措施。
1. 引言1.1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儿科护士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负责照顾年幼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儿科护士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事件的现象逐渐增多,这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就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面临着各种形式的暴力,包括言语辱骂、肢体冲突甚至被袭击的情况。
暴力行为不仅给儿科护士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工作疲劳和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这些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儿科护士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造成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患者家属的不理解和情绪失控、工作环境的压力过大和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工作场所安全机制,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心理支持,加强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促进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等方面。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儿科护士的安全,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在工作场所内发生的各种身体、语言或心理方面的威胁、恐吓、殴打或行为,其目的是对员工施加伤害。
作为医护人员中的一员,儿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也面临着工作场所暴力的风险。
本文将分析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儿科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一员,承担着对儿童患者和其家人的护理工作。
在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时,儿科护士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例如年龄小、对疾病理解不深、大多需要亲属陪同等情况,在处理工作中可能会引发家长的情绪波动和不理解,导致冲突的发生。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可能性较高。
在儿科护士工作中可能遭受的暴力行为包括言语暴力、肢体暴力和心理暴力。
言语暴力主要表现为患者家属对护士的不尊重、无理取闹、言语辱骂等;肢体暴力则是包括推搡、打骂、动手攻击等直接伤害人身安全的行为;心理暴力则是通过恶意言语、威胁、恐吓等方式对护士进行精神上的攻击。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遭受暴力行为,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这些暴力行为的发生也会对医疗团队的整体氛围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二、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患者家属的不理解和情绪波动。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可能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多次交流,而部分患者家属对患病事宜不了解,情绪波动较大,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不合理要求或进行言语上的攻击。
2. 工作压力过大。
医院中儿科病房通常情况下人满为患,医护人员常常需要面对多个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工作压力较大,而家属的不理解和情绪波动可能使护士感到更加沮丧和疲惫。
3. 医患关系的矛盾。
由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部分患者家属可能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和担心,产生了对医护人员的不满和敌意,由此所产生的矛盾可能形成暴力行为。
4. 社会环境的影响。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摘要】儿科护士在工作场所面临暴力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即儿科护士遭受暴力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接着分析了暴力的原因,包括病人家属情绪失控、工作压力大等因素。
暴力行为不仅给儿科护士带来身心伤害,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的安全机制、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等。
总结了目前的问题,展望未来,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保障护士们的工作权益和身心健康。
希望借助这些对策建议和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提升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儿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原因、影响、应对策略、预防措施、总结、展望、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工作中承担着照顾儿童患者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逐渐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工作场所暴力不仅对儿科护士个人造成身心损害,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甚至可能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了解暴力发生的原因,分析暴力对儿科护士及患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有效应对这一问题,维护儿科护士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
1.2 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我们应当深刻意识到工作场所暴力对儿科护士的严重影响,这种暴力不仅会导致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还可能影响其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工作场所暴力也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儿科护士遭受暴力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方案,以保障护士的权益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3 研究目的儿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形式的暴力,包括言语恐吓、身体攻击甚至死亡威胁。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
儿科护士是医院中对病人最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之一,其工作特点包括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以及与患儿朝夕相处等。
然而,目前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象日益严重,给其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从儿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语言暴力、行为暴力和心理暴力。
语言暴力包括指责、羞辱、恐吓等言语攻击;行为暴力包括推搡、打骂、伤害等具体行为和威胁性姿态;心理暴力则较为隐蔽,主要包括恶意传言、疏远和排挤等形式。
造成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是患儿及其家属的情绪因素,包括情绪波动大、心理压力大、自我期望过高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不理性的言语和行为。
其次是医疗环境的因素,如排队等候时间长、医患矛盾加剧等,这些都会增加双方情绪的紧张程度。
另外,医院管理机制不健全、医护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医护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也是导致儿科护士遭受暴力的重要因素。
为了减少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应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加强医护人员安全培训和心理疏导,提升其应对暴力事件的能力。
其次,加强医护人员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其言行规范和职业素养。
再次,改善医院管理机制,完善医院安保措施和应急处理机制。
最后,加大对暴力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对暴力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其成为一种不可取的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从医患关系、文化教育、管理机制和安保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
儿科急诊护士遭受暴力伤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儿科急诊护士遭受暴力伤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关键词儿科;急诊室;护士;暴力袭击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医院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场所所受到的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的明确或含蓄的挑战[1]。
依据WHO的定义将工作场所暴力分为心理暴力和身体暴力两类,其中心理暴力包括口头辱骂、威胁和语言的性骚扰(无身体上的接触),身体暴力包括打、踢、拍、扎、推、咬及躯体的性骚扰(有身体的接触)。
医院工作场所以心理暴力为主[1],护士是主要受害者之一,儿科、急诊、门诊、内科是医院场所暴力的高发科室[2],其中儿科(80%)的发生率最高[3]。
我院是一所专科性的儿童医院,急诊室作为医院的“窗口”,自然也成为了暴力发生率最高的科室。
现就本科两年来的暴力事件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科共有护士44名,女性43名,男性1名,年龄在19~40岁,平均年龄23.8岁,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17人,5年以下的27人。
本科承担了全院的门急诊输液、留观任务。
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两年间,共发生暴力事件156起,其中心理暴力146起,身体暴力10起。
护士遭受心理暴力伤害达100%,身体暴力5年以下的护士占80%,5年以上的护士占20%。
2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分析2.1患儿及家属方面2.1.1患儿家属的心理表现为焦虑、急躁、紧张现在每个小孩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孩子生病,家属普遍表现为焦急,孩子表现为恐惧,不配合治疗。
有些家属把小孩的病说的很严重,希望引起医生的重视,不要误诊或漏诊,明确诊断,以免影响治疗。
有些家属因陪小孩看病耽误了工作时间,也表现的很急躁,不愿多处排队等候,希望走一条绿色通道,早看病、早治疗。
而医院的实际情况却是处处需排队,家属的心理候诊时间常常大于实际候诊时间,很容易导致家属的不满。
如果患儿病情危重,家属表现的更加焦虑不安,这种心情如果没能得到舒缓,很容易触发他们的过激行为。
2.1.2家属的期望值高现在的父母过于疼爱子女,希望护士的操作能将患儿的痛苦降到最低,希望药到病除。
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摘要】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卫生问题,暴力不仅破坏卫生人员的稳定,阻碍卫生事业的发展,门诊又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病人救助的第一线,也是一个忙碌、焦虑而充满变化的复杂的工作环境,因此,认识医院暴力的现状和原因,了解预防和应对措施,对门诊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门诊工作场所暴力护士患者【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32-011.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是指卫生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和攻击,从而造成其安全、幸福和健康的明确或含蓄的挑战[1],包括心理暴力和身体暴力两种,心理暴力是指故意用力反对他人或集体,导致对身体、脑力、精神、道义和社会发展的损害,包括口头辱骂、污辱、威胁、攻击、折磨和语言的骚扰。
身体暴力是指以体力攻击导致身体及心理的伤害,包括打、踢、拍、扎、推、射、咬等暴力行为,还包括躯体骚扰和强奸[2]。
2.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水平医院本应是生命的港湾,近年来却成了暴力行为的频发之地,医务人员躯体遭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的次数逐年增加,医务人员人人自危,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2003年至2012年,全国共发生恶性暴力伤医事件40起,2012年达到顶峰共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
其中,行凶者多数为愤怒的患者家属,值得关注的是,受这些相关事件的影响,参与调查的316家医院中,28.4%的医务人员倾向选择自我保护性诊疗方式,接近40%的医务人员表示,因为医院暴力频发有过放弃从医的念头或计划转行。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总体的发生率为64.3%,其中心理暴力为86.1%、身体暴力20.9%、性暴力11.5%。
3.门诊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3.1暴力发生的根源,医德医风问题也是其中之一,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不仅发生率高,而且发生原因复杂,既有医患双方的因素、也有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背景,医疗事件的发生,是原于医院和病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和沟通的危机,服务理念也是发生暴力事件的一个非常常见的直接原因,医疗服务质量不到位,医护人员收受“红包”以及过度检查、治疗收取高额诊疗费等问题的存在,成为引发“医患关系”问题的导火索,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医患关系紧张逐年增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在频发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的占不到20%,其他80%均缘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成因及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是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
医疗纠纷表现形式趋于暴力化,已严重威胁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和生命。
尤其是接诊患者较多的科室,工作中既要承当医疗风险,又要承受工作场所暴力所引发的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体验。
因此这些都要求医务人员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较高的医疗护理水平,敏捷的思维,快节奏的工作效率。
我院2002—2021年先后发生6例,为此我院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分析了其原因及建立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近年来明显降低了发生率。
1医院工作场所发生暴力的高危原因1.1医疗费用问题医疗费用是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医疗费用增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当病情未及时缓解或疗效不满意时,不合理的收费、检查均是引发暴力、纠纷的理由。
1.2治疗效果不满意治疗效果达不到患者的期望值,局部病人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对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响不理解,或对病情恶化不能接受引发纠纷,甚至导致纠纷升级。
1.3医德医风效劳问题有的医务人员对危重患者司空见惯,尤其对抢救效果不佳的患者易出现倦怠情绪,操作较慢,态度冷漠,个别医务人员的自律性较差,不注重言谈举止、仪表仪容,言谈随意,削减了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程度,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质疑,产生担忧或不满。
1.4医患沟通问题医护人员忙于抢救或完成工作,忽略了履行医疗告知义务,或者告知不到位、不及时,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其病情缺乏全面的了解,假设没有合理的诉求渠道,可能让事情极端化。
1.5就诊环境就诊环境嘈杂;诊室太少;医务人员较少;患者较多;接、分诊不到位;没有独立缴费、取药窗口;化验、检查报告单出具不及时;住院没有床位;熟人插队等原因易使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而引发不满情绪。
1.6患者及家属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信息的不对称,让他们在知情权方面处于弱势,候诊时间较长,加之患者病情重或疼痛,要求没有满足,治疗结果与其预期有较大差异时。
1.7诚信危机近年来有些患者家属对医院有偏见,往往带着疑心的态度,不管是不是医院的责任,一旦发生不满,就是医院责任,找医院麻烦。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况及对策分析儿科护士一直是临床医院中最受尊敬和重要的护理工作者之一,他们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然而,现实生活中,儿科护士却常常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及对策。
近年来,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据统计,超过60%的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遭受过暴力,其中大部分是语言暴力和威胁行为,也有不少的身体暴力,甚至危及性命。
儿科护士遭受的暴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1. 言语辱骂:患者或家属对儿科护士进行恶言相向,甚至谩骂、辱骂。
2. 打伤踢打:有些工作不理性的患者或家属动手打伤、踢打、推搡儿科护士,甚至会在家长或其他医护人员的面前打人。
3. 威胁:有些患者或家属通过威胁儿科护士或其家属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威胁烧车、砸门等。
4. 投诉:有的患者或家属出于不满而投诉儿科护士,导致他们的工作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1. 对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遭受暴力后,一些儿科护士会感到心理压力很大,表现出情绪低落、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 影响儿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遭遇暴力事件后,儿科护士可能会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这不利于保证医院的工作积极性。
3. 对医疗服务质量造成影响。
遭受暴力的儿科护士可能会对患者的照顾产生偏差,这会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1. 建立安全机制。
医院需要建立安全隐患分析工作机制,针对工作场所暴力危险因素,开展评估、分析和治理,为儿科护士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2. 提供心理支持。
医院需要配备心理咨询师,帮助儿科护士解决心理问题,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3. 加强培训教育。
针对儿科护士可能遭遇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医院应当加强培训和教育。
通过提高儿科护士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4. 强化惩罚措施。
医院需要制定明确的惩罚措施,对于对儿科护士进行暴力和辱骂的患者和家属,实施有效的处罚,以维护医院的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挂号开 始到输液 结束 , 家 长要 经过
2 . 4 加强工作场所暴力知识培训 , 实行“ 零容忍 ” 政策 “ 零容 忍” 策略 即要不断完善对工作 场所暴力发 生的 征兆 、 危险信号 、 原 因及后果 的有效处 理措施 。成立
环境 嘈杂 、 压力 大等 常常使 护士 在操 作 时忽 略 了与家
1 . 1 患儿及 家长 因素 儿科 疾病具有起 病急促 、 来 势
凶险 、 病情变化快 的 特点 , 而 且 病 家长普遍存 在焦虑 、 紧张 、 急躁情绪 , 希 望能够
作者单位 : 2 1 5 0 0 3 苏州市 张莉 : 女, 硕士, 护师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理部
需要等待数 个小 时 , 常 常导致 家 长 的不 满与抱 怨 。再 者, 很多家长缺乏相应 的医学知识 , 对 医护人员 的期望 值过高 , 穿 刺时要求 一针 见血 , 输 液时 希望 药到 病 除。 对治疗和操 作 的效 果难 以作 出客 观公 正 的评价 , 若重 复穿刺、 症状未缓解或者病 情反复 时家长会 盲 目归 因,
长的沟通或 沟通欠佳 , 家长 认 为护士 表 情冷漠 或 服务
不到 位 。 遇到情 绪激 动 的家 长有 些 护士 更不 愿 , 也 不
直接为临床护理 工作 出谋 划策 , 形 成 强大 的 向心力 和
凝聚力 ] 。 良好 的护理 团 队有 助于 医务工 作者 的有效
改革 [ J ] . 中国大学教学 , 2 0 0 4 , 1 : 3 8— 3 9 . [ 4 ] 段相林 , 常彦忠 , 樊玉梅 , 等. 教学团队建设 的 目的意义、 建设 内涵 、 建设 目标和建设 内容 间的相互关联——教学
最高 。本文 旨在分析儿科 门诊输 液护士 受暴力侵袭 的 原 因, 并 提 出相 应 的 对 策 , 减 少 工 作 场 所 暴 力 的 发
生率 。 1 原 因分 析
1 . 2 护士 因素
小儿静 脉穿刺难 度相对较 大 , 是一项
集技 术含量 、 临床经 验、 操作 环 境 、 操 作 者素 质等 多种 因素于一身 的专业性操作 。部 分静 脉穿刺护 士相对年 轻, 技术欠熟练 , 重复穿刺 给患 儿带来 的痛苦很 容易导 致家长的不满 、 责骂或威 胁。 由于 门诊输液工作 量大 、
沟通 , 增加 医护人员 的工作 紧密性 , 消除 消极的工作情 绪, 提高了工作效率 和护理质量 , 自然有助 于患者 的安
全,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 的满意度 。
参 考文 献
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之一 [ J ] . 解 剖科学进展 , 2 0 1 2 , 1 8
( 2 ) : 1 9 7—1 9 9 .
护 理 实 践 与研 究 2 0 1 3年第 1 O卷 第 1 8期 ( 下 半 月 版
敢与其沟通 , 对 于患 儿家 长提 出的健 康教 育知 识方 面
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满足。
的特点使用彩绘图装 饰 , 减轻 患儿 的恐惧 , 也 可使家长
的烦 闷心情得到放松 。
1 . 3 环境欠佳
[ 2 ] 于
鹏, 樊玉梅 , 常彦忠 , 等. 师资队伍建设 是课程建设
的先导—— 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与实践二 [ J ] . 中 国教育
与社会科学 , 2 0 0 9 , 1 : 3— 4 . [ 3 ] 段相 林 , 孙 大业 , 刘敬泽, 等. 加 强学 科建 设促 进 教学
・
1 1 2・
明确诊断 , 及 时用药 , 以免 影 响治疗 , 因此家 长 的心理 等待时间常 常小于实 际等 待时 间 。门诊输 液从 交 费、
对其安全 、 幸福 和健 康 明确或 含 蓄的挑 战 , 包 括侮 辱 、
攻击 、 折磨 、 威胁、 伤 害他人 身 体、 性 攻击 、 破坏 医 院或
登记到打针 , 排 队的现象 常常存在 , 在输液 高峰期甚至
暴力的发生率 。
关键词 工作场所暴力 ; 儿科 护士 ; 应对策略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9 6 7 6 . 2 0 1 3 . 1 8 . 0 6 0
世界卫生组织将工作 场所暴力定义 为卫生保 健人 员在其工作场所所受到 的辱 骂、 威胁或袭 击 , 从而 造成
质疑甚至是迁怒于 医护人员。
个人财产 、 干扰 正 常工作 秩序 等 。儿 科护 士遭 受工 作 场所暴力的发 生率 高于 医 院其他 医护 人员 …, 尤其 以 儿科护士输 液时发 生率 最 高。据调查 , 大 部分 的 门诊
输液护士遭遇 过工 作场所 暴力 , 暴力 的方 式包 括语 言 暴力 、 肢体暴力 、 威胁、 摔砸 物品 , 其 中语言暴力发 生率
护 理 实践 与研 究 2 0 1 3年 第 1 0卷 第 1 8期 ( 下 半 月 版
儿科 门诊输液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
张
摘
莉
要 近 年来 ,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不断增加 , 尤其以儿科护 士输 液时发生率最高。暴力的原因来源 于患方、 护士、 环境及支 持
系统不足 , 医院应加强培训 , 制定应对、 干预 、 控制暴力事件的预案 、 制度 和规范 , 以提高儿科护士的 自我保护意识 , 减少工作场所
[ 6 ] 刘 杏 仙. 中小城 市 医 院护 理 队 伍 建 设存 在 的问题 与 对策 [ J ] . 护理研究 , 2 0 0 6 , 2 0 ( 4 B ) : 1 0 1 1 —1 0 1 3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3—1 1 )
( 本 文编辑 崔兰英 )
[ 5 ] 牛
娟. 构建一支 优秀护理 团 队的探索 与思考 [ J ] . 护
理研究 , 2 0 0 7 , 2 1 ( 6 B ) : 1 5 8 1 —1 5 8 2 .
[ 1 ] 刘 艳华 . 护理 工作倦 怠研 究进 展 [ J ] . 山西 医药杂 志 ,
2 0 0 8 , 3 7 ( 2 ) : 1 6 5—1 6 6 .